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历史史料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以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等,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证据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证据中重逢过去,反思历史,展望未来。

在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近年来的江苏高考命题的改革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也越来越显著。为此本人就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史料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强历史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才会转变为信念。”可见,在进行教学的设计中,历史的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回归到消失的历史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传统历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和记,

因此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课程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3.培养综合能力,增强应试思维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第一点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在近年来江苏高考试题中,各种史料已被广泛运用,对学生史料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高考的重头戏,学生在阅读史料过程中,置身于史料所处的历史环境,在充分调动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思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根据所设置的问题,能够充分培养他们理解、概括、分析比较及文字表达等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对应试思维的训练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选择史料的原则。

1.广泛性

即使用多种多样的史料。平时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所选用的史料形式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史料的形式包括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名言警句、

诗词对联、民间传统、照片邮票、漫画插图等。将各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使用会使课堂教学活泼而有趣,充分体现历史课堂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能够深入到历史中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典型性

即选取最能揭示问题本质的史料。史料应能全面反映所考查的历史现象,杜绝出现非典型性的史料,否则学生依据非本质或有缺陷的史料进行分析,难以确保“论从史出”科学性,涉及政策性问题的史料尤需谨慎,应以国家权威性的观点结论作为史料解读的指导原则。

3.针对性

即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史料。史料浩渺,难以穷尽,尤其是网格资源十分丰富的前提下,限于课堂时间有限,面对大量史料,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去伪存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选史料,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这些精选的史料学习历史,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4.直接性

即史料教学不能忽视历史教科书上的史料。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其所选取的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因此,应充分关注教材中“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中的

相关史料,如果忽视教材史料的运用,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教材观点理解的困境,而且舍弃教材中史料不用而去找其他的史料,便是舍近求远,大可不必。

三、运用史料解题的策略。

目前高考试题中,史料被大量运用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处理史料的能力在高考考查目标中属于“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范畴。目前高考命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文字型和图表型史料,正确处理史料,要求对史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为解答试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正确处理史料

1.文字型史料

对于文字型史料,第一步是以语文的角度阅读史料。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史料大部分是文言文,所以理解和研究的前提是准确掌握信息,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其次是理解和分析史料,要以所学历史史识为依托,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图表型史料

新课程改革非常突出图表的地位,在历史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历史图表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历史图表包括历史地图,图片,漫画及其各种数据统计表等。图表的运用可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增强历史的时空感,真实感,但是图表史料不像文字史料那

样来得直观,明确,所已要求学生首先要仔细观察图表,捕捉图表中的历史信息,其次是对通过观察获得的历史信息充分提取,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找到其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从而正确的解答试题。

(二)解读史料的方法

1.捕捉时空要素

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公历纪年法、朝代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注意公元前后、某世纪或者年代的初期、中期、末期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某洲、某国、某地区、某城市等。抓住这些时空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对史料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2.抓关键词,关键句

历史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起铺垫、解释作用的,真正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得某个词或句子。只有抓住了关键词句,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正解解答题目。关键词、句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的一种:历史概念(如代议制、小农经济),历史事件名称(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人物(如梁启超、毛泽东),特有历史名词(如通商口岸、冷战)等等。关键词、句或是上述历史要素的本身,或是对这些要素的解释。

3.洞察命题意图

有些时候学生会遇到试题史料信息与所学教材结论相冲突的情况,此时应当怎样做,洞察命题意图是关键。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回答具体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语言来“生搬硬套”。

