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一个规范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编制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的管理。

3 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 内容

4.1 编制程序

4.1.1 起草

本公司自行研制的新产品和引进的新产品,投产前都应进行中试。试生产前生产副总经理应组织起草产品生产工艺规程,作为初稿。

4.1.2 初审

由生产副总经理召开生产、质量、设备、供应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初审,并统一格式、专业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经生产副总经理修订后提出初审稿。

4.1.3 验证

修订后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特别是每个工艺过程和工艺技术标准,应通过中试验证,在中试过程中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4.1.4 定稿

通过中试验证,产品质量达到了设计标准,起草人再根据中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修订定稿,确定实施日期。起草人、审核人签字,注明日期。

4.1.5 编号备案

打印定稿后,起草人应到公司档案员登记备案,档案员给定编码、密级。

4.1.6 批准实施

由起草人填写《文件会签审批表》,报公司总经理审查批准后,由档案员下发实施。档案室制作4份备份,生产部门、质量部门、供应部门、设备部门各分发1份。

4.1.7 修订与更改

4.1.7.1 工艺规程一般3至5年修订一次,修订稿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制定时相同;

4.1.7.2 因工艺改革、设备改进或更新、原辅料变更等,需提出申请并验证。

4.2 编制内容

4.2.1 产品概述

文字应简练,内容有名称、规格、配方、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等。

4.2.2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应划出每个工艺过程的方框图,标明质量监控点,通常有工艺用水、灭菌温控、片重差异、含量、微生物、包材以及包装质量等。

4.2.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操作过程应与生产工艺流程图相适应,分别阐明每个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标准,主要有:

制水工艺用水操作工艺过程与工艺标准;

备料备料操作工艺过程与工艺标准;

前处理前处理操作工艺过程与工艺标准;

灭菌灭菌操作工艺过程与工艺标准;

4.2.4 设备一览表

列出主要工艺设备型号、工艺技术标准与设备的生产能力。

4.2.5 工艺卫生

分别制定非洁净区与洁净区工艺卫生要求。

4.2.6 监控点与操作SOP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提出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点

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为了便于生产操作管理,本处列出与装置有关的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数据,以便工作时参考。 表1 二氧化碳的相变参数

2).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 本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3).生产工序说明 本装置通过对二氧化碳原料气进行压缩,然后依次经过“夹心饼”精脱硫、催化氧化脱烃、分子筛干燥、冷凝液化、浅低温提纯等工序,得到质量符合 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脱硫 二氧化碳原料气中含有以H 2 S、COS为主的多种形态的硫化物,脱硫的目的一是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保护脱烃催化剂。脱硫的任务及指标是保证原料气中的总硫≤。本装置采用“夹心饼”精脱硫工艺,即原料气先经过氧化铁预脱硫,脱除原料气中的绝大部分H2S,然后再经过水解塔,将原料气中的COS转化为H2S,然后在经 过活性炭精脱硫塔,脱除残余的H 2 S。主要反应如下: 预脱硫塔:Fe 2O 3 .H 2 O+3H 2 S= Fe 2 S 3 .H 2 O+3H 2 O Fe 2O 3 .H 2 O+3H 2 S=2 FeS+S+4H 2 O 水解塔:COS+H2O=H 2S+CO 2 精脱硫塔:H 2S+1/2O 2 =S+H 2 O

