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关系模型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数据结构(structure of the data)

在编程语言中,通常有描述程序中数据结构的工具,如数组、结构体(structs)或者对象。

数据库系统中讨论的数据结构指的是一种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在数据库世界中,数据模型处于比数据结构更高的层次,因此也称为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

数据操作(operation on the data)

在编程语言中,任何数据处理都称为数据操作。

数据库系统中,只能在数据是附加有限的操作集。如查询(query)、修改(modification)等。这些限制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并不是弱点,而是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通过这些约束操作,开发人员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描述操作。

数据上的约束(constraint on the data)

包括键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域约束等相对复杂的约束。其中

键约束保证:如果键值相同,那么其他属性也相同。

域约束保证:属性的合法值只是给定的域。

引用完整性约束保证出现在一个上下文中的值必须出现在另一个相关的上下文中。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 的关系。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为一个或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字段。这些表格通 过关系(关联)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有结构化的数 据集合。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每个要 素的含义和作用。 一、实体: 实体是指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是一 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品或一个概念等。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 都被表示为一个表格,并且每个表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主键),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体。实体的属性被表示为表格中的字段,用来描述 和定义实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实体,其中包含学生的信息,如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等属性。每个属性都对应表格中的一个字段, 用于存储相应的数据。

二、属性: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用于定义实体的性质。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都有一组属性,用来描述该实体的特点和特征。属性可以包括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不同类型。 在“学生”实体中,我们可以有属性“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这些属性描述了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三、关系: 关系是指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关系。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使用键(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选课”的关系,用于描述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以包含学生的学号、课程的课程号等字段,并通过学生的学号和课程的课程号来连接不同的实体。 总结回顾: 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代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具体事物,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和性质,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通过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和灵活查询。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Ⅰ、学习要点 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 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 一、选择题: 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 A、DB包括DBMS和DB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S包括DB和DBMS D、DBS与DB和DBMS无关 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量太大 B、数据安全性不高 C、数据冗余 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 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 A、记录的长度 B、文件的大小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 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数据安全性 B、数据独立性 C、结构规范化 D、操作可行性 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 A、DML B、DDL C、DCL D、SQL 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是()

数据库关系数据模型

第3章关系数据模型 3.1 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 ·操作集合 ·完整性约束 这三部分也称为关系模型三要素。 3.1.1 数据结构 ·关系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来组织数据。 ·这个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就称为关系。 ·关系数据库就是表或者说是关系的集合。 ·表是逻辑结构而不是物理结构。 3.1.2 数据操作 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操作包括: ·传统的关系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乘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操作特点 ·关系模型中操作的数据以及查询的结果都是完整的集合(或表), ·这些集合可以只包含一行数据,也可以是不包含任何数据的空集合。 ·非关系模型数据库中典型的操作是一次一行或一次一个记录。 ·集合处理能力是关系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特征。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区别 ·在非关系模型中,各个数据记录之间是通过指针等方式连接的,当要定位到某条记录时,需要用户自己按指针的链接方向逐层查找——导航。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只需指定数据的定位条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定位到该数据记录——非导航。 关系操作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 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表示方式:表中的行列位置有明确的值——逻辑层。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层 关系数据库在物理层也使用指针,但这些物理层的存储细节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用户所看到的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存放数据的数据库文件: ·文件名 ·存放位置 ·关系语言特点 关系操作是通过关系语言实现的,关系语言的特点是高度非过程化: 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取路径和存取过程,只需要提出数据请求,DBMS会自动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及解答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 1.关系数据库是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2.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行称为元组,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 3.用值域的概念来定义关系,关系是属性值域笛卡儿积的一个(子集)。 4.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E,A,F),若R.A是R的主码,S.A是S的外码,则S.A的值或者等于R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或者取空值(null)。这是(参照)完整性规则。 5.关系模型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实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定义外键实现的完整性是(参照完整性)。 6.在关系模型中,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码,则在R的任何元组中,属性A的取值都不允许为空,这种约束为(实体完整性)规则。 7.在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它们的属性或属性组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θ)连接。 8.关系代数是关系操作语言的一种传统表示方式,它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它的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均为(关系)。 二、选择题 1.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D)。 A.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规范化理论 B.关系数据结构、关系规范理论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C.关系规范理论、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D.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2.关系语言的非过程化是指(C)。 A.用户必须请求DBA为他建立特殊的存取路径 B.用户自己定制而非DBMS来选择存取路径 C.用户不必请求DBA为他建立特殊的存取路径 D.用户要求助于循环、递归来完成数据的重复操作 3.下列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

