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概论学后感

体育概论学后感

体育概论学后感
体育概论学后感

体育概论学后感14级体教一班

48号李波

时光易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的体育学概论学习中,我受益匪浅;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中接触了不少新观点。我对体育学的一些传统观点完全被张老师颠覆了。毕竟只有一个学期的接触,我们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很浮于表面的,所以在课下我也找了相关的书籍看。学习一门课程总有它的目的所在,以我对体育概论这门课程的了解,我觉得《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体育学院一门专业理论课程。《体育概论》从整体上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剖析体育的社会地位、功能、目的任务及其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阐明体育的组织和方法手段以及国际体育、未来体育等。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认识体育,进行高度综合与概括,是体育实践的理论反映,它揭示了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的发展规律,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体育工作者,加深他们对体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体育概论的研究旨在超越日常体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解释体育问题,沟通体育理论与实践;力图增进人们对体育本质及其意义的整体把握;力求使体育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律得到更加完整的揭示;引导人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并探讨体育实践中的实质问题,提高体育工作者鉴别是非、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体育改革和理论研究做建设性工作,促进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体育概论的研究对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学科建设、指导体育改革与发展有积极地推进作用。由于体育概论研究对象独特,研究领域深广,研究方法综合,所以该学科的创立

以及对该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来简洁的概括一下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第一节课,老师就教了我们体育的概念和体育的分类的依据。也许是受网络资源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文化过程,但体育概论这本书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体育概念是这样的:从广义上来说,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的文化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体育可以分为哪几类,体育概论告诉我,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们便可以对任何事物进行分类了。而体育呢,则有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健身休闲。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而体育呢则具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政治功能;作为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有必要了解体育的教育功能了:它可以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至于体育的经济功能,再这里也稍微提一下:体育竞技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章我们学习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的的确立是依据社会发展水平、体育自身的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人的体育需求来确立的;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

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而我国的体育目标则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提高国民基本素质;要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和目标,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要求。第四章我们学习了体育过程了解了体育过程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懂得了体育过程具有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体育媒介以及体育过程要素间的关系;而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则包括体育教学发展阶段、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发展阶段以及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恢复养护发展阶段;体育过程控制还要遵循身心协调发展原则、同化优势原则以及适量运动负荷原则;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有:选择符合运动目的的项目和优势、在遵循同化优势时要注意控制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足够的营养供给、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疲劳过度,才能保持同化优势、必要的休息是保证同化优势的重要条件、用运动负荷来调控体育过程。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任务:学习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促进是神之间的和谐共处;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运动负荷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以及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第五章我们学习了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了达到体育目的而借助的载体、媒介及其各种活动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系统行为和操作技术。体育手段具有目的的指向性、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身体运动一般是由身体姿势、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速度、身

体运动频率、身体运动力量以及身体运动节奏7个要素构成的。由本章可知,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国际性和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下面来谈谈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起源于军事防卫实践,是军事防卫技能和武器的移植、起源于日常生活技能、起源于娱乐或其他文化活动、起源于模仿动物的动作。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分为健身类体育运动项目、健美类体育运动项目、休闲娱乐类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挑战类体育运动项目和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第六章我们学习了体育科学,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的完善、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4个方面: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学技能的心理学规律、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研究运动竞赛的心理状态问题。从体育科学的社会学视角来说,主要包括: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不同的体育形态。关于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结构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体育科学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体育科学众多分支科学的出现,体育科学体系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体育科学的分类。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可以按照学科性质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进行分类。按照传统的观点,科学被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

第七章我们学习了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其中涉及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伦理与道德、注重和谐与同一、注重实际与稳定以及注重理性与人文教养;而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则为:强调以人为中心、与宗教的关系密切、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及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追求静态美的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这决定了中西方体育形态和体育价值观的实质性差异;从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比较,主要变现在人们对体育运动手段和方法的认识上,体现在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中;从体育物质文化来进行比较:中西方体育文化在精神层面和行为制度层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诸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械以及装备以及锻炼与运动的环境等体育文化的不同演进和发展历程在这个章节中,我们还了解了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源于古希腊,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是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同时奥林匹克文化具有人文性、象征性、艺术性、多元性和划一性的特征。其中,奥林匹克文化的精神是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实施的认识。?第八章我们学习了体育体制,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个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同时也了解了不同于美国、德国的社会组织主导型,也不同于英国、日本、韩国的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我国的体育制度是政府主导型的。还了解了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形成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并逐步发展为以社会办为主的格局。走社会化、

