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单片机程序架构

浅谈单片机程序架构

浅谈单片机程序架构
浅谈单片机程序架构

浅谈单片机应用程序架构

对于单片机程序来说,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真正使用架构,考虑架构的恐怕并不多,随着程序开发的不断增多,本人觉得架构是非常必要的。前不就发帖与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下《谈谈怎样架构你的单片机程序》,发现真正使用架构的并不都,而且这类书籍基本没有。

本人经过摸索实验,并总结,大致应用程序的架构有三种:

1. 简单的前后台顺序执行程序,这类写法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不需用思考程序的具体架构,直接通过执行顺序编写应用程序即可。

2. 时间片轮询法,此方法是介于顺序执行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种方法。

3. 操作系统,此法应该是应用程序编写的最高境界。

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三种方法的利弊和适应范围等。。。。。。。。。。。。。

1. 顺序执行法:

这种方法,这应用程序比较简单,实时性,并行性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是不错的方法,程序设计简单,思路比较清晰。但是当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图,恐怕别人很难看懂程序的运行状态,而且随着程序功能的增加,编写应用程序的工程师的大脑也开始混乱。即不利于升级维护,也不利于代码优化。本人写个几个比较复杂一点的应用程序,刚开始就是使用此法,最终虽然能够实现功能,但是自己的思维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导致程序一直不能让自己满意。

这种方法大多数人都会采用,而且我们接受的教育也基本都是使用此法。对于我们这些基本没有学习过数据结构,程序架构的单片机工程师来说,无疑很难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也导致了不同工程师编写的应用程序很难相互利于和学习。

本人建议,如果喜欢使用此法的网友,如果编写比较复杂的应用程序,一定要先理清头脑,设计好完整的流程图再编写程序,否则后果很严重。当然应该程序本身很简单,此法还是一个非常必须的选择。

下面就写一个顺序执行的程序模型,方面和下面两种方法对比: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main()

* Description : 主函数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int main(void)

{

uint8 keyValue;

InitSys(); // 初始化

while (1)

{

TaskDisplayClock();

keyValue = TaskKeySan();

switch (keyValue)

{

case x: TaskDispStatus(); break;

...

default: break;

}

}

}

2. 时间片轮询法

时间片轮询法,在很多书籍中有提到,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与操作系统一起出现,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是操作系统中使用了这一方法。不过我们这里要说的这个时间片轮询法并不是挂在操作系统下,而是在前后台程序中使用此法。也是本贴要详细说明和介绍的方法。

对于时间片轮询法,虽然有不少书籍都有介绍,但大多说得并不系统,只是提提概念而已。下面本人将详细介绍本人模式,并参考别人的代码建立的一个时间片轮询架构程序的方法,我想将给初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性。

记得在前不久本人发帖《1个定时器多处复用的问题》,由于时间的问题,并没有详细说明怎样实现1个定时器多处复用。在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定时器的复用功能。。。

使用1个定时器,可以是任意的定时器,这里不做特殊说明,下面假设有3个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做如下工作:

1. 初始化定时器,这里假设定时器的定时中断为1ms(当然你可以改成10ms,这个和操作系统一样,中断过于频繁效率就低,中断太长,实时性差)。

2. 定义一个数值: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define TASK_NUM (3) // 这里定义的任务数为3,表示有三个任务会使用此定时器定时。

uint16 TaskCount[TASK_NUM] ; // 这里为三个任务定义三个变量来存放定时值

uint8 TaskMark[TASK_NUM]; // 同样对应三个标志位,为0表示时间没到,为1表示定时时间到。

3. 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中添加: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TimerInterrupt()

* Description : 定时中断服务函数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imerInterrupt(void)

{

uint8 i;

for (i=0; i

{

if (TaskCount[i])

{

TaskCount[i]--;

if (TaskCount[i] == 0)

{

TaskMark[i] = 0x01;

}

}

}

}

代码解释:定时中断服务函数,在中断中逐个判断,如果定时值为0了,表示没有使用此定时器或此定时器已经完成定时,不着处理。否则定时器减一,知道为零时,相应标志位值1,表示此任务的定时值到了。

4. 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在需要的应用定时的地方添加如下代码,下面就以任务1为例: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TaskCount[0] = 20; // 延时20ms

TaskMark[0] = 0x00; // 启动此任务的定时器

到此我们只需要在任务中判断TaskMark[0] 是否为0x01即可。其他任务添加相同,至此一个定时器的复用问题就实现了。用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效果不错哦。。。。。。。。。。。

通过上面对1个定时器的复用我们可以看出,在等待一个定时的到来的同时我们可以循环判断标志位,同时也可以去执行其他函数。

循环判断标志位: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如果循环判断标志位,是不是就和上面介绍的顺序执行程序是一样的呢?一个大循环,只是这个延时比普通的for循环精确一些,可以实现精确延时。

执行其他函数:

那么如果我们在一个函数延时的时候去执行其他函数,充分利用CPU时间,是不是和操作系统有些类似了呢?但是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和切换是非常复杂的。下面我们就将利用此方法架构一直新的应用程序。

时间片轮询法的架构:

1.设计一个结构体: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任务结构

typedef struct _TASK_COMPONENTS

{

uint8 Run; // 程序运行标记:0-不运行,1运行

uint8 Timer; // 计时器

uint8 ItvTime; // 任务运行间隔时间

void (*TaskHook)(void); // 要运行的任务函数

} TASK_COMPONENTS; // 任务定义

这个结构体的设计非常重要,一个用4个参数,注释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在描述。

2. 任务运行标志出来,此函数就相当于中断服务函数,需要在定时器的中断服务函数中调用此函数,这里独立出来,并于移植和理解。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TaskRemarks()

* Description : 任务标志处理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Remarks(void)

{

uint8 i;

for (i=0; i

{

if (TaskComps[i].Timer) // 时间不为0

{

TaskComps[i].Timer--; // 减去一个节拍

if (TaskComps[i].Timer == 0) // 时间减完了

{

TaskComps[i].Timer = TaskComps[i].ItvTime; // 恢复计时器值,从新下一次

TaskComps[i].Run = 1; // 任务可以运行

}

}

}

}

大家认真对比一下次函数,和上面定时复用的函数是不是一样的呢?

