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药知识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二、中药材、中药材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1、验收管理

2、贮存条件:分类管理

3、防霉防虫

第一部分中药简介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一、简介: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按功效分为:

解表药香薷、紫苏、清热药黄芩、黄连等、泻下药大黄、祛风湿药乌梢蛇、雷公藤、化湿药砂仁、利水渗湿药茯芩、泽泻、温里药吴茱萸、理气药木香、消食药山楂、驱虫药槟榔、止血药三七、活血化瘀药丹参、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牡蛎、开窍药冰片、补虚药人参、白术、收涩药五味子、涌吐药胆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白矾、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21类;

二、公司现有中药情况:

1、7个品种39味中药,其中植物药36种,矿物药1种,其他2种;

2、贮存分类:

1阴凉、防蛀1种:三七;

2阴凉干燥13种:广藿香、车前子、甘松、白芷、当归、吴茱萸、陈皮、茵陈、砂仁、香附、香薷、薄荷、紫苏叶;

3通风干燥、防蛀、防霉防潮12种:大黄、山楂、甘草、麦芽、桔梗、柴胡、槟榔、葛根、稻芽、地黄、黄芩、川木通;

4干燥12种:木香、丹参、龙胆、白扁豆、连翘、泽泻、茯苓、栀子、黄连、滑石、白芍;

5密封、凉处1种:冰片;

3、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6种:三七、大黄、丹参、甘松、甘草、龙胆;

2根茎1种:黄连

3根9种,其中块根1种地黄:木香、白芍、白芷、当归、桔梗、柴胡、黄芩、葛根;

4茎3种,其中块茎1种泽泻:川木通、香附;

5地上部分4种:广藿香、茵陈、香薷、薄荷;

6果实8种:山楂、白扁豆、麦芽、连翘、吴茱萸、栀子、砂仁、稻芽;

7果皮1种:陈皮;

8种子2种:车前子、槟榔;

9叶1种:紫苏叶;

10矿物药1种:滑石

11其他2种:冰片、茯芩干燥菌核

第二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一、概述:

一概念

1、中药材:系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的采收、捕获或开采后,经产地加工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可描述为“经过产地加工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

中药材可作为中药饮片的原料,但不能直接用于配方煎汤服用,也不能直接投料生产中成药;

如: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

2、净药材:去掉非药用部位与杂质等,即经净制后的药材,也可以说净药材是经拣选、清洗后的干净药材,属于中间产品;

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取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如陈皮: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

3、中药饮片: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传统加工方法,将中药材经净制、切制、炮制,制成一定规格,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也可以说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要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净药材不全是中药饮片,但中药饮片都是净药材;

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原形药材饮片,很容易在外形上作出判定,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经对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进行统计,共52个品种,以下切片在管理上不应按中药饮片对待:

1药材切片共22个品种:干姜片、土茯苓、山楂、川木通、山柰、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桂枝、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

2药材切段共13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

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

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四花青皮、枳壳、枳实;

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0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

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554种;

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河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3年版181种;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736种;

黑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91年版682种;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94年版894种;

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710种;

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658种;

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99年版精制饮片157种;

河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3年版181种;

4、地道药材是优质纯正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及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也可以说是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

在我国,称得上道地药材的约有200种左右,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经过历朝历代长期实践的比较和选择,先人掌握了在哪里采集或种植哪种药材最好的实践经验,例如浙江磐安的白术、元胡、玄参,吉林集安、抚松的人参,云南文山的三七等都是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现代科学技术也进一步证实了

“道地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产于南谯区的滁菊主要成分黄酮含量比其它菊花

高32~61%;安康产的淫羊藿所含的淫羊藿苷为3%,而旬阳产的却只有%;

如四川的黄连、内蒙的甘草、宁夏的枸杞、吉林的人参、甘肃的当归等;

二、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比较:

一相同点

1、来源相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及

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都相同;所以二者来源相同;

如山楂、陈皮、黄连等;

2、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性状相同:性状包括药品的外观、质地、横断面、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绝大多数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物的药材和

生品饮片性状完全相同,其他如花类、树脂类等部位入药的一些药物也存在类

似现象;

3、鉴别反应相同:鉴别反应一般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部分品种因加工过程中淀粉粒糊化而使显微鉴别略有不同外,其他鉴别项则完全相同;

二不同点

1、处方使用不同:同一药物的药材和饮片名称虽然相同,但临床处方和中成药生产中使用不同,无特殊说明的,均使用中药饮片;

如甘草和炙甘草葛根芩连片中使用的是炙甘草、而桔香祛暑和胃茶中为甘草;

2、加工方法不同:中药材只需经过简单的产地加工,而中药饮片则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炮制等工艺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

3、监管方法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方法暂行的有关规定,生产中药饮片必须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证书,批发中药饮片必须是持有经营范围包括饮片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因此,各有关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单位采购

中药饮片,可见中药饮片将被视同成药管理;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二者的界定只能视具体品种及不

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药农采收的是药材,而饮片加工厂经过净选、切制等加

工处理,即为中药饮片;

举例1: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中药材

净山楂: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净药材

炒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炒至色变深;中药饮片

清炒法: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中药饮片

清炒法:置热锅中,用中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举例2: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中药材;