催化氧化脱烃 催化氧化脱烃的主要目的是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CO、烃类(碳氢化合物)等 可燃杂质。原料气经过预热至380℃后进入脱烃塔,在脱烃塔中贵金属(活性氧 化铝负载铂、钯)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原料气中的可燃杂质与O 2 发生催化燃 烧反应,生成CO 2和H 2 O,脱烃过程操作温度为380~500℃。由于硫化物会使脱烃 催化剂中毒,因此必须保证进入脱烃系统原料气中的总硫≤。 分子筛脱水 利用分子筛将原料气中的微量水脱除,保证原料气中的水分≤20ppm,分子筛吸附饱和后加热再生循环使用。分子筛吸附塔一共设置两台,一台吸附,一台再生,切换使用,采用热再生方式进行再生,利用放空尾气进行吹冷。 液化提纯 原料气经过液化后进入提纯塔进行精馏提纯,利用精馏原理,根据二氧化碳与杂质组分的沸点不同,在特定条件下将杂质加以分离,提高二氧化碳纯度,降低消耗。 4).工艺流程简述 从界外来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C0101),压缩过程中,从压缩机二段引出去预脱硫塔(T0201A/B),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S。预脱硫塔共设置2台,可串可并,根据脱硫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串联或并联使用。经过预脱硫后的原料气返回压缩机(C0101)三段入口,经过三段压缩后,经过脱硫加热器预热至60℃~90℃后进入水解塔(T0202),将原料气中的有机硫水解为无机硫,然后进入精脱硫塔 (T0203)脱除原料气中残余的H 2 S。从精脱硫塔出来脱硫合格的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预热380℃,再经过脱烃电加热器(F0201)后进入脱烃塔(T0204),当温度不够时,开脱烃电加热器(F0201)进行提温。脱烃塔(T0204)出来的高温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回收热量后,经过脱硫水冷器(E0203)冷却至常温,然后经过除湿器(E0204)与回冰机系统的气氨换热而被冷却至-5℃,冷却除湿除去原料气中的部分水分,除湿器(E0204)出来的原料气进入分子筛塔(T0205A/B),经过分子筛吸附脱水使水分≤20ppm,分子筛塔一开一备,当水份接近20ppm时,则启用备用塔,该塔退出再生 (再生时引入经电加热器加热至约250℃的空气进行再生,当再生气出口温度≥150℃时,再生结束,用提纯塔放空气冷却到35℃后备用)。

工艺规程管理制度4

l目的 规范本公司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修订方法、工艺规程的内容与格式,保证工 艺规程的贯彻执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产品工艺规程的管理。 3责任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订工艺规程管理制度,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3.2公司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产品工艺规程,并批准执行日期。 4定义 工艺规程是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 艺条件、操 以及工作要点、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是对产品设计、处 方、工艺、标准、质量监控以及生产和包装全面规定性描述;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基准性文件,是制定批记录、批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5内容 5.1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订工艺规程,否则不能生产。 5.2编制工艺规程必须以法定标准和新产品审核文件为依据,按照GMP要求组织

编写,要科学地总结生产经验,采用先进技术,确保产品优质、指标先进、生产 安 全。 5.3产品工艺规程由技术部经理组织人员编写,由技术部经理审核,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工艺规程应有编写人、技术部经理、副总经理签字及批准执行 日 期。 5.4产品在试产前,应根据科研设计资料(包括引进技术)及现在情况编制试行 工艺规程,待生产正常后一年内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正式工艺规程。 5.5当遇到有工艺改革或变动时,工艺规程由技术部经理组织修订,其修订程序同制订程序。 5.6编制、修订工艺规程的若干规定 561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定额的计量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 量单位。 5.6.2产品名称按中国药典或药监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标准。 5.6.3原材料名称一律采用化学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它通用别名。 5.6.4产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两位小数。 5.7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 5.7.1工艺规程批准后即正式颁布产并在批准的执行日期执行。 5.7.2工艺规程一经颁布,公司有关部门和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 改动和违反,对未经批准手续的不符合工艺规程的一切指示, 车间和工序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 5.7.3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提供工艺规程需求的设备、公用系统(电力、蒸汽、冷 冻、真空、压空、生产用水等)及合格的原材料和劳保设施、用品等一切工艺条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1. 目的 对产品制造工艺文件编制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编制的产品制造工艺满足产品图纸的设计要求。 2. 范围 本文规定了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依据和程序。 本文适用于浙江金港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 3. 编制工艺文件的主要依据 3.1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 3.2产品生产纲领、计划、质量计划; 3.3相关的法规、标准; 3.4产品生产性质和公司现有生产条件; 3.5工业卫生和环境控制要求; 3.6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先进工艺技术资料。 4. 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4.1工艺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4.2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 4.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 4.4编制工艺文件应考虑安全和工业卫生措施; 4.5各专业工艺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应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4.6工艺文件中所用术语、符号、代号及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法规规定,字体应端正,文字符合国家标准简化字; 4.7在工艺文件编制中,应以文字、图示等方式明确规定工艺评定标准。不宜用方案、图示表达清楚时,可在工艺文件上标明样品评定。

