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教育的优点

俄国教育的优点

俄国教育的优点
俄国教育的优点

俄罗斯教育质量优势

1.大学总量多。俄罗斯人口比我国少10倍,国立大学却有近千所,与我国相差无几,占整个欧洲国家大学总量的25%。

2. 俄罗斯著名大学世界排名靠前,比如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曾有八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毕业于此校;闻名的圣彼得堡大学,是在俄罗斯名列前茅的闻名大学,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就毕业于该校的法律系;莫斯科动力学院是李鹏委员长的母校,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动力、电能、机电、电子和学大学之一;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是培养政治家、外交家的摇篮,许多国际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都毕业于此校;入学门槛低,大学里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多,上世界名校的学费低,预备系一般在1200-2500美元/年,本科在1500-4000美元/年,博士2000-5000美元/年。

3. 还体现在俄罗斯高等教育基础阶段即大学本科阶段有不同于我国和西方国家的鲜明特点。那就是:课时多、课程量大、自然学科占的比重大。某一专业的相关科学、学科也是必修课,而且课程设置涉猎很广。哲学作为科学理论基础学科,为研修任何专业、任何学位的必修课。

4.俄罗斯在高科技、航天、航空、现代生物技术学、数学、物理、化学、软件程序设计、音乐和芭蕾等高等教育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师资力量一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近十年的经济滑坡,但这并没有对其高教体系造成太大破坏,这与政府及时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不无关系。1992年以后,俄罗斯开始实行国立与私立大专院校并举的教育体制,各类私立高校蓬勃发展。1998年金融危机刚过,政府对高校的拨款便逐年递增,2001年、2002年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46%、43%,这在国家各项预算中是增长最快的。由此可见俄罗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菲利波夫说,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确保教育大众化,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拨款的使用率。

1.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的毕业文凭被世界所有国家认可);

2.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与巴黎的中央美术学院一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

3.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欧洲十所最好的医科大学之一.世界医科大学排名中名列第六位);

4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最优秀的综合类大学之一,也是俄罗斯两大各校之一);

5.圣彼得堡国立精密机械与光学学院(该校是俄罗斯著名的工科学校之一,是俄罗斯的骄傲。在计

算机科学技术方面是世界前几名,特别是软件设计上近几年始终保持世界前三名,它的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包括微软在内软件巨头刮目相看。);

6.莫斯科国立大学(综合性大学世界排名第10位);

俄罗斯教育体制及特点

俄罗斯人民受高等教育程度居世界第一,其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均总数占全国成人总数的95%。全国有各类大学700多所,500多个专业学科。另外还有近800个科研机构也承担着教育任务(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

早在30年代末,俄罗斯就基本上消灭了文盲,并普及了初等教育现在的俄罗斯,在9~49岁居民中识字率已达99.92%,10岁以上居民每千人中就有860人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而英国目前尚有一百多万文盲,占其总人口的2.3%,美国目前也尚有10%左右(2100万)成年人基本没有阅读和写作能力。

目前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人达87%,目前,俄罗斯的高等学校中女生多于男生,其比例为11:9。在中等专业学校,女生所占比例更大。俄罗斯1/4的青年家庭中,妻子的文化程度高于丈夫。

由于教育的飞速发展,俄罗斯的国民素质也相应地得到大大的提高,成为俄罗斯日后东山再起的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推动力。

俄罗斯的科技非常发达,尤其在军工、航天航空航海、医学、基础科学研究上是世界强国,而且由于基础科学发达,有些项目即使暂时落后,但赶上很容易。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比我国起步晚,但现在世界都知道彼得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俄罗斯有众多先进科技和教育项目是世界领先水平,许多是只有美国

或英法才具有的,而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不具备的。有一些是美国也稍逊一筹的。如光学,航空中一些项目职空气动力学、航天技术中一些领域、核能、基础科学等。应该说俄罗斯是一个没有发挥出自身能力但经济科技潜力巨大的国家。

俄罗斯开始实行国立与私立大专院校并举的教育体制,各类私立高校蓬勃发展。十年中,俄罗斯高校数量增加了近三倍。

不过俄罗斯的是中小学教育挺特别的!中小学教育是十年制义务教育,它们的义务教育是真正的免费的,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些地区还不是真正的免费,并且收的杂费很多!

