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家居”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智能家居”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智能家居”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智能家居”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一、关于智能家居网络传输技术含义

传输技术,Transmission technology,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传输系统是通信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传输技术主要依赖于具体信道的传输特性。其信道分为有线和无

线两种。

智能家居网络系统需要传输的信息包括两类,一类是控制信息,这些信息

的共同特点在于数据信息量小、传输速率低,但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另一

类是数据信息,包括各种高清视频和音频信息,要求传输速率高,但是实时性

要求不高。

“智能家居网络”是一种能全方位覆盖家庭生活,提供各类智能服务的网络系

统。智能家居网络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家庭网关、家居设施等主要的几大功

能模块。控制中心主要是用来解析用户指令,启用与协调不同的家居设备共同

工作。家庭网关是用来负责将管理各类智能家电以及门禁安防的网络与互联网

对接,从而达到,为用户提供远程查看以及控制的平台,同时为各类家居设备

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家居设备则各司其职,完成控制中心下达的指令。

二、智能家居中的有线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方式的优点在与其可靠性好、协议设计方便、低功耗,又因为带

宽想对较大,压缩比可以降低。也是智能家居网络的首选传输方式。目前智能

家居的有线传输方式有多种,如电力载波的X-10 和CEBUS,EIB、C-

Bus、LonWorks、SCS、RS-485、CAN 等总线,对其他外围设备进行协议控制。很多用户认为有线传输不但稳定而且相对于无线来说更加的安全。但有线传输

则需要排线布线,安装过程比较繁杂。因此,也是有线传输的不足之处。当然,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局域网的作用?(D) A) 由网段和站点构成的逻辑工作组 B) 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划分 C) 同一虚拟局域网中的节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那样互相访问 D) 用交换机划分的若干个在逻辑上关联 2、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容管理系统的特点?(C) A) 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结构中其它构件的服务 B) 门类众多、专业性强 C) 门类单一 D) 缩短企业信息基础结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3、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的功能特色?(D) A) 服务器核 B) 虚拟化支持 C) 终端服务器 D) 开源 4、下列哪些不属于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的区别?(A) A) 都可以用在信息中心和电信企业 B) 机架式服务器可以单独插入标准机架 C) 刀片式服务器必须使用专用机箱 D) 刀片服务器更加节约空间 5、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和Unix之间的差别?(A) A) 硬件系统不同 B) 设计定位不同 C) 文件名扩展用途不同 D) 图形界面的定位不同 6、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主机与虚拟服务器的不同?(D) A) 虚拟服务器指在一个服务器硬件设备中,同时运行若干不同的操作系统

B) 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独立的网站 C) 虚拟主机指在同一Web服务器中 D) 目的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7、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业可以利用IDC开展的业务?(C) A) 因特网数据中心 B) 网站发布 C) 通讯设备出售 D) 虚拟主机 8、下列哪些不属于Apache Friends集成的内容?(D) A) PHP解释器 B) 邮件服务器 C) MySQL数据库组件 D) 操作系统 9、下列哪些不属于Web的应用形式?(C) A) 静态网页 B) 活动网页 C) 硬件维修 D) 动态网页 10、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事业信息基础内容?(B) A) 网络设备 B) 咨询服务 C)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D) 管理类软件 11.下列哪个不是邮件传输协议?B A)SMTP B)telnet C)POP3 D)IMAP 12.是哪类IP地址?D A. A类 B. B类 C. C类 D.回路测试地址 13.一个小企业(公司、学校等)只申请到一个有效的IP地址,欲使内部网络的用户访问因特网,其技术措施是:A A)采用Proxy或小型路由器,内部网络的主机采用专网IP地址 B)采用动态IP分配方式接Internet C)用Windows NT作为服务器,并启动WINS和DNS D)采用远程通信服务器接入

网络技术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 “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3.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4. 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5. 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6. 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7. 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8. 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0. 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1. 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2. 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和激光通信。问答: 1.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 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3.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4.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5.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结点构成,在每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不存在信道的复用和共享。 6.什么是“三网合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类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向统一的IP 网络发展,即“三网合一”。 第二章 1.协议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2.服务原语可分为四类: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