产业化道路。第九章我们学习了体育发展趋势。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义:人作为实践的主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体育在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在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身心健康在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体育对增进人类健康有着独特的贡献、体育运动不仅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善起着特定作用,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有着特殊作用、体育运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动。并且,未来社会将会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相一致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体现在体育生活化,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社会,由于运动不足导致种种“文明病”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不适、病痛甚至死亡、现代化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人们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由此而产生的心力疲惫、焦虑等症状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身心愉悦。同时,体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现代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体育运动有助于激发现代人强烈的进取精神,强化现代人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有助于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下面我们来谈谈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要提倡健康的有品味的“玩”,追求生活品质、倡导运动休闲、广泛开展大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并且,体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产业

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的总和。

本书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对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了。首先,从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来说:继承是文化发展不可违背的规律,不同层面体育文化的继承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对体育文化继承的影响有不同的特点。其次,从体育文化的创新角度来说:与继承一样,创新也是体育文化发展过程固有的特性;体育文化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特质和丛结的产生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的融入,由此引起的体育文化局部或总体的改变;体育文化的特质是文化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体育文化现象最原始、最基本的质料;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发展与体育文化的创新密切相连;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体育文化创新的重要社会动力;体育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再者,从中国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来说:任何国家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过程,这是文化和各项具体文化的发展规律;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继承和创新,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百余年来,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250多年的发展道路,文化上的变化是剧烈的;对中国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目的在于使中国体育文化进入现代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绝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西化”。我们在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大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并将中西方体育文化有机的交融,创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体育文化,为世界体

育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选择了体育教育这个专业,也就意味着我们未来极有可能会是一名体育教师,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对体育有所了解,学习了这一个学期的体育概论之后,瞬间觉得自信多了,因为作为一个未来的体育老师,我对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了解,而不是以前的不知甚至是误解。我懂得了体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简接的,懂得了体育教师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后再去要求别人,教育别人。感谢体育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体育,让我懂得了体育教师的重要性。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

体育社会学考试点儿总结

名词解释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 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即一致性,无矛盾性。 测量的效度: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社区体育: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区域性体育。 职工体育: 家庭: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风俗: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体育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群体:为了道道某种体育目的,自发或者认为的组织起来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体育文化:关于人类体育文化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综合。 社会化:作为个体的生物生长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个性:人在其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传送视听信息的非个体性传播工具。 种族:人种,同一起源并具有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 兴奋剂:以人为增进运动员体质或心理条件为目的,经谨慎考虑给予的“非食物或物质”,此外也为增进运动员体质或心理条件为错误目的,而以临床用的自然物质来控制运动员。 宗教:感到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对异己力量所作的神圣化的,颠倒的反映。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应形式,人们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 现代化:传统社会利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改造自然,社会和人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社会性历史进程。 体育资源: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 体育改革:为了使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并开发出更多了资源。 填空题

体育社会学重点

体育社会学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填空) 2.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名词解释) 3.体育社会现象组成三要素: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4.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填空)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名词解释)2.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社会分层标准:玛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节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1.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一层阶级转变至另一层阶级、一种职业转变成另一种职业。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 2.社会流动的方式(由社会分层决定的) (一)垂直流动会让水平流动;(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三)体育的职业流动 第三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1.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1)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挤占,挪作他用,影响体育的正常发展 (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由于学校自身体育资源的匮乏,更不可能向社会开放 (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4)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 2、体育社会学 3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5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为指导。 7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的逻辑过程。 8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9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 10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信度是指 11随机抽样分为 12、社区体育是指 13、宗教是 14、宗教的基本命题是 15、宗教的要素是 16、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有 17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18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19、现代化是指 20、现代社会的特征是 二、单选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 A横断学科B综合学科C边缘学科D自然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A《体育社会学》B《体育运动与文化》C《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A结构功能主义B冲突理论C符号交换理论D技术统治论 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 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C社会的文化变迁D经济变迁 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D单一定性判定标准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A1984年奥运会B1988年奥运会C1992年奥运会D1996年奥运会

