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弦波导高频特性分析

正弦波导高频特性分析

正弦波导高频特性分析
正弦波导高频特性分析

HFSS报告,波导腔体内场分析

实验11 波导腔体内场分析 建立一个T型波导模型,利用HFSS软件求解、分析,观察T型波导的场分布情况。 设计步骤: 一、创建工程和设计 第1步:打开HFSS并保存新工程 运行HFSS软件后,自动创建一个新工程:Project1的新工程和名称为HFSSDesign1的新设计。由主菜单选File/Save as,保存在USER(E:)盘自建文件夹内,命名为Ex11_Tee。在工程树中选择HFSS Design1,点击右键,选择Rename项,将设计命名为TeeModel。 第2步:选择求解类型 由主菜单选HFSS/Solution Type,在弹出对话窗选择Driven Modal项。 第3步:设置单位 由主菜单选3D Modeler/Units,在Set Model Units 对话窗中选择in项。 二、创建模型 第一步:创建长方体 绘制一个长方体:由主菜单选Draw/Box:按下Tab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长方体的基坐标(x,y,z)为(0,-0.45,0),数据输入时用Tab键左右移动,按下Enter键确认后,输入长方体的长和宽(dx,dy,dz)为(2,0.9,0)再按下Enter键确认,输入高度(0,0,0.4),按Enter键确认。注意:在设置未全部完成时不要在绘图区中点击鼠标! 定义长方体属性:设置完几何尺寸后,自动弹出该长方体的属性对话框。选择Attribute 标签页,讲Name项改为Tee,Material项保持为Vacuum不变,点击Transparent项的数值条,在弹出的窗口移动滑条使其值为0.4,提高透明度。设置完毕后,按下Ctrl+D键,将长方体适中显示,如图1a所示。 定义波形端口:按下F键切换到面选择状态,选中长方体平行于yz面、x=2的平面,再点右键,选择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项,弹出Wave Port界面,输入名称Port1,点Next;点击Integration Line项选择New Line,则提示绘制端口,在绘图区该面的下边缘中部即(2,0,0)处点左键,确定端口起始点,再选上边缘中部即(2,0,0.4)处,作为端口终点。此时,弹出Wave Port对话窗,默认设置,点Next,点Finish结束,在工程树中选Teemodel/Excitations/Port1项,可选中该端口,如图1 b所示。 图1a 图1b

实验11波导腔体内场分析

实验11 波导腔体内场分析 一、设计要求 建立一个T型波导模型,利用HFSS软件求解、分析,观察分布情 T 型波导的场况。 二、实验仪器 硬件:PC机 软件:HFSS软件 三、设计步骤 1. 创建工程 第 1 步:打开HFSS 软件并保存新工程。 第 2 步:插入HFSS 设计 第 3 步:选择求解类型 第 4 步:设置单位 2. 创建模型 第 1 步:创建长方体 第 2 步:复制长方体 第 3 步:组合长方体 第 4 步:创建间隔 从而得到如下所示的模型图:

O 1 2(H) 3.创建模型 第1步:添加求解设置 第2步:确认设计 第3步:分析,对设计的模型进行三维场分析求解第4步:移动间隔的位置 第5步:重新进行分析 重新进行3D场的分析求解 4.比较结果

第1步:创建一个S参数的矩形曲线图

在上面矩形图中显示不同间隔的S参数曲线。 第2步:创建一个场覆盖图 如下图显示,在T接头的上表面显示场的分布情况 F Ffeld(V 1.7Z I Ie 5,, 9 i r11∣≡ 釘77?Heι0aj Z. 37S3e +□BΞ: Z, IElBe+0EK 1. eω7β?ma 1. TBUMBan IL莊即亡"虚泊 JL 3E7≡e→00Ξ: i. Lfr?Gf +B3Ξ! 几沪帥的? S . g*?BΞe +□G3∑ 5. ?L55e÷a32 I-鸟H 吉7<≡1 IMi 2 .∣ ∏j 第3步:动态演示场覆盖图 分别定义场间隔位置为O和0.2时候动态演示场覆盖图。观察场分布情况, 重点比较2、3端口场的分布差异。具体的图形在第四步的数据记录以及分析里面有详细的演示记录 四、数据记录及分析 (1)在矩形框中间隔位置分别为0和0.2的时候,S11、S12、S13的参数

