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文章编号:10052376X(2004)0620358204【妇科微生态学】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高玉涛,徐琳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昆明 650031)

【关键词】 乳杆菌;阴道炎;益生菌

【中图分类号】R378199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利用乳杆菌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旧约创世纪中就提

到:阿拉伯人饮用酸奶而长寿。公元76年,罗马历史学家Plinius 就认为饮用发酵奶可以治疗胃肠炎。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Metchnikoff发现,长期摄入酸奶能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酵母菌等。Lilly和Stillwell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probiotics这个概念,当时认为probiotics与抗生素相反,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刺激其他生物生长的物质[1]。1996年美、德、英、荷、瑞典及日本等国15位专家在“国际新抗菌策略研究组,ISGNAS”讨论会中提出了新的probi2 otics定义:“probiotics是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旨在黏膜表面处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近FAO对probiotics定义是: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给宿主带来有益的、健康的影响的活的微生物。国内学者一般将probiotics 翻译为益生菌。

最初益生菌主要用于一些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就应用乳杆菌来治疗便秘和腹泻,近代主要用来预防及治疗旅游者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急性婴幼儿腹泻。随着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认识的深入,口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等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之各种益生菌制剂或产品开发出来,用于预防和治疗以上部位的疾病。

1 阴道微生态

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内寄生着50多种微生物[2],如1890年德国Albert Doederlein在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内发现的Doederlein杆菌,以及脆弱拟杆菌(B acteroides.

f ragilis)、韦荣球菌(V eillonella species)、表皮葡萄球菌(S 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溶血性链球菌(S t reptococcus hemolytic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G orbach等证实在生育期健康妇女阴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接近10∶1[3]。除了细菌以外,现在确定

【收稿日期】2004208230

【作者简介】高玉涛(19772),男,昆明医学院2003级硕士,从事妇科阴道炎症研究;徐琳,通讯作者可以定植于正常阴道的微生物还有真菌、原虫和病毒,它们主要寄居于阴道四周的侧壁黏膜中。这些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有层次、有序地定植于阴道黏膜上皮,共同形成生物膜

图1 致病大肠埃希菌从肠道到达泌尿生殖道黏膜情况

A:进入膀胱 B:直接黏附在裸露的阴道表皮细胞上C:成为生物膜的一部分,持续存在或者成为优势菌群,此图代表健康生育期妇女的阴道生物膜,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与革兰阳性球菌及大肠菌共存

生物膜(biofilm,BF)是指附着于有生命和无生命体表的有组织的共生的微生物群落。BF中含90%以上的水分,其余是与微生物有关的组成,其中包括活菌、死菌、代谢产物、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裂解产物。BF存在着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质和磷脂等。显微镜下显示,BF呈蘑菇状,形成水道。阴道内的微生物就是寄生在这层膜里,从中获得营养,逃避宿主的免疫排斥以及抗生素的杀伤。如图1[4]

阴道内细菌大部分寄生于BF中,其中占优势地位的细菌是乳杆菌。具体是哪一种乳杆菌菌株占优势,早期人们一直以为是嗜酸乳杆菌(L 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但是May等用DNA探针技术,对215例正常女性阴道内乳杆菌菌株进行鉴别,发现阴道内优势乳杆菌为能产H2O2的卷曲乳杆菌(L actobacillus crispatus,占32%)和詹森乳杆菌(L actobacillus jensenii,占23%)[5]。

乳酸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无芽胞,细长弯曲,微需氧,但在厌氧环境下生长更好,每克阴道分泌物中含有107~108CFU乳酸杆菌。乳杆菌能够通过替代、排斥和竞争机制阻止致病微生物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还可以分泌细胞素、乳酸、表面活性物质和H2O2等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6]。见图2。

(上接第357页) 【参考文献】

[1]周朝晖,傅昌年,柳琴芳,等1昂立一号口服液人群实验[J]1中国

微生态学杂志,2002,14(6):34323441

[2]Welsh J,and McClelland M1Fingerprinting genomes using PCR with

arbitrary primers[J]1Nucleic Acids Res,1990,18:721322181 [3]Williams J GK,Kubelik AR,Livak,K J,et al1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J]1Nu2 cleic Acids Res,1990,18:6531265351

[4]赵蕊,王军,李跃旗,等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细菌鉴定分型中

的影响因素[J]1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8):72427251

[5]赵景婵,郭治安,常建华,等1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

谱法的分离条件研究[J]1色谱,2001,19(3):26022631

[6]郭兴华主编1益生菌[M]1北京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以乳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阴道内构成了一个动态、复杂的生物群落,与宿主、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平衡系统。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如雌激素水平、月经、妊娠、年龄和频繁的性交史等的变化都可以影响这个系统的平衡,使阴道微生物群发生变化。

Cauci 等用革兰染色技术发现,在1486份40~79岁绝经

前期或绝经后期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涂片中,绝经前期1114%、绝经后期4411%缺乏乳酸杆菌。而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阴道中厌氧性乳杆菌却大量增加[7]

图2 乳酸杆菌代谢情况

同样一些不良行为也可以使阴道菌群失衡。杜静平等认为阴道存在一种“微生态亚失调状态”,即阴道微生态在机体内外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轻度菌群失调,该状态呈可逆性,如机体免疫力增强或(和)祛除诱因,则可不治而愈,自然恢复[8]。如果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或几种菌群的优势生长或外源微生物的定植则导致不可逆性失调,发展成为阴道炎或宫颈炎。国外Schwebke 等对51位绝经前期无临床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女性阴道分泌物培养分析,发现38位(78%)女性有明显的阴道菌群失调,仅有11位(22%)是以乳杆菌为优势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发现阴道菌群的改变与阴道内药物的应用、大量的性伙伴、频繁的性交史和不使用避孕套有明显的相关性,也证明了这种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存在[9]。

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同样产生阴道菌群失调,出现各种生殖道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进入阴道后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上,被厚厚的BF 所覆盖,与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展开竞争,形成优势,生长繁殖,从而产生阴道炎症。

由此可见,乳酸杆菌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如果发生阴道菌群紊乱、乳杆菌数量减少,那么发生阴道炎症的几率明显增加。

2 妇科炎症

据报道,每年有近10亿女性患细菌性阴道病、泌尿系统感染、以及酵母菌性阴道炎。传统使用抗生素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能够杀死致病菌,但同时也能杀死正常的优势菌,为耐药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造成阴道菌群失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疾病。因此,一些妇女开始应用生物制剂治疗阴道疾病。在澳大利亚751例既往患外阴阴道炎病人中调查发现,有40%病人口服或者阴道内用过乳杆菌类产品,来预防抗生素引起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10]