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净药材、中药饮片

举例3:黄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干燥,撞去残留须根;中药材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净药材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中药饮片

三、药材炮制:

1、定义: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2、炮制的作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马钱子砂烫

2增加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醋制香附,能增加止痛作用;姜川连可加强止吐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如吴茱萸,味辛热燥烈,宜于里寒之证;用甘草水浸泡,去其温烈之性,对于肝火犯胃之呕吐腹痛,常用之;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物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3、炮制方法:

1净制: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净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2切制:经浸润少泡多润后切制;

软化处理方法: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

切制品有片、段、快、丝、

3炮炙:炒、烫、煅、制炭、蒸、煮、炖、单、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共17种

4、炮制品的包装:炮制、整理加工后的净药材应使用清洁容器或包装,并与未加工、炮制的药材严格分开;

第三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一、中药材的验收

1、外包装的初检:应完整,没有污染、受损、淋湿、受潮、虫蛀、霉变、鼠咬等;

2、每件包装上应附有明显标识,标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采收加工日期;

3、应按质量标准购入,产地应保持相对稳定;

二、贮存:

1、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特性,为了保证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按其各品种贮藏项下要求进行保管;

2、实行分库、分区、分类、分批堆放,每批物料应有状态标志及货位卡;

3、堆放要求:牢固、整齐,符合“六距”

六距为:垛距不少于米,梁距不少于米,柱距不少于米,墙距不少于米,底距不少于米,顶距不少于米照明灯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料间距;另有一距:垛与水暖散热器、供热管道间距应大于米

4、五防:防鼠、防盗、防火、防霉潮、防虫;

5物料管理的几种状态标志:

待验——黄色;合格——绿色;不合格——红色;退货——蓝色;

6、库存物料应每日巡检和养护,确保无潮解、无霉变、无虫蛀、无鼠咬、无污染、无渗漏、无锈蚀、无燃爆,质量保持良好;

7、每日定期记录温湿度;

二药典及GMP中对仓库的要求:

1、药典凡例中贮藏项下要求:

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

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系指2~10℃;

常温:系指10~30℃;

2、粉末分等:6等,详见药典凡例

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3、药典中其他要求:

1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2制剂中使用的药材,均应符合本版药典规定;

3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均指净药材,注有炮制要求的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照本版药典该药材项下的方法炮制;

4制剂处方中规定的药量,系指净药材或炮制品粉碎后的药量;

5炮制所的水指饮用水;

3、GMP要求:

1中药材的库房应分别设置原料库与净料库;

2中药材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拣选、整理、剪切、炮制、洗涤等加工;需要浸润的要做到药透水尽;

3生产中所需中药饮片,须按规定监控投料,并有记录;

4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①中药材不能直接接触地面;

②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药材;不同药材不宜在一起洗涤;

③洗涤及切制后的药材和炮制品不得露天干燥;

5中药材的灭菌方法应以不改变质量为原则;

6中药材、中药饮片清洗、浸润、提取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应不低于饮用水标准;

三、中药的贮存

一中药贮存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1、虫蛀:

1来源:①采收时受到污染;

②干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带入贮藏地;

③贮藏地或容器本身不洁,内有害虫附存;

2危害:形成蛀洞或蛀粉,破坏性极强;

3生长条件:依库内温度,相对湿度以及药材成分和含水量而定;

原因:因药材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成为害虫的滋生地,利于害虫生长;

一般情况下,温度16~35℃,相对湿度70%以上,药材含水13%以上害虫易于生长;

2、霉变:大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的温度15℃以上,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及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使之腐坏变质,失去药效;

3、变色

1有些药材所含成分中具酚羟基,在酶作用下经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如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

2有些药材含有糖及糖酸类分解产物的糠醛或其他类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活泼的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

3有些药材含水量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能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4药材在加工、温度过高或发霉、生虫中也会变变;

5某些杀虫剂也会引起药材变色;

如用硫磺熏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为还原剂,导致药材变色;

6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等;

4、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如柏子仁、苦杏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天冬、构杞子、太子参、麦冬含糖类;

与贮存中的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

5、风化:有些矿物药易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轼效减弱,

如明矾、芒硝、胆矾等;

6、自燃:

1是富含油脂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如柏子仁、紫苏叶等;

2有些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如菊花、红花等;

7、其他:在贮藏中易挥散,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如冰片、

荆芥、薄荷等含水量挥发油类的药材;

二中药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1、仓库管理:

1保持库房干燥、清洁、通风,堆垛层不能太高;

2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经常检查;

3注意外界温、湿度变化,及时调节室内温湿度;

4入库前应检查有无虫蛀、发霉等情况,有问题的包件适当处理;

5贮藏方法和条件依药材本身特性分类保管;

①毒剧药材;

②易吸湿霉变的,通风干燥,必要时翻晒或烘烤;

③易虫蛀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贮于容器中,通风干燥;

④贵细:如西红花;

⑤易挥发的,密闭如冰片;

⑥不稳定,不久贮;

2、霉变的防治:控制库房的湿度65~70%,药材含水量15%以下;

“发陈贮新”“先进先出”原则,有些可埋入谷糠或放入石灰缸中;

3、害虫的防治:

1物理方法:

