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海南风力发电的调研报告

对海南风力发电的调研报告

对海南风力发电的调研报告
对海南风力发电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南风力发电的调研报告

当今的国际形势,无论是在能源领域还是在电力领域,风力都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就风力发电而言,为什么风力发电如此受欢迎呢?带着目的和重托,云南电网公司临沧供电局组织以张丽海为团长的专题调研组,一行7人前往海南省三亚市进行关于海南风力发展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目的

科学审视发展风电的意义,认清风力发电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会,了解海南电网风力发电的现状,结合云南电网公司及临沧供电局现状,引领风电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

二、海南风力发电现状调查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据我省有关气象资料显示,海南省西部和北部地区风速最大,年平均风速在5.8-6.4M/秒,一些岛屿如西沙群岛等风速也较大。全省有效风速时数(3-20M/秒)以东方市一带海岛区为最大,接近6000小时,其次为鹦歌海至三亚一带海岛区约4500小时,其他

海岛区在3000-4000小时,有效风能密度在东方市为327瓦/平方M。而风电场实测结果,各项指标一般都会优于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海南本岛环岛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周围负5M至负10M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近海蕴藏的风力资源更大,可以建设大型的海上风电场。

海南是国内开发风电较早的省份之一,早在1985年,东方县农委下属的东方风力实验站引进丹麦Vestas公司55/11kW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实验探索建设大规模风电场的可行性。1994年,海南国信能源公司开始筹建位于东方市八所镇鱼鳞洲的东方风电场。该风电场是原国家计委和电力部确定的“九五”定点新工程,也是中德两国政府财政合作的示范工程。风电场于1997年完成。其中:一期工程是根据德国政府“黄金计划-风能”工程,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及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引进德国胡苏姆船厂6台250千瓦风机,于1996年3月建成并网发电;二期工程是利用德国政府新能源贷款引进德国AN公司12台600千瓦风机,于1997年4月投入运行并网发电。两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总装机8755千瓦,每年可向海南省电网输送清洁电能1500---1800万千瓦时。该工程每年可节约规范煤9000吨左右,节约水50000吨左右,少向大气层排放有害物质烟尘64.57吨,二氧化碳148.82吨、氮氧化物81.23吨,环保效益、社会效益

都很明显。同时,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风力发电的专业技术队伍,为今后海南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此后,海南风电八年来没有新的发展,装机容量1997年位居国内各省第6位,到2004年已跌至第25位。与近两年各省纷纷大力开发风电的形势相对照,海南的风电建设显然是大大落后了。除了东方风电场这些大型并网型风电机外,海南省沿海少数渔区还有零星的小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应用,数量不到百台,装机容量约近900千瓦,尚未形成规模。

三、针对现状采取的措施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风电。

海南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省份,海南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一是海南应制定生态省建设规划,在方方面面扎扎实实地具体落实。就海南的电力工业来说,电力的发展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绝不可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海南必须要实行新的能源战略,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在加快南海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和输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覆盖率的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建立起清洁能源结构。二是

制订《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意见等地方法规。研究制定海南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措施,将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工程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和计划,科学制定合理资金比例和增长速度以保障新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从政策上倾斜支持风电的发展,以推动生态省的建设。

(二) 全面进行全省风能资源的普查评估,尽快制定海南风电发展总体规划。

根据海南的风能资源,估计开发100-200万千瓦风电完全有可能。当务之急是要全面进行全省风能资源的普查评估。为风能资源的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为重大风电工程早日列入国家风电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支持,吸引更多地投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资源状况清楚了投资方才会有投资方向和投资的信心。一是重视对风力资源的勘查,了解当地的风力资源、做好风电场的选址,同时借鉴国内经验,引导和推动风电事业的发展。广东省从1989年就开始进行风能资源普查,形成了《广东沿海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规划调研》报告,1996年在经过一年测风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广东省风力发电调研》的专题报告;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风能开发规划,目前已开始实施和正在准备开工的风电工程总装机容量为二十万千瓦,总投资十八亿元人民币;浙江省也已初步完成“浙江省风资源普查”。海南省要在充分借鉴其他省发展风力发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身风力

发电。二是按照“科学合理开发,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制定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的分阶段风力发电计划,把风力发电工程规划成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带动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组织好重大风力发电工程的策划、论证工作,以确保全省的风力发电建设快速推进,尽快提高海南风电在全国的地位,增强竞争优势,变风能资源优势为风电产业优势,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实行并网型、离网型风电同时并举的发展方针。

当前各省风电开发热中存在着只重视建设大型并网型风电场,而忽视开发小型风电的倾向。在目前国内风电投资指数依然偏高、风电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建设一个1万千瓦的风电场,投资额在8000万元左右,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是难以涉足的。根据海南风能资源的情况,在规划建设若干个大型、重点风电场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好条件的中、小型的风电工程,充分发挥风电的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土地占用少等优点,把并网型、离网型风电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源,加快风电的开发速度,提高建设强度。在规划、建设大型联网型风电场的同时,像中部五指山地区的无电自然村、无电户,沿海地区远离电网的种植园、养殖场,沿海新开发的无电旅游岛屿都可以推广和使用小型离网型风电机,辅之以其他新

能源如光伏发电,以解决用电问题。海口、三亚、东方、洋浦等沿海城市,靠海的局部地区可以利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群解决局部地区或社区、村落以及公共照明的电力供应问题。而节约的市电可以用于电力输出。开源与节流并举,同样具有很大经济和社会意义。