101规约_报文传输过程,数据传输方式

101规约报文分析与101规约_报文传输过程 ?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 ?非平衡传输(Unbalanced tranmission) 主站采用顺序地查询(召唤)子站来控制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主站是请求站,它触发所有报文的传输,子站是从动站,只有当它们被查询(召唤)时才可能传输。 ?平衡传输(Balanced tranmission) 采用平衡传输,每一个站可能启动报文传输。因为这些站可以同时既作为启动站又可以作为从动站,它们被称为综合站。 初始化过程 ?控制站初始化 ?被控站初始化 ?被控站被远方初始化 过程 ?召唤链路状态 ?复位RTU ?召唤链路状态 ?召唤一级数据。 初始化过程报文分析: 1)当通信中断后,主站发“请求链路状态”,等待与子站建立通信联系 M->R :10 49 01 4A 16 M->R :10 49 01 4A 16 报文解析:请求链路状态,固定帧。

启动字符(1个字节):10; 控制域(1个字节):49(4:主->子站。FCB位无效,9:请求链路状态) 链路地址(1个字节):1 校验码(1个字节):4A 结束字符(1个字节):16 2)通信建立,开始初始化过程,共四个报文。 初始化过程-1 请求链路状态 M->R :10 49 01 4A 16 R->M :10 0B 01 0C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49(4:主->子站。FCB位无效,9:请求链路状态) 0B(0:子->主站。FCB位无效,B:响应链路状态)初始化过程-2 复位远方链路 M->R :10 40 01 41 16 R->M :10 20 01 21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40(4:主->子站FCB位无效,0:复位远方链路) 20(2:子->主站FCB位无效,ACD=1, 0:确认)初始化过程-3 请求1级数据 M->R :10 7A 01 7B 16 R->M :68 09 09 68 08 01 46 01 04 01 00 00 02 CRC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7A(7:主->子站FCB位有效,A:召唤一级数据) 回答报文:有单字节报文,有子站初始化结束的可变帧报文,有无所回答的固定帧报文。?总召唤命令 初始化报文报文结束后进行全数据召唤命令。 全数据召唤后,子站需回答确认命令,然后等待主站召唤一级数据, 将全数据上传。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流媒体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 1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 播放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时基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音频编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领域。 在网络上传播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下载和流式传输。下载方式是传统的传输方式,指在播放之前,用户下载多媒体文件至本地,通常这类文件容量较大,依据目前的网络带宽条件,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对本地的存储容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限制了PDA等低存储容量设备的使用。流式传输则把多媒体信息通过服务器向用户实时地提供,采用这种方式时,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时延即可播放,之后,客户端边接收数据边播放。与下载方式相比, 流式传输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方面大大地缩短了启动延时,同时也降低了对缓存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形式的实时数据传输,这是下载等方式无法实现的,同时有助于保护多媒体数据的著作权。 2 流媒体技术 2.1 缓存技术 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2.2 流媒体传输流程 流媒体的具体传输流程如下: (1)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 (2)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数据,A/V播放器进行初始化。 (3)从Web服务器检索出来的相关服务器的地址定位A/V服务器。 (4)A/V播放器与A/V服务器之间交换A/V传输所需要的实时控制协议。 (5)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播放器就可以播放了。 2.3 媒体系统结构 现存流媒体解决方案采用的技术是多样的,但其体系结构的本质是相近的。 流媒体的体系构成:①编码工具: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 ②流媒体数据;③服务器:存放和控制流媒体的数据;④网络: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实