①利用某种药材挥发性气味,防止同贮药材虫蛀;

如牡丹皮与泽泻,牡丹皮不变色,泽泻不易虫蛀;利用酒精挥发蒸气可防虫,如瓜篓、枸杞子等;

②调节温度:

Ⅰ低温法:害虫在8~15℃停止活动,-4~-8℃进入冬眠,低于-4℃使害虫致死;

Ⅱ高温法:40~45℃,害虫停止发育、繁殖;48~52℃短时间内死亡;

烘烤或暴晒可杀虫烘烤不宜过60℃

2化学方法:

①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Cl3NO2:液体,强烈气味,几不溶于水,20℃以上渐挥发,气体比空气重,渗透力强;

采用喷雾法或蒸发法密闭熏蒸2~3昼夜,用量30~35g/m3;

对人有剧毒,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强烈催泪性;

②磷化铝AlP:用量5~6g/m3;

适用于仓库密闭熏蒸杀虫,对人体有害;

③二氧化硫:较适用于螨类害虫,用量250g/m3

3其他:

①气调贮藏也称“气调养护”:使库内充满98%以上N2或CO2,使O2留存不足2%,使害虫窒息而死;

防腐防虫,含氧控制在8%以下;

②除氧剂密封贮藏;

③核辐射灭菌技术;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鉴别相关知识培训 一、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组成。中医临床采用的治病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成药的原料是生、熟饮片。其中,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净制、切治、炮制制成的符合临床需要的加工品,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而中药饮片的质量决定于中药材的品质,中药材的品种、采收时节、存储保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人们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为“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性能。 1、四性五味 四性,又称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是古人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以及对于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地。它是与疾病属性的寒(寒证)、热(热证)相对而言的。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性或惊性,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证、热证。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回阳救逆、发散风寒等作用,适用于阴证、寒证。 此外,性质较平和的药物介于温、凉之间,称平性,而这些药物实质上仍有偏温或偏凉的不同,没有超出四性的范畴,或仍统称为四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辛味,能散,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效。 甘味,能补,能缓,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 酸味,能收,能涩,有收剑、固涩的功效。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泻和燥的功效。 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常用于瘰疬、痞块、燥热便秘等症,如昆布、芒硝等。 2、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其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加工制作的 固体剂型制剂,具有方便服用、易保存、用量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 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和中药生产领域。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药饮片的 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饮片。 一、中药饮片的定义和分类 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草药材经过破碎、筛选、炮制等工艺处理后,制 成固体制剂的中草药药物形式。依据中药饮片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 可以分为片剂、颗粒剂、粉剂等不同类别。其中,片剂是将制好的中 药质地均匀饱满地平铺在片剂机上,经过一定的压制和干燥工艺制成 的一种中药饮片剂。 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 1.破碎:将药材进行适当大小的破碎,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2.筛选:通过筛网,将破碎后的药材进行去杂,确保饮片的纯净度。 3.炮制:炮制工艺是指将药材经过炒、煮、蒸等处理方式,使其质 地更适合饮片制作。 4.调制:根据不同的配方要求,将炮制好的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 混合调配。 5.制片:将调制好的药材放置在片剂机上,经过压制、切割等工艺 制成中药饮片。

三、中药饮片的优势与应用 1.方便服用:中药饮片通常采用片剂、颗粒剂等形式,服用方便, 可避免繁琐的煎煮过程。 2.用量准确: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中,会按照一定规格和比例进行制剂,使每片饮片的药材含量相对固定,用量准确。 3.易保存:中药饮片制剂通常经过干燥等工艺处理,具有较长的保 质期,便于保存和携带。 4.临床应用广泛:中药饮片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个性化配方,适用于各种临床实践。 四、中药饮片质量控制 1. 外观特征:对饮片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进行直观判断,确保饮 片的外观符合要求。 2. 成分含量:采用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试,确保成分含量符合标准。 3. 微生物污染:检测饮片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指标,保证饮片 的卫生安全。 4. 重金属含量:对饮片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确保饮片不受重 金属污染。 五、中药饮片的储存和用法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保管方法培训教材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保管方法培训教材 中药饮片经加工炮制后的特点:1、稳定性降低2、规格增多3、流动量大养护原则:应根据药材、饮片品种的性能有目的地展开防护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一、常见植物饮片的特性 (一)、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 1、强淀粉饮片有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金果兰、白术、大黄、猫爪草、薏苡仁、芡实、浮小麦、白扁豆、乌豆、赤小豆、刀豆、麦芽、神曲、娑罗子、决明子、皂角、胖大海、预知子、莲子等。 2、弱淀粉饮片有三棱、莪术、防风、白蔹、白芍、银柴胡、千年健、藕节、仙茅、红大戟、木瓜、桔核、金樱子、槐角、荔枝核、桑椹、冬瓜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楮实子、韭菜子、青葙子、急性子等。 (二)含糖份和油脂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根茎、果实或种子部位,含糖类或油脂成分) 党参、当归、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牛膝、木香、独活、远志、桔梗、板蓝根、明党参、地黄、熟地黄、玄参、百部、紫苑、前胡、白芨、薤白、天麻、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桃仁、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酸枣仁、栝楼、栝楼子、枸杞、使君子、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大枣、龙眼肉、黑芝麻、栀子等。 (三)、纤维性和木质化类饮片 此类饮片来自植物的根、根茎、茎、或皮部,富含纤维或已经木质化,有较强