3. 任务处理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TaskProcess()

* Description : 任务处理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Process(void)

{

uint8 i;

for (i=0; i

{

if (TaskComps[i].Run) // 时间不为0

{

TaskComps[i].TaskHook(); // 运行任务

TaskComps[i].Run = 0; // 标志清0

}

}

}

此函数就是判断什么时候该执行那一个任务了,实现任务的管理操作,应用者只需要在main()函数中调用此函数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去分别调用和处理任务函数。

到此,一个时间片轮询应用程序的架构就建好了,大家看看是不是非常简单呢?此架构只需要两个函数,一个结构体,为了应用方面下面将再建立一个枚举型变量。

下面我就就说说怎样应用吧,假设我们有三个任务:时钟显示,按键扫描,和工作状态显示。

1. 定义一个上面定义的那种结构体变量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Variable definition

******************************************************************************* *******/

static TASK_COMPONENTS TaskComps[] =

{

{0, 60, 60, TaskDisplayClock}, // 显示时钟

{0, 20, 20, TaskKeySan}, // 按键扫描

{0, 30, 30, TaskDispStatus}, // 显示工作状态

// 这里添加你的任务。。。。

};

在定义变量时,我们已经初始化了值,这些值的初始化,非常重要,跟具体的执行时间优先级等都有关系,这个需要自己掌握。

①大概意思是,我们有三个任务,没1s执行以下时钟显示,因为我们的时钟最小单位是1s,所以在秒变化后才显示一次就够了。

②由于按键在按下时会参数抖动,而我们知道一般按键的抖动大概是20ms,那么我们在顺序执行的函数中一般是延伸20ms,而这里我们每20ms扫描一次,是非常不错的出来,即达到了消抖的目的,也不会漏掉按键输入。

③为了能够显示按键后的其他提示和工作界面,我们这里设计每30ms显示一次,如果你觉得反应慢了,你可以让这些值小一点。后面的名称是对应的函数名,你必须在应用程序中编写这函数名称和这三个一样的任务。

2. 任务列表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任务清单

typedef enum _TASK_LIST

{

TAST_DISP_CLOCK, // 显示时钟

TAST_KEY_SAN, // 按键扫描

TASK_DISP_WS, // 工作状态显示

// 这里添加你的任务。。。。

TASKS_MAX // 总的可供分配的定时任务数目

} TASK_LIST;

好好看看,我们这里定义这个任务清单的目的其实就是参数TASKS_MAX的值,其他值是没有具体的意义的,只是为了清晰的表面任务的关系而已。

3. 编写任务函数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TaskDisplayClock()

* Description : 显示任务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DisplayClock(void)

{

}

/****************************************************************************** ********

* FunctionName : TaskKeySan()

* Description : 扫描任务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KeySan(void)

{

}

/****************************************************************************** ********

* FunctionName : TaskDispStatus()

* Description : 工作状态显示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DispStatus(void)

{

}

// 这里添加其他任务。。。。。。。。。

现在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任务了。

4. 主函数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main()

* Description : 主函数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int main(void)

{

InitSys(); // 初始化

while (1)

{

TaskProcess(); // 任务处理

}

}

到此我们的时间片轮询这个应用程序的架构就完成了,你只需要在我们提示的地方添加你自己的任务函数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简单啊,有没有点操作系统的感觉在里面?

不防试试把,看看任务之间是不是相互并不干扰?并行运行呢?当然重要的是,还需要,注意任务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时,需要采用全局变量,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划分任务以及任务的执行时间,在编写任务时,尽量让任务尽快执行完成。。。。。。。。。

3.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任务的管理,执行本事并不需要我们去了解。但是光是移植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是,虽然有人说过“你如果使用过系统,将不会在去使用前后台程序”。但是真正能使用操作系统的人并不多,不仅是因为系统的使用本身很复杂,而且还需要购买许可证(ucos也不例外,如果商用的话)。

这里本人并不想过多的介绍操作系统本身,因为不是一两句话能过说明白的,下面列出UCOS下编写应该程序的模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三种方式下的各自的优缺点。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main()

* Description : 主函数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int main(void)

{

OSInit(); // 初始化uCOS-II

OSTaskCreate((void (*) (void *)) TaskStart, // 任务指针

(void *) 0, // 参数

(OS_STK *) &TaskStartStk[TASK_START_STK_SIZE - 1], // 堆栈指针

(INT8U ) TASK_START_PRIO); // 任务优先级

OSStart(); // 启动多任务环境

return (0);

}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 ********

* FunctionName : TaskStart()

* Description : 任务创建,只创建任务,不完成其他工作

* EntryParameter : None

* ReturnValue : None

******************************************************************************* *******/

void TaskStart(void* p_arg)

{

OS_CPU_SysTickInit(); // Initialize the SysTick.