浅谈多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系统实现

浅谈海关多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系统实现 【内容提要】在当前海关内外网隔离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贯彻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方针,就必须和企业建立一条数据通道,方便企业传输数据或海关向企业传递海关信息,但这又与海关内网安全有一定抵触,本文介绍了一种软件实现办法,描述了如何有效,经济,安全的在内外网之间传输数据。在文章里,具体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实现,并在加密算法和系统底层传输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加密算法上,合理的采用多种成熟的算法,如desx,blowfish,对数据的加密能达到一个较安全的等级。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安全不光要从软硬件上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从规范上,管理上加强控制。【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隔离内外网数据传输加密算法 【作者简介】金剑锋男苏州海关技术处科员 在日新月异的今日世界中,信息技术无论在各行各业都已逐渐取得了重要地位,并且会越来越重要。随之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病毒,黑客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得网络越来不安全。 Enterasys公司网络安全设计师Dick Bussiere认为:在电脑网络犯罪手段与网络安全防御技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升级的形势下,网络攻击者和防御者都失去了技术方面的屏障,单依靠网络安全技术不可能非常有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将近一半的防火墙被攻破过。而且,更多更新的攻击手段还会层出不穷。 海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保持网络的纯洁度,采用了物理隔离的办法,该办法能有效的杜绝因特网上的诸种不安全的因素,较好的保持内网的安全性。 但是安全的含义是相对的,美国的一个安全权威机构曾经定义了一个所谓的“绝对安全”的例子—把硬盘封闭在抽成真空的金属箱子里,将箱子沉入不知名的海洋中。这样,硬盘上的信息就是绝对安全的了。但显然,此时硬盘上的数据是完全不可用的。安全之所以是永

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

?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 互联?网络重要的特性是能由采?用完全不不同和不不兼容技术的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如何让某台源主机跨过所有这些不不兼容的?网络发送数据到另?一台?目标主机呢? 解决办法是?一层运?行行在每台主机和路路由器?上的协议软件,这个软件实现?一种协议,这种协议控制主机和路路由器?协同?工作来实现数据传输,从?而消除不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这种协议必须提供两种基本能?力力: 命名机制。不不同局域?网技术有不不同和不不兼容的?方式来为主机分配地址,互联?网络协议通过定义?一种?一致的主机地址格式消除了了这些差异,每台主机会被分配?至少?一个这种互联?网络地址(Internet address),这个地址唯?一标识了了这台主机。 传送机制。在电缆上编码位和将这些位封装成帧?方?面,不不同的联?网技术有不不同的和不不兼容的?方式,互联?网络协议通过定义?一种把数据位捆扎成不不连续的?片(包)的统?一?方式,消除了了这些差异。?一个包由包头和有效载荷组成,其中包头包括包的?大?小以及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地址,有效载荷包括从源主机发出的数据位。

上图展示了了主机和路路由器?如何使?用互联?网络协议在不不兼容的局域?网间传送数据的?一个示例例。这个互联?网络示例例由两个局域?网通过?一台路路由器?连接?而成,?一个客户端运?行行在主机A上,主机A与LAN1相连,它发送?一串串数据字节到运?行行在主机B上的服务器?端,主机B连接在LAN2上。这个过程有8个基本步骤: 1. 运?行行在主机A上的客户端进?行行?一个系统调?用,从客户端的虚拟地址空 间复制数据到内核缓冲区中; 3. 主机A上的协议软件通过在数据前附加互联?网络包头和LAN1帧头,创 建了了?一个LAN1的帧。互联?网络包头寻址到互联?网络主机B,LAN1帧头寻址到路路由器?,然后它传送此帧到适配器?。注意LAN1帧的有效载荷是?一个互联?网络包,?而互联?网络包的有效载荷是实际的?用户数据,这种封装是基本的?网络互连?方法之?一; 4. LAN1适配器?复制该帧到?网络上; 5. 当此帧到达路路由器?时,路路由器?的LAN1适配器?从电缆上读取它,并把 它传送到协议软件; 6. 路路由器?从互联?网络包头中提取出?目标互联?网络地址,并?用它作为路路由 表的索引,确定向哪?里里转发这个包,本例例中是LAN2。路路由器?剥落旧的LAN1的帧头,加上寻址到主机B的新的LAN2帧头,并把得到的帧传送到适配器?; 7. 路路由器?的LAN2适配器?复制该帧到?网络上; 8. 此帧到达主机B时,它的适配器?从电缆上读到此帧,并将它传送到协 议软件; 9. 最后主机B上的协议软件剥落包头和帧头。当服务器?进?行行?一个读取这 些数据的系统调?用时,协议软件最终将得到的数据复制到服务器?的虚拟地址空间。 全球IP因特?网 全球IP因特?网是最著名和最成功的互联?网络实现。从1969年年开始出现,因特?网内部体系结构不不断发展变化。但从20世纪80年年代早期开始,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的组织就?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稳定。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多媒体通信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影、电视、显示器都是以46Hz以上频率来刷新静止画面使其显示出运动画面,这利用的是??时间????掩蔽效应。 2.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和双向预测都属于?帧间?????预测。 3.DCT之所以比KLT实用,因为它可以从快速的???FFT???的实部取得。 4.为解决子带编码中出现子带交叠或子带间隙,将其滤波器改用QMFB是为在?频?域消除混叠失真。5.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除了取样、编码之外,对重现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量化?。 6.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二进制算术编码都属于?熵??编码。 7.MPEG 2所使用的DCT属于频域变换,而预测编码则是属于??时间(空间)变换。 8.在运动估值中除了像素递归法以外,还有一大类方法称之为?快匹配法????。 9.帧间内插时要考虑四种情况,即静止和运动物体区及被覆盖区和??新暴露?。 10.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为??DPCM??(英文缩写)。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局域网中,运行网络操作系统的设备是(B) A.网络工作站 B.网络服务器 C.网卡 D.网桥 2.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C) A.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 B.将交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C.兼有A与B的功能 D.使用不同的频率的载波将信号变换到不同频率范围 3.综合数据业务网的简称是(A) A.ISDN B.DDN C.PSTN D.X·25 4.目前个人用户访问Internet最常用的方式是(C) A.ISDN B.DDN C.PSTN D.X·25 5.局域网不能共用的资源是(D) A.软驱 B.打印机 C.硬盘 D.键盘 6.下列传输介质带宽最大的是(C)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电话线 7.A TM属于(B) A.电路交换网络 B.分组交换网络 C.无连接网络 D.宽带接入网络 8.在以太网中应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意义在于(D)