电缆的特性阻抗

电缆的阻抗 术语 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 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 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伏特/米)/(安培/米)=欧姆 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 Z = E / I 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 Z0 = E / I 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 其中 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 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 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 π=3.1416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三 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个数对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改变有限极点个数n ,使n=0,1,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01234 -3.5-3-2.5-2-1.5-1-0.50 0.511.52n=0 n=1 n=2 n=3 2)改变原点处极点个数v ,当v=1,2,3,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5 -1 -0.5 00.5 1 1.5 2 -2-1.5 -1 -0.5 00.5 1 1.5 2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32.9Delay Margin (sec): 4.41At frequency (rad/sec): 1.3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21Delay Margin (sec): 3.49At frequency (rad/sec): 1.2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50Delay Margin (sec): 2.28At frequency (rad/sec): 1.15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51.8Delay Margin (sec): 0.575 At frequency (rad/sec): 1.5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v=1 v=2 v=3 v=4

矩形波导的设计讲解

矩形波导模式和场结构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矩形波导(circular waveguide)简称为矩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长方形的金属管。若将同轴线的内导线抽走,则在一定条件下,由外导体所包围的矩形空间也能传输电磁能量,这就是矩形波导。矩波导加工方便,具有损耗小和双极化特性,常用于要求双极化模的天线的馈线中,也广泛用作各种谐振腔、波长计,是一种较常用的规则金属波导。 矩波导有两类传输模式,即TM 模和TE 模。其中主要有三种常用模式,分别是主模TE 11模、矩对称TM 01模、低损耗的TE 01模。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截止波长、传输特性以及场分布不尽相同,同时,各种工作模式的用途也不相同。导模的场描述了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状态,可以通过电力线的疏密来表示场得强与弱。 本毕业课题是分析矩形波导中存在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场结构和传播特性,着重讨论11TE 、01TE 和01TM 三个常用模式,并利用MATLAB 和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 可视化波导中11TE 、01TE 和01TM 三种模式电场和磁场波结构。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由于电磁场是以场的形态存在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采取重叠的研究方法是其重要的特点,即只有理论分析、测量、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相互佐证,才可以认为是获得了正确可信的结论。时域有限差分法就是实现直接对电磁工程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研究电磁问题中,许多学者对时域脉冲源的传播和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物体在瞬态电磁源作用下的理论。另外,对于物体的电特性,理论上具有几乎所有的频率成分,但实际上,只有有限的频带内的频率成分在区主要作用。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在1893 年发表了一本论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书,肯定了矩金属壁管子(即矩波导) 传输电磁波的可实现性, 预言波长可与矩柱直径相比拟, 这就是微波。他预言的矩波导传输, 直到1936 年才实现。汤姆逊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预言波导的科学家。这证明科学预言可以大大早于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表明了应用数学的威力。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97 年发表了论文, 讨论矩形截面和矩形截面“空柱”中的电磁振动, 它们对应后来的矩形波导和矩波导, 并引进了

