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83《教育社会学》

0283《教育社会学》

0283《教育社会学》
0283《教育社会学》

1、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 D )在课程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总是按照其特定的利益和需求,对一定社会的知识总体进行选择、评价,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于社会文化的规范要求。

A. 家庭

B. 学校

C. 社会

D. 国家

2、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情,其标志是1971年英国教育社会学家(A )主编的《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的出版。

A. 麦克·杨

B. 阿普尔

C. 布迪厄

D. 默顿

3、最早通过实地考察来研究社会化的人类学家是( C )

A. 埃﹒杜尔凯姆

B. 齐美尔

C. 玛格丽特﹒米德

D. 萨金特

4、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C )

A. 布迪厄

B. 卡尔.马克思

C. 马克斯.韦伯

D. 索罗金

5、( C )是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职业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A. 再社会化

B. 职业社会化

C. 继续职业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6、最早谈及课堂教学空间构成的教育社会学家是(C )。

A. 卡塞尔

B. 杜威

C. 沃勒

D. 苏格拉底

7、学术界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是以1844年丹麦教育家(C )在罗亭乡村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

A. 泰勒

B. 施达克

C. 费勒

D. 布卢姆

8、教育具有产业的属性, 同时国家的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福利事业,具有公共事业的属性,教育投资的(B )是教育不容置疑的本质属性。A. 开放性 B. 公益性 C. 公共性 D. 盈利性

9、社会学的创始人_C__ 把社会制度称为“文化惯例”。

A. 库利

B. 韦伯

C. 孔德

D. 马克思

10、企业的(D )是指企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A. 品牌

B. 企业文化

C. 经济实力

D. 软文化

11、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与(A )之间的关系等方面A. 学生 B. 班级 C. 非正式群体 D. 学校

12、( A )是培养人的现代性的基本途径。

A. 现代教育

B. 儒家教育

C. 社会工作

D. 现代化管理

13、学校组织的取向是指学校组织在对其组织成员、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控制、影响及同化的过程中所奉行的( A )

A. 方向性原则

B. 强制性原则

C. 指导性原则

D. 监督性原则

14、父母对孩子的角色要求及互动方式为课堂中学生的角色扮演提供了背景即(A )A. 先赋角色 B. 后赋角色 C. 重置角色 D. 强制角色

15、根据教师权威的自身性,可将教师权威分为(A )

A. 正式与非正式权威

B. 规制性与惯例性权威

C. 群体权威与个体权威

D. 职业与非职业权威

16、(B )发明了“人际关系测定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趋避倾向来测定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A. 米德

B. 莫雷诺

C. 伯恩斯坦

D. 美国政府的“班级规模缩减计划”

17、吴康宁认为,单纯以班级组合的结构化程度来区分,可将班级组织分为(AD )A. 所属群体 B. 学生群体 C. 教师群体 D. 参照群体

18、运用社会学互动论分析“越轨学生”,从其生成过程看,主要有(ABCD )分析层面。

A. 目标手段说

B. 标签论

C. 同辈群体负功能

D. 行为失范

19、美国米德从人类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BCD )

A. 中喻文化

B. 前喻文化

C. 后喻文化

D. 并喻文化

20、就发展逻辑而言,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种,即(ABD )

A. 唯正向功能论

B. 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

C. 无功能论

D. 负向功能论

21、教育权是指由各国法律所普遍规定、确认和维护的教育权利和依法行使的国家权力,现代社会的法定教育权包括(ABD )A. 国家教育权 B. 家庭教育权 C. 学校教育权 D. 社会教育权

22、作为分析教师社会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是( ABD )

A. 声望

B. 财富

C. 成果

D. 权威

23、广田君美以“结构化程度”为尺度,将班级组织的发展分为水平递进的几个时期,即:(ABCDE )

A. 孤立探索期

B. 横向分化期

C. 纵向分化期

D. 小群体形成期

E. 群体统合期

24、帕森斯将班级的功能概括为两类,即(AB )

A. 社会化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德育功能

D. 资源合理配置功能

25、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比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更加广泛,涉及了(AB )两方面的关系

A. 教育平等

B. 教育效益

C. 教育广泛性

D. 教育区域性

26、以下人物中,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ABC )