网络多媒体技术大作业.doc

网络多媒体技术期末大作业 -----基于Adobe Audition3.0 的音频处理技术 200892201 0827 董光玉一.Adobe Audition的介绍 Cool Edit Pro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不少人把Cool Edit形容为音频“绘画”程序。因其“业余软件的人性化”和“专业软件的功能”,不断的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并最终引起了著名的媒体编辑软件企业Adobe的注意。 (CE被AU收购,总的来说Audition就是Cool Edit的后续更新版本。) Audition3.0的新功能介绍: 1.支持VSTi虚拟乐器!这意味着Audition由音频工作站变为音乐工作站 2.增强的频谱编辑器。可按照声像和声相在频谱编辑器里选中编辑区域,编辑区域周边 的声音平滑改变,处理后不会产生爆音 3.增强的多轨编辑:可编组编辑,做剪切和淡化 4.新效果:包括卷积混响、模拟延迟、母带处理系列工具、电子管建模压缩 5.iZotope授权的Radius时间伸缩工具,音质更好 6.新增吉他系列效果器 7.可快速缩放波形头部和尾部,方便做精细的淡化处理 8.增强的降噪工具和声相修复工具 9.更强的性能:对多核心CPU进行优化 10.波形编辑工具:拖拽波形到一起即可将他们混合,交叉部分可做自动交叉淡化 二、录音篇 1.首先打开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 3.0

出现如下界面,是不是感觉很华丽、是不是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没关系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点选左上角的“文件”菜单,选择“新建会话”如图: 在这里是选择你作品的采样率,点确定。 采样率越高精度越高,细节表现也就越丰富,当然相对文件也就越大。 这里我们选择默认的也就是44100, 因为大多数网络下载的伴奏都是44100HZ的,当然也有少数精品是48000HZ(比如一些CD

