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我所了解的保健食品

选修学习了《功能食品学》课程,使我在学习中对功能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这一类的保健品有了初步的认识。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保健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在4000多种保健食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利恶性竞争的加剧。另外,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国内保健品再次面临整体信誉危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企纷纷涌入。安利、宝洁、美国全球健康联盟、杜邦等一批保健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推出产品。据统计,近5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出中国保健品市场空间之大,这提示我们在功能食品的研发上必须抓紧,迎头赶上。就大家所熟知的保健品——人参,我想想谈谈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一、了解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

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它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功能外,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促进健康的效果,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减肥,美容,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等方面。由于这类食品强调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功能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目标明确(明确的保健功能);②含有明确的功能因子(有效成分);③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存在形态含量;

④口服有效;⑤安全无毒副作用;⑥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功能食品的作用:一般在人体健康态和疾病态之间存在一种第三态或称诱发病态,现称亚健康态。当人体较长时间处在亚健康态时就会生病。功能食品作用于人体的亚健康态,促使其向健康态转化,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故欧美各国也称其为健康食品。

功能食品代表着21世纪食品的一种发展潮流。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了现代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一种觉醒,而且也是人类面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一些“危机”(生活压力增加、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化学品的广泛使用等)的一种对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一种返璞归真、重新崇尚“药食同源”的理念。

功能食品研发已经成为国际食品科技界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享受美食、满足口腹之欲。尤其是对于因社会、生存环境、职业等因素造成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和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全身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的老年人群,越来越希望通过膳食获得某些特殊功效。在这种背景下,功能性食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二、人参是祖国医学的传统中药,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珍品,深受我国老百姓的青睐和珍视。人参在保健食品中具有其代表性和独特的地位。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C. 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者名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园参,播种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为“林下参”。味甘微苦、性温。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 ginsenosides)、人参多糖( ginseng polysac-charides)、麦芽醇(matol),其中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成分,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人参皂苷可分为3类:人参二醇类皂苷、人参三醇类皂苷、齐墩果酸苷元的人参皂苷。野生和人工培植2种x人参虽然功能大小不同,但都是中药中的珍品,有其特殊疗效。它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经过中医多年的临床实验,人参能够促进学习和改善记忆功能、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和抗衰老、降低血糖、健胃、调节神经、开心明目等。此外,适量久服,可以使人增加对各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对人体并不产生副作用和损害。

近年来,人参保健食品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保健食品行业有了一席之地,但也遇到了许

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着人参保健食品能否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国内外保健食品行业中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一些见解。

1、我国含人参保健食品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行业整体信誉不高。我国人参保健食品存在的一个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问题便是缺乏诚信。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信任危机。尽管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都在呼吁保健食品讲信誉,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是,在巨大利益空间的诱惑下,企业违规失信行为依然屡见不鲜。在这样不规范的生存环境下,真正按照规范运行的企业也难以有所作为。要使保健食品行业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还有赖于消费者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赖于企业家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有赖于监管体制的完善和法制的严明。

(2)产品功效成分不明,检验方法不配套。我国现有人参保健食品中,有的功效成分尚未完全明确,作用机理难以阐述清楚,如红参中含有大量挥发成分人参倍半萜类化合物,但至今仍未能证明人参挥发油具有确实的药理作用。据有关报道,人参功效成分超过一定限量,可能会产副作用,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功效成分的含量不足,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即使有明确的功效成分,但也难以拿出该功效成分的检测方法,无法判定产品合格与否。主管部门对人参保健食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滞后,影响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3)广告宣传失真现象突出。一些人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暴利,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和所谓的“科普宣传”、“病例介绍”及“坐堂行医”等大肆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有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

(6)基础研究不够。众所周知,功能食品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从学科发展来说,功能性食品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多学科携手合作。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科研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科研投入极少,长期以来都没列入各级科研部门的。