A.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二维表的名就是关系的名 B.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属性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或度 C.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D.属性的聚会范围称为值域,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4.下列关于数据模型的术语中,哪一个术语所表述的概念与二维表中的“行”的概念最接近(D) A.属性B.关系C.域D.元组 5.下列关于关系模式的码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当候选码多于一个时,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 B.主码可以是单个属性,也可以是属性组 C.不包含在主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D.若一个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属性构成码,则称为全码 6.数据的完整性是指(C)。 A.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数据的程序无关B.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 C.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D.减少重复数据 7.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C)。 A.候选码B.主码C.外码D.连接码 8.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是(B)。A.层次结构B.二维表结构C.网状结构D.封装结构 9.关系数据模型(D)。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10.如果把学生看成实体,某个学生的姓名叫“张三”,则张三应看成是(D)。 A.记录型B.记录值C.属性型D.属性值 11.在概念模型中,一个实体相对于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中的一个(B)。 A.属性B.元组C.列D.字段 12.设有关系SC(SNO,CNO,GRADE),主码是(SNO,CNO),遵照实体完整性规则(D)。 A.只有SNO不能取空值B.只有CNO不能取空值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辅导2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辅导2 第2 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关系数据库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采用的是关系数据模型,本教材重点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关系操作以及关系规范化理论。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关于这部分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含义。(这部分是本章的重点。) ·掌握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 ·掌握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操作。(这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后面的数据库查询,以此为理论依据,学习时要重点把握。) ·掌握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要求。(这部分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本教材的难点。学习时,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内容。) ·掌握第一范式到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分解方法。(这部分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本教材的难点。学习时,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内容。) 要求理解的内容有: ·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 ·理解传统的集合并、交、差运算。 ·理解函数依赖的概念。 (本章内容较多,请大家学习时,注意抓住重点。) 二、重点内容辅导 1. 关系模型 1)基本理论 关系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也称为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2)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方面:

(1)关系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组织数据,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就称为关系。 (2)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就是表或者是关系的集合。 数据操作方面: (1)关系模型的操作包括: ●传统的关系运算:并(Union)、交(Intersection)、差(Difference)、笛卡尔乘 积(Cartesian Product);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连接(Join)等; ●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Query)、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改(Update)。 集合处理能力是关系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四种: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改数据。 数据完整性约束方面: (1)数据的完整性 在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正确性的特征。 (2)数据完整性分类 数据完整性由一组完整性规则定义,在关系模型中一般将数据完整性分为三类,即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也称为引用完整性)是系统级的约束。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属于应用级的约束。 2. 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 1)基本概念 (1)关系(relation) 关系就是二维表,二维表的名字就是关系的名字。 (2)属性(attribute) 二维表中的每个列称为一个属性(或叫字段),每个属性有一个名字,称为属性名。二维表中对应某一列的值称为属性值;二维表中列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数。如果一个二维表有n个列,则称其为n元关系。 (3)值域(domain) 二维表中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4)元组(tuple) 二维表中的一行数据称为一个元组(记录值)。 (5)分量(component):

