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剖析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剖析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剖析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剖析

发表时间:2010-09-03T11:20:26.00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轲[导读]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内容的学习中同学们遇到概率计算题,望而生畏,不排除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徐轲(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贵州普安561503)在高中生物遗传学内容的学习中,同学们遇到概率计算题,望而生畏,其中不排除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而对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很多情况都要用到哈代-温伯格定律来进行计算,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将该定律的适用范围混淆而得到不同的错误结果。现将其应用剖析如下:

首先,弄清遗传平衡定律的定义。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即law of genetic eauilibriam。

其次,理解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1)是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或交配)而非选择性婚配(交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呢?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1862—1937)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第三、注意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那么,这个种群中的基因Y和基因y 的频率都是0.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种群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精子的比例是0.5:0.5,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卵细胞的比例也是0.5:0.5。

因此,子一代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不变,仍然是0.5:0.5。如果继续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将永远保持0.5:0.5,而基因型YY、Yy、yy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0.25、0.5和0.25。

如果用p代表基因Y的频率,q代表基因y的频率。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 (p+q)2=p2+2pq+q2=1

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Yy)的频率。如果一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当符合YY:Yy:yy=p2:2pq:q2。

遗传平衡所指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实例:例题1、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遗传病的子代患病机率。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该女子离婚后又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婚后他们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 B.1/100 C.1/200 D.1/625

解析从题中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致病基因用a表示,人群中患者aa基因型频率qq=1/2500,因此a基因频率q=1/50,A的基因频率q=1-1/50≈1,人群中携带者Aa的基因型频率2pq≈2q≈1/25。因此丈夫为携带者的概率约为1/25,而妻子一定为Aa,所以该夫妇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5×1/4×1/2≈1/200。

例题2、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推导种群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类型及比例。

(1)若群体在生长繁殖中不存在选择,个体的生存能力、繁殖机会都相同要推导含有多种基因型的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一般方法是从具体过程出发,先列出交配类型并计算每种类型的比例,然后分别推导子代,汇总后能得出后代比例。若从另一角度去考虑可以使思维更简捷,自由交配中配子随机结合符合遗传平衡的条件,即从亲代到子代基因频率不变,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公式就可直接求出子代的比例。

如: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20%,Aa型个体占50%,种群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传粉,求产生的子代中AA和aa 个体分别占的比例为。

解析已知亲代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可算出A基因频率p=30%+1/2×50%=55%,a基因频率q=20%+1/2×50%=45%,从亲本到子代基因频率不变,并通过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因此子代AA频率为p2=55%×55%=30.25%,aa频率为q2=45%×45%=20.25%。

(2)若群体在生长或繁殖中存在选择,某种基因型个体被淘汰如果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淘汰了某种基因型个体,使其不能生存或繁殖,而选择后组成的亲本群体,它们的配子不再有淘汰且随机交配,则从亲本到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在确定亲本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后仍可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公式求子代比例。

如:在一个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4,Aa个体占1/2,aa个体占1/4,aa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种群个体自由交配产生子代,求后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个体所占比例为。