3 细菌性阴道病(BV )与乳杆菌制剂

细菌性阴道病在各地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在巴西农村发病率为15%,加拿大白种人为25%,芝加哥为2714%,印度尼西亚为2919%,而在妓女中高达85%。目前大多数人已经认同,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阴道优势乳杆菌数目减少或缺失,而

其他阴道微生物大量繁殖,如加德纳菌或者混合性厌氧菌大量繁殖,取代乳杆菌的优势地位而造成的。厌氧菌可增加上千倍,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可达100∶1到1000∶1。有学者发现,在妊娠妇女中1811%患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612%有细菌性阴道病,在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或缺如,而特征性“线索细胞”的数量随着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而明显增加,说明乳酸杆菌的大量存在确实对细菌性阴道病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1]。

由此可见,恢复阴道乳杆菌优势,达到正常阴道菌群的平衡状态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治疗BV 主要应用灭滴灵等药物,但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且复发率高。因而许多学者开始应用乳杆菌活菌制剂来治疗BV 。

Shalev 等报道将46例病人(20例患有BV ,18例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例既患有BV 还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随机分为2组,第1组每日饮用富含嗜酸乳杆菌的沃格特

(yogurt )奶150ml ,持续2个月,然后改为每日饮用150ml 巴

氏法灭菌后的沃格特奶;第2组开始服用巴氏法灭菌后的沃格特奶,2个月后,改饮用富含嗜酸乳杆菌的沃格特奶,同样持续2个月。结果发现饮用含有活性乳杆菌的沃格特奶可以明

显减少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12]。2001年Reid 报道10名既往

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9例有过复发性酵母菌性阴道病,2例有过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3例有过复发性泌尿系统感染),每日早晚口服含有>109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 21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RC 214的脱脂牛乳3ml ,持续14天。1

周内在这10名女性的阴道内发现了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 21和(或)Lactobacillus fermentum RC 214,其中6名试验前发现有阴道菌群失调的病人,经过治疗,已经恢复了正常[13]。这是世界上首次对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 21和actobacillus

fermentum RC 214用口服的方法,从消化道到达泌尿生殖道阻

止致病微生物粘附和生长的报道。2003年Reid 等在随后的试验中发现口服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 21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RC 214可以明显的改善阴道微环境,乳杆菌明显增

加,37%无症状BV 患者阴道菌群恢复正常[14]。

口服含有乳杆菌的制剂或产品,可以通过消化道到达阴道,并在其中定居、繁殖,抑制甚至杀死致病微生物,恢复阴道正常菌群,而且这些乳杆菌可以改变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杀死和替代一些胃肠道的致病微生物,特别是对直肠内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减少了这些生物从胃肠道转移到生殖道的几率,从而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复发率降低。其口服药物的方法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国内目前还缺少口服乳杆菌方面的报道,主要是采用阴道外用的方法。

董德刚等就应用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实验发现乳杆菌可以明显减少肠杆菌、酵母菌在阴道内的数量,证明外源性乳杆菌具有增强阴道酸性环境的生态效应,对阴道的酸性屏障及生物屏障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5]。邹孟红等在对118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临床试验中发现,应用乳杆菌制剂后阴道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多,纠正了阴道内的菌群失调,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了正常微生态平衡,起到了阴道酸性环境的自净作用[16]。李宝伟等也在实验中发现乳杆菌活菌制剂能有效改善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对BV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明显副作用[17]。

无论是口服还是阴道外用乳杆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是明显的,在国际上已得到了共识。

Reid 还认为乳杆菌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BV ,而且还可以

减少BV 的并发症,如STD 、早产(PTB )等。他认为乳杆菌通过口服或者是阴道外用定植在阴道,杀死并取代致病菌,调整机体的免疫反应,阻断炎症过程,还可以降低血液脂质含量,促进胚胎健康发育,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机制如图3[18]。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乳杆菌制剂

假丝酵母菌嗜酸性,一般生存环境p H <4.5,

为条件致

图3 乳杆菌降低早产发生率机制

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黏膜受损伤时,可自消化道、泌尿道和阴道等处黏膜侵入机体,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正常情况下,10%~20%非孕妇女、30%无症状的孕妇阴道内可分离出假丝酵母菌,证实假丝酵母菌是阴道内共生菌落的一部分,但由于假丝酵母菌的数量很少,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只有在优势繁殖时才会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目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一般采用阴道或(和)全身用药的方法,所用药物有克霉唑、依曲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等,但无论是局部用药还是全身用药,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且治愈后复发率较高,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有效而副作用少的药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很多学者研究乳杆菌制剂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的疗效。

部分学者认为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没有明显的抑制杀伤作用,两者甚至可以共存。Gujjar 等发现H 2O 2型乳杆菌可以

和念珠菌共存。国内赵广明等对651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认为乳杆菌与酵母菌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乳杆菌可以和假丝酵母菌共存,两者之间没有抑制和破坏作用[19]。Shalev 等发现每日饮用富含嗜酸乳杆菌的沃格特奶与服用巴氏法灭菌后的沃格特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别[20]。Reid 也认为在阴道内乳杆菌可以和念珠菌共存,很少的几种乳杆菌菌株可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所以乳杆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确定,乳杆菌可以恢复应用抗真菌药物后的阴道菌群失调,从而防止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复发[21]。

国内外有一部分人认为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甚至是杀伤作用。Hilton 等报道33名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人,每日饮用8盎司含有嗜酸乳杆菌的沃格特奶,持续6个月,阴道酵母菌的感染和定植明显减少,但是此试验缺少对照组,且失访率很高,因此说服力不强

[22]

Shah 和Larsen 证明白色假丝酵母菌可以产生胶霉毒素类物

质(gliotoxin ),抑制乳杆菌的生长。国内董德刚等通过体内外对比培养发现,乳酸杆菌对阴道及培养液的p H 值有明显的调

节作用,对葡萄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有生物抑制作用。鲍连生使用多菌种混合培养技术、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发现乳杆菌属细菌抑制了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合成,使白色假丝

酵母菌的繁殖受到影响。

综合国内外资料,乳酸杆菌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抑制

假丝酵母菌发展成为致病菌:(1)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芽管形成;(2)产生H 2O 2杀死假丝酵母菌;(3)与假丝酵母菌相互竞争营养;(4)降低阴道p H 值,释放乳酸及乳酸菌素B 等抑制假丝酵母菌的生长;(5)抑制假丝酵母菌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

对于乳杆菌制剂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面还存在较多争议,尚需要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来证明。

