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

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各位同学:

大家好!大家请坐.这个教学案例的这个节目很受大家的关注和欢迎,很多家长、老师,包括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都很喜欢,都很关注,因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头疼,所以不管是不是学佛学传统文化听一听啊,他们都觉得很受益。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把你的案例讲出来,疑问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来交流、来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

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见过一个女孩子,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学习十年了,这十年下来孩子唯一的成就背过十八部经典,但是到今天我们见面的时候一问这个孩子,这十八部经典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陈老师:十八部经典?

传统文化老师:对。

陈老师:全忘了?

传统文化老师:基本上记不住多少了。

陈老师:你们有没有问他们为什么都忘了?

传统文化老师:没说为什么。

陈老师:我们见过很多学生,背了很多的经典最后都忘了。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很多,比如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可能都有,包括孩子经常换学校啊,这些都有。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告诉给孩子为什么要背它,这个没讲清楚啊。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初发心很重要,好好背,背得字正腔圆,你看穿上衣服也是传统文化的衣服,将来回去给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争口气,他这个背书是为了表演,是为了名闻利养,如果是这种发心,师父常常告诫我们「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因哪,就种子啊,初发心他就不是那种纯正的,他里边掺杂着名闻利养,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感召,迂曲是什么意思呢?你很难得到好结果,有很多挫折,很多不如意,甚至失败,果招迂曲,所以我们看到孩子这种情况,我们要反思学了十年,应该半年、一年就检查,你怎么学的?是不是?所以父母要警惕呀,高度地警觉,把我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了,三个标准,头一个,德行,具体来说呢,能不能把《弟子规》做到,我打个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父母咳嗽一声,那个孩子马上毛巾也好、纸也好就拿过来,水就端过来了,「父母呼应勿缓」,他的心在父母身上,他孝道,孝的德行他有了,你教训他,不管是对是错,他都恭恭敬敬在那听着,他这一条做到了,一百一十三件事《弟子规》,看看你的孩子落实情况,非常具体呀,考核呀,老师用这个考核学生,家长也用这个来考核,考核什么?考核孩子,同时也考察考察学校,不合适赶紧要停啊,教了十年,我总用这个手势来打比方,这个地方是原点,你讲这个孩子到这个地方,多长时间呢?十年发现错了,哎呀可了不得啦,再把这一身错误的毛病习气和观念改掉,十年,二十年啦,回到零,原点,这孩子多大了?二十四岁了,二十四岁重新出发走到这儿又花十年,三十四啊,人家从四岁开始学呢,到这个地方十年,十四岁成就了,差多远去了!所以说要常常地检点,在德行、学问,学问是在

第二位,德行、学问、能力上来检点,到底你教得怎么样,作为老师要天天检省啊,你不能一边学着一边丢,那叫什么学校嘛,不可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人因地不正,初发心有问题,所以说父母初发心有问题,老师初发心有问题,孩子初发心有问题,结果都不会好,你为什么让孩子学传统文化?有时候我们说话不知不觉就是错话,将来给爸爸妈妈争争脸,错了!他学这个正宗正脉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成圣成贤,圣贤的特点头一个是什么?不自私,爱别人,你看两句话就说到根本,圣贤的标准就是孩子将来的方向,你是不是想将来让你的孩子做一个不自私的人,为别人舍己为人,发扬光大正法的人,你是不是为这个?这是最纯正的,那有的人说我确实发不了那么大心,你可以退而求其次,一退再退,退到底最后怎么样呢?我为了孩子脸上给我争光,或者是如何如何名闻利养掺杂在里边,这些东西是毒啊,贪嗔痴慢疑,师父常讲五毒啊,掺杂在里边就像这杯水一样,有五毒在里边你敢喝吗?你敢给孩子喝吗?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刚才您说的是孩子背书他的存心,那比如说这孩子背书他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以前有见过孩子背书,比如说一小段古文,孩子可能五分钟、十分钟,就这种死记硬背就把它背下来,背的也快,但是没几天他就忘了,到底应该怎样去背书对孩子是最好的?

陈老师: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看到孩子所背的经典忘掉了要难过,现在有几个老师、家长会难过?为什么会难过?我对不住这孩子,这么好的一块料,我怎么就不能把他教好了?他忘,那我要从这么多的经典里边、文献里边都有啊,从古至今都有,我从里边找出来最好的方法教给他,让他永远不忘,你有没有发这个心哪?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忘了,忘了我就白教你了,我对不住你呀,你把生命时间放在这里,最后结果是那样的,我还有脸当这个老师吗?你叫我老师,我还无地自容啊,为什么呢?我浪费了你的时间,而且把错误的方法还传出去了,所以我们曾经亲自向师父老人家请教,背书怎么背?师父说不要贪快,不要贪成果,贪成果那个心是个贪心嘛,你贪它干什么呢,这些经典,基础的经典,一定要让它扎得牢牢的,用什么方法呢?古人有个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读一百遍,一本书拿过来,小朋友那个手指着读,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为什么要用这个手指头呢?手拿下去他就在这儿脑子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他还真是有这个功夫他嘴上能给你说,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手指头指可是不行,他必须得是一个字一个字,它到哪就是哪,指着东他说西那能行吗?你就可以教训他了,他不敢,看着这个字就读这个音,所以说手、眼、心、口都到,叫指读,声音很嘹亮,不要太快,太快他就不过心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就很好,过心哪,弟子规圣人训(读得很快),时间长了他就从嘴上走不过心了,他也不可能指那么快,所以动这个手的目的就是让他语速要慢一点,语速慢下来就是让他心不要太浮躁,那么小还是安定下来好,那么读多少遍呢?读一百遍,这你们都有这个经验哪,你们是班主任,读一百遍,这一段话一百个字、二百个字,师父讲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我把它这一百个字,好,我背了一遍,再背一遍,划个正字,再背一遍,再划个正字,一百遍下来,读一百背一百,双百,那么这段文字应该张嘴就来了,他有的时候顺口他就说出来了,你看你们都有这个经历,那学生们张嘴就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要考考他,考不对还要打手板、打屁股,他就记得为什么挨打?你就问他:“你为什么忘?”学生要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问上,你怎么能天天胡思乱想想别的呢?该打!他一听说挨打赶紧快记,隔一段时间考一次,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复习一次,读一百背一百他就能够扎根,你千万不能说我就放那儿了,那他很快他也会忘,因为越背

越多经典,最重要的还有一点要在生活当中常用,教学要记得这个。把那孩子叫过来,“看看”,他吓一跳,老师脸色都变了,站在那儿,七、八岁,害怕,“哪里做错了?”看着,想!想不出来,想不出来把这个茶杯“看看”,哦,又放错位置了,违反哪一条告诉他,违反哪一条,想!想不出来别吃饭了,这样教训他,那记得一辈子都忘不了。哪一条?想不起来哪一条,《弟子规》上讲你要告诉他「读看毕还原处」,原来放哪啊?放原来的地方,那说的不是茶杯呀是说的一本书,茶杯和书有什么区别?哦,他就明白了,是什么东西用完了都得放回原处,他到了八十岁,他就给人家去讲啊,我那个时候七岁,我的老师就这么教我的,指着茶杯跟我说一本书要还原处啊,我才知道茶杯跟书是一回事啊,那一年我七岁,让我站了好久,中午没让我吃饭,我一直记得「读看毕还原处」,要会用啊,所以他将来上台讲经说法讲课生动啊,好听啊,他一切的这个经典都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跟他的生命相关,他就是这么活过来的嘛,他都做到了,他就是一部活的《弟子规》。现在呢,现在是死的《弟子规》,为什么呢?《弟子规》跟他没关系,你这培养出来有什么意义?东西都乱扔乱放,还得是父母在后边给他收拾,家长老师在后边给他当保姆、给他当秘书,这样的人出来报废了,这有什么意思啊!师父常常讲这就是伪君子,他自己不能做到,经典跟生活没关系,所以背得很多一定要知道,老师要常常挂在嘴边,散布在生活当中对他就是一种教育,告诉给他这些东西有多重要,你不能这么做,不能这么做你的家就乱套了,你将来做了官你那个地区就乱了,是不是?「读看毕还原处」这是规矩,所以说君子、圣人、贤人就是这么教出来的,读一百遍背一百遍,会背不会用不管用,他会用了他记得很牢,他看到什么他心里都知道那是标准,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标准。怎么读书呢?怎么学好了呢?师父教给我们,别着急,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我们再加一门课程,第三个是什么呢?正体字默写,一百个字你这个经典背下来,背是一门功课,读是一门功课,正体字默写是一门功课,现在大家常常讲繁体字,叫正体字不叫繁体字,那是错误的叫法,正体字默写,方方正正的,写得乱了还要扣分,这个写的这个字面有污染、卷个页都不行,规矩呀!