俄罗斯高职教育的现状1.高职教育的形式。俄罗斯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终身职业教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把俄罗斯职业教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等职业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高职教育阶段、高等后职业教育和补充职业教育阶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面授、面授—函授(夜校)、函授、走读四种,所有的教学形式都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教育计划可以连续或者分阶段实施。2.总的发展趋势是初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递减态势,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呈现稳定态势,而高职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则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近十年,俄罗斯高职教育入学人数呈现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

俄罗斯现在有555多所国立大学,200多所非国立大学,共设置了89个专业方向、400多个专业。俄罗斯政府多年来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每年按不低于3%的比例对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以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前,俄罗斯在火箭、航天、航空、地质、矿业、核能、船舶制造、生物医学新工艺、分子物理、计算机软件、光学和电子仪器加工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等具有较高水平,有些专业或是领先于欧美国家,或是与其并驾齐驱,居世界一流水平。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对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始终如一

美国缺点:

1.除了几所“超级名校”,美英在国际教育领域已经不具备垄断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香港都已经成为新的高等教育中心

2.在西方,学校是由受欢迎的孩子统治的地方。这些受欢迎的孩子可能是“帅哥”或运动员,也可能是在比赛中做带领的拉拉队队员;而那些在学习中对各种事物发表聪明看法的孩子会因为太有头脑,而被人认为很愚蠢(类似于中国对书呆子的看法)。双方互相排斥,绝不相容。

在美国,诱惑和挑战让学校的交际环境变得非常微妙。两个圈子的对立表明,美国学生不太注重在功课上的表现,而更加喜欢在个性上的发展。这样的好处是他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发挥创造力。但是缺乏学校或者其他教育者的严格要求,迷失自我也更为容易,这对孩子们自律的要求也更高。在这一点上,美式教育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释放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但也放纵了他们,很多人最后并没有把创造的兴趣坚持下来。

3 由于教育经费的削减加上课程设置得难度过高,使得美国大学生的毕业率持续降低。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不能完成学业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致命弱点

4 学费高昂:对于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大学学费越来越难以负担。:“学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医疗保健开支的增长速度。

5美国有那许多孩子被称做“学习困难儿童”。就是说,这些孩子阅读书写或者算数能力比同龄儿童迟钝,或者上课坐不住、好动、精力不能集中等等。某些学生一显得比同学迟钝,便被冠上一顶“学生困难症”的帽子,踢出班级,把他们另组织在一起,由更有耐心的老师管理。这种“学习困难儿童”在美国数目相当大。

其实,正是美国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使孩子的学习机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埋下了“病根”,到小学、中学后同样放任,这些学生就真的变成“学习困难学生”了。

6学校质量参差不齐。美国中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差距很大。美国的公立高中每年都进行全国前100

名学校的排名,能够上榜的学校是师资、教学、生源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学校。排名在100位以外的普通学校,师资和条件相对比较差,学生的成绩也“惨不忍睹”。四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能算出6÷10=0.6就被视为天才了。报纸上经常报道的关于学生吸毒和校园暴力的事件,几乎全集中在这类学校。据统计,美国青少年吸毒的比例高达20%,大多问题青少年都出现在差校。

7隐形“游戏规则一般来说,好学校所在的社区其他条件也较好,居民素质高。美国的居民区已经形成明显的等级观念。孩子能够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收入。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如果家长想为孩子选择好点的学校,每年要向学校交上万美元的择校费,这与大学学费相差无几。中产阶级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得“认命”了,在这样的风气里,想教导孩子“人穷志不短”是很难的。