亲密关系三要素模型

亲密关系三要素模型 想要获得健康美好的亲密关系,这篇文章你必须看一看,源自著名心理学家罗兰·米勒教授《亲密关系》第一章。影响婚姻亲密关系的3大要素:成人间的依恋类型、人格特质和自尊水平 01 小时候的依恋类型影响,但不能决定成年后的依恋类型 巴塞洛缪提出了成人间4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的人: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他人依赖,他们都感觉很心安,不会担忧独处和不为他人接纳 -焦虑型的人:希望在亲密关系当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是经常发现,对方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样亲密,没有亲密关系会让焦虑型的人不安,有时还会担心伴侣不会像自己那样看重自己 -恐惧型的人: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会让自己感到不安,感情上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信任他人或者依赖他人,他们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反而自己会离不开对方,因此会受到伤害

-疏离型的人: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他也能很安心,他们非常独立和自给自足,而且比亲密关系更重要,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让别人依赖 认知的误区 儿童期,个体与抚养者的依恋类型,不会完全决定成年后亲密关系当中的依恋类型,因为依恋类型还受到我们成年后经历的影响。 如,本来与父母依恋类型是安全型的人,如果成年后经过了一次非常悲痛欲绝的分手,她的依恋类型可能会不再是安全型 再如,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够慢慢让原来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戒备亲密感情,所以说婚姻是第2次让自己有机会修复原有依恋类型的重要机会 备注: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才有可能让人类的依恋类型有所改变,大部分的概率会保持十多年以上。比如恐惧型的人,如果坚持孤僻,回避相互依赖,他们就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有些人是可以信任的,不会发现亲密也可以让人心安,如此,反过来也会加重他们的恐惧型依恋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关系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和操作规则来描述的。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实现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本文将介绍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1.概念模型的三要素 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实体是具有独立存在和完整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性质,联系是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将实体、属性和联系映射到关系模型中。 2.实体的转换 实体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实体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表。每个实体对应一个关系模型中的表,表的字段对应实体的属性。实体的唯一标识属性对应关系模型中的主键,其他属性对应字段。

3.属性的转换 属性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属性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字段。属性可以分为简单属性和复合属性两种类型。简单属性直接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表的字段,复合属性需要拆分成多个简单属性,每个简单属性对应一个关系模型中的字段。 4.联系的转换 联系转换是将概念模型中的联系映射到关系模型中的表之间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可以在任意一个关系中添加一个指向另一个关系的外键。一对多联系可以在多的一方的关系中添加一个指向一的一方关系的外键。多对多联系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关系(连接表)来描述。 5.原则 在进行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唯一性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主键约束。 (2)非空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非空约束。 (3)完整性约束:对应到关系模型中的外键约束。

简述关系模式

简述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是一种用来描述和组织数据库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 结构和关系的数据模型。它把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组织成一组数据库表,表中的每一行描绘了这些数据元素关系。关系模型将数据在表中以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数据可以抽象描述和表示。 关系模型由三要素组成: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是关系模型中的数据元素,它可以是某一真实的物体,如学生,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形状。“属性”是描述实体的特征,如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关系”是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如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考试关系,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选课关系等。 关系模型把关系用表来表示,通过表中的列来表示实体和属性,通过表中的行来表示实体和关系。表中的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因此表中的每一行只能表示一种关系,而且每一行的内容必须是实体的属性。这样的关系模型被称为关系模式,也可以称为数据库模式。 关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关系模式可以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抽象,使得数据可以得到有效的表示和描述;其次,关系模式可以在表示上更加接近于数据的本质,使得数据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最后,关系模式可以使用表的方式把关系和实体表示出来,使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更加方便。 关系模式在数据库的开发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数据库,帮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检索和操作