5 滴虫性阴道炎与乳杆菌制剂

全世界每年有1.8亿人患滴虫性阴道炎,这些患者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但是乳杆菌对滴虫是否有杀伤力还有争议。

Mcgrory 用小鼠阴道模拟人类阴道环境,在实验组小鼠阴

道内接种乳杆菌,对照组不接种乳杆菌,然后实验组小鼠同对照组一起感染滴虫[23]。结果发现,实验组滴虫感染率在24d 仍然高居达69%,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仅仅是11%。随后Mc 2

grory 将乳杆菌接种于有滴虫的培养基上,结果发现,乳杆菌减

慢了滴虫的生长速度,但是滴虫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而乳杆菌的数量却明显减少[24]。Mcgrory 认为滴虫可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作用于乳杆菌。其一,入侵的滴虫吞噬乳杆菌作为营养;其二,滴虫分泌产物直接作用于乳杆菌,减少其数量,或者作用于乳杆菌分泌的蛋白,使其失活。

国内大部分资料认为,乳杆菌对滴虫在阴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学者对62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分别进行甲硝唑与乳杆菌制剂(定菌生,活菌数2.0×109个/g ,)治疗,发现2治疗组短期疗效相似,但3个月及6个月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5),乳杆菌组的远期治愈率要高于甲硝唑组[25]。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乳杆菌降低阴道p H 值,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破坏了滴虫生长环境有关,也可能是乳杆菌对滴虫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邹孟红等用定菌生(0125×107活菌数)治疗30例滴虫感染病人,总有效率达96.7%[26]。用药后阴道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多,阴道p H 值明显降低。外源性乳杆菌在增强阴道酸性环境,抑制滴虫生长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国内邓燕杰等将32只Balb/c 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一组接种乳杆菌(德氏乳杆菌DM 8909),浓度为107CFU/ml ,实验二组接种乳杆菌为109CFU/ml ,对照组不接种乳杆菌,结果发现第一组的滴虫感染率在感染滴虫前10天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27]。但是接种滴虫后的第10天开始高于对照组,并且感染持续时间久。实验第二组的滴虫感染率较一组明显低,作者认为浓度为107CFU/ml 的乳杆菌环境类似于人的阴道情况,滴虫吞噬乳杆菌营养自身,所以乳杆菌数量减少,滴虫感染率高。而浓度为109CFU/ml 乳杆菌不是滴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此时乳杆菌与滴虫竞争粘附,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H 2O 2,故滴虫存活率低。由此可见高浓度的乳杆菌能更好地使乳杆菌的生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抑制滴虫的生长。有学者在比较浓度为015×108/ml 与0114×108/ml 、0127×

108/ml 和110×108/ml 乳杆菌对滴虫的抑制作用时发现,乳

杆菌浓度为015×108/ml 时滴虫的死亡率最高[28]。由这两个实验可知,可能存在一个浓度,在这个浓度时乳杆菌对滴虫

的抑制才最强。

综上可见,在应用乳杆菌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方面,国内外资料还存在差异。

6 乳酸杆菌制剂

目前已用于临床的乳杆菌制剂品种较多,但专用于女性生殖道的种类较少。阴道微生态不同于消化道、皮肤和口腔等微生态系统,对益生菌的要求比较特殊。阴道专用的乳杆菌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能够很好地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

(2)能够在阴道定居并繁殖,使阴道内形成正常、平衡的菌群;

(3)各种制剂中要含有足量的活菌,以保证每日的最低摄入量,Reid认为口服乳杆菌每日量不应少于108个活菌[29];(4)能够阻止致病微生物的在阴道的粘附;(5)能产酸性物质、H2O2、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素等物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6)安全,无副作用、无侵袭性和无致癌性。

据Reid报道,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21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RC214符合以上条件,并且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21可以在杀精子药壬苯聚醇29(nonoxyno29)中生存,lacto2 bacillus fermentum RC214可以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阻止致病微生物在阴道的粘附,这些特性使这2株乳杆菌成为阴道病微生物治疗的首选[30]。

国内目前应用最广的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DM8909)是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教研室研制的,已通过3期临床试验,1999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根据众多的临床报道,已经证明DM8909是一种安全有效、对各种女性生殖道疾病效果明显的药物。

早在2001年Huovinen就提出微生物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Lilly DM,Stillwell RH.Probiotics growth promoting factors produced

by micro2organisms[J]1Science,1965,147:74727481

[2]Redondo2Lopez V,Cook RL,Sobel JD.Emerging role of L actobacilli

in the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the vaginal bacterial microflora[J] 1Rev Infect Dis,1990,12:85628721

[3]G orbach SL,Menda K B,Thadepalli H,et al1Anaerobic microflora

of the cervix of healthy women[J]1Am J Obstet Gynecol,1973,117: 1053210551

[4]Reid G.Probiotic agents to protect the urogenital tract against infection

[J]1Am J Clin Nutr,2001,73(suppl):437S2443S1

[5]Antonio MD,Hawes SE,Hillier SL.The identification of agi nal L ac2

tobacill us species and the demographic and micro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colonized by these species[J]1Infect Dis,1999,180:19502 19561

[6]Reid G,Probiotic agents to protect the urogenital tract against infection

[J]1Am J Clin Nutr,2001,73(suppl):437S24431

[7]Cauci S,Driussi S,Santo DD,Preval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aginal flora changes in peri2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1Clin Mi2 crobiol,2002,40(6):2147221521

[8]杜静平,张文静,邢天荣,等1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研究[J]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4):19221931

[9]Schwebke J R,Richey CM,Weiss HL.Correlation of behaviors with

microbiological changes in vaginal flora[J]1J Infect Dis,1999,180: 1632216361

[10]Pirotta M,Gunn J,Chondros P.“Not thrush again!”Women’s ex2

perience of post-antibiotic vulvovaginitis[J]1Med J Aust,2003, 179:432461

[11]谢菲1孕妇阴道感染与乳酸杆菌相关性的研究[D]1第三军医大

学1

[12]Shalev E,Battino S,Weiner E,et al1Ingestion of yogurt containing

L actobacill us aci dophil us compared with pasteurized yogurt as pro2 phylaxis for recurrent candidal vaginitis and bacterial vaginosis[J]1 Arch Fam Med.1996,5(10):59325961

[13]Reid G,Bruce AW,Fraser N,et al1Oral probiotics can resolve uro2

genital infections[J]1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1,30:492 521

[14]Reid G,Charbonneau D,Erb J,et al1Oral use of Lactobacillus rham2

nosus GR21and L.fermentum RC214significantly alters vaginal flo2 r a:randomized,placebo2controlled trial in64healthy women[J]1 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3,35:13121341