#if (OS_TASK_STAT_EN > 0)

OSStatInit(); // 这东西可以测量CPU使用量

#endif

OSTaskCreate((void (*) (void *)) TaskLed, // 任务1

(void *) 0, // 不带参数

(OS_STK *) &TaskLedStk[TASK_LED_STK_SIZE - 1], // 堆栈指针

(INT8U ) TASK_LED_PRIO); // 优先级

// Here the task of creating your

while (1)

{

OSTimeDlyHMSM(0, 0, 0, 100);

}

}

不难看出,时间片轮询法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即由顺序执行法的优点,也有操作系统的优点。结构清晰,简单,非常容易理解。。。。。。。。。

51单片机常用子程序汇总

目录 1、通过串口连续发送n个字节的数据 /*************************************************************** 模块功能:通过串口连续发送n个字节的数据 参数说明: s:待发送数据的首地址 n:要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 void SendD(unsigned char *s,unsigned char n) { unsigned char unX; if(n>0) { ES=0; // 关闭串口中断 for(unX=0;unX #include #define Nop() _nop_() //空指令

sbit SDA=P1^3; sbit SCL=P1^2; bit ACK; void Start_I2c() { SDA=1; Nop(); SCL=1; Nop(); Nop(); Nop(); Nop(); Nop(); SDA=0; Nop(); Nop(); Nop(); Nop(); Nop(); SCL=0; //钳住I2C总线,准备发送或接受数据Nop(); Nop(); } (2)结束总线函数 /*************************************************************** 模块功能:发送I2C总线结束条件 ***************************************************************/ void Stop_I2c() { SDA=0; Nop(); SCL=1; Nop(); Nop(); Nop(); Nop(); Nop(); SDA=1; Nop(); Nop(); Nop(); Nop();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单片机的出现是计算机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是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如今,它已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科技、通信、汽车、工业等。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单片机来进行的数字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六位数范围内的基本四则运算,并在LCD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设计电路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电路,利用MM74C922作为计算器4*4键盘的扫描IC读取键盘上的输入。显示采用字符LCD静态显示。软件方面使用C语言编程,并用PROTUES仿真。 一、总体设计 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机。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1)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 显示数据和结果。 (2)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 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3)执行过程: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

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 (4)错误提示:当计算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时,会在LCD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如:当输入的数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计算器的表示范围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溢出;当除数为0时,计算器会在LCD 上提示错误。 系统模块图: 二、硬件设计 (一)、总体硬件设计 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显示部分:采用LCD 静态显示。按键部分:采用4*4键盘;利用MM74C922为4*4的键盘扫描IC,读取输入的键值。 总体设计效果如下图:

汇编51单片机考试常见试题

一、填空题 1.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计算机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2.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 3.计算机的系统总线有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4.80C51单片机基本型内部RAM有 128 个字节单元,这些单元可以分为三个用途不同的区域,一是工作寄存器区、二是位寻址区、三是数据缓冲区。5.8051单片机有2 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单片机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80C51含4 KB掩膜ROM。7.80C51在物理上有4个独立的存储器空间。 8.通常、单片机上电复位时PC= 0000H,SP= 07H;而工作寄存器则缺省采用第00 组,这组寄存器的地址范围是从00H~ 07H。 9.8051的堆栈是向地址的高端生成的。入栈时SP先加1,再压入数据。10.使用8031芯片时,需将/EA引脚接低电平,因为其片内无程序存储器。11.MCS-51特殊功能寄存器只能采用直接寻址方式。 12.汇编语言中可以使用伪指令,它们不是真正的指令,只是用来对汇编过程进行某种控制。 13.半导体存储器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 14.当PSW4=1,PSW3=0时,工作寄存器Rn,工作在第2组。 15.在8051单片机中,由 2 个振荡(晶振)周期组成1个状态(时钟)周期,由 6个状态周期组成1个机器周期。 16.假定累加器A的内容30H,执行指令:1000H:MOVC A,@A+PC后,把程序存储器1031H单元的内容送累加器A中。 17.MCS-51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利用ALE信号锁存来自P0口的低8位地址信号。 18.内部RAM中,位地址为3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26H。 19.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0。 20.在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中,以累加器A作变址寄存器,以DPTR或PC作基址寄存器。 21.指令格式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所组成,也可能仅由操作码组成。 22.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首先就要把PC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返回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PC。 23.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MCS-51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64KB。 24.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其“间接”体现在指令中寄存器的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 25.假定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1000H:MOVC A,@A+PC 后,把程序存储器1031H单元的内容送入累加器A中。 26.12根地址线可寻址4 KB存储单元。 27.:假定A=55H,R3=0AAH,在执行指令ANL A,R3后,A=00H,R3=0AAH。28.MCS-51的P0口作为输出端口时,每位能驱动8个LSTTL负载。 29.MCS-51有4个并行I/O口,其中P1~P3是准双向口,所以由输出转输入时必须先写入“1”。 30.MCS-51的堆栈是软件填写堆栈指针临时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开辟的区域。