51 RTL8019网络传输整个系统详解 ARP UDP TCP IP数据传输格式 WSP

TCP/IP协议栈与数据包封装 TCP/IP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1. TCP/IP协议栈 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的过程如下所示(该图出自)。 图36.2. TCP/IP通讯过程 传输层及其以下的机制由内核提供,应用层由用户进程提供(后面将介绍如何使用socket API编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对通讯数据的含义进行解释,而传输层及其以下处理通讯的细节,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一定的路径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3. TCP/IP数据包的封装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上图对应两台计算机在同一网段中的情况,如果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4. 跨路由器通讯过程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集线器(Hub)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用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大使之传得更远)。 链路层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标准,链路层负责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比如十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首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网络层的IP协议是构成Internet的基础。Internet上的主机通过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 上有大量路由器负责根据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数据包,数据包从Internet上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往往要经过十多个路由器。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网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首部并重新封装。IP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中提供支持。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传输层可选择TCP或UDP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方拿起电话互通身份之后就建立了连接,然后说话就行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也就是说TCP传输的双方需要首先建立连接,之后由TCP协议保证数据收发的可靠性,丢失的数据包自动重发,上层应用程序收到的总是可靠的数据流,通讯之后关闭连接。UDP协议不面向连接,也不保证可靠性,有点像寄信,写好信放到邮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A. “传输速率”就是通常所说的“传输带宽” B. “传输速率”是指信道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带宽 C. “传输带宽”就是信道中所能承受的最大“传输速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一般包括信源、发送器、(1)C_、接收器和信宿。当采用 卫星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被变换成(2)B_。为了增大模拟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的设备是 (3)B_。现在在模拟电话网上利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往往采用幅度和相位两个参数进行调制,这种调 制方式称为(4)D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串行传输方式比并行传输方式的效率高 B. 并行传输方式比串行传输方式的效率高 C. 在串行传输中,比特位的传输是随机的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下图为曼彻斯特编码,表示的数据为(1)A_,使用这种编码的网络是(2)C_。如果该编码波形的最 高和最低电平分别为+5V、-5V,其直流分量是(3)D_V。 (1)A. 10100 B. 01110 C. 10101 D. 00011 (2)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 (3)A. 5 B. -5 C. 2.5 D. 0 5.在一个带宽为3 kHz、没有噪声的信道传输二进制信号时,该信道能够达到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 (1)B baud。一个带宽为3 kHz、信噪比为30 dB的信道,能够达到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2)B_b/s。 上述结果表明,(3)D_。 (1)A. 3K B. 6K C. 56K D. 10M (2)A. 12K B. 31K C. 56K D. 10M (3)A.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具有更大的带宽 B.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可达到更高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C. 有噪声信道与无噪声信道没有可比性 D. 上述问题的单位不同,数据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 6.4B/5B编码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其原理是(1)_B位编码表示(2)A_位数据。 该编码是(3)D_采用的编码方法,编码效率是(4)C_,相对于曼彻斯特编码,效率提高了(5)B_。 (1)A. 4 B. 5 C. 8 D. 10 (2)A. 4 B. 5 C. 8 D. 10 (3)A. 100 Mb/s以太网 B. 100Base-T4以太网 C. 1000 Mb/s以太网 D. FDDI (4)A. 50% B. 60% C. 75% D. 80% (5)A. 30% B. 50% C. 60% D. 80% 7.单模光纤通常所使用的光信号波长为C 。 A. 1.31μm B. 1.55μm C. 10μm D. 62.5μm 二、填空题 1.设置物理层就是要屏蔽传输介质、设备和通信技术的差异性,物理层主要功能就是物理连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线,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网络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相应的网络的标准、框架、实施和相应应用也飞速向前发展。现在,网络计算的应用情形也正如web服务的早期情况,又或是XML,表面上看来是缓慢发展,但是,一旦出现统一的标准和工具,将会出现爆炸式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传输介质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常用介质如下: . 双绞线:普遍用于公共电话交换系统,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具有传输频带宽,话路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光纤:具有载波频率高,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是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最具竞争性的一种传输介质。

. 视线介质通信:包括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好哦南宁歌外线通信等利用空间传输电磁波技术实现的通信。 . 卫星通信:一个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地区,只需要经过一次中继。目前,从各种传输介质和传输系统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来看,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将是今后计算机传输介质技术的应用主流,而新型无屏蔽双绞线在一定范围条件下仍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在实现计算机互联通信时,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技术的方式划分共有四种:电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混合交换网和高速交换网。 . 电路交换网:电路交换网机型数据通信交换时,首先申请通信的物理通路,通路建立后通信双方开始通信并传输数据。 . 存储转发交换网:在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先将数据在交换装置控制下存入缓冲器中暂存,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 混合交换网:这种网同时采用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 高速交换网:高速交换网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帧中继FR及语音传输等技术。 3.公共网络传输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概述