5.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1产品工艺方案的设计程序 5.1.1产品工艺方案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工程师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提出几种方案; 5.1.2产品开发部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项目责任人讨论确定最佳方案,一般方案由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核,报至技术中心总监批准; 5.1.3重大项目由技术总监审核。 5.2产品工艺路线设计程序 产品工艺路线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人员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及产品工艺方案,原则上要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经过分析、优化、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报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批。 5.3专用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3.1熟悉编制工艺规程的所需资料; 5.3.2选择原材料形式和制造方法; 5.3.3选择工序中各工步的加工内容和顺序; 5.3.4选择或计算有关工艺参数; 5.3.5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提出设计明细表、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外购工具明细表; 5.3.6工位器具明细表和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等; 5.3.7编制工艺定额; 5.3.8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工艺文件。 5.4典型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4.1熟悉编制工艺所需的资料; 5.4.2分析产品零部件并将其分组; 5.4.3确定每组零部件的代表件; 5.4.4根据每组零部件的生产批量,设计其代表件的工艺规程。 5.5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过程)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5.1关键工序的确定依据 a)产品主要质量特性; b)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972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铸造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接班首先检查各种机械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2、检查水池冷却水温,对水温过高的进行排水和加水,以便铸造顺利完成; 3、修盘人员要及时检查所铸及其它规格结晶盘的水全、水匀后及时排除故障; 4、结晶修复后涮好化石粉,工具、流槽等部件都要涮化石粉,并保持干燥,清除其它杂质; 5、修盘用的色拉油及化石粉要保管好,不能有其它杂质混入; 6、引锭头要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换下来的要放好不能乱放; 7、冷却井的深度必须掌握好,不能造成拖底; 8、检查导向轮内是否有杂物、有故障就及时排除,不能造成棒坯的表面质量问题; 9、熔铸前必须掌握好炉水的温度及放水时的技术,不能无目的的蛮干,造成成品率下降及设备损失; 10、过滤布要扎好扎牢,铸造过程中结晶盘内的熔体

工艺规程编写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编写管理规程 1、目的:本规程规定了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管理办法,明确工艺规程编制及管理的内容及要求,使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经过正式批准和验证,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的工艺规程。 4、责任: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5、正文 5.1 定义:工艺规程是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某一产品所需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加工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一整套文件。是对产品设计、处方、工艺、质量规格标准、质量监控以及生产和包装的全面规定与描述;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基准性文件,是制定批生产指令、批生产记录、批包装指令的重要依据。 5.2应制定每种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规程。 5.3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当以《中国药典》及地方标准为依据。 5.4工艺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应当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修订、审核、批准。 5.5工艺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5.5.1 产品特性(产品特性描述); 5.5.1.1产品名称和产品代码; 5.5.1.2 药材来源; 5.5.1.3制法; 5.5.1.4性状; 5.5.1.5功能主治; 5.5.1.6用法与用量; 5.5.1.7贮藏: 5.5.1.8包装规格。 5.5.1.9 规程依据、批准人签章、生效日期 5.5.1.10版本号、页数 5.5.2 工艺流程图。要求参数准确,术语科学、规范、明确、精炼。 5.5.3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 5.5.3.1对生产场所和所用设备的说明(如操作间的位置和编号、必要的温湿度要求、设备型号和编号等); 5.5.3.2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 5.5.3.2.1生产步骤 (1)物料的核对;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目的: 建立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规程,明确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要求及管理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每个正式批准,投入正式生产的药品都应有完整的工艺规程。 责任: 生产部负责制订; 质保部负责审核;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人员执行。 内容: 1.总则 1.1工艺是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法,是把人、机、料、环四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结合起来,把静态因素变为动态生产过程的手段。 工艺方法的先进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用文字、图表或其他载体确定下来,就是工艺文件。制药工业的主要工艺文件之一是工艺规程。 1.2工艺规程是根据试制过程的技术资料,经过验证,对产品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 规格标准、包装设计、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描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产品制造的基准性标 准文件,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制定生产指令、包装指令、批记录提供依据,也是企业各部门共同遵循的准则。 2.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和基本要求 2.1应符合本公司文件系统管理规程的基本要求。 2.2编制工艺规程必须以法定标准(即中华人民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对产品批准的注册文件(批文)为依据。由生产部试制和工艺验证结束后,会同质保部、供应部、相关生产车间组织编写和编制过程中要科学地总结试制生产和验证的经验与数据,采取先进的技术,确保产品优质,指标先进,生产安全。 2.3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定额之度、量、衡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取法定计量单位。 2.4成品名称以法定通用名为准。 2.5原材料名称一律采用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2.6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两位小数。 3.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石灰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石灰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主要参数 1 窑体主要参数 1)有效高度 21.7 m 。 2)有效容积 150 m3 。 3)窑衬外径 4.6 m 。 4)窑衬内径 3 m 。 5)高径比 7.58 。 6)焙烧带高度 5 m 。 7)烧嘴:低压套筒式。 8)烧嘴数量:2排共28只。 9)上下排烧嘴距离:2.5M。 10)上下排烧嘴布置:平面对称、上下错排。 2、煤气与助燃空气参数 1)煤气热值:850~950KCaL/NM3 2)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三、技术要求 1 石灰石(执行YB/T5279-1999 二级石灰石标准) 1)粒度规格:40~80 mm。 2)成分: CaO > 52 % MgO < 3 % SiO < 2.2 % S < 0.10 % P < 0.02 % 3)石灰石应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加热过程无爆裂。 4) 石灰石中不得混入杂质。 2 燃料 1)高、焦混合煤气 2)高炉煤气热值:≥ 740 KCaL/M3 3)焦炉煤气热值:≥ 4000 KCaL/M3 4)焦炉煤气比例: 3~5 % 3 石灰主要指标(执行厂内控标准 JGN52-1999 ) CaO > 88 % MgO < 5 % SiO < 3 % S < 0.07 % 灼减:6% 活性度:300ML 4 烘窑 1)新窑衬烘窑烘炉时间不小于168小时 原则:驱除水分、烧结好炉衬。 2)新窑烘窑要求 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10~15℃。 保温:150℃、350℃、600℃进行保温,保温时间20~24小时。 烘炉终结温度:850~900℃。