基于51单片机的计算器设计程序代码汇编

DBUF EQU 30H TEMP EQU 40H YJ EQU 50H ;结果存放 YJ1 EQU 51H ;中间结果存放GONG EQU 52H ;功能键存放 ORG 00H START: MOV R3,#0 ;初始化显示为空MOV GONG,#0 MOV 30H,#10H MOV 31H,#10H MOV 32H,#10H MOV 33H,#10H MOV 34H,#10H MLOOP: CALL DISP ;PAN调显示子程序WAIT: CALL TESTKEY ; 判断有无按键JZ WAIT CALL GETKEY ;读键 INC R3 ;按键个数 CJNE A,#0,NEXT1 ; 判断就是否数字键 LJMP E1 ; 转数字键处理NEXT1: CJNE A,#1,NEXT2 LJMP E1 NEXT2: CJNE A,#2,NEXT3 LJMP E1 NEXT3: CJNE A,#3,NEXT4 LJMP E1 NEXT4: CJNE A,#4,NEXT5 LJMP E1 NEXT5: CJNE A,#5,NEXT6 LJMP E1 NEXT6: CJNE A,#6,NEXT7 LJMP E1 NEXT7: CJNE A,#7,NEXT8 LJMP E1 NEXT8: CJNE A,#8,NEXT9 LJMP E1 NEXT9: CJNE A,#9,NEXT10 LJMP E1 NEXT10: CJNE A,#10,NEXT11 ;判断就是否功能键LJMP E2 ;转功能键处理NEXT11: CJNE A,#11,NEXT12 LJMP E2 NEXT12: CJNE A,#12, NEXT13 LJMP E2

51单片机实用汇编程序库(word)

51 单片机实用程序库 4.1 流水灯 程序介绍:利用P1 口通过一定延时轮流产生低电平 输出,以达到发光二极管轮流亮的效果。实际应用中例如:广告灯箱彩灯、霓虹灯闪烁。 程序实例(LAMP.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9 MOV A,#00H MOV P1,A ;灭所有的灯 MOV A,#11111110B MAIN1: MOV P1,A ;开最左边的灯 ACALL DELAY ;延时 RL A ;将开的灯向右边移 AJMP MAIN ;循环 DELAY: MOV 30H,#0FFH D1: MOV 31H,#0FFH D2: DJNZ 31H,D2 DJNZ 30H,D1 RET END 4.2 方波输出 程序介绍:P1.0 口输出高电平,延时后再输出低电 平,循环输出产生方波。实际应用中例如:波形发生器。 程序实例(FAN.ASM): ORG 0000H MAIN: ;直接利用P1.0 口产生高低电平地形成方波////////////// ACALL DELAY SETB P1.0 ACALL DELAY 10 CLR P1.0 AJMP MAIN ;////////////////////////////////////////////////// DELAY: MOV R1,#0FFH DJNZ R1,$ RET

五、定时器功能实例 5.1 定时1 秒报警 程序介绍:定时器1 每隔1 秒钟将p1.o 的输出状态改变1 次,以达到定时报警的目的。实际应用例如:定时报警器。程序实例(DIN1.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BH AJMP DIN0 ;定时器0 入口 MAIN: TFLA G EQU 34H ;时间秒标志,判是否到50 个 0.2 秒,即50*0.2=1 秒 MOV TMOD,#00000001B;定时器0 工作于方式 1 MOV TL0,#0AFH MOV TH0,#3CH ;设定时时间为0.05 秒,定时 20 次则一秒 11 SETB EA ;开总中断 SETB ET0 ;开定时器0 中断允许 SETB TR0 ;开定时0 运行 SETB P1.0 LOOP: AJMP LOOP DIN0: ;是否到一秒//////////////////////////////////////// INCC: INC TFLAG MOV A,TFLAG CJNE A,#20,RE MOV TFLAG,#00H CPL P1.0 ;////////////////////////////////////////////////// RE: MOV TL0,#0AFH MOV TH0,#3CH ;设定时时间为0.05 秒,定时 20 次则一秒 RETI END 5.2 频率输出公式 介绍:f=1/t s51 使用12M 晶振,一个周期是1 微秒使用定时器1 工作于方式0,最大值为65535,以产生200HZ 的频率为例: 200=1/t:推出t=0.005 秒,即5000 微秒,即一个高电

单片机的各种程序

单片机的各种程序 1. 八个灯循环点亮 ORG 0030H START:MOV SP,#5FH MOV R2,#08H MOV A,#0FEH NEXT:MOV P1,A ACALL DELAY RL A DJNZ R2,NEXT MOV R2,#08H MOV A,#7FH NEXT1:MOV P1,A ACALL DELAY RR A DJNZ R2,NEXT1 SJMP START DELAY:MOV R3,#0FFH DEL1:MOV R4,#0FFH DJNZ R4,$ DJNZ R3,DEL1 RET END 2. 查表的例子 org 0000h start: mov dptr,#ledtab movc a,@a+dptr mov p0,a sjmp start ledtab: db:0c0h,0f9h,04h,0b0h,99h,92h,82h,0f8h,80h end https://www.doczj.com/doc/ab5912320.html, 0000H MOV A,#0FEH SHIFT: LCALL FLASH

RL A SJMP SHIFT FLASH: MOV R2,0AH FLASH1:MOV P1,A LCALL DELAY MOV P1,#0FFH LCALL DELAY DJNZ R2,FLASH1 RET DELAY:MOV R5,#200 D1:MOV R6,#123 NOP DJNZ R6,$ DJNZ R5,D1 RET 4.数码显示管显示2015循环 org 0000h start: loop: mov p1,#0c0h lcall DELAY mov p1,#0f9h lcall DELAY mov p1,#0a4h lcall DELAY mov p1,#0b0h lcall DELAY mov p1,#99h lcall DELAY mov p1,#92h lcall DELAY mov p1,#82h lcall DELAY mov p1,#0f8h lcall DELAY mov p1,#80h lcall DELAY

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程序

#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ctype.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operand1[9], operand2[9]; uchar operator; void delay(uint); uchar keyscan(); void disp(void); void buf(uint value); uint compute(uint va1,uint va2,uchar optor); uchar code table[] = {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0xff}; uchar dbuf[8] = {10,10,10,10,10,10,10,10};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uchar keyscan() { uchar skey; P1 = 0xfe; while((P1 & 0xf0) != 0xf0) { delay(3); while((P1 & 0xf0) != 0xf0) { switch(P1) { case 0xee: skey = '7'; break; case 0xde: skey = '8'; break; case 0xbe: skey = '9'; break; case 0x7e: skey = '/'; break; default: skey = '#'; }