多媒体网络技术概述 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技术,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而且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虚拟实验室、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室等的蓬勃发展。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互联网上发展各种多媒体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因而多媒体网络的另一含义其实就是互联网。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问——网络社会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组合、交互地传递。而“多媒体”与“网络”结合使“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本质的区别。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1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技术的要求 1.1 要有足够的带宽 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大,尤其是视频文件,即便是压缩过的数据,如果要达到实时的效果,其数据量是文本数据等无法比拟的。而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是多媒体技术必须实现的一个功能,所以要求通信网络具有足够带宽。 1.2 要有足够小的延时 多媒体数据具有实时特性,尤其是语音和视频媒体。每一媒体流为一个有限幅度样本的序列,只有保持媒体流的连续性,才能传递媒体流蕴含的意义。连续媒体的每两帧数据之间都有一个延迟极限,超出这个极限会导致图像的抖动或语音的断续,因而要求网络延时必须足够小。 1.3 要有同步的控制机制 在多媒体应用中往往要对某种媒体执行加速、放慢、重复等交互处理,如音频、视频等与时间和类型有关的媒体,在不同通信路径传输会产生不同时延和损伤而造成媒体间歇通行的破坏。所以要求网络提供同步业务服务,同时要求网络提供保证媒体本身及媒体同时空同步的控制机制。 1.4 要有较高的可靠性 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有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即差错率,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要精确表示多媒体网络的可靠性需求是很困难的。由于人类的听觉比视觉更敏感一些,容忍错误的程度要相对低一些,因此,音频传输比视频传输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些。 2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由于多媒体数据量非常大,造成计算机的存储和网络传输负担。若帧速率为25帧,秒,则1s的数据量大约为25MB,一个640MB的光盘只能存放大约25s的动态图像。一幅640×480

网络技术答案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1.“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 2. 四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3.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4. 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 5.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6. 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7.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8.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9. 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10. 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11. 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12. 和激光通信。问答: .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1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2 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3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4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CCP .什么是点对点网络?5 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结点构成,在每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不存在信道的复用和共享。 .什么是“三网合一”?6 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类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向统一的网络发展,即“三网合一”。IP 第二章 .。时序、和语义、语法协议有三个要素:1.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也就是平常说的MAC层。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在下面会分析到。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ARP 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传输技术的效率提升与安全防范措施

网络传输技术的效率提升与安全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互联网技术的整体水平,尤其是网络传输技术,其已经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提高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网络传输技术应用过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因素,因此在提升网络传输技术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信息的高效、安全传输。 【关键词】网络传输技术提升效率安全防范措施 通常情况,我们所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通常是借助光波电子信号来完成的,传输的方式比较多,数字信号传输及模拟信号传输是最常用的传输方式。为了更好的提高网络信息传输的高效性,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但是互联网属于开放性网络,在使用网络传输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防火墙、杀毒软件、安全检测等对其进行预防,从而保证网络传输技术的高效、安全工作。 1 提升网络传输技术效率的措施 在进行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其数据信息传输效率的高低将会直接反映网络用户体验感的优劣,因此采取有效措

施来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所涉及到的网络信息比较广泛,而且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来降低其传输效率,而且在选择网络传输技术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首先,计算机网络传输效率并非我们经常提到的网络传输速率,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如果对其不清楚很容易混淆。其次,提升计算机网络传输效率,不能只局限于网络信息的准确度和传输速率,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把误码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计算机网络传输速率会对整个系统的传输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就需要研究提升网络传输技术效率的措施,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网络传输技术效率。例如,计算机的传输单位可以准确的精确到bit,而互联网的传输单位是以data为主,从而导致传输 设备与传输源头数据存储情况会对网络传输技术效率的传 输效率产生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主机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并采用目前应用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光纤技术来更好的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同时也可以从企业自身硬件方面来着手,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技术效率。此外,也可以通过提升传输媒介的质量,来有效降低传输误码率,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精准性。 2 提高网络传输技术安全的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慢慢的进入人类