总之,充分利用史料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基础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史料应用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史料运用可 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数据和文化信息,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本文从三 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一、慎重选择史料,切勿盲目追求史料量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慎重选择史料,摒弃盲目追求史料量多的观念。因为在学生接触史 料时过多的陈列可能产生信息过载,令学生在海量史料中失去方向感,从而分散了学生对 历史事件的关注度。所以,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尽可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同时应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挑选合适的史料进行展示和解释。对于初中生而言,要 让他们在识别史料性质和类别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史料表意、史料意义和史料价值,从而 树立起良好的史料观念。 二、创造丰富多样的史料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样化史料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深入了解 史料信息。不仅要重视史料的文字表现形式,也要注重史料的图像、音频等方面的呈现方式。例如,在“古代中国的人口与城市”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图表和 统计信息,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随之的增长趋势。此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配合影像、漫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感受史料内容的生动 与真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理性运用史料,拓展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性解读史料,根据规定方法、逐步推论、判断史料的 正确性、重现历史事件的真相。在进行史料分析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 史料的根本问题,如“史料为何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个史料是否与地域、民族、政治 等因素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设定RQ(Research Question)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史料信息自行提出问题,再通过阅读、分析和推理史料信息,搜集更多的史料找到答案。这样的解题方式常常可以推动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妥善运用史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历史感。要充 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让学生逐渐提高史料识别和史料分析的 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和考试表现。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历史史料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以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等,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证据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证据中重逢过去,反思历史,展望未来。 在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近年来的江苏高考命题的改革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也越来越显著。为此本人就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史料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强历史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才会转变为信念。”可见,在进行教学的设计中,历史的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回归到消失的历史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传统历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和记,