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汇编)

《MCS-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库(96年版)》 周航慈 目前已有若干版本的子程序库公开发表,它们各有特色。笔者在1988年也编制了两个子程序库(定点子程序库和浮点子程序库),并在相容性、透明性、容错性和算法优化方 面作了一些工作。本程序库中的开平方算法为笔者研究的快速逼近算法,它能达到牛顿迭代法同样的精度,而速度加快二十倍左右,超过双字节定点除法的速度。经过八年来全国广大用户的实际使用,反馈了不少信息,陆续扩充了一些新的子程序,纠正了一些隐含错误,成为现在这个最新版本。 本子程序库对《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一书附录中的子程序库作了重大修订:(1)按当前流行的以 IBM PC 为主机的开发系统对汇编语言的规定,将原子程序库的标号和位地址进行了调整,读者不必再进行修改,便可直接使用。 (2)对浮点运算子程序库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和优化,对十进制浮点数和二进制浮点数的相互转换子程序进行了彻底改写,提高了运算精度和可靠性。 (3)新增添了若干个浮点子程序(传送、比较、清零、判零等),使编写数据处理 程序的工作变得更简单直观。 在使用说明中开列了最主要的几项:标号、入口条件、出口信息、影响资源、堆栈 需求,各项目的意义请参阅《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第六章 6.3.7 节的内容。程序 清单中开列了四个栏目:标号、指令、操作数、注释。为方便读者理解,注释尽力详细。 子程序库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子程序库全部内容链接在应用程序之后,统一编译即可。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程序太长,大量无关子程序也包含在其中。 2.仅将子程序库中的有关部分内容链接在应用程序之后,统一编译即可。有些子程序需要调用一些低级子程序,这些低级子程序也应该包含在内。优点是程序紧凑,缺点是需要对子程序库进行仔细删节。 (一)MCS-51定点运算子程序库及其使用说明 定点运算子程序库文件名为DQ51.ASM,为便于使用,先将有关约定说明如下: 1.多字节定点操作数:用[R0]或[R1]来表示存放在由R0或R1指示的连续单元中的数据。地址小的单元存放数据的高字节。例如:[R0]=123456H,若(R0)=30H,则(30H)=12H,(31H)=34H,(32H)=56H。 2.运算精度:单次定点运算精度为结果最低位的当量值。 3.工作区:数据工作区固定在PSW、A、B、R2~R7,用户只要不在工作区中存放无 关的或非消耗性的信息,程序就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最经典的51单片机经典流水灯汇编程序

单片机流水灯汇编程序设计 开发板上的8只LED为共阳极连接,即单片机输出端为低电平时即可点亮LED。 程序A: ;用最直接的方式实现流水灯 ORG 0000H START:MOV P1,#01111111B ;最下面的LED点亮 LCALL DELAY;延时1秒 MOV P1,#10111111B ;最下面第二个的LED点亮 LCALL DELAY;延时1秒 MOV P1,#11011111B ;最下面第三个的LED点亮(以下省略) LCALL DELAY MOV P1,#111011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01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0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0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10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11B ;完成第一次循环点亮,延时约0.25秒 AJMP START ;反复循环 ;延时子程序,12M晶振延时约250毫秒 DELAY: MOV R4,#2 L3: MOV R2 ,#250 L1: MOV R3 ,#250 L2: DJNZ R3 ,L2 DJNZ R2 ,L1 DJNZ R4 ,L3 RET END 程序B: ;用移位方式实现流水灯

ajmp main ;跳转到主程序 org 0030h ;主程序起始地址 main: mov a,#0feh ;给A赋值成11111110 loop: mov p1,a ;将A送到P1口,发光二极管低电平点亮 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rl a ;累加器A循环左移一位 ajmp loop ;重新送P1显示 delay: mov r3,#20 ;最外层循环二十次 d1: mov r4,#80 ;次外层循环八十次 d2: mov r5,#250 ;最内层循环250次 djnz r5,$ ;总共延时2us*250*80*20=0.8S djnz r4,d2 djnz r3,d1 ret end 51单片机经典流水灯程序,在51单片机的P2口接上8个发光二极管,产生流水灯的移动效果。 ORG 0 ;程序从0地址开始 START: MOV A,#0FEH ;让ACC的内容为11111110 LOOP: MOV P2,A ;让P2口输出ACC的内容 RR A ;让ACC的内容左移 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LJMP LOOP ;跳到LOOP处执行 ;0.1秒延时子程序(12MHz晶振)=================== DELAY: MOV R7,#200 ;R7寄存器加载200次数 D1: MOV R6,#250 ;R6寄存器加载250次数 DJNZ R6,$ ;本行执行R6次 DJNZ R7,D1 ;D1循环执行R7次 RET ;返回主程序

AT89C51单片机C实现简易计算器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 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机。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1)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 显示数据和结果。 (2)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 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3)执行过程: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 (4)错误提示:当计算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时,会在LCD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如:当输入的数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计算器的表示范围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溢出;当除数为0时,计算器会在LCD 上提示错误。 系统模块图:

二、硬件设计 (一)、总体硬件设计 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显示部分:采用LCD 静态显示。按键部分:采用4*4键盘;利用MM74C922为4*4的键盘扫描IC,读取输入的键值。 总体设计效果如下图:

(二)、键盘接口电路 计算器输入数字和其他功能按键要用到很多按键,如果采用独立按键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编程会很简单,但是会占用大量的I/O 口资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采用矩阵键盘的方案。矩阵键盘采用四条I/O 线作为行线,四条I/O 线作为列线组成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上按键的个数就为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 口的利用率。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计算器的键盘布局如图2所示:一般有16个键组成,在单片机中正好可以用一个P口实现16个按键功能,这种形式在单片机系统中也最常用。 图 2 矩阵键盘布局图 矩阵键盘内部电路图如图3所示:

运动控制-M法T法测速单片机程序设计

M法、T法测速单片机程序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M法、T法测速的单片机程序设计。使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使用该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和定时器对编码器的输出的脉冲进行采样来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可以使用按键输入来调整M法、T法测速法中Z、Tc和Tt等参数以及测速方法的选择,以此来增强本设计的适应性。参数选择结果和电机转速计算结果均显示在LCD1602上。 关键字:STC89C52,M法、T法测速,LCD1602,电机转速 Ⅰ

Abstract This design as m, t-law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single-chip computer programming. Using STC89C52 single-chip computer as the controller, using the microcontroller's external interrupts and timers for encoder output pulse is sampled to calculate the speed of the motor. Can be adjusted using touchtone m, t law Velocimetry parameters such as z, Tt and Tc, as well as in speed measurement method of choice, as a way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his design. Parameter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motor speed results are available on LCD1602. Keywords:STC89C52,M、T method, the LCD1602, Motor speed Ⅱ

51单片机考试常见试题简答 题

简答题部分 1、什么叫堆栈? 答:堆栈是在片内RAM中专门开辟出来的一个区域,数据的存取是以"后进先出"的结构方式处理的。实质上,堆栈就是一个按照"后进先出"原则组织的一段内存区域。 2、进位和溢出? 答:两数运算的结果若没有超出字长的表示范围,则由此产生的进位是自然进位;若两数的运算结果超出了字长的表示范围(即结果不合理),则称为溢出。 3、在单片机中,片内ROM的配置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的配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掩膜(Msak)ROM型单片机:内部具有工厂掩膜编程的ROM,ROM中的程序只能由单片机制造厂家用掩膜工艺固 化,用户不能修改ROM中的程序。掩膜ROM单片机适合于 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用户可委托芯片生产厂家采用掩膜方法 将程序制作在芯片的ROM。 (2)EPROM型单片机:内部具有紫外线可擦除电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用户可以自行将程序写入到芯片内部的EPROM 中,也可以将EPROM中的信息全部擦除。擦去信息的芯片 还可以再次写入新的程序,允许反复改写。 (3)无ROM型单片机: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它必须连接程序存储器才能组成完整的应用系统。 无ROM型单片机价格低廉,用户可根据程序的大小来选择外接 程序存储器的容量。这种单片机扩展灵活,但系统结构较复 杂。 (4)E2ROM型单片机:内部具有电可擦除叫可编程的程序存储器,使用更为方便。该类型目前比较常用 (5) OTP(One Time Programmable)ROM单片机:内部具有一次可编程的程序存储器,用户可以在编程器上将程序写入片 内程序存储器中,程序写入后不能再改写。这种芯片的价 格也较低。 4、什么是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状态周期、振荡周期和指令周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某条指令的执行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简称M周期)构成,一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状态周期(又称时钟周期,简称S周期),而一个状态周期又包含两个振荡周期(P1和P2,简称P周期)。也就是说,指令执行周期有长有短,但一个机器周期恒等于6个状态周期或12个振荡周

利用单片机AT89C52采用程序设计方法产生锯齿波

1 引言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2采用程序设计方法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四种波形,再通过D/A转换器DAC083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滤波放大,最终由示波器显示出来,能产生10Hz—10kHz的波形。通过键盘来控制四种波形的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控制频率的变化,并通过液晶屏1602显示其各自的类型以及数值,系统大致包括信号发生部分、数/模转换部分以及液晶显示部分三部分,其中尤其对数/模转换部分和波形产生和变化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2设计方案 2.1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经过考虑,我们确定方案如下:利用AT89C52单片机采用程序设计方法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四种波形,再通过D/A转换器DAC083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滤波放大,最终由示波器显示出来,通过键盘来控制四种波形的类型选择、频率变化,最终输出显示其各自的类型以及数值。 2.2、设计要求 1)、利用单片机采用软件设计方法产生四种波形 2)、四种波形可通过键盘选择 3)、波形频率可调

4)、需显示波形的种类及其频率 2.1.2方案设计与论证 1.2.1 信号发生电路方案论证 方案一:通过单片机控制D/A,输出四种波形。此方案输出的波形不够稳定,抗干扰能力弱,不易调节。但此方案电路简单、成本低。 方案二:使用传统的锁相频率合成方法。通过芯片IC145152,压控振荡器搭接的锁相环电路输出稳定性极好的正弦波,再利用过零比较器转换成方波,积分电路转换成三角波。此方案,电路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实现。 方案三:利用MAX038芯片组成的电路输出波形。MAX038是精密高频波形产生电路,能够产生准确的锯齿波、三角波、方波和正弦波四种周期性波形。但此方案成本高,程序复杂度高。 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一。 1.2.2 单片机的选择论证 方案一:AT89C52单片机是一种高性能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它把构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寄存器、I/O接口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计算机、而且其价格便宜。 方案二:C8051F005单片机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具有与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内核,与MCS-51指令集完全兼容。除了具有