烘窑前加入1米厚的石料保护炉底。 石灰窑烘炉曲线图(后附) 5 操作控制要求 A、焙烧温度控制: 1)焙烧带温度:1050~1150℃。 2)预热带温度:400~900℃。 3)冷却带温度:900~200℃。 4)窑顶烟气出口温度:≤ 600℃。 5)出窑石灰温度:≤ 200℃。 B、风气配比 1)煤气量:8500~10000 Nm3/h 2)空气量:6800~8000 Nm3/h 3)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4)一次助燃空气与二次空气比:4:6~3:7 5)煤气压力:14000~18000 Pa 6)空气压力:13000~15000 Pa C、装料、出料 1)先上料再出料 2)每小时装料一次,每次6-9吨。 3)每小时出料一次,上多少出多少,保持料线高度1.5~2米。 D、焙烧检验项目 1)石灰窑烟气成分(CO CO2 O2 ...)。 2)石灰产品的生烧量、过烧量、活性度及化学成分。 E、休风操作要点 1)煤气降压操作,由加压煤气降至常压煤气。 2)空气压力,随煤气压力的降低相应的进行降压操作,保持空气与煤气压力差 < 3000 Pa 。 3)煤气压力由高压降至常压后,关闭烧嘴阀门。 4)烧嘴阀门关闭5分钟后,关闭二次风阀门,再停风机。 F、复风操作要点 1)启动风机,将风压与煤气压力匹配得当。 2)先送二次风,5分钟后再开烧嘴风气阀,进入煤气常压焙烧。 3)调整煤气、空气的流量、压力配比,使之运行稳定。 4)转入加压操作,根据煤气压力的升高,随时提升空气压力,稳定风气压力配比。 5)转入正常生产操作。

操作规程管理规定(修订)

工艺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工艺操作规程是规范工艺操作人员生产运行操作的重要技术性文件和规范要求,为规范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操作受控,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山西润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的编制与管理。 2 管理职责 公司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是负责操作规程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 公司生产技术部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 公司生产运行事业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执行。 公司设备管理部、安全环保部等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车间(工段)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审批后操作规程的执行。 3 操作规程的编写方式、原则 各车间成立操作规程(方案)编写小组,车间主任具体组织并审核,编写小组应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人员。