[15]董德刚,常德安,李芳,等1乳杆菌制剂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

及其机制的研究[J]1中国卫生学杂,1994,6(2):142181

[16]邹孟红,关艳敏,王迎春1乳杆菌活菌制剂(定菌生)对细菌性阴

道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6): 3511

[17]李宝伟,王建文,孙立梅,等1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的临床疗效观察[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4):2021 [18]Reid G,Bocking A.The potential for probiotics to prevent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preterm labor[J]1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4): 1201212081

[19]赵广明,赵连华,张秀荣,等1妇女外生殖道感染与乳酸杆菌的相

关性[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4):21522161

[20]Shalev E,Battino S,Weiner E,C et al1Ingestion of yogurt contain2

ing L actobacill us aci dophil us compared with pasteurized yogurt as prophylaxis for recurrent candidal vaginitis and bacterial vaginosis[J]1 Arch Fam Med,1996,5(10):59325961

[21]Reid G.Probiotics for urogenital health[J]1Nutr Clin Care,2002,5

(1):3281

[22]Hilton E,Isenberg HD,Alperstin P,et al.Ingestion of yogurt con2

taining L actobacill us aci dophil us as prophylaxis for candidal vaginitis [J]1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2,116:35323571

[23]Mc Grory T,G arber GE.Mouse intravaginal infection with T ri2

chomonas vagi nalis and role of L actobacill us aci dophil us in sustain2 ing infection[J]1Infect Immun,1992,60:2375223791

[24]Mc Grory T,Meysick KC,Lemchuk2Favel L T,et al1The interac2

tion of L actobacill us aci dophil us and Trichomonas vaginalis i n vit ro [J]1J Parasitol,1994,80:502541

[25]邓燕杰,康白,李玲,等1乳杆菌制剂(定菌生)对滴虫性阴道炎治

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1):332341 [26]邹孟红,关艳敏,文姝,等1乳杆菌活菌制剂对滴虫性阴道炎治疗

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4):20022011 [27]邓燕杰,张岩,蒋寒青,等1乳杆菌对小鼠阴道滴虫感染影响的研

究[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2):202221

[28]陈茜,乔继英,卢朝辉,等1乳酸杆菌造成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

的影响[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1):3241

[29]Reid G,Beuerman D,Heinemann C,et al1Probiotic Lactobacillus

dose requir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 normal vaginal flora[J] 1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y,2001,(32):372411

[30]Reid G,Bruce AW1Selec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s for urogenital

probiotic applications[J].Infect Dis,2001,183(Suppl1):S772801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微生物制剂专利名称

1.一种水体改良微生态制剂 2.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中硝基苯及苯胺的方法 3.利用微生物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 4.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方法 5.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 6.一种净化水体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7.一种应用于抗生素废水治理的好氧处理方法 8.一种生产除臭微生物制剂的方法 9.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10.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方法 11.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污水的方法 12.用于流域生物修复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制备和应用 13.一种用于养殖水体改良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4.用于淡水养殖水体改良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5.一种城市水环境修复和保护方法 16.一种高效降解有机废物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用途 17.一种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循环井方法与装置 18.一株高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除磷的盐弧菌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9.一种农作物秸秆田间就地生产原位有机肥的方法和应用 20.一种养殖废水处理方法 21.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 22.一种用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改良型组合微生物修复剂 23.一种村镇重污染河水原位生物强化处理方法 24.一种工业化村镇污染河水净化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25.一种修复苯胺类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制剂 26.一种利用好氧与两级缺氧好氧处理废水的方法 27.一种用于污染河涌沉积物原位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促生剂 28.一种用于黑臭及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治理的生物制剂配方 29.用于水绵大规模增殖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 30.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焦化废水总氮的方法 31.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焦化废水总氮的方法 32.一株高盐生物脱氮的小短杆菌菌株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3.一株高盐生物脱氮的盐弧菌菌株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4.一种高效水体脱氮施氏假单胞菌DB-33及其培养方法 35.一种用于养殖水体水质改良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36.用于物化污泥处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37.一种同时实现污泥减量的废水生化处理方法 38.一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39.一种用于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微生物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40.一种低尿酸分泌量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41.含有混合微生物(BM-S-1)的微生物制剂及利用它的河川和湖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污泥自消化工序 42.酿酒酵母与嗜酸乳杆菌的饲料用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生产 43.一种用于池蝶蚌养殖的微生物制剂 44.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疗效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2-04-05T17:19:56.6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1期供稿作者:景志豪[导读]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景志豪 (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疽患儿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50.1±1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08.1±10.5) μmol/L;治疗组患儿的黄疸消褪时间(3.1±0.8)明显于短于对照组(5.9±0.7),(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27-01 近年来,新生儿母乳性黄疽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其主要特点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症状,其对婴儿脑及肾具有严重危害性[1-2]。为了探讨科学有效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治疗方法,降低患儿家庭的经济、心理双重负担,我院自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以来采用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疽患儿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d-36d;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d-36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均停止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口服治疗,0.5片/次,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检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褪时间;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肉眼黄疸症状基本消退,有效:肉眼黄疸症状大部分消退,无效:肉眼黄疸症状消退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表1可见,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总胆红素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比较(x±s) 2.2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比较 表2可见,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褪时间明显于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比较(x±s) 2.3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 表3可见,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于对照组(P<0.05)。表3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n,%)

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新一代环保型饲料,经有关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在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是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经培育、扩繁而制成,它可以作为猪、鸡、牛、鸭及鱼、虾等养殖业的辅助饲料使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本作用原理:动物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肠内有上百种、数百亿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它与动物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家畜的大肠菌症、沙门氏菌症以及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发生都与肠内菌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使肠内菌丛的平衡保持正常对维护动物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它与畜禽生产中的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有密切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 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种的代谢物中和肠内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丛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微生物进入一个微生态系统(畜禽体内)后,能否在那里定

居,生长繁殖并成为正常菌群而形成一个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呈生态平衡的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要看做生物和宿主双方是否具备定植条件。一般来说,畜禽在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来有益微生物的影响,加速体内正常种群的建立,有利于有机体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从幼雏鸡开始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料时,其效果最好,其原因也即在此。因此,在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时应掌握好使用时间,例如猪应在产前就对母猪使用,鸡最好在育雏时即使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早见于日本,50年代就有“表飞鸣”、“乳酶生”,其成分是粪链球菌,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以后相继在畜禽方面开始应用,美国从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我国对益生菌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相对起点高,发展快,以研究乳酸杆菌、芽孢杆菌为主。近年来,在家禽养殖业中,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对动物营养、农作物生长和环境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首肯。 1、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Animal microecologial Ageent AMEA),又称活菌剂、生菌剂,是以动物体内正常菌群为主体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其商品名称则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1989

