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

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

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内注入药物。

3操作方法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注意事项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人工呼吸术

1目的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2适应症

(一)溺水或电击后呼吸停止。

(二)药物中毒,如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

(三)外伤性呼吸停止,如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者。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期性麻痹等。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者。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性呼吸暂停,或使用肌肉松弛药后。

3方法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故在呼吸停止、尤其是循环骤停的抢救中,应首先选用。

术前措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物等,以保持气道畅通。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1000ml),而且还可以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同时,该法还便于人工呼吸术及心脏按压术的同时进行。

1)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

(2)用托下颌的拇指翻开病人的口唇使其张开,以利吹气。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

免漏气。

(4)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贴病人的口吹气,直至其上胸部升起为止。

(5)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向侧转,并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由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作用,自然出现呼吸动作,病人肺内的气体则自行排出。

(6)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20次。

2)注意事项:

(1)术中应注意患者之呼吸道通畅与否。

(2)人工呼吸的频率,对儿童婴儿患者可酌情增加。

(3)吹气的压力应均匀,吹气量不可过多,以500—1000ml为妥。用力不可过猛过大,否则气体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气道的阻力,影响有效通气量;或者因压力过大,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以及将气吹入胃内发生胃胀气。

(4)吹气时间忌过短亦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的三分之一为宜。

(5)如遇牙关紧闭者,可行口对鼻吹气,方法同上,但不可捏鼻而且宜将其口唇紧闭。

(二)举臂压胸法:此法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病人潮气量可达875ml,仅次于口对口呼吸法。

(1)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肩下最好垫一块枕头。

(2)术者立(或跪)在病人头前,双手捏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病人胸廓被动扩大形成吸气,待2—3秒钟后,再

屈其两臂将其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并压迫其前侧方向肋弓部约2秒钟,此时胸廓缩小,形成呼气。依此反复施行。

2)注意事项:

(1)病人应置于空气流通之处。

(2)病人衣服须松解,但应避免受凉。

(3)如病人口中有呕吐、血液、痰液等,应迅速予以清除;有义齿者,应当取出。必要时,将其舌以纱布包住拉出,以免后缩阻塞呼吸道。

(4)呼吸速度,以14—16次/分为宜,节律均匀。

(5)压胸时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

(三)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1)患者仰卧,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于体侧。

2)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向胸部上方压迫,将气压出肺脏,然后松手,胸廓自行弹回,使气吸入。

3)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按压18—24次为宜。

(四)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1)患者俯卧头向下略低,面转向一侧,两臂前伸过头。

2)施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背部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压迫背部下后方两侧。每分钟18—24次。

注:压胸或压背呼吸法过去常用,但因潮气量很小,其效果远较口对口及举臂压胸呼吸法为差,故目前已很少用。

(五)膈神经刺激法,应用毫针及电子仪器刺激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

律性收缩,从而达到节律性呼吸的目的。

方法:以一寸半毫针刺入膈神经刺激点。该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的中点,颈总动脉搏动处,亦即人迎穴部位,向下方刺达横突再退出少许,接上68型治疗仪,以两侧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也可在人迎穴旁再插一毫针,与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两侧共两对电极。一般治疗仪的Ⅱ、Ⅲ频率,通电后即出现膈式呼吸。呼吸频率及深浅,可通过调节强度的旋钮来控制。

(六)加压人工呼吸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简易呼吸器法:简易呼吸器是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衔接管等部分组成。呼吸囊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是泡沫塑料,外层是由特制的乳胶制造的。呼吸囊有弹性,挤压后能自动恢复原形。呼吸囊入口处装有单向进气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活瓣,放松囊时进入空气;其前出口处与另一气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侧管,可接氧气;呼吸活瓣处亦装有一侧管,可与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挤压呼吸囊时,使病人吸入空气(或氧气);放松呼吸囊时则呼气,并通过呼吸活瓣而排至大气中。本法一次挤压可有500—1000ml的空气进入肺。简易呼吸器轻巧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现场抢救及基层医疗单位。

2)空气麻醉机法:空气麻醉机的构造有面罩、螺纹管、呼吸囊、单向的吸入及呼出活瓣。应用时用面罩罩住病人的口鼻,托起下颌,有节律地(14—16次/分)挤压折叠风箱即可达到加压人工呼吸的目的,每次挤压可进入气体500—1500ml。亦可将衔接管接压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套管上行加压呼吸,效果很好。

腹腔穿刺术

1目的

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2禁忌症

(一)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二)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三)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3操作步骤

(一)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二)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三)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四)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五)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4注意事项

(一)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

(二)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三)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四)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5000ml。

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五)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

(六)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七)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

骨髓穿刺术

1目的

(一)诊断方面:各种白血病、原发性贫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面:作为药物或多量液体的输入途径。如葡萄糖、生理盐水、血浆、血液、骨髓、青霉素等药的输入。

2适应症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 5

6 1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 2 3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

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 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1收集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 传送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第二步: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车针放在密闭小盒内,牙钳、挺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目录 28 29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30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31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32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33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7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68 69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70 1.1收集 71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72 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 别。 74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 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 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 1.2 分检、毁形 79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 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 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83 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 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 1.2.3 传送 86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 87 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 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89 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90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91 第二步:清洗消毒 92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93 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94 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 95 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96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97 高度重视。 98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99 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100 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101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102 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103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104 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105 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106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107 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108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1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 2 (一) (二) 1) 2) 3) (三) 3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 (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 (六) 4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 (二)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1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2

(一) (二) (三)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 3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故 术前措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1000ml),而且还可以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同时,该法还便 1) (1) (2)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和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 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 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 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 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 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 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1)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规程:是对各科通用基本技术制定的统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术、各种注射采血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采集等。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根据各不同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7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3.8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3.9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医疗技术操作规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 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 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注入药物。 3操作方法 (一)对精神紧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注意事项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人工呼吸术 1目的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2适应症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踝顶点下3㎝,由向外穿针。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011、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各科室、办: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工作制度及流程,经2017年10月12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全院各项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具体事宜。 二、医疗技术委员会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一)医疗技术委员会职责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我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2、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负责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的管理,以及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放射、超声人员等资质的准入、审核、授权及再授权,实行动态管理。

3、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审批、督导、评价及奖励的相关工作。 4、限制类医疗技术申报审批。 5、非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的修订。 6、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的修订。 7、重大手术、高风险手术的授权和审批。 8、对我院医疗技术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相关职责 1、在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完成本科室医疗技术相关工作: 2、科主任任组长。 3、按照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相关规定,提出科室开展新技术的申请。 4、对本科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进行医疗技术资质的准入和停止其资质的依据。 5、针对本科室存在技术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不断加强各项诊疗常规、技术、操作、病历书写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三、医疗技术分类标准 医疗技术分为两类: 非限制级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限制级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脑博仕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2018年7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螺旋CT (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 (21)心电图操作常规 (22)动态心电图常规

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五、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 规程 篇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

部位。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东莞石龙华泰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

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灯、火柴。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 6

(最新)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 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 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内注入药物。 3操作方法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注意事项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人工呼吸术 1目的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2适应症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达到本《规范》要求,预防和控制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 二○○五年三月三日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第八条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第九条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