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操作规程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2.3.1 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2.3.2 操作规程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2.3.3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车间设备的可靠运行; 2.3.4 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2.3.5 操作规程必须与岗位责任制(各车间另行制定)相结合,做到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2.3.6 操作规程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及时修订、补充和不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高。在装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及时以补充规定形式进行修改。 3 编写格式和内容 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章节,编写格式和内容以生产技术部编制的《山西润锦化工有限公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模板及内容(试行)》(参见附件一)为蓝本进行,力求内容全面,叙述精练、层次清晰、数据准

(完整word版)纯净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纯净水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为了确保本厂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生产车间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一、制水车间 (一)生产前常规处理 1、先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再对石英砂罐、活性碳、反渗膜反冲洗5分钟(早晚各一次); 2、反冲洗完成品尝口感正常后进行正常生产;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 1、纯净水电导率应≤10 us/cm; 2、杀菌消毒臭氧量应控制在0.5~1.5g/H之间(冬季0.8g/H、夏季1.2g/H) 3、上、下午各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 (三)、生产安全及卫生 1、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及时检修; 2、下班时全面清理打扫卫生。 二、洗桶车间 (一)进入车间的工艺流程 1、更衣室:进入更衣室换工作衣、帽、鞋、戴口罩、皂液洗手、手部浸泡消毒、烘干、脚踏池浸泡消毒方可进入车间; 2、洗桶的预处理: (1)、新桶或回收桶首先应检查有无破损、污染和异味,如有以上

情况要对该桶进行特 别处理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2)自动洗桶机开启前准备流程为:冲洗箱先加满清水,倒入50毫升的洗洁精,再将清洗箱加满水,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78毫升: (3)升启自动洗桶机(需拔盖时还应开启打气泵)试运行,待机器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洗桶和消毒工作。 (4)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断电并通知维修人员及时检修; (5)下班时全面清理打扫卫生。 三、桶盖消毒 1、桶盖消毒:50升的桶加入40升的清水,再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48毫升; 2、100升的桶加入80升的清水,再加入配制好的二氧化氯活化液96毫升; 3、浸泡消毒5分钟滤干,再放入臭氧杀菌消毒柜,并开启定时消毒按钮进行杀菌处理: 4、灌装车间没用完的桶盖下班时应回收放回消毒柜待下次再用。 四、灌装洗桶车间工艺流程 (一)进入空气净化间的工艺流程 进入更衣室换工作衣、帽、鞋、戴口罩、脚踏池浸泡消毒、风淋室淋60秒、皂液洗手、手部浸泡消毒、烘干、进入灌装前操作;(二)灌装前的预处理: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的标准管理规程SMP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的标准管理规程SMP 一、目的:为了规定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解释权及教育等内容,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工艺规程管理。 三、责任者:生产人员。 四、工艺规程管理: 1 工艺规程是技术管理的基础,是全公司各部门必须遵守的准则,是组织 与指导生产的主要依据。 2凡从事生产的组织管理人员、生产操作工人都必须认真遵守,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 3正式生产的每种产品都必须制订工艺规程和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否则不准生产。新增品种必须制订暂行工艺规程和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生 产正常后编制正式工艺规程。 4工艺规程由车间主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生产部部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审查,生产部负责定稿。总经理批准后颁发执行。 5 工艺规程应有生产部部长和总经理签名,并注明批准与执行日期。 6 新增产品工艺规程应由开发研制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写。 7 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由车间班组长组织编写,车间主任及生产部审查,报品质管理部备案,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8 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应有车间主管和班组长签字,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执行,并注明批准与执行日期。 9 工艺规程的修订一般不超过五年,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的修订不超过二 年,修订程序相同。 10 在工艺规程使用期间,工艺规程如果需修改,必须由与品种生产有关的车间提出申请并附依据技术资料,由生产部通知有关部门,按上述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修改内容,并在规程附页中填写详细记录。 11 新工艺规程颁布后,车间应对全体操作工进行工艺规程和工艺控制点的教育,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12 工艺规程的解释权属生产部,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的解释权属车间主 管。 13 工艺规程是内部资料,必须按保密级妥善管理,严防失密。 五、工艺规程的制定、审核、批准、发放及变更 1 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规程由生产部部长和车间主任组织编写,在制定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工艺规程编制及管理程序