A. 克拉克

B. 特纳

C. 霍珀

D. 索菲亚

27、美国社会学家艾雪莱等人参考其他的班级群体分类方法,将班级社会体系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三种类型(BCD )

A. 课堂中心互动模式

B. 学生中心互动模式

C. 教师中心互动模式

D. 知识中心互动模式

28、从世界范围看,__ABCD_ 可称为“传统”的四大差异

A. 阶级差异

B. 种族差异

C. 地区差异

D. 性别差异

29、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几个基本要素,即(ABCD )哪几个方面要素。

A. 概念系统

B. 规则系统

C. 组织系统

D. 设备系统

30、班级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划分为( BCD )

A. 学生干部

B. 自娱性干部

C. 自治性干部

D. 自助性干部

31、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划分社会阶层的三要素是( ABC )

A. 权力

B. 财富

C. 地位

D. 权利

32.从"方式"上看,社会剧变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直前式社会剧变与震荡式社会剧变。参考答案:正确

33. 班级的社会学分析迄今主要有两种角

度,一种是帕森斯为代表的"群体"角度,另一种是以沃勒为代表的"系统"角度。

参考答案:错误

34.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参考答案:正确

35. 系统水平的直前式社会剧变通常发生于社会动态期与社会转型期。

参考答案:正确

36. 早在1932年,美国的沃勒便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广泛论述了学校组织的诸多社会学特征。

参考答案:错误

37.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在米尔斯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参考答案:错误

38. 陶孟和于1952年所著《社会与教育》一书是我国最早较为系统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

参考答案:错误

39. 社会渐变,按其涉广度,大致分为系统水平的社会渐变与与因素水平的社会渐变。参考答案:正确

40. 学校是典型的以普遍主义为首要价值取向的社会组织。

参考答案:错误

41. 社会学中的同辈群体这一概念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参考答案:错误

42.教育重构不是社会剧变与教育系统自身素质共同作用的产物。

参考答案:错误

43.教师的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从四个层面上展开,即: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作为学校成员的教师、作为学社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作为自身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

参考答案:正确

44.工业社会中的教育不承担社会调适职能。参考答案:错误

45. 涂尔干认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参考答案:正确

46. 同辈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的科尔曼。

参考答案:正确

47. 美国学者梅舍与杜威指出,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以与其交互作用的另一种社会角色为其存在前提。

参考答案:错误

48.继续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职业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参考答案:正确

49. 教育社会学对教师权威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即:教师权威的源泉和教师权威的变化。参考答案:正确

50. 英国的沃德于1962年发表《教师的角色:一种社会学分析》一文以来,教师的角色冲突逐渐成为教师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错误

51.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师的角色,其视线应集中于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正确

52. 请简要回答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家庭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美国社会学者库利强调,家庭是社会化的七点,是人性的养育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体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庭的社会化是个体不可选择的、首要的社会化过程,它为个体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法国卢梭指出:“一切社会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场所,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对于个体早期社会化来说,家庭因素对个体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个体后期社会化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可以通过其家庭背景得到说明。

其次,家庭社会化主要以情感为基础,其对个体社会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上。家庭主要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父母与子女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环境,父母与子女之间既相互归属又相互依恋,这便决定了情感在家庭社会化中的基础地位。一个人在情感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

最后,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由于儿童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很容易使父母成为儿童心目中的权威。父母借助于这种权威形象对子女产生的影响和所进行的指导,常常是子女所无法抗拒的。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塑造力和渗透力。

53. 试从学校教育角度简要回答学生角色的含义

学生的角色,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与其地位、身份等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从学校教育角度看,学生的角色,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是具有潜在空间的身心发展者。作为社会角色分化的结果,学生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从社会、家长等的角度看,由于年龄等多种原因,年青一代尚不具备一个成熟社会成员的知识、经验、品质与能力;或者在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尚未达到应该达到的状态与水平,仍具有改善与提高的必要与可能。其次是社会、家庭未来期望的承载者。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人们意识到的可能性,只有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期望。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和家庭意识到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具有潜在的空间,这种空间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且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即产生期望时,他们才会把孩子送到学校,使孩子成为学校中的学生。因此,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庭对他们未来的期望而走进学校的。