8除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美国学校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手”,造成学生的人为隔阂。其中,种族问题比较严重。在好一点的学校,白人学生占绝大多数,形成学校的主导力量。其他学生都根据族裔形成各自的小团体。其中,亚裔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地位较稳固。日子最不好过的是黑人学生。据美国媒体透露,某所学校因黑人学生增多占到学生比例的30%,“一夜之间”,70%的白人学生全部转学。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独此一家而是时有发生。在学校里,与黑人打成一片的只有极少数白人中的“另类”。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除了学习压力,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辛苦。

9美国的教科书中也存在着问题。在美国的历史书上,讲到早期华人移民来美国的原因,居然是“太平天国运动强迫中国人离开故土,而美国人慷慨地敞开胸怀收留了他们”。世界历史课本在讲到社会形态时,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字眼都有解释,惟独对共产主义没有。给未成年的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有失客观。

10学习压力非常大有人认为国内的课业负担重,来美国学习感觉轻松。其实不然,美国孩子按部就班地升学,到了高中学习内容大大增多,难度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陪着孩子挑灯夜战的大有人在。

11美国的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基础知识的积累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学习。这种方式使聪明的、悟性强的孩子越来越拔尖,天资弱一些的孩子越来越落后。

12对学生来说,分数永远是“硬道理”,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一年考两次,考数学和英文,总分1600分。各学校自定录取分数线。学校越好,“要价”越高。分数还关系着大学奖学金的发放。要想拿到奖学金,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高中生为了能有一个好成绩,纷纷进入各种考试培训班。培训班收费不菲,周末上课三五个小时,每月就要上千美元。

分析美国教育的致命缺陷和美国不可避免的衰落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它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达是因为刚开始华盛顿就抛弃帝王之心, 让美国非常幸运的在政治体制上胜过了世界所有其它国家. 美国的强大主要是依靠美国这中制度和由此而来的精明政治家. 它在科技方面的领先主要靠的是涌向美国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那么有一点很清楚, 美国所依赖的这些高科技人才从整体上讲不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

美国的中小教育学存在很大的问题, "放羊"式的教育与中国极其他国家的严格正规教育形成鲜明对照. 其实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就很容易发现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容易让学生形成不愿意吃苦以及不耐心的性格. 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我知道"的理解就是"马马虎虎知道怎么会事". 学生容易形成对事情一知半解就很满足的浮躁心, 以及学生个个个性很强,长大人人都想自己做老板. 不愿替人打工的性格.

事实让, 一个国家要发展, 就必须靠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 各个领域都有一批这样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 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在科技上的领先. 美国的教育培养的是面面具到又面面不精通的人, 这些人是不可能做为一个国家科技的支柱的, 过去和现在美国的科技的支柱"那些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都来自别的国家, 这些人受过其他国家严格正规的基础教育, 受美国优越政治制度的吸引来美国给美国的科

技做支柱. 但反过来他们被来自美国本土的人管理. 所以他们的地位收入不如那些美国本土受"放羊"式的教育和训练的美国人. 这样人们以收入论教育, 逐渐形成了美国放羊"式的教育胜过其他国家的严格正规教育的观念.人们会说:"看, 人家如何如何,收入如何如何高,能力如何如何强等等."这些受过严格正规教育的人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后代成为"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想让他们成为象美国本土人一样的高收入管理层人士. 所以这些"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并没有将"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的根"移"到美国.

从小受美国教育的人及其家人一般都不想搞又累赚钱又少的科技工作, 他们一般都去搞管理,医生,政治, 等等工作. 所以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的风格也是朝向这类方向的. 所以美国的科技支柱永远都要靠外来的受过严格正规教育的其他国家的人. 这就是美国的致命"隐患", 这种隐患其实也来自其教育的致命"缺陷". 美国政治家专心于各种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在这次经济危机时, 这些政治家就非常担忧外来人才"移民"出美国, 因为这些人如果大批离美, 美国的科技支柱就轰然倒塌了, 这个国家也就不可避免的长久衰退了.

