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私塾

现代私塾

现代私塾
现代私塾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摘要: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而其存在形式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据9月5日《中国青年报》)

“在家上学”其实就是“现代私塾”的另一个代名词。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之,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家庭教育。毫无疑问,“现代私塾”是针对当前应试教育弊端应运而生的产物,带有少数高层次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影子。但学校教育固然有诸多弊端,“在家上学”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我看未必。

知识的传授固然是快乐而个性的,更尊重孩子的爱好,但教育的层面却必然单一浅薄,因随意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很难保证教育品质。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方面的素质显然会强于普通孩子,但以大部分知识的空白乃至荒废作为换取个别素质的突出,值不值得、可不可行还是一个尚待商榷和思考的问题。拿孩子当教育的试验品,必须要慎重而行。

此外,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性格品性的全面塑造。一个或者几个脱离了学生群体和学校大环境,封闭在小环境中学习的孩子,或许在一段时间内是“自由”成长了,既没有管理约束,也远离了课业负担,但长期来看弊端突出。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学校的作用和功能除了传授基本全面的知识外,还是一个引导、培养孩子与社会交往的“群体舞台”。这种教育功能,都是“家庭私塾”所无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在家学习”,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轨道上来,参加高考上大学之后要就业融入社会。很难相信,没有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在家学习”的孩子能适应和通过高考。

事实上,“在家学习”终归是一种富人教育消费的传奇,并不具备可复制性。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是一回事,有没有财力支撑是另外一回事。少数有经济能力的富人可以为子女选择这样的教育路径,因为他们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教育风险,没有后顾之忧。“在家学习”失败了,完全可以送出国去留学。但对于大多数没有条件和能力承受这种教育风险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在家学习”注定是一条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徒具观赏价值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前这个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家学习”应该得到宽容和认可。但宽容是一回事,却不必人为赋予其过高的责任使命,这是“现代私塾”的不可承受之重

全国多地有"在家上学"案例可以不去学校

上学吗?

分享到:

2011-09-17 10:11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字号:T|T

摘要: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都有“在家上学”的案例,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父母自教到小规模学堂……形态多样,不一而足。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大理苍山,远离喧嚣,一个独特的“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近期在这里举行。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的创办者是一位普通父亲,为了让孩子逃离无休止的作业,就在面朝洱海、溪流环绕的山腰上开办起这所小学堂。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都有“在家上学”的案例,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父母自教到小规模学堂……形态多样,不一而足。

非校园教育之所以受到部分家长的认同,其实反映了他们对现行教育的不满。教学一刀切、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想象力匮乏……主流的校园教育体系正遭受着各种负面评价。

自由、快乐、开放,那些不一样的教育形态让不少家长和孩子心向往之。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自编教材、自请教师,让儿子郑亚旗从小学退学,在家完成教育。与郑亚旗几乎同龄的韩寒,16岁凭着新概念作文大赛一鸣惊人,却因多门功课“红灯高挂”而留级,退学、赛车、出书,“韩寒现象”至今争议不绝。

对于这些特殊的方式,人们也许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成长绝不是只有学校教育这一条世人共认的方式。

当然,这也给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称,有的父母甚至辞去工作专心在家教育孩子。不过,让孩子从小脱离主流教育和集体体验,风险不小。更何况,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当代孟母”。家长的精力和知识储备,能否满足现代社会所需的海量知识的传授?孩子的个性发展、升学就业、融入社会等会不会受到影响?结论尚不得而知。

可以想见,多数家长面对这些疑问时,会有迟疑;那些正在进行教育实验的家长,会有困惑和困难;微型学堂、私塾等教育机构,更要面对公益还是商业的质疑。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进行义务教育,但对非校园教育并未进行规范。什么样的人可以不去学校上学?什么样的人能够为孩子提供教育?个体教育会不会成

为让孩子辍学的借口?私塾教育会不会演变成一些人赚钱的手段?

此时,需要更多的人来回答这些问题。尤其是教育专家、学者应及时介入,为非校园教育实验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以开放的姿态和严谨的论证,为公众开发自主教育的空间确定法律边际,建立完善的资质标准,确定公开透明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是理当承担的责任

"在家上学"渐成热潮传统私塾重回民间

分享到:

2011-09-05 12:04 作者:李新玲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T|T

摘要: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有些家长就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孩子们在练武术操。

中国青年报报道:“从公办学校里出来,进孙瑞雪教育机构,然后又出来自己带孩子…在家上学?。在我原来的生活圈子里,算是特行独立了。然而,这次研讨会才真正让我看到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广州六月小学堂创办者叶万红,在博客上如是述说自己参加“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后的感受。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这个研讨会,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办。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https://www.doczj.com/doc/cb10189431.html,/rdjj/2006-06/22/content_7331064_3.htm

“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

逃离北京,办中国的“夏山学校”

研讨会的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建在云雾缭绕的苍山半山腰,面朝洱海,溪流茶园环绕,再往上走就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因为自己有孩子,梦想的生活里就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于是,就有了苍山学堂。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

他们具体而远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作为因材施教的典范而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创办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榜样创作的。

“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

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陈阵到大理新结识的朋友吴刚,原来是四川西昌的一名公务员,后来辞职办起了IT 公司。他的小孩早慧,上到四年级就不愿去学校读书,于是吴刚把公司停掉,带孩子客居大理。目前吴刚15岁的儿子自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思考问题已经相当有深度。吴刚认为在家上学是非常高效、放松的学习方式,儿子在家读书,经常四处游学结交朋友,孩子也有足够开阔的视野。