毫米波微带波导过渡设计

毫米波微带波导过渡设计 喻梦霞 徐 军 薛良金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摘要 利用高频分析软件HFSS仿真分析了K a频段对脊鳍线微带波导过渡结构.将仿真结果对影响过渡性能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供工程应用参考的设计曲线,并根据曲线设计了微带波导过渡,在整个K a频段内,插入损耗小于1dB.实验结果与设计曲线结果相符. 关键词 毫米波,过渡,HFSS仿真,对脊鳍线. MI LLIMETE D WAVE WAVEGUIDE2TO2MICR OSTRIP TRANSITION DESIGN Y U Meng2X ia X U Jun X UE Liang2Jin (C ollege of Physical E lectronics,The University of E lectronic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S ichuan610054,China) Abstract A K a2band antipodal finline waveguide2to2microstrip transition wa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by HFSS s oftware.The sev2 eral factors of simulation result for affecting per formance of transition are analyzed,and a design curve of transition available for project application is obtained.Based on the curve,the waveguide2to2microstrip transition is designed.The insertion loss of transi2 tion is below1dB in the K a2band.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 well with the design curve. K ey w ords millimterwave,transition,HFSS simulation,antipodal finline. 引言 随着毫米波技术在无线通讯和雷达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增多,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 MIC)的使用也日趋广泛.在使用M MIC的毫米波接收系统中,对各个M MIC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微带线.而现有的毫米波测试系统采用的是矩形波导接口,这就要求在使用M MIC的系统中寻找一种低成本、低损耗、易制造的宽带矩形波导到微带过渡.目前常用的过渡结构有:阶梯脊波导过渡[1]、对脊鳍线过渡[2~4]、耦合探针过渡[5,6]等.这些过渡结构带宽较宽(在10~20%的带宽内回波损耗在15dB 以下),插入损耗小.其中阶梯脊波导过渡加工复杂,耦合探针过渡因波导出口方向与电路平行,使其不满足很多系统结构的要求,而对脊鳍线过渡,因其可以采用微波印制版技术制作在价廉的软基片上,现在已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过渡结构. 最初由J.H.C.van Heuven[2]提出的对脊鳍线过渡,经M.Dydyk、B.D.M oore[3]、G.E.P onchak和Alan N.D owney[4]等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可获得较宽的工作带宽.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的过渡要产生一系数的谐振模式,如果某一谐振频率正好落入与其相连的器件的工作带宽,就可能使其对器件产生偶合,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这就使得其设计变得复杂,因而妨碍了它的应用.为此,本文通过高频分析软件HFSS对引起过渡谐振的几个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供工程应用参考的设计曲线以满足工程设计的应用. 1 过渡物理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了由G eorge E.P onchak和Alan N. D owney提出的过渡结构.在这个由波导到微带的过渡结构中,对脊鳍线的2个金属鳍逐渐渐变成微带线.制作在基片正反面的渐变鳍线构成了一圆弧形谐振区,谐振区内的金属块是用来抑制谐振的(如图1所示).过渡长度L,谐振区长度X及谐振块与金 第22卷第6期2003年12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J.In frared Millim.Waves V ol.22,N o.6 December,2003 稿件收到日期200220920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3202224Received2002209209,revised2003202224

电磁波的在规则波导中的传播

讨论电磁波的在规则波导中的传播特性,就是确定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这个解的不同形式就表示不同的波型,这个解随时空的变化规律,便是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规律。本节讨论在任意截面波导中的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一般特性。 一、麦克斯韦方程组及边界条件 1.一般边界条件 2.理想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二、规则波导中电磁场的求解方法 1.直接求解法 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上述波动方程,便可得波导中电磁场的解。

2.赫兹矢量位法 (1)赫兹电矢量位引入赫兹电矢量位 (2)赫兹磁矢量位引入赫兹磁矢量位 3.纵向分量法 先求解满足标量波动方程的z方向分量(纵向分量);然后,由各分量间的关系求出其他分量(横向分量) 三、导行波波型的分类 波型也称模式,它指的是能够单独在波导传输线中存在的电磁场结构的型式。 1.横电磁波:即没有纵向电场又没有纵向磁场分量,即和的波,并以TEM 表示。TEM波只能存在于多导体传输线中,而不能存在于空心波导中。 2.横电波:凡是磁场矢量既有横向分量又有纵向分量,而电场矢量只有横向分量,即 的波称为磁波或横电波,通常表示为H波或TE波。 3.横磁波:凡其电场矢量除有横向分量外还有纵向分量,而磁场矢量只有横向分量,即 的波称为电波或横磁波,通常表示为E波或TM波。

