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间布局方法

车间布局方法

车间布局方法
车间布局方法

附录二

附录二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SLP在J厂生产车间应用研究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09工业工程

学生姓名:王惠民

指导教师:王艳亮

完成日期:2013年3月25日

II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生产任务。有的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调整频繁,而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物流系统已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那些采用传统机群布局的生产车间或落后的生产形式都面临着改造。许多机械加工企业通常非常重视生产工艺知识,而对设备布局、物流搬运系统(包括工件、工艺装备)的设计则局限于经验水平,没有从专业理论或科学角度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1]。车间布局对于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产品品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约有20%~50%的加工费用用于物料运输,而合理的设备布局至少能节约10%~30%的物料运输费用[2]。因此,对生产车间系统及其设备的布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现状

对于车间布局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明显领先。1961年,美国的缪斯提出了代表性的系统布置设计(SLP)理论,其中提到并建立了第一类理想的块状布局模型、动态布局等;由Venkatadri在1999年提出的分型布局,是利用分形几何中的自相似性概念而形成的一种布局方法,通过将车间分形成单元形式,允许了单元间物料流动和机械共享,综合工艺布置和产品布置的优点。随着成组技术,分型单元,可重组系统的成熟,Mckebdall提出的蚁群算法有效解决动态布局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为设备布局等问题带来的低效率,高耗费等问题[3]-[5],M. Adel提出用一种遗传算法解决制造业中设施布局设计问题,实现运转成本最小化,他考虑了各种物质流生产环境模式的流水车间布局、流程线布局(单线)与产品布局,多行布局、半圆形、循环布局[6]。

(二)国外现状

国内的研究,虽然远远落后于国外,最近却也呈现出一些先进的研究。黄太兵等人的大规模定制车间的布局概述,对车间出现的大规模定制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三种适合大规模定制车间布局的类型(子生产型、C 型和花瓣形布局);李志华等人提出的单向环形设备布局设计,将建模与虚

1 1

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策略;张建军等人基于分形理论提出的E-型车间布局研究,构造了一个可重构的布局形式,从优化局部到整个车间;王进等人对混流生产车间的设施布局研究,针对混流生产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杨茂盛等人针对精益物流系统提出的工厂布局优化分析等等。国内对于布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更加深入,但是大多数企业依然在沿用古老的生产模式,也没有专业的指导,完善的理论得不到系统的实施[7]-[10]。

二、主要研究成果

国外对于布局形式的研究,起始于很早的时候,在1961年缪斯提出代表性的系统布置设计理论后,由构建一类理想布局模型到扩展模型,例如:多种多目标模型、动态布局模型鲁棒性布局,U型布局方式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系统布置设计是基于流程导向布局的一种布置方法,这种方法提出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登记表是方法,是设施布置由定型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日本的JIT生产方式和单元生产线,通过“一个流”生产布局,极大节省了占用空间和减少非必要的存量,JIT起源于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对工厂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1年Hassan和Hogg在《国际生产研究杂志》发表了“On Constructing a Block Layout by Graph Theory”,阐述了图论法的进一步研究[11],M. Adel介绍的一种遗传算法(GA),解决在制造业中存在的设施布局和系统设计问题,保证运转成本最小化。他考虑了各种物质流生产环境模式的流水车间布局、流程线布局(单线)与产品,多行布局、半圆形、循环布局。GA方法的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价估值。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在设施布局的有效性[6]。

国内对于车间布局研究如今更加趋于成熟,中国学者归纳流水线布置设计和设备布置设计两个方面,通过分析产品工艺路线,归纳出几种基本布置类型、流动模式、流水线的分类布置方式等等。在黄太兵等人对大规模生产车间布置的研究中,根据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三种适合大规模定制车间布局的类型(子生产型、C型和花瓣形布局),并对其特点做了简单地介绍,最后构建了一个两层结构的仿真平台。以仿真方法模拟出大量动态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蒙特卡洛法对大规模定制的车间布局模型进行统计评估