微生物制剂使用

池塘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 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 经培养、复壮、发酵、包埋、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生 物活菌制剂。有时将其称为益生菌、益生素等。我国微生物制剂于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颇具规模,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等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一、水产养殖业应用微生物制剂的背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种质退化、池塘老化、饲料不当投喂等原因导致病害频繁发生,可以说,病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治疾病,用药量不断加大,尤其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使一些致病菌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同时也影响了鱼虾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引起肠道内菌群生态的失调,从而影响鱼虾类的抗病能力。同时,大量使用药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2001年我国出口欧盟的冻虾仁产品含有违禁物质氯霉素便是敲响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因为药物残留超标引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水产养殖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答案只有一个:推行水产品无公害养殖技术。由于微生物制剂可通过调节养殖水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净化水质,达到提高养殖品种健康水平及改良养殖环境的目的,而且微生物制剂具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无污染等副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抗生素,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 二、水产微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其特点 作为水产动物微生物制剂的主要菌种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以复合型产品为主,如EM菌。 1、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微生物制剂,它是一类能进行光和作用原核生物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点是体内具有光和色素,可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其在养殖水体内,可利用硫化氢或小分子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同时也能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曹亚斌 Fuller于1989年首次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FAO和WHO 给出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人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不少地方采用这一概念,但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了这个定义的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者也不断提出应对益生菌概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有益菌中,主角是乳酸菌,各国科学家对活性乳酸菌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 活性乳酸菌对动物机体有众多的有益作用,如协调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病原体竞争肠黏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黏膜上定植,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抗肿瘤作用,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性乳酸菌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一、活性乳酸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活性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应建立在它能够促进肠内免疫反应而不会改变肠内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要胜任这个使命,乳酸菌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必须能耐受低pH以及胆汁酸;②如果菌株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应能够在肠道内持续存在(可通过持续摄人而满足);③能够附着到肠上皮以抵抗肠蠕动的冲洗作用;④应该能够和肠相关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发出信号。 1、乳酸菌的活性

一般认为活性乳酸菌要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它们必须保证是存活状态的,可以在肠道内增殖并存活下去,包括FAO和WHO的概念中都认为益生菌应该是活的微生物。试验证实和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相比,无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激活分泌细胞子的细胞数量要少。 另有一些试验结果明确地显示,被摄取的菌株并役有成为肠道正常菌群的固定成员而只是在摄取期间存在或者是在给料后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的乳酸及一些可溶性因子也会发挥作用。从8种冻干乳酸菌株组成的乳酸菌混合物VSL3中提取的DNA可引起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非炎性反应。在一个同样使用(VSL3)混合物的相似的研究中发现,这种乳酸菌的染色体DNA通过TLR9信号途径对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引起的小鼠大肠炎模型有抗炎作用。 试验证明,只有活性乳酸菌,在肠内存在至少48 h~72 h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所有颗粒性抗原要诱导肠内免疫促进作用所必须的。这一结果提示了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每天定量的活性乳酸菌摄人对于其发挥免疫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研究有助于阐明关于活性乳酸菌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基础。 2、益生菌的黏附性 关于益生菌的黏附性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对宿主细胞或黏滚的黏附能力被认为对益生菌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黏附到肠道内表面才能抵抗肠道的蠕动而不被很快的排出,只有黏附之后才有和肠上皮和相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能。然而对于活性乳酸菌的黏附性,尤其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

中文翻译部分: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 摘要:对目前益生茵制剂的加工技术,包括:喷雾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包埋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喷雾干燥技术中优化工艺参数、热应激蛋白、细胞损伤位置和机理研究,提高益生茵制品的质量;冷冻干燥技术中保护荆、冷应激蛋白对益生茵保护作用研究;包埋技术中重点介绍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包囊材料、包埋方法的研究对益生菌制荆的改良。 关键词:益生茵制品;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微胶囊包埋 中图分类号:Q9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230(2010)03—0047—04 Survey and outlook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 HU Shanl,HUShi-junl,WUQing—pin92,LUO Hua-jianl LIANG Wei—qul,LUO Shil,CHEN Ski—lil (1.Donggu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Dongguan523086,China;2.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Guangzhou510070,China) Abstract:The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 is the keywor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 and enhancing the health function.This paper is a survey and oudook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s,includingspray—drying,freeze —drying,embedding.In spray—dryingit would beimproved the probioticst optimize the craft of parameters study the heat shock proteinandthe cellularinjuriessite andmechanism.Thefreeze一&yingfocustheresearch oncryoprotectant andcoolshock protein.Themicroencapsulation research include improving embedded Im—terial,double—coated technologyKeywords:probiotics;spray —drying;freeze—drying;microencapsulation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趋升高。益生菌具有包括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降低血脂血压、抑制有害微生物、恢复肝功能、甚至抗恶性肿瘤等多种益生功能,其制剂倍受青睐。益生菌制剂中益生菌要能耐胃酸胆汁,活菌到达肠道并定于肠黏膜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为r保障益生菌制剂的保健作用,学者对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包埋等益生菌制剂的的加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喷雾干燥技术 喷雾干燥是食品工业应用悠久、广泛.是成本极为廉价的一种固定化方法.方法是以单一工序将溶液、乳液、悬浮液或浆状物加工成粉状干燥制品。将被干燥的液体经雾化器作用。喷成非常细微的雾滴,并依靠干燥介质(热空气、冷空气、烟道气或惰性气体)与雾滴均匀混合.进行热交换和质交换。使得溶剂气化或使得熔融物固化。对喷雾干燥法造成的细胞损伤位置和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喷雾干燥技术在益生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喷雾干燥过程中细胞损伤主要由于是高温和干燥脱水。细胞失水可能引起细胞膜、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不可逆变化.这些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对于细胞存活和保持功能性至关重要。喷雾干燥温度对微牛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核酸与酶系统等重要生物高分子的氢键受到破坏.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核酸发生降解变性失活,从而破坏细胞的组成:热溶解细胞膜上类脂质成分形成极小的孔,使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导致死亡。在喷雾干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膜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喷雾干燥后受损伤细胞内一些细胞质(蛋白质、核酸、钾离子)部分流失。近年来.喷雾干燥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工艺参数的优化,如适合培养基的选择,不同保护剂的添加,不同出口温度的存活率等。Ananta等人评价了