“现代孟母”做成小学堂

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租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

“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六月小学堂的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但不是整体推进,而是每天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则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

像叶万红这样,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者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各地都开始出现。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

日日新学堂就是4个家庭为了4个孩子读书、在2006年互助办起来的小学堂。现在日日新学堂在沙河边上建起了一座法式校舍,幼儿园部有100个孩子,小学部有50个学生。

虽然已经发展成了学堂的形式,但家长自助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日日新学堂的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的事务。

“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最低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效果其实超越了新课标。”校长王晓峰说。

“我们的学堂不是传统私塾,不是家庭学校,不是工业化结构的公办学校,而是一个要走出一条新路来的有个性的学校,将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教育结合在一

起,实现一种…真?的教育。”王晓峰认为,公办学校的大班教学、齐头并进、标准统一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家长的需要。

教育需求多样化催生“在家上学”

让众多在家上学或者互助上学的家长聚到大理的,归功于一位叫徐雪金的浙江人。他在义乌创办了“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网站上不仅有各类教育信息,还有以城市为单位的分论坛。

徐雪金在论坛中这样自我介绍:“我,一妇男,带两个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2.5岁,不上幼儿园;外甥3.4岁,不上幼儿园。”

“在家上学”研讨会最小的一位参与者是刚刚年满12岁的袁小逸。她一个人从义乌坐汽车到杭州,坐飞机到昆明,然后转乘大巴车坐了4个小时到达大理。

“我也到学校上过一两个学期,后来不愿去了,学得太慢。”袁小逸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仅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还写了自传《私塾女孩袁小逸》。她还是一名小先生,从4岁起就教同龄小孩,如今在父亲创办的学堂和网上课堂教英语。

网络时代应重新审视家庭的教育功能

有意思的是,选择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中,男性占了大多数。

“这次前来聚会的…在家上学?践行者,以爸爸居多,让我看到了男性力量的睿智、大气、承担与使命感!”叶万红感慨,她的老公也已辞职参与学堂建设。确实,在家上学公认的几位“领袖式”人物,都是父亲。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细化,学校教育一支独大,传统的家庭教育逐渐衰弱甚至被忽视。进入网络时代,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家庭教育的功能被重新正视。

王晓峰的观点是,工业社会之前,教育是进行全人教育,而到了工业社会,由于学校的兴起,教育就变成了技能教育,学校的功能也只是知识传承。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实践顺应

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

分享到:

2011-10-09 09:52 作者:倪卫校来源:半月谈网字号:T|T

摘要: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电视媒体对于这方面的报道也是日益增多,如天津的刘书宏、长沙的赵雄、成都的朱亚、山西的崔书云……

对于“在家上学”,这不是中国家长首创。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在家上学”的风潮。美国教育学者麦迪奇(Helen Mondloch)在《在家上学》一文中写道:“曾经被认为是宗教右翼独有领地的…在家上学?,如今已渗透到主流教育方式中去,成为一场强劲的基层运动。它迅速地重新确定家庭的价值,彻底改变着教育的现状。”

在世界历史名人记录上,也的确有不少“在家教育”的成功案例。例如被称为20世纪最卓越的风景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在12岁的时候,因为不能忍受课堂上的约束和烦闷,用狂妄的笑声打断了老师的讲课,并且公然指责老师的失职。从此,父亲为他选择的学校教育正式终结。之后,安塞尔在希腊接受在家教育。并一举成为集摄影教育家、作家、自然保护先驱于一身的时代英豪,被称作美国摄界诞生的国家英雄;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一直都是在家上学,每天,他都跟一群小朋友快乐地去邻居阿姨家的厨房玩,在那里,阿姨教他们一些知识。亚当斯被认为是“为大学量身打造的人”,在他15岁的时候,他就成功地考取了哈佛大学。

种种例子表明非学校教育模式下,孩子的未来也有明天。但每一种教育形式都会有自己的利弊,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议题,网上专家也是各抒己见。不少人认为“在家教育”是对当代中小学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的一次无声控诉,政府一直在给青少年学生口头减负,而家长此举正是还孩子天真童年。另一部分专业人士分析,家长这个举动太过冒险。在目前中国特色的中考、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家长之举不符合国情。另外孩子接受的

家庭教育是否系统全面暂且不提,孩子在童年时期缺失学校集体生活经验,会否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呢?

种种争议,孰是孰非暂且不提,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家上学”风,正在引起中国教育模式深思。(文:赵晓宁)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在学校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当前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政治制度下的一些“游戏规则”,这些不存在于课本上的东西,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教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还打算在这个社会上混,请谨慎。当然,“校园是个小社会”也是倍受争议的存在,有人说这是玷污,但根绝又会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适应社会,这究竟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真的说不清楚……——小迷

不知道别人怎么做,如果是我,肯定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的。一方面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根本不科学,根本无法满足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另一方面孩子脱离的学校这个集体,很可能造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如此两方面,我是不敢把孩子放家里。——李特

那些个别成功的也只是个别案例,而且是在国外的一些家庭。在中国,在家能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可能还是比较少吧,孩子从小,就应该和同龄人一起成长,如果每天都是家长来教育孩子,必然在教育过程中,大人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的童年有一些不应该有的成人思想与思维。至于应试教育抹杀孩子的天赋与个性问题,应该改变的不是家长的培育方式,而应该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改变。——施凤刚