工艺规程编制及管理规程 1.目的:制订工艺规程的编制规定,明确工艺规程的内容与要求以及 编制、审核、批准、修订的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保 证工艺规程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正式批准,并经过验证、投入正式生产的 产品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 3.责任: 3.1.生产部负责产品工艺规程的起草,修订;同时对产品工艺规程的 执行严格负责。 3.2.产品工艺规程由生产部部长审核,质量部部长批准。 3.3.生产车间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工艺规程进行 生产、管理和控制。 4.定义: 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 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5.规程: 5.1.产品工艺规程的内容: ─品名;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全过程; ─操作工艺的操作要求; —按工艺流程详细阐明每道工序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 ─物料平衡计算 —各种经济指标如成品率、收率、合格率等的计算方法; ─成品、半成品、物料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 ─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

─成品、半成品、物料的储存注意事项; 5.2.编制工艺规程的若干规定: 5.2.1.每个产品应按剂型分别编制工艺规程。 5.2.2.各种工艺技术参数的技术经济定额之计量单位,应均按国家规 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5.2.3.成品名称按中国药典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准。 5.2.4.原辅料名一律采用化学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它通用别名。 5.2.5.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 两位数。 5.3.相关说明:由于制剂的剂型和品种繁多,可按剂型编制有关工艺 操作的通则,阐明生产过程中的共性规定,再按每个品种的技 术要求编制产品工艺规程; 5.4.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执行时,相关部门必须对相应的生产质量文件 进行核对,如批生产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等,以保证文件规定 与工艺操作相一致。 5.5.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当生产工艺变更时必须修订产品工艺规 程,以保证工艺规程与现行生产工艺相一致;

滑板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概诉

滑动水口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滑动水口的原料管理、预混合工艺、泥料配料混碾工艺、成型工艺、半成品检验及不合格品处置方法;半成品热处理、成品检验及取样、入库及贮存和滑动水口标识说明。 2、引用标准 GB/T 7321—2004 《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 GB/T 2997—2000(2004)《致密定刑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GB/T 5072—2008 《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3002—2004 《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 10325—2001(2004)《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 GB/T 10326—2001(2004)《定刑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 GB/T 16546—1996(2004)《定形耐火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3、滑动水口的型号和形状尺寸 根据生产计划,按照工艺卡上砖型尺寸进行生产。 4、工艺流程 滑动水口经过原料采购、化验,配料,混碾搅拌,压制成型,烘烤干燥,成品检验,入库等工艺流程。 5、设备和仪器管理 5.1 S114混碾机。 5.2 1000吨电动压砖机,1250吨手动压砖机。 5.3 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和检查其几何形状的工具。 5.4 100、500磅秤、模具等装置。 5.5 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摆放在规定的位置。 5.6 搅拌机要求每天在停机后清理一次,保持搅拌机内干净;每天生产前必须检查搅拌机刮板是否能正常,检查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

每天配料前必须检查磅秤是否正常。 6、原料管理 6.1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技术质量部制订原料的规格、品位及控制要求。 6.2 采购部向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的合格分供方采购原料,所采购的各种原料由质检部门依据原料检验准则验收并取样化验,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3 储运部负责对库存原料的管理,验收合格的原料,必须按要求分类堆放,并给予明确的标识。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不得投入生产,质检部门必须给予禁止使用标识。 6.4 入库的原料储运部必须按标准贮存及管理,避免滴漏、遇水及雨淋。 6.5 生产班组使用原料时,必须在指定的合格的原料区(有原料理化指标检验合格标识)按严格的领料程序领料,即必须由专人领料和填写领料单;原则是在每天作业完,打扫设备和现场卫生后,按生产计划和配料单计算后在储运部仓库保管员的监督和指导下领好下一天的各种原辅材料;原则每天领料一次,领好的各种原辅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堆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和料仓内。 7、配料 7.1 按照生产要求,对指定生产砖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卡指标进行称量配料,每种物料重量误差控制在该物料重量的5%以内。 7.2 为防止细粉受潮,细粉在搅拌时再单独称量加入。 8、泥料预混及要求