的韧性或硬度 黄芪、甘草、麻黄、石斛、槲寄生、关木通、芦根、白茅根、知母、秦九、柴胡、丹参、续断、黄芩、黄柏、苦参、北豆根、石菖蒲、乌药、升麻、贯众、漏芦、鸡血藤、桑白皮、地骨皮、香加皮、秦皮、杜仲、椿皮、白鲜皮等(四)花与芳香类饮片(多含挥发油) 有花、叶、全草、果实、种子、根皮 丁香、菊花、辛夷、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红花、厚朴花、代代花、木槿花、葛花、旋覆花、密蒙花、蒲黄、松花粉、薄荷、荆芥、广藿香、紫苏叶、香薷、细辛、青蒿、茵陈、鱼腥草、败酱草、艾叶、吴茱萸、枳壳、枳实、陈皮、青皮、佛手、香橼、川芎、藁本、干姜、高良姜、苍术、山奈、沉香、檀香、降香、厚朴、肉桂、桂枝、牡丹皮、等 (五)、叶和全草类饮片 大青叶、桑叶、桔叶、蒲公英、地丁、车前草、马齿见、垂盆草、鹅不食草、墨旱连、半边莲、扁蓄、浮萍、透骨草等。 (六)树脂类饮片:血竭、乳香、没药、安息香、苏合香、阿魏、松香 二、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 (一)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二)温度:温度在16~35℃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28℃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

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定教材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鉴定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 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各省颁发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地方标准,其所载品种和内容上若与国家药典标准有矛盾时,应按国家药典执行,药典没有规定的按省炮制规范执行。 解放以来,国家先后出版了《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和1985年版,1990年版、2000年版七版药典,其中63年版、77年版及85年版90年版、95年版、2000年版药典均分一、二部出版,在一部中收载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等。2000年版药典一部共收载992种药品,每个药材品种项下,按顺序一般分别列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内容。其中鉴别项下一般列有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内容。在检验方法上除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还应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检验技术。 值得指出的,由于我国的中药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有许多品种在国家药典和药品标准上没有收载,因此在鉴定中药时还可根据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进行分析、鉴定。供鉴定用的药材,在取样前一般应先注意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相符,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如有个别包件严重变质不能供药用的,应另行处理,不作取样范围。 药材的取样,按药材取样法进行操作。 药材取样法是指选取供检定用药材供试品的方法。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二、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供试品,原则如下: 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不中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三、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供试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供试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一般药材100~500g; 粉末状药材25g; 贵重药材5~10g; 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供试品。 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四、将所取供试品混合拌匀,即为总供试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供试品。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供试品。平均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鉴定的对象非常复杂,有完整的中药;有碎块、饮片和粉末。因此,中药鉴定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进行工作,这要根据检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掌握。 一、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 就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现以原植物鉴定为例,说明进行的步骤如下: 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检品,应注意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都位的观察,其中对繁殖器官(花、果或孢子囊、子实体等)尤应仔细观察,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花等的形态构造。单靠茎枝和叶子的外形来鉴定植物是不够的,有时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完整的,常是植物体的一段(或一块)器官,除对少数品种的特征十分突出的可以鉴定外,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对照鉴定。 2.核对文献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和检品的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学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经济植物志》及有关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具有鉴定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药志》、《药材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别手册》等。由于各书记载植物形态的深度不同,同一种植物各书的记述有时也不会一致,,因此必要时,还须进一步查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鉴定。原始文献,即指第一次发现该种(新种)植物的植物工作者,描述其特征,予以初次定名的文献。 3.核对标本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标本室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或根据文献核对已定学名的某种标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室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参考更多一些标本,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如有条件,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被描述的植物标本)核对,这对正确鉴定更为有利。 对一些难以定名的标本,可寄请专家或植物分类研究单位协助鉴定。