再次是专门的学习者。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任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专门化和专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伴随着学校从其他社会机构独立出来,教师从其他知识工作者中分化出来,称之为“学生”的儿童青少年则被赋予更为明确、清晰和具体的职责:在称之为“学校”的专门机构中,在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以人类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内容和对象,进行专门化的学习,成为专门的学习者。(

最后是学校秩序的遵守者。学生角色意味着他们必须按照学校的专业规范,服从学校的纪律与规定,成为学校职责秩序的遵守者。遵守各级各类的学校指定的学生守则或学生规范,如《高等学校学生守则》等。

54. 请简要回答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方法。教师的角色冲突,是指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各方面,以及各种类型角色之间的不和谐与矛盾。根本消除教师角色的冲突,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对教师角色冲突的管理、控制和调适,却是保持教师角色健康、使教师顺利履行角色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角色的调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社会和学校环境氛围的调整。社会应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来缓解教师角色冲突,为教师角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也要注意改善管理,努力做到人性化管理,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和评价方式方面,要减轻教师的角色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空间,这将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角色冲突。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整合。教师角色统一,指的是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彼

此相互包容,处于和谐一致的状态,使教师的知识引导者、教学研究者、课程建设者、心理保健者等角色统一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之中,促成教师职业使命的顺利完成。

教师角色统一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教师角色的适应。教师要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知识资源,拓展课程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及其方式变革,创造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改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更密切地与家长、其他社区成员合作,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共同交流。

二是教师角色发展。教师角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确立自身职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在基本符合角色发展的要求之上,做到不断完善、发展和充实角色。

55. 请简要回答班级组织的功能。

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班级组织也有其一定的功能,班级组织的主要功能有:

(1)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织。

(2)个性化功能。班级组织不仅具有社会化功能,同时也具有个性化功能。

(3)选择功能。班级组织的选择功能是指班级在儿童的社会地位选择中的职能;班级组织的选择功能主要是指职业选择功能;班级组织的选择功能是与其社会化、个性化功能联系在一起的。

(4)保护功能。人们常常把班级看做一个教学单位,认为班级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实际上除了学习之外,对于班级成员还具有保护功能。如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和儿童个性方面。

56. 试简要回答教育如何影响社会分层。

教育通过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来影响社会分层。

(1)教育提供文化资本。柯林斯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被用来限制那些竞争社会和经济领域具有优厚报酬职位的竞争者的数量,并帮助那些享有“教育专利”的人垄断这些职位,即存在一种“文凭社会”或者“文凭主义”。文凭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符号资本(文凭),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灌输特定的“地位文化”(中上阶层文化);文化资本,往往是教育赋予并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

(2)教育改变人力资本。教育是个体获得文化技术资源的主要手段,是促进个体提升自身资源占有水平的途径和手段,文化技术资源的获得一部分依赖于个体的先天性因素(如智商、天赋),更主要的是依赖于个体的后致性因素(如勤奋、钻研)。而在这一剁成中,教育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的实现方式。接受高层次教育所带来的知识积累和环境熏陶,不仅改变了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改变了其文化、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

(3)教育提供社会资本。布迪厄曾指出,社会资本的数量取决于社会关系的网络规模和网络成员的社会资本状况。按照其理论,文化资本是稀缺资源,具有排他性;社会生产关系是不平等的,这样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拥有文化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不相同的。另外,儿童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因而不同儿童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具备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在剔除了经济位置和个人努力的因素影响以后,那些来自更有文化教养家庭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而且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表现了与其他家庭出身的学生不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表现类型”。国外社会学家实证研究表明,儿童的教育成就与家庭的社会背景、文化资本呈正相关。

57. 从三种角度来剖析教育生态的结构层次。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高等教育系统及其环境系统结合而成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根据其相对大小进行层次分析,可以将它分为高等教育个体生态、高等教育群

体生态和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构成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以便谋求建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和谐、彼此促进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生态与围观生态;人的年龄层次与教育的结构层次;教育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

1、宏观生态与微观生态;教育的宏观生态最大的范围是生态圈,其次是世界上以各国家为疆域的大生态系统,实际上这是历来教育研究的重点。研究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其功能以及与教育、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寻求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有的体制以及应采取的各种对策。对宏观教育生态进行系统分析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一、生态环境;二、输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三、转换过程(弹性调控);四、输出,出人才,出成果。教育的微观生态则缩小到学校、教室、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对教学的影响,也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也缩小到家庭的亲属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乃至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