(7)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我们对功能食品“审批门槛定的较低”。如果我们将“审批门槛”定得较高,势必会有大量的产品淘汰出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日本处理得较好。他们将“功能食品”和“健康食品”认为两个概念,以不同法规予以管理。他们将“功能食品”的审批门槛定得很高。如前所述,日本的功能食品必须是第三代产品,其功能因子应是天然成分,采用传统的食品形态,并作为每日膳食的一部分。因此,日本自1991年立法至今,只批准100多个功能食品。但他们将有益健康的“健康食品”的审查门槛定得较低。这样给大量的健康产品进入市场给予了一条出路。近几年虽然我们也在逐步提高审查门槛,但顾虑甚多。加之国内一些功能食品企业管理层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企业没有一个长远考虑,缺乏科学决策,造成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据统计,卫生部批准的3000多个功能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0%,开发的产品功能如此集中,不仅使市场销售艰巨,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我国人参保健食品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大传统人参保健食品的生产力度。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也是销售大国和出口大国。人参是我国珍贵的传统中药材,是中药中的瑰宝,素有“国宝”之美誉,人参作为滋补珍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5年中国市场研究报道人参及人参产品已成为我国中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品种,因此应该鼓励大力生产。传统人参保健食品的配方有很多,有的经过人类几千年食用无毒害作用,且能够辅助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已证明确有疗效,这些品类应该加大生产,以供市场需求。

(2)努力扩大市场,大力发展抗衰老人参保健食品生产人参保健食品。首先要做好市

场预测。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 32亿,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继续以年均3. 2%的速度增长, 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25%。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种老年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人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循环功能,延缓衰老,保肝降褚,益气活血,调节内分泌,改善肿瘤患者症状等作用,人参保健食品必会备受青睐。

(3)提高人参行业整体信誉。诚信是企业行为的基石,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产品质量以科技为本的思想,其核心是企业要讲诚信,诚信是企业行为的基石。其次,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人参产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人参产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

(4)科学为本,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对于研究院所来说,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宝库中开拓出中国的驰名产品。近年来,我国的部分高校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有关功能食品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一些大中型企业建有博士后流动站。这都说明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以科技为本”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①关于功能成分的研究:功能成分的构效,量效关系的研究,不仅是质量控制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措施,为今后对产品实施监督打好基础。要加大人参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如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因子、生物学作用等,达到第3代保健食品的要求。②建立功能成分快速检测方法,为企业和口岸检测提供方便。③改进产品口感,使人参保健食品更能适应大众人群。

(5)建立有竞争力的中国人参药膳保健食品行业。中国的人参药膳保健食品行业是既古老又新兴的一个行业。1996年,国家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使保健食品的生产有了法律依据。我国的人参保健食品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理论,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把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的生产工艺结合起来,把中医药理论与现代新的食品理论结合起来,把古代的养生学与现代的营养学结合起来,使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有竞争力的药膳保健食品行业。这个行业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立足于我国的现有资源,发展传统保健食品,并结合现代科学,生产出天然的、有益健康的药膳保健食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重视和提高药膳保健食品的质量,注意在色、香、味、美各个方面提高水平,创造出名优、名牌产品,生产出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一流产品。

(6)完善人参产品标准。加强市场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产业质量标准和法规,加强产业管理,并增加执法与管理力度,强化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等。使产品研发和生产做到有章可循,对已审批生产的,也应该根据统一的新标准重新审核,做到标准和尺度相一致,使各厂家能够公平竞争。

(7)研究国外保健品行业的先进经验与规则。发达国家的保健品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结构调整,注重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的研究,重视产品生命周期和消费规律的研究,较少有雷同产品,即使同一功能的产品,也力求有自身的特色与优点。在厂房、设备、产品生产、工艺和规范上下功夫,重视GMP、GSP、GCP、GAP、ISO等国际标准的软、硬件建设与职工培训,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将不合格或不适应市场及潜在市场的产品果断地淘汰出局。

各个企业都应视产品质量的合格性、宣传广告的真实性、企业行为的合法性为企业的生命。我国的保健品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借鉴吸收国外保健品企业的成功经验。