基于51单片机的音乐程序

基于51单片机的按键切换播放音乐 原理图: 引脚说明:共5个按键,分别接51单片机的P0~P4引脚,前4个按键控制播放设置好的四首音乐,第5个按键用来关闭音乐。按键采用中断方式,任意时刻按下任意按键则立即进入所按按键的功能;蜂鸣器接单片机的P3.6口。 仿真说明:使用proteus仿真,晶振:12MHZ。 程序代码如下: /*12Mhz晶振工作*/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voice=P3^6; uchar code sound1[]={0xff, 0x40,0x80,0x30,0x40,0x2b,0x40,0x26,0x80,0x24,0x10,0x26,0x40,0x30,0x40, 0x2b,0x80,0x30,0x40,0x39,0x40,0x30,0xc0,0x40,0x80,0x30,0x40,0x2b,0x40, 0x26,0x40,0x26,0x20,0x24,0x20,0x20,0x40,0x30,0x40,0x24,0x80,0x26,0x10,

0x20,0x40,0x19,0x40,0x19,0x80,0x1c,0x10,0x1c,0x80,0x20,0x40,0x20,0x20, 0x1c,0x20,0x19,0x40,0x1c,0x20,0x20,0x20,0x26,0xc0,0x24,0x80,0x24,0x10, 0x20,0x40,0x1c,0x40,0x20,0x40,0x24,0x20,0x26,0x20,0x2b,0x80,0x33,0x40, 0x33,0x20,0x39,0x20,0x40,0x40,0x39,0x40,0x30,0xc0,0x18,0x80,0x1c,0x80, 0x24,0x80,0x20,0x10,0x1c,0x80,0x19,0x40,0x19,0x20,0x19,0x20,0x19,0x40, 0x1c,0x20,0x20,0x20,0x26,0xc0,0x18,0x80,0x1c,0x80,0x24,0x80,0x20,0x10, 0x1c,0x80,0x1c,0x40,0x1c,0x20,0x1c,0x20,0x1c,0x40,0x24,0x20,0x26,0x20, 0xff,0x20,0x00};//同一首歌*/ uchar code sound2[]={0xff, 0x18,0x40,0x1c,0x20,0x18,0x20,0x13,0x40,0x13,0x20,0x15,0x20,0x13,0x20, 0x15,0x20,0x13,0x20,0x15,0x20,0x18,0x20,0x19,0x20,0x1c,0x20,0x20,0x20, 0x1c,0x40,0x19,0x20,0x18,0x20,0x15,0x40,0x10,0x80, 0x13,0x10,0x10,0x40,0x15,0x10,0x13,0x10,0x18,0x10,0x1c,0x10,0x26,0x10, 0x13,0x10,0x18,0x10,0x1c,0x10,0x26,0x10,0x13,0x10,0x18,0x10,0x1c,0x10, 0x26,0x10,0x13,0x10,0x18,0x10,0x1c,0x10,0x26,0x10,0x15,0x10,0x19,0x10, 0x20,0x10,0x2b,0x10,0x15,0x10,0x19,0x10,0x20,0x10,0x2b,0x10,0x15,0x10, 0x19,0x10,0x20,0x10,0x2b,0x10,0x15,0x10,0x19,0x10,0x20,0x10,0x2b,0x10, 0x18,0x10,0x1c,0x10,0x24,0x10,0x30,0x10,0x18,0x10,0x1c,0x10,0x24,0x10, 0x30,0x10,0x19,0x10,0x20,0x10,0x2b,0x10,0x19,0x10,0x19,0x10,0x20,0x10, 0x2b,0x10,0x19,0x10,0x18,0xc0,0xff,0x40,0x40,0x10,0x39,0x20,0x30,0x20, 0x2b,0x20,0x30,0x20,0x2b,0x20,0x26,0x20,0x26,0x20,0x26,0x20,0x26,0x20, 0x26,0x20,0x2b,0x20,0x30,0x20,0x2b,0x20,0x26,0x20,0x26,0x20,0x26,0x20, 0x26,0x20,0x26,0x20,0x2b,0x20,0x30,0x20,0x2b,0x40,0x30,0x10,0x30,0x20, 0x39,0x20,0x30,0x40,0x2b,0x10,0x2b,0x20,0x26,0x20,0x26,0x80,0x40,0x10, 0x39,0x20,0x30,0x20,0x2b,0x20,0x30,0x20,0x2b,0x20,0x30,0x20,0x30,0x20, 0x20,0x20,0x20,0x20,0x26,0x20,0x2b,0x20,0x26,0x20,0x2b,0x20,0x30,0x20, 0x30,0x20,0x26,0x20,0x26,0x20,0x26,0x20,0x2b,0x20,0x30,0x20,0x2b,0x40, 0x2b,0x10,0x2b,0x20,0x2b,0x20,0x2b,0x40,0x30,0x10,0x30,0x20,0x39,0x20,