(四)瞄准南方电网的巨大市场商机,加快海南风电建设。

与国内各省严重缺电的状况相比,海南电网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海南成为为数不多的不缺电的省份。2003年,海南电网统调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56.4万千瓦,2004年主网售电量达55.3亿千瓦时,保持了四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9.33%。今年以来,随着东方、洋浦等一批重点大型工业工程的陆续投产,用电需求呈急剧增加的态势,海南现有的发电总量已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预计全省统调最高负荷达135万千瓦,统调电力缺口25万千瓦,统调电量缺口4亿千瓦时,海南电网拉闸限电已提前到来。

有关部门曾寄希望于海南与南方电网联网后,实现电力互补。而南方电网是国内用电最紧张的电网之一。南方电网覆盖五省区,并与香港、澳门相连、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目前南方电网的主网架已形成五交一条输电通道,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一个区域电网。

2002年底总装机容量6354万千瓦。2004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407亿千瓦时,最高负荷5770万千瓦,预计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8.5%,达到3698亿kWh,最高负荷6305万千瓦。2004年和2005年,南方五省区共增加负荷1047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只有1200万千瓦左右,可用装机不能满足用电需要,因此,2005年南方电网电力供应仍然紧张,预计最大缺少电力超过300万千瓦。今年开春以来,由于缺煤和季节性缺水,南方电网已经电力告急,平均每天缺电780万千瓦。必须加快在建的电源建设的进度。

这说明海南想依靠南方电网解决电力缺口形势并不乐观。根本办法还在于增加自身发电的能力。按照生态省建设的要求,不允许再大规模增加燃煤电厂,因此,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海南电网220千伏环岛主网工程的竣工投产,为环岛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输电大动脉。2006年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联网后,将改变孤立电网的窘况,可以大大改善海南电网的运行质量,为海南电力向南方电网的输送提供了技术保障。更重要地是,这就为海南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使海南电网可以面对一个巨大的电力市场,不用再担心发的电力多了如何消化得了。

据悉,南方电网"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7.6%,2010年达到5336亿千瓦时,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年

均增长7.7%,2010年达到9142万千瓦。关于电源规划。"十一五"需要投产电源装机4473万千瓦,2010年,南方电网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足见其电力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泰国电力部门预测,东南亚国家对电能的需求到2010年将上升到1160亿千瓦,2015年达1630亿千瓦。为了缓解巨大的电力缺口,东南亚国家正四处投资开发水电,并积极扩大向境外购电。借助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程计划的有力时机,南方电网正迈开"走出去"步伐,加快实施与湄公河次区域电网互联。自去年9月至年底,南方电网由云南河口往越南老街送电超过5000万千瓦时。这条通道年外送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南方电网还与越南商量开通第二条110千伏供电通道的可行性,与泰国洽谈500千伏送电工程合作事宜。这些合作计划的实施,中国将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国家出口电力。

以上两方面情况说明,岛外电力市场前景巨大,海南电力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机会。各级政府和社会都能充分重视发展风电的意义,推进风电的产业化,“风电北送”、实施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一项现实可行的、重要地长期措施,其经济、社会意义巨大。

(五)推进电力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办风电。

长期以来,海南的电力投资主要是依靠国家投资,建省

后逐步引入了外资中外合资办电和外商独资办电,改变了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外资从洋浦、清澜电厂的相继退出和华能集团等大公司的进入,引入了股份制机制,但海南电力行业基本上还是属于垄断性的国有经济。

要实现风电产业化目标,除了积极争取国家对海南重点风电工程的投资支持、本省地方财政对风电的扶持外,还必须推进电力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为非国有经济进入电力领域,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办风电创造条件。

(六)充分利用国际融资机制,筹措风电建设资金。

特定国家的风电赠款和以卖方出口信贷为特征的优惠贷款,为国内一些地区建立风电发展工程融通了部分建设资金。海南要充分利用国际上一些融资机制可以为我所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可以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海南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能力建设和研究,利用这些融资机制,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合作,引进他们的资金和技术,建设一批风电工程,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建设。

(七)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倡导“绿色照明”。

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自2004 年起,在世界市场强力启动的拉动下,以超常速度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多晶硅原材料、硅锭/硅片、太阳电

池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制造,专用检测设备制造以及光伏系统平衡部件制造等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海南三亚市海棠湾新辟的宽阔道路两旁,两排漂亮的路灯沿途伸展。这是我国最新研发出来的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路灯。这种路灯完全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节能效果明显,可谓真正的“绿色照明” 。

海棠湾是海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目前已建成的海棠湾A、B、C、D、E五条道路共安装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路灯1028盏。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路灯是利用装在路灯杆上的轻型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该装置结合了风能与太阳能的双重优势,克服了以往单纯利用风能或太阳能发电时“有风无光”、“有光无风”的不足,供电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技术使风力发电机实现了“轻风起动、微风发电”,即在1.5M/秒的微弱风速下就能起动,2.5M/秒的风速就能发电,拓展了离网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应用区域,可在我国广阔的低风速区使用。

四、结束语

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

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国家的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较小。但国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并加快其发展速度,可进一步提高人们在能源开发和应用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好风力发电必须充分认识一下几点:

首先,当前我们的风力发电技术比较成熟。风力发电机等一系列的风力发电设备齐全,风力发电技术正在一步一步地向高尖迈进。

第二,风力发电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其它的能源相比,在价格比中,风力发电成本低,而效益却很大。

第三,从全球角度看,我们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有纯天然的条件)

第四,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风力发电领域,因此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第五,风力发电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资源很有限(尤其是市场需求量大的非可再生资源),但是人类要继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更好的发展下去的目的;同时希望本次海南风力发电调研,对促进云南电网以及临沧供电局风力发电事