三、功能食品学习心得体会。

保健食品是新世纪食品行业中最有前景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充满发展机遇的行业。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保健食品的研发过程、内容,特别是配方部分,使我对平时生活中有关食品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我觉得国家应该加大对功能食品知识在高校的推广,乃至于在普通人群中的也需要大力推广。可以把学到的东西更多地应用到生活上,以使

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调整,使得平时的食谱更能有利于国民的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刘静波,林松毅主编.功能食品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2金宗濂.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与开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潘军等.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对策.食品科学,2003,2:161~164

4金宗濂.2001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及2002年展望.食品工业科技,2002,定义、符号、缩

功能性食品论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功能性食品 结课论文 作者:朱梓铭 院系:食品科学系 班级:04工程本(2) 指导教师:刘蒙佳

论生物活性肽 摘要: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活性肽,蛋白质,水解,大豆。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些小肽具有原食品蛋白质或其组成氨基酸所没有的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正是生物活性肽引起当今科技界、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学界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生物活性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生物活性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及产业的新热点。 1、什么是肽? 1.1、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一个氨基酸不能成为肽,也不能合成肽,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肽,以次类推,三十四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十四肽。 1.2、分子量段在5000--180之间的才能称为肽。分子量段在1000以上至5000之间的称为大肽。分子量段在1000—180之间的称为小肽、寡肽、低聚肽、微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 1.3、生物学家将肽称为“氨基酸链”,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2、科学家对生物活性肽价值的重大发现 2.1、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是以肽的形式吸收的,不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 2.2、肽在人体中合成蛋白质率较氨基酸高26%。 2.3、氨基酸只有20种,功能固定,屈指可数,而以氨基酸为基料合成的多肽,则有上百种上千种,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2.4、现代人缺乏肽。现代生活,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已不缺乏,但人体中的肽却很缺乏。因现代文明而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体缺乏肽的主要原因。因为肽的缺乏,使现代人出现了“现代病”、“富贵病”、“亚健康”。人体必须从体外合成的肽中获取肽,以保证人体的健康。 3、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 没有肽,就没有活性,就没有生命。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人体内有成百上千种肽。特别是大脑中的肽含量最多,肽涉及人体的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各领域,其重要性在于调节体内各个系统和细胞的生理功能,激活体内有关酶系,促进中间代谢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或影响特异的蛋白质合成,最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或发挥其药理作用。肽是涉及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题目: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院系:历史系 专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2班 姓名:黄修涛 学号:12033020222

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1、什么是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很多好处,但是膳食纤维究竟是什么呢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在消化系统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及胃内的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足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可舒解便秘;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摄取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干扰钙、镁、锌等矿物质及微量营养素的吸收。 膳食纤维主要是非淀粉多糖的多种植物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蜡、甲壳质、果胶、β葡聚糖、菊糖和低聚糖等,通常分为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及水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2、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另外,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膳食纤维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樊美钦 学号:2011508193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 木鳖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别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鳖。为葫芦科植物,其种子称为木鳖子。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 长久以来,河流与海洋带来充沛养分滋润南亚这块辽阔土地,大自然以最原始的方式喂养土地上的人民;繁茂的平原及山区,长出肥美营养的果实及各式草药,有四分之三的人以农业维生,特别是居住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与当地一种原生水果密不可分,几百年来,这种水果不仅供应居民的饮食所需,更可说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 这种生长于越南北部及其它南亚国家的「超级珍果」名为木鳖果,几世纪以来,木鳖果因其神奇的保养功效受到当地