因此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课程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3.培养综合能力,增强应试思维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第一点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在近年来江苏高考试题中,各种史料已被广泛运用,对学生史料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高考的重头戏,学生在阅读史料过程中,置身于史料所处的历史环境,在充分调动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思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根据所设置的问题,能够充分培养他们理解、概括、分析比较及文字表达等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对应试思维的训练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选择史料的原则。 1.广泛性 即使用多种多样的史料。平时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所选用的史料形式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史料的形式包括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名言警句、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王延华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13期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 “只重结论,不顾史实”的教学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此,以“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为例,浅析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一、依据课标确定史料主题 首先,“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先秦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课下的两个子目,是中 国古代史“先秦历史的演进”部分的内容,从文化史的角度印证了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等诸多 方面的发展演变。这节课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如果完全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并面面 俱到,不仅会显得很零散,也难以突出重点。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方向标,是教学设 计的基本依据,教师应以此为依据遴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教 材的开发者。 课标对这一课的要求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这一时期诸多方面的历史状况,是先秦文明 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依据课标,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 调整,重点讲述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其他部分以课后延伸的方式留给学生自主探究, 而研究主题也由原来的“先秦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调整为“先秦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甲骨文与青铜器”。 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主题一目了然,显得更加紧凑和连贯,重点也更加突出。而主题的 确立,也有助于接下来史料选取的侧重和取舍,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围绕主题选取典型史料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凭借物,可用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的史证意识。确定教学主题之后,就要围绕主题对史料进行筛选。甲骨文和青铜器相关的研究 成果很多,可谓浩如烟海。如果广泛“取材”,会造成学生注意涣散,除了欣赏大量的青铜器、甲骨文的图文之外,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读史料。那么,应如何选择史料,才能收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依据并围绕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因此,任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史料教 学也必须遵循目标性原则,选取有助于目标实现的图文材料。 二要依据学情特点。本课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段的学生思维更多地停留在感 性认识阶段,他们对图片等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选择丰富的感性材料、浅显的文字和图片等,用比较形象直观的史料来落实教学目标。 三要选择真实、典型、有价值的史料。秉持这一原则,能有效避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史料“精”而不“粗”。 遵循以上原则,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对比后,最终选择了“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和“后母戊鼎”两件文物的图片。这两件文物的材料,是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内 容比较全面、完整,基本涵盖了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史料能够提供实物与文字两种形式的资料,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通过引入史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培养历史素养: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原始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素养。学生通过研读历史史料,可以了解历史研究方法、史学思想和史学名家的观点,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实证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通过分析史料,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开展独立的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史料,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四、锻炼学生的文献整理能力:学生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需要对史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这种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 五、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方式:史料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史料,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是一个需要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应用史料: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史料: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内容和含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史料的来源和作者,帮助学生了解史料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深入理解史料的意义和价值。 二、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学生可以对史料进行解读和评价,提出问题和研究命题。 三、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研究,通过讨论、撰写报告等形式,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记载,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不注重史料的使用,就难以体现其特色和内涵。史料是历史学家从历史事件和事实中 查找和采集的原始数据。其严谨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 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的机会。本文将探讨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史料的种类 史料是历史学家从社会实践中收集的原始材料。根据史料的内容,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口述资料、图像资料和物料资料四类。 1. 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文献、笔记等,是历史学家和研究人员获取历史信息的重 要途径。史书包括正史、别史、续史等,是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的著作。史书是历 史学家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之一。档案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收集、保存 的原始文件。档案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保密性,要通过拟定编目、编制档案目录等程序, 才能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文献是史料中最基础的一类,包括书信、日记、笔记等个 人书写的文字记录。文献材料反映社会历史和人物生活的一面,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详实 的信息。 2. 口述资料 口述资料是指依靠口头交流和传承而形成的历史信息。即记录人们的口头讲述,如传 统故事、民间传说、轶事口述等。口述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物性和生动性,能够让学生直观 体验到历史。 3. 图像资料 图像资料是指图片、照片、印画、油画等表现历史事件和文化内容的图像。图像资料 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 4. 物料资料 物料资料是指历史文化中的物质遗存,如器物、铜器、器皿、碑刻、简牍等,它们的 材料和制造工艺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 二、史料教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材料,是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正确应用 史料,可实现以下目标: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史料是历史记载的原始资料,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去 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并进行历史思考。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 识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历史、探索历史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让 历史不再是一堆时间和事件的堆积,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故事。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历 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建议。 一、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 1. 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史料是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可以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通过史料 教学,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识。史料教学还可以 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学生 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培养其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考能力。史料 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其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水 平。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史料教学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整合不同来源的史料信息,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信 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在今日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尤 为重要,史料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1. 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利用文字史料、 图片史料、音频史料、视频史料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史料来展开历史教学,让学生全方位 地感知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反映,是人类战争、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人类思想觉悟与社会制度变迁的记录。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史料不仅能够确证历史事实的真实性,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情境性地展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全面认识历史。 史料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具有如下作用: 1.确保历史教学的真实性,避免误导学生。 史料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能够确证历史事实的真实性。运用史料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避免借助虚构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来误导学生,特别是帮助学生识别网络上流传的历史虚假信息,提高学生阅读、鉴别、评价史料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入和全面。 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史料的做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某个时代或某个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变化。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密度较高、画面感强,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能够情境性地展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解释史料能力。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需要学生遵循史料采集、整理、研究、分析等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发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考、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加深历史认识。 二、史料运用的方法 1.精选史料。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鲜明性的史料,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史料。教师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重大事件精选典型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来精准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加深他们对历史问题的了解和思考。 2.合理布置史料的时间和顺序。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的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的探究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对开展史料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用史料,更要注重史料的选择与运用,选择史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现就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用问题谈一点体会。 首先,史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们的史料教学,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下,也不能过于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上。 如在七年级第一册《汉朝的兴盛》一课时,介绍汉朝兴盛的历史背景时,向学生出示了一段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解释了“醇”、“驷”两个字。这时学生就读懂了这段材料:皇帝出行也找不到同样毛色的4匹马来拉车,有时宰相将军出门只能乘牛车。我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直接信息或叫表层信息。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来说,只知道表层信息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深层次的信息,这是对我们更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上面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汉朝初期经济情况怎么样呢?学生回答:穷。我又问汉朝建立时仅仅是经济萧条吗?接下来又讲述白登之围的故事:刘邦在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很强大了,于是他就想同一直骚扰中原边境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进行决战,但结果却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最后贿赂匈奴的阏氏才侥幸解围。这个故事说明了汉朝在军事怎么样?学生回答:弱。我又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是皇帝,面对这种经济萧条,国力不足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汉朝的统治者,对内他们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也就是减轻徭役、减轻赋税,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而面对匈奴人的滋扰,不得不采取委曲求全的“和亲”政策,就是把汉朝宗室的女儿嫁给匈奴人,还要送上金银财物,以缓和同匈奴的关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七十年,经济状况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请同学看材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你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经济很富。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为西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统治政策,汉武帝时期成为汉朝的鼎盛时期。 其次,史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学生从小都是看动画片、漫画书长大的,学生喜欢漫画。漫画史料以其夸张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把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喜剧色彩的图文漫画,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哲理性等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和再现历史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视觉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中选择漫画史料,可以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记住历史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策略 作者:黄芳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2年第01期 史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具有历史记载意义的资源,史料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起着理据性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参照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与史料的运用、分析和处理密切相关。为此,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运用史料也正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课题。 史料的概念及其分类 史料从宏观上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在教科书上一般呈现的是文字和图片史料,实物史料则更多的是陈列在博物馆等特定场所。从史料的来源来看,文字史料可分为一手史料和间接史料。一手史料往往直接引用,如某历史人物在特定场合或媒介所说的话、发表的文章等,间接史料往往存在于间接引用中。 从文字史料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学术专著、口述文字、广播史料或档案等各种形式。例如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中就有口述或文字作品形式呈现的相关史料。从文字史料存在的形式来看,又可分为私人文字史料和官方文字史料两种。比如,教材中邹容的《革命军》以及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就是私人文字的史料。可见,史料的分类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史料适当分类、归整,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的原则 多样性和典型性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来选择史料,旨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多样性,学生阅读才能“远近高低各不同”;典型性,学生才能抓住史料里的“主要矛盾”,据此在不同史料中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达到强化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并对历史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如在教学“科举制度”这一历史概念时,可以增补唐、北宋和明朝等不同时期的科举制度史料,让学生分析科举制的特点、作用和趋势等,从而形成对科举制的正确认识。教师也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取舍有度,让史料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 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相结合。史料选择的第一原则应是有针对性,服务于教学目标,顺从主流价值观,同时要区别对待史料,不能平均着力。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性格特征,同时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尽可能采用直接史料,如电影、纪录片或图片等。其次,史料的选择要取舍有方,用之有度,要围绕课时重点和单元内容进行选择,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再次,新课和复习课的选择要区别开来,