解析群体中aa个体因死亡而不参与繁殖,亲本群体由AA和Aa两种基因型个体组成,AA型占1/3,Aa占2/3,该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2/3,a为1/3,雌、雄配子中A和a型都分别为2/3和1/3,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子代中AA频率=2/3×2/3=4/9,aa频率=1/3×1/3=1/9,Aa频率=2×1/3×2/3=4/9,又因aa型在幼苗期死亡,所以成熟植株中AA和Aa个体各占1/2。【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6-10-0088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01 遗传平衡定律概念 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vbrium)是英国数学家Godfrey Hardy 和德国医生Welhelm Weinberg于1908年各自独立提出的关于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所以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它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1.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可代代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可根据亲代基因频率按下列二项展开式计算: [p(A)+q(a)]2=p2(AA)+2pq(Aa)+q2(aa)。 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称为平衡群体,它所处的状态就是Hardy-Weinberg 平衡。 2.遗传平衡定律的生物学例证 满足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是有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在自然界中是否有接近这种平衡状态的群体呢?人类的MN血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人类的MN血型这一性状,满足了定律的前提条件: (1)因为基因L M和L N是共显性,这个性状的基因型与表型是一致的,所以容易从表型来辨别不同的基因型; (2)一般在婚配时对于这个性状是不加选择的,因此,它是符合随机交配原则的; (3)人类的群体一般都很大,进行调查时,可以有充足的数据; (4)L M和L N基因构成的三种基因型与适应性无关,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因此 在实际统计中,预期的和观察的基因型频率无差异。 02 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黄书尧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遗传学,称为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 ,A 的频率为60%,则a 的频率为40%,自交F 2代结果如下: ♀ ♂ 0.6A 0.4a 0.6A 0.36AA 0.24Aa 0.4a 0.24Aa 0.16aa 0.36AA 0.48Aa 0.16aa 设A=p a=q AA=D Aa=H aa=R 则D=p 2 H=2pq R=q 2 p+q=1 D+H+R=1 p=D+21H=p 2+2 1×2pq=p (p+q ) q=R+21H=q 2+2 1×2pq= q (p+q ) 总结:D= p 2 H=2pq R=q 2 p=D+21H q=R+2 1H 2.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p 2 H=2pq R=q 2 例1:已知人类中白化病(cc )发生率为4/10000,问:携带者占多少? 解:∵R=4/10000 ∴q=R =0.02 p=0.98 ∴H=2pq=0.0392 即携带者占3.92% 例2:人类中,右癖占84%(RR 、Rr ),问:其中Rr 占? 解:∵R=1-84%=0.16 ∴q=0.4 p=0.6 ∴H=2pq=0.48 0.48/0.84=57.1% 即右癖中携带者占57.1%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计算例析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计算例析 一、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即Hardy-Weinberg定律),是英国Hardy和德国Weinberg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条件是:(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 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假设在一个理想的群体中,某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 Y和y,若基因Y 的频率为 p,基因y的频率为q,则p+q=1,基因型YY的频率为p2,基因型yy 的频率为 q2,基因型Yy的频率为2pq,且p2+2pq+q2 = 1。 二、计算例析

【例1】已知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求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和携带者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患者为致病基因的纯合子,白化病aa的频率q2=1/10000,则致病基因a的频率q==1/100;基因A 的频率p=1-q=1-1/100=99/100,故携带者的基因型频率为2pq=2×99/100× 1/100=198/10000≈1/50。 【答案】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携带者基因型频率1/50。 【例2】ABO血型系统由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I A、I B、i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通过调查一个由4000人组成的某群体,A型血1800人,B型血520人,AB型血240人,O型血1440人,求I A、I B和i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知:I A+I B+i=1,即(I A+I B+i)2=12,可得到:I A I A+2I A i+2I B I B+2I Bi+2I A I B+ii =1,上式中A型血(I A I A+2I A i )1800人,B型血(I B I B+2I Bi)520人,AB型血(2I A I B)240人,O型血(ii)1440人,又由于该群体总人数为4000人,所以O型血基因型频率 ii =1440/4000,即i2 =1440/4000,得基因i的频率i=12/20=3/5,而A型血基因型频率 I A I A+2I A i=1800/4000,。把i=3/5代入可得基因I A的频率I A=3/10,从而基因I B 的频率I B=1-3/5-3/10=1/10。 【答案】I A、I B和i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10、1/10、3/5。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用遗传平衡理论计算基因频率

用遗传平衡理论计算基因频率 哈代-温伯格定律 Hardy-Weinberg Law 1908年提出,数学家哈迪(G.H. 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 Weinberg)分别提出关于基因频率稳定性的见解。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1,种群大;2,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就是(p+q)2=p2+2pq+q2 其中p、q分别是等位基因P、Q的频率,p平方是指纯合子PP的频率,2pq是指杂合子PQ的频率,q平方是指纯合子QQ的频率。注,2表示平方 事实上,这5个条件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因为基因频率总要变化。 在去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和今年的模拟体中,有一些试题要用到该知识,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09广东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假设该病的基因A,则正常的基因为a,正常人的基因型则为aa,患病者基因型为AA和Aa,由题干中知道:正常人占81%,由遗传平衡理论可知,a2=81%,则a的基因频率为90%,进一步知道A的基因频率为10%,AA的频率为1%,Aa的基因频率为18%,所以在19%的患病者中,AA占1∕19,Aa占18∕19。因此可得如下遗传图: AA 1∕19 ⅹ aa Aa 18∕19 ⅹ aa ♀患者↓♂正常♀患者↓♂正常 Aa 1∕19 Aa 9∕19aa 9∕19 所以患病者的概率为10∕19. 2.(10成都七中)小鼠的黑身和灰身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小鼠种群中黑身占51%,取一只黑身小鼠与灰身小鼠交配,则其后代为黑身的概率是(30 ∕51 )。 解析:该题与上题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由题干知:黑身为显性,EE和Ee共占51%,则ee占49%。E的基因频率=70%,e的基因频率=30%。EE的频率=9%,Ee的频率=42%。则黑身群体中,EE占9∕51,Ee占42∕51,故可得如下遗传图: EE 9∕51 ⅹ ee Ee 42∕51 ⅹ ee ↓↓ Ee 9∕51 Ee 21∕51 ee 21∕51 所以黑身在后代中占:9∕51+ 21∕51 = 30∕51 3.(09四川卷)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