居民珍视,且由于果子长在树上,摘取时需伸手向上,而有「来自天堂的水果」之称。 橘红色外表、大小有如罗马甜瓜般的木鳖果属季节性水果,虽然很容易生长,但每年只有从 9 月持续到 12 月的采收期,每到这段期间,乡间常可见扶老携幼的采果人群及一篓篓鲜红肥硕的果实,而木鳖果绿油油的蔓藤攀爬在乡间房舍门窗格子上,更是当地特色景致之一。 木鳖果不仅是越南人的传统食物,它的籽膜也被用来制造一种补药 ( 木鳖油 ) ,可做为孕妇、哺乳母亲及儿童的营养补充。当地人也认为木鳖果可用于促进成长及保护视力。 木鳖果同时也是越南美食──红糯米饭的主要材料。红糯米饭的做法,是将木鳖果的籽和果肉在煮好的糯米饭里搅拌,使得米饭带点红红的颜色和独特风味。传统上,在婚礼、农历新年及其它重要节庆的日子,越南人都会做红糯米饭来吃,在这些重要场合中,掩盖米饭的白色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白色在越南文化中代表丧色。而他们也相信,在礼俗仪式中的「天堂水果」,会带来健康与活力。 天然奈米化专有载体系统活化营养素──脂类胡萝卜素,1941 年,西方科学家 Guichard 和 Bui 两人到越南旅行,他们对这种被当地居民视为「天堂水果」的木鳖果深感好奇,更惊讶于它的神奇疗效,于是开始对其营养成分做分析。

公共营养学论文

公共营养学论文 09营养马烨 2009080415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逐渐进步,我们对于食品的认识也是越来越丰富,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概念也逐渐的被我们所认识和关注。 一.功能性食品概念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且也逐渐被消费着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正在增大,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2产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在中国保健品原料中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益生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类几种,保健品种类相对丰富。 3新产品开发卓有成效 近几年新产品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批准的新保健食品数量就达55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赤藓糖醇等功能糖(醇)为配料开发的新产品。 4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对保健食品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5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由于肥胖病、亚健康、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亚健康状况的增多,使得学者和大众更加关注饮食和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搞清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而人民大众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希望通过食疗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6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慢性疾病预防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的首要目标,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8500亿元中的20%将用于公共健康教育,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保健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三.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如前所述,我国的功能性食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处于这一阶段,使得功能食品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匀:中国保健食品消费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2)产品类别集中:产品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健脑益智、减肥、补肾等方面,与目前一些发生率较高的亚健康类疾病相关的保健品很少,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 (3)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够。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较少,企业在资金实力、创新技术和营销模式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4)产品质量参次不齐。一些大企业产品质量有保证,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5)国外品牌的挑战。国外品牌保健品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的竞争。 (6)功能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更加科学、严禁的功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

专业代码: 学号:2013030833 河池学院 公选课论文 题目:论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其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131 姓名:杨坤荣

前言 保健品被广泛称为功能性食品。据了解多种多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具体作用发现,一些功能性食品据有减肥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关系到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原材料提取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开始借助中医学,中药学,食疗营养学,食品学等理论基础。这将是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再度达到辉煌并向健康稳步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减肥:发展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Function food)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 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 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产品。 我国对保健食品(Health food)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 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称谓“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些。 至于生产销售单位,可继续沿用由来已久的“保健食 品”这个名词。 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最早出现“功能食品”(机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的名称,1989年将其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1年7月,日本厚生省将功能性食品名称改为“特定保健食品”,欧洲国家将保健食品称之为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营养食品(Nutritious foods ),德国则称之为改善食品(To improve food)。 (二)功能性食品具备的条件及功能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四条要求: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 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2015.5 免疫球蛋白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功能性食品成分之免疫球蛋白的分类,研发情况,检测标准,开发技术,产品应用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免疫球蛋白检测加工开发应用 一、功能性食品介绍: 1.1 功能性食品的产生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繁多,对食品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维持人的生存,消除饥饿,到现在的食品功效学研究,从构建、维持和修复机体组织,到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疾病风险,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多种老年疾病。食品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事物的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食品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1.2 了解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对功能性食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 21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 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 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 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功能食品论文

中医关于延缓衰老的发现 文法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对延年益寿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献记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延缓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该学说在论证生物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时指出:生物体是一个不稳定的化学体系,属于耗散结构。体系中各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活泼基团,它们必然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分子缓慢交联以趋向化学活性的稳定。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人体衰老的机理 1.1衰老是人体机能变缓的直接表现,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过度氧化、细胞寿命、衰则全身衰、蛋白质老化、内分泌功能减退、荷尔蒙缺失、微循环障碍,而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中医还认为,久病、慢性病没有不损及肾气的,所以又有“病久之疾、穷必及肾”之说。 1.2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衰老有关的基因。[2]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学说为1956年由Aging[3]提出,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这表明衰老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2延缓衰老中药及其药理机制 2.1抗氧化作用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会造成危害,如不能完全被清除,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导致人体衰老,大量资料表明,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生化机制,诸如炎症、免疫性损伤、缺氧-再灌流损伤、药物和毒物的损害、营养缺乏、乙醇中毒、放射线损伤、衰老、癌症、休克、氧中毒等均与自由基有关,补充抗氧化剂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无疑为这类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路[4]。人参皂苷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能减少自由基对