2

[6]。马玉敏等人面向敏捷制造的车间布局展开讨论,详述了新型模式的车间布局,针对虚拟单元这一敏捷单元的组织形式,提出了面向敏捷制造的车间布局的设计方法[13]。王伟等人基于系统研究的思想提出设备可重组布局的车间系统结构,并详细的阐述了系统的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开发的总体思想。基于设备可重组布局的车间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生产管理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生产管理系统与底层设备的信息沟通与响应能力,提高了车间系统的柔性、敏捷性和可重组(构)性[15]-[16]。李志华等人从布局设计的角度,提出多单元制造系统的概念,把各种制造系统的布局问题转化为多单元制造系统布局设计问题,包括设备布局和制造单元布局两个方面L对于设备布局问题,给出一种优化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求解策略;对于单元布局问题,给出一种集成的布局设计方法[18]。王进等人对混流生产车间设施提出两种设施布局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将混流生产线看成典型的生产线,第二种是将混流车间布局看成二次分配问题,应用现代智能优化算法对车间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三、发展趋势:

设施布置与设计是决定企业长期运营效率的重要决策,它将系统各个部门、工作中心和设备按照系统中工作移动的情况来进行配置。设施布置与设计对生产系统极为重要,据测算,共产生产总运营成本中的20%-50%是与物料搬运和布置有关的成本[19]。车间作为生产制造企业的物化中心,更作为制造系统中最根本的产品物化单元,在制造系统以及生产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大规模生产模式被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代替,制造企业也随之小型化,车间级生产系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逐步具有了独立制造单元和经济实体的特征,表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

如今,很多学者就目前工厂产品特点、生产特点等因素,对工厂车间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最新研究表明,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受、零件和产品的制造、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这方面依然还有很大的

3 3

研究空间。随着技术的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敏捷制造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逐渐提高,‘柔性布局’逐渐成为各行业有关布局内容最为关注的部分[13]。

四、存在问题

车间布局设计,不仅仅是对空间的充分应用,也涉及到人员、物料等的最佳位置安排,主要有一下几种布置类型:固定位置布置法、制程布置法(功能布置)、产品布置法、混合布置法。虽然这些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但是并非都是合理的应用,每个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计划不同,而且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车间布局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车间布局可以使车间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及生产安全等得到大规模的改善[19],所以,实施合适的系统布局非常必要。

用户对产品的要求逐渐由数量问题,转变对交货时间、产品质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务的综合实力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挖掘生产潜力、充分利用车间现有的生产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客户需求,以创造出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每一个制造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在以往在解决设备布局问题时, 一般是一次性求出各个设备的具体布局位置[20]。由于市场需求是变化的,工厂车间生产必然要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而企业现有的车间布局无法做出敏捷的反应,很容易造成成本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和收益;马玉敏等人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有的车间布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柔性、模块化且易于重构的车间布局,当生产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重组满足新的需求。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贾秀杰,李剑锋,李方义.车间生产系统及设备布局[J].工具技术,2008,42(4):58-61.

[2]薛天然,苏春,许映秋.基于仿真的单元制造系统柔性布局研究[J].机械制造及研究,2006,35(5):45-47.

4

[3]曹振新,朱云龙,宋琦.制造系统的设备布局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3):414-416.

[4]R.G.A skin F.W.C iarallo.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holonic and fractal layouts[J]. INT. PROD. RES,1999,37(5):961-978.

[5]王进,樊树海,沈谦,李磊.混流生产车间设施布局方法概述[J].机械制造,2009,47:4-6.

[6]M. Adel. El-Baz.A genetic algorithm for facility layout problems of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s[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4,11:234-243.

[7]黄太兵,樊树海,董敏,陈金龙,倪卫红.大规模定制车间布局概述[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44(3):52-61.

[8]李志华,钟毅芳,刘继红.制造系统中的单向环形设备布局[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7:819-822

[9]张建军,底震华,张利.基于分形理论的E-型车间布局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31(7):1013-1015.

[10]王进,樊树海.混流生产车间布局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8):252-253.

[11]杨茂盛,孙泽萍.精益物流系统的工厂布局优化设计[J].物流平台,2008,5:126.

[12]傅合彦.工厂管理[M].厦门大学,2005:41-63.

[13]马玉敏,陈炳森,张为民.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车间布局设计[J].组合机床及自动化技术加工,2002(4):41-45.

[14]王盈,吴正佳,王魁.锯片制造设施布局与规划研究[J].物流科技,2007,30(8):57-59.

[15] 王伟,刘德忠,黄静,杨召凯.基于设备可重组布局的车间系统[J].组合机床及自动化技术加工,2006(9):100-105.

[16]孙进平,张妮娜.基于成组技术的制造单元问题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6,27(11):63-65.