业的发展有所帮助,也感谢各级领导对本次调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云南电网公司临沧供电局

海南风力发电调研组

2010年8月20日

海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海南旅游业概况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 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40 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其中4A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A级景区简介请参看附录)

风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朱国朋

风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朱国朋 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有可靠成本效益的发电资源,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 社会效益。全球市场对于风力发电这样的具有很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有 着巨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随着风电技术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上升,风力 发电将逐步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电力来源。但受自然、技术等因素影响,风力发电 引起的电压波动、闪变和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如何控制好风 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质量;问题;措施 风力发电规模迅速扩大, 风电场并网是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但风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力谐波、电压波动及闪变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风力发电的效率。只有这 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才能发挥风力发电效能, 使整个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1风力发电并网技术 企业要开展风力发电,必须选择适合企业相关情况的风力发电技术,这直接 影响到企业后的电能质量。合适的电网技术系统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相位、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和发电机输出峰值等相关数据。发电机组容量的提高对风力发 电技术的最直接影响是并网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并网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会降低发 电机组的峰值发电量,损坏发电机组的物理部件,会对发电机的电机造成摩擦损坏,容易损坏支撑塔。由于发电机组的发电系统与各发电机组的电网相连,并网 的影响也会影响同一电网下的相关机组,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使发电机分离。因此,适合企业的并网技术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步风力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量小 等特点。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同时输出。发电机转速稳定,负荷特 性强,周期波稳定,发电机电能质量高。同步风力发电机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 几乎所有的企业。均采用同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但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不是所 有的优点。在实际发电过程中,同步风力机对风力的控制较弱,不能形成稳定的 电机运行。转子转矩的波动不能控制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当每个发电机连接到 电网时,发电机需要。发电机的频率应与系统频率和发电机出口功率相同。电压 与系统电压相同,最大误差应小于5%,发电机相序与系统相序相同,但同步发 电机往往达不到上述精度标准,会出现一些系统误差。并网时,要求运行人员调 整发电机组,实现控制发电机组与系统的连接。然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由于负载突然变化时转子的惯性,旋转角度不能立即稳定在新的值上,并且 在新的稳定值周围有几个摆动。这是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容易出现的问题,但这些 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与同步风机相比,与同步风机具有相同标准的异步风机在风机调速精度要求 上明显优于同步风机,在发电机运行时,设备运行不同步或不连续。关于设备和 速度要求。异步风力机控制力小,运行不复杂。由异步风力机组成的风力机只需 调整一个重要参数即可实现发电控制。经简单控制,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后运 行平稳,无失步和振荡现象。异步风机的优点是运行稳定,稳定性好,几乎没有 问题。然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仍有不足之处。当工作人员进行机组并网运行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电流冲击,降低电网电压,降低系统运行的 不平衡度,降低稳定性。与可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风力机不同,异步风力机需 要手动补偿。当系统频率增大到峰值时,机组的同步速度也会加快。电动机旋转 状态的变化将影响电能的产生,系统频率的降低和电网负荷的增加将影响电网的

海上风电场海水养殖一体化

Perceived Concerns and Advocated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of Ownership Supporting ‘Offshore Wind Farm —Mariculture Integration’ 表示关注和主张 组织结构的企业 支持“离岸风场 —海水养殖一体化” Gesche Krause, Robert Maurice Griffin and Bela Hieronymus Buck 1Leibniz Center for Tropical Marine Ecology (ZMT), Bremen 1莱布尼兹热带海洋生态中心(ZMT),不莱梅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院,罗德岛大学 3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Science (AWI), Bremerhaven 3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和海洋科学研究所(AWI),不来梅港 4Institute for Marine Resources (IMARE), Bremerhaven 4海洋资源研究所(IMARE),不来梅港 5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remerhaven, Bremerhaven 5不莱梅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不来梅港 1,3,4,5Germany 1,2,4,5 德国 2USA 2 美国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姓名郭国亮 院系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年级热能本1202 学号20122916100 指导教师刘启一 2015年12 月13 日

第一章: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的概况 1.1设计的目及意义: 1)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流程。 2)设计小型的风力系统满足地方需要。 3)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气候变暖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1.2设计原则: 1)可再生,且清洁无污染。 2)风速随时变化,风电机组承受着十分恶劣的交变载荷。 3)风电的不稳定性会给电网或负载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独立运行的供电系统,即在电网未通达的地区,用小型发电机组为蓄电池充电,再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向终端电器供电;另一类是作为常规电网的电源,与电网并联运行。 1.3设计条件: 设计一个10 KW并网的风力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 1.4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1)恒速恒频发电系统。 2)变速恒频发电系统。 1.5烟台当地风资源概要: 1)烟台地理位置: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缘,中心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7.8,东经121.23,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其他天气形势的影响,该地区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 如表:2014 ~ 2003年烟台市,全市平均气温 2003年12.5 ℃2009年13.0 ℃ 2004年12.7 ℃2010年12.2 ℃ 2005年12.5 ℃2011年12.1 ℃ 2006年13.1 ℃2012年12.2 ℃ 2007年13.4 ℃2013年12.6 ℃ 2008年12.7 ℃2014年13.4 ℃ 由此可得,历年平均气温为7. 12℃ 烟台历年平均风速: 年份风速(m/s) 年份风速(m/s) 年份风速(m/s) 1988 4.1 1994 3.4 2000 3.2 1989 3.7 1995 3.4 2001 3.3

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欲使旅游真正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并加速走向发达与成熟,就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出击新兴旅游产业。又由于海南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导致有关旅游的产业十分泛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XX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