2、人的年龄层次与教育的结构层次;缩小到学校、教室、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对教学的影响,也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也缩小到家庭的亲属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乃至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提到结构,人们最熟悉的教育系统的教阶结构,从幼教到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这种谱系结构本身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层次,也反映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教育过程,而这种结构与年龄层次密切相关。

3、教育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四个层次: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在教育生态学中,人们把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结合为群体生态。家庭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对教育的关系反映出明显的个体生态特征,有利的小生态环境可以促成个体的超常发挥,不利的小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大学的一个系科可视为一个教育生态群落,而一所大学就是一个教育系统,一所中学或小学则可视为一个群落,有时也可视为一个小的教育系统。影响教育群体的生态因素很多,教育群体之间有竞争、合作、中性等多种与生物系统不全相同的相互作用表现,教育者运用群体动力学来推进群体,群体中个人的发展,这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育生态系统是最复杂的层次,人们总是把一个国家、一个省等视为一个大的教育生态系统,下面还会有许多亚系统。

58. 1、社会变迁中发展教育究竟该采取什么措施,使教育的发展能与整体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一致?2、社会学角度如何理解课程知识?

1.社会变迁中发展教育究竟该采取什么措施,使教育的发展能与整体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一致?

1开展对教育的讨论;

2增加教育投资;

3改革教育体制;

4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5大力开展成人教育;

6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教师队伍。

2、社会学角度如何理解课程知识?

1 课程知识是历史地形成的,体现了社会性特征;

2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

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是课程不同层面控制主体。

59. 1.班级的功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次级群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班级社会群体具有较统一的目标;(2)班级社会群体具有变化的群体结构;(3)班级社会群体互动方式具有双重性。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次级群体,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班级的社会功能基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社会化功能。是指班级社会体系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课程教学、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和交往等培养学生社会性的作用,也就是班级对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能力、规范和责任感的培养作用。

(2)选择功能。是指班级社会体系对学生的社会地位、职业选择、发展机会具有筛选、分配和分化的作用。

(3)个性化功能。是指班级社会体系在沟通不同个性的学生和帮助学生人格发展上的特殊作用。

(4)监护功能。是指班级社会体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有着照顾、满足和辅导的作用。

2.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现代教师应有的素质特征,提出教师的新素质要求。整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国家、社会和教师群体的努力,而从教师专业人员自身来说,专业发展主要有专业权利、专业精神、专业手段几方面的发展。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权威。其次,大力提倡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最后,加强教师角色修养,促进教师的继续社会化。总之,教师要具有专门知识、要提供专业服务、要具有专业自主、要接受专业教育等,这样才能成长。

60. 简述男女生的社会学差异

男女生的社会学差异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性别角色观、社会行为三方面的差异性别是决定个人身份及其与他人交往关系的主要因素。新近一项调查表明,敢于参加社会竞争、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在整个女生群体中只占极少数,大多数女生对事业的理解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对家庭幸福却报以极大的期望,很多女大学生希望能作个贤妻良母。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对性别差异,尤其是近些年对性角色,或者说性别角色),做了相当广泛的研究。这些课题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专家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男性气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传统学业、职业、家庭性别观念。遗传因素只是社会行为能力性别差异形成的基础,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导致行为能力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教育和宣传中,应强调动手能力的个性差异,弱化其性别差异。男性与女性在行为能力方面的差异一直是企事业单位和教育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探究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减社会行为能力上的性别差距,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客运站社会实践

城乡公交客运站暑期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不知不觉我已经迈入大学校园二年了,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但亲身实践才能够使我们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之外,通过社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沟通、社交能力,只有兼具了知识和处世技巧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是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为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和学识上的准备。 二.实践内容 从8月1日到8月16日,我和其他8位同学们到常熟市城乡公交客运有限公 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了:(1)担任售票员(2)酒驾知识宣传(3)协助交警队执勤。 (一)学做售票员 作为一名检票员,我每天工作首先要在班车到达时通知各位旅客准备检票上车,接着在进站口进行检票后,统计核对好每个班次的人数。虽然每天看似只是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但在这半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的确学习到很多很多。 回想这次担任售票员的经历,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 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及书本上是不曾有过的。比如说在人际交往方面,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在学校是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还真得需要许多技巧。而这种技巧通常是来自社会阅历与经验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