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关系模式在许多数据库系统中都有其应用,如MySQL、Oracle等,在开发数据库系统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关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数据库系统时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它的出现,使得数据库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运行,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灵活的功能。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三个要素:实体、属性和关系 关系数据库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它是基于关系模型的,关系模型是指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来描述和组织数据的一种方式。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实体、属性和关系是三个重要的要素,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实体 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一个可以独立存在并且有自己唯一标识的事物、对象或概念。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实体通常用表来表示,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件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角色等。每个实体都有自己的属性,用来描述实体的特征。例如,在一个学生管理系统中,学生可以被视为一个实体,而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就是该实体的属性。 二、属性 属性是指实体具有的特征或性质,用来描述实体的特征。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每个实体都有若干个属性,属性可以是简单的数据类型,也可以是复合的数据类型。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实体表中的字段中,每个字段代表一个属性。属性可以是实体的基本属性,也可以是实体的衍生属性。例如,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就是学生的基本属性,而学生的平均成绩可以是一个衍

生属性。 三、关系 关系是指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连接,用来描述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关系通常用关系表来表示,关系表由多个实体表组成,实体表之间通过某种关联规则进行连接。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例如,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着选课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关系表来表示。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三个要素:实体、属性和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实体用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概念,属性用来描述实体的特征,关系用来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关系数据库模型,通过它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建立关系数据库模型,从而实现对数据的高效操作和管理。

关系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关系、属性和实体。首先,关系是一种二元关系,它由两个实体之间的关联组成。这种关联可以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同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个课程,每个课程可以有多名学生,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选课-学生”关系。其次,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它用来定义实体的独特性。例如一个学生有一些属性,像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每个属性都特定于某个实体。最后,实体是关系模型中基本的术语,它们表示关系模型中要处理的基本对象。实体一般包括一方或两方,如学生和课程。一方实体是指不需要两项名称才能确定的实体,如学生实体;另一方实体是指需要两项名称才能确定的实体,如“学生-课程”实体。 关系模型可以将所有信息整合起来,构建数据库系统,为信息处理提供有效的 模型。它同时还具备多种功能,能够描述完整的信息结构;同时,它还可以建立实体的有效关系;而且,用户可以按实体之间的关系检索、更新以及删除相关信息。因此,关系模型具有极强的工程实用性,广泛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数据库构建的技术领域。 在关系模型中有许多复杂的设计准则可供参考,例如实体使用首字母大写或小写;属性名称可以短小精炼,但建议要有意义;两个实体之间不能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实体应尽可能地保留全部信息;属性值应不能缺少,并且各个属性值之间也不能存在重复等等。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才能让关系模型能够良好地工作。 从上述介绍可看出,关系模型是实现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理论工具,它的三要素 分别是关系、属性和实体,它能够安全、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尤其是用于构建大型复杂数据库。它可以根据设计准则构建有效的关系模型,提高数据库运行的性能。因此,关系模型是要提升数据库性能的有效手段,而且无论是在解决复杂的数据库设计任务,还是解决实体与关系之间的类比,都有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习类型间联系的模型成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的,包括三个方面: 1.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 3.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和操作系统以及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等联系。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征的描述。 3. 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关系模型三要素

关系模型三要素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基础,它是一种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计算机内部数据存储结构的模型,其中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元组、属性和关系。本文将针对这三个要素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关系模型。 首先介绍元组,它是关系模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元组可以说是表格中的一行,它由多个属性值组成,而每个属性值又可以表示为单个数据元素,其中每一行唯一确定一个元组,它可以与其他元组进行关联,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属性,即元组中的某个值。属性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实体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等,属性的类型也有非常广泛,如数字型、字符型、日期型等。属性具有诸如可比较性、可量化性、精度、稳定性等特点,可以用于实体之间确定联系,研究实体特性和关系。 最后是关系,它是一种表示数据间关系的结构,也是关系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可以用来表示数据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和关联。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有助于描述数据间关系,例如一张表中存放着学生的个人信息,另一张表中存放着课程信息,通过使用关系,可以进一步明确学生选修了哪些课程,即从而得到一个学生-课程的映射关系。 因此,从上面可以看出,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是元组、属性和关系,它们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相互联系。此外,元组可以用来表示实体,属性可以描述实体特征,而关系则可以表示实体间的关系,