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 17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2、旅行社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15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 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其中4A 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 4、酒店概况 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全省星级饭店220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 11 家、四星级饭店 40 家、三星级饭店 98 家、二星级饭店 62 家、一星级饭店9家。除星级酒店外,还有诸多待批的酒店、度假村、旅游会馆。 5、旅游购物产业概况 目前海南旅游购物主要以海南土特产为主,如以椰子为原料的各类食物以及饰物、咖啡、茶。珍珠以及其相关商品的销售也是海南旅游购物的主要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与其他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海南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相当的发展。然而,对于环境的保护却不尽人意。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海岸线的侵蚀,红树林的减少,外流河的普遍污染等等都形成的一定规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调查安排 时间地点目的方式 2013.1.20~201 3.1.21 文昌龙楼南海地 区 海岸线环境问 题 实地考察 2013.1.24~201 3.1.25 文昌东郊红树林 保护区 红树林环境问 题 实地考察 2013.1.27~201 3.1.29 琼海万泉河中下 游地区 外流河环境问 题 实地考察 三.人员安排 1.人员组成:符锐、苏浪 2.任务安排:两人全程参与各地的实地考察,其中苏浪负责对各地考察结果的总结,符锐对各个问题结果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 1.海岸线的侵蚀问题 1.1 人为的破坏 (1)海岸养殖业对海岸线的影响 今年来,海南东北部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猛。随着产业的加大,人们不得不摧毁沿海的植被,以便与建立更多的厂房。此外,由海产养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对珊瑚礁的需求,对海水的需求,对道路的需求等等。同时,集约化的海水养殖方式需要人工投放大量化学物质, 无形中增加了海岸带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而海洋生物( 水产品) 不仅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人工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而且还可能排放一些排泄物, 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使海岸带

出现局部营养物质( N、P) 或盐分( NaCl) 滞留带, 造成局部海域海水水质下降和海岸带局部土地盐化, 生态系统退化。又由于高位池养殖的密度很大, 不仅需要投放大量的饲料, 而且需要使用化学药品清洁或消毒养虾池, 又加上大量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都未经处理, 直接排到近岸海域, 造成海水污染。从而造成了海岸线生态的破坏。 ( 2) 流域内截流蓄水或向外调水, 造成河口潮流作用增强、河流入海迳流和输沙量减少。 ( 3) 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起松散沉积层密实, 地面下沉, 造成海岸侵蚀加剧。( 4) 盲目开挖海滩砂土和大量围垦, 造成沿岸悬浮泥沙减少、湿地消失, 使水动力相对增强或侵蚀-堆积条件改变。 ( 5) 海滩植被和珊瑚礁破坏。分布于岸堤外的芦苇、大米草、红树林和珊瑚礁有消浪、滞流和促淤保滩功用, 是保护海岸的有效屏障。以上因素与近代沿海地区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有关。它们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是间接的, 影响范围一般是局部的。表2 中还列出了各海岸侵蚀因素加剧海岸侵蚀的三个可能原因: 沿岸海洋动力作用强、沿岸泥沙减少和海岸稳定性降低。 1.2 自然环境的破坏 海南地处于热带季风区域,常年收到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由于,台风的破坏力极大,又加之海岸生态的脆弱性,这样很容易使得海岸线的退化。此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的上升又是使得海岸线侵蚀的重要原因。此外,海平面上升, 使潮位抬高, 岸外波浪作用和河口、海湾处潮流作用增强, 侵蚀基面升高。风暴潮加剧, 高潮位和强力风浪对海岸破环作用增大。气候变暖使局部地区变干, 降水减少造成河流入海迳流和输沙量减少。构造下降, 相对海平面上升, 海洋动力增强和岸堤稳定性下降, 促进海岸侵蚀发展。河流入海口改道或改向, 原河口岸段因失去泥沙来源而侵蚀后退。前3 项因素与全球变化有直接关系, 且影响范围普遍。此外, 自然因素还有海冰和海水溶蚀作用。前者发生在渤海和北黄海沿岸, 在冬季风暴的作用下, 冰块依靠风和波浪的推动而刨蚀岸滩, 加速海岸和海堤的侵蚀。后者发生在古生界石灰岩海岸上, 如大连西岸和广东海岸。

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分析

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分析 摘要:主要比较了国内外常用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分别从并网方式,电 能质量的电压偏差、频率、谐波等指标,保护与控制以及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等方 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国内现有标准存在的不足,在并网技术标准的制定 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并网容量以及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等因素。 关键词:智能电网;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1、前言 风力发电、光伏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给传统配电网的电压、电能质量、继电保护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新 能源发电并网标准是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先决条件。本文对 现有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标准分别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风力发电并网标准中应该重 点考虑的问题。 2、风力发电概述 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 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发电机将旋转的动能,来促 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电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 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3、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标准探析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技术标准, 如美国的IEEE,NEC,UL标准等,我国风力标准委员会及国家电网公司也制定了 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94年率先制定了风力发电机系统IEC61400系列标准,并被日本和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接纳和采用,该系列标准主 要涉及风轮发电机系统的设计、安装、系统安全保护、动力性能试验以及电能质 量测试评定等方面的内容。此外,IEEE也提出了一些风能转换系统与公用电网互 联规范。中国国家标准是参考IEC61400系列标准和德国、丹麦等国家的风力发电并网标准而制定的。 4风力发电并网方式 目前,国内外的风力发电大多是以风电场形式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考虑到 不同的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其并网方式也有区别。国内风电场常用 机型主要包括异步风力发电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直驱式交流永磁同步发电机、高压同步发电机等。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主要并网方式是准同步和自同步并网;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方式则主要有直接并网、降压并网、准同期并网和晶闸 管软并网等。各种并网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所采用的风电机组类 型和具体并网要求选择最恰当的并网方式,可以减小风电机组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在制定风力发电并网国家标准GB/Z19963-2005时,只考虑到当时的风电规模和机组的制造水平,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近年来风电事业发展迅速,整体呈 现大规模、远距离、高电压、集中接入的特点,对电网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为使 风电成为一种能预测、能控制、抗干扰的电网友好型优质电源,有必要对原有标 准进行升级完善。 5风力发电电能质量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风力发电并网标准均要求风电场正常运行时满足本国家