传统文化老师:而且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陈老师:对呀,它有标准的嘛。

传统文化老师:对。

陈老师:第四门功课要会讲解。这一百个字什么意思啊?大概意思不要太深,大概意思讲讲就可以了,帮助他理解,好记呀,要不然他不知道什么意思,真的是「读看毕还原处」,因为这个罚顿饭、挨顿打值啊!所以现在很多家长溺爱的不得了啊,孩子还要挨打,你知道对他人生有多大的好处!你天天给他吃,越吃越糊涂,越吃那两眼越没神,你看着好像是挺活泼,错了。我们要听师父老人家的教导,师父告诉给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吃苦,长大成才,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就了不得啦,到了晚年他是真的是用现代话“老教授、老专家”,国宝级的人哪,临到他退休了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都来了,过去做官的都有学生啊,都有自己的弟子啊,所以他们君亲师这三样没有一样舍掉的,都是老师啊。你看那个曾国藩,了不得的人物,他有很多门生就是跟他学的,也不是官员,什么都不是,就是把他当老师跟着学,所以很多官员从古至今都办学校,退休了之后他去当老师,也就是说过去的官员都是士,士农工商的士,现在的话说读书人、知识分子,其乐无穷啊,晚年他太享福了,多少人照顾他,因为他把那些人培养好了,谁不愿意当,

都向往啊,现在做官苦啦,在职的时候怕检察院、法院找他来,心惊胆战;退了休之后没人理他了,那有什么意思!古人做官一直到清末还是这样,你看那个张之洞,都是了不起的人哪,他有两部书,一个是《书目答问》,一个《輶轩语》,我们劝大家好好学,他曾经做过我印象中好像是四川的督学,就像教育厅厅长一样,这两部书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还在学,告诉给你求学的门径,给你开个书单,这些书必须看,要想有学问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我们的网站也有书单,七千多册,藏书一万多册,你不读书没有学问不行,什么都做不了啊,所以说做老师真正到晚年,他的那种快乐,用现在的话幸福啊,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别人是谁都得不到,只有老师才能得到,真正的好老师不要钱,不收任何东西,就是希望把这些学生培养好,传承命脉,他就是做这个来,所以说怎么背书,古法就是这个,读百遍、背百遍、正体字默写、会讲解,四门功课,师父常常讲,会背五十篇古文,《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拿到,你可以看了,会背一百篇,你会写了,我们现在看民国时期的,那是民国初年应该是,小学生作文,现在研究生写不出来,为什么呢?断了四代、五代了传统文化,从一九零几年就不学了,一九一几年民国政府废除学生读经,不读了,都讲白话文去了,好,说也白话、写也白话,文言文看不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万年的宝贝不认得了,尤其是文字改革,把正体字变成简体字了,正体字打开这些书都不认得,你说可怕不可怕!本来你能够跟古人对话的,其乐无穷啊,这回可倒好,麻烦了,真的不认识了,找不到祖宗了。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还有一种就是在背书跟读书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他是默读、默背,所以这个读书为什么一定要发出声音?

陈老师:我们知道人有六根——眼根,耳根,鼻根,鼻子能闻,舌能尝,身体能触摸,心里能想,六根。凡是人都有这六种功能啊,佛法告诉我们,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地球人有个特点,耳根最利,也就是通过耳音受教,这个比其它的这个星球上,比其它世界的这个众生要好很多,这是我们这个地方人的果报,我们这个很伶俐,耳根最利。读书如果不出声音,一般是周围的环境不允许,你比如大家都在这儿上自习课,不许出声音,否则太吵,那就是默读,没办法;或者周围邻居嫌太吵,只要环境允许的话要把声音放出来,耳根就听到了,你在读书的时候眼根用到了,手,触根用到了,三根,再加上个意根,四根,心里想着它呀,你都都摄在这个经典上,那比意根要好很多呀。

传统文化老师:六根都摄。

陈老师:对呀,你说你耳朵听不到,手没有指,是不是?嘴巴还没说,是心里默念,那就一根哪,一根和四根没法比呀,等于你做了四遍功课,那是做一遍功课呀。尤其是小孩子要让他养成这个习惯,把它读出来。

传统文化老师:朗朗的读书声音。

陈老师:朗朗读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说文解字》,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不白用啊,用在读书的前面一定要朗,声音要朗,它能把人的心智,甚至阳气都抒发出来,它不郁结在里边,抒发出来,阳气充足,这个是小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传统文化老师:刚才我们提到这个女孩子的奶奶,我们在跟这个孩子的奶奶交谈过程中,这奶奶就跟我们讲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学校,包括很多的家长不赞成对孩子严厉管教,比如这孩子平常怎么站、怎么坐、

怎么走、怎么说话,这些不管,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讲,孩子小他不懂,这些你不用管他,不用教他,等他长大了自然而然他就懂了,他就不去做这些不好的事情了。

陈老师:现在家长和老师脑子里错误的观念非常之多,就像你刚才讲的,孩子还小他不懂,这个孩子要是不懂的话胎教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必要。从周朝三太教育孩子,我们看古书都知道啊,有保妊之法,那就是胎教的最早的经典的记载,到现在三、四千年了,可了不得呀,一直往下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宝贵的遗产——胎教。师父常常讲,他来投胎,在妈妈肚子里,他非常灵敏哪,喝一口水很热,就像大热地狱;喝口凉水,你吃那个冰糕什么的、雪糕什么的,他就像寒冰地狱,他感触非常的灵敏,你不相信,有一个孩子,刚一岁多,他表现很奇特,喜欢看这个打麻将的,为什么呢?妈妈在怀他的时候就打麻将,妈妈这个肚子顶着这个桌子,麻将桌,稀里哗啦稀里哗啦,那个孩子在那儿隔着肚皮什么都听到了,所以出生之后啊,他对打麻将的声音非常敏感,看到了听到了都要凑过去,这就是胎教,看你教什么,所以他还是个小胎儿的时候他都这么灵敏,他都印象深刻,出来之后你看看他都记得,他都知道,他都成了习惯,你还敢说小的时候不用教吗?不用教可以,等到这些坏习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像正常人说话,一点恭敬心没有,跟《弟子规》都是相反的,行!等到他五、六岁没法管了,你想再管来不及了。

传统文化老师: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就没法管了。

陈老师:我遇到过一位老爸爸,五十多岁,老来得子,上海人,他有一次跟我讲,你们这个传统文化学校都学什么,他问了好长时间,问到最后他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了,他是做生意的,他说我的孩子五岁,是个儿子,五岁,已经管不了了,五岁都管不了了,他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他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我也没什么好办法,那为什么没有什么好办法?根出问题了,就像一棵树一样,它根有问题,根坏掉了你怎么救他?从胎教就有问题,现在人不讲这个,都听西方的,不信老祖宗的了,行!那你受苦的日子就有了,受罪你可别叫唤,你自愿的嘛,五岁都管不了了,他流眼泪了,他说我将来怎么办?我说你说得很对,你将来怎么办?你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你将来到了七十岁,那他正是要你命的时候。十几岁、二十多岁,那给你来两下你受得了吗?你不要认为不可能啊,那么进监狱的、打父母杀父母的、杀老师的、打老师的,那些孩子小的时候难道他生出来都这样?那不都是乖乖的嘛,胖胖的很招人喜欢的嘛,最后为什么变成这样呢?小的时候不严加管教,如果像你说的这些家长说的是对的,《三字经》就错了,《三字经》没必要传这么长时间哪,错的东西能传这么长时间吗?「教不严师之惰」,你老师干什么吃的?懒惰,你为什么不严厉管教?所以有人误会,说严厉管教是不是使劲打他?不对,什么叫严师?你拿个皮鞭,我拿把刀,那我不比你更严吗?不对,你打他十下,我打他五百下,不是,什么叫严师?一丝一毫的毛病都得给他改了,都不能容忍他身上有,这茶杯放这儿,必须放这儿,错一点都不行,规矩!很多家长理解不了,那是因为他没学传统文化,他真的明白了他知道,师父常常讲四个根要具足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老师坐在这儿,你看边上那个小童子,奉事老师、奉事长辈家长的,不让他说话,不该他说话的时候他要是敢说句话,那个老师一咳嗽他就得跪这儿,为什么呢?害怕,知道自己错了,规矩就这么严,一点都不行,用你们的话说,那个姑姑就讲了“那孩子不就傻了嘛”,对!那你看这些书都是