§2.2 导行波的传输特性 各种不同横截面的波导系统传输导行波时,尽管横向场分布彼此各异,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纵向传输特性。导行波的传输特性包括六个方面: 截止波长、波导波长、相速群速和色散、波阻抗、传输功率以及导行波的衰减 一、截止波长 在即的情况下,称为传输状态。 在即的情况下,这是传输系统的截止状态。 就是介于传输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的临界状态。 临界频率或截止频率: 临界波长或截止波长: 截止波数: 二、波导波长 波导中的波长称为波导波长,并记为 为真空中的波长。 对于TEM波, 三、相速、群速和色散 1、相速度——波导中传输的波的等相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度。 TE、TM波的相速度公式为 对于TEM波, 则

光的色散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色散特性的研究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平面镜、三棱镜等的光学面)时,就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线将改变传播的方向,在入射光与反射光或者折射光之间就有一定的夹角。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正是这些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定量表述。一些光学量,如折射率、光波波长等也可通过测量有关角度来确定。因而精确测量角度,在光学实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分光计是用来精确测量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偏转角度的一种光学仪器,可用它来测量折射率、光波波长、色散率等。分光计的基本部件和调节原理与其它更复杂的光学仪器(如摄谱仪、单色仪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和使用分光计也为今后使用精密光学仪器打下良好基础。分光计装置较精密,结构较复杂,调节要求也较高,这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会感到困难些。但只要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了解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光路,严格按调节要求和步骤耐心进行调节,就一定能够达到较好的要求。 本实验是在实验3-14用衍射光栅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实验项目,有关分光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调节步骤请认真阅读实验3-14中的相关内容。 【预习提示】 1.复习实验3-14中分光计的调节方法和步骤,明确分光计的调节要求。 2.用三棱镜调节分光计时,三棱镜应按什么位置放在载物台上?这样放的好处何在?3.如何判断偏向角减小的方向?如何寻找最小偏向角位置?跟踪谱线时能否将载物台(游标盘)与望远镜同时旋转? 【实验目的】 1.在实验3-14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掌握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三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 3.观察色散现象,测绘三棱镜的色散曲线,求出色散曲线的经验公式。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应该首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⑴视差:所谓视差是指当两个物体停止不动时,改变观察者的位置,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明显移动的现象。在光学仪器的调节中,当人的眼睛从一侧移到另一侧时,像相对于分划板的十字叉丝有明显的移动,即出现视差,说明像与十字叉丝不在同一平面。如果当眼睛移到右边时,像就移到十字叉丝的左边,说明这时的像是在眼睛与十字叉丝之间;如果当眼睛移到右边时,像就移到十字叉丝的右边,说明这时像是在十字叉丝之前。反之,如果眼睛左右移动时,像与十字叉丝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像与十字叉丝就在同一平面,说明聚焦已经调好。因此,光学实验中常根据视差现象来判断像与物是否共面。 ⑵平行光:当点光源正好处在凸透镜焦平面上时,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形成一束平行光。 ⑶自准法:当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形成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落在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1.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即发生折射,其相对折射率由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确定。由于仪器不能进入棱镜之中观测折射光,故只好让光线经过棱镜的两个界面回到空气中来,再来测量某一单色光经过两次折射后产生的总偏向角。