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代码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busy=P0^7;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char i,j,temp,num; long a,b,c; //a,第一个数b,第二个数c,得数 uchar flag,fuhao;//flag表示是否有符号键按下,fuhao表征按下的是哪个符号uchar code table[]={7,8,9,0,4,5,6,0,1,2,3,0,0,0,0,0}; uchar code table1[]={7,8,9,0x2f-0x30,4,5,6,0x2a-0x30,1,2,3,0x2d-0x30,0x01-0x30,0,0x3d-0x30,0 x2b-0x30}; //按键显示编码表 sbit lcden=P2^2; sbit lcdwrite=P2^1; sbit lcdrs=P2^0; //lcd的写指令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 lcdrs=0; lcden=0; P0=com; delay(1); lcden=1; delay(1); lcden=0; } //lcd的写数据 void write_date(uchar da) { lcdrs=1; lcden=0; P0=da; delay(1); lcden=1; delay(1); lcden=0; } //初始化

void init() //初始化 { uchar num; num=-1; lcdwrite=0; lcden=0; write_com(0x38); write_com(0x0c); write_com(0x06); write_com(0x01); delay(500);//延时0.5s write_com(0x01); i=0; j=0; a=0; //第一个参与运算的数 b=0; //第二个参与运算的数 c=0; flag=0; //flag表示是否有符号键按下, fuhao=0; // fuhao表征按下的是哪个符号 } void keyscan() // 键盘扫描程序 { P3=0xfe; if(P3!=0xfe) { delay(10); //延迟20ms if(P3!=0xfe) { temp=P3&0xf0; switch(temp) { case 0xe0:num=0; break; case 0xd0:num=1; break; case 0xb0:num=2; break; case 0x70:num=3; break; } } while(P3!=0xfe); if(num==0||num==1||num==2)//如果按下的是'7','8'或'9 { if(j==1)//确认一次计算完毕,清屏 { write_com(0x01);

51单片机实用汇编程序库

51 单片机实用程序库 4、1 流水灯 程序介绍:利用P1 口通过一定延时轮流产生低电平 输出,以达到发光二极管轮流亮得效果。实际应用中例如: 广告灯箱彩灯、霓虹灯闪烁。 程序实例(LAMP、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9 MOV A,#00H MOV P1,A;灭所有得灯 MOV A,#11111110B MAIN1: MOV P1,A;开最左边得灯 ACALL DELAY ;延时 RL A ;将开得灯向右边移 AJMP MAIN ;循环 DELAY: MOV 30H,#0FFH D1: MOV 31H,#0FFH D2: DJNZ 31H,D2 DJNZ30H,D1 RET END 4、2 方波输出 程序介绍:P1、0 口输出高电平,延时后再输出低电 平,循环输出产生方波。实际应用中例如:波形发生器。 程序实例(FAN、ASM): ORG 0000H MAIN: ;直接利用P1、0 口产生高低电平地形成方波////////////// ACALL DELAY SETB P1、0 ACALL DELAY 10 CLR P1、0 AJMP MAIN ;////////////////////////////////////////////////// DELAY: MOV R1,#0FFH DJNZ R1,$ RET

五、定时器功能实例 5、1 定时1 秒报警 程序介绍:定时器1 每隔1 秒钟将p1、o得输出状态改变1 次,以达到定时报警得目得。实际应用例如:定时报警器。 程序实例(DIN1、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BH AJMP DIN0 ;定时器0入口 MAIN: TFLA G EQU34H ;时间秒标志,判就是否到50个 0、2 秒,即50*0、2=1 秒 MOVTMOD,#00000001B;定时器0 工作于方式 1 MOVTL0,#0AFH MOV TH0,#3CH ;设定时时间为0、05 秒,定时 20 次则一秒 11 SETB EA;开总中断 SETB ET0;开定时器0 中断允许 SETBTR0 ;开定时0 运行 SETB P1、0 LOOP: AJMP LOOP DIN0: ;就是否到一秒//////////////////////////////////////// INCC:INC TFLAG MOV A,TFLAG CJNE A,#20,RE MOV TFLAG,#00H CPLP1、0 ;////////////////////////////////////////////////// RE: MOV TL0,#0AFH MOV TH0,#3CH ;设定时时间为0、05秒,定时 20 次则一秒 RETI END 5、2 频率输出公式 介绍:f=1/t s51 使用12M 晶振,一个周期就是1微秒使用定时器1 工作于方式0,最大值为65535,以产生200HZ 得频率为 例: 200=1/t:推出t=0、005秒,即5000微秒,即一个高电

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总结.doc

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总结 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最重要的工作程序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根据应用系统即目标产品的要求编写单片机的应用程序其实我们前面已经开始这样做过了这一课我们不是讲如何来设计具体的程序而是教您设计单片机程序的基本方法不过在讲解之前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单片机的程序设计语言这里的语言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语言是有区别的它指的是为开发单片机而设计的程序语言如果 您没有学过程序设计可能不太明白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您知道微软的VB VC 吗VB VC 就是为 某些工程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语言通俗地讲它是一种设计工具只不过这种工具是用来设计计 算机程序的要想设计单片机的程序当然也要有这样一种工具说设计语言更确切些单片机的设计 语言基本上有三类: 1 .完全面向机器的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就是能被单片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计算机能识别什么以前我们讲过--是数字0 或1 所以机器语言就是用一连串的0 或1 来表示的数字比如MOV A 40H 用机器语言来表示就是 11100101 0100000 很显然用机器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不太方便也不好记忆我们必须想办法 用更好的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于是就有了专门为单片机开发而设计的语言 2.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也叫符号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来代替二进制的0 和1 比如刚才的MOV A40H 就是汇编语言 指令显然用汇编语言写成的程序比机器语言好学也好记所以单片机的指令普遍采用汇编指令来编写 用汇编语言写成的程序我们就叫它源程序或源代码可是计算机不能识别和执行用汇编语言写成的程 序啊怎么办当然有办法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把源代码译成机器语言这个过程就叫做汇编,汇编工作现在 都是由计算机借助汇编程序自动完成的不过在很早以前它是靠手工来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汇编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它仍是一种低级语言每一类计算机都有它自己的汇 编语言比如51 系列有它的汇编语言;PIC 系列也有它的汇编语言微机也有它自己的汇编语言它 们的指令系统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单片机有不同的指令系统它们之间是不通用的,这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