谁写的?像是傻瓜写出来的吗?写这些书的人他统统都把四个根做到了,你做不到你写不出来呀,所以人说话要有证据呀,这些规矩如果不在从小的时候严加管教,那么坏的习惯它就形成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随便说话、没大没小,都来了,你觉得这是孩子的天性,那是胡说八道,他天性是「人之初性本善」,然后「苟不教性乃迁」,那么好的天性改变了,什么原因?苟不教,你没教他,谁教?老师教,老师应该怎么教?严教啊,「教不严师之惰」,老师有罪过,所以当老师非常辛苦啊,不是一拉铃下课,还有下课的时候?没有啊,好学校哪有下课的时候?下课也是上课,上课也是下课,没有上下课,什么意思呀?好了,这堂课讲完,孩子们出去,一个一个看,走得不对了,过来,怎么走路呢?不许驼背,别缩脖子,一个一个地教啊,你得告诉学生好看吗这样?缩什么脖子,最后他就是正人君子的样子,怎么来的?时时处处,这个时,多加一个时就(是)时时什么意思?就是全部的时间;处处就是全部的地方,你说这老师怎么当法?而且这些老师还不要钱,全世界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教育呀!只有我们中国有啊,自古以来。那有人讲了,孔老夫子收不收学费?好像收束修,腊肉,那个时候的几条腊肉,为什么要收这个呢?说实在话慈悲到了极处啊,为什么呢?要告诉给家长和孩子,知道老师不容易啊,拿这一点东西意思意思,为什么呢?礼节不能失,这是对老师的尊重,说实在话那家庭穷困的老师还给他补贴钱呢,你就看得明白什么叫严师,他的心是无比地爱这个孩子,他才能观察得非常仔细呀,要不然你看不出来,摆在你面前多有毛病的看不出来,为什么?这不挺好的嘛。第一个,他标准是混乱的,老师和家长标准混乱;第二个,他知道错了他懒得管,哎呀这么多孩子好烦好烦,好老师不好当啊,所以说严师就是时时处处你要想着他、看着他、听着他,把他毛病给他改掉。就是这种情况下在今天的社会,这么大的污染,这么大的这些影响下更难教。你这儿教他半年,他刚有个人样,回去之后他那姑姑跟他说两句,白教了,爸爸妈妈错误的、爷爷奶奶错误知见,说两句,白教了。人家还恨你,为什么呢?怎么给我们孩子教成这模样?他应该像那些孩子一样,在屋里边打成一锅粥有个性,是不是?好!你怎么给我们教成傻子了呢?他不识货,他不知道这是正道,所以现在传统文化学校有很多不纯正,教点现代的,教点古代的,教点东教点西,最后出来孩子花瓜,就像一只五彩灯泡一样,你就看那孩子身上什么都有,一会给你鞠躬一会给你磕头,一会他又把蛋糕扣你脸上了,你说他什么他都干,他过生日嘛。

传统文化老师:这个之前您给我们讲过,这个老师是要负责任的,比如教育孩子,孩子他每个人身上的这个毛病习气、问题所在不同,您给我们讲过,有些孩子他可能寿命会比较短,所以对于这种孩子呢,首要教他的,比如说为大家服务,给他修福报,这是他当下最需要的;比如有一些孩子,他可能好动,或者是他傲慢,可能对治他,就让他干最低下的活儿,多为大家服务,这个您之前给我们讲过当老师确实是这样的。

陈老师:我们见到有的孩子,一看就知道他的寿命有问题,这些话你在现在社会上学校没人给你讲,谁给你讲?学费先教过来,然后看看没什么毛病,好,从我这儿上课,就这么简单,因为他不知道,古时候那个好老师他知道。来了之后他先问这个孩子身体怎么样啊?挺健康;然后问父母,父母干什么的,为什么要问?父母如果是杀猪的屠夫,造杀业,孩子寿命就受影响。父母干什么的?搞房地产的,挣了不少黑钱,再看看这孩子的相貌不好,不像有福报的,很多很多的学问和道理,这个老师到了一定的年龄他都

懂,所以他会依据这个孩子,孩子有不同的情况啊,不同的表现,他来因材施教啊,所以有时候你看不懂啊,我们这孩子来了怎么不让背书啊?不着急,寿命有问题,那先让他干吗?赶紧让他先做无畏布施啊,家里要多放生啊,师父常讲增长寿命,佛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放生、戒杀,得健康长寿啊,你得先得给你的孩子修福报,不是说找个什么好学校,先看看孩子的相貌,言谈举止,一动一静,那里边都有大学问哪,现在家长老师都不懂啊,我们去个好学校、贵族学校,找那个学校越享福的孩子出事情越早,出问题越早,寿命短哪,折他的福报嘛,所以说有很多传统文化学校还不了解这些,那么知道之后,看到这个孩子福报很差的,让他先培福、修福,伺候大众吃饭、做饭、做苦力,家长要配合,是为了你们家孩子好,很小,很小也要做,对他有好处。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有的那个传统文化学校啊,老师也想对学生负责任,他也会考核这个学生,考验,但是我们听有的家长跟我们反馈,他这个需要考核标准是什么,就问这个孩子:“别在这儿,你去别的地方学习吧,别在这儿学了”,那孩子说不行,我就在这儿学。老师说:“那我们这儿不收你。”“老师你要不让我在这儿学我就自杀”,老师一看这个孩子愿心坚定,行,你在这儿学吧,这样考核。

陈老师:如果这个孩子说不让我在这儿学我就自杀,如果他说这个话,要告诉给他,他这个是大逆不道。你看《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个都不敢伤害,爱惜到这个程度为了父母,怕父母难过呀,「身有伤贻亲忧」,你怎么敢随便说自杀呢?我们那个年代,六、七十年代敢说这个话那小孩子,那家长一个耳刮子扇过去了,你再说一遍,你现在就死,我们就当没生你,现在就死,我们再生一个,不要他了,赶出去,那孩子真不敢。那父母还让你要挟了!你说这个话父母得多难过,混账,敢说这种话,不是人啦,整个这一胡同都不容他,他就得改,谁敢说这话!你还敢吓唬父母了你,过去是这个民风啊,是这种家教啊,现在是父母看孩子脸色,他是不是要跳楼自杀?惯的,都是惯的。现在你看这个电影电视,周围的学校同学说得都是这话,你就死给他看他就害怕,都教这个。老师也不敢惹学生,你稍微批评严重了家长就得找来,你怎么把我们孩子说成抑郁症了?昨天一晚上他在那儿哭,你说你敢怎么教他?像你刚才讲的,这孩子说了“不让我在这儿学我就自杀”,老师说他愿心坚定,师生双方都是糊涂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想把传统文化这个课程教好,把学生教好,老师要是个明白人哪,不能说胡话呀,如果有的孩子真的是来了之后你先问家长有没有这个毛病,离家出走,要寻死觅活的,不要到我这儿来,我这儿不是看守所、不是监狱呀,没有人背着枪站岗天天看着他呀,这些孩子在我们那个年代没听说过,哪有这样的孩子?动不动要死要活的干什么?都是惯的。谁惯的?西方价值观在我们脑子里惯的,“要尊重孩子、他有他的人权”,你尊重他吧,他从小明白这个,行!他跟你分庭抗礼,你再说一个我死给你看,你怎么办?他就敢说这个,然后你还不敢说话,为什么呢?他有他的这个表达权,你怎么办?