典型遗传题

典型遗传题班级姓名 1.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的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花、红花和白花,用这3个品系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紫花和红花性状受_______对基因控制,甲组杂交亲本的表现 型是__________。 (2)将乙组和丙组F1代紫花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3)从丙组F1植株上收获共3200粒种子,将所有种子单独种植(自 交),理论上有_______植株能产生红花后代。 (4)请从题干的三个纯合品系中选择亲本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 交实验鉴别出丙组F2中的杂合白花植株。 ①实验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②结果分析:若子代____________ ______,则为杂合白花植株。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 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 ___种。 (2)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F1代雌蝇基因型为。(3)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3. 某二倍体蛾类,性染色体组成雌、雄分别为ZZ、ZW。其茧的颜色白色和黄色 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 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 D基因的表达。请据图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原因是。结黄茧的基因型有__ _种。 (2)若要确定结黄茧雄蛾的基因型是否为杂合子,最好应该选择基因型为__ _的个体与之交配。其杂交结果若,则结黄茧雄蛾为杂合子。若,则结黄茧雄蛾为纯合子。 (3)若基因型分别为BbZ D W和BbZ D Z 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4.某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雌雄同株的二倍体。请分析回答: (l)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 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AA和Aa效应相同, 基因B控制颜色的深度(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 使色素颜色淡化)。下图1表示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子代表现型情况。①A与a、B与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 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___。F2 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 ____。 ②若用F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______。 (2)该种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

遗传系谱图典型例题

伴性遗传例题 例1: 某家庭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 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II6不携带致病基因 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 Ⅲ8__________Ⅲ9__________。 答案:aaXBXB或aaXBXb AA XbY或AaXbY 例2.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Ⅲ10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及发病的概率是。 答案:(1)aaXBXB 或aaXBXb AAXbY 或AaXbY (2)5/12 1/12 (3)只患色盲1/12 只患白化7/24 两病兼发1/24 例3.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系谱图(设甲病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由B、b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基因。 (2)写出第Ⅰ世代个体1和第Ⅱ世代个体5可能的基因型是Ⅰ1__________________,Ⅱ5______________(看2、5、10)_

(3)若Ⅲ8和Ⅲ10结婚生下一个女孩,该女孩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 隐常显(2)BBXaY或BbXaY BbXAXa (3)1/8 例4:(2010年江苏卷29)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问题(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伴X显性遗传(3)①1/1296 ②1/36 0 ;