工艺规程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生产工艺规程管理规程,明确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及要求,使其规范化、标准化, 确保整个生产全过程始终贯穿于质量中,各个环节符合质量规定。 2.范围: 每个研究开发成功拟投入商业化生产的产品。 3.职责: 品保部、生产部和研发部对本规程负责。 4.内容: 4.1工艺规程是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规格标准及质量控制进行全面描述的基 准性技术标准文件。制定后一般需要进行验证。 4.2工艺规程是制定批记录、批生产指令(包括批包装指令)的重要依据。 4.3主要项目及说明: 4.3.1产品名称、规格: 注明产品的法定名称、汉语拼音名及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 4.3.2批准生产日期和注册证号; 4.3.3编制依据:一般上是设计开发的输出文件及产品注册标准; 4.3.4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 4.3.4.1工艺流程图编制基本符号; 4.3.5各中间品或半成品的配制方法。 4.3.6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3.6.1按工序及工艺流程图叙述工艺过程。要求参数准确,术语科学、规范、明确、 精炼、详细说明有关单元操作的方法或标准操作程序编号。 4.3.6.2详细叙述工艺条件。

4.3.6.3产品生产的净化的级别。 4.3.6.4工艺条件及质量监控: 详细阐明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监控点、监控频次, 监控方法及监控标准(可用图表表示),并说明监控执行的标准操作规程名称。 4.3.6.5注明应当形成记录的生产工序。 4.3.7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包括对净化级别要求) 4.3.7.1执行的卫生管理规程名称; 4.3.7.2清洁规程名称。 4.3.8本产品工艺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名称。 4.3.9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 4.3.9.1原料质量标准; 4.3.9.2辅料验收标准; 4.3.9.3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4.3.9.4成品、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4.3.10超纯水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4.3.11中间产品的检查方法及控制。 4.3.12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质量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4.3.13需要进行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其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4.3.14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与产品贮存方法及有效期。 4.3.15原辅、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动力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 标的计算方法。 4.3.16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4.3.16.1设备一览表包括主要设备能力、规格、型号、产地。 4.3.16.2各设备标准操作规程的名称。 4.3.17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4.3.17.1生产过程的特殊岗位及工艺过程。 4.3.17.2安全防护及劳保措施。 4.3.18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产品生产周期。 4.3.19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环境保护与无害化处理方法)。 4.3.20附录:记录本工艺规程复审或修订的时间,内容、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 有关沿革事宜。 5.相关文件: 5.1产品注册标准 6.记录: 6.1《批生产记录》 6.2《批包装记录》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工艺设计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的编制 在生产过程中,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需制订必要的工艺规程,以利于安排生产。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就是一系列不同工序的综合。由于生产规模与具体情况的不同,对于同一零件的加工工序可能有很多方案,应当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其中最完善(从工艺上来说)和最经济的一个方案。 1.影响编制工艺规程的因素 a)生产规模是决定生产类型(单件、成批、大量)的主要因素,也是设备、 工夹量具、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等的选择。 b)制造零件所用到坯料或型材的形状、尺寸和精度是选择加工总余量和加 工过程中头几道工序的决定因素。 c)零件材料的性质(硬度、可加工性、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排列的先后等) 是决定热处理工序和选用设备及切削用量的依据。 d)零件制造的精度,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零件图上所指定或技术 条件中所补充指定的要求。 e)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是决定表面上光精加工工序的类别和次数的主要因 素。 f)特殊的限制条件,例如工厂的设备和用具的条件等。 g)编制的加工规程要在既定生产规程与生产条件下达到多、快、好、省的 生产效果。 2.工艺规程的编制步骤 工艺规程的编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研究零件图及技术条件。如零件复杂、要求高,要先详细熟悉在机器中 所起的作用、加工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毛坯的类别与尺寸,并分析对零件制造精度的要求,然后选择毛基面,再选择零件重要表面加工所需的光基面。 b)加工的毛基面和光基面确定后,最初工序(由毛基面所决定的)和主要 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在某种程度上由光基面决定)已很荆楚,也就能编制零件加工的顺序。 c)分析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在已拟的加工顺序中增添光精加工的工序。 d)根据加工时的便利情况,确定并排列零件上下不重要表面加工所需的所 有其余工序(带自由尺寸的表面的加工、减小零件质量的工序、改善外观的工序、不重要的螺纹切削等)。这一类次要工序往往分配在已设计了的主要工序之间(或与之合并),也有时放在加工过程的末尾。这时必须考虑到,由于次要工序排列不当,在执行中会有损坏精密加工后的重要表面的可能性。 e)如果有限制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的特殊条件存在,通常要作补充说明,以 修正加工的顺序。 f)确定每一工序所需的机床和工具,填写工艺卡和工序卡。 g)详细拟定工艺规程时,必须进行全部加工时间的标定和单件加工时间的 结算,并计算每一工序所需的机床台数。但有时把已拟订好的工艺规程作某些修正(例如个别机床任务太少,则有必要把几个单独工序合并成一个工序)。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岗位职责 建湖子木实业有限公司