我不会。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我不能保证自己时刻有最好的状态。也许会急躁,会把自己的脾气传染给孩子,再说了,孩子由一个人教也不好吧。我还是倾向于把孩子交给学校。——贝拉

学校教育自然有学校教育的好处,只是当下如果能够在家庭当中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选择家庭教育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现在国内的学校教育确实东西太多,甚至是在磨灭孩子很多原本的天性。长此以往,还不如结合孩子本身的天性选择自我为主的家庭教育,说不准这样更能缩短我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在面对极力出现的家庭教育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是该审视学校教育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偏差了。——杨文

让孩子在家上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其中也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但请记住这只是个例。对于像我一样芸芸平凡的人,我想可能还是会选择学校教育,毕竟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需要很多的外在和内置因素,比如孩子的性格和条件,比如自

己的能力和条件,比如周围的环境和条件等等,只有这些条件达到了你才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当然对于许多行动派来说,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条件,只要自己愿意就行。我虽然不会这么去做,但还是支持这样去做得同仁,正如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让孩子在家上学,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倪卫校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2)

分享到:

2011-10-09 09:52 作者:倪卫校来源:半月谈网字号:T|T

摘要: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我在给孩子选学校时,开始是最一般最普通的学校,不凑热闹,小孩子就是学着玩着长着,还不成熟,就那么一点知识,至于每天都抓得那么紧那么累吗?后来,就有了打算让其在家里学,自己教的想法。当然,每一种教育形式肯定都会有自己的利弊,在家学习也一样。但是,至少在家里,父母的爱心会多一些,作业会适度一些,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培养,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和批量制造的产品;至于集体活动,也可以适当时间安排参加一些同龄人游戏、社交、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等等,也可以想办法。同时,在家里学,对父母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栗彦卿

孩子在家上学,其实是家长对中国的教育很失望的结果。长期以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虽然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实际上却把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实现读大学这一目标,学校、家长、学生下足了“苦功”,择校热持续升温,全职陪读也时有发生,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身体素质日渐变差,中小学生成了“最累一族”。为了学生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学校不惜砍掉体育、美术、音乐等占用时间还不能带来“效益”的副科,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培养学生们应试的能力。以至于出现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的尴尬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体制,会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如不尽早改革,毁掉的不仅是学生本身,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周明欣

其实中国的教育模式愈发不适合孩子的成长,几乎所有的创意性想法都被否决,龙应台先生的“大学幼稚园”一说很好地阐述了这点,每个人都是机器人,机械性地重复,没有特点。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产物。不仅如此,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把孩子们真正应该培养的情操和价值观全盘否定,每个孩子争先恐后成为大人希望他们成为的千篇一律的人,不去想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也不去想每个人特定的个性特征。然后按照他们可笑的标准把孩子们分成优等生和差生。——胡倩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上学。原因有三:一家长不一定有时间来教导孩子,就算有,能否胜任也是问题;二假如让孩子在家里学习,那他就难接触到外边,和外边的同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三在学校信息量大,丰富的课余生活等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杨善炯

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有种种弊端,但我依然不会让孩子在家里上学。一我没有时间,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群体。案例中在家上学成功的人只是特例,他的成功有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等等。——李斐

各有利弊吧,学校教育会系统些,老师也比家人在教育方面更有经验,而且老师在学生面前更有威严,而且学校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伙伴,有伙伴的童年生活会更加精彩,还有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这对于学好如何做人有帮助,但是学校教育过于死板,而且不可以选择地学习。而在家学习可以更自由些,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也是如此,选择性更多一些,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孩子也会更快乐,更自由些,当然家长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并且家长要有这个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孙琴

深度讨论: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3)

分享到:

2011-10-09 09:52 作者:倪卫校来源:半月谈网字号:T|T

摘要:开学伊始,正当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进好班的时候,却有这么一部分家长,逆其道而行,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中,自己充任教育之责。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12年考研复习规划

?2011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人是需要合群的,单打独斗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除非是刚生下来到满三个月时是由孩子的父母在家中抚养教育,学说话和走路时就已经接触外界,与庄村的大人和小孩在一起了。孩子在家上学在我国自古以来是没有的,虽然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改善及学费过高等因素,涌现出了孩子在家里上学的“试验田”和样板。但作为人要独立、适应社会生活,接受新鲜事物,必须接受大众教育。让孩子走出家门上学,获得更新鲜、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教育。——燕兆林

我想提个问题供大家参考:我们现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及生活压力能允许多少家长在家教育小孩?——刘伯温

我不会选择。第一,迫于生计,每天要上班不可能天天在家教孩子;第二,自己虽然是本科毕业,但对于教育学,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供我使用,只能根据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教育方式来做,例如“女孩子贵养,男孩子贱养”等。第三,在家教育孩子,孩子缺少了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经常和大人在一起,缺少玩伴。——郭珊珊

中国更应如此,但是这个社会不认能力,如何获得自己的学位呢?实现优点:1、家庭本就是孩子的第一教室,谁会说孩子一生的学习学校超过家庭(不论时间,还是质量)2、家庭才能真正学习结合实践3、对比看,知识分子的子女更多家中成才的。——李晓燕