哈迪温伯格定律

概述 哈迪-温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Law)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 AA+Aa+aa=p2+2pq+q2=1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2满足条件 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3适用范围 遗传平衡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达到的,但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且没有明显的自然选择话,我们往往近似地看作符合遗传平衡。如人类种群、果蝇种群等比较大的群体中,一些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是可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的。 如题:某地区每100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求该地区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小孩的几率。该题就必须应用遗传平衡公式,否则无法求解。解答过程如下:由题意可知白化病的基因型频率aa=q2=0.0001,得q=0.01,则p=0.99 ,AA的基因型频率p2=0.9801,Aa的基因型频率2pq=0.0198 ,正常夫妇中是携带者概率为: 2pq/( p2+2pq)=2/101 ,则后代为aa的概率为:2/101×2/101×1/4=1/10201。解毕。 此外,一些不符合遗传平衡的种群,在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即可达到遗传平衡,此时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来求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例如:某种群中AA 个体占20%,Aa个体占40%,aa个体占40%,aa个体不能进行交配,其它个体可自由交配,求下一代个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此题中亲代个体明显不符合遗传平衡,所以大家往往选择直接求解。那样需要分析四种交配方式再进行归纳综合(AA与Aa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有四种组合方式),显得比较繁琐。其实本题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解答及理由如下:在AA与Aa个体中两种基因频率是确定的,A=2/3,a=1/3 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子代即可达到遗传平衡,则AA=4/9Aa=4/9,aa=1/9。解毕。 在复等位基因传中的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即law of genetic eauilibriam。 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呢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1862—1937)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定律条件 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 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定律推导 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 那么,这个种群中的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都是0.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种群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精子的比例是 0.5:0.5,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卵细胞的比例也是0.5:0.5。 因此,子一代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不变,仍然是0.50:0.50。如果继续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将永远保持0.50:0.50,而基因型YY、Yy、yy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0.25、0.50和0.25。 如果用p代表基因Y的频率,q代表基因y的频率。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 (p+q)^2=p^2+2pq+q^2=1 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Yy)的频率。如果一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当符合YY:Yy:yy=p^2:2pq:q^2。 遗传平衡所指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计算基因型频率可以先计算出基因频率,用配子法计算。 [例1]一个种群中AA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10%。计算A、a基因的频率。 [剖析]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 [答案]60% 40% 相关结论: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变迁,所以说,生物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2](2006河北高考)在豚鼠中,黑色对白色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A81% 18% 1% B45% 40% 15% C18% 81% 1% D45% 45% 10% [解题思路]BB频率为(90%)^2=81%,bb频率为(10%)^2=1%,Bb频率为2×90%×10%=18%, 故选A [答案] A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1.2遗传规律(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遗传规律 1.人的血友病属伴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4 C.3/16 D.1/4 2.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自由组合 B.若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则显性杂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9∶3∶3∶1 C.人类的红绿色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只根据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无法确定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4.人群中甲病(A/a基因控制)和乙病(B/b基因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每100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下面的系谱图中Ⅱ3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1和I2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8 B.Ⅱ6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X B的概率为5/11 C.Ⅱ3和Ⅱ4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D.Ⅲ7和Ⅲ8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48 5.某植物花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花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杂交 得到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蓝花个体的基因型有aaX B Y、aaX B X B、aaX B X b三种

遗传平衡

配子频率与基因频率概念等同下的计算 (2014-04-26 12:57:00) 转载▼ 分类:生物教学 标签: 小强大生物 教育 配子频率与基因频率概念等同下的计算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胡香荣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配子频率是指某种配子占所有配子的比率。教学发现,在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条件下,基因频率可以等同于配子频率。 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计算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P45页“思考与讨论”中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就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结果如下: Aa(60%)aa(10%)亲代基因型频率AA(30% ) 配子的比率A(30%)A(30%)a(30%)a(10%) Aa(48%)aa(16%)子代基因型频率AA(36% ) 子代基因频率A(60%)a(40%)上述计算建立在:①是个无限大的群体,②雌雄个体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没有迁移。满足这五个条件的种群就是达到遗传平衡的理想种群,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即基因频率保持世代不变。 有关配子的比率是否等同亲代基因频率,刘祖洞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而且又没有自然选择,那就是说每个个体都为下代贡献了同样数目的配子,所以两性个体的随机交配可以归结为两性配子的随机结合,而且各种配子的频率就是基因频率[1]。详细分析如下: 假定Y和 y的基因频率分别是p和q。遗传平衡种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数学关系如下: YY Yy yy P22pq q2这里p q=1,群体已经平衡。因为3种基因型所产生的两种配子的频率是: Y=P2 1/2(2pq)=P2 pq=p(p q)=p; y=1/2(2pq) q2=pq q2=q(p q)=q。 根据假定,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所以配子间的结合也是随机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就得出下面的结果: 卵子pY qy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 0 1/4 0 雄蝇3/8 3/8 1/8 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 甲乔化蟠桃×矮化园桃41 0 0 42 乙乔化蟠桃×乔化园桃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 推导及应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黄书尧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遗传学,称为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 ,A 的频率为60%,则a 的频率为40%,自交F 2代结果如下: ♀ ♂ 设A=p a=q AA=D Aa=H aa=R 则D=p 2 H=2pq R=q 2 p+q=1 D+H+R=1 p=D+21H=p 2+2 1×2pq=p (p+q ) q=R+21H=q 2+2 1×2pq= q (p+q ) 总结:D= p 2 H=2pq R=q 2 p=D+21H q=R+2 1H 2.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p 2 H=2pq R=q 2 例1:已知人类中白化病(cc )发生率为4/10000,问:携带者占多少 解:∵R=4/10000 ∴q=R = p= ∴H=2pq= 即携带者占% 例2:人类中,右癖占84%(RR 、Rr ),问:其中Rr 占 解:∵R=1-84%= ∴q= p= ∴H=2pq= =% 即右癖中携带者占%