那有人说, 美国可以利用这些外来专业人才来长久做它的科技支柱, 那美国的科技就可以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这要有一个条件, 就是美国必须能源源不断持久的引进外来的受过严格正规训练的人才. 随着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及这些国家对世界专业人才的吸引政策, 美国能吸引到专业人才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美国的科技支柱必然越来越弱, 总有一天,.....目前的形势是各国已经移民到美国的"专业人士"出现"移民"出美国的局势. 所以美国的形式其实是"岌岌可危"! 等"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大批移出美国,美国只剩下"华而不实"的以玩"虚的"挣钱的"管理人才", 不知去管理谁.难道要靠互相管理挣"管理"钱维持生计,发展国家吗? 难道要去管理美国的蓝天白云,让GOD养活他们和这个国家吗?

最后在补充说明: "老老实实干事的专业人士"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 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其实是不想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 看看日本, 研发公司里的职员死板的很, 但效率却不死板, 高的很. 这就是日本中小学教育的结果.

现在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说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很好, 比中国死板"重复N遍"的教育好多了, 教育出的孩子活跃多了. 其实他们这么想只是因为看到美国本土人长大后从事的职业挣钱多很多,从而下次结论. 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让孩子练打靶, 是不是让他们只知道原理然后随便打两枪就算了呢, 还是让孩子不断重复从各个方向角度多次练习好?"

战前极大的教育投入和战中注重保护科学技术人才的政策,使得战后苏联的科学技术(就不多说战前苏联的科技成果了)在德国思维的新风帮助下得到提高。苏联战后的教育投入更甚战前,以莫斯科大学为首的一批高等院校西方都承认是与耶鲁、牛津等具有同等水准。另外苏联教育崇尚高尚和严肃,教育效果很不错。美国在50年代中期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与苏联接触,提出各举出本国一个高中生典范进行对比,这是教育交流的一种方式(老赫在位的时候这种事很多)。结果让整个西方惊恐,苏联的高中生在数学、理科、文学、艺术方面具有全面优势,并且兴趣爱好高雅严肃。西方世界通过调查发现这两个高中生确实代表了各自国家的高中生群体素质。此时,一战时,乃至战前在德国、英国等欧洲强国眼中素质低劣的苏联青年人群体,变成了苏联为他人恐惧的力量。这导致了5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的教育改革。

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西方古代教育史的差异。总体我把要讲的内容划分为四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史特色,西方古代教育史特色,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教育史 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教育就诞生了。在原始社会便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了周成为“序”。“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增生、附生。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

教育政策法规整理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六届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八条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条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学校 第十五条县级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

2020年度教育政策热点:到2020年中国教育的变化

2020年度教育政策热点:到2020年中国教育的 变化 到2035年中国教育的变化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实现教育现代化,准备这么干! 加快“双一流”建设 《文件》要求,要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 《实施方案》提到,进一步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建设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建设方案,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 坚定高考改革方向 在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上,《实施方案》提到,要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定高考改革方向,完善普通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制度。此外,进一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文件》指出,要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 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文件》要求,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 同时《实施方案》提出,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实施方案》指出,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完善学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师德师风成评价教师素质第一标准 《文件》明确,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方案》也指出,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作为教师要想所有的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会尽全力一碗水端平。天热了,我总是提醒学生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努力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可有时真的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我们不妨先退一步。退一步,并不是不敢面对困难,而是冷静地面对,理智地思考,只有对形势进行多方面的剖析,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退一步,更不是软弱无能,而是春风化雨,寓大爱于无形。只有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学生,才能化干弋为玉帛,让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自我以省、心悦诚服。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政策及法规整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考试题型、题数和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四、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五、案例分析:共1题,共15分 绪论 一、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简答) 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 1.教育立法 2.教育执法 3.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4.教育法制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二、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行能力(简答、论述) 1.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个群体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用法 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境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3.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新增) 一、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 (选择)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引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号)。 (简答)“双一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建设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当前我国的教育政策