8_18GHz同轴_波导转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第24卷增刊微波学报 V ol.24 Supplement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MICROW A VES Oct. 2008 8-18GHz同轴-波导转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魏振华田立松冯旭东尹家贤胡粲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系,长沙410073) 摘要:同轴—波导转换器是微波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基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对导播系统中电磁波传播性能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应用在8-18GHz的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设计中的情况。通过同轴—脊波导—矩形波导转换,并在脊波导上加载阶梯,很好地改善了阻抗匹配效果,提高了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传输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在设计同轴—波导转换器中的有效性,在8-18GHz的倍频程带宽内驻波小于1.22,产生的高次模非常小。 关键词:同轴—波导转换,脊波导,波导阶梯阻抗变换 Analysis and Design on 8-18GHz 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WEI Zhen-hua, TIAN Li-song, FENG Xu-dong, YIN Jia-xian,HU Can-bin (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UDT,Changsha 410073, China ) Abstract: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crowave system.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veguide ladder exerted on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guided wav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tuations of these two structures applied in the 8-18 GHz broadband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designation. Through the conversion of coaxial - ridge waveguide - rectangular waveguide, and ladder loading of ridge wavegu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edance matching is well-improved,and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is highly-advanced.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veguide ladder in designing coaxial- waveguide converters.The VSWR of 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less than 1.22 in the 8-18 GHz octave bandwidth, and the high modulus produced is very small. Key words: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Ridge waveguide, Waveguide ladder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引言 同轴波导转换器在微波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是雷达设备、精确制导和微波测试电路中的重要无源连接器件。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低驻波、低插入损耗。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相对带宽比较小,驻波小于1.1时最多可以达到10%的带宽[1];在同轴腔体内设置周期性光带隙(PBG)的内导体介质支撑垫、矩形波导内设置阶梯阻抗变换,这种设计方法在25-40GHz的带宽内驻波小于1.25,但相对带宽只有46%[2];利用波导阶梯变换,在714-2500MHz的带宽内驻波小于1.74,但是驻波小于1.22的带宽范围只有其中的850-1150 MHz[3]。但是以上两种设计在超过倍频程的带宽时产生的高次模会比较大,影响传输性能。 本文所设计的8-18GHz的超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工作频带超过倍频程,相对带宽达到72%,设计要求频带内驻波小于 1.22(即回波反射小于-20dB),而且要求频带内高次模非常小。同轴电缆采用常用的外半径为2mm,内半径为0.6mm,介电常数为2.08的标准50Ω同轴电缆。 1 理论分析 矩形波导中插入了探针,并在宽壁上开孔,这在波导同轴转换处引入了电抗,造成波的反射,使 *收稿日期:2008-04-06

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的色散特性

第54卷第5期2005年5月1000.3290/2005/54(05)/2102—04物理学报 ACTAPHYSICASINICA V01.54,No.5,May,2005 ⑥2005Chin.Phys.Soc. 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的色散特性* 冯立娟’江海涛李宏强张冶文陈鸿 (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92) (2004年7月1313收到;2004年9月29El收到修改稿) 理论研究表明,在基于光子晶体的耦合腔波导中,杂质带的色散性质取决于相邻缺陷间局域电磁场的特性,而非缺陷间距离的大小。在第一布里渊区中出现的杂质带的反常色散实际上是能带折叠的结果.通过计算结构的有效折射率,证实了杂质带色散是正常色散. 关键词:光子晶体,反常色散,耦合腔,杂质带 PACC:4270Q,7820P 1.引言 光子晶体由于具有调控光子流的独特性质,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叫。.由于电磁波在光子晶体(周期性排列的介电结构)中的多重散射干涉作用,光子晶体将存在光子带隙.类似掺杂半导体中的缺陷态,通过掺杂同样可在光子带隙中引入杂质态并形成光子微腔.近年来,一种由光子晶体中周期(或非周期)分布的光子微腔形成的耦合腔波导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8J.人们发现在完整光子晶体中周期性地引入缺陷,光子带隙中将出现杂质带.这是由于局域在不同缺陷处的电磁波之间相互耦合(类似固体物理中电子能带的紧束缚机理),导致杂质能级分裂并展宽为杂质带.可以通过控制缺陷的大小和相邻缺陷间的距离来调节杂质带的位置和大小. 由于频率处于杂质带的电磁波的传播是通过缺陷间的耦合来实现的,因而耦合腔波导具有许多传统波导所没有的优点.首先,耦合腔波导允许传输线路的大角度转折,例如无损耗的z字形传播。9。.其次,通过调整缺陷的大小和相邻缺陷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相对平(色散很小)的杂质带.这就为设计小型化,高保真的脉冲滤波器及延迟线提供了一个机理¨0|.另外,杂质带带边巨大的群速度色散可被利用来设计导波系统中的色散补偿器"。.最后,利用杂质带中电磁场局域在缺陷处的特性,从原理上设计出高效的多通道光学开关¨1’120. 目前,耦合腔波导中杂质带的色散特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1.有人甚至得到了群速度为负的反常色散.在文献[7]中,研究了一个二维圆柱体阵列中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周期性引入缺陷后结构的色散特性.作者假设完整光子晶体的晶格常数为n,引入缺陷后的相邻缺陷之间的距离为R,分别研究了R=2a,30,4a,5Ⅱ时的杂质带的色散关系曲线(频率随布洛赫相位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色散曲线的走向与尺有关:尺是。的偶数倍(R=2a,4a)时得到了斜率为负(群速度为负)的反常色散;而R是。的奇数倍(R=3n,5日)时,得到斜率为正(群速度为正)的正常色散.本文通过分析说明,在第一布里渊区中出现的杂质带反常色散实际上只是能带折叠的结果.杂质带的色散性质取决于相邻缺陷间局域电磁场的特性,而不是缺陷间距离的大小.最后,本文通过计算结构的有效折射率,证实了杂质带的色散是正常色散. 2.杂质带的色散特性 由于频率处于杂质带的电磁波被局域在缺陷位置,而相邻缺陷之间的耦合仅仅发生在一些特殊的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批准号:2001CB6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277026)、上海市科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项基金资助的课题. +E-mail:aiflj@163.tom