[17]萨日娜,张树有,徐敬华.面向结构化布局设计的产品布局多色模

5 5

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24(3):383-386.

[18]李志华,曾海红,陈立平,赵文礼.多单元制造系统布局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7,14(3):194-197.

[19]夏弘,张华,江志刚,王章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车间布局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12(12):136-137.

[20]SOL MAN PURM,VRA T P, SHAN KAR R. An ant algorithm for the single row layout problem i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5,32:5832598.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2013年4月1日

注:文献综述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 New Roman体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磅。

6

公司生产车间布局优化实施方案

公司生产资源配置调整方案 随着公司两大战略的实施,公司的装备、产品的质量与车间的布局,已远远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要,为改变现状,经公司研究决定:购置生产装备、调整现有的生产布局。 布局调整后,新的人力资源整合如下: 胶业公司更名为胶业营销公司,营销总经理:李永亭 分厂厂长:唐正茂 副厂长兼生产部部长:史胜武 橡胶生产车间主任:王振华 为保证上述任务顺利及时完成,特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张总(张云龙) 副组长:韩总(韩卿旺) 组员:唐正茂、刘洪强、张永杰、徐明文、赵雷、张仁君、史胜武 具体方案为: .购置生产装备,具体明细见下表: .生产布局调整, 分厂西侧两跨车间为铆焊装配车间,北侧南跨车间为原材料存放、下料区域,北侧北跨车间为机加工车间。现胶业公司轨道西侧整体搬迁到分厂; 对湿法橡胶车间加东西隔断,电力车间整体搬迁至隔断北侧; 木工房周边的设备搬迁到现胶业车间北侧指定区域; 胶业车间腾出的区域: 南侧自东到西依次为型材及下料区; 中间自东到西依次为板材及下料区;

北侧自东到西依次为机加工半成品库、小件发货区; 老药厂折掉,改造为喷砂、喷漆车间; 装配车间与胶业车间中间的露天场地现有材料及设备分类整理清空转运至分厂后,安装大型起重设备(原起重设备保留); 轨道以东,存放大型管材型材,轨道以西,为成品存放区; 出厂时需要安装的衬板存放在原地,出厂时不需要装的衬板,存放在分厂; 现车间内物流办公室腾出给仓库做办公室,物流办公室搬迁至木工房小房间内; 现有的机加工车间主通道以西为大型铸件毛坯、半成品及成品存放区; 六米五立车对面(通道以东)安装大型卷板机; 筒体机床东面,安装自动焊机,原有的自动焊机调整至分厂; .负责人、具体负责内容及时限要求见下表:

SMT生产车间布局方案

2016.04.29 SMT生产车间规划事项

目录 1.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3) 1.2 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3 2.车间布局 2.1细节要求................................................................................................ . (4) 2.2 车间布局........................................................................................ . ... ... .5 3. 工作条件 (6) 3.1 电源 (6) 3.2 供电线缆 (7) 3.3 电气控制箱 (7) 3.4气路配置 (7) 3.4气管 (7) 3.5压缩空气 (7) 4.安装条件 (8) 4.1 温度.......................................................................................................... .8 4.2 湿度.. (8) 4.3 空气 (8) 5. 地面条件 (9) 5.1 地面强度 (9) 5.2 地面材料 (9) 6. 费用 (10)

1. 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生产中心一楼车间长度是44米,宽度为27米,总面积为1152平方米(不包含工装治具房),目前厂车前间面地为普通的水磨石地面,且没有建立起防静电系统,无法满足SMT 车间的防静电要求,车间预留两个接地端子,后续可以建立SMT 车间的静电防护系统。车间无调空和加湿设备,无法满足SMT 车间对温湿间控度制的要求。目前2条线备用车间电力充足,够满车足车间所有设备的电力需求。车间进入部分规划为后续的线边仓库,实现物料的快速配送。 1.2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车间前期规划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尺寸示意图如图所示: 生产设备最大的宽度为1.6M ,总长度为18米,依据SMT 标准的配置,如图所示: 现有设备缺少SPI 及AOI ,需预留相应的空间为4米,总设备的长度需保证在24米,随着公司的快速发,且现有的SMT 贴片机无法满足现有的产能,预留两条可扩展的SMT 生产线。 5.6M 1.6M 1.5M 1.5M