中草药知识

第一章中草药起源和中草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特点: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 二.本草的含义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少量的加工品,其中植物药占80%多。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三 .中草药的含义即中药中的植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中成药的概念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各种片剂、丸剂、散剂、冲剂等。优点是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缺点是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一成不变,不能灵活多变、随症加减。 五.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中草药学的概念中草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草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中草药的起源和中草药学的发展 【先秦】中草药的起源。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诗经》《山海经》)(《五十二病方》-最早涉及药物炮制、制剂等内容的医药专著。)【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书籍,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或称第一部药典)。苏敬。844种。公元659年。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本草拾遗》。陈藏器。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十剂”分类法为中草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食疗本草》孟诜。食疗专著)【宋代】国家药局的设立,国家药局设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唐慎微。1500余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华法制取龙脑、樟脑,蒸馏法制酒反映出成就)【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明代】(《本草纲目》。1892种。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716种)(《本草求真》黄宫绣。520种。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当代的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第二章中草药的产地和采集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 教案 中药材基础知识 1、中药的起源 医食同源、医药同源之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00多种药材,如芦根、甘草、地黄、香附等,其次古籍《山海经》还记述药物的产地、形状、效用和使用方法。 2、中药的发展 “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收载的药物草本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之意。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由唐朝政府颁行(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共记载药物84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能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比国外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绘制药图1160个,并创造用药物属性分类,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文献。 近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词典》前者收载药物2200余种,后者收载药物5767种,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常用的中药工具书。 3、中药材的来源、命名和分类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根据药用部位其中植物又分别来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根皮、枝皮;动物又分别来自肉、骨、皮、角、分泌物、病变体和蜕化体等。 因此,中药材的命名: (1)有根据药材的产地命名的如广藿香、川芎、阿胶等; (2)有根药材据形状命名的如钩藤、乌头等; (3)有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的如:丹参、黄连、紫草等;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中药学(张廷模)讲稿 目录 目录 (1) 第一讲绪言 (3) 第二讲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9) 第三讲中药学的发展(二) (14) 第四讲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20) 第五讲中药材的储存 (25) 第六讲中药的炮制:方法 (31) 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 (37) 第八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42) 第九讲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46) 第十讲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53) 第十一讲中药的性能:归经(二) (58) 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63) 第十三讲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 (68) 第十四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74) 第十五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 (79) 第十六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 (84) 第十七讲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89) 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 (96) 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102) 第二十讲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08) 第二十一讲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113) 第二十二讲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概述发散风 热药:薄荷、牛蒡子 (120) 第二十三讲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一)(126)

第二十四讲发散风热药:葛根(二)、柴胡、升麻、淡豆豉清热药概述 . 131 第二十五讲清热泻火药概述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138) 第二十六讲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 热燥湿药概述 (142) 第二十七讲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148) 第二十八讲清热解毒药概述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 黛、贯众 (153) 第二十九讲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160) 第三十讲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清 热凉血药概述 (165) 第三十一讲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171) 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概述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 连 (177) 第三十三讲泻下药概述攻下药概述攻下药:大黄(一) (182) 第三十四讲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187) 第三十五讲攻下药:番泻叶、芦润下药概述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概述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194) 第三十六讲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 (200) 第三十七讲祛风湿药概述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205) 第三十八讲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木瓜 (209)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 中药鉴定模块知识点分别分布在——1、2、4章 1.2 中药药品标准(不含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2.1 中药材生产 4 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鉴定模块相应内容学习顺序—— ①先学第4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②再学习总结性较强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相关内容 ——1.2 中药药品标准 ——2.1 中药材生产 学习要点: 1.品种、栽培 2.产地(道地药材) 3.采收 4.产地加工 ——影响质量 一、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1.同名异物 防己-粉防己,取消广防己 2.同物异名 3.一药多基原 ①同属不同种 柴胡2、大黄3、甘草3、秦艽4、海马5、川贝母6、石决明6 川贝母原植物商品名川贝母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松贝 青贝梭砂贝母炉贝 太白贝母 瓦布贝母

以上图示依次是:松贝、青贝、炉贝。 ②同科不同属 葶苈子 (十字花科:独行菜、播娘蒿) ③不同科 青黛 珍珠 2.栽培对药材品质的影响 野生VS养殖 二、中药材的产地 道地药 材 代表品种记忆 川药川**、附子、黄连、黄柏、花椒、金钱草 川字号—— 连柏附子花钱少 浙药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 麦冬,温郁金 山茱萸、乌梢蛇 浙八味—— 杭浙金术会玄胡 菊花白芍麦贝母 怀药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金银花、红花、山茱萸、辛夷 四怀药——伏牛上山 菊花黄 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马钱子、儿茶 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 广药(南药) 阳春砂-广东 蛤蚧-广西 槟榔、益智仁-海南 两广:巴戟天、肉桂(桂枝) 广字号(广陈皮)

北药(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 板蓝根、黄芩-河北 党参-山西 金银花-山东 关药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龙胆 藏药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 华南药(长江以南,南岭以 北) 泽泻-福州 木瓜-安徽 枳壳-江西 蜈蚣/鳖甲-湖 北 天然冰片-湖 南 西北药(陕、甘宁、青、新、 蒙) 西宁大黄 甘肃岷县当归 宁夏枸杞 羌活、秦艽 新疆紫草/内蒙紫 草

中药材基础知识

根及根茎类 人参为珍贵药材之一。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功能。为驰名国内外的滋补珍品。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现大量为人工栽培。山参随时可采,一般以果实成熟后(月份)采收最佳。挖出后将山参用青苔和树皮裹好后置湿润环境储存,称为“鲜山参”或“野参水子”。现在鲜山参一般均晒干或冷冻干燥,称“生晒山参”或“活性山参”。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天白露至秋分季节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为“鲜人参”或“园参水子”。鲜人参进行加工,其加工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生晒参类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鲜参不除去支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2)红参类将刷洗干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艼)和支根,蒸 3h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 大黄为常用中药。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1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未发芽前采挖。 千年健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等地区。主含挥发油。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习称“年健一包针”。 三七为著名珍贵药材之一。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吐血、咳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扑肿痛,外伤出血等症。是一种销用较广的中药材。主产云南。剪下较粗的枝根称“筋条”,细根及残次品为“剪口三七”,最细的为“绒根”。规格等级通常分春三七和冬三七2 种规格,各13个等级。 三棱为较常用中药。具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的功能。春秋两季采挖。 山药为常用中药。具有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主产河南。“怀山药”。秋、冬季挖取块茎,除去须根泥土,切去芦头(留种用),洗净,水浸2~3小时,取出,用竹刀刮去外皮,

