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陈文学

职称:教授

2013年12月4日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 1天然产物类降糖因子---------------------------------------------------- 2

1.1活性多糖类---------------------------------------------------------------------------------------------------------- 2

1.2真菌多糖 ------------------------------------------------------------------------------------------------------------- 2

1.3 -------------------------------------------------------------------------------------------------------------------------- 2

1.4 -------------------------------------------------------------------------------------------------------------------------- 2 2矿物质类降糖因子------------------------------------------------------ 2

2.1铬 ---------------------------------------------------------------------------------------------------------------------- 2

2.2镁 ---------------------------------------------------------------------------------------------------------------------- 2

2.3 锌---------------------------------------------------------------------------------------------------------------------- 2

2.4 -------------------------------------------------------------------------------------------------------------------------- 2 3维生素类降糖因子------------------------------------------------------ 3

3.1 维生素E ------------------------------------------------------------------------------------------------------------- 3

3.2 维生素C ------------------------------------------------------------------------------------------------------------ 3

4 ------------------------------------------------------------------------- 3

4.1 -------------------------------------------------------------------------------------------------------------------------- 3

4.2 -------------------------------------------------------------------------------------------------------------------------- 3

5 ------------------------------------------------------------------------- 3

5.1 -------------------------------------------------------------------------------------------------------------------------- 3

5.2 -------------------------------------------------------------------------------------------------------------------------- 3

5.3 -------------------------------------------------------------------------------------------------------------------------- 3 6小结与展望------------------------------------------------------------ 3参考文献 --------------------------------------------------------------------------------------------------- 3

调节血糖功能物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新的降血糖功能因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降血糖功能因子的种类(包括天然产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并阐述了它们降血糖活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动物和临床的实验研究,为开发降血糖功能性食品和研制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提供新的思路和原料依据。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预计到2011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7200万[1],居世界首位,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因此寻找开发具有降糖作用的功能食品,以配合药物治疗,在有效地调节血糖的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了多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功能物质,它们包括天然产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502:0.1426。

关键词:血糖;胰岛素;功能因子;糖尿病

1天然产物类降糖因子

天然产物降糖因子按化学结构分为活性多糖类、皂甙类、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硫键化合物类共轭亚油酸等。

1.1活性多糖类

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真菌多糖等。多糖类品种最多,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有80 多种,其中20 余种功效显著。它们不仅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效剂,起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而且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多种生理活性。

1.2真菌多糖

真菌多糖主要有香菇多糖、灵芝多糖、银耳多糖、冬虫夏草多糖、茯苓多糖等。试验结果表明,蜜环菌多糖能使正常小鼠的糖耐量增强,能抑制四氧嘧啶(alloxan,ALX)所致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升高;研究也发现,腹腔注射冬虫夏草多糖,对正常小鼠、四氧嘧啶小鼠均有显著地降血糖作用[2];香菇多糖有改善小鼠糖耐性、增加体内肝糖原的作用,其降血糖的效果与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无统计学差异[3];云芝多糖,猴头菇多糖等也具降血糖活性。

1.3

1.4

2矿物质类降糖因子

2.1铬

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受到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r3+影响,健康成人血液中含有微量的Cr3+,血铬可以在体内形成一种特殊的物质,而胰岛素只有在这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能维持血糖的平衡。这种物质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二者相互作用,使血糖转变为能量贮存起来。人体缺铬时,葡萄糖在血液中转运速度减弱,是机体不能对糖有效利用,血糖浓度相对升高[22]。

2.2镁

镁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多种酶促反应,是多种酶的基本成分。胰岛素和镁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镁是胰岛素活性的“第二信使”,参与胰岛素的分泌、结合及发挥作用,在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代谢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镁的缺乏可降低细胞膜上Na-K+ATP 酶的活性,该酶与维持Na -K 浓度梯度和葡萄糖的输送有关。镁的缺乏可使胰岛素受体水平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而减弱胰岛素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血液镁的浓度与葡萄糖的利用呈正相关,现已证实糖尿病者细胞对镁的摄取较正常人减少。补充镁能改善β细胞的活性,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和维持葡萄糖的体内平衡,甚至可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2.3 锌

2.4

3维生素类降糖因子

3.1 维生素E

3.2 维生素C

4

4.1

4.2

5

5.1

5.2

5.2.1

5.2.2

5.3

6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黄承钰,张茂玉,彭恕生等.魔芋食品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J].营养学报,1989, 11(4): 360~366.