食品工厂设计生产车间工艺布置模板

第六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 ( 1) 配置厂房; ( 2) 排列设备; ( 3) 确定车间的长、宽、高和结构型式; ( 4) 确定各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2.生产车间布置的重要性 ( 1) 车间布置影响着生产的正常顺利进行。如: 设备的操作维修不便; 人流、货流紊乱; 动力介质不正当损失; 增加输送物料的能耗; 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 引起成品污染损失等。 ( 2) 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 复杂而细致的设计内容。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操作、设备维修和安装知识, 而且要具备其它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布置时, 要提出不同的方案, 进行比较, 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 1) 生产工艺图; ( 2) 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 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 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 3) 设备资料, 包括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 设备一览表等; ( 4) 公用系统耗用量: 供排水、供电、供热、供冷、压缩空气、

外管资料等; ( 5) 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等; ( 6) 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 7) 厂区总平面布置, 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关系, 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等; ( 8) 国家、行业有关方面的规范资料。 三、食品工厂车间组成 ?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人员完成 ?辅助车间 ?动力车间配套专业人员承担 ?仓库和堆场 ?三废治理 ?厂前区行政管理以及福利设施 四、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 ( 1) 生产部分: 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 2) 辅助部分: 包括变配电、热力、真空、压缩空气调节站、通风空调、车间化验、控制系统、包装材料等; ( 3) 生活行政部分: 包括车间办公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五、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 ( 1) 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经典)

目录 一、主要内容简介 (2) 1、改善主要内容 (2) 2、制约因素 (2) 3、推进方法 (2) 二、改善方法运用 (3) 1、生产车间整理、整顿 (3) (1)整理: (3) (2) 整顿: (3)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4) (1)对人员的管理——OJT (4) (2)对设备的管理——TPM (4) (3)对物料的管理 (4) (4)法、环管理 (5) 3、工序优化 (5) 4、设施布局优化 (6) 5、流程(排产、流水线设计)优化 (6) (1)排产设计 (7) (2)流水线设计 (9) 6、执行力的提升 (9) 三、各任务间的关系 (9) 四、管理上的其他问题 (10) 1、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10) 2、建立责任制 (10) 3、改善推进注意事项 (10) 五、进度安排 (11) 六、总结 (11)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 一、主要内容简介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是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运用数学、运筹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进行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 1、改善主要内容 我认为今后生产车间改善主要内容如下: (1)生产车间5S,三定,目视化管理;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3)工序优化; (4)设施布局优化; (5)流程优化[排产、加工方式(流水线)设计]; (6)执行力的提升; 2、制约因素 改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目标正确、领导支持; (2)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坚决; (3) 方法科学、操作人员支持; (4)管理上的科学; 3、推进方法 改进永无止境,坚持先易后难、逐步、全面的推动改进工作,由粗到细,由细到精,进而精益求精。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车间规划和布局要求,工厂管理必备!

车间布局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布局设置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围绕作业员设计工序流动,最终的目的是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达到最小化、使车间透明化、消除经验式的管理弊端,使空间和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1 车间布局的依据 ①生产工艺流程图; 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④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⑤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⑥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02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

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 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 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 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 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 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④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

车间布局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 (一)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程序 1.确定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目标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的体系,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制定,并尽可能以定量化描述的方式表示出来,同时应是切实可行的。 2.收集资料 总体物流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也很多,需要对此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那些真正有用并且准确的资料。一般说来,进行厂区平面物流布置的设计工作主要需要以下这些资料: 基础资料:如厂址所处的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资料,所处地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情况资料(如有关政策、市政规划等等),厂区地形、面积、自然条件、运输条件等资料以及建厂的其他协议资料。 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情况资料:如厂区面积、形状、设备、流水线布置、车间、办公区、辅助设施等。这方面的资料对厂区平面物流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的依据。 生产系统图:所谓的生产系统图就是企业生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生产联系和物料流向简图。它简明地表明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由于厂区平面物流布置能反映生产过程的要求。因此一张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功能和要求绘制的企业生产系统图对进行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是极 其重要的,它是布置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定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 车间总体布置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厂区和车间面积进行合理 的分配,因而就必须确定企业各个组成部分的面积。实际上这项工作已属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范畴,应结合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工作,由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仔细地进行。企业各种组成单位所需的面积,不同的企业差别是很大的,没有通行不变的计算方法,许多时候还需用经验估算。但总的原则是:节约占地、保证够用、略有富余。 一般说来,企业生产车间所占面积主要包括:机器所占面积、材料所占面积、半成品与成品所占面积、人员工作所占面积、运输所占面积和工作人员休息所占面积等等;仓库所占面积除库存物品所占面积外,还需留下运输工具停放、装卸及工人搬运所需的面积;维修部门也需根据全厂的维修工作量来确定相应的面积。此外对于服务部门,如膳食、医疗、卫生间、更衣室等后勤部门亦需根据一定比例确定所占面积。