因此,了解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是对关系模型的重要基础,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库系统的理解和应用的必备基础。 此外,要让数据库系统工作良好,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模型进行设计,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数据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灵活地使用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构建出合适的数据库系统,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综上所述,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是元组、属性和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是构建和使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要想让数据库系统工作良好,要仔细分析数据间的关系,灵活地使用这三者,构建出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系统,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六版课后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 一个记录 (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和面向对象模型。 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 解: 字段(数据项) 6. 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 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7.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就是一个由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其中行对应( B )。 A. 属性 B. 记录 C. 关系 D. 主键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C )。 A. 一个二维表 B. 一个数据库 C. 若干个二维表 D. 若干个数据库文件 9. 在同一所大学里,院系和教师的关系是( B )。 A. 一对一 B. 多对一 C. 一对多 D. 多对多 10. 在一个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 B )。 A. 属性 B. 元组 C. 关键字 D. 字段 11. 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B )。 A. 选择 B. 关系 C. 投影 D. 连接 12. 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检索操作都是由三种基本运算组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运算不包括( D )。 A. 投影 B. 连接 C. 选择 D. 求交 13. 下列选项中,( A )是实体完整性的要求。

《MySQL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总学时:3/72(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36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如何使用MySQL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存储、管理、检索与维护,为后续系统开发与运维、商务智能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有意识地搜集并利用数据提升工作效率与效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为我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据库是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除操作系统之外最复杂、也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研究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数据库应用领域也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众多新的应用领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及MySQL 数据库的管理、操作和编程方法,并能合理地设计并使用MySQL数据库对具体领域中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讲数据库概述(4学时) 【基本内容】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3.概念模型的概念、作用和E-R图的基本画法 4.数据模型的概念、内容和常见的数据模型 5.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其两级映像功能 【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3.掌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 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其两级映像功能和数据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附答案)

1.R为四元关系R(A,B,C,D).S为三元关系S(B,C,D),R∞S构成的结果为(A)元关系 A.4 B.3 C.7 D.6 2.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内部表示或者底层描述。一般来说,一个数据库有( A )个内模式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任意多个(P12) 3.关系R的某个属性组合F不是R的候选码,而是另外一个关系S的候选码,则称F是R 的( C ) A.次码 B.主码 C.外码 D.联系(P50) 4.在数据库关系中。实体集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 A )来表示的。 A.关系 B. 属性 C.行和列 D.数据联系(P49) 5.若属性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他与基本关系S 的主码相对应,则R在F上的取值必须为空值或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这是关系的( B ) A.域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D实体完整性规则(p51) 6. ( C )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A.码 B.次码 C.域 D.候选码 (p44) 7. SQL中使用的字符串常数的定界符用( B ) A. : B.’’ C., D.() 8.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中,删除已存在的基本表时应使用动词( C ) A.UPDATE B.DELETE C.DROP D.INSERT (这题还要做不出来的话,各位,自重…) “WHERE Grade NOT BETWEEN 80 AND 90”语句等价的句子是(A ) A.WHERE Grade<80 OR Grade>90 B.WHERE Grade>=80 OR Grade <=90 C. WHERE Grade>=80 AND Grade <=90 D. WHERE Grade>80 AND Grade <90 (p108例题) 10.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50和6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为( D ) A.110 B.2500 C.3600 D.3000(P45) 11.在SQL Server 2000 中,可以在( B )内编辑SQL语言,并运行显示查询结果。 12.SQL SEERVER 的数据库有三种物理文件,用于存放数据库日志信息的日志文件以( A )作为文件扩展名 A..ldf B..mdf C..ndf D..sql (P78) 13.同一个关系模型的的任意两个元组值( A ) 14.有了外模式/模式映像,可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A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数据一致性 D.数据安全性(P11) 15.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关系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的( D ) A.元组 B.行 C.记录 D.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