活菌制剂

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文献报道: 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研究 李长福郑著家梁桃朱桂玲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16331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哈尔滨市150001 摘要:目的:临床验证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研究方法。试验组124例给予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治疗,疗程14d,观察腹泻缓解时间及腹泻伴随症状(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变化。结果:试验组3d时腹泻缓解率为41.13%,优于对照组的11.25%(P〈0.05);疗程结束时试验组腹泻缓解率为90.32%,大便成形率为75.81%,腹泻伴随症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 临床药师网意见(https://www.doczj.com/doc/ad15427121.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790): 两者的区别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作用是:进入肠道,消耗肠道内过多氧气,创造厌氧环境,促进厌氧菌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人体微生态环境,达到治疗目的。 肠道功能好了,自然就会“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激发机体免疫力;参与维生素的合成,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两者的作用差不多,只是描述的文字多寡而已。 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 三联活菌的作用是直接补充有益的厌氧菌,而布拉氏酵母菌则是利用生物夺氧作用,降低局部氧浓度形成破坏性超氧游离基对细菌的杀灭.通过占位效应,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粘附并占据肠道粘膜表面,形成生物菌膜,抑制致病菌粘附到肠粘膜上,起保护作用.同时通过产酸拮抗效应,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Eh),抑制致病菌繁殖,造成适合厌氧的正常优势菌群生长环境.并且刺激肠粘膜,诱导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球蛋白(SIgA)的分泌,平衡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产生,提高了胃肠道粘膜的免疫和抗感染能力.还激活补体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清除感染的细菌.此外,能合成维生素B簇,能显著增加上皮细胞刷状缘内的二糖酶.本研究提示,此两者均可有效提高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时患儿肠道厌氧菌减少,失去了厌氧菌的屏障与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外来病原的侵袭与定植,促进腹泻病的发生.滥用抗生素则加重菌群紊乱及微生态失衡.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粪便PH值均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双歧杆菌等产有机酸的细菌增加.微生态调节剂能直接补充机体的正常菌群或造成适合厌氧的正常优势菌群生长的环境,选择性刺激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竞争性地抑制外源致病菌及内源性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定植,有效地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微生态制剂对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常规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为细菌型益生菌,此类微生态制剂易受抗生素、胃酸、胆汁的影响,临床疗效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布拉氏酵母菌属于非致病性真菌类益生菌制剂,它不属于人体胃肠道原籍菌.不会被胃酸、胆酸所破坏,对抗生素天然耐受.因此.此类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相对更方便,疗效更确切。

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文章编号:10052376X(2004)0620358204【妇科微生态学】乳杆菌活菌制剂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高玉涛,徐琳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昆明 650031) 【关键词】 乳杆菌;阴道炎;益生菌 【中图分类号】R378199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利用乳杆菌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旧约创世纪中就提 到:阿拉伯人饮用酸奶而长寿。公元76年,罗马历史学家Plinius 就认为饮用发酵奶可以治疗胃肠炎。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Metchnikoff发现,长期摄入酸奶能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酵母菌等。Lilly和Stillwell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probiotics这个概念,当时认为probiotics与抗生素相反,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刺激其他生物生长的物质[1]。1996年美、德、英、荷、瑞典及日本等国15位专家在“国际新抗菌策略研究组,ISGNAS”讨论会中提出了新的probi2 otics定义:“probiotics是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旨在黏膜表面处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近FAO对probiotics定义是: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给宿主带来有益的、健康的影响的活的微生物。国内学者一般将probiotics 翻译为益生菌。 最初益生菌主要用于一些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就应用乳杆菌来治疗便秘和腹泻,近代主要用来预防及治疗旅游者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急性婴幼儿腹泻。随着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认识的深入,口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等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之各种益生菌制剂或产品开发出来,用于预防和治疗以上部位的疾病。 1 阴道微生态 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内寄生着50多种微生物[2],如1890年德国Albert Doederlein在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内发现的Doederlein杆菌,以及脆弱拟杆菌(B acteroides. f ragilis)、韦荣球菌(V eillonella species)、表皮葡萄球菌(S 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溶血性链球菌(S t reptococcus hemolytic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G orbach等证实在生育期健康妇女阴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接近10∶1[3]。除了细菌以外,现在确定 【收稿日期】2004208230 【作者简介】高玉涛(19772),男,昆明医学院2003级硕士,从事妇科阴道炎症研究;徐琳,通讯作者可以定植于正常阴道的微生物还有真菌、原虫和病毒,它们主要寄居于阴道四周的侧壁黏膜中。这些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有层次、有序地定植于阴道黏膜上皮,共同形成生物膜 。 图1 致病大肠埃希菌从肠道到达泌尿生殖道黏膜情况 A:进入膀胱 B:直接黏附在裸露的阴道表皮细胞上C:成为生物膜的一部分,持续存在或者成为优势菌群,此图代表健康生育期妇女的阴道生物膜,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与革兰阳性球菌及大肠菌共存 生物膜(biofilm,BF)是指附着于有生命和无生命体表的有组织的共生的微生物群落。BF中含90%以上的水分,其余是与微生物有关的组成,其中包括活菌、死菌、代谢产物、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裂解产物。BF存在着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质和磷脂等。显微镜下显示,BF呈蘑菇状,形成水道。阴道内的微生物就是寄生在这层膜里,从中获得营养,逃避宿主的免疫排斥以及抗生素的杀伤。如图1[4] 阴道内细菌大部分寄生于BF中,其中占优势地位的细菌是乳杆菌。具体是哪一种乳杆菌菌株占优势,早期人们一直以为是嗜酸乳杆菌(L 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但是May等用DNA探针技术,对215例正常女性阴道内乳杆菌菌株进行鉴别,发现阴道内优势乳杆菌为能产H2O2的卷曲乳杆菌(L actobacillus crispatus,占32%)和詹森乳杆菌(L actobacillus jensenii,占23%)[5]。 乳酸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无芽胞,细长弯曲,微需氧,但在厌氧环境下生长更好,每克阴道分泌物中含有107~108CFU乳酸杆菌。乳杆菌能够通过替代、排斥和竞争机制阻止致病微生物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还可以分泌细胞素、乳酸、表面活性物质和H2O2等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6]。见图2。 (上接第357页) 【参考文献】 [1]周朝晖,傅昌年,柳琴芳,等1昂立一号口服液人群实验[J]1中国 微生态学杂志,2002,14(6):34323441 [2]Welsh J,and McClelland M1Fingerprinting genomes using PCR with arbitrary primers[J]1Nucleic Acids Res,1990,18:721322181 [3]Williams J GK,Kubelik AR,Livak,K J,et al1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J]1Nu2 cleic Acids Res,1990,18:6531265351 [4]赵蕊,王军,李跃旗,等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细菌鉴定分型中 的影响因素[J]1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8):72427251 [5]赵景婵,郭治安,常建华,等1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 谱法的分离条件研究[J]1色谱,2001,19(3):26022631 [6]郭兴华主编1益生菌[M]1北京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益生菌素的定义: 益生菌素是能够用来促进生物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微生物或其发酵产物。(也称促生素、生菌剂、微生物制剂、活菌制剂等) 一. 益生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1. 通过改变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很多有益菌,通过产生有机酸来提高肠道酸度。 于乳酸菌较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更耐受酸性条件,可以在较低pH值下生存,而致病菌则受到抑制。同时还有益生菌具有很强的耗氧能力,可使肠道内形成相对的氧化环境,从而抑制了具有好氧特性的病原菌的生长。 2. 通过产生某种抗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生长有益菌除产生有机酸外,还可产生醇、过氧 化氢、丁二酮等,还可合成溶菌酶以及其它抗菌物质,如乳酸菌素、乳链菌素、嗜酸菌素等。这些产物对肠道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3. 在肠道内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素肠道内虽然富含营养素,很难对微生物菌系产生影响 。但如果某种营养素能够成为限制因素时,营养素的竞争机制就会充分发挥作用。 4. 通过占据肠道位置阻止病原菌附着沙门氏菌粘附于肠膜或滞留在盲肠内,是病原微 生物存在于寄主消化道,产生临床症状的前提条件。试验表明,当给猪饲喂乳酸菌时,其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多于腹泻猪或未饲喂含乳酸菌饲料的猪,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减少,可避免仔猪的红痢、白痢、黄痢疾发生。同样,给雏鸡喂养服用,可健康鸡的肠道微生物,可抵制饲料中污染的有害菌的影响,各种疾病显著低于未饲喂益生菌的鸡,并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微生物菌系。这是因为体内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附着小肠上皮位点的作用,即竞争性排斥作用。如果这些位点被较多的良性菌株占据,病原微生物会被排斥。 二. 营养素的提供 益生菌素可为动物机体提供多种对其生长发育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尤其是B 族维生素)、氨基酸、核酸、多种酶类,以及其它促生长物质。幼畜禽消化道的各种消化酶类通常是比较缺乏的,益生菌为其所提供的各种消化酶可起到帮助消化、促进生长的作用;这些酶可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糖和氨基酸等可利用的成分,促进能量的供应;益生菌所提供的纤维素酶等还可帮助饲料中纤维素等不易消化的成分分解,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酶还可降低食糜的粘稠度,有利于动物对能量和蛋的吸收;益生菌素中的细菌聚磷酸盐还参与糖向细胞内的转运,执行己糖激酶的功能。 益生菌素除可直接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以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机体对养分的利用率。例:产酸菌对肠道环境的酸化作用等。因为机体对养分的消化过程依赖于此过程中的PH值和理想的温度。各种消化酶都有其发挥活性的最适PH值和温度。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糖化酶的最适PH值为4.4。因此某些益生菌素对肠道的酸化作用有助于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另外,有机酸还可加强肠的蠕动和分泌,从而促进饲料的消化,提高钙和镁等重要元素的吸收。 三. 剌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初生的(乳)猪、鸡来说,都存在着自身免疫力下降,主动免疫逐渐建立的时期,益生菌素类的产品可刺激动物主动免疫系统的较早建立,增加其防病抗病能力。因为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菌系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益生菌素的使用可刺激动物肠道管免疫系统细胞,提高局部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另外,作为发酵饲料的含益生菌素,其剂量的持续刺激可使动物机体的一般