车间工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机加工车间工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一.前言 工艺设计工作在工厂工程设计中处于主导地位,工艺设计要综合考虑设计项目中技术、工艺、设备、布置、生产组织等各类问题,主要解决工厂在基建、技改阶段与总体有关的比较重大的问题,为设计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纲领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机械加工车间在机械工厂的各车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品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工厂产品质量的好坏,故机械加工车间的工艺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机械加工车间工艺设计是在明确了生产的对象、生产纲领后,就要考虑采用何种工艺技术、选用何种工艺装备,并确定工时定额水平、计算和决定采用一定数量的各种设备及劳动力。选用形式要适宜,应能满足生产技术要求;场地面积足够并具备各种公用设施的厂房,对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使整个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路线合理,物料流程量短,运输工作量最少。 x院承接了某厂调整、扩建的设计任务,其中笔者参与了该厂机械加工车间的工艺设计工作。该厂迁址新建的机械加工车间有200多台金属切削机床,对于设计这样大型的机械加工车间,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比较,方能做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设计。 二.生产纲领 车间年生产纲领具体如下: (1)2.6万套某系列轻型载货气车后桥传动轴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每套后桥传动轴包括5种6件机加工零件); (2)1.5万套该系列轻型载货汽车前桥总成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每套前桥总成包括13种20件机加工零件); (3)1万件火车客车轴承保持架的机械加工; (4)2千套机床配件的机械加工; (5)80套烟机配件的机械加工。 由上可知,该车间的生产纲领可分为主产品——某系列轻型汽车零件共18种45.6万件的机械加工;副产品——火车客车轴承保持架1万件、机床配件和烟机配件数百种两千多件的机械加工。 三.工艺设计 1.确定生产组织形式 根据车间的生产纲领,通过详细研究产品零件图样,分析制定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并参阅国内外有关技术文献,对国内几个先进同行厂家的同类型车间进行考察和参观,结合工厂主产品零件种类较少、批量大,而副产品零件种类繁多、批量小的情况,决定机械加工车间按混合原则组织生产。即主产品按零部件组织流水线生产,副产品按工艺性质组织机群式生产。这种按混合原则的生产组织形式符合产品的结构、工艺特征及产量的大小。 2.确定流水线的类型 车间主产品由于品种少、批量大,选用流水生产线的生产组织形式无疑是先进的。然而应采用什么类型的生产线呢?若采用先进的专机组成流水生产线,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但工厂现已有大量的通用机床,若弃之而另购专机,势必花费大量投资。此次迁址新建资金比较紧缺.故从经济上讲购专机是不台理的。从工厂的实际出发,既要做到技术上先进,又要做到经济上合理,在选择流水线类型时,就必须考虑在充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一种生产车间内部工艺布局方案设计

一种生产车间内部工艺布局方案设计 湖北锡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工业的发展,制造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谈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说制造型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生产车间。一个好的生产车间布局可以促进企业的成功。 车间工艺布局的好坏,是影响生产效益的关键问题。建造一个理想的生产车间,就必须认真研究工艺布局,并持续改善,使其操作方便、生产顺利、效率提升、成本节约、效果显著。 所谓车间工艺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工段、班组)及工作地,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车间布置一般包括: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库部分、过道部分、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等。根据各地建厂的经验,一般采用平面布局、立体布局设计方 式,通用的车间布置有Z型、L型、一型、U型布置。 二、本文生产车间工艺布局方案设计: 本文主要给出了一种设备制造系统中车间内部布局设计方案。我们称之为某公司车间布置方案。 2.1 布置的目标:1) 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目标,它包括:①使物料的运输成本最小,它要求运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增大生产的连续性,减少装卸,防止物料被堵塞、延误;②使空间、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③使系统具有尽可能大的应变能力,表现在扩展的余地、高柔性等方面。 2) 以现场环境提升为次要导向的目标,它包括:①增强生产安全性,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防火、防潮、防止工伤事故,增进职工职业健康的各类措施,防噪、防震及有害气体、污染物的处理等;②保持现场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如6S管理。 2.2 布置的基本原则和考虑的主要内容: 1)确保设备布置形式合理 2)确保工艺流程要求满足车间布置应保证工艺流程顺畅、物料搬运方便,避免或减少物流往返交叉现象。 3)确保具有适当的柔性,有利于生产的扩大和设备的补充,以适用生产变化的要求。