功能性食品学最终版

《功能性食品学》期末考查题 1.骨质疏松,抑郁症,菌痢,脂肪肝,流感这些健康问题中哪些是现代文明病,为什么?答: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和精神疾病"。其中结构病是人的身体结构(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由于长期缺乏力的刺激或者受到的力的刺激不合理所引发的一类疾病,能量过剩病是人体长期能量摄入相对过剩所引发的一类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是由于精神压力过重、缺乏必要的身体运动来调节而引发的精神或神经疾病。所以在上述的健康问题中,骨质疏松、睡眠不好、脂肪肝属于现代文明病。 2.为什么说食品是一把三刃剑,以糖类为例说明。 答:食品的三刃剑指营养性,即可供营养;致病性,即不当可致病;治病性(生理调理功能),即可防病,治病。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大多数都是从饮食中获得的,饮食是否得当,关系到人的身体是否健康。食品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膳食不当会诱发现代文明病,有的食品有特殊的生理功效,因此食品是一把三任剑是指:食品能够供营养,治病,致病。以碳水化合物为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每天所必须摄入的重要能源,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构成细胞和组织、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摄入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过少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导致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多,大量糖类变成脂肪沉积在体内,导致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身体疾病。 3.简述食品、功能性食品、药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1,一般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共同点:功能性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区别: (1)功能性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即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2)功能性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即特定的适宜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3)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但功能性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2、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相同点就是对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在: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②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③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4.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为什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容易诱发代谢综合征? 答: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下降。由于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继而胰岛素代偿性增多,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胰岛素抵抗的直接表现。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

功能性食品和健康的论文

学号:2012220031 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生:王晓龙 实习单位: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六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再是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是转变成为如何安全饮食,在利益面前,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现象挑战人们的身体素质使得人们的健康更加倾向于亚健康状态,然而如何让亚健康人群转变为健康人群,成了人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食品安全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people's ideology is no longer the solve the problem of basic food and clothing, but how into a safe diet, in the face of interests, phenomenon of more and more food safety challenges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s physical quality makes people more inclined to inferior health, but how to make the healthy crowd into a healthy people,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Keywords Food safety sub-health functional food Function factor

功能性食品学结课论文

功能性食品学结课论文

————————————————————————————————作者: ————————————————————————————————日期:

功能食品学结课论文摘要:人类与食品自古就不可分割,人类离不开食物,我国人民在一代代的发掘与斗争中,不断地去更新饮食,随着时代的不同,健康合理的饮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三餐饮食合理营养传统食物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等所谓“四高”患者近年来呈大幅度攀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我国的“四高”还普遍呈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就是体重增加造成肥胖症。“四高”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不良饮食习惯为主要表现的不良生活方式。所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已经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为了更好的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请参考以下几点: 1.早餐--奶豆蛋果蔬为主。据营养专家分析,早餐其实是一日 之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最好不吃或少吃稀饭、甜面包或炒面等

