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4.1 食物与营养教案 (新版)浙教版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4.1 食物与营养教案 (新版)浙教版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4.1 食物与营养教案 (新版)浙教版
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4.1 食物与营养教案 (新版)浙教版

4.1 食物与营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

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培养对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放出的热量

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教学设计:

一、食物与能量

引入: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消耗能量,对吗?

问:一天中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一样吗?

师:如书写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约为18.40千焦。那你计算一下你上一节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上一节体育课呢?

问:这些消耗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问: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

生:呼吸。

归纳:食物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与在体外燃烧有相似之处,都能放出能量。但食物在体内的氧化更缓慢、更复杂,属于缓慢氧化。

问: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得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引出实验,观察教材134页,指出: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度,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讨论:食物(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或燃烧有什么不同?食物的缓慢氧化有什么好处?归纳:本质是相同的,进行的方式大不一样,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常温、PH值中性或近于中生及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电子受体等的作用下是逐步完成的,因而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样就使细胞不致因能的骤然大量释放而受到损伤,也使释放的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结论:从实验中可知,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据

营养学的测定,蛋白质的热量价为16.7千焦,糖类的热量价为16.7千焦,脂肪的热量价为37.7千焦。

板书热量价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

归纳得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为我们提供了组成身体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使我们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师:食物可以提供我们能量,是因为食物中含有可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也称营养素),各种食物提供的能量不是,正是由于构成食物的营养素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

引出问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哪些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呢?

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38-140页,完成下列表格:(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边分析补充,逐个讲解,突出重点,最后利用练习加以巩固)

补充说明:

(1)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三类物质都有两方面的作用,既能作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原料,又能提供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供给原料为主;糖类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是人体内贮备的能源物质,以贮能为主。

(2)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禽蛋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而植物性食物中豆类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

(3)熊是恒温动物即使冬眠时也需要保持自身体温的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因此,熊在冬眠状态下仍然需要不断消耗能量。但熊在冬眠时不进食,只有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所以冬眠后明显瘦许多。

(4)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不能提供能量。粗纤维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却可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水在人体中的含量最高,约占2/3,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还有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

(6)并不是每种食物都含有上述七类营养物质,在一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其中几类营养物质,而另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其他几类营养物质。

引导学生得出:养成“合理摄食,均衡膳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业:作业本

板书:

4.1食物与摄食

1.食物中能量的测定方法

2.热量价

3.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由实验定性的测得各种食物的热量价,同时引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作用。且本章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同时在实验中复习控制变量法,学会误差分析,但实际上课中发现学生的控制变量的思想比较深入,但误差分析的能力较差,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九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练习1(无答案) 浙教版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 (1)消化道由组成。(2)消化腺: △分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等。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是最大的消化腺。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功能:(1)(2) (3) 2、食物的消化是指。 可分为和。其中物理性消化包括:的切、撕、磨(咀嚼),的搅拌、的蠕动。化学性消化是指各种消化液中的的作用。食物中、、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糖类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脂肪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口腔中只将淀粉消化为、胃中只将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糖类都在小肠中彻底被消化,所以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思考:小肠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产物与人体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物有何不同? 3、食物的吸收是指。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吸收。小肠吸收。大肠吸收。可见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4、读P127页图并思考 1、口腔中的牙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 味吗? 2、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 些?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3、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这些 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 4、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三、消化酶(唾液、胃液、胰液、肠液中都有消化液。中没有消化液。) 1、定义:是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是一种生物。 2、特性:(1)(2)(3) 3、活动: (1)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A加入碘酒溶液加入唾液 淀粉溶液 (现象: ) (现象:) A试管: 淀粉溶液 (现象: ) (现象:) 结论:。试管为实验组,试管为对照组。 (3)影响消化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41 食物与营养教案