微生物制剂研究进展

微生物制剂研究进展 班级:07级动物医学姓名:李* 学号:200707323 摘要:着重介绍了动物激生物制剂——活菌制剂和寡糖的主要作用机理和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分析了应用动物微生物制剂的前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动物;微生物制剂;活菌制剂;寡糖;进展 1概述 动物微生物制剂应用的发展是与微生态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科学;而正常微生物菌群是指寄居在特定个体的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的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或微生态系。一般认为,正常微生物群可分为3类:一类是原籍菌群;二类是外籍菌群;三类是陌生菌群。原籍菌群是指其自身宿主个体对其无免疫反应或低免疫反应,是宿主个体固有的菌群。外籍菌群是由同种属不同宿主个体传来的,在血清型上或免疫上有一致性。陌生菌是由不同种属的宿主传来的。例如,人类的大肠杆菌在人类不同个体间传播就是外籍菌,如果传播到其他动物就是陌生菌。正常微生物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是机体的生理组成部分。在成人的正常结肠中,寄居菌群的96%-99%由厌氧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变形杆菌、乳酸杆菌等)组成。在动物正常肠道微生态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兼性厌氧菌和好氧菌不到1%。正常微生物菌群固定位转移和宿主转换都可能使宿主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性与非致病性是相对的,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在肠道是正常菌,转移至其他部位就可能是致病菌;在动物是非致病菌,转移到人类就可能是致病菌,即对某种动物是正常菌,转移到另一种动物就可能是致病菌。 2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广泛运用,尤其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利用,在动物防病治病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畜牧生产和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副效应。首先是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消灭了对动物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破坏肠道微生物的微生态平衡,导致动物,特别是幼畜禽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另外,长期饲喂抗生素使动物机体内产生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均有害。为此,各国都在进行其他种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是无残留,对动物和人类无副作用的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已有多种效果显著的微生态制剂(包括活菌制剂——益生素和寡糖——化学益生素)问世。 2.1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动物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研制的含有对动物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Probiotics)和低聚糖(oligosacchride)——寡糖类制剂。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和对环境无害等,是一类新型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 Z.1.1活菌微生态制剂 随着抗生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动物的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人们也发现了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对动物及人类的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发展抗生素的替代物,动物微生态活菌制剂就应运而生了。活菌制剂始于上世纪初,有人用酸牛奶来调整幼畜腹泻出现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后来,在研究中人们发现用活菌制剂可防止畜禽的腹泻和肠炎,继之又发现活菌制剂还可改善动物对饲料的利用,并有利于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从而扩大了活菌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2.1 .1.1 活菌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活菌微生态制剂的分类有多种,根据制剂的用途及作用机制可分为微生态生长促进剂和微生态治疗剂。依微生物的种类有芽孢杆菌制剂、乳酸菌制剂、酵母类菌制剂及光合细菌