当前我国的教育政策 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系以「挑战2008 国家发展重点计划」「行政院四大施政主轴」、五大施政面向为基础,结合教育部「中程施政计划」,突破窠臼并以创新思维,发展出「创意台湾、全球布局」的教育施政主轴,以「培养现代国民」「发扬、台湾主体」「拓展全球视野」及「强化社会关怀」为纲领,提出十三项策略及、三十四项行动方案。施政主轴乃理念与实际之结合,秉持「回归教育本质」「完、成个人」的施政理念,让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个个人,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完成自己。当前我国的教育的政策与具体作为如下:一、培养现代的国民方面:(一) 推动「一人一乐器、一校一艺团」,落实「一人一运动、一校一团队」,以陶冶艺术人文与健康运动素养。(二) 国小英语教学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作准备,落实英语向下延伸,期以培养外语能力新公民。(三) 推动多元入学方案,引导适性就学及合理分流。从高中、高职、技专及大学入学各以考招分离理念架构及权责分明的分工机制,同步推动学习成就多元评量。建立「高中职小区化及建构适性学习小区」。(四) 推动新校园运动核心思维。以强化「为下一代盖所好学校」为核心思维,融入开放教育与绿色学校等价值,实践学校重建的理想课题。(五) 推动「全国儿童阅读计划」。透过营造阅读适性环境,结合民间活力共同参与。(六) 推动生命与人权法治教育,强化公民素养。规划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及推广等相关工作,补助成立「人权学程」,成立中心学校、办理主题式研习、座谈会,期以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培养知法守法之现代化国民。二、台湾主体方面:(一) 发扬台湾各族群特点,鼓励多元文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情怀,办理乡土语言研习母语课程。大量培训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族语等「母语教学种子教师」期以加速促成本土认识。(二) 订定「推展新移民文化」计划。提供外籍配偶分级识字教育,完成编印「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师手册」及「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教材」。(三) 强化九年一贯课程各项配套措施。配合纲要所研编之各领域教学参考手册及搜集之相关教学素材。藉以引导民编本教科书质量之提升。(四) 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促进原住民族教育发展。(五) 公布「性别平等教育法」,营造不具性别歧视的校园。(六) 公布「终身学习法」「家庭教育法」、,健全社会教育发展。(七) 推动社教机构组织改造,再创社教服务新纪元。除已通过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设置条例外,并积极辅导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科学教育馆部分业务委外经营。(八) 从优办理教师核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职教师部分则开设各学科领域之教 师在职进修班次,并配合职校类科及课程之调整,办理中等学校教师专业知能研习。(九) 推动永续校园改造及绿色校园运动,并培训环境规划师,协助学校执行环境规划与校园改造。 三、全球视野方面(一) 扩大办理双向留学计划,促进教育国际交流。除设置台湾奖学金,鼓励外国学生来台留学之外,亦设置留学贷款,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出国留学;设置留学奖学金,以扩增公费名额。(二) 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计划,「国家硅导计划暨项目扩增大学信息、拟订电子、电机、光电与电信等科技系所招生名额培育计划」及「大学科技系所人才培育计划」俾提升大学科技系所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三) 整合推动高教卓越策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大学学术发展之基础建设,形成跨校、跨领域、甚至跨国的研究团队,让优秀的人才得以合作交流。(四) 鼓励技专校院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大学自主与竞争力。拟定「发展国际一流大学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期望十年内至少一所大学居全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及十个重点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亚洲第一名之目标。 (五)推动国际教育旅行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辅导高中职校成立「高中职推动国际教育旅行策略联盟」,达成「从台湾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入台湾、与世界作朋友」的快乐学习目标。四、社会关怀方面:(一) 继续推动老旧危险校舍整建,建置安全优质教育环境。(二) 扶助弱势学生就学,建构完整奖助学金系统。(三) 缩短城乡数字落差,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四) 落实幼教向下延伸,扶持五岁弱势幼儿及早教育。 (五) 建立辅导中辍生复学机制,提供教育支持网络。(六)加强身心障碍学生就学安置,满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1D 2B 3A 4B 二、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邸舍: 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东汉。据《后汉书·邓皇后纪》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和帝之妻邓太后在宫廷开设邸舍,将宫室子女5岁以上者40余人、邓太后近亲子弟30余人集中起来,教学经书,并亲家督试。对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师保,早晚经常去看望,给予爱抚与教导,恩爱有加。 2.