传统文化老师:现在父母跟孩子都是商量着来。

陈老师:商量。

传统文化老师:都是朋友。

陈老师: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长把孩子领到学校来,头一句话是什么呢?我们这孩子愿意上这儿来,他觉得这是上这儿来求学的一个理由,在我们看起来这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呢?他愿意上这儿来,好!那

明儿他不愿意了呢?他的话还能听!小毛孩呀,乳臭未干,三十岁人听三岁的?那不是笑话了嘛。所以你说现在这价值观已经错到了荒谬到了什么地步,扭曲了,都是西方价值观,你尊重他,尊重吧,看他脸色吧,他知道什么?我们那过去老人说那话“他懂个屁呀”,现在人听这话好像听着有点不顺耳,错了,过去老人、家长没有不骂孩子的,现在所谓我们讲文明,你现在这个叫不文明,伤害人,过去家长对孩子一定是有打有骂,你这个孩子才能教得好。刚才我们讲到严师,打手板、打屁股,不是我们发明的,如果你学的是传统文化,你别造反,你说我不认账,那你是造反,你没学传统文化,你没有认祖归宗,你如果真的是学传统文化的,不是改造传统文化,不是革传统文化命的,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那你去看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文献经典,是在《礼记》里边的《学记》,师父常常讲「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就是从《学记》里出来的,怎么教孩子呀?从周一直传到清三千多年,那里边讲了一句话「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二物你们去看,藤条、荆条,那上边带刺的,抽屁股,那是学校里边的刑具,从周朝一直到清朝没改变哪,在家里边那叫家法,请家法来,那害怕了,板子来了,过去哪家哪户不这么管哪!学校也有啊,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呀,没规矩怎么能行呢?今天你说孩子不要严厉地管教,不能打不能骂,行啊,那就是你是正确的,古圣先贤这些古法都错了,那不就这个意思嘛,你要革它的命、你要改造、要创新,你多大年岁?你这些老师们二十岁、三十岁,你要革五千年的文明的这个命,你要给它改了,你说不许打,哪本书上写着不许打?我们说许打,我能把经典给你找出来,我能把资料找出来,依法不依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打要会打不能瞎打,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打坏了会结怨,这是不可以的,伤了父子有亲那个亲情那不可以,老师对学生也是不能瞎打,应该怎么打?把孩子叫过来,他一定是累犯,就不是初犯,是没完没了的不改,是太顽劣了。

传统文化老师:先教过他了但是不听话.

陈老师:对呀,你一开始教他不听话,累犯,真正顽劣他有的时候需要打记性,他就是记不住,所以这个打有轻有重,拿扇子也可以打,是不是,有的那个根性特别好的,你看那小闺女或者是小小子,他自尊心很强,所谓我们讲脸皮薄,就是羞耻心很重,那善根深厚,你就拿这个稍微敲他二下,敲他肩膀二下他就记住了,就这么好,那还用打吗,是不是?有的那你把那藤条打断了他下回还记不住,真有这样的,那么打之前要先给他讲理,这个非常重要。他跪在这儿,要告诉他错在哪里,“不知道”,不知道那还得了,你敢说不知道?观察他是不是真不知道,真不知道那你要告诉他,但是不要马上告诉他,让他先反省,你看那个,他是成心的,他就跟你在这儿“我没犯错”,「倘掩饰增一辜」那罪上加罪,给他一巴掌,“好好说!”真害怕了,又偷吃的了,第几回了?第八回了,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好家伙,打手板打屁股,打之前要告诉他错没错,错了!错在哪?不该偷吃东西,该不该打?该打!趴那儿打屁股,长长记性,你不这么教怎么教啊?现在他是偷吃的。我们见个小姑娘,这你们都见过,六岁,来了学校第一件事偷东西,偷吃的,你问她跟谁学的?幼儿园学的,几岁学的?四岁,四岁学偷东西偷了二年了,小姑娘、小小子如果这么小就偷吃的,他长大了是偷钱哪,那会犯法的,那将来会进监狱的,你偷别人东西人家不是拿板子打你是给你一刀啊,人家抓小偷打小偷那还有轻有重啊,你父母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现在就要真正叫严加管教,你不好好地揍他一顿不行啊,这叫天理呀,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国家的法律法规上写“老师

不能打学生”,打了犯法那谁敢打呀,但是不打你能不能让这孩子变成好人,你又不能,那你这不是不讲理嘛,那孩子毁了谁负责呀?你看现在少年犯罪监狱爆满哪,什么原因呢?没有人严加管教。

传统文化老师:现在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虽然是学校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但是这个孩子的就是父母的心念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可能是所造下的这个罪业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所以这个孩子你就会发现,你对他严加管教,但是作用力很小很慢。

陈老师:我们常常跟这些家长、和学生、和老师都讲这个话,孩子是枝叶花果,你要想让枝叶花果茁壮怎么办呢?要施肥,施肥不是给那花果上施肥,是给根,父母是孩子的根哪,根坏了孩子好不了,所以很多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扔交给老师了,那个教不好,为什么教不好呢?你是孩子的根哪,这个道理很多家长不懂,所以我们专门有一堂课,讲的一个道理「铜山西崩洛钟东应」,那个节目的标题叫【一人作恶全家遭殃】,什么道理呢?子女跟父母它是一体呀,它连着呢,你说我在上海,孩子在新疆,跟距离没关系呀,学传统文化要是内行啊,跟距离、跟空间没有关系呀,一定要明白这个呀,父母在家里吃喝嫖赌、胡作非为,甚至于坑蒙拐骗、行贿受贿,你想让这个儿子闺女成好人,那是不可能啊,神仙教就教不好啊,根烂了,你想让这个神仙说这个果实好,那怎么可能呢?所以说父母要学,在家里要修啊,你不要天天指望这个孩子或者责斥这个孩子你为什么学不好,所以我们这个节目希望家长多看,做子女的看到你不能责怪父母,你说父母他没做好、没有学好,你不能怪他,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责怪父母那是大不孝,不可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慢慢规劝嘛,自己改了也可以,这个力量也很大,反正总归一句话,传统文化学校在今天看起来我们还是讲那句话,五花八门,各立山头,谁也不听谁的,这是今天很多孩子教不好很可惜出来这么个结果,我们看到这种案例非常多,所以像这些节目我们要常常跟大家讲,大家听了之后有一个印象,我们不敢说自己好,我们也不敢说我们的老师好,因为什么呢?我们的老师是从古法学来的,一脉相传,所以跟人没关系,不是我们在这儿说我们老师好不是这个意思,师父老人家常常讲,所教、所学、给大家所宣讲的统统都是这些典籍上的,你去看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天下所有传统文化的学校老师们,你们可不能发明创造,流行歌曲少唱一点,不唱最好,有些人就讲,接引初机,你看我们这个网站没有流行歌曲呀,很少啊,也可以接引很多人来看哪,现在来看我们这个网站的人太多了,观众非常多呀,很多都是不学佛的,不学传统文化的,他感兴趣。你看我们穿的衣服、我们说的话,没有什么现代的,而且我们经常说现代的东西有很多不好的,大家明白了,所以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在家里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要有师承,我们一直在给大家弘扬,大家多听老法师讲经,那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于后世人类的福祉所在,大家可以慢慢体会嘛,你不要着急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自说自话,我们是真心的,我们介绍给大家,你自己慢慢看,不勉强,你觉得不好我们也没话说,我们是受益了,不告诉给大家于心不忍。看到那么多孩子受到这么多伤害,教错了、学错了,那外边的学校就更不要说了,一般学校,那就看着伤害就更多了,我们不讲出来于心何忍哪!《四书》里边孟子就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是我们跟大家做这么一个节目,做这个汇报的这么一个原因所在。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7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第七集为什么背完就忘 班主任: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传统私塾教育有很多的疑问,我们有缘分,全国各地,乃至于海外,有一些参与过这些传统文化学校的教学的这些老师跟我们一同来交流,我们共同来学习。目的是什么呢?不要走错路,不要教错了,不要学错了。尤其是不能教错了,这是我们做传统文化私塾老师的本分,绝对不能够自以为是,自己发明创造,没有师承,瞎教乱教,那就麻烦了。今天,这位义工老师有一些自己的见闻,一块把它讲出来。我们大家一同来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按照经典,我们来看看,是对还是错。 班主任:老师,学生就是以前在一些传统文化学校做过生活老师,也做过教学,看到了很多的现象,就有一些疑问想请教,因为自己有很多的疑惑。 陈老师:不敢当。 班主任:就有的孩子,他在传统文化的学校,他学了几年了,而且都十几岁了,但是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典都没有,就不会背。 陈老师:他在学校背没背过? 班主任:背过。 陈老师:背过。学了几年之后你再让他背背不出来了。 班主任:对。 陈老师:都忘了。 班主任:对。一部完整的都背不下来。再就是他背了几年的经典,他还会跟老师顶撞。就是前段时间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他跟生活老师顶撞,生活老师让他早点睡觉、关灯,跟他讲一些生活的这些常识。他不听,然后他跟老师顶撞,他说不听,然后还拿着【弟子规】来量老师,就说你哪一条没有做到,你怎么样,你凭什么管我。 陈老师: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说。头一个,传统文化的学校的孩子,背经典滚瓜烂熟,甭多了,再过也就是一两年吧,什么都忘了,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学生吧。 班主任:见到过。 陈老师:很多。原来四书五经都会背,后来什么都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个,这些孩子在背这个经典的时候就不如法,背的时候就有问题。你看背,我们讲要指读,而且这一遍,你不是会背,要背多少次?十次、百次,你们有一堂课叫【读书千遍】。大家一定要记得,是千遍不是百遍,所以要常常地温习,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个孩子在背书的时候当时能记住,其实不要等两年,