毫米波圆极化介质复合波导缝隙阵列 天线的HFSS设计

ANSYS 2011中国用户大会优秀论文 毫米波圆极化介质复合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HFSS设计 刘吕昕] [闫丕贤埇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北京 100081] [ 摘要 ] 本文利用ANSYS HFSS设计了一种工作于毫米波段的介质复合波导缝隙天线阵列,在介质覆铜板加工出缝隙并与波导槽复合形成辐射结构,利用HFSS软件仿真并分析缝隙导纳,泰勒加权 实现阵列综合。设计平面和差网络实现天馈系统一体化,利用介质覆铜板加工出圆极化栅,并 利用HFSS对整体天线进行了仿真调试。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软件仿真 的准确性和设计的可行性。该天线成本低、一致性高、圆极化性能好,同时可以改善传统波导 缝隙天线成品率低、成本高和工作带宽窄的缺点,并将工作频带展宽至700MHz。 [ 关键词] ANSYS HFSS,毫米波,圆极化,波导缝隙天线 A Design of MMW Circular Polarization Dielectric Complex Waveguide Slot Array Antenna in HFSS [YAN Pixian, LIU Yong, LV X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a dielectric complex waveguide slot array antenna was studied by ANSYS HFSS, working in MMW-band. The radiating structure was formed by etching a slot in the copper which covered on the substrate composited with rectangular groove guide, then take a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lot admittance by software, combined with the array comprehension of HFS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ntenna and feed network, compact structure was designed with a sum-difference network includes a flat magic T, 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grid machined with micro-strip substrate. Physical test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antenna offered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high consistency, circular polarization performance. It also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waveguide slot antenna from low yield and high cost. [ Keyword ] ANSYS HFSS;MMW; circular polarization; waveguide slot array antenna 1前言 作为一种常用毫米波天线,波导缝隙天线加工成本高、成品率低。基于印刷缝隙的介质复合波导缝隙天线是将开缝的介质覆铜板复合到波导槽上,保有传统波导缝隙天线辐射效率的同时,还具有一致性好、生产工艺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有学者对覆介质的波导缝隙特性进行了一些辐射特性分析[1-2],加工实物的有单条复合缝隙阵[3]。本文