海南调研报告

立足环境优势,谋划可持续发展 ——对海南生态省建设考察的思考随着工业化加速推进,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华夏大地迅速扩展。 海南自启动了生态省建设以来,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如今,3.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树影婆娑,层绿尽染,森林覆盖率达55.5%,2700多万亩椰树、橡胶树、香蕉林、荔枝园染绿了半壁河山。良好的热带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成为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正逐步打造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一、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模式 海南在生态省建设的发展实践中,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保障机制四大关键环节着眼,建立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 区域规划:构建功能性区域板块,实现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规划都是重要的调控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阀门。正确处理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首先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入到各类规划中。 针对海南岛的地理特点、产业基础、资源分布、生态体系等基本状况,海南省对全岛进行了整体区域功能规划,划分成五大板块:发挥琼北区域在经济基础、港航条件、信息技术、开发区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综合经济区;整合琼南区域旅游资源,打造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旅游经济圈;把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到海南岛的西线区域,提高工业的聚集度增强工业产业的配套能力,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在海南岛的东线重点发展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滨海旅游业、会展经济等,建设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是海南生态核心区,在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建设中部生态经济区。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定位,突出了区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实现了区域互补、协调发展。 除了在区域规划中突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园区开发、项目实施等从大到小各个层级的规划中,海南都注意融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并把做好规划、审批规划、管严规划确立为各级政府重要的职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产业定位:确立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匹配的主导产业 选择能够发挥本地优势、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适应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海南省把自身放到周边国际区域范围内思考资源的有效配置,找准海南发展的优势,确立了“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

海南调研报告

立足环境优势,谋划可持续发展 ——对生态省建设考察的思考随着工业化加速推进,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华夏迅速扩展。 自启动了生态省建设以来,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如今,3.4万平方公里的岛,树影婆娑,层绿尽染,森林覆盖率达55.5%,2700多万亩椰树、橡胶树、香蕉林、荔枝园染绿了半壁河山。良好的热带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成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正逐步打造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一、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模式 在生态省建设的发展实践中,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发展路径、保障机制四大关键环节着眼,建立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 区域规划:构建功能性区域板块,实现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规划都是重要的调控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阀门。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首先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入到各类规

划中。 针对岛的地理特点、产业基础、资源分布、生态体系等基本状况,省对全岛进行了整体区域功能规划,划分成五大板块:发挥琼北区域在经济基础、港航条件、信息技术、开发区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为中心的琼北综合经济区;整合琼南区域旅游资源,打造以为中心的琼南旅游经济圈;把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到岛的西线区域,提高工业的聚集度增强工业产业的配套能力,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在岛的东线重点发展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滨海旅游业、会展经济等,建设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是生态核心区,在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建设中部生态经济区。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定位,突出了区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实现了区域互补、协调发展。 除了在区域规划中突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园区开发、项目实施等从大到小各个层级的规划中,都注意融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并把做好规划、审批规划、管严规划确立为各级政府重要的职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产业定位:确立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匹配的主导产业 选择能够发挥本地优势、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适应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省把自身放到周边国际区域围思考资源的有效配置,找准发展的优势,确立了“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努力把建设成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

文献综述:风电并网存在问题分析

风电并网的不利影响及分析 一、风电并网的不利影响案例分析 1、加拿大阿尔塔特电力系统 截至2008 年,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电力系统(AIES)共有装机约280 台,总容量12 368 MW。其中,煤电5 893 MW,燃气发电4 895 MW(热电联产约3 000MW),水电869 MW,风电523 MW,生物质等其他可再生能源214 MW。阿尔伯塔的风电开发意向已达到11 000 MW,几乎与目前系统的装机容量相当,这在给AIES 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大规模的风电接入会增加系统发电出力的不稳定性,降低系统维持供需平衡的能力。AIES 的装机以火电为主,且调节能力有限,系统备用容量也有限,电力市场的可调发电出力的灵活性不高,对外联络线的潮流交换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系统需要增强调节及平衡能力和事故响应能力,否则难以应对风电出力变化给系统带来的巨大压力。 电力生产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的特点决定了系统运行必须维持每时每刻的供需平衡。供需失衡会引起发输电设备跳闸、负荷跳闸甚至系统崩溃等事故。因此,维持系统的实时平衡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大规模的风电并网,会从以下4 个方面影响系统供需平衡:(1)能否准确预测供需走势。预测是实施供需平衡调节的基础。供需差可能来源于负荷、潮流交换、间歇性电源等的变化。供需走势的预测对于系统运行至关重要。预测越准确,相关的运行决策越准确,运行人员越容易维持系统稳定。而目前的风电预测,远不能达到系统运行对预测精度的要求,给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系统运行带来很大隐患。 (2)需要足够的系统调节平衡资源来提升系统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的能力。系统调节平衡资源是指能被随时调度的、能维持系统平衡的调节备用容量、负荷跟踪服务等运行备用。由于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导致系统必须维持很高的系统调节资源以作备用,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否则,系统将无法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性,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亟须建立相关的系统运行操作规程。为了保持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提前研究并制定相关的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并纳入已有的运行规程以指导调度人员。由于人们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相关的运行规程还属空白。 (4)调度人员要学习并掌握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影响的能力。拥有充足的系统调节平衡资源、建立相关的规程、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测结果,加上操作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对系统特性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断并作出正确决策,实现系统操作安全、可靠、及时。面对大规模的风电并网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巨大挑战,调度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风电出力变化和不确定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复杂局势。 对于一个独立系统,供需不平衡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频率偏差的情况,对于一个互联系统,供需不平衡可能导致系统从主网解列。特别是,阿尔伯塔系统的风电开发意向已远远大于其承受范围,所以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胡明:阿尔伯塔风电并网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和对策;电力技术经济;2009[4] 2、辽宁电网 预计在2010年底,辽宁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40万kW, 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87万kW。风电的大规模集中并网将给辽宁电网的调峰调频、联络线控制、系统暂态稳定、无功调压及电能质量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影响,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1)导致系统调峰难度增加