活菌中药发酵制剂牛羊康肽

微生态制剂对杜泊羊增重的影响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赵前) 饲料添加剂随着饲料工业迅猛发展而飞速发展,抗生素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共识,如药物残留、食品安全、抗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使人们在选择添加剂时不得不慎重考虑。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技术转换,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新的饲料添加剂来源,如今,活菌中药发酵制剂正以它见效快、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抗药性及无污染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牛羊康肽是活菌中药发酵微生态制剂即第四代益生素,活菌发酵中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菌种功效国际公认--乳酸菌。 (2)中药组方独特--黄芪、贯众。 (3)功效全面--八大功效 (4)见效快--24小时。 (5)绿色无药残。 (6)使用方法简单。 活性乳酸菌是是国际公认的对有效的菌种之一,但由于其比较难保管以及不耐高温等缺点,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哈尔滨中科经过与俄罗斯专家进行技术合作,终于在乳酸菌的耐胃酸、耐胆汁等技术上取得突破,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很快被养殖户所认

可。本试验通过活菌微生态中药发酵制剂--牛羊康肽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牛羊康肽添加量并为牛羊康肽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态、益生素、杜泊羊、生产性能、增重、牛羊康肽、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药发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选用与分组选用江苏省泰州市某养殖场4 月龄杜泊羊。依据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原则选取60 只杜泊羊,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 组,其中1 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每组设2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羊,各重复公母各半。1.1.2 牛羊康肽中的中药配方,其成方出自《元亨疗马集》,把成方中枳壳、陈皮、青皮及白萝卜去除,添加黄芪、贯众,所需中草药原料除去杂质,晒干,粉碎后过40 目筛,按比例混匀后用乳酸菌进行发酵。牛羊康肽中的中药配方见表1。 表l 牛羊康肽中的中药配方(g) 1.1.3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试验羊的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在试验期间均相同(见表2)。 表2 精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常用微生物制剂种类 1.EM菌: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微生物制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种培养而成,为一类复合微生物群落。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光合细菌:它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的总称,可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将其施放在养殖水体后可迅速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稳定水质,平衡水体的酸碱度。 3. 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的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病原体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4. 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在PH、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由 5. 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在PH3.0~4.5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能中和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 二、微生物制剂作用 降低水体氨、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有“净水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藻类繁殖,有“肥水作用”,以含有芽孢杆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可保持“肥而不脏”、“肥而不老”;抑制有害细菌,起防病作用,如含有乳酸菌、链球菌的微生物制剂;加快水体净化速度,促进物质循环,主要起稳水作用,以复合菌为主。 三、使用微生物制剂注意点 1.坚持定期使用的原则:一要尽早使用,根据先入为主的理论,通过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这样可以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二要长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故应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不同制剂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有些微生物制剂可全池泼洒,有的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的可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要选择好投放时间。如光合细菌及硝化细菌投放时最好和沸石粉混合使用,不仅能将光合细菌迅速沉降到底部,还能起到吸附氨的作用;而硝化细菌快速沉入水底,换水时不容易被排走。芽孢杆菌因是好气菌,当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高时繁殖速度加快,因此泼洒的同时要尽量开动增氧机或有风的天气使用。光合细菌在水质较肥时施用,可促进细菌及有机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 3.禁止与抗生素、消毒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如光合细菌作为活菌,药物对它有杀灭作用,水体使用消毒剂五天后才可使用,使用抗生素两天后才能使用。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合用,如过氧化钙等,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最好两天后使用。 4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和菌体数量。微生物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一般要求每毫升含3亿个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要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大量实验证明,随着制剂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即意味着其作用越来越小,故保存期不宜过长。还要注意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且打开包装后尽快使用。

微生物(复合益生菌)可以养活全世界

微生物(复合益生菌)可以养活全世界 作者:zzx时间:2015-1-28 2014年度《中国农技推广》理事单位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农技中心土肥技术处及节水农业技术处的领导,以及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中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业发展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就我国耕地环境状况及土壤修复发展趋向、未来新型肥料行业的重大使命进行了探讨。同时,会议代表们专门针对未来微生物肥料的重大机遇和准入政策等问题与专家互动交流。 在会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俊研究员强调了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广阔。他说,微生物可以起到活化、分解、养分合成包括促进作物生长等等一系作用,生物肥对于我国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我国复种指数很高,导致一系列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肥料投入连续增多、缺乏科学施肥指导,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土壤有问题,作物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并导致农产品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 “从这个角度考虑,国家从2006年就考虑将似乎不起眼的微生物纳入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同时强调‘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李俊告诉记者,正在制订的“十三五”规划以及未来20年战略规划,将生物产业列入其中,指明了未来的战略方向。“特殊国情导致生物肥料在我国目前阶段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我国比较特殊,与美国不同的是其土地种植密度不高,土壤质量、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等没有出现那么多问题。为此,我国一直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来发展。”目前,相关部委和部门都在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包括农业部门也积极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接,研究在“十三五”框架下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包括政策走势、产业支撑等。“这些都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壤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所离不开的因素。” 李俊强调,从生物肥料最近5-10年的发展来看,虽然1000多家企业、2000多亿的产值这样的规模不算大,但是,其发展势头、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包括倡导的土壤健康、提高肥料利用率、实施化肥减施、提高肥料效率等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并引领市场。 李俊说:“微生物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尽管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以生物肥来划分,但是从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效率、降低肥料用量的角度,确实有一定的依据。特别是对于未来将侧重于大宗作物的有机、无机和生物复合发展方向,可以从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来考虑发展。”他说,目前有很多企业在生物肥料的各个领域进行尝试,百丰生物致力于微生物技术与自然农法理念实现中国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以全球领先的微生物技术研发和实用环保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导,践行用微生物技术改变中国农业;旗下品牌“叶力沁@微妙军团,肥速生@微妙军团,有效预防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提高产量和应用于有机肥发酵、生物菌肥制作,尾菜处理,秸秆还田、生活垃圾处理、沼液处理,将有机肥、生物肥和其他传统肥料相结合。“我们期望今后将生物和有机、无机结合起来,只有活化菌种、改善土壤环境,才能提高施肥效率、养分利用率以及农民的效益。”对于下游品种要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养分着手做到活化,包括采用生物有机肥做成一个产品或多个产品。第二,对于土壤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的修复,调理方面也有一些登记产品在尝试。例如,农残、除草剂的残留,包括部分重金属的钝化,微生物都在起很大作用。“简单来说,把大分子的东西分成小分子,微生物都可以发挥作用,实际上就是把种群的功能增强。”他认为,通过添加这种功能性菌剂,能够加速这个过程。对土壤健康、农药少量施用都有起到重要作用,包括资源、有机肥生产、腐熟剂、秸秆还田等,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转化和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