波导空间功率分配_合成器的分析与仿真设计

第27卷 第6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 l.27,N o.6 2007年12月Journal of G 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c.2007 波导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的分析与仿真设计 朱祖武,曹卫平,李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提出了一种新型毫米波波导内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结构,并通过CST软件分析了该结构中的物理参数对 结构性能的影响,最后仿真设计了一最优化的K a波段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结果表明在设计频带范围内,分配/ 合成器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可以应用于毫米波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的设计中。 关键词: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波导-微带过渡;双对鳍线 中图分类号:T N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808X(2007)06-0465-03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design of a waveguide-based spatial power divider/combiner ZH U Zu-w u,CA O W ei-p ing,L I z he (Schoo l of Info rmatio n and com municat i o n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 t y of Electronic T echnolo gy,Guili n541004,China) Abstract:Intro duced a nov el K a-band w aveg uide-based spatial pow er div ider/co mbiner str uctur e,analy zed some facto rs w hich affect the per for mance of the div ider/co mbiner using CST to ols,and simulat ed design a w av eguide- based spatial pow er div ider/co mbiner w o rked in Ka band.T he result sho w s t ha t the divider/co mbiner w ith a lo w inser tio n loss and R eturn L oss in the design band,it could be used in the design o f millimeter wav e spa tial pow er combining amplifier. Key words:spat ial po w er divider/co mbiner;wav eguide-t o-m icro st rip tr ansition;antipo dal finline 随着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发展,对宽带,大功率的放大器需求与日俱增。在毫米波通信雷达系统中,由于工艺的限制,单个功率源提供的功率完全不能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空间功率合成的方案,将功率在空间中分配成多路分别进行放大然后再合成输出。空间功率合成技术中发展较快的是基于波导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该技术采用托盘技术,实现多路功率的分配与放大,可以大大地提高波导的功率输出,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和比较高的合成效率,使用广泛。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中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无源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的设计。功率分配/合成器的性能好坏决定了整个功率放大器设计的成败,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分配合成网络在完成功率分配合成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比较低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同时在设计范围内没有谐振现象产生。根据以上要求,本文将设计一Ka波段的功率分配/合成器,对电路结构和物理尺寸参数对电路的性能影响都将作分析介绍。 1 结构与原理 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方案:对波导宽边进行多层剖分,将标准波导切分成相同的多层托盘结构,在托盘上实现功率的分配,放大合成。同时采用过渡结构实现波导模式与微带线模式之间的转换[1]。为了毫米波频段的大功率输出,必须实现更多路数的功率分配合成。波导内功率分配合成放大器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更多路数的分配合成:增加波导内托盘的数目和增加单个托盘上的分配合成路数。考虑到Ka波段标准波导的物理尺寸,本文采用在单个托盘上实现两路功率分配合成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功率分 收稿日期:2007-11-20 作者简介:朱祖武(1984-),男,江西高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射频电路和天线。

光纤传输中的色散特性分析新方法

光纤传输中的色散理论 2011.2.14 摘要: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速率的提高和传输距离的增加,光纤的色散、非线性效应,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光纤通信、色散补偿以及非线性光学等实际应用中,色散特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重点讲述了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色散特性。接着我们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建立了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理论模型。在只考虑色散效应的情况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数值模拟出高斯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状态,并讨论了色散对光脉冲传播特性的影响。最后分别研究了光纤传输系统的几种色散补偿技术。 关键词:光脉冲,色散,麦克斯韦方程组,色散补偿 Dispersion in Fiber Transmission ABSTRACT:Fiber dispersion ,fiber nonlinear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become the essential limiting factors of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theincreasing of bit rate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At present,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alistic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nd nonlinear optic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development of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t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dispersion in fiber transmission. then we procee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to built a theoretic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propagation of optical pulse in fiber.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is theoretic model is proposed in the case of only considering dispersion. The transmission state of Gauss optical pulse in fiber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dispersion 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pulse is discussed. Finally,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re given. Key words:optical pulse , dispersion, Maxwell’s equation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波导特性阻抗的新概念