我比较倾向于支持孩子到学校学习,原因有四:一、教育专业化是一种社会分工,现在的学校教育是社会分工发展的选择,回到家庭教育是对社会分工倒退,从国家对教育的准入规则的设计看,越来越严格和繁琐。理性地分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在提高的,而不是下降。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使普通人无法系统理解教育的方法,学校教育所设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心知肚明;第二,学校在教师培养上,越来越注重走专业化道路,这对孩子教育的考验更加构成挑战,尽管每个家长都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自己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但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正如大家都想通过炒股赚钱、买房赚钱,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发财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有些人没有炒股或炒房的资本,就如有些人没有教育的知识一样。——苟金海

教育培训机构创业计划书(完美版)

微型企业创业投资 计划书

目录 一、执行总结 二、公司概述 2.1、企业的文化 2.2、公司的组织结构 2.3、管理人员及职责 三、产品与服务 3.1、服务产品 3.2、与旧“国学教育”的对比3.3、服务特色 3.4、服务优势 3.5、品牌的服务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现状分析 4.2、市场定位 1、目标市场定位 2、目标消费群定位 4.3、市场需求趋势与学府招生规划

4.4、市场优势 4.5、竞争者分析 五、市场营销 5.1、营销策略 5.2、营销手段 5.3、目标人群 5.4、价格定位 六、人力资源管理 6.1、教师的招聘 6.2、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6.3、对学生的管理 6.4、上课安排 七、采购管理 7.1、选址及构建 7.2、采购 八、财务分析 8.1、资金分析 8.2、财务预算

8.3、财务比率分析 8.4、综合财务分析 8.5、长期财务分析 第一部分执行总结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文化也在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迈进,国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渐成一股国学流行风。借着这股国学风,以国学为主题创办一所国学教育班(又名现代私塾),既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也是一个参与国学建设的好机会。我们经过系统的调查发现,很多人想进行国学的学习,但社会上为其提供的场所门槛太高,学费昂贵。因此,我们在针对富有人群开设国学课的同时,还兼顾了那些处于小康水平并且喜爱国学的人群。

企业简介 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 2. 学校名称:xxxx 3.公司地址:xxxxxxx 4.经营业务:国学类培训机构 5.注册资金:100万元 6. 公司目标:xxxxxxxx 7. 企业的消费人群为:中产阶级以上(包括中产阶级)家庭的幼儿和青少年,高薪白领工作者和企业CEO以及喜爱国学的其他人群。 企业发展规划 在创办这个现代私塾三到五年,我公司将处于湖南同行培训机构的前列。后期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将采取以长沙为母公司,对株洲、湘潭等消费层次高、人口密集的经济文化区进行扩张,推向全省,然后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 市场进入优势 1、迎合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2、特色的私塾教学 3、长沙有足够的消费群

现代国学私塾培训学校创业招生管理运营项目整体解决方案及创业计划书

现代国学私塾培训学校创业招生管理运营项目整体 解决方案 1 录目

一、执行总结 、公司概述二 、企业的文化2.1 、公司的组织结构2.2 、管理人员及职责2.3 三、产品与服务 、服务产品3.1 、与旧“国学教育”的对比3.2 3.3 、服务特色 、服务优势3.4 、品牌的服务3.5 四、市场分析 、市场现状分析4.1 、市场定位4.2 、目标市场定位1 、目标消费群定位2 、市场需求趋势与学府招生规划4.3 2 、市场优势4.4

、竞争者分析4.5 五、市场营销 、营销策略5.1 、营销手段5.2 、目标人群5.3 、价格定位5.4 六、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的招聘6.1 、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6.2 、对学生的管理6.3 、上课安排6.4 七、采购管理 、选址及构建7.1 、采购7.2 八、财务分析 、资金分析8.1 、财务预算8.2 3 、财务比率分析8.3

、综合财务分析8.4 、长期财务分析8.5 录附 4 执行总结第一部分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在中国已有五千

在经济全球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多年的悠久历史, 国学越来越文化也在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迈进,化的发展浪潮中, 渐成一股国学流行风。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借着这股国 ,既是一学风,以国学为主题创办一所国学教育班(又名现代私塾) 我们经过系统的调也是一个参与国学建设的好机会。个很好的商机, 但社会上为其提供的场所门槛太很多人想进行国学的学习,查发现, 高,学费昂贵。因此,我们在针对富有人群开设国学课的同时,还兼 顾了那些处于小康水平并且喜爱国学的人群。 企业简介 1 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 学府**学校名称:2. .公司地址:3 .经营业务:国学类培训机构4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是把书院教育中的闪光点攫取下来,使其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积极的运用,以此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前进。 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积极的倡导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弊端。因此,作者认为,探寻书院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和管理特色对现代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尽早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学术交流都有很大益处。这也是论文选题的背景所在。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 书院是指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重视读书自学,师生共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1]广收图书、聚徒讲学为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刚开始时,书院只是一种藏书楼或者学者们聚集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2] 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主要职责是为朝廷修书。而作为真正教育机构的书院,始于私人著书讲学。科举的刺激、学者的留意、地主家族政治的需要、官学的颓废,都促使了中唐时期私学性质的书院产生[3]。书院的职能全面进入讲学和读书阶段,是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文化的衰落,使士儒们寄居草野,潜身讲学。书院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在其千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内涵的教学和管理特色。 (二)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以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宋朝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对当时教育文化起到很大作用。而南宋朱熹亲自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进一步促进了书院的发展,书院也成为理学教育研究的中心。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此后,书院数量在南宋和元朝时期大增,逐渐向北方地区推广,不仅在数量方面得到增加,教学内容、制度等也都得到改进,实现了书院的推广。 元朝时期,国家对书院的提倡、保护和加强政策,使书院制度兴盛起来。太宗八年,在燕京(现北京)创立了元朝第一所书院—太极书院。但元政府在积极提倡办理书院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的官学化倾向明显。虽然书院的“置官师”与“官总其费”的官学化趋势给书院的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5]但元朝书院对于当时理学传播,文化普及,人才培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