魔芋小结生产工艺及其说明(表式)

魔芋小结生产操作规程 序言: 根据Q/JHCG0001S-2010 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一、个人生产前清洁卫生 1. 所有员工必须穿着统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换衣后内衣不得外露,裤脚必须塞在工作鞋里,头发和耳朵不得露在帽子外面。 2. 进入生产区域不得佩戴首饰,不得留有长指甲,每周检查一次。 3. 洗手消毒:清水洗一洗手液一清水冲洗一消毒液浸泡30秒一烘干 4. 用滚轮除去身上灰尘和毛发。 二、生产前设备检查、工具清洗消毒 1. 生产前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和安全隐患。 2. 生产前工器具清洗后用消毒液消毒。 3. 设备清洗后100C蒸汽消毒。 4. 预先配好定型流槽的专用水。 5. 定型流水槽放水前清洗,检查槽壁。 6. 检查管道口是否清洁,放掉管道内的剩水,待清洁水色正常后方可放水。 三、配制工艺用水和生产用水 1. 配制定型流槽用水:1700升清水,加入1.1千克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pH 值:11.0-11.7 。 2. 配制养护水:按照6.5-7.0 ? 比例,在清水内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pH 值:11.5-11.8 。 3. 配制塑封水:按照6.0-6.5 ? 比例,在清水内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pH 值:11.6-12.0 4. 各种工艺用水和生产用水调节pH值,用清水或食用氢氧化钙。 5. 质检人员全程监督配制过程,并且将检测和调整数据记录在案。 四、备料

1.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原料都应该进行仔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地、包装、数量、清洁度、白洁度和统一性。 2.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原料都应该事先做小样试验,计算好膨胀倍率,将结果填写在备用原料单(货卡)上。 3.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食用氢氧化钙以及辅料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 4. 生产时操作工应该按照领料单说明,向仓库领取指定批号的原料及辅料。 5. 领取指定批号的原料及辅料时,应该做到两人复核。 五、投料 1. 向清洗好的搅拌桶内注入清水,至750升时质检员取第一次水样。 2. 启动循环泵,清水注至1000升时,质检员在循环泵出水口取第二次水样。 3. 当水温达到20C±2C时,打开搅拌机,一分钟后,将原料缓慢投入搅拌桶内使其充分搅拌均匀,此时循环泵将原料从底部抽出,从上部注入搅拌桶。 4. 原料搅拌7分钟时,用长柄橡皮刮板将搅拌桶边缘的原料仔细刮入搅拌桶内。 5. 原料搅拌8至10分钟,停止搅拌机,倒开循环泵,使管道内原料全部进入搅拌桶内。 6. 关闭电源,盖上搅拌桶盖子,使搅拌桶内原料静置膨胀。 7. 原料静置,按照不同的倍率,膨胀时间90分钟一120分钟。 六、食用氢氧化钙溶液配制和均质机操作 1. 按照领料单规定,向仓库领取规定数量的食用氢氧化钙。 2. 在清洁的250L容量不锈钢桶内注入20C±2C的净化水100升,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充分搅拌,使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3. 测定并调整食用氢氧化钙溶液,使其pH值控制在12.0-12.5之间。 4. 将符合要求的食用氢氧化钙溶液倒入离心桶内,开动搅拌使其保持均匀。 5. 将均质机、离心桶、搅拌桶,三者管道准确连接。 6. 膨胀原料与食用氢氧化钙溶液混合比为10:1,食用氢氧化钙溶液流量为:70升/小时。 7. 均质机转速650转/分钟。 七、定型流槽准备 1. 将配好的定型流槽水注入流槽加热至70C。 2. 加入300g原料溶解于水槽中。 3. 用丝网清除水中络合物,直至看不见络合物为止。 八、出丝 1. 在定型流槽的喷头上安装带有标准孔径和密度的出丝板,出丝板应该安装紧密,不能出现泄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