基于风力发电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开关设计

基于风力发电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开关设计 发表时间:2019-03-12T14:39:45.6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张涛[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采用节能型的新兴材料代替高耗能的传统材料已成为未来电气设备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公司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摘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采用节能型的新兴材料代替高耗能的传统材料已成为未来电气设备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为了准确获得新型并网开关在分合闸过程中各个参量的变化规律,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开关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了动静态特性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并网开关工作特性与截面宽度、铁芯高度等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关分合闸过程中触头运动速度、线圈电 流、电磁吸力等参数的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新型并网开关能够在无励磁电流的情况下保持吸合状态,较传统电磁式并网开关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在理论设计与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新型并网开关样机。关键词:风力发电;分布式;电源并网开关;设计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大型互联式电网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单一形式供电系统的不足之出也逐渐显现,例如经济成本较高、环境污染较重、运行难度较大、易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无法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一系列弊端不容忽视。为了弥补大规模集中发输电的不足,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分布式发电装置发展十分迅猛,且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分布式发电系统补充了大型电网的电力供应,并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独立输出所需电能。该发电系统以模块化,分散化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发电能力为数千瓦至数十兆瓦。其优点是能有效避免上述弊端,维持重要用户在意外情况或电网解列等极端情况下的连续供电。分布式电源的常见类型包括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其中风力发电是最大规模的开发和商业化。根据现有的风机技术,只要风速达到 3m/s,即微风的程度,就可以发出电能。正因如此,分布式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位于各类分布式电源之首。由于风能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分布式风电系统发出的电能存在明显的间歇性,具有波动范围较大、无规律等特点。且风力发电系统常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的高温、高寒、高海拔等偏远地区,用于该系统的并网开关常需承受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在开关结构设计、安装方法等方面均与传统开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风电系统的特殊性,设计一种新型并网开关,对风电系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并网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2.1设计思想 2.1.1 风电系统对并网开关低电压穿越的要求风力发电系统中常存在电压波动,当风电系统的电压降低至()e0.9~0.85 U 时,由于风电系统中的异步电机或永磁式发电机自身不具有良好励磁调节能力,大系统会因电压的降低启动低电压保护程序,使得风电机组发生跳闸。同时,风电机组的大量跳闸会降低线路充电功率,这样的后果是使电压又开始不断升高,应用于分布式风电系统的并网开关要求其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当风力发电系统出现波动或不正常运行时,会引起风力发电机并网点的电压降低的现象。此时,若风力发电机组能够保持良好连接状态不断开,或者还能够向风力发电系统额外提供一些无功功率,使得系统并网点的电压穿越过这一电压跌落时间,最终使系统电压恢复至正常状态,则称该风电机组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 2.1.2工作原理采用基于纳米两相磁性材料的并网开关,在电压跌落时依靠纳米两相磁性的剩磁维持吸合状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电磁式并网开关低电压不穿越的问题,在控制方面也更为简单。其主要工作过程如下:(1)在未通电阶段,纳米磁性材料对外显示软磁特性,不会吸合动铁芯,开关依靠弹簧反力维持分闸状态。(2)在闭合过程中,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对基于纳米两相磁性材料的静铁芯进行充磁,充磁后产生的电磁吸力将并网开关的动铁芯向下吸引,当动静铁芯之间的电吸引力大于开关的弹簧反力时,并网开关的动铁芯带动动触头一起向下动作。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动静触头发生接触并合为一体,从而完成吸合动作。(3)在可靠吸合后,线圈断电,此时线圈不再作为磁场激励源,仅依靠纳米两相磁性材料的剩磁所产生的吸力维持并网开关的闭合状态。(4)在分断过程中,根据磁畴无序化的原理,对并网开关通入强度逐渐减弱的交流电进行去磁。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电磁吸力随着磁通量的降低不断减小,动铁芯开始带着动触头向上运动,当动触头和动铁芯均处于打开状态,表明分断过程结束。 2.2动静铁芯尺寸及线圈相关参数的设计为保证并网开关在吸合完成后能够依靠纳米两相复合磁性材料的剩磁可靠保持,应合理选取纳米两相复合磁性材料填充尺寸,并保证剩磁保持力必须大于反力系统的最大反力。若材料尺寸选取偏小,可能会发生开关吸合不牢靠,触头震动等情况,影响并网开关工作的可靠性。若选取偏大,可能会导致吸合过程动铁芯对电磁系统的冲击过大,造成触头磨损,进而影响并网开关的电寿命。因此,选取1.5倍的安全系数,计算得出由纳米两相磁性材料产生的电磁保持力为 211.41N。在这一前提下,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两相复合磁性材料的尺寸,以达到开关结构小型化,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3 并网开关电磁机构的动静态仿真分析及参数调节为了快速求解原有微分方程的解,有限元法采用的研究过程是将待求解单一复杂的数学模型以多个数量有限的小单元的形式分别进行求解,这些小单元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计算时选择小单元适合的位置进行待求解函数的插值,完成之后将得到的各插值函数组成一个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而可以求得原问题的解。其分析流程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步骤:(1)积分方程建立:以变分原理及权函数的正交化原理为基础,得出待求解数学模型的积分表达形式,原有微分方程的初边值问题可以用此积分方程近似替代;(2)区域单元剖分:按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所要求解的物理特性及形状尺寸,并将所需要求解的域划分成形状相近大小相似、不重叠的单元;(3)单元基函数确定:小单元的基函数可以通过一定的插值条件来确定,在确定时应保证近似求解度和节点数量均符合计算要求;(4)单元有限元方程建立:小单元有限元方程主要是通过各个小单元求解函数的近似等效来确定的。具体过程是联立各个小单元的基函数并进行线性化处理,将处理后的线性表达式带入最开始得到积分方程中去,进行区域求解,从而得到待求解问题相应的有限元方程;(5)总装求解:对划分全部小单元的有限元方程组进行求解,求解方式可以一种也可以选择多种共同求解。求解得到的结果为近似结果,该值无限接近真实值。 结束语