私塾,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人父母,实际上就是重新做人。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天起,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不仅让你体验到生命成长的过程,还为你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提供了良好的机缘。每一个成年人在回首自己童年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留有某种缺憾,而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尽其所能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某些缺憾。 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他们世代务农,儿时家境贫寒,没有进过任何学堂,没有念过一天书,大字不识几个,长大成人后深受文盲之苦。他们暗下决心,家境再贫再穷,生活再苦再累,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识字,读“圣贤书”,将来做一个“读书人”。他们勤耕细作,节衣缩食,在我七岁的时候,就把我送进了当地惟一的一所学校——“冯氏私塾”发蒙读书。 当时苏北农村刚刚解放,村里及附近没有公办学校,只有在村东边的这一家私塾,老师就是这家的主人,有较深古文功底、德高望重的冯老先生。冯家既不行工经商,也非地主老财,只不过老先生在外读过四书五经,家有几间瓦房,比一般人家富有而已。学堂就设在他家的堂屋里,课桌是当地很多人家都有的那种八仙桌、长条凳,学堂的规模和环境无法同鲁迅先生当年读过的私塾“三味书屋”相比。 那个“三味书屋”,且不说它是当年绍兴城里最有名的私塾,就说它的“三味”之名,就大有滋味。一说,“三味”的原意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是书屋的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同时也是作为其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另一说,“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史、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三味书屋”的教育很讲究礼仪,学生进学要首先向孔老夫子的牌位或《伏鹿图》行礼,接着还要拜先生。 我的父亲告诉我,当年我进学冯氏私塾时,就简单多了,老先生家堂屋里既没有安放孔老夫子的牌位,也没有挂《伏鹿图》,自然不用去拜,老先生必须要拜的,这是起码的礼节。在不多的学生中,大都是外乡邻村的,本村的就我和冯老先生自己的小儿子冯锦华,我们两个年龄最小。 在冯氏私塾还没有背完记住《三字经》和《百家姓》,几个月后村里成立了公办小学,取名利华小学,冯氏私塾被取消,我便进入利华小学继续念书。不到一年,这所条件简陋的学校也被解散,我又转到邻村一所规模较大的徐桥初级小学。在这里我又和冯锦华分在同一个班,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一直到现在还偶有联系。有趣的是,也是令我的父母亲最为高兴的是,三十年后,我的儿子从大西北回到他爷爷奶奶身边,在这所学校里借读了几个月,只是这所原来的初级小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初级中学。父母亲“读圣贤书,做读书人”的梦想在他们的孙子辈身上又得到了延续。 儿时读私塾的情景,如今成了久远的记忆。虽然在这里诵读四书五经的时间很短暂,却是我文化启蒙的殿堂。从这里起步,我读完小学上中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又进入了国家重点大学,成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第一个大学生、父母亲期待的“读书人”。二老虽然没有进过学堂的门,但他们知道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他们不识几个字,但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深知“养不学,父之过”,“子不学,非所宜”。所以,他们含辛茹苦一辈子,为的就是让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能读书、读好书,不再重蹈他们“幼不学,老何为”的覆辙。 在中国历史上,是孔子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开了私塾教育的先河。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礼节、音乐、诗歌、历史等人文学科,还有数学、驾车等实用课程。孔子教育弟子其实就是叫他们如何做人;他的教育目标就是成为人格高尚、富有修养、同时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教学有一个重要原则叫做“有教无类”,不分贫贱富贵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无论贵族平民、资质高低一视同仁,都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可以说,孔子所创造的“私塾文化”,两千五百年多来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堪称中国传统教学的起源。

对联的练习题训练及答案(老师)

对联练习答案(老师)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 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 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 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C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1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 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 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 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 解析:D。平仄与意义。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解析:C。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 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词性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3、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写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临水楼台听涛声 B、逢春枯木又发芽 C、临风野陌醉花香 D、临日山崖观海潮 解析:Co 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 “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4、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蝶恋花丛舞步欢 B、蜂鸣花间叫声欢 C、燕舞杨枝倩影赞 D、虎鸣山澜发雄姿

中华吟诵与传承

中华吟诵与传承 李丹 一 2010年1月24日,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注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简称“中华吟诵学会”)在北京成立。 今已一百零五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在贺词中说:“厚今而不薄古,重中而不轻外。”九十三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也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贺中华吟诵学会的成立,并表达他对这一文化盛事的欣喜之情。 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说:“吟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南开大学教授、语言学家)说:“吟诵在汉语推广的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继承传统的吟诵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中华吟诵学会首任理事长韩经太(北京语言大学副院长、教授)说:“目前的工作主要分抢救整理、研究和推广三部分。三个部分同步进行,目前重点在抢救整理,主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依靠大学生的调研实践,组织系统的全国性的采录工作。目标是在五年之内,把大陆的传统吟诵基本保存下来,最终成果为吟诵语料库。” 秘书长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表示,中华吟诵学会的最终目标是使吟诵回归教育系统,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把它供在博物馆里。只有这样,才是恢复了吟诵传统的实质,才能真正传承和发展吟诵传统,也才能使吟诵传统的巨大社会作用得到发挥。 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面对盛会,感喟叹道:“今天很难找到一个会吟诵的年轻人,吟诵面临失传的危险”,并表示将为吟诵这样的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 二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