嗨学堂中药学专业知识1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邃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植物类中药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 其品种和质量直接相关。在嗨学堂中药学专业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 如何正确鉴别常用植物类中药,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类中药和它们的鉴别知识。 1. 桂枝 桂枝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解表发汗药,也是桂皮、肉桂的原料。正确鉴 别桂枝的方法包括:看形态,良好的桂枝应该是细长圆柱形,皮质应 该薄而易碎,断面有纹路;闻气味,良好的桂枝应该有明显的肉桂味;品味,桂枝应该是辛温味,而不是苦涩味;另外,还可以用拉丝和浸 水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2. 人参 人参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补五脏,安精神”的顶级滋 补品。正确鉴别人参的方法包括:看形态,良好的人参应该是粗大、 肥壮,根须多而细长,有深红色的须根;闻气味,良好的人参应该有 浓郁的人参味;品味,人参应该是甘甜微苦味;另外,还可以用加热、浸泡和煎煮等方法进行鉴别。 3. 大黄 大黄是一味泻下燥湿、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淋、痢疾、便秘等症状。正确鉴别大黄的方法包括:看形态,良好的大黄应

该是粗壮坚硬,表面黄褐色,有皱纹,断面有纤维结构;闻气味,良好的大黄应该有特有的大黄味;品味,大黄味极苦;另外,还可以用酒浸、水浸和石灰水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4. 干姜 干姜是一种生姜干燥后的中药材,常用于解表发汗、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等。正确鉴别干姜的方法包括:看形态,良好的干姜应该是圆柱形,粗壮而坚硬,表面深黄色,有皱纹,断面有纹路;闻气味,良好的干姜应该有浓烈的姜味;品味,干姜应该是辛辣味;另外,还可以用切片和研粉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5. 黄芪 黄芪是一种滋补养生的中药材,常用于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等。正确鉴别黄芪的方法包括:看形态,良好的黄芪应该是肥大圆滑,表面灰黄色或淡黄色;闻气味,良好的黄芪应该有浓烈的黄芪味;品味,黄芪味微甘;另外,还可以用磨灰试验和水浸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类中药及其鉴别知识,对于嗨学堂的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好这些知识非常重要。正确的鉴别能够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疗效,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假冒伪劣药材的流入市场。学习和掌握植物类中药的鉴别知识,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部分内容。上述所提到的常用植物类中药及其鉴别知识只是中药学中的冰山一角,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针对更多的中药材进行深入

讲解中药材的书籍

讲解中药材的书籍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 和疗效。对于学习、了解和应用中药材,书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优秀的中药材书籍,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内容和特点。 1.《中药学》 《中药学》是由中国药学会编写的一本系统性的中药学教材。该书 系统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材的分类、质量评价、加工制备、保存与鉴定等内容。它以清晰的语言、详尽的知识点和丰富的插图, 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中药学知识。此外,该书还附有大量的中 药材图片和生药鉴定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材。 2.《中草药大辞典》 《中草药大辞典》是中药学领域的权威参考书之一。该书收录了8000多种中草药材及其相关信息,包括草药的名称、形态特征、药理 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每个草药材的介绍都非常详尽,深入展示 了中草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该书还包括了中草药材的图片和 鉴别方法,帮助读者准确辨别和使用不同的中草药材。 3.《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中草药材入门书籍。该书介绍了 常见的中草药材及其应用,包括中草药的起源、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收方法、药理作用等。该书以简明的方式呈现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

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用中草药的配伍方剂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中草药材。 4.《中药材学》 《中药材学》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药材学教材。该书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分类、鉴定、质量评价、加工制备和应用等知识。它采用了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使读者能够轻松了解和记忆中药材的知识。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中药材的配伍应用和中药炮制技术,为读者深入理解中药材的应用提供了帮助。 通过阅读上述介绍的几本中药材书籍,读者可以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深入掌握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些书籍不仅适合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也适合对中药材感兴趣的人士。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读者应注意对中药材进行实地观察和鉴别,以确保对中药材的理解更加准确和全面。书籍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知识和经验需要通过实践和实地学习来积累和应用。

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药饮片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掌握中药饮片的提取制备方法。 3.学习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4.了解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培养学员的中药饮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中药饮片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1.1中药饮片的概念 1.2中药饮片的种类 1.3中药饮片的特点 2.中药饮片的提取制备方法 2.1常用中药饮片的提取方法 2.2中药饮片的加工方法 3.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1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3.2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4.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4.1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 4.2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5.中药饮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能力培养 5.1中药饮片制备实验 5.2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药饮片的提取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2.教学难点: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 1.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部分,采用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 论与实践结合,让学员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中药饮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过程。 2.针对实验部分,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鼓励学员亲自参与和操作,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 1.中药饮片的样本及其提取设备和实验器材。 2.相关中药饮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教材和文献资料。 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 六、教学评价: 根据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标准 包括:

1.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和完整程度。 2.对中药饮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中药饮片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描述准确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4.学员在操作实验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课程为期3天,每天6小时。 第一天: 上午:中药饮片的定义、种类和特点(2.5小时) 下午:中药饮片的提取制备方法(3.5小时) 第二天: 上午: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2.5小时) 下午: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5小时) 第三天: 上午:中药饮片的制备实验(3小时)

中草药知识点总结

中草药知识点总结 中草药,又称为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既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中草药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适应 病种广泛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下面将对中草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草药的来源及分类 1. 中草药的来源 中草药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植物药是指中药材为植物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甘草等;动物药是指中药材为动物的药物,如麝香、地龙、牛黄等;矿物药是 指中药材为矿物的药物,如雄黄、硫黄、朱砂等。 2. 中草药的分类 中草药按其性味归纳可分为寒热、苦甘、辛酸、温凉等不同属性。按其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理气养阴等不同类别。此外,还有根、茎、叶、花、果、实、皮、壳、种子等不同的部位分类。 二、中草药的功能及用途 1. 清热解毒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材常用于治疗风 热感冒、痢疾、肠胃炎等疾病。 2. 活血化瘀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材,如川芎、当归、红花等。这些药材常用于治疗 瘀血阻滞、瘀血痛经等疾病。 3. 健脾和胃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如人参、白术、茯苓等。这些药材常用于治疗脾胃 虚弱、消化不良等疾病。 4. 理气养阴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理气养阴的功效,如柴胡、黄芪、麦冬等。这些药材常用于治疗气滞、阴虚等疾病。 三、中草药的药效与禁忌 1. 药效

中草药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疗效安全性高。不过,中草药在应用中也需注意 剂量、配伍、煎煮等方面,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 禁忌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中草药的选择和使用。并且,某些药物 在一些特定的疾病状态下也要忌用,比如脾胃虚弱者忌用寒凉药物,阴虚火旺者忌用燥热 药物等。 四、中草药的炮制与使用方法 1. 炮制方法 中草药在使用前,通常需要进行炮制处理。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晒干、醋炙、煅炼、煨煮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增强药性,使其更适合疾病的需要。 2. 使用方法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内服、外用、熏蒸、泡浴等。内服是指将药物制成汤剂、丸剂、散 剂等,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外用是指将药物制成贴敷、浸泡、擦拭等,直接涂抹在患处;熏蒸是指将药材放入壶中,点燃后产生烟雾,患者吸入,起到治疗作用;泡浴是指将药材 放入热水中,进行浸泡,让患者全身浸泡,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中草药的贮存与选购 1. 贮存 中草药的贮存很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潮湿、潮气、发霉 等现象。同时要按照不同的中草药要求进行包装,以确保其质量。 2. 选购 在选购中草药时,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选择品质好、外观无病虫害、无霉变、气味 芳香的药材。此外,在选择中草药时,要根据病情和病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材,不能 随意用药。 总之,中草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效和疗效。但是在使用中 草药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并遵医嘱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药材仓库药材、饮片贮存保管养护培训教材

中药仓库保管、养护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贮藏 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因此必须贮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一)药材的防霉: 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以及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凤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成菌丝,分泌酵素,分解和溶蚀药材使药材腐坏,以及产生秽臭恶味。因此,防霉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药材的干燥、人库后防湿、防热、通风,对已生霉的药材,可 以撞刷、晾晒等方法简单除霉,霉迹严重的,可用水、醋、酒等洗刷后再晾晒。 (二)药材的防虫: 虫蛀对药材的影响甚大,虫害的预防和消灭,对于大量贮存保管的药材仓库,主要是用氯化苦、磷化铝等化学药剂熏蒸法杀虫。对于药房中小量保存的药材,除药剂杀虫外,可采用下列方法防虫。 1.密封法: —般按件密封,可采用适当容器,用蜡或血料封固,怕热的药材可用干砂 或稻糠埋藏密封,贵细药材,可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密封。 2.冷藏法: 温度在5℃左右即不易生虫,因此可采用冷窖、冷库等干燥冷藏。

3.对抗法: 这是二种传统方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材。如泽泻与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丹皮不变色,蕲蛇中放花椒,鹿茸中放樟脑,瓜蒌、蛤士蟆油中放酒等均不生虫。(三)药材的其它变质情况 1.变色:酶引起的变色,如药材中所合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在酶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台,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药材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药材,因此容易变色。非酶引起的变色原因比较复杂,或因药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产生糠醛及其类似化合物,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元糖作用,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使药材变色。此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杀虫剂等多与变色的快慢有关。因此,防止药材的变色,常需干燥避光冷藏。 2.泛油: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后者 如天门冬、孩儿参、枸杞等(含糖质)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相联系,防止“泛油”的主要方法是冷藏和避光保存。此外,如中草药由于化学成分自然分解,挥发、升华而不能久贮的,应注意贮存期很。其它如松香久贮,在石油醚中溶解度降低明矾、芒硝久贮易风化失水,洋地黄、麦角久贮有效成份易分解等。 中药养护