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再去适应时的方法。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第一次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要向每位乘客问好,并要在候车大厅面对众人讲话,播报通知。虽然仍显得那么稚嫩,但我想我已渐渐学会自信以及作为一名服务性行业者所必备的礼节。 虽然售票员从事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但经过了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需要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以前在家里,在学校,这些问题有父母,有老师去帮我们处理;而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我们能不能做这份工作,更是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一份热忱的心来面对这份工作。 (二)“拒绝酒驾珍爱生命”专题宣传 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在8月10日和8月11日这2天里开展了“拒绝酒驾珍爱生命”的一些宣传活动。 8月10日下午1点,我们来到客运站,准备给广大乘客宣传酒驾知识并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和乘客对于常熟交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刚到候车室,队长就把大家分成三组并安排了各组的任务。第一组负责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第二组负责分发调查问卷,第三组负责收调查问卷并汇总调查问卷的结果。宣传的过 程很顺利,乘客们都主动跟我们要宣传单仔细阅读,并也乐意做调查问卷;有的甚至热情地和我们讨论起了他们对于5月1日实施的酒驾新政的看法和他们身边的酒驾案例,以及他们对于怎样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建议。

社会工作行政考试试题(三)

社会工作行政考试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政策: 2、社会工作价值: 3、期望理论: 4、社会工作督导: 5、组织: 参考答案: 1、P13.是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2、P62。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者公认并长期遵守、奉行的一整套原则与理念。 3、P174。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动力,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他在采取该行动以后所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结果的预期价值,乘以他预期该后果有助于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的程度。 4、P192。由社会工作机构内资深的专门人员通过一种定期的、持续的指导、督促的程序,对受督导者传授专业服务的方法与技术,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伦理开展工作,以增进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巧,确保服务受益人的权益和服务品质。 5、一个机构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各个层次的员工、委员会安排、董事会的组织建构、命令的链条以及其他有关机构框架的元素。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 B.组织考试就到 C.人事 D.协调 2.界定目标优先次序时主要考虑的是()。 A.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B.机构的目标 C.可拥有和可动员的资源 D.问题的急迫程度 3.效果评估主要测量的是()。 A.资源使用情况 B.经费支出情况 C.是否按照预定的日期进行 D.方案投入所产生的效果 4.美国的健康人群服务部属于()。 A.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 B.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 C.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 D.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 5.社会工作行政一方面将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 A.争取资源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 补)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 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 教育需求: 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育社会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 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 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 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 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 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 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 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 实证性,解释性 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策性 (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 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 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 之间的合作 (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 (4)全方位的研究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

状态 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 *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 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 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 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 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 世界研究水平 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 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 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 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 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 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 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 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 a结构功能主义: (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我就如何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这一课题,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遵循。“百行以德为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人们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形成良性的运转秩序、良好的文明风尚。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重塑社会道德、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今社会中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 从当今社会中,可以看出道德失范现象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中,并且在各领域中均有不同表现。 1、经济生话中的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坑蒙拐骗、恶性竞争、唯利是图、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信用缺失现象司空见惯。近来,每当人们谈及经济领域内的道德问题,大家往往都叹气连连。如社会中“地沟油事件”、“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事件”、“假冒商标标识”、“虚假广告宣传”等屡见不鲜,这些道德失范现象,无疑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政治生活的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弱化、组织纪律淡化等行政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有的党政公务人员将社会关系庸俗化,奉行“实用主义”;有的追求物质生活,奉行“享乐主义”;有的利用各种手段请客送礼,大操大办,聚敛钱财,以取谋私;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行贿受贿等。近年来,从我县查处的一系列典型案件看,这些都是当前在政治领域里官德沦丧和道德败坏最突出的表现。 3、行政执法中的表现。道德是执法的底线,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为:一是权力本位和利益至上导致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执法谋私。有的部门和地方习惯以“内部文件”、“行政命令”等随意性大、透明度很低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暗箱操作”、随意裁决;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受经费不