从西周开始,“家有塾,党有庠(党:古代地方组织单位,五百家为党。庠:古代的学校,特指乡校),术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历代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孔子创办的私学、以及学堂(始于西汉景帝末年。清末通称学校为学堂)、书馆(汉代的蒙学)、书院(私人或官府办的学校。始于唐代开元六年,宋代大兴。明清仍盛。清末废科举,改为学校)、学馆、私塾等教育系统,诵读经典,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吟诵,除了汉族之外,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文,如满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布衣族、白族等。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吟诵的教育是从幼稚园开始的。同时,在东南亚汉文化圈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吟诵汉文化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在传承。在日本,现今各种吟诗诗社的社员达500万人以上。他们吟诵的内容主要是汉诗文。吟诵在日本也早已进入了卡拉OK时代。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国家,也都设有“孔子学院”、“中国国学馆”。 自废止私塾的近百年来,吟诵这一中国传统教育与学习方法,已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最后一代受过私塾教育的人,今多已年过九十了。 据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的初步调查:目前大陆吟诵保留较为系统的地区有江苏省常州、福建省漳州、广东省广州、湖南省长沙、河北省河间市、北京市、浙江等地。吟诵流派有唐调(不是“唐代的吟诵调”,而是以创办无锡国专与交通大学的光绪十八年进士、我国原交通邮电部部长唐文治命名的吟诵调。他曾发行过两张“唐文治吟诵唱片”。“唐调传人”有范敬宜、冯其庸、陈以鸿、唐孝纯、陈少松、唐孝纯等)、常州调(以周有光、屠岸为代表人物)、湘湖调(湖南长沙吟诵调)、闽调、粤语调、吴越调(以浙江大学文学院[原杭州大学中文系]夏承焘、王驾吾、胡士莹、任铭善、刘操南、盛静霞、张同光、蔡义江、黄加灏等为代表人物)、北方调、普通话(以韩经太、赵敏俐、徐健顺为代表人物)。今一些知名教授也在大学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成立吟诵诗社,在近年来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许多市县的中小学教育引进了吟诵的形式。北京市中关村中小学都开设了吟诵课程。据了解,我国吟诵传统保存较好的是台湾地区。台湾传统吟诵分为河洛音、闽语、粤语等多个流派,唱诗形式更为普及。中华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说:“可惜的是现在大陆学习甚至听过吟诵的人少之又少,多年以来中华吟诵逐渐失去了传

最新版现代国学私塾培训学校创业招生管理运营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最新版 现代国学私塾培训学校创业招生管理运营项目整体 解决方案

目录 一、执行总结 二、公司概述 2.1、企业的文化 2.2、公司的组织结构 2.3、管理人员及职责 三、产品与服务 3.1、服务产品 3.2、与旧“国学教育”的对比 3.3、服务特色 3.4、服务优势 3.5、品牌的服务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现状分析 4.2、市场定位 1、目标市场定位 2、目标消费群定位 4.3、市场需求趋势与学府招生规划

4.4、市场优势 4.5、竞争者分析 五、市场营销 5.1、营销策略 5.2、营销手段 5.3、目标人群 5.4、价格定位 六、人力资源管理 6.1、教师的招聘 6.2、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6.3、对学生的管理 6.4、上课安排 七、采购管理 7.1、选址及构建 7.2、采购 八、财务分析 8.1、资金分析 8.2、财务预算

8.3、财务比率分析8.4、综合财务分析8.5、长期财务分析附录

第一部分执行总结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文化也在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迈进,国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渐成一股国学流行风。借着这股国学风,以国学为主题创办一所国学教育班(又名现代私塾),既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也是一个参与国学建设的好机会。我们经过系统的调查发现,很多人想进行国学的学习,但社会上为其提供的场所门槛太高,学费昂贵。因此,我们在针对富有人群开设国学课的同时,还兼顾了那些处于小康水平并且喜爱国学的人群。 企业简介 1.公司名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 学校名称:**学府 3.公司地址: 4.经营业务:国学类培训机构 5.注册资金:100万元 6. 公司目标:创建明星企业,打造国学品牌 7. 企业的消费人群为:中产阶级以上(包括中产阶级)家庭的幼儿和青少年,高薪白领工作者和企业CEO以及喜爱国学的其他人群。

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当代书院产生于现代社会,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它的出现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使人们在教育和文化上多了一份自由选择的空间。当代书院的兴起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教育本土化的趋势,社会道德的危机和“国学热”的推动是当代书院兴起的主要原因。 标签:当代书院;教育;道德;国学 中国古代书院缘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明时期,衰落于清末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曾表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全国各地书院改为学校,至此书院教育模式归于沉寂。而后,书院又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全面否定,至此书院被彻底抛弃,但后来很多知识分子都意识到废除书院的做法太过偏激。可以肯定的说,书院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排除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然而书院教育在历史上沉默百余年后,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院文化再次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一、对当代书院的探析 (一)当代书院的含义 当代书院是以时间维度进行划分的,指1949年10月以后创办的,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以国学精髓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书院一脉相承的文化教育机构。当代书院大多是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是对普通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 (二)当代书院的特点 1.继承性。古代书院具有藏书、教学、研究、祭祀等功能,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而当代书院诞生于现代社会,很难再和古代书院模样一致,但却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很多的教学、研究方法作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它的一些管理方式也被沿用。 2.民办性。书院在古代主要就是由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而在当代,除了像岳麓书院等少数书院被纳入教育体制之内,大多书院依然是民办性质。当代书院走民间办学的道路,可以较少受到官方的干预,因而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也能使书院保持较为宽广的学术空间。