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以免使脑中的血清素增加。因血清素具有镇静作用,使大脑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另外,早餐也不宜吃油条、蛋和熏肉等含有大量脂肪和胆固醇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脂肪和胆固醇。上班族的早餐因为生活节奏快,时间紧的缘故,因此可以选择一些低脂高营养,方便快捷的食品作 为早餐。可以选择多吃些瘦肉、鲜果或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证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浆或鸡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就能使人的头脑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效率高,拥有快乐的一天。 2.午餐--肉鱼禽蛋豆为主。午餐是补充能量最关键的一餐,除了要补充上午工作的消耗,还要满足下午工作的需要。一般午餐也不宜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淀粉多的米饭、面条、面包和甜点心等食物,会使人感觉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难以集中。尤其忌吃方便食品带替午餐,例如方便面,西式快餐等,这些食品营养含量低。上班族的午餐结构应以吃蛋白质和胆硷含量高的肉类、鱼类、禽蛋和大豆制品等食物为主。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人的血液中酪氨酸增加,进入人脑之后,可转化为使人头脑保持敏锐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而胆硷则是脑神经传递乙酰胆硷的化学介质,乙酰胆硷对脑的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功能性食品总结

(一)名词解释 5×3‘=15’ (二)选择 10×2’=20’ (三)填空题 10×1’=10’ (四)简答题 4×10’=40’ (五)论述题 15’ 第一部分绪论 1.亚健康状态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2.功能性食品的两个定义 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给我国保健食品提出了一个明确概念: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保健食品的管理由卫生部移交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200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3.1990年11月日本提出将“功能食品”改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4. 功能食品的适用对象:亚健康人群、健康的特定人群、某些患者的辅助医疗应用 5. 功能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食品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 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③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④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6. 功能食品与一般食品、药品的区别 一般食品和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 两者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区别: ①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 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 ②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功能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 7. 食品的三大功能:营养功能、保健功能、调节功能(保健食品的功能)。 8.功能因子:保健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调节作用的成分,它们是保健食品对人体健康起特定

功能性食品论文范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范文 导语: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也称为保健品食品。下面了功能性食品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功能食品是一个跨学科的产品,涉及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中药成分提取等内容。目前,国内以生物技术类招生为主的课程体系往往搭建的是生物技术类的课程平台,以生化或药品大类招生的课程体系往往依托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构建课程体系,而以营销方向作为平台更多的是以营销基础构建课程体系。由于各类的课程体系构建都没有在食品的课程体系内构建,往往在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显得主次不分。因此,为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地位,笔者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建设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经验,探讨高职院校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期交流和以供借鉴。 食品学院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作用,课程体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建设,在培养目标的确定过程中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要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总要求。

二是要使培养目标突出于掌握实践和理论高技能的人才培养。 三要体现大众化高职教育的需求和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自身的特色。 食品学院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以培养功能食品行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对口专业性强、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坚持素质教育、强化应用能力的两个原则,突出理论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两个重点。 功能性食品生产专业从设立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改革,探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经过3年的摸索和建设,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科学、均衡地构建课程体系中的学习领域。形成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及以“教、学、做、用”相结合为特色的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两个体系。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专业由“功能食品生产加工”核心学习领域和“养生与保健基础”、“食品营养基础”等相关的学习领域构成职业技术主干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则应该包含人文(社会)素质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两个学习领域。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题目: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姓名:奥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20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陈文学 职称:教授 2012年11月10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肠道菌群------------------------------------------------------------------------------------------------------------------ 1 1.1肠道主要益生菌及生理功能 ------------------------------------------------------------------------------------ 1 1.1.1乳杆菌生理功能 ------------------------------------------------------------------------------------------------- 1 1.1.2双歧杆菌生理功能 ---------------------------------------------------------------------------------------------- 1 2肠道微生态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一般性调整措施---------------------------------------------------------------------------------------------------- 2 2.2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殖促进因子 ----------------------------------------------------------------------- 2 3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2 3.1 有益活菌制剂 ------------------------------------------------------------------------------------------------------ 2 3.1.1定义----------------------------------------------------------------------------------------------------------------- 2 3.1.2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 3 3..2有益菌增殖促进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有益菌增殖促进因子 ------------------------------------------------------------------------------------------- 3 3.3有益菌及其增殖因子的综合制剂------------------------------------------------------------------------------ 4 3.3.1定义----------------------------------------------------------------------------------------------------------------- 4 3.3.2产品----------------------------------------------------------------------------------------------------------------- 4 4 现状及问题------------------------------------------------------------ 4 5小结与展望------------------------------------------------------------ 5参考文献 ---------------------------------------------------------------------------------------------------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