4.1 食物与营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 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培养对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放出的热量 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教学设计: 一、食物与能量 引入: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消耗能量,对吗? 问:一天中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一样吗? 师:如书写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约为18.40千焦。那你计算一下你上一节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上一节体育课呢? 问:这些消耗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问: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 生:呼吸。 归纳:食物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与在体外燃烧有相似之处,都能放出能量。但食物在体内的氧化更缓慢、更复杂,属于缓慢氧化。 问: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得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引出实验,观察教材134页,指出: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度,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讨论:食物(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或燃烧有什么不同?食物的缓慢氧化有什么好处? 归纳:本质是相同的,进行的方式大不一样,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常温、PH值中性或近于中生及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电子受体等的作用下是逐步完成的,因而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样就使细胞不致因能的骤然大量释放而受到损伤,也使释放的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结论:从实验中可知,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据营养学的测定,蛋白质的热量价为16.7千焦,糖类的热量价为16.7千焦,脂肪的热量价为37.7千焦。 板书热量价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

济南版生物七下《食物的营养成分》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7)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食品包装中营养成分的对比认识,能说出食物中含的营养物质.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知道三大营养物质成分及在人体中的作用.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知道维生素的种类、来源及缺乏症和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及缺乏症. 【教学重点】 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 【教学难点】 举例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教材分析】 本节概述了食物中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六大类营养物质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 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 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无机盐和维生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食品包装袋,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脂肪:储备能源物质

有机物维生素A缺乏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等 维生素维生素B1缺乏易患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缺乏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缺乏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 无机物 无机盐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钙,铁,碘等. 第1节动物 运动的方式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 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 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 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 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 蜗牛鸵鸟袋鼠蛇 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 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专题 电能 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 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 Rt ,W=t R U 2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 3.6×106 J 五、电功的测量 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 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 P W =kW 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 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 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 I P I=U P 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 P=UI P=I 2 R (已知I 和R 求P) (已知U 和I 求P) P=R U 2 (已知U 和R 求P)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内容: 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一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一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 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 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 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 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 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 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

人教版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人教版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 源。 2. 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和缺乏症状。 3. 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 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 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 点。 教学重点 1. 营养物质类别。 2. 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思考: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哪些生物?为什么我们每天都 要进食呢?明晰:肉、蛋、奶、白面??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 等植物,肉、奶等来 自动物;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二、新课讲授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 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 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材第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具体 了解这两种常见食物的成分。 (学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牛肉等。 (讨论)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 (小结)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 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 2.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练习1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一、预习作业: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口、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B.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C.口、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D.消化道和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 2.人体吞下的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A.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B.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D.食道→胃→胰→大肠→小肠→肛门3.如果一个人的肝脏功能不好,分泌胆汁过少,则会对食物中的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不利影响?(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粗纤维 4.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胃液和肠液 B.胃液、肠液和胰液 C唾液、肠液和胰液 D.胰液、唾液和胆汁 5.淀粉、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 B.二氧化碳、尿素、水 C.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D.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6.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二、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来自同一个消化腺B.消化液有唾液、胃液、小肠液三种 C.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D.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胰脏分泌的胰液也是很重要的消化液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消化系统的功能( ) A.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 B.将大分子的分解成为小分子的 C.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循环系统D.将食物中细菌彻底除掉 3.人体的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这对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作用是( ) A.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吸收 B.增强小肠的弹性,有利于容纳更多的食物 C.增强小肠的弹性,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运动 D.以上三项都是 4.能够同时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结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大肠5.能够消化淀粉的结构是下列哪一组( ) A.口腔和小肠 B.胃和小肠 C.小肠和大肠 D.口腔和大肠 6.人体对淀粉和脂肪进行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胃和小肠 C.口腔和小肠 D.小肠和胃 7.人的一餐符合健康要求的中午饭,下列哪一种营养成分含量应该是最少的()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8.甲同学早餐吃了稀饭,乙同学早餐只喝牛奶,他们在小肠内被吸收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A.葡萄糖和氨基酸 B.淀粉和氨基酸C.麦芽糖和氨基酸 D.蔗糖和脂肪变式一: 小明同学今天吃了以下食品: ①米饭;②白菜;③鸡肉;④鱼;⑤玉米; ⑥马铃薯; 他生命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有哪些食品提供()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