风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朱国朋

风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朱国朋 发表时间:2019-07-24T13:45:59.3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朱国朋肖毅雄程胜利 [导读] 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有可靠成本效益的发电资源,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深圳智润新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有可靠成本效益的发电资源,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球市场对于风力发电这样的具有很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有着巨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随着风电技术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上升,风力发电将逐步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电力来源。但受自然、技术等因素影响,风力发电引起的电压波动、闪变和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如何控制好风力发电中的电能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质量;问题;措施 风力发电规模迅速扩大, 风电场并网是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但风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力谐波、电压波动及闪变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风力发电的效率。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才能发挥风力发电效能, 使整个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1风力发电并网技术 企业要开展风力发电,必须选择适合企业相关情况的风力发电技术,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的电能质量。合适的电网技术系统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相位、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和发电机输出峰值等相关数据。发电机组容量的提高对风力发电技术的最直接影响是并网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并网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会降低发电机组的峰值发电量,损坏发电机组的物理部件,会对发电机的电机造成摩擦损坏,容易损坏支撑塔。由于发电机组的发电系统与各发电机组的电网相连,并网的影响也会影响同一电网下的相关机组,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使发电机分离。因此,适合企业的并网技术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步风力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等特点。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同时输出。发电机转速稳定,负荷特性强,周期波稳定,发电机电能质量高。同步风力发电机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几乎所有的企业。均采用同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但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不是所有的优点。在实际发电过程中,同步风力机对风力的控制较弱,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机运行。转子转矩的波动不能控制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当每个发电机连接到电网时,发电机需要。发电机的频率应与系统频率和发电机出口功率相同。电压与系统电压相同,最大误差应小于5%,发电机相序与系统相序相同,但同步发电机往往达不到上述精度标准,会出现一些系统误差。并网时,要求运行人员调整发电机组,实现控制发电机组与系统的连接。然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由于负载突然变化时转子的惯性,旋转角度不能立即稳定在新的值上,并且在新的稳定值周围有几个摆动。这是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容易出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与同步风机相比,与同步风机具有相同标准的异步风机在风机调速精度要求上明显优于同步风机,在发电机运行时,设备运行不同步或不连续。关于设备和速度要求。异步风力机控制力小,运行不复杂。由异步风力机组成的风力机只需调整一个重要参数即可实现发电控制。经简单控制,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后运行平稳,无失步和振荡现象。异步风机的优点是运行稳定,稳定性好,几乎没有问题。然而,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仍有不足之处。当工作人员进行机组并网运行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电流冲击,降低电网电压,降低系统运行的不平衡度,降低稳定性。与可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风力机不同,异步风力机需要手动补偿。当系统频率增大到峰值时,机组的同步速度也会加快。电动机旋转状态的变化将影响电能的产生,系统频率的降低和电网负荷的增加将影响电网的运行。因此,在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了解运行情况。 2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2.1电压波动和闪变 电压波动指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相对快速变动或连续改变的现象。电压波动大小可由相对电压变动特性d来描述: CP(λ,β)———风能利用系数,是叶尖速比λ和桨距角β的函数。 由式(3)可知,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空气密度有关,其值随风况在零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不断波动,其中风速影响更大。由于风电场风速的随机性大,风机功率频繁变化会引起电压频繁波动和闪变。此外,受塔影效应、偏航误差等因素影响,风机叶轮的转矩波动会造成风