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A硬控制B软控制C外界控制D内在控制 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A结构性协调B功能性协调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D层次协调 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 A社会流动B社会控制C社会分层D社会变迁 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D社会的经济制度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 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 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 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B前体育文化形态 C准体育文化形态D亚体育文化形态 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A运动处方科学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 C先进的体育理论D管理的科学化 14、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 A制度层次B价值观念 C器物层次D理论方法 15、冬泳协会是属于( A竞技体育类社团B社会体育类社团 C体育娱乐享受类社团D体育经济类社团 三、判断题 1、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结构,可临时组成。( 2、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属于功能群体。( 3、体育社团具有盈利的性质。( 4、体育社团具有完成某些政府职能的功能。( 5、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曲线的运动。( 6、体育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

体育课感想范文

体育课感想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一年半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学这两年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足球和网球。接触足球是从小学时候开始的,接触网球则刚从大二开始。虽然接触网球的时间比较短,虽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感触颇深。我之所以选择网球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培养一下自己的气质。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更加爱运动了。由于以前学习的压力很少运动,感觉自己的体质下降了很多。通过足球和网球的学习,以前容易患感冒的毛病也改了不少,使我的气质比以前好多了,学习足球和网球会带给我带来一种乐感。它会使我心情变得很愉快,身体的每个关节都得到舒展。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中,国家公布的“普通人群体质和健康标准”在逐步的推行,大学生也应该执行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大学学习期间,认真完成学业,成为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的合格人才。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越是高、精、尖的企业越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活力。大学体育就是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大学体育是

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年 益寿。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大学与我们不期而遇,转眼间成为一个大学生,在这儿我们遇到好 多好多与高中不一样的东西,其中体育课让我感触很深.这儿的体育 课里充满了责任,而不是单纯像小学初中和高中一样只是为了玩。 在第一节课上体育老师就告诉我们,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锻炼评价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 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的一个责任,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富有创造力的完成动作,达到锻炼与形体相协调的目的。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 卢元镇) 题库(自编)

《体育社会学》题库 绪论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 2、结构功能主义 3、冲突理论 4、符号交流理论 5、交换理论 二、填空 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 答案:1.体育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 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一、简答题 1、社会现象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 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5、系统论 二、填空 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 答案:1、非个体性 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 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 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 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 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层 3、社会流动 4、科层制 5、社会地位 6、当然参与 7、或然参与 8、终身体育 9、垂直流动 10、水平流动 11、社会控制 12、合法性控制 13、合理性控制 14、社会团体 二、填空 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2、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通常按照分层,有、运动健将、一级、 二级、三级运动员之分。 3、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4、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总和。 5、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一特定社 会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总和。 6、体育社会控制体系分为和合理性控制。 7、社会分化是按照某一标准或特征将人们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群体间没有高低顺序上的差别是分化,体现出差别的是分化。 答案:1、法律秩序、社会秩序。 2、比赛成绩国际运动健将 3、宪法 4、纪律 5、风俗 6、合法性控制 7、水平垂直 三、简答题

体育心理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编码:12116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34 总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编写依据:本大纲的编写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计划表》为依据。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教育目的。 3.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 体育心理学概述 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3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 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