《朝花夕拾》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朝花夕拾》知识竞赛题选 一、填空: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连载。 4.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4、“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 5、《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6、《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________。 7、《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_______”。 8、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9、《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①________②③④⑤ ⑥______ ⑦。刻画了一个、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 10、“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11、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____________”,“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3、“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_____思想的著作。 14、《五猖会》写的是一种_______。 15、“我”要到关东去看,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赛会是不允许看的,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16、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17、“我”和人们都喜欢,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 18、“我”觉得一切鬼众中,就是_______有点近人情,那鬼手里拿着________。 19、在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20、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21、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____玩耍。 25、“我”儿时的玩伴是_______。 26、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

私塾先生(高中阅读)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徐梓 CFP 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

乱象,几多担忧。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待一番“冷”思考。 我国新一轮的国学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迄今已有20多年了。很长一个时期,主要是民间在努力,是一线教师、广大家长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在推动。 现代国学教育的出现,是将教育引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本来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现象。但是,时间既久,积弊日重,参与既众,沉渣日泛。当前国学教育的乱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俗化:很多国学培训机构为了最大限度牟利,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或兴趣,培训的内容以占卜、算命、风水、风鉴、测字等为主。这些内容,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也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为传统士人所鄙视的,但在现今社会却打着国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更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在国学的招牌下,信口雌黄,传统文化不过是他们疯狂敛财的幌子。 二是功利化:一些学校或机构,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学培训。研制国学产品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一些个人或机构,为了逐利的目的,为了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往往把国学教育或某个部分的功能无限夸大,让人们错误地相信,学了国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甚至是欺骗。 三是非教育化:这是指不遵从教育的基本逻辑,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比如,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那些就连古代教育家也主张暂时缓一缓、等到学生由“蒙馆”升入“经馆”之后才读的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四书》尤其是《五经》灌输给儿童,让幼儿阶段就开始读经,而且是狭义的儒家经典。另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孩子看作是完全被动接受的机器,采用被传统教育所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背诵绝对化,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些问题,不仅给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对当前的国学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国学教育的目的,从最根本上说,是要使教育的对象,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成为一个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君子”。低俗化和功利化的国学教育反其道而行,为了个人的私利无所不用其极。只为现实的利益所驱动,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学教育的旗号下,贩卖的是低俗的内容,干的是牟利的营生,很容易让人将国学教育和一些龌龊勾当等同起来,从而使国学教育的地位被贬低,国学教育的面貌被抹黑,国学教育的声名被玷污。国学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低下,低俗化的内容,功利化的用心,可以说对国学教育造成了最直

完整word版教育培训机构创业计划书全

目录 一、执行总结 (3) 二公司概述 (5) 、2.1、企业的文化 2.2、公司的组织结构 2.3、管理人员及职责 三、产品与服务 (9) 3.1、服务产品 3.2、与旧“国学教育”的对比 3.3、服务特色 3.4、服务优势 3.5、品牌的服务 四、市场分析 ....................................................... 14 4.1、市场现状分析 4.2、市场定位 1、目标市场定位 2、目标消费群定位 4.3、市场需求趋势与学府招生规划 4.4、市场优势 4.5、竞争者分析 五、市场营销 ....................................................... 18 用心打造一片天地,创业的路上,你我一路同行 1 5.1、营销策略 5.2、营销手段 5.3、目标人群 5.4、价格定位 六、人力资源管理 ................................................... 20

6.1、教师的招聘 6.2、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 6.3、对学生的管理 6.4、上课安排 七、采购管理 ....................................................... 29 7.1、选址及构建 7.2、采购 八、财务分析 ....................................................... 35 8.1、资金分析 8.2、财务预算 8.3、财务比率分析 8.4、综合财务分析 8.5、长期财务分析 附录 (47) 附件一:团队介绍 附件二:社会调查问卷 附件三:调查报告 用心打造一片天地,创业的路上,你我一路同行 2 第一部分执行总结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文化也在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迈进,国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渐成一股国学流行风。借着这股国学风,以国学为主题创办一所国学教育班(又名现代私塾),既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也是一个参与国学建设的好机会。我们经过系统的调查发现,很多人想进行国学的学习,但社会上为其提供的场所门槛太高,学费昂贵。因此,我们在针对富有人群开设国学课的同时,还兼顾了那些处于小康水平并且喜爱国学的人群。 企业简介 1.公司名称:北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 学校名称:知行学府 3.公司地址:雨花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4.经营业务:国学类培训机构