(非常好)海上风电场经验总结:由ScrobySands、Nysted等建设得到的启发

海上风电场经验总结:由ScrobySands、Nysted等建设得到的启发 作者:张蓓文陆斌发布日期:2008-5-8 18:13:30 (阅270次) 关键词: 风电总结 DS 海上风电场的风速高于陆地风电场的风速,不占用陆地面积,虽然其电网联接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海上风 能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海上风电的发电成本也将越来越低。海上风电场的 建设对于风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言很关键,现已进入到一个重要阶段,进一步发展可以吸引大量项目资 金的进入,其具有震撼力的阵形正在全球范围地受到沿袭[1]。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增长详见图1。欧洲地区的发展目前领先于全球。丹麦于1991年建成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此后直到2006年末,全球 运行了超过900MW装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几乎所有发电场都在欧洲[2]。 表1.17座离岸1km以外的建成或在建风电场 建设地点始建年 份风电机组数量 (台) 风电机组型号总装机容 量 TunaKnob丹麦1995 10 VestasV39/500kW 5MW Utgrunden瑞典2000 7 EnronWind70/1500kW 10.5MW Middelgrunden丹 麦2001.3 20 Bonus76/2.000MW 40MW HornsRev丹麦2002.12 80 VestasV80/2.000MW 160MW Nysted丹麦2003.11 72 Bonus82,4/2.300MW 165.6MW NorthHoyle英国2003.12 30 VestasV80/2.000MW 60MW KentishFlats英国2005.8 30 VestasV90/3.000MW 90MW Beatrice英国2006.9 2 OWEZ荷兰2006.11 36 VestasV90/3.000MW 108MW 来源:“Off-andNearshoreWindEnergy”,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整理 国外海上风力发电场技术正日趋成熟,建成的风电场容量为2.75至165.6MW(详见表1),规划中的风电场容量为4.5至1000MW[3]。而海上风电场产业还处于“做中学”的阶段[5],对于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未来产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之前已依据德国专业研究机构公开的 “CaseStudy:Eur opeanOffshoreWindFarms-ASurveyfortheAnalysisoftheExperiencesandLessonsLearntbyDevelope

风力发电及风电并网技术现状与展望

风力发电及风电并网技术现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24T11:26:50.0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作者:刘文华[导读] 如二滩送出安全稳定控制、华中—西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安全稳定控制、三峡发输电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陕西黄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710061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开始接入更高电压等级电网。风电的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运行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如电网安全稳定、风电送出、调频调峰、电能质量、备用安排、运行单位众多协调困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影响到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通过对风电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在现有的网架结构、电源结构、负荷特性、风电预测水平、风机制造技术水平等条件下,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 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风电并网;控制技术;现状 1电网风电控制现状 1.1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现状安全稳定控制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电网中已有大量的应用。如二滩送出安全稳定控制、华中—西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安全稳定控制、三峡发输电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江苏苏北安全稳定控制等。但国内电网用于提高风电送出能力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还处于探索阶段,如甘肃嘉酒电网区域稳定控制系统、承德地区风电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等。其实现方法都是在电网故障情况下,通过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来提高正常情况下的风电送出能力。风电场往往远离负荷中心,而这些地区的网架结构一般比较薄弱,电网送出能力有限。如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已实现风电并网5600MW左右,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大于12000MW,但刚投产的750kV送出通道,以及原有的330kV送出通道,由于电网安全稳定问题,送出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考虑风电特性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2风电有功控制现状 风电发展初期,从电网角度,一般将其作为负的负荷考虑,通过采取一些手段,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不考虑控制风电。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通过其他手段,如改善负荷特性、优化开机方式、部署安全稳定控制提高风电送出能力等,提高电网接纳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风电全部并网的需求,需要控制风电。 电网公司在控制风电有功时,初期采取调度员人工控制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人工控制存在如下问题:a)若调度端调节不及时,将威胁电网安全。b)场站端调节速率慢,电网需要留较大的裕度保证安全。c)在电网最大允许及风电出力一定的情况下,由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间歇性,人工控制难以根据各风电场来风情况实时优化控制,易造成分配不公,且难以保证风电出力的最大化。d)风电运行单位众多,调度员压力较大。e)各风电场看不到其他风电场的计划及出力,不利于网源和谐。因此,风电有功控制需考虑电网的约束条件,实时计算电网最大可接纳风电能力,根据接纳能力的变化以及各风电场当前出力和风电场提出的加出力申请、风电功率预测,利用各风电场风资源的时空差异优化计算各风电场的计划,并下发至各风电场,各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装置根据该计划值进行控制。 1.3风电无功控制现状 目前国内实际投产应用的无功电压控制技术和装置,主要是通过对常规电厂、变电站的调节来实现无功电压控制的,并未将风电场纳入进来进行调节控制。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大,无功补偿设备投切频繁,传统电压调节控制方式已不再适用。目前国内电网对风电场接入的技术管理规范均是针对单个风电场并网点的技术指标进行考核的。一般要求首先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需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实际运行的风电场都是根据自身并网点的考核指标进行无功电压控制来满足电网要求2风电场的控制现状 2.1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 由于风机协议的开放性差,目前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控制功能模块一般部署在风机厂商提供的风电场集控系统上,对于由多种类型风机组成的风电场,其集控系统一般有多个。由于风电场的集控系统厂商众多,技术水平不一,而且风电场集控主站与风机自身的控制单元经常会出现通信异常,另外风电场的集控系统与常规电厂不同,其可靠性一般较低。即使在集控系统出现问题时,风电机组依然能够并网发电,因此单独依靠集控系统来调节风电场的有功功率,其可靠性不高,手段单一,难以满足电网控制需求。特别是紧急控制情况下,需要引入后备控制措施,所以风电场的有功控制一般采取如图1所示的模式。 图1 2.2风电场的无功电压控制 目前,风电场主要由双馈和直驱风电机组组成。从机组能力来看,双馈和直驱风电机组本身具备一定连续可调的无功功率范围。但由于国内风电机组一般采用恒功率因数控制模式,不具备机端电压调节功能,并且机组功率因数只能在停机状态下进行设定,不可在线调节,这对于保持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是非常不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