中科盛元中药贴敷培训资料

中科盛元中药贴敷培训资料 一、介绍 中药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外用中药贴敷在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湿、舒缓疼痛等效果。中科盛元中药贴是一种贴敷材料,选择优质中药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湿性,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本教材旨在为培训中药贴敷人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中药贴敷的基本原理 中药贴敷利用中药药性的温热、寒凉、辛甘等特性,通过局部外用对疾病产生作用。中药贴敷的基本原理如下: 1.中药药性:中药分为寒凉性和温热性,不同药性对应不同的病症。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贴敷,能够产生理疗作用。 2.渗透吸收:中科盛元中药贴具有优良的渗透性和吸湿性,能够快速渗透到皮 下组织,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 3.局部刺激:中药贴敷在患处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增 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4.保护作用:中药贴敷能够起到保护受伤处的作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外 界刺激。 三、中科盛元中药贴的特点 中科盛元中药贴是一种专门用于中药贴敷的贴敷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优质原料:中科盛元中药贴选用优质中药原料制成,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更加安全可靠。 2.渗透性:中科盛元中药贴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够迅速渗透到皮下组织,发 挥中药成分的作用。 3.吸湿性:中科盛元中药贴能够吸湿排汗,保持贴敷部位干燥,减轻患者的不 适感。 4.粘性好:中科盛元中药贴的背面采用优质胶水,粘性好,不易掉落。

5.简便易用:中科盛元中药贴使用简便,患者可以自己进行贴敷,方便快捷。 四、中药贴敷的应用范围 中药贴敷可以用于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风湿病:中药贴敷能够温经活络,舒筋活血,对于风湿病、关节炎等具有明 显的疗效。 2.肌肉酸痛:中药贴敷具有温热作用,能够缓解肌肉疼痛、僵硬等不适感。 3.慢性损伤:中药贴敷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对于慢性损伤、扭 伤等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4.呼吸道疾病:中药贴敷在背部贴敷时,能够起到祛除寒湿、镇咳化痰的作用, 对于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五、中药贴敷的使用方法 中药贴敷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洁贴敷部位:使用前需要将贴敷部位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污垢。 2.剪裁贴敷材料:根据需要将中科盛元中药贴剪裁成合适的大小。 3.贴敷剂:将剪裁好的中科盛元中药贴敷在患处,注意贴敷的位置和面积。 4.固定贴敷材料:贴敷完成后,可以使用透明胶布或绷带固定中药贴,避免掉 落。 5.注意事项:使用中药贴敷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能过度使用,避免对皮 肤造成刺激。 六、中科盛元中药贴敷的禁忌症 中科盛元中药贴敷有一些禁忌症需要遵守: 1.皮肤破损:贴敷部位有皮肤破损、溃疡等情况时,禁止使用中科盛元中药贴。 2.过敏体质:对中药成分过敏的人群禁用。 3.妊娠期:孕妇禁止使用中药贴敷。 4.受凉感冒:感冒初期或体温过高时,不适宜使用中科盛元中药贴。

中药制剂技术教材

中药制剂技术教材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材涵盖了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是中药制剂技术教材的1000字概述: 一、中药制剂技术概述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药制剂是将中药材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品。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 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品。 中药制剂的分类:根据剂型的不同,中药制剂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露剂、栓剂、锭剂、条剂、片剂等。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的质量标准、成品的质量标准等。 三、中药制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等。 中药制剂的分离工艺:中药制剂的分离工艺包括沉淀法、萃取法、膜分离法等。 中药制剂的纯化工艺:中药制剂的纯化工艺包括大孔吸附树脂法、离子交换法等。 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根据临床需要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中药制剂的基本技能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掌握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剂型的制备。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掌握各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研究方法,能够对中药制剂进行稳定性的研究。 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了解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能够正确使用各种中药制剂。 五、中药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中药制剂技术将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中药制剂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加强中药制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药知识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二、中药材、中药材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1、验收管理 2、贮存条件:分类管理 3、防霉防虫 第一部分中药简介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一、简介: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按功效分为: 解表药(香薷、紫苏)、清热药(黄芩、黄连等)、泻下药(大黄)、祛风湿药(乌梢蛇、雷公藤)、化湿药(砂仁)、利水渗湿药(茯芩、泽泻)、温里药(吴茱萸)、理气药(木香)、消食药(山楂)、驱虫药(槟榔)、止血药(三七)、活血化瘀药(丹参)、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牡蛎)、开窍药(冰片)、补虚药(人参、白术)、收涩药(五味子)、涌吐药(胆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白矾、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21类。 二、公司现有中药情况: 1、7个品种39味中药,其中植物药36种,矿物药1种,其他2种; 2、贮存分类: (1)阴凉、防蛀1种:三七; (2)阴凉干燥13种:广藿香、车前子、甘松、白芷、当归、吴茱萸、陈皮、茵陈、砂仁、香附、香薷、薄荷、紫苏叶; (3)通风干燥、防蛀、防霉防潮12种:大黄、山楂、甘草、麦芽、桔梗、柴胡、槟榔、葛根、稻芽、地黄、黄芩、川木通; (4)干燥12种:木香、丹参、龙胆、白扁豆、连翘、泽泻、茯苓、栀子、黄连、滑石、白芍; (5)密封、凉处1种:冰片; 3、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6种:三七、大黄、丹参、甘松、甘草、龙胆; (2)根茎1种:黄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