怎样正确教育犯错的孩子

怎样正确教育犯错的孩子 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孩子犯了错作为大人家长就需要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家长怎么处理也是一门学问,处理的好了,对孩子对大家都有好处。下面是相关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孩子犯了错你要听听孩子自己的说法。 或许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犯错了,他认为他这样做事正确的,这时你可以听一听孩子的声音,然后你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错在哪了,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以后改正。 2、孩子犯了错要以教育为主。 小孩子不懂事犯了错,如果你上去就骂他两句或者是踹他两脚,这或许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不再犯错或者是不再你面前犯错,离开你的视线就又会犯错了,这种教育本身就落入了下乘,真正的好方法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从心底认同你的说法,这才可以保证在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3、对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教育。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说说因为他的犯错而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如果是你的话,你希望别人对你照成这种影响吗,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很容易就会让孩子接受,使得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孩子犯错要关起门来在家里教育,不应该就在外面对孩子说教,以免孩子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损而影响说教效果,并且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你在外面说教会让孩子在以后留下心理阴影。 孩子有时候会认识到自己已经犯错了,这种情况你可以让

宝宝平静下来之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犯了错当时正在害怕着呢,这个时候你在那里对他说教会无形中扩大他的恐惧,你的说教或许并没有被他听好,你的心思也就白费了。 4、教育孩子要适度。 当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时候,可以减缓你的说教了,孩子认识到错误了,已经在难过着了,不需要在进行激烈的教育了,因此在这时就可以慢慢的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反思就可以了。 孩子犯错家长不要气急败坏的样子说教孩子,这样会吓坏孩子的,说教的效果也不好,你应该心平气和的将孩子的错误之处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怎样正确教育犯错的孩子]

《顽童闹学堂》背后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

《顽童闹学堂》背后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 2016年2月15日下午,听徐建顺老师讲中国古代教育,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讲《顽童闹学堂》那一段特别精彩,原来,在顽童闹学堂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听完他的讲座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真的误会中国古代的教育了,西化的教育把我们害惨了!下面的内容是我做的听课笔记,文中许多观点是随手记录徐老师所讲,也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的本意不完全一致。老师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录得很匆忙,语言有些零乱,分享给大家,供参考与批判。 一、中国古代教育总的特点是“人”的教育 从培养目标上看,中国古代教育可以分为三类:1、成人教育——以品性为最终目标2、化人教育——以熏陶为主要形式3、立人教育——以生活能力为基础 从结构上看,中国古代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专业教育三个层面。大的也可分为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层面。 从这些特点上看,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是人,目标是成人、化人、立人,今天的教育有的说法是培养考试机器,有的说法是培养劳动大军,有的说法是培养接班人,比较起来,哪个更科学呢?

二、中国传统蒙学的力量,让农村也很有文化 按照时间顺序,中国古代的教育先有家庭教育,后有蒙学教育。家庭教育主要覆盖的是0-3岁,主要是由母亲负责的性情习惯养成,这是蒙学基础。《礼记》上就记载了从胎教说到出生的养育常识,一个核心的思想是养成人的中正,主要是性情习惯的培养。 4-7岁的孩子,则要进入蒙学馆学习,主要由蒙学先生教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徐建顺老师说,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主要方面,是中国蒙学的教育目标。当今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教生活的教育。根据对一些上过私塾的老先生们的采访,可以得知,孩子们到蒙馆里读书时,发现《三字经》和其他歌谣,都是母亲教过的。在中国古代,蒙馆先生、学馆先生分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蒙学馆的教育目标主要了解中国的基本文化常识,养成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是所有孩子都要达到的。另一个目标,是极少一部分孩子要达到的,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达到了这个要求,先生就会推荐他到学馆。《官场现形记》里有类似这样的记载。没有这份资质的,所谓的知识学习就此就结束了。 中国古代没有规定,穷苦人家的孩子不能读书。从先秦到明清,都有穷苦人家读书出来的例子。中国古代宗族聚居,一个家族一定会有富人,富人有三件事必做,修祠堂,修路,

浅谈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也不断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注入了不少新鲜的血液,教育教学质量也显著的提高。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欣赏先进的科技文明的同时,也不要了忽略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一次数学课上,讲到提到圆周率时,我顺便提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和刘徽在研究圆周率时所做出的重要成就,然后又提到了我国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而一些孩子却不以为然,对古代的数学史丝毫不感兴趣。我在问孩子历史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知道的很少。记得我在读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历史,我在想现在的孩子对历史了解太少了吧。孩子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我认为我们缺乏了现在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 现在的教育,可以说还是保留应试教育的基因。学校老师家长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关注的是语数外,ABC,小学培养好习惯打好基础,进入一所好的初中,再进入一所好的高中,顺利升入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学校家长乃至学生把传统文化看成杂学,好比一顿饭菜中的咸菜。所以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在现在的教育观念看来毫无意义可言。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呢?西学东进,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现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让传统文化陷入冷落。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古代琴棋书画,可以陶冶

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古代的诗词歌赋,让我们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厚重和民族心理的特点。古代的典籍蕴藏着智慧与知识,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不就是从古代医学典籍中受到启发,而发现青蒿素的吗?在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论语告诉我们治学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如何在我们教育活动中渗透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恢复小学历史课程。笔者在90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就有比较完善的历史教科书,和历史课设置。小学学习历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可以说小学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关键时期。 第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我认为我们还应该举行相应的活动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举行经典诗词朗诵会,举行毛笔字书法比赛,国画画展,举行古典优秀情景剧等。 第三,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如美术课中多加入书法教学,和中国画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精粹。在音乐课上,适当增加我国音乐方面的传统文化,如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 祖先留下的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有义务传承好。 第四,在校园中营造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信息和网络

中考语文作文学而推广之兼济天下素材

学而推广之兼济天下 2012年9月29日,一代禅宗大德,文化大师南怀瑾与世长辞,无数人为之哀恸。南怀瑾在中西文化界有巨大声望,被视作一代宗师,是现代中国文化“引路人”。 1918年,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乐清柳市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 为求深研佛法,南怀瑾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三年闭关批阅佛教经典<大藏经>,南先生穿上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致终生受益无穷。后来,南先生从峨眉山又来到乐山竹根滩五通桥多宝寺闭关静修,由于来访者日见其多,遂移至弟子张怀恕家书楼之上安居,禅修打坐外,便埋头于书丛之中,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所获甚丰。1945年,南先生在神通俱足的风了和尚陪同下,远走西康、西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得以参透密宗各派奥秘。在川九年,南先生虽历尽艰险曲折,然终于修得大成。 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经波历险,始来台湾。刚开始,生活甚为清苦。然先生素来超然物外,依旧满面春风,并在此困厄之中完成了他在台湾的第一部巨着<禅海蠡测>。几年后,先生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且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1969年,他立“东西精华协会”,意欲为台港工商社会注入中华文化之清泉,并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接着,先生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后更名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创立了“大乘学舍”,后更名为“十方丛林书院”,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虽日见繁忙,然先生矢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夜以继日,挥毫写下系列传世之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南先生将毕生心血结晶尽数贡献给了社会大众02006年7月1日至7日,年届九旬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吸引了各方人士。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把余热发挥到了极致。 素材运用:其实,不仅是大师需要闭关,我们平常人也都需要闭关。当你心情烦躁时,当你事业困顿时,当你运道不顺时,就有必要退居一室,屏息万缘,澄心凝虑,对自己的以往做一番反省。直到找出应对的策略。如此,当你出关之后,必能比以前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PT养孩子的方法