关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史料选择和运用的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题目: 关于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的研究 引言: 自从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课堂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史料的使用,多媒体能够使历史教师有条件在课堂中展示史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为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不可再现,亦不可重演。这个特点决定了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等历史资料来研究历史。这就决定了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史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它拓展了历史知识,往往能够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并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来印证课本中的结论。 但是在选择和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有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选择在什么时候使用史料,史料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怎样帮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怎样充分利用史料解读史料等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材料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只是非常肤浅的得出某个知识点,而没有充分地利用史料来挖掘信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这就经常使整个教学成为一堂史料堆砌和知识点灌输课,造成学生不仅不能理解书本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大量的材料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使得教师被多媒体束缚,使得材料的使用流于形式,为了使用材料而使用材料,而不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以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而使用材料。而史料教学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甚至变成教师的一项任务,课堂的一个缺点,学生的各种负担。 正文: 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择 史料的选择是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的一个前提,只有选择好史料才能够有可能很好的运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王园园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7期 摘要:文字史料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客观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如何选择和运用文字史料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文字史料;问题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文字史料,而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能够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帮助学生形成基本历史观的根本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方法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文字史料的合理选择 1、真实性 选用文字史料的第一原则即是真实性。文字史料作为探索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种类必定是鱼龙混杂,而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选用的一定是真实史料,也是供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所必须要具备的。此外,部分的文字史料均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需要教师在选用时加以辨别,这样才能够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研究历史的学者们都明白,鉴别材料真伪是进行一切研究的前提,如果材料的真伪不清楚,那么一定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这充分地表明了,文字史料的真实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选用的第一原则,史料最好是第一手史料。总的来说,教师所选史料必须要具有说服力且经典,这需要教师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相应知识,学会运用史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文字史料必须要注明出处,一方面既可以体现所选史料的真实性,也方便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追根溯源。 2、针对性 针对性指的是教师对学情的考虑,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教学内容,选取相应地且能够紧扣教学重难点的文字史料。要知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需要建立在所掌握的旧知基础上,那么如果教师所选史料过于难理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分析文字史料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而并非考察的解读能力,所以选择学生能够轻易读懂的材料即可。当然,史料难免会有一些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师也不必过滤掉,反而可以利用其加以引导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史料内容过多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容易产生厌烦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运用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运用 作者:龚斌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27期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原则 (1)遵循多样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多样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和疑点,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史料辅助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突破学习重难点,又可以开拓 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2)遵循真实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史料是了解历史真实性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史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忌以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归纳,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毫 无意义。同时,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对于史料的选择和呈现还应考虑时代性,应选 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历史案例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从而增强历史的时代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原则。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历史教学过于功利化,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选取一 些生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史料,往往可以激活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性原则是 指课堂中史料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在选取史料时要做到立足教学实际,目的明确,针 对性强,切不可盲目、随意选取。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策略 1. 引入史料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在历史新课导入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生动、形象、有趣的史料故事、图片、插画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 学习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比如,教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 在新课导入阶段,可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入以下文字史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 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出自李白的《古风》,其中,秦王是何许人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然后出示秦始皇画像,并引入图片史料,播放历史专题纪录 片《复活的军团》中有关“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的片断,展示《秦灭六国形势示意图》和 秦始皇兵马俑图片,提出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 了统一大业。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你迫切需要 采取什么措施? 2. 整合史料,抓住重点,有效设问,培养思维 整合史料,有效设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 生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精心设置富有启 发性和探究性的历史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分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中“五四运动”是该课的重点内 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原因、过程、历史意义以及五四精 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以下史料引入课堂教学。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 年6月12 日)材料二:我们的三大信誓是:改造强盗社会,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李大钊)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主解决: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根据 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所谓史料,简单来说是构成讨论人类历史文明根据的东西,复杂点说就是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发展的遗迹。所以,史料的选择与合理应用对历史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历史教学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应该要培养自身能够从相关历史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于史料的研究应该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以及教学的基础。将史料合理应用到中学课本上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吸取古人经验教训颇为有益。 一、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1. 必要性:时间不可逆使得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性、不可重复性特征。不可重复性使得我们只能通过特定的历史资料来研究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史料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有效性:利用史料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好处:(1)能够在高中那种紧张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历史学习的激情。它通过史料为例拓展了学生历史知识,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历史发展的隧道,发挥他们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想象;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历史知识为主动参与到老师教学活动中来。(2)以史为鉴,培 1/ 4