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2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2 (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的名称及对人体的作用。 2 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缺乏症。 重点: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难点:举例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重点难点突破:提供营养缺乏症的图片,让学生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内容: 一.预习提纲(看谁的收获最多)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是_____ 、、、、 、 _____ 。其中_____ 、______ 、______ 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复习) 2.______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_______ 是备用能源物质,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_______ 、 _______ 、 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复习) 3.夜盲症是缺乏______ 引起的,应多吃_________ 等食物。 但植物性食物中不含_________ ,胡萝卜、玉米中所含的 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它。

4 神经炎、脚气病是缺少___________ ,建议多吃(粗糙、精细) 的米、面。坏血病是缺少______ ,建议多吃含___________ . 它能使 ____________ 色。缺少维生素D时,儿童会 患 ______ ,成人患____________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 对 ____ 、_____ 的吸收。 5.维生素C的重要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构 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水占人体体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_________ 、________ 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盐是构 成组织的原料,在无机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构成牙 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缺少时儿童易患__________ 病,中老年 人易患_________ 症。—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饮食中长 期缺乏易患______ 。_____ 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 乏易患___________ ,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 二师生双边活动 1 .利用多媒体出示四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及缺乏症图片。 2指导完成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探究活动。 三师生探究(动手动脑共提高)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维生素的含量较高。 2.天气炎热和激烈运动时,大量出汗以后,是喝清凉的饮料还是淡盐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 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 ②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D. 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2.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3.(2017?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Ⅰ D.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 ℃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6.(2012?义乌市)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 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7.下图为健康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 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气体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鼻腔。 B. 若E为泌尿系统,则经过d排出的代谢废物有水、少量糖、尿素、尿酸、无机盐。 C. 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富含蛋白质和含铁的食物。 D. 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图中B处。 8.小宇学习科学后,用下面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则表中内容与如图相符的一组是()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 机械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机械能》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 A>m 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

初一生物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

初一生物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 1.说出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的名称及对人体的作用。 2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缺乏症。 重点:六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难点:举例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重点难点突破:提供营养缺乏症的图片,让学生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一.预习提纲(看谁的收获最多)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其中、、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

2.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备用能源物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3.夜盲症是缺乏引起的,应多吃等食物。但植物性食物中不含,胡萝卜、玉米中所含的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它。 4神经炎、脚气病是缺少,建议多吃(粗糙、精细)的米、面。坏血病是缺少,建议多吃含__________.它能使____________退色。缺少维生素D时,儿童会患,成人患。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_____、_____的吸收. 5.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水占人体体重的,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6.无机盐是构成组织的原料,在无机盐中,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缺少时儿童易患病,中老年人易患症。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饮食中长期缺乏易患。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乏易患,俗称___________病。 1.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食品,为什么?

2.天气炎热和激烈运动时,大量出汗以后,是喝清凉的饮料还是淡盐水,为什么?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铁锅做饭和炒菜,为什么? 1.在我们的食物中主要有六类营养成分,其中既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是组织细胞构成物质的是() A水、无机盐、蛋白质B维生素、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D维生素、水、糖类 2.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蛋白质B糖类C甘油D水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4.防止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食物是(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 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 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 2.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1.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早餐:二块蛋糕,一盒牛奶和一个苹果,(实物展示)大家觉得这份早餐有营养吗? 生:有。 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 师:那么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生:不是。 师:很好,不是都能。那是不是有几种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生:有。 师:那是哪几种呢? 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而剩下的四种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像糖类中的淀粉以及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 小分 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简单地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必须消化后 才能

吸收的。 师:现在我们已经分出了两类,同学们现在能否想想粗纤维在人体内的情况? (学生根据前面六种营养成分被分成两类的依据,思考粗纤维在体内的情形。) 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看到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不同情形,大家能否再来自己归纳说说“什么是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哪些物质? 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师: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吸收、利用。在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就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师:来执行这个功能的是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哪个系统? 生:消化系统。 师:非常好。所以人们很形象地把它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厂里的一条主要食品加工流水线实际上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管道,大概有8—10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上会设有哪些工作车间?从上到下又是哪些? 师:而它实际上是人体的消化道,各个工作车间也就是消化道上的各个消化器官。这家工厂还设有一些生产消化液的附属车间,并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如唾液腺、肝脏、胰腺;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内壁上的附属车间,如胃腺、肠腺。今天也来认识一下它们在这家厂里的具体位置。 师:(拿出一个容量为1.25L的可乐瓶)还是告诉大家吧,大家可能都想不到。一个成年人一天分泌的唾液量也有1L—1.5L,收集起来可以装满这个瓶子,有时候还要溢出来呢。探究酶的作用 【活动】嚼馒头,说出自己的感受。(会有甜味) 【设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不具有甜味,为什么多嚼几下会有甜味了呢? 【讲述】这主要是酶在起作用。在消化液中存在各种酶。 【设问】酶是什么?到底它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总结: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我们称它为生物催化剂。 唾液——唾液淀粉酶。 【分组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恒星的一生》