社会行政试卷A卷

黄冈师范学院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社会行政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漆晓琴 考试专业:社会工作考试班级:社会工作201401班 一、单选题(20×1分=20分) 1.决策的一般程序依次是() A.发现程序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比较、分析方案选择方案 B.发现程序拟定方案选择方案确定目标比较、分析方案 C.发现程序研究程序应用程序量化目标实施方案 D.拟定方案比较分析方案选择方案方案实施追踪决策 2.下列哪一项属于微观社会行政的特征() A.较强的政治性 B.广泛的协调 C.实务性 D.运用权利系统推动政策实施 3.()的科层制理论包含了比较系统的行政管理思想。 A.法约尔 B.韦伯 C.古利克 D.古德诺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 A.增进社会福利 B.社会政策的实施与改进 C.技术层面的功能 D.提高服务效率 5.去社会化程度最低,分层化程度最高的代表国家是() A.法国 B.瑞典 C.美国 D.意大利 6.社会服务机构的经济功能包括() A.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B.促进社会公平 C.维持社会秩序 D.进行社会控制 7.关于管理机构协调的“跳板原则”是由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______提出的。( ) A.德尔菲 B.德鲁克 C.霍桑 D.法约尔 8.社会服务机构资金运用的原则:() A.合法、有效、以管理为本 B.合法、效率、以管理为本 C.合法、有效、以服务为本 D.合法、效益、以服务为本 9.下列哪个是社会服务机构的财政来源() (1) 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资源 (2) 向服务消费者收取费用 (3) 向慈善基金申请 (4) 恳请公众做出捐献 (5) 企业捐赠 (6) 国际资助 A.(1)(3)(4) B.(1)(5)(6) C.(1)(2)(3)(4)(5) D.(1)(2)(3)(4)(5)(6) 10.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从现代学术视野的角度来看,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任务在于了解个人社会化的意义,阐明教育制度在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地位,分析学校社会组织与班级社会体系。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或修正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并改进教育措施,促进社会进步。 2、学科地位的理解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介学科。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教育学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际教育学,而教育社会学是基于应用社会学和理论教育学发展起来的。是教育学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3、本学科独特的观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Reece McGee:我们都是受到出生背景与社会环境所操控的木偶,我们的身上都绑满了无形的线,受著社会的操纵而不自知。(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C.W.MiLLS《社会学的想像》:情境中的个人烦恼和社会结构上的公共议题。4、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及比较 (一)量的研究 1、基本观点:多用量化的资料和数据来说明关系与结构。 2、对量的研究的争议: (1)把教育当作孤立的实体; (2)测量工具不完整; (3)专注于容易测量的特质; (4)数字游戏—统计越深越好; (5)不当的分析与比较; (6)研究者对构架的主宰; (7)研究利用的困难。 (二)质的研究 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 2、质的研究的特性: (1)以实地为焦点; (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 (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 (4)重视解释; (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的采用; (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 (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的陈述; (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别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世界的假定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诠释学、现象学、民俗方法论、 符号互动论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83)《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社会现象 2、教育制度 3、教育制度的文化功能 4、文化模式 5、人口 6、教育结构 7、社会化 8、教育社会学 9、文化制度10、学习化社会11、班级12、教师的社会地位 13、社会变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家________的教职原来就是“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同时讲授教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课程。 2、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教育公平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的______受教育权利, 4、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它有概念系统、______、______、设备系统等四方面要素。 6、所谓社区研究,就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社区的内部结构、社区因素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称______或社区分析。 7、______成为网络教育中新的交往群体,从而形成教育的______,呈现出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其次,从交往的关系看,交往的权威趋于模糊,交往关系更趋平等。 8、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和相互关系模式,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所构成,它是家庭中的______和______的统一组合形式。 9、学校组织的环境是由学校外部可能影响(学校目标)的机构和因素构成的,包括投资者、生源、竞争者、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公众群体等,对学校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而学校在履行社会职能方面也有比较大自主权。 10、自19世纪上半叶______创立社会学以来,社会学家比较关注教育研究,一些社会学家从教育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关心教育,一些社会学家是从解决社会问题角度关注教育。 11、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他认为一定社会成员必然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别。 12、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__________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13、社会流动从流向上有________和)_______。从参照系上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规则上有_______和________。 14、________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比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更加广泛,涉及了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两方面的关系。 15、社会变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发生社会结构性变化的________和社会结构基本不变的_______。 16、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的社会学家________,按照他的说法,社区是一种礼俗社会,基于血缘和朋友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社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意志的体现,而社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性的人的选择理性意志的体现。 17、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学中研究的家庭,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基本群体,一般的定义为具