孺子室 答“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当时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都设有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是专为周王的太子、王子及各诸侯的儿子们设立的。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爱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3.外象内感 答: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来的胎教理论。他指出三月胎儿虽已成胎,但其禀质并未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这一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颇有道理的,为我国古代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什么?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答: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教育是一门理论课,内容涵盖广阔,首先要进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对比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对比: 一、我国高考之类的选拔型考试,以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表达了特定的人才偏好:脑子快,思维敏捷,语言机巧,对细微之处的觉察度高。与中国更注重人才的精细性所不同的是,西方人对人才更多地讲究眼光、视野、对事物的综合把握、思考角度新颖、有创意等等。 二、中国教育所推崇的聪明更多地体现在猜度他人的思绪,揭开层层谜团,西方教育更推崇于自我潜力的开掘,以产生有别他人思路的创意。西方人比较注重人的发展潜质,中国人判断人的聪明与否,是当场显示的机智,而不是以后的发展潜力。中西方对智力的判断,前者更接近于小聪明,后者可属于大智慧。 三、西方人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和控制,中国人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 四、西方的智慧标准更注重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中国的智慧标准则是赞赏从直到曲的机智谋略。 五、西方所推崇的聪明人多是深刻揭示自然法则的理论家和巧妙利用自然力量的发明家,中国所推崇的聪明人多是精于处世且深谋远虑并随机应变的精明者。 六、西方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理性思维上,而中国人的智慧多体现在感性思维上。 七、西方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中国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文采学识展示的门面。“表达思想情感”自然是越简单越清晰越好,而“展示文采学识”却是越曲折越绕弯越显得精深。 八、中国的考试历来注重知识的复述、背诵、记忆,能够在大脑中大量储备书本知识,并在被提问时快速提取的人就被视作是高智力水平的聪明人。我国的学校教育总是鼓励学生饱读书本,并将熟悉书本知识视作学识渊博,而西方的价值观是,知识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体现其价值,所以学校教育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边思考边学习边创造。 九、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教学内容都集中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以及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科技实验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即使在大学也很少,更不用说中小学。相比较,美国的中小学就已开设大量贴近生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园艺、电脑、缝纫、烹饪、木工、机械、摄影、绘画、乐器等丰富多彩的实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对学生实行各种基础的技术培训,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职业、行业与谋生,并使他们从中积累和发展了隐性知识。 中西方大学课堂教学比较 一、授课形式上。中国的大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课堂是教师为主导;西方大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课堂是学生为主导。这样概括也许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一味“把持”讲台而无师生互动,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中西方大学的教学确实存在上述区别。毫无疑问,除了实验课、实践课,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师讲授占了相当的份量,尤其是理论教学;而西方大学教师的讲授占课堂的比重十分有限,有的仅三分之一。在欧美大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通常意义的讲授外,还有专题讨论会、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个人陈述、实验、讲座、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辩论、个别辅导等,其中以课堂讨论为最,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学生们认为最精彩的课不是教授的讲授课,而是师生共同的讨论课。 二、在教学方法上。西方大学论辩占据主导地位。在对研习作品进行分析、拆解、揭示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从书中抽取出所有富于争议的命题,让学生进行直接考察, 然后展开辩论,使真理