[2] 刘成梅,付桂明,涂宗财等.百合多糖降血糖功能研究[J]. 食品科学, 2002, 23(6): 113~114.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XX大学 《XX》课程设计 题目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一、论文的主要结构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七个部分组成,排列顺序为: (一)封面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目录 (五)主体部分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二、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各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 各节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居左 各节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各节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条、款、项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五号宋体,居中 页码:五号宋体,居中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2.2 页面设置 2.2.1 页边距及行距 设计说明书的页面边距上下左右各为25mm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2.2.2 页眉页脚 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标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页眉的上边距为15mm,在版心上边线加一行1.5磅粗的实线,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脚的下边距为15mm。 2.2.3 页码 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2.3 公式 居中书写。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2.4 图题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2.5 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应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功能性食品论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功能性食品 结课论文 作者:朱梓铭 院系:食品科学系 班级:04工程本(2) 指导教师:刘蒙佳

论生物活性肽 摘要: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活性肽,蛋白质,水解,大豆。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些小肽具有原食品蛋白质或其组成氨基酸所没有的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正是生物活性肽引起当今科技界、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学界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生物活性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生物活性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及产业的新热点。 1、什么是肽? 1.1、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一个氨基酸不能成为肽,也不能合成肽,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肽,以次类推,三十四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十四肽。 1.2、分子量段在5000--180之间的才能称为肽。分子量段在1000以上至5000之间的称为大肽。分子量段在1000—180之间的称为小肽、寡肽、低聚肽、微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 1.3、生物学家将肽称为“氨基酸链”,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2、科学家对生物活性肽价值的重大发现 2.1、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是以肽的形式吸收的,不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 2.2、肽在人体中合成蛋白质率较氨基酸高26%。 2.3、氨基酸只有20种,功能固定,屈指可数,而以氨基酸为基料合成的多肽,则有上百种上千种,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2.4、现代人缺乏肽。现代生活,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已不缺乏,但人体中的肽却很缺乏。因现代文明而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体缺乏肽的主要原因。因为肽的缺乏,使现代人出现了“现代病”、“富贵病”、“亚健康”。人体必须从体外合成的肽中获取肽,以保证人体的健康。 3、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 没有肽,就没有活性,就没有生命。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人体内有成百上千种肽。特别是大脑中的肽含量最多,肽涉及人体的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各领域,其重要性在于调节体内各个系统和细胞的生理功能,激活体内有关酶系,促进中间代谢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或影响特异的蛋白质合成,最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或发挥其药理作用。肽是涉及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1]

食品感官评价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作用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引言: 对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本文从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食品感官评价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性叙述。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感官评价发展简史 感官评价起源于40年代初,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与此同时,类似的研究美国也在进行。5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现代感官分析方法。与此有关的第一本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蒂尔格纳(Tilgner),用波兰语写成并译成东欧语(捷克匈牙利、俄语)。第二本专著《工业感官检验手册》由日本科学家于1962年用日文出版。第三本专著《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由美国的潘格鲍和罗斯勒于1965年出版。波兰大学里开设了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美国加州大学设立了“食品感官分析原理”作为研究生研究课题,并设立了这个项目的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题目: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院系:历史系 专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2班 姓名:黄修涛 学号:12033020222

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1、什么是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很多好处,但是膳食纤维究竟是什么呢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在消化系统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及胃内的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足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可舒解便秘;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摄取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干扰钙、镁、锌等矿物质及微量营养素的吸收。 膳食纤维主要是非淀粉多糖的多种植物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蜡、甲壳质、果胶、β葡聚糖、菊糖和低聚糖等,通常分为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及水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2、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另外,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膳食纤维的作用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公共营养学论文

公共营养学论文 09营养马烨 2009080415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逐渐进步,我们对于食品的认识也是越来越丰富,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概念也逐渐的被我们所认识和关注。 一.功能性食品概念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且也逐渐被消费着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正在增大,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2产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在中国保健品原料中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益生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类几种,保健品种类相对丰富。 3新产品开发卓有成效 近几年新产品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批准的新保健食品数量就达55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赤藓糖醇等功能糖(醇)为配料开发的新产品。 4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对保健食品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5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由于肥胖病、亚健康、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亚健康状况的增多,使得学者和大众更加关注饮食和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搞清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而人民大众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希望通过食疗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6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慢性疾病预防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的首要目标,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8500亿元中的20%将用于公共健康教育,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保健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三.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如前所述,我国的功能性食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处于这一阶段,使得功能食品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匀:中国保健食品消费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2)产品类别集中:产品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健脑益智、减肥、补肾等方面,与目前一些发生率较高的亚健康类疾病相关的保健品很少,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 (3)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够。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较少,企业在资金实力、创新技术和营销模式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4)产品质量参次不齐。一些大企业产品质量有保证,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5)国外品牌的挑战。国外品牌保健品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的竞争。 (6)功能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更加科学、严禁的功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樊美钦 学号:2011508193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 木鳖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别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鳖。为葫芦科植物,其种子称为木鳖子。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 长久以来,河流与海洋带来充沛养分滋润南亚这块辽阔土地,大自然以最原始的方式喂养土地上的人民;繁茂的平原及山区,长出肥美营养的果实及各式草药,有四分之三的人以农业维生,特别是居住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与当地一种原生水果密不可分,几百年来,这种水果不仅供应居民的饮食所需,更可说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 这种生长于越南北部及其它南亚国家的「超级珍果」名为木鳖果,几世纪以来,木鳖果因其神奇的保养功效受到当地