00283社会行政201704【答案在试卷后】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行政试卷 (课程代码00283)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行政组织的要素的是 A.物质要素 B.精神要素 C.目的要素 D.行政要素 2.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西斯尼克 B.梅奥 C.威尔逊 D.泰罗 3.能够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沟通政府和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中介作用”的组织是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4.认为协作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的理论是 A.西蒙的决策程序论 B.渐进决策理论 C.综合决策理论 D.团体决策论 5.没有信息中心,各沟通点可以和其他点互通信息,这种沟通被称为 A.聚联式 B.单联式 C.互联式 D.平行式 6.冲突控制的方法不包括 A.加强沟通参与 B.激励意愿潜能 C.善用管理策略 D.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7.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A.效率化 B.绩效化 C.财务问题 D.职位分类化 8.对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进行核算,看其是否省,并能以最少的行政投入获得较大的行政产出,这种方法是 A.行政功能测定法 B.行政费用测定法 C.行政要素评分法 D.预期效率比较法 9.下列预算方法中使用到“排比”的是 A.绩效预算 B.计划规划预算 C.单一预算 D.零基预算 10.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为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1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网 一、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效益。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全国各地都把如何提高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当作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出台郑州-洛阳“双核”驱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中小城市内涵式发展、强化中心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底层突破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促使城镇化进程提速,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2011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标志着我国已经由农业社会步入城市社会,而同期的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40.57%,滞后全国平均水平10百分点左右。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三化”协调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通过分析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科学预测城镇化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拉长发展中的短板,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跃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对河南省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率大于30%)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模拟的基础上,对河南省2012-2020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全国城镇化发展平均水平,从而确定适合河南省情的合意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中原经济区顺利实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二、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分析 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过程。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可以选取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河南省城镇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运用户口迁移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行政手段,树起了阻隔城乡人口自由迁移的藩篱,制约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在这一期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仅从1957年的9.3%增长到1978年的13.63%,33年只增加了4.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河南省城镇化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更好的描述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我们将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1978-2011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呈现先缓慢后加速的发展态势。在1995年前,城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

2016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00277)试题及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 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5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 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 A.规范方法B.经验方法 C.案例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3. 1916年,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A.管理过程理论B.组织行为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官僚组织理论 4.行政环境的构成、影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体现了行政环境的 A.层次性 B.复杂性 C.动态性D.综合性 5.与行政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是A.人造环境B.自然环境 C.国际环境 D.经济环境 6.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机关自身利益B.行政效率 C.少数特定人员的利益 D.掌权者的利益 7.我国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关系上正式推行分税制改革始于 A.1992年B.1993年 C.1994年D.1995年 8.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各种学派中,以哈耶克、罗宾斯为代表的学派是A.供给学派B.理性预期学派 C.公共选择学派D.自由主义伦敦学派 9.弱势政府时期政府“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 A.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B.国家公共开支日益庞大 C.社会福利耗资过多 D.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教育社会学

1:[论述题] 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要点: 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2:[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 2、提供专业服务 3、具有专业自主 4、接受专业教育 4、接受专业教育 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 3:[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 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3、进行比较: 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 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 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4:[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学校校阅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的关系 3、列举一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5:[论述题] 一、请运用教育社会学课程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对现代学校教育或者

社会行政福建省历年真题(含答案)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行政试卷 (课程代码0283)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 核分人题分10 20 20 24 26 复查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38年,切斯特·巴纳得在出版一书中,提出了组织协作理论。【C】 A.《政治学的革命》 B.《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C.《经理的职能》 D.《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 二.奠定行政决策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是【B】美国管理学者西蒙出版《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之后 A.林德布洛姆B.西蒙C.德罗尔D.埃兹奥尼 3.依据决策目标实现的时间的长短.决策可分为长期性决策、短期性决策和年度决策三种,其中长期性决策一般不少于【D】 A.2年B 4年C.1年D.3年 4.社会工作行政指挥者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A】 A.有足够的权威基础 B.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C.有足够的领导能力 D.有足够的学识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直接测定方法的是【C】 A.预期效率比较法 B.时效测定法 C.行政要素评分法、行政功能测定法、标准比较法(间接测定方法) D.行政费用测定法 6.社会工作机构财务行政的宏观职能是【B】 A.开拓资金来源渠道 B.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C.制定机构财政预算 D.加强对财务行政的审计(微观职能) 7.在不同的职系中,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相同的职位划分归类为同一等级,这些等级就是【A】 A.职等B.职类C.职组D.职级 8.下列选项中,属于员工考核的成效量度方法的是【D】 A.对比排列法B.强迫性分配法C.特殊事件法D.目标管理法 9.督导者事先通知受导者有关谈话内容及时间、地点,督导过程是有计划安排的,这种社会工作督导模式是【A】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社会学人物