o C Z b a C Z 波导特性阻抗的新概念 1 引言 阻抗是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特性阻抗是传输线理论与微波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波导特性阻抗是波导这种电磁能量传输系统的基本而又实用的概念。波导特性阻抗的主要应用是计算截面尺寸变化产生的反射,由此可以对波导生产工艺提出合理的公差要求。许多国家都有波导标准,并有国际性的波导标准(IEC 标准)。 波导标准中工艺公差的规定是以特性阻抗理论为依据的。特性阻抗的具体应用还有设计波导过渡、设计波导滤波器、计算截面变化型标准负载反射值等。 由谢昆诺夫引入[1]并载入大量书籍(例如[2~5])而被长期应用的矩形波导特性阻抗(部分书籍又称等效阻抗,以下简称旧特性阻抗)是个不正确的概念。它从三十年代末产生到此文前,一直陷于物理意义的费解和逻辑上 的混乱。用此概念计算反射与实验不符,更是其致命伤。国际上多次出现 对旧特性阻抗的异议[6~9] ,但一则未指明旧特性阻抗的弊病,二则所提出的唯象阻抗本身也不完整,遂未能变革这个概念。 本文分析了旧特性阻抗的弊病,提出关于定义波导特性阻抗的法则, 建立了矩形波导与远程圆波导特性阻抗的新概念,并联系到实际应用的问题。 2 矩形波导旧特性阻抗的问题 矩形波导旧特性阻抗是类比于双线、同轴线引入的,用了总电流的概念,并随意选取电 压电流值。所得结果为 其中,a 为矩形波导宽边长,b 为窄边长,Z o 为波阻抗,C 为某一常数,随定义方式而不同:由宽边中间电压与电流定义时,C =π/2;由功率与宽边中间电压定义时,C = 2;由功率与电流定义时, C =π/8。 这样定义的特性阻抗,有下列问题: (1) 定义量选取的随意性 由电压与电流定义特性阻抗时,电压V 取宽边中间电压值或空间均方根值。这种选取是人为的。用集总参数的量代表分布参数的量,还有多种乃至无数种选取方式。定义量选取的

常用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分析[1]

常用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分析 摘要: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可以使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通过,而极大地衰减其它频率成分。在测试装置中,利用滤波器的这种选频作用,可以滤除干扰噪声或进行频谱分析。滤波器对实现电磁兼容性是很重要的。本文所述内容主要有滤波器概述及原理、种类等。尽管数字滤波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模拟滤波在自动检测、自动控制以及电子测量仪器中仍被广泛应用。故对常见滤波器中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EMI滤波器,从频率出发,进行特性分析。 一、引言 滤波器,是一种用来消除干扰杂讯的器件,将输入或输出经过过滤而得到纯净的直流电。对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的电路,就是滤波器,其功能就是得到一个特定频率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 滤波器通常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二、原理 滤波器一般有两个端口,一个输入信号、一个输出信号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将通过滤波器的一个方波群或复合噪波,而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正弦波。 滤波器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的网路,可使混合的交直流电流分开。电源整流器中,即借助此网路滤净脉动直流中的涟波,而获得比较纯净的直流输出。最基本的滤波器,是由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构成,称为L型滤波。所有各型的滤波器,都是集合L型单节滤波器而成。基本单节式滤波器由一个串联臂及一个并联臂所组成,串联臂为电感器,并联臂为电容器。在电源及声频电路中之滤波器,最通用者为L型及π型两种。就L型单节滤波器而言,其电感抗XL与电容抗XC,对任一频率为一常数,其关系为 XL·XC=K2 故L型滤波器又称为K常数滤波器。倘若一滤波器的构成部分,较K常数型具有较尖锐的截止频率(即对频率范围选择性强),而同时对此截止频率以外的其他频率只有较小的衰减率者,称为m常数滤波器。所谓截止频率,亦即与滤波器有尖锐谐振的频率。通带与带阻滤波器都是m常数滤波器,m为截止频率与被衰减的其他频率之衰减比的函数。每一m常数滤波器的阻抗与K常数滤波器之间的关系,均由m常数决定,此常数介于0~1之间。当m接近零值时,截止频率的尖锐度增高,但对于截止频的倍频之衰减率将随着而减小。最合于实用的m值为0.6。至于那一频率需被截止,可调节共振臂以决定之。m常数滤波器对截止频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