PT孩子是辅助型养育。一般是打黄帝+SMJN杨柳甘露。就可以救人推血。 每天按计划书编写的物品顺序[给予]孩子用品。然后进行知识教导。再点[结束本日喂养] 武学法术心态体质总属性计划 (30)第1天0(100) 0(100) 8(100) 11(100) 19 4本急就章[+2/本] 金柳露[+2] 超级金柳露[+5] 超级金柳露[+4] (29)第2天2(100) 2(100) 11(100) 18(100) 25 急就章[+1] 金柳露[+1] 超级金柳露[+4] (28)第3天4(100) 4(100) 15(100) 23(100) 30 超级金柳露[+3] 2本急就章[+1/本] (27)第4天6(100) 6(100) 19(100) 29(100) 36 2本急就章[+1/本] 糖葫芦[+1] 超级金柳露[+3] (26)第5天8(100) 8(100) 21(100) 35(100) 40 糖葫芦[+1] 超级金柳露[+3] (25)第6天10(100) 10(100) 23(100) 40(100) 43 糖葫芦[+1] 超级金柳露[+2] (24)第7天12(100) 12(100) 25(100) 45(100) 46 瑶池蟠桃[+3] (23)第8天14(100) 14(100) 27(100) 50(100) 49 瑶池蟠桃[+3] (22)第9天16(100) 16(100) 29(100) 54(100) 51 玉灵果[+2] (21)第10天18(100) 18(100) 32(100) 56(100) 52 诗经[+1] (20)第11天20(100) 23(100) 36(100) 59(100) 58 2本诗经[+1/本] 玉灵果[+1] 启蒙棋谱[+1] 山海经[+2] (19)第12天22(100) 27(100) 40(100) 61(100) 62 2本诗经[+1/本] 启蒙棋谱[+1] 山海经[+1] (18)第13天24(100) 29(100) 43(100) 63(100) 63 论语[+1] 24(100) 29(100) 43(100) 63(100) 63 论语[+1] 列异传[+1] (17)第14天26(100) 32(100) 45(100) 65(100) 64 列异传[+1] 26(100) 32(100) 45(100) 65(100) 65百兽图谱[+1 (16)第15天28(100) 35(100) 47(100) 67(100) 65 百兽图谱[+1] 28(50) 35(100) 47(100) 67(100) 66百兽图谱[+1] 第16天30(100) 38(100) 50(100) 69(100) 67 百兽图谱[+1] 论语[+1] 30(25) 38(50) 50(100) 69(100) 67论语[+1] 第17天32(100) 40( 50) 53(100) 72(100) 68 拜师师门1 瑶池蟠桃[+1] 30(12) 40(25) 53(100) 72(100) 68 拜师师门1 瑶池蟠桃[+1] 第18天34(100) 42( 25) 56(100) 74(100) 68 师门1 30(6) 40(12) 56(100) 74(100) 68师门1 第19天36(100) 42( 12) 59(100) 76(100) 68 师门1 30(3) 40( 6) 59(100) 76(100) 68师门1 第20天38(100) 42( 6) 63(100) 78(100) 69 师门1 道德经[+1] 30(1) 40(3) 63(100) 78(100) 69 师门1道德经[+1] 第21天40(100) 42( 3) 67(100) 80(100) 70 师门1 道德经[+1] 30(0) 40( 1) 67(100) 80(100) 70 师门1 道德经[+1] 第22天42(100) 42( 1) 71(100) 82(100) 71 师门1 道德经[+1] 30(0) 42( 0) 71(100) 82(100) 71 师门1 道德经[+1] 第23天44(100) 42( 0) 75(100) 84(100) 72 师门1 道德经[+1] 30(0) 40( 0) 75(100) 84(100) 72 师门1 道德经[+1] 第24天46(100) 42( 0) 79(100) 86(100) 73 师门1 道德经[+1] 30(0) 40( 0) 79(100) 86(100) 73 师门1 道德经[+1] 第25天18(100) 42( 0) 82(100) 88(100) 73 师门1 黄帝内经 0(0) 40( 0) 82(100) 88(100) 73 师门1 黄帝内经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八集)

【传统私塾教育】 教孩子的学问第八集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在前几期的节目中有提到,孩子背书的方法,可以用这个读一百遍背一百遍。 陈老师:四门功课,读一百遍背一百遍,自己要能正体字默写,还能够把它讲解出来大意。 传统文化老师:有家长来信呢就讲到,说有一个学校,他们这个学习的方法叫做“一三七”学习计划,这“一”呢,是一天读十分钟,“三”呢,是读三种经典,“七”呢,是读七天,也就是说每一天读三种经典,每一种经典读十分钟,然后读七天,用这种方法。 陈老师:这个时间不够,如果说三种经典,每天都读十分钟的话,才半个小时啊,二十四小时其它时间做什么呢?这个时间远远不够啊;第二,三种经典在同一天来背诵,这个也不好,师父常常教给我们,这个经典哪,他还没记住,下一部又来了,下一部没记住,再下一部又来了,他脑子是糊的。 传统文化老师:那这个家长就问,像我们这种,一种经典读一百遍背一百遍,孩子会不会枯燥啊? 陈老师:孩子会不会枯燥,你通过实验就够看得出来,你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我想是应该站在这个成年人这个角度,孩子会不会枯燥啊?其实啊孩子的心呢,他很接近纯净纯善,当然现在的孩子那就另讲了,就像你们说的三岁都管不了,他那心里边脑子里都是糊的啊,那是另当别论,总的来说呀,孩子应该是心比较安定的,那么读一百遍背一百遍目的何在呢?让他保持他现在这种清净心,是这个意思,他小时候心清净啊,受污染少啊,让他保持住,你说他会不会觉得枯燥啊?不会!什么人会觉得枯燥呢?心里边杂念欲望很多的人会觉得这个枯燥,他本身就比较清净,本身比较清净哪里来的枯燥啊,古人一直都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现在是以污染的心、大人的心去揣度他,你那个教不好,你说这一天背三部经典,好像是不枯燥的,其实你把他的定力破坏了,背书为什么?这是最原始的问题呀,不是为了不枯燥啊,不枯燥是为什么?这讲不通嘛,所以这些都是西方人的、现代人的这些非常错误的观念,你去问很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 教育孩子家长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因为它比任何工作都难。那么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1、做一个用心的父母。 当孩子告诉我们作业做好时,不要轻意的听信他们,而要求孩子把作业拿出来看看,平时多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看看他们做的怎样,字有没有写好,平时对孩子的话要多分析一下,同时要多与老师取得联系。一些不诚实的孩子,往往因为家长与老师联系较少,所以随意的编造一个理由欺骗大人。希望家长一周内几次翻阅孩子的作业。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也会及时反馈在本子上,要求家长能够关注。 2、不放松对孩子做人的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要求孩子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但是人格教育除了父母和同伴的影响之外,也少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当孩子出现人格上的偏差时,一定要及时的指出,当孩子有真、善、美的人格时,也要及时的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格高贵的魅力。如今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感、上进心,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承担他们力所能

及的家务。当一个孩子越是缺乏了劳动的锻炼,就越缺乏上进的愿望。让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不要每次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孩子,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分享最好的东西,让他们从小学会感恩于身边的人。 3、培养孩子兴趣。 有些孩子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兴趣和爱好,(比如音乐、美术、小制作等)也希望父母能够多多的引导和鼓励,因为人的生长不仅需要接受知识,还应该有另外方面的发展,这样才会拥有比较全面的素养。同时在兴趣方面得到了鼓励,孩子的这份兴趣也会迁移到学习上,能够促进学习的提高。如果过分的干涉了孩子的兴趣,有时非但不能使孩子的成绩提高,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4、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如果看电视,尽量在吃过晚饭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对于有电脑的学生,要求在父母的监管下上网。对于克制能力差的学生,建议不要上网。学校不主张父母给孩子买电脑,总体而言,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弊大于利。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希望家长也能够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的克制力较强,可以适当的放宽要求,但上网或看电视的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如今有些家长不加节制的给孩子上网或看电视,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了。 5、让孩子多阅读有益书籍。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品,一个书读的多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和老师操太多的心,他们自会有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1)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问题之思考 引言: 最近,几次走进小学,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而学生诵读的不是课本上的文章,而是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等。 感叹之余,也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现将几个思考不成熟的问题显摆这里,与同行、家长及坛友们相互学习、探讨,以求能为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 说明:本文参阅了很多书籍和文章,这里就不一一注明了。 一、为什么今天的学校里重现了封建社会私塾教育的学习内容?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关键是应该弄懂“国学”这一概念。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古代蒙学属于国学的范畴。让今天的孩子学习封建社会私塾的教育内容,这不但是顺应国学教育从孩子开始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肯定了古代蒙学的价值以及对古代蒙学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诵读古代蒙学教材和文化经典,似乎更能激发我们的民族热情,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古代蒙学进入我们的学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对中国古代蒙学的初步认识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古代蒙学。 第一、教材。最早出现的蒙学教材是南朝梁代的《千字文》,由周兴嗣所撰。以后有南宋初钱氏所著《百家姓》;南宋王玉麟所撰《三字经》;明朝萧有良撰《龙文鞭影》;明未清初程登吉撰《幼学琼林》。其它还有《千家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千金裘》……等。“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这些教材最惊人之处就是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千字文》使用了千年,而其它教材也用了五六百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并不是政府编写,颁发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而是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统一教材。更惊人的是朝代在不断地更替,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教材却一如既往地沿用。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历代也是统一的,正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全国的学子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科举考试中,穷乡僻壤的学子也有金榜题名的可能,这也是华夏文化得传播到边远地区的根本原因。 第二、教育方式。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The datong word Cultural Media Co., Ltd? 文化传媒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今天,在经济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问题就是道德危机,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指出一条路径:人类要在21世纪美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汲取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的好“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