生物遗传规律经典编辑题型情况总结

2013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经典题型总结 一、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二)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 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 F 1测交结果为aabbcc∶

高考生物遗传平衡定律及遗传概率的综合归类计算

高考生物遗传平衡定律及遗传概率的综合归类计算 例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在原有果蝇中,VV个体共3000只,Vv个体共11000只,vv个体共6000只。当迁入2000只VV个体后,种群个体数变为22000只,且VV个体为5000只。则此时种群中VV的基因型频率为5000/22000,Vv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22000=50%。则此时种群中V=VV%+1/2*Vv%=5/22+25%=47.8%。故答案为B。 例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由题干知该常染色体显性病的发病率为19%,则可知隐性个体的概率为81%。用A基因代表发病基因,a基因代表正常基因,则a基因的概率为90%,A 基因的概率为10%。故此人群中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是1%,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8%,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81%。由于妻子是患病个体,所以在发病个体AA的基因型所占概率为1%/19%,Aa的基因型所占概率为18%/19%。即1/19AA ×aa,18/19Aa×aa的两种组合概率加和为所生孩子发病的概率。答案为A。 例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在又一对表现性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解析:设常染色体正常基因为A,患病基因为a。由题干及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1/10,则A的基因频率为9/10。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81/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由题干可知妻子的基因型为AaX B X b,若该基因型的妻子可以与丈夫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丈夫的基因型只能为AaX B Y。由于丈夫表现性正常,所以其常染色体出现为Aa的概率为(18/100)/(99/100)=2/11。所以夫妻生出的孩子为aa的概率为1/2×2/11×1/4×1/2=1/88。故答案为A。 例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由题干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0.40,a的基因频率为0.60。则亲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48。若该种群随机交配,由于没有自然选择的存在,自由交配后得到的后代中AA、Aa、aa的比率分别为16%、48%、36%,并且由此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40%。自交时,后代中的AA的概率为16%+1/4×48%=28%,Aa的概率为1/2×48%=24%,aa为48%,由此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为40%。故答案为C。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黄书尧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遗传学,称为群体遗传学(popu la ti on genetics).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A 的频率为60%,则a 的频率为40%,自交F 2代结果如下: ♀ ♂ 0.6A 0.4a 0。6A 0.36AA 0。24Aa 0。4a 0。24Aa 0。16aa 0。36A A 0。48Aa 0.16aa 设A =p a=q A A=D Aa=H aa=R 则D=p 2 H=2pq R =q 2 p+q =1 D+H+R=1 p=D+21H =p 2+2 1×2pq =p (p+q) q=R+21H=q2+2 1×2pq= q(p +q) 总结:D= p 2 H=2pq R=q 2 p=D+21H q=R +2 1H 2。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p 2 H=2pq R=q 2 例1:已知人类中白化病(cc )发生率为4/10000,问:携带者占多少? 解:∵R=4/10000 ∴q=R =0.02 p=0.98 ∴H=2pq=0。0392 即携带者占3.92% 例2:人类中,右癖占84%(RR 、R r),问:其中Rr占? 解:∵R=1—84%=0。16 ∴q =0.4 p=0.6 ∴H=2p q=0。48 0.48/0.84=57.1% 即右癖中携带者占57.1%

高考遗传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

遗传题核心: 一、遗传解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1、自交法: 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 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 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4、口诀法: 遗传系谱图题等,采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物为显性。如正常父母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为隐性,正常的为显性,倘若口诀没法用,则根据遗传病的特点进行初步推断;第二步: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 1、若未知显隐性的,则利用正交反交结果确定。 正反交结果一致的,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的同源区段;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属于总是跟母本一致那种(细胞质遗传),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附:正反交法在遗传方式判断中的应用:以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遗传为例(1).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如人类的并指、白化病,果蝇的体色遗传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