(现场管理)车间布局设计说明书

《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说明书》 设计题目: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0 8 数控 3 0 4 学号:2 0 0 8 1 0 3 3 4 1 9 设计人:秦巍 指导老师:唐新民 日期:2010.12.1—2011.3.4

目录 (1) 前言 (2) 车间设计布局指导书………………………………………...第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总结及体会……………………………………………. 机床设备………………………………………………………….. 建筑场地图………………………………………………………. 设备型号及平面图………………………………………………..

通过3年专业的学习数控技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时,学校还要给予我们最后一项考核来检验我们3年以来学习的综合知识。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考核我们在大学3年以来所学的一个综合测试,它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对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完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提高: (1)首先,在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取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自我的动手能力。

(2)然后,通过专业的学习加以利用,理论跟实际结合; (3)最后,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2)主要以课本知识与专业手册和理论的联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设计图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让阅读者一看就懂你的设计内容等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厂布局规划

如何做好工厂及车间的布局规划? A新建—全新建厂规划 B现成—现成厂房规划 C原地—原地大幅优化 服装企业近几年的趋势是从沿海向内地及国外迁移,原有老厂也按新的生产模式改建。在新建或改建厂房时,如何实现更合理的规划?规划要适应缝制类生产5年~10年的发展,能包含自动流水线、自动设备、物联网等在生产系统的布局,符合工业4.0的扩展架构,能适应未来的柔性快速生产。 一、新工厂规划的方法

二、现有厂房升级的方案 总体规划产能—工厂规划总纲,做什么产品,做多大的量,决定着规划规模,是工厂规划永远的第一手需求资料: 1、产品BOM料表—了解产品的构成,从产成品向前梳理 垂直整合策略—确认零部件自制的程度,对自制零部件生产需作车间规划,对于外购与外协件需确定仓储需求,而往往自制零件的车间规划比总装还要复杂 2、订单批量关系—“品-量”与“批-量”的分析,是大批量生产模式还是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生产模式将不同 2、生产工艺流程—确认生产工艺,规划作业单元 3、工艺环境条件—确定特殊区域环境防护 4、生产作业工时—作为资源测算重要参数,需确认 5、物料包装规范—用于制定物料仓库的存储方式 6、成品包装规范—用于制定成品仓库的存储方式 7、辅助配套需求—用于配套设施规划需求收集 8、优化建议汇集—客户自身提出的当前困惑、存在问题、规划建议或在期望在新厂中实现的想法。

三、工厂规划功能区划Step1-整体规划原则 Step2-资源配置测算 Step3-人车物流动线 Step4-厂区模块划分 Step5-建筑轮廓设定 Step6-精益优化方案 Step7-立体物流动线 Step8-楼层功能定位 Step9-建筑参数测算 Step10-参观路径规划 Step11-整体区划方案 Step12-建筑设计需求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精编版

新工厂的精益布局方式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 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 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 办公布局"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 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 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 生产准备流程(3P)–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 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 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 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最佳的布局可能会建议横穿一条现有的通道。通道并不是一种界标!要牢记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的规定,以及环境与安全性的考虑,最佳精益方案的车间场地布局,应该优先于先前任何主观武断的阻塞性布置。 如果钱不成问题,就可搬动任何东西和每一样东西。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些物件的搬动,也许是太昂贵而负担不起的。对于某些搬动来说,从投资的回收看来,搬动到新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具体的实例包括:安装在经过特别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底座上的重型车床、污秽而危险的工序、需要特殊通风或维护要求的EPA(工程实践修正)工序,或吵闹的工序等。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推荐给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显得通情达理。 在结束布局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在完成时,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同意新的生产线的设计。程序指导委员会还必须对新的精益生产线的布局,给予批准和签字。然后,应该把采用资源装备的纸样所进行的纸张布局,转变为一张正式的企业布置图,这通常要由生产或设备工程师,使用CAD 系统来进行。根据最后的布局,必须制订安装生产线的设备计划。这通常涉及风道的设置和电线的布线、钳工桌的重新搬动,以及和索具公司和其他承包人签合同等。如果新的布局需要生产关停一段时间,也必须对关停和重新布局制订计划。 工场规划布局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模式,还是要看我们的具体情况,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1:基本思路(以流水线、或形成一个流生产型态为例子) 1)确定厂房的平面图(尺寸); 2)产品的工艺流程图、生产线布置图、生产单元布置图、周转库(店铺)布置图、成品库布置图、原料库等(布置图均核算占用面积);