大唐镇中备课用纸 课题 6.1.3恒星的一生 教学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 3、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 教学难点恒星的一生 学具准备图表 教学教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复习:地心说:托勒密及核心内容 日心说:哥白尼及核心内容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图:

生答: 师:分别讲解各种恒星 红巨星: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 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 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是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很大,它的半径一 般比太阳大100倍。 行星状星云:质量大于太阳质量1.4倍,外围的气体及冰粒便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外貌像土星的光环一样,天文学家叫行星状星云,而剩下 的核心的光度会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一生 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 已停止。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 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黑洞的。但是 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 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教材分析: 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方法训练,让学生知道利用特定的化学式给予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这些物质,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检测技术测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化学试剂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反应,利用这个特性区分各种有机物。 二、实验步骤 1、已知成分的鉴定 淀粉+ 碘呈现蓝色 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呈现红黄色沉淀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4)紫色 脂肪+ 苏丹Ⅲ呈现橘红色 2、未知样品成分的鉴定 生物材料切碎----研磨----过滤-----取滤液。 每种鉴定用滤液2ml,加各种试剂进行鉴定。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各种生物材料的有机物成分。 三、分析与讨论 1、哪种食物中含有你所鉴定的所有营养成分?哪种食物可作为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根据实验结果和已学理论知识,吃水煮萝卜和甘蓝能获得脂肪吗? 九、评价: 1、下列各项中,能证明梨果肉细胞中含有葡萄糖的是() A、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桔黄色 B、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被碘液染成红色 D、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对试管中的梨匀浆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 B、将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3、一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视野左上方细胞看得清晰,右上方细胞较模糊,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B、反光镜未调节好 C、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D、显微镜物镜损坏 4、在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应该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A、留下次实验用 B、鉴定脂肪时用 C、失败后可再做 D、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作对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学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通过对营

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 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第四节脂肪 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 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六节维生素 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第七节水 要点: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及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来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要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特点,熟悉各消化器官的功能,掌握各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过程,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点:掌握谷类及豆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几种常见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大豆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练习 浙教版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1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见B本53页)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消化道____消化腺__ 2.消化道从上到下有__口腔__、__咽__、__食道__、__胃__、__小肠__、__大肠__和__肛门__。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道外的__唾液腺、肝脏、胰腺__和消化道壁上的__胃腺和肠腺__。 3.消化腺及相应消化液的流入部位: 4.__胃__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__上腹部__。 5.__小肠__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约__5~6__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__皱襞__,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的__小肠绒毛__,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__面积__。小肠绒毛襞只由__一层上皮细胞__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__毛细血管__和__淋巴管__,有利于营养物质的__吸收__和运输。__小肠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6.__肝脏__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流入__胆囊__浓缩和贮存。 7.牙的主体结构是__牙本质__,其内含__牙髓__,由__小血管和神经__组成,牙的最外侧是__牙釉质__,是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8.龋齿是__微生物__分解残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留,产生__酸性__物质,从而依次破坏__牙釉质、牙本质、牙髓__。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下列不是牙齿的直接功能的是( D ) A. 切断食物 B.咬碎食物 C.磨碎食物 D.消化食物 2.小红的弟弟在玩耍时不小心将一颗塑料小球从口中咽下。就医后,医生说没有太大问题,塑料小球会沿着他的消化道排出体外。小球在小红的弟弟体内旅行的路径是( B ) A. 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脏→大肠→肛门 3.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肝脏不是消化腺 C.各种消化腺都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 D.消化道由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膀胱、肛门组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