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对孩子从小灌输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我认为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亳州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亳州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丽水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甲]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乙]协议的主要内容分为8个部分: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双方积极行动、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共创美好未来,然而,美国总统却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丙]同时大事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评头论足 B . 截至 C . 大事 D . 给予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增加,正是网约车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 B . 15日上午7时18分,在溪边下游发现了伤痕累累的、没有了生命特征的周炳耀,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人们伤心不已。

C .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实施诈骗,他们采用的诈骗手段包括假链接、假客服、弹出窗口、网络诈骗等。 D .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的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以及电子书三种销售形态中,实体书店销售额始终占据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 B . 所谓诗学,就是将生活中可以成为诗的原料融合、升华、提炼到诗的境界,使之陶冶、熔铸、炼化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手段。 C . 由于文化断层已久,传统私塾教育失传,导致民间各种“读经教育”由于缺乏引导和规范,甚至带有愚昧的宗教色彩。最流行的“弟子规”、“老实大量纯读经”等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极为荒唐野蛮的愚民“读经教育”。 D .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的高水平决定了供给能力大小,创新不仅体现在研发上,还体现在营销方式及产品质量追溯和售后上。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7·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

整理[游戏]神武子女知识教导

1)平时多吃哪种食品对身体有好处?A、人参钝鸡汤(增加临时法学)B、青菜豆腐(增加临时心态)C、小鸡炖蘑菇(增加温饱)D、烤牛腿(增加临时武学) (2)别的小朋友那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应该怎么办?A、请他送给自己(增加临时武学)B、和他交换玩具(增加临时法学)C、看别人玩也很快乐(增加临时心态) (3)过年的时候什么活动最有新年的气氛?A、看舞龙舞狮(增加临时武学)B、写春联对对子(增加临时法学)C、串门贺喜(增加临时心态)D、全家吃饺子(增加温饱) (4)您准备买哪种小动物给我作宠物呢?A、狗狗(增加临时武学)B、金鱼(增加临时心态)C、小鸟(增加临时法学) (5)如果我长大后自己开药铺,卖些什么东西好呢?A、药材(增加临时法学)B、字画(增加临时心态)C、兵器(增加临时武学) (6)等我识字上学堂后,您会给我买哪类书呢?A、棋谱(增加临时心态)B、兵器谱(增加临时武学)C、神怪小说(增加临时法学) (7)有机会入门派选哪一个?A、狮驮岭(增加临时武学)B、龙宫(增加临时法学)C、女儿村(增加临时心态) (8)如果有一天我不小心做错事,您会怎么惩罚我?A、罚抄三字镜一百遍呀一百遍(增加临时法学)B、闭门思过三天整(增加临时心态)C、蹲马步一柱香时间(增加临时武学)D、绕家后院跑十圈(增加温饱) (9)要是有人借了我们家的钱不还,应该怎么办?A、上门讨债(增加临时武学)B、巧妙的提醒对方(增加临时法学)C、相信别人会还的(增加临时心态) (10)《三国》中的任务,我应该效法哪位?A、吕布(增加临时武学)B、诸葛亮(增加临时法学)C、关羽(增加临时心态) (11)如果在路上捡到一百两银子,应该怎么办?A、交给父母(增加临时法学)B、坐等失主回来(增加临时心态)C、交给官府(增加临时武学) (12)在佛教故事里,西天佛祖是靠什么教化世人结下佛缘的?A、不坏金身(增加临时武学)B、众生皆可自悟成佛(增加临时心态)C、无边佛法(增加临时法学) (13)家里后院有一块空地,我们如何利用它好一些呢?A、修成小花园(增加临时心态)B、供奉佛像牌位(增加临时法学)C、当作练武场(增加临时武学) (14)约小朋友约好出去玩却下起雨来,应该怎么办?A、等待雨停(增加临时法学)B、天灾,不去了(增加临时心态)C、冒雨赴约(增加临时武学) (15)和孩子有了矛盾应该怎么办?A、和解(增加临时法学)B、顺其自然(增加临时心态)C、武力解决(增加临时武学) (16)我长大有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呢?A、名垂千秋(增加临时心态)B、长生不老(增加温饱)C、大悟得道(增加临时法学)D、傲视群雄(增加临时武学) (17)平时和哪些小孩子一起玩比较好?A道观里的几个道童(增加临时法学)B武管里几个大哥哥(增加临时武学)C私塾里的几个学童(增加临时心态)D酒楼里几个小伙计(增加温饱) (18)在私塾课堂上,教书先生有一处讲错了处,应该怎么办?A写匿名纸条告知(增加临时心态)B当面指出(增加临时武学)C私下交流(增加临时法学) (19)半路上如果被劫匪劫了钱袋应该怎么办?A穷追不舍(增加临时武学)B报告官府(增加临时法学)C破财免灾(增加临时心态) (20)生日时送什么礼物?A玩具(增加临时心态)B宝剑(增加临时武学)C书籍(增加临时法学)D糖果(增加体质即当天温饱) (21)如果在游泳时遇到鳄鱼,该怎么办?A捉回去做鱼汤(增加临时武学)B告诉自己这

左松涛 新式学堂与民间私塾的博弈

左松涛新式学堂与民间私塾的博弈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新式学堂与中土学塾,教育理路存在差异。新式学堂注重实用,将知识分门别类教授,不以一师为范围,学生转益多师,师道尊严大失。旧有学塾强调道德教育,单纯的知识授受,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学塾以一师为中心,所习以老师德行文章为模范,是所谓“师教”。两种教育理路本 各有所长所短,并非一方绝对高明。无论对科举停废前大量存在的旧式民间学塾,还是从清末到民国所发生的私塾与学校长期的纠缠竞争,亟待进行深入、持平的研究。左松涛教授新著《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5)竭力重构当年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观念,重建有关近代中国私塾与学堂之争的诸多重要史实,可为中国追求教育现代性的努力提供多方面的参考。*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新式学堂与民间学塾的博弈(节选) 文| 左松涛 科举停止,学堂竞立,人心摇动。1905年,山西举人同时 亦是塾师的刘大鹏观察到风气已有替换,认为“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涣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

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由于前途不再,以教授举业为主的学塾多有倒闭,塾师出路堪虞。10月22日,刘大鹏在太谷县城聚会,“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可谓观感一致。从11月日记开始,刘大鹏不断记录同行停业的消息,11月3日记“科考一停,同人之失馆者纷如,谋生无路,奈之何哉!”12月25日记“顷闻同人失馆者多”,次年3月19日记“去日在东阳镇遇诸旧友借舌耕为生者,因新政之行,多致失馆无他业可为”。 类似情形,在其日记中不断出现。这不是山西一地情形,可资印证的是,1906年湖北鄂城学子朱峙三也注意到:“县市教书先生今春学生甚少,盖各生家庭均观望城内新开之三堂小学也,纷纷问讯。” 该处小学堂所招学生,基本在十四岁以上,甚至三十多岁者亦有多人前来报考。《图画日报》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报道清末上海新年出现的新现象,称:“新年已过学堂开,学子莘莘鱼贯来。宝贵光阴休混掷,各将子弟快栽培。新学昌明旧俗除,不须香烛把诚舒。皮包一个携将去,上课钟鸣即读书。讲堂优礼谒先生,脱帽鞠将右手擎。不比昔时须下拜,磕头习惯幼年成。笑煞村儒尚训蒙,赵钱孙李教儿童。一心只望新生至,开馆收来贽见丰。” | 《开学堂》,《图画日报》第196号第7页 一旦失去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稍有风吹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小问题大学问