车间规划布局文件资料.doc

6S车间规划布局文件资料1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规划布局 目录 一、规划与实施的原则 (一)时间距离最短原则(1) (二)物流畅通原则(1) (三)适变性原则(1) (四)布局标识(1) (五)现场平面图的绘制(2) (六)责任区域的划分(2) (七)注意事项(2) 二、生产现场布局改善 (一)现场布置原则(2) (二)现场改善方法(3) (三)现场布局分析改善(3) (四)现场流程分析改善(4)

(五)现场设备分析改善(4) (六)现场时间分析改善(5) (七)现场动作分析改善(5) (八)现场物流分析改善(5) (九)现场搬运分析改善(6) 一、规划与实施的原则 (一)时间距离最短原则 1.搬运最少; 2.步行距离最短; 3.中间没有停滞等待; 4.立体空间充分利用,不浪费。 (二)物流畅通原则 1.物流流向是直线型或圆圈型,无逆向和来回穿插流动; 2.人、机、料、法、环5个要素处在有效控制之中,作业方便顺畅; 3.通道及作业现场无障碍物; 4.尽量减少工序中间库存点; 5.各工序生产平稳均衡,无过量堆积。

(三)适变性原则 1.预留足够的空间应对未来一年的发展; 2.货架、棚、工作台留有改造的余地,以适应不同的生产方式; 3.专用的、特许的机械设备尽量通用化、统一化; 4.设备应小型化、模块化和通用化; 5.机器设备故障时,有足够的备品保证维修; 6.门、通道的设计考虑新设备的搬运,并有摆放场所; 7.有足够的灾害防护措施; 8.有通畅的逃生路线。 (四)布局标识 1.采用不同色的油漆、胶带、地板砖或栅栏划分区域; 2.通道最低宽度:人行道1.0米以上; 3.单向车道:最大车宽+0.8米; 4.双向车道:最大车宽×2+1.0米; 5.一般颜色区分(绿色:通行道/良品;绿线:固定永久装置;黄线:临时/移 动装置;白线:作业区;红线:不良区/不良品)。

车间布局方法

附录二 附录二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SLP在J厂生产车间应用研究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09工业工程 学生姓名:王惠民 指导教师:王艳亮 完成日期:2013年3月25日 II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生产任务。有的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调整频繁,而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物流系统已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那些采用传统机群布局的生产车间或落后的生产形式都面临着改造。许多机械加工企业通常非常重视生产工艺知识,而对设备布局、物流搬运系统(包括工件、工艺装备)的设计则局限于经验水平,没有从专业理论或科学角度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1]。车间布局对于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产品品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约有20%~50%的加工费用用于物料运输,而合理的设备布局至少能节约10%~30%的物料运输费用[2]。因此,对生产车间系统及其设备的布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现状 对于车间布局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明显领先。1961年,美国的缪斯提出了代表性的系统布置设计(SLP)理论,其中提到并建立了第一类理想的块状布局模型、动态布局等;由Venkatadri在1999年提出的分型布局,是利用分形几何中的自相似性概念而形成的一种布局方法,通过将车间分形成单元形式,允许了单元间物料流动和机械共享,综合工艺布置和产品布置的优点。随着成组技术,分型单元,可重组系统的成熟,Mckebdall提出的蚁群算法有效解决动态布局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为设备布局等问题带来的低效率,高耗费等问题[3]-[5],M. Adel提出用一种遗传算法解决制造业中设施布局设计问题,实现运转成本最小化,他考虑了各种物质流生产环境模式的流水车间布局、流程线布局(单线)与产品布局,多行布局、半圆形、循环布局[6]。 (二)国外现状 国内的研究,虽然远远落后于国外,最近却也呈现出一些先进的研究。黄太兵等人的大规模定制车间的布局概述,对车间出现的大规模定制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三种适合大规模定制车间布局的类型(子生产型、C 型和花瓣形布局);李志华等人提出的单向环形设备布局设计,将建模与虚 1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