居民珍视,且由于果子长在树上,摘取时需伸手向上,而有「来自天堂的水果」之称。 橘红色外表、大小有如罗马甜瓜般的木鳖果属季节性水果,虽然很容易生长,但每年只有从 9 月持续到 12 月的采收期,每到这段期间,乡间常可见扶老携幼的采果人群及一篓篓鲜红肥硕的果实,而木鳖果绿油油的蔓藤攀爬在乡间房舍门窗格子上,更是当地特色景致之一。 木鳖果不仅是越南人的传统食物,它的籽膜也被用来制造一种补药 ( 木鳖油 ) ,可做为孕妇、哺乳母亲及儿童的营养补充。当地人也认为木鳖果可用于促进成长及保护视力。 木鳖果同时也是越南美食──红糯米饭的主要材料。红糯米饭的做法,是将木鳖果的籽和果肉在煮好的糯米饭里搅拌,使得米饭带点红红的颜色和独特风味。传统上,在婚礼、农历新年及其它重要节庆的日子,越南人都会做红糯米饭来吃,在这些重要场合中,掩盖米饭的白色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白色在越南文化中代表丧色。而他们也相信,在礼俗仪式中的「天堂水果」,会带来健康与活力。 天然奈米化专有载体系统活化营养素──脂类胡萝卜素,1941 年,西方科学家 Guichard 和 Bui 两人到越南旅行,他们对这种被当地居民视为「天堂水果」的木鳖果深感好奇,更惊讶于它的神奇疗效,于是开始对其营养成分做分析。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个人试验调查报告总结 姓名:刘琼 学号: 83100152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任课教师:庞勇

碳酸饮料感官评价个人总结 调查题目:碳酸饮料感官评价 调查对象:消费者,50人 调查人数:李江业,孙斌,董力唯,王军宝,施小霞,张靓,李玉静,毛爱凤,刘琼。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网络问卷,一部分为纸质问卷。以9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至少调查3份网络问卷,3份纸质问卷。 以下为本人对自己调查问卷的总结: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俗称汽水,昔日又称荷兰水,是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其中包括日常汽水,如七喜、可乐、苏打水等。在冷却和压力的环境下,二氧化碳易于溶入水中,形成碳酸,正是这种酸性物质导致了舌头的麻刺感。碳酸饮料以碳酸水为基础,往往需要加入蔗糖、香料进行调味,而通常碳酸饮料中含有的水份可以达到90%以上。 碳酸饮料的好处就是它的汽儿有一种独特的效果,足量的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让人喝起来非常爽口。正是因为它畅爽心怡的感觉,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所以在本人统计的问卷中,六人都是引用过碳酸饮料的。 1. 背景资料: 对于参加本次试验相关人员统计:由于各方面原因,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朋友圈的限制,此次调查中,我只对本校学生坐了调查,所以在目前从事职业这一选项,均是学生,年龄段18~25,学历也均是大学,所以一下总结又可以称之为大学生对碳酸饮料的感官评价。 2.调查内容: 2.1请问您喜欢饮用碳酸饮料吗? a.0 b.1 c.2 d.3 e.4 f.5 g.6 h.7 i.8 j.9 k.10 表1:碳酸饮料总体喜好度评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碳酸饮料的喜欢总体来说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结合实际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碳酸饮料的购买以及碳酸饮料的畅销,可见碳酸饮料还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 2.2请问您喜欢哪几种口味的碳酸饮料?(可多选)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摘要:开始…………(全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5cm、下2.4cm、左2.7cm、右2.0cm,装订线在左侧0.5cm的位置,页眉1.5cm,页脚1.6cm。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 正文开始………… 正文的文章结构为:标题 (汉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换行后书写一级标题“1”(汉字为小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另换行后书写二级标题“1.1.”(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两个汉字)。正文的题序层次不宜太多,标题不可以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1.吸附法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英文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7]。 1.1污水处理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 2.萃取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15℃~25℃(ABCDEFG)。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内容