小问题大学问9 孩子“不配”得到好东西 尹老师好,我家大妞9岁,所有同龄孩子的缺点她都有,刷牙只两秒,作业拖拉到深夜。家里凡是她碰过的东西都会坏,她好像对一切都有仇,见不得那东西的完整,所以我说她不配得到好东西。我知道这样说不好,我应该怎样做呢? 尹建莉:看过了太多家长来信,无论问题多糟糕,总是能感觉到那说话者的爱和温情。 你简约的文字概括性很强,信息量比较大,冷静客观,却没有温度,如寒风掠过衰草,让人 心生悲凉。由爱生恨,在你这里已经上演---你恨孩子,孩子恨一切! 你既然知道那样说不好,以后就换个说法,主要是换种心境。你必须要记住,她只是个 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对手,这样你才可能收敛你的冷酷。 母子一场不易,且行且珍惜。孩子配不配得到好东西,取决于你配不配做个好家长。 孩子哭闹时我发火了怎么办? 在孩子哭闹不停的时候忍不住发火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孩子27个月了,怎么来补救? 尹建莉:会造成心理障碍。以后好好爱孩子,不发火,就可以补救。功课需要做到你 自己身上,没有仅仅是对孩子说教一汽就能见效的办法。 不打不骂不听话 老师,我知道不应该打骂孩子,但不打不骂他又不听话。每次教育他,都以发脾气来收尾,发完脾气又觉得自己好失败!到底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尹建莉:知道不该打骂孩子,却一直打骂;知道打骂没用,还是一直打骂---你是如何失败的,路径已经知道,如何扭转失败,你也已经知道。别任性,好好做家长,一点一点完 善自己,这是孩子教会你好好生活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把孩子管坏了 尹老师,我儿子6岁了,上一年级。他是个敏感的孩子,老师说他很聪明,接受能力 强。但因为以前我对他很严厉,总打他,弄得他现在没有安全感,自卑,做错事了总是往别 的地方推脱,对事情总是消极地应对,我感觉是我把他给管坏了。我该怎么办?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尹建莉:如果你以前因为经常吃的太多发胖,那么想瘦下来的办法是什么呢?少吃,如果以前因为太严厉把孩子管的有些问题了,改善的办法当然是不要再严厉,给孩子宽容。但可能你还是做到不够,对孩子还是有些严厉,因为你信中说孩子“做错事了总是......”,只要在你眼里孩子经常是犯错误的,你就无法体贴他,宽容就无从谈起。什么时间你看孩子没有“错误”,只有不成熟了。 孩子就不需要紧张了,问题就解决了,孩子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你不再犯错,孩子就会变好。 女儿说“饶了我吧” 我女儿4岁,她今天的一句话让我震惊。晚饭后她要跟奶奶去隔壁找一个小姐姐玩, 但是我想让她拉了大便再走。她起先不拉,要马出门,被我骂了,才勉强拉了一点。她每次 都是这样,别人要出门,她也急着走。大便更是不自觉,不叫她拉她就不拉,为了这事我都 发了好几次火了。今天她从邻居家玩过了回来后,一直待着奶奶房间你不出来,故意避开我,不跟我说话。我把她拉出来去洗澡,她就哭着说:“妈妈我错了,你饶了我吧。”听到她说“饶了我吧”,我很难过,难道是我平时的做法让她怕到这个地步了?还是说在外面被人欺负了, 她习惯这样说了?请老师帮帮我,让我知道哪里错了。 尹建莉:你都把孩子吓得说出“饶了我吧”还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在你写下这段文 字时,一定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甚至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很在理吧?你之所以惊讶于孩子

古代私塾经验

古代私塾经验 私塾一般分为家塾、族塾、村塾(亦称社学)、义塾、散馆。前四者都是由组织者(如族长、约长)延请教师。唯散馆是教师自行开馆,接纳学生。就今天的私塾复兴来看,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许多私塾都是一位家长教子读经,周围邻里积极响应筹办,然后又对外招生,可谓由家塾而村塾而散馆。但总体而言,私塾的存在,不论是因为家长的责任感,还是民间团体的职责,还是教师自身的生存需要……其产生皆来自民间。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郑注:“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疏:“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谓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受教于塾,故云家有塾。”按宋以前,民皆居于闾中,没有市肆林立的街道。闾中出入,皆由闾两侧的大门。《汉书?食货志》载“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可见原本村塾的教育,是针对大众的,且以宣化德行为主。然后,闾中俊选,升于党之庠,再选而入遂之序,再选而入国学,与世子及公卿大夫世子同学。正是这些散落闾里的私塾,与国家抡才大选一起,构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选举社会。 唐宋以降,人们所以把民间普遍的教育组织称为“塾”,一方面是因为“家有塾”的教化渊源。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从《仪礼》看,士之外门、庙门皆有两塾;由《尚书?顾命》知天子路门亦有两塾。可见古时门侧大都有塾,自天子达于庶人。从这两个意义上讲,“塾”既是进入朝廷的最基层教育单位,同时又是各家各户,里甲厢坊力所能及的风化之源。 私塾的开办,与尊师之礼。 大明黄佐《泰泉乡礼》具体记载了社学(就组织看,实际是乡约组织下的村塾)的建立,及礼仪:众共推择学行兼备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选,以为教读。约正率钱具礼,于正月望后择日开学。预期,遣人赍[jī,同赍]书聘之。届期,乃躬迎之。约正率钱,凡有子弟愿入学者,人各不过五十文,多则纱一疋,侑以羊酒,少则布一疋,侑以鹅酒。书式曰:“乡侍生某姓名顿首启硕德某先生道丈执事:侧闻先生学行纯懿,里闬[hàn]钦仰之日久矣。古者士大夫居乡,则推尊以为父师,子弟从之游,而孝弟忠信之俗兴焉。兹某择某月日,敢以乡校教事见屈。盖欲一乡童蒙观感,弗纳于邪,启其聪明,养之以正,他日成人,克遵名教,是大有造于某也。倘不遐弃,则某荣幸之至。敬因执事者以闻。某年月日,某再拜启。”择子弟能供事者赍赴其家,再拜敬请。教读固辞。复再拜以请。俟诺,乃复命。除在城大馆外,俱用儒士,不许罢闲吏役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忧生员及因行止有亏黜退者。其四方流寓于此者,踪迹无常,恐或梗化,尤当精择。届期,约正会各父兄躬诣其家,再拜迎之。退,乃各盛服候于社学门外,诸生候而前至门,让主人入而右,教读入而左。至阶,让主人升自东阶,教读升自西阶。至堂,让主人东向,教读西向,行再拜礼。师席南向。主人各前布席。席定,诸生行四拜礼,以次献茶具饭。毕,辞而退,就馆,入便室。若有司备礼延聘在城大馆,亦令附近乡约约正帅各父兄主其事。 值月于前一日,列诸生长少之序挂于门内东西两壁。质明,生徒至,依序立于两阶下。约正、约副入,与教读誓戒,社祝致辞,出。乃就坐开馆。馆堂设先圣位。约正、约副入,与教读上香,行四拜礼。毕,社祝抗声致辞曰:“凡预此会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教读拱手应曰:“诺。”社祝复抗声致辞曰:“凡预此会者,以立教、明伦、敬身为本。其闻善不相告,闻恶不相警,礼俗不相交,患难不相恤,阳善阴恶,二三其德者,不在此位。”约正、约副皆拱手应曰:“诺。谨受教。”相与揖逊而出。俟先生就坐,诸生以次执事赞礼,乃升堂侍教。其未冠者,从俗总角。已冠者,平头巾,服绢布青圆领,或直领,不许用纻丝纱罗及违制服色。出入不许驺从舆马。侍于先生,虽富贵,冬毋炉,夏毋扇,坐毋用脚凳。坐必依齿序。若有贵贱相远者,亦当更处,以存大体。若先生起居及客至,俱一体执事。 古代,塾师称为西席,这是源于《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周朝室中以西席为尊,故师者居之。若是后代无堂室之别,则通以南面为尊,故拜师礼上,塾师皆南面。 所以,古代即便末世风俗凋敝,对于师长的尊敬,至少在表面上是从来不曾少过的。比如《明史》记载海瑞公“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明朝教谕未入流。御史虽正七品,而在地方,权高于布政使,以品官相见礼,当在下位再拜。然而海公抗礼,御史亦无可奈何。可见古人皆知师道尊贵,虽达官,不敢以富贵加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