体育课心得体会与收获

体育课(健美操)心得体会 外国语学院苏鑫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似乎是眨眼之间大学前两年的时光已经悄悄溜走。更遗憾的是得知体育课也要就此结束,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和一群人一起感受运动的快乐。也是因为选了夏老师的课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写一篇心得体会,给自己一个回想与总结的机会。体育课目的是丰富我们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在夏老师的课上我也的确是收获颇丰。 大学体育课给了我们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上课内容,排球、篮球、体育保健、健美操、体育舞蹈......多的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俩年中我尝试了不同的课程,有收获也有遗憾,幸运的是在最后一次我选择了夏老师的课,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让我的体育课有了完美的收官。 从最基本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面来说: 夏老师要求我们每次上课前慢跑俩圈,这样的习惯从开始一直坚持到最后,保证了我们在体测800米是不仅仅能够达到合格,大部分同学都成绩优异。而在之前的体育课中,每次到800米测试时都是哀嚎遍野,心里也会特别紧张,特别是跑完之后像是去地狱走了一遭,其痛苦程度不言而喻。可是这个学期,对我来说800米可以说是最轻松的一个测试,没有之前的紧张,轻松的占到起跑线还得到了不错了成绩,虽然不是满分但比起之前也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课前老师选择了流行的小苹果作为热身操,在热身的通识给我们带来了乐趣,每个人都兴趣高涨,突破了传统的热身方式却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说实话,我觉的一般的热身运动同学们根本不会认真去做,也就不可能达到热身的效果,选择这样的热身方式真的很明智。 然而独特之处不仅如此,老师还教我们如何练习形体,这在我之前的体育课生涯中是前所未有的,想要练习形体我们需要报专门的舞蹈班,可是没想到我竟然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有了这样的收获。热身后的形体练习为之后上课学习啦啦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身体挺拔之后才会有到位的好看的动作,这样啦啦操看起来才会有活力,达到振奋人心的作用。除了对学习内容的作用,形体练习对于女生的生活习惯、日常姿态有很大的帮助,我小时候上课的不良坐姿导致我有些驼背,总是给人一种虎背熊腰的感觉,练习形体之后,不自觉的想要挺起胸直起腰,不仅走路的姿势有了很大的进步,坐姿也正了很多,虽然做不到坐如钟,但也不至于弯腰驼背,像拱起脊梁的皮皮虾。 啦啦操的学习对我来说可以说是一大难题,我的音乐节奏感很差,速度慢,之前学习跳舞也是根本跟不上节拍,记动作对我也是一个障碍,开始的时候一直在后悔为什么给自己出这样的难题,责怪自己不选择一个容易一点的体育课。可是,在夏老师的引导下,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差,经过一次次的练习我也在一点点进步,从记住动作到熟练动作,我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心里障碍。 在心理方面: 难以置信的是我竟然在体育课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收获——自信。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被夏老师的微笑所感染,第一次接触一个老师她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让人感到舒服的微笑,无论是说话时还是示范动作时,她的微笑一直挂在嘴边。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自己也在学习、模仿老师的微笑,无论心情怎样,在和别人交谈时,在跳啦啦操时都会带一抹笑容。朋友说看起来自信了很多。此外,老师教我们练习形体让我的走姿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人看起来比以前更精神更自信。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受益匪浅而且会一直记在心里:把每一次练习当表演,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 学科基础课 质: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对 象: 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 分: 编写单 体育学院 位: 任敏 编写 人: 审定 人: 2011年6月 编写时 间: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 页脚内容1

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2、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体育概论 后续课程:无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结合案例与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或座谈会等,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以及参考资料解读。 5、考核方式 页脚内容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根据平时出勤、听课态度等情况给分,优秀8-10分、良好4-7分、一般1-3分。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30%,根据平时作业完成、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优秀30-24分、良好23-18分、一般17-9分,差8-1。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60%,根据闭卷笔试情况核计依据期末笔试成绩给分。 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 6、指定教材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教学参考书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 刘德佩,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3]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页脚内容3

体育课感想和收获

太极体育课感想和收获 这个学期平心而论,收获是最多的。第一节课就开始听着**老师讲的养生的内容,其实老师说的很对,但凡有大的成就的学者之类的都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现在我们没有健康的身体,等我们到三十四十岁正要出成绩的时候身体必然会垮掉,那我们还要成就有何用。这些话牢记在心里面,有时候仔细回顾,真的挺中肯的。 在上课期间,第一节课讲的一个补充的内容就是抱球,貌似是一种很养生的方法,虽然我当时还没有很舒服的感觉,但是总体结束之后还是比较舒适。然后就是之后的课程中加上的推手等等的内容,真正的感觉是大学体育有了一丝乐趣。所以上完几周之后我感觉运动更有意思,每次一二节下课后我就在第三节课去运动场跑跑步,练练曲臂悬垂,然后第四节课再继续上课。可能我锻炼的时间还是不够多,现在身体素质虽然相对于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是还是不算很好,我也会继续努力着不断提高这方面的锻炼。 在上课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过得很充实,每次下课真的都感觉浑身的累。因为每一节课中我们都要练习一套拳十来遍,一遍一遍打下来确实是很累。有一节课,累的下铺步真的都做不下去了。 经过将近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初级一路长拳。刚开始看到张洋老师在前面进行动作演示,非常羡慕老师的动作,觉得非常的帅气,犹如行云流水,动作很有力度,并且非常连贯顺畅。尤其是那个勾手,真的是美到了极致。如今我们自己也学习的那些动作,发现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出来的本领。尽管我有很努力的学习,但是还是没有张洋老师做得那么好看、有力度。我知道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蹲马步时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间的距离为三脚宽,脚要内扣,弓步要达到两脚间距为四脚宽,而且弓步和马步的转换身体尽量不抬起。做虚步时要将重心放在后脚上,前脚可以随时提起来,学习每一个动作都要用心去体会它的意义,要想到标准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而还要提高速度,实在是一件难事。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努力学习的,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老师一样优秀。 我在网上查到,长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吸取查、华、炮、红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上肢动作要舒展挺 精神状态上还要体现出攻防意识。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如“弹腿冲拳”应先抬大腿再迅速将小腿踢出,要求膝部伸直、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冲拳时,拳要从腰间沿直线向前快速有力的旋转冲出,力达拳面,上下肢动作应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劲力要求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动作的着力点。“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方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同时,还要求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和以呼吸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即所谓的“以意取力,以气催力”。长拳运动中身法多样:闪、展、藤、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在躯干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和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要使身法恰到好处,除应加强躯干的柔韧性训练外,更要体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义。 长拳练习中,眼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演练长拳时,