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使学生重回历史时空体验一种切身感受的历史情感体验,并由此根据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索历史事物的精神。 二、史料教学的问题与选择 由于历史新课改,教学者既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又要合理进行选择。对于如何选择有质量的史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史料。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敏捷。 2. 选择要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史料去展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将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变得更加的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选择适当的时机、形式、难度、数量。史料选择要谨慎,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以及认知能力。尤其在涉及古文史料时,一定要配有注释,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增强对史料的理解。 三、史料教学的应用 史料对于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甚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何应用史料于历史教学中,最大化的发挥教学作用,是历史教学者 2/ 4

谈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的选择和运用

谈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的选择和运用 傅斯年、蔡元培曾说过:史学本是史料;梁启超也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所言”。尽管他们的表达有些绝对,但是史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2011版 《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标中明确了史料与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的密切关系,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 景想象。”该《标准》还在“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提出有关史料教学方面的要求与建议,将史料 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真实的历史就是史料教学”。恰当精确的史料教学凸显了历史的厚重,更突出了历史课的“历史味”。那么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如何有效使用选择和运用史料辅助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 一、科学选择史料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史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历史具有 过去性,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可以化无形的历史 为真实的存在,让学生“神入”历史,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如:笔者在讲述新人教版七 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课导入时,课前大屏幕台北故宫的三宝照片, 请学生欣赏的同时,说:同学们,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宝,其中毛公鼎被称为台北故宫 镇馆之宝,它为什么被称为镇馆之宝,到底有怎样的历史价值呢?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 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其次,材料选择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众所周知,重点、难点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 师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达到的目标。课堂中通过合理选择史料,展示“历史的 细节”,不仅能把抽象的历史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而且通 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进而掌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思想。如:执教的全国目标教学公开课八年级上册14课《难忘九一八》,其中有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探究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对 于这个目标的落实拣选搜集了下面三段文字史料,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 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日本大陆政策,从而得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日本蓄谋已久、摆 脱经济危机)、客观原因(国共进行内战)。 材料一:1927年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 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材料二:1929-1931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了极 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 靠中国的财富,来医治危机造成的创伤。材料三:1927年以来,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力围剿 红军。国共进行内战,这也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二、史料选择的原则 首先,真实性原则。搜集选择的史料最好是第一手史料,或是那些较有说服力、经典的史料。其次,典型性原则。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选择出针对具体内容,最有说服力、最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史料信息、最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史料。第三, 针对性原则。能恰到好处地突出课堂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适合初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