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 谭光鼎、王丽云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教育社会学主要人物 1、冲突理论的先驱大师:K.Marx 卡尔〃马克思[德]。实践哲学,唯物史观,劳动力结构、压榨与普罗化,异化,社会阶级冲突、底层与上层建筑。 2、结构功能理论大师与教育社会学先驱:E.Durkheim 涂尔干[法]。建立社会学的科学地位,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强制关系。社会分工论。教育目的是社会化。 3、理性化时代的社会诊断者与预言家:M.Weber 韦伯[德]。社会理性化理论: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 4、现象社会学的创始者:A.Schutz[奥地利] 《社会实体的意义建构》。现象社会学的内涵:科学社会学、知识库、知识社会学、多重实体。 5、和谐理论的人物代表:T.Parsons[美] 社会学理论:行动理论、志愿主义、模式变项、社会行动体系理论、社会变迁。 6、英国新左派的文化理论领导者:R.Williams 文化内涵,文化理论的重要议题:霸权、感知结构、精选传统、语言与媒体、共同文化理想。

7、跨越差异的对话教育实践者:P.Freire[巴西] 对话理念: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人与人的沟通关系、人与知识的互动关系、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再造、社会转化的集体实践。 8、当代戏剧理论的思想巨擘:E.Goffman[美] 戏剧理论思想内涵:舞台表演、互动仪式。(人道主义关怀)9、颂赞差异的后现代教育状况代言人:J.-F.Lyotard[法] 后现代知识论述的内涵:后现代的涵义、后现代知识正当化的问题、“悖理逻辑”(paralogy)的后现代知识正当化。10、符码与教育论述导论:B.Bernstein[英] 语言符码、社会化与阶级再制:文本层次、传递层次、宏观制度层次。中产阶级之教育传递理论:社会控制-个人化与个性化有机连带、教学实践-显性与隐性、教育知识的分类与架构、学校结构:阶层化与分化性。符码理论之评议,教育论述理论:从教学实践到知识。 11、从规训到自我的技艺:M.Foucault[法] 知识、权利与规训:知识与权力、规训与监督、告白的技术。自我的出路:对权力作用的持续抗拒、自我的创造。 12、社会与教育系统的共振效应:N.Luhmann[德] 社会系统理论体系的建构:出发点、自我指涉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是以意义形式为基础的沟通系统、语义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系统理论中的教育系统及其共振效应。

行政管理测试题(含答案)

1、( C)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A、乡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 D、省级以上 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A )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A、存在的必要性 B、推行的重要性 C、项目的可行性 D、设置的合理性 3、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 C)。 A、追究责任 B、给予处罚 C、给予补偿 D、给予赔偿 4、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无论受理还是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都应当采用()的方式进行告知。 C A、口头通知 B、电子邮件 C、书面 D、信函电报 5、设定行政许可应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C )。 A、实施时间、程序、效力 B、实施要件、程序、时效 C、条件、程序、期限 D、范围、程序、时效 6、申请人提交的(D )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A、申请材料详细 B、申请材料采用一般形式 C、申请材料明确 D、申请材料齐全 7、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B)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设定满一年 B、实施满一年 C、设定满两年 D、实施满两年 8、必要时,( B)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9、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 C)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A、项目的可行性 B、推行的重要性 C、存在的必要性 D、设置的合理性 10、行政许可设定机关应当( A)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A、定期 B、长期 C、不定期 D、适时 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 C)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A、民族事务 B、宗教事务 C、经济事务 D、文化事务 1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B )。 A、执行机关 B、设定机关 C、监督机关 D、审批机关 13、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B )负责。 A、可*性 B、真实性 C、权威性 D、完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