2021年南京体育学院611体育学综合一考研精品资料之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二)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三、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学科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 (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至今) 五、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学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 (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 (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 (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六、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1、复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现象 2、复习重点: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3、复习难点:使学生知道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4、复习过程: 第一节:体育社会现象的概述 一、社会现象概述 二、体验社会现象概述 第二节: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一、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二、体验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第三节: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一、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命题一 (一)体育服从社会大系统,并为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二)体育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体育内部各领域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 二、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二 (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 (二)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文化交流 (三)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 第 1 页,共 17 页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 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第四章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产生的。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浅析对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足球训练运动员 论文摘要: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足球训练的冲击力主要从足球运动的功能、足球运动异化来体现。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足球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足球运动是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是足球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统合性的科学。 二、足球运动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世界杯和各国的职业联赛为核心的足球竞赛主宰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命运,成为当代足球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1、足球运动的功能。 足球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比赛成绩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足球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民众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每一次足球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只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自参与,这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对“5.19”事件的失利和日韩世界杯出线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比赛成绩的政治价值。成绩对足球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足球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足球运动的异化。 对足球运动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足球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团结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足球运动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出现和发展,各种足球比赛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赌博、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足球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

体育听课心得体会

体育听课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体育听课心得体会 第二篇:体育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第三篇:体育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第四篇:大学听课心得体会 第五篇:听课心得体会 wei 正文 第一篇:体育听课心得体会 教材内容为直弯道跑的技术练习。属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之一。整节课中,教师紧抓学生身心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尽力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自学与集体练习中得到加强,对社会适应能力在体验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中加以更好的体现。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通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教学、互相讨论、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另外,以

小组位单位的教学比赛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取胜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合作。 另外,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发,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节课中教师缺乏示范,只有准确优美的示范才能在学生脑海里建立正确的表象技能,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弯道跑的技能 瑕不掩疵,本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篇:体育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大练兵听课心得体会 XX年11月1日在学校的领导下,我有幸参加了双柏一小教师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我分别听了双柏一小的苏贤桂老师、李金霖老师的英语课;姚玉华老师的科学课;李玉萍老师的思品课;以及尤国琴老师的音乐课和普岚老师的美术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外的科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体育社会学 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社会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他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2,社会体育学 是关于职工、农民、城市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抽样调查法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4, 体育消费 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的个人支出。狭义的体育消费,即直接的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 5,典型调查 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6,体育的行政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局,街道办事处,群众组织中的社会体育机构。 7,非体育人口 是指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断标准的社会群体。非体育人口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即参加体育活动,但在锻炼时间、频度或强度方面不能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群体,这部分人群也可以被称为是准体育人口;另一部分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即不参加体育活动,或已经中断体育活动的人群。 8,体育人口 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9,体育文化 广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往往是指有关体育的精神文明或观念文化。而体育文化工作则是指体育宣传报道、体育赛事转播、体育报刊书籍、体育音乐电影等操作层面的活动。 10,社会分层 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现象。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11,社区体育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①社区成员 ②为保证社区体育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体育组织 ③必要的场地设施; ④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们 ⑤各种具体的体育活动 ⑥一定的经费保证 12,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 (1)风俗对体育的控制 (2)道德对体育的控制 (3)信仰和信念 13,竞技体育的特点 (1)有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 (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寒假对“新课标”学习,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 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

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 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 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