01-15年政策教育政策文件汇总

资料来源:根据国务院网站中关于“教育”专题的政策发布统计以及政法司网站发布的中央文件。 2001-2015年教育政策概览 2015 1.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2.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4.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5.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 2014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4.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2013 1.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2.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3.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12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2.颁布教育督导条例 3.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4.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7.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2011 1.较大教育财政投入 2.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0 1.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 2.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 3.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09 1.加强和改进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若干意见 2.颁布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3.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 4.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2008 1.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 2007 1.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意见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4.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

美国阅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第93期 2010年04月 183-216頁 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 張佳琳* 摘要 閱讀能力是國民教育及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由於美國是個移民色彩濃厚的國家,學童閱讀能力一直呈現極大差距,故政府當局積極期望以國家施政提升閱讀教育成效。本文藉由政策及文獻分析,探討美國主要閱讀政策之內涵,並將其分為「倡導期」、「挑戰期」、「優先期」、「衝頂期」等四個階段,呈現其從倡導閱讀活動、推動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衝頂計畫、到逐漸重視閱讀教學與評量之歷程,並分析相關政策對閱讀論戰、閱讀教學與評量之影響,探究其值得我國參採之借鑑。 關鍵詞:閱讀政策、閱讀教學與評量、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衝頂計畫 *張佳琳,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a222209999@https://www.doczj.com/doc/ab7288738.html, 來稿日期:2010年1月20日;修訂日期:2010年2月6日;採用日期:2010年4月15 日

第 九十三期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a Lin Chang * Abstract Reading capacity is the key index of the success of civi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 a land for immig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countered the problem of the unequal capacity of reading among students. Aware of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 of such fac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d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hoping to give all students the same capacity of reading. After having studied the documents, analysed the policies of American reading challenges, reading first, race to the top etc., we divide them into 4 phases: reading promoting, reading challenging, reading first and reading to the top. Our work shows that these policies have well promoted reading. Keywords: r eading policy,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American reading challenges, reading first, race to the top * C hia Lin, Chang, Part-time Assistant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aipei Education University E-mail: a222209999@https://www.doczj.com/doc/ab7288738.html, Manuscript received: January 20, 2010; Modi ?ed: February 6, 2010; Accepted: April 15, 2010 184

外国教育史试题有答案

1、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填空题 2、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____ 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理想国》_________ 。 4、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政治学》_______ 。 6、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论演说家的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 。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农民兼军人_______________ 。 8、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教会____ 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9、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______ 的文化革命。 19. __________________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11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_______ 的教育代表作。 12、法国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着自然人轨学制。? 13、卢梭提出了培养—《爱弥儿》“自然教育” __ 的教育目的。 14、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5、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_________ 。 16、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 17、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自然教育—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18、蒙台梭利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________ (国)女教育家。 19、感官______ 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20、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2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________ 。 A.文雅教育 B ?职官教育 C ?书吏教育 D ?科学教育 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a_等。 A.寺庙学校 B ?教区学校 C ?文法学校 D ?修辞学校 3、“三艺”为____ b—所创设。 A.柏拉图B .智者派C .亚里士多德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 c _____ 和角力 A.游泳B .射箭C .投标枪D .击剑 5、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a ______ 办理。 A.私人B .企业C .国家D .私人和国家共同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_______ 。 A.智育B .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 7、“知识助产术”是____ c __________ 提出来的。 A.智者B .昆体良C .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法也称为____ c _____ 。 A.相互教学法B .发现法C .知识助产术 D .雄辩术 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____ a ______ 。