实验一阈值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味酸、甜、咸的代表性成分;掌握基本味识别、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方法;掌握标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种基本味的代表性成分的认识;三种基本味的识别;基本味觉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标度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每位学生品尝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人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氯化钠、柠檬酸、蔗糖; (2)样品制备 储备液:蔗糖32g/L、氯化钠3g/L、柠檬酸0.5g/L,分别配制各种溶液,于室温下保存; 样品液:三种基本味每种配制三个浓度梯度。蔗糖0.4、0.8、1.6g/100mL;氯化钠0.08、0.16、0.32g/100mL;柠檬酸0.02、0.04、0.08g/100mL。 (3)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1-1与表1-2中。 表1-1 味觉测定 姓名地点 样品编号未知样酸味咸味甜味

表1-2 阈值测定 姓名地点未知甜味酸味咸味样品编号 记录 注:○无味;×察觉阈;××识别阈; ×××识别不同浓度,随识别浓度递增,增加×数。 五、思考题 1.实验环境对品评实验有何种影响? 2.影响个人嗅觉和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评价员不要相互商量评价结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实验二感官差别检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方法,熟悉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制定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实验方案; 2.通过实验比较所给定三个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的甜度,并排序; 3.使用标度,估定三个样品的甜度; 4.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实验前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每个人分别记录品尝结果,将样品按照甜度强度排列顺序;按照12人/组分组,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2)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2-1与表2-2中。 表2-1 三种饼干甜度评定 姓名班级学号 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样品编号783 931 657 甜度顺序 估定甜度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2015.5 免疫球蛋白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功能性食品成分之免疫球蛋白的分类,研发情况,检测标准,开发技术,产品应用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免疫球蛋白检测加工开发应用 一、功能性食品介绍: 1.1 功能性食品的产生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繁多,对食品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维持人的生存,消除饥饿,到现在的食品功效学研究,从构建、维持和修复机体组织,到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疾病风险,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多种老年疾病。食品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事物的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食品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1.2 了解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对功能性食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

数据库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宋体小四号空九行)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10日

题目 摘要: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300以内。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课程设计 ,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3.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3 打印说明 (8) 3.1 封面 (8) 3.2 中英文摘要 (8) 3.3 目录 (8) 3.4 正文 (8) 4 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 (9) 4.1 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4.1.1 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 21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 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 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 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食品感官评价

1.食品感官评定 利用人体自身感觉的刺激反应即感受,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 用符号或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感官指标,如色香味形等做出评判 已获得客观真实地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得到的数据 对食品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 1.是人类,动物择食的最基本方法 2.是食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 3.可及时,准确的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时处理 4.由于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实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5.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 3.食品感官评定作用 4.食品感官评定特点 1.技术特点: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精确测量人对食品各种感官特性的反应,并把可能存在的各种偏见降低到最低 2.活动特点 组织: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简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是环境条件的控制,目的是使评定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试验, 使各种偏见和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测定:根据感觉采集数据,在产品的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联系 分析: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结论: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得出结论 5.感觉概念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 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印象和反应 6.感觉阈概念 感官对所能接受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程度7.感觉疲劳概念 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 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8.影响感觉的因素 1.感觉疲劳 2.心理现象 对比现象: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对比增强现象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 对比减弱现象: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 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 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 效果叠加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

功能食品论文

中医关于延缓衰老的发现 文法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对延年益寿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献记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延缓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该学说在论证生物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时指出:生物体是一个不稳定的化学体系,属于耗散结构。体系中各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活泼基团,它们必然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分子缓慢交联以趋向化学活性的稳定。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人体衰老的机理 1.1衰老是人体机能变缓的直接表现,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过度氧化、细胞寿命、衰则全身衰、蛋白质老化、内分泌功能减退、荷尔蒙缺失、微循环障碍,而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中医还认为,久病、慢性病没有不损及肾气的,所以又有“病久之疾、穷必及肾”之说。 1.2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衰老有关的基因。[2]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学说为1956年由Aging[3]提出,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这表明衰老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2延缓衰老中药及其药理机制 2.1抗氧化作用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会造成危害,如不能完全被清除,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导致人体衰老,大量资料表明,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生化机制,诸如炎症、免疫性损伤、缺氧-再灌流损伤、药物和毒物的损害、营养缺乏、乙醇中毒、放射线损伤、衰老、癌症、休克、氧中毒等均与自由基有关,补充抗氧化剂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无疑为这类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路[4]。人参皂苷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能减少自由基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