议论文《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回答19~21题。(共7分) 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 ①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中国书院肇始于唐,兴盛于宋,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 ②从古至今,中国书院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既有国学底蕴之根,也有民族精神之魂。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寒窗苦读,心忧天下。书院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岳麓书院英勇抗敌的忠孝节义,石鼓书院康济时艰的耿耿忠心,鹅湖书院“千古一辩”的贵和尚中,白鹿洞书院敦化育人的德才兼修,问津书院薪尽火传的文化自觉,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国脉相连,书院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亦涵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先贤之声传颂千年,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院以古老智慧解答现代问题,为人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绿荫。修身应“言忠信,行笃敬”,接物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处事应“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传统书院是经千年锤炼的中国智慧,它的力量在于它能用岁月的厚重重新唤起我们的文化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是有根、有传统的。 ④传统书院不仅记录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化时代,古老的书院如何返本开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不应只是存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它更应当是扎根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文脉因人而兴,亦因人而系。要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用心呵护。目前,各地书院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与尝试——国学论坛、新生会讲、经典诵读、课外拓展、网络传播……目前,有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书院在与其它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相谐相生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⑤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瑰宝,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千年书院经时光打磨,其长久而永恒的智慧仍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呵护书院历史,激活书院文化,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无限风采与永久魅力。 19.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答:

现代文阅读《塾师老汪》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2019半个多世纪前的“学堂和教师”语文

半个多世纪前的“学堂和教师” 《过去的教师》收集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们的事迹,其中大部分是季羡林、梁实秋、齐如山等人作为学生的回忆,小部分是名师自述。它们选编在一起,既可看出那个时代教师的共同特征,也可见那时的文化人所特有的风貌。 沈心工与学堂乐歌 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新学课程设置中,就有学堂乐歌的科目。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 从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开始,古老的中国不得不面临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当时,武汉能得风气之先,和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主持洋务运动的晚清重臣、两湖总督张之洞有关。1904年农历新年之前,张之洞奏请修改了新的学制,将各地的书院改为兼习中西的新式学堂,同时废除了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冯友兰父亲任职总务长的新式学堂是当时张之洞推行新政的一部分,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教授外语。但这位科举出身的父亲还教孩子们唱一种叫做“学堂乐 歌”的新式歌曲:“天地泰,日月广,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却兴学别无方。”冯友兰晚年的回忆录里,

这样记录唱学堂乐歌的情形:“我们这些小孩也学唱这个歌,其实也无所谓唱,因为本来没有谱子,只要大声念,再把腔拉长一点,就算是唱了。” 但冯友兰和武汉的学子并不是最早接触到学堂乐歌的人。此时,沿长江而下1000公里的上海,新学堂里孩子们的制服和歌声已经算不上新鲜。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探险者都选择上海作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黄浦江上汽笛声声,街道上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欧美语言交相斑驳,有钱人家的妇女会去西餐馆吃大餐,到租界看赛马……随时都可以看到、听到新奇的洋玩意儿。和各种西方文明一起传到上海的,就有学堂乐歌。 “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里传出来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学校的乐歌课老师沈心工上一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开始教授学堂乐歌,开创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上海人,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著名的音乐启蒙教育家。 早期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旋律大多采自日本的歌

三耙子难倒游学先生

三耙子难倒游学先生 武汉江夏胡学金一.引子 百年前,农村没有公立学校,只有私塾。先生办个学馆,也就带几个学生,主要教学生识字,吟诗作对。收点学费(主要是粮食)维持生计。这是好的职业。有的读书人找不到好的职业,怀才不遇,就到处游学,遇到相中的私塾,就跟先生比试,若先生不如他,自觉走人,游学者就成了私塾先生。有更有学问的先生教孩子,家长当然高兴。二.故亊 故事发生在某农村,有兄弟二人,兄为人老实,读过书有文化,故办了一个私塾,以教书为生。弟弟没文化,以种田为生,但非常聪明灵活。 一天,弟弟农作回家,看见哥哥呆在家里,唉声叹气,问哥怎么回事,哥哥吿诉他,自已学问不如别人,我的位置被游学先生占了。弟弟跟哥哥讲,不要紧,我明天就去跟你弄回来。 第二天中午,弟弟回家,高兴地跟哥哥说,游学先生不如我走了,你继续去教书吧。哥哥感到奇怪,我都不如那人,你一个黑肚子汉,怎么胜了他,弟弟说简单,我走去三耙子就把他耙住了,学问不如我只得走人。哥哥说,怎样三耙子

说我听听。弟弟就把故事讲了出了。 笫一耙,如下图: 这本来是以前用来打草鞋的耙子(现在某些旅游景点为了制作草鞋还在用)。我说丁字头上长三点,是什么?他答不上来。 笫二耙,如下图这本来是农民用来平整田地的土地用的耙, (很多农村现在还在用,用牛拉)我说两橫四直, 前七后八,七八一十五点,点点如刀。他又 答不上来(认识这个耙的就知道有多形象和 具体) 笫三耙,如下图这是农村农民用来拾粪用的耙,可 惜现在基本没人拾粪了,耙子可能也没 了。这位老弟在一次拾粪时,看见一只猪仔掉 进粪池里,用此耙捞了起来。所以他的笫三 耙是:朱文公生九子一子落水,得亏了何人 搭救?他更是答不上来。 就这样,游学先生自愧不如,只好走了。 听完老弟讲完故事,哥哥叹息道,老弟真聪明灵活,哥枉读了这些年书,哥不如你。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 第1课以史为鉴 (2) 第2课惜时(一) (5) 第3课惜时(二) (8) 第4课读书 (11) 第5课恕人律己 (14) 第6课孝道 (17) 第7课夫妻之道 (20) 第8课交友 (23) 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 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 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 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 第13课金钱观(一) (38) 第14课金钱观(二) (41) 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 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

第一课以史为鉴 【经典吟诵】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 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

【故事会】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人们都夸是好办法。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说完就飞上了天。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