比较中西方教育模式

比较中西方教育模式 时下,人们常用“只闻鼓声响,不见人出台”形容我们的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结果却是学生书包变本加厉地越来越重,小升初、中考、高考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的压力越来越重,择校现象也愈演愈烈。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刚从日本访问归来的南京十三中学余和建书记和上半年访问了澳大利亚的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林慧敏、副校长孙桂英,访问了欧洲数国的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刘水等,回国谈起访问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借鉴”这个话题。 课堂教学与标准答案 我们眼下的小学课程一般设有语文、数学、科技、音乐、美术、自然、体育、劳动、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十多门,而在澳大利亚,小学只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第二语言和涵盖政治、历史、地理的社会课共8门。在教学中,我们有着统一规定的教材,有着几乎一致的教学进度,更有判断对错的标准答案;澳大利亚的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游府西街小学的林慧敏和孙桂英访问了澳大利亚后发现,他们的小学生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学什么教什么由学校老师指定课本,而且除了音体美和第二语言(外语)有专门老师外,其它课程老师均在校外聘请,一年四个季度分成四个学期,每学期均由学校制定一个教育主题,如l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学校的教育主题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各学科所教导的内容均与奥运有关。学生们要了解奥运的由来、变迁和发展,要了解各参赛国的国旗、地理位置、种族、历史等全方位的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在奥运赛场,澳大利亚哪个项目是强项,哪个项目是短处。至于作业,也没个标准答案,或让学生设计一个运动场,或让学生去找出某个运动项目的历届冠军与现澳大利亚选手之间的差距。这种由一点散开渗透到各个方面的教学,虽然有知识不系统的弊端,但学习参与性强,学生积极性高,不可能出现我国目前这种从小考到大考,一直到高考,试题的答案只能按书本规定,稍有偏离便扣分的局面。 难怪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访问我们的一所小学后,对我们的试卷中出现过的:“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作答“雪化以后是春天”却被判错大惑不解,我们的老师告诉来访者:“标准答案应该是‘水’。”来访者表示异议:学生作答“雪化以后是春天”更说明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要是在我们学校,肯定会得到更多的表扬。然而,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孩子是不允许有这种丰富的想象力的。哪怕是作文,也同样不允许。 语文教学与作文 汉语言方块文字,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难度要大些,在拼音文字国度,小学二年级就能开始阅读报纸,而在中国,则要到小学四年级。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美国,普遍的观点认为应当少而精,与其出三个题目写三篇报告(作文),不如同一题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回修改,重做3次远比一次完美。 当然,人们会说,美国语言不像中国这么丰富,文体也没中国这么细致。但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或许就能发现点什么。高级教师胡小林,就该校高一新生所写的作文《变化》评价说,近一半的学生写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从国际形势到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乃至于计划生育,几乎无所不包。透过文章,你难以想象这是那些充满青春活力朝气的学生所写,而觉得这应该是政府官员、新闻记者所为。试想,写出这些如出一辙作文的学生在思维上将来还会有个性,说自己的话吗?前不久,上海出台中考重大改革举措:语文只考一篇作文。经媒体披露,相当多的叫好文章见诸报端,似乎此举一经推广,立即可使目前的语文教学弊端消除殆尽。 然而,也有相当多的教育界人士对上海此举持否定态度。他们直言不讳地说,一旦推广上海的做法,培养“文章嫁接高手”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新一代的“八股热”

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解读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作为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一是为教育法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二是为教育教学提高那个了基本法律规范。 3、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9月1日施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2、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3、立法特点:①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②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③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4、基本结构与内容★★ Ⅰ总则 (1)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3)第十二条【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架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4)第十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5)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Ⅱ教育基本制度 (1)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第十八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第二十条【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4)第二十一条【学位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5)第二十四条【教育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评估制度。 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第三十一条【教育机构法人条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Ⅳ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1)第三十四条【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书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Ⅴ受教育者 (1)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的权利】 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教育公平政策的演变及发展

教育公平政策的演变及发展 教育公平政策注意力演进分析 (一)城乡教育公平政策注意力演进。在教育公平中,城乡差别是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工作要点》中“农村”与“农村教育”两词出现频率非常高,在所有关于教育公平的用词中最为显著,最大的转折点是在2000年,两词的词频总量达到12条,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2009年峰值的35条。可见,26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 城乡间教育公平政策注意力转移在2000年特别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以后明显加快。2001年以前教育政策注意力主要是“普九”、“两基”建设、青壮年扫盲工作、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等。2001年以后,虽然还提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但是关注点已经慢慢变化,如2001年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发展;2003年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落实中央、省、地(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2006年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2007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在教育责任上,推动省级政府加强统筹和落实责任;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使各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经费拨付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2011年更是提出按照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指导各地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统筹规划学校布局,这对于城乡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前几年缩减农村教学点农村儿童出现上学难等问题,因而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在教育资源上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

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由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的方法则要自己去找。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著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