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传输技术的实现

前言: 对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必须了解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特别是所用到的协议。 一、迅雷 目前P2P技术的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是“伪装端口”+“协议复用”,而迅雷正是其中一个典型。在实际的应用中,迅雷一共会采用4种协议进行传输,分别是迅雷、HTTP分块传输、伪IE下载、脱兔。在Panabit应用分类中,HTTP分块传输和伪IE下载被划分为常用协议一类中,所以不论是单纯的对“迅雷”协议进行限速,还是对整个“P2P下载”类协议组进行限速,效果都不会很理想。 二、超级旋风 同迅雷类似,腾讯超级旋风在实际应用中采用3种协议进行传输:HTTP分块传输、伪IE 下载、QQ直播(QQLive)三种协议,所以其限制方法与迅雷一样,只要在策略中对这三种协议进行限速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QQ直播”在“网络电视”类选项中。 三、P2P技术 第1代集中式的P2P应用:Napster模式,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TCP端口; 第2代分布式P2P应用:规避网络安全设备的“技巧” 。端口跳跃:随机端口; 。盗用常用端口号:如HTTP协议的80端口; 。HTTP隧道:伪装成HTTP流量; 。HTTP代理隧道:如Socks代理; 第3代P2P应用:介于集中式和分布式之间的混合折中结构; 第4代P2P应用:P2P应用最新发展的一个趋势,典型代表有Skype、eMule 0.47c和BitComet 0.80。这一代的P2P应用从技术上看,主要有两个特点: 1. 增加无用随机数据和数据进行加密这两个手段使得协议流量特征模糊化,如最新版的eMule、BitComet等软件; 2. 多协议并用(如迅雷,HTTP、FTP、专用协议并存),逃避监管。 四、协议 1) HTTP协议:web视频(优酷,酷六,六间房,YouTube,土豆网,Hulu,Sohu视频,Sina视频,我乐网,腾讯宽频,i酷,凤凰网,CCTV点播,Viewgood,PPLive视频,芒果TV,其他Web 视频),HTTP下载(伪IE下载,HTTP分块传输,其他下载),Flash、Web音乐,HTTP代理,WWW。 2 ) 常用协议:电子邮件(SMTP,POP3,IMAP),Telnet,FTP,DNS,DHCP,TFTP,SNMP,NFS,NTP,CVS,NETBIOS,Microsoft-DS,Remote-Sync,远程桌面,Socks4/5,UPNP,SYSLOG,DAYTIME,DECRPC,LDAP,360更新,Nod32更新,卡巴斯基更新,Windows 更新,NA T端口映射,ISA,游戏维护(易游,左轮,强者,i8),迅闪,网维大师,STUN,GIOP,WinBox。 3) P2P下载:BT系列协议(BitTorrent,BT扩展协议,BT加密协议),eDonkey,Poco,迅雷,Gnutella,Fasttrack,DirectConnect,AppleJuice,百度下吧,百宝,酷狗,Vagaa,Ares,Napster,Mute,iMesh,SoulSeek,WinMX,脱兔,PPGou,天网Maze,搜娱,PP点点通,酷我音乐盒,RaySource,超级旋风,Flashget,汉魅,P8,Foxy,aMule,顶悦视听盒。 4) 网络电视:PPStream,PPLive,沸点,乐酷,QQ直播,CCIPTV,TVAnts,TVKoo,PPMate,

我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

我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 由于之前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有就是高中也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我对计算机并不是很了解,至于多媒体之类的知道的就更少了,所以上了大学后,我加强了对这方面的学习,虽然我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也许以后我的专业也不会用到太多关于计算机的东西,但我还是很想学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我选的公选课基本上都会和计算机网络之类的有点关系,通过我的学习,对这方面的东西也正在一步步了解,下面就是我通过查找资料和我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与认识。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传输、管理和表现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一门新兴技术。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也是信息的表达形式。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引入计算机系统,将文字、声音、图像综合于一体,变成可以传递、记录和表现的信息,扩展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空间。 多媒体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它的综合性,它将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合为一体,是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音响、游戏机、传真机的性能大综合;其次是充分的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它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计算机只能输入输出文字、数据的局限,计算机开始能说会唱起来。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时,人们并不在意,现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展览会上,多媒体总是最受宠的。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光纤通道将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