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直古镇

角直古镇

角直古镇
角直古镇

甪直古镇景点介绍: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建于公元503年,据今1495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苍桑,却仍然保存完好。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洲、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300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她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再是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最近几年来,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情趣无穷。

张陵公园

张陵公园,俗称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在张陵山没有发现张苍的墓葬,却发现不少文物。

50年代初,当地农民发掘出土玉镯、玉器、玉瑗、玉管、穿孔玉爷和不少陶器,为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证实张陵山当属距今5500年左右的文化遗址。

及至1979年,省文管部门组织在陵区两侧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11座,同时还清理出来东晋砖墓室5座,发掘出蜀青连岗文化类型与良渚文化类型遗址,距今有6000年。张陵公园内尚有二十四孝宫、钓鱼潭、西面厅、儿童动物乐园等供游人玩赏。

甪直水乡农具博物馆

中国农具之发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具,到铜铁木竹的配合,从而发展到小手工业生产的农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吴地(整个吴方言区)是我国最早使用农具的地区之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称。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稻谷遗存和石、骨器农具来看,充分证实吴地早在7000多年前,已经跨入了耜耕农业阶段。用石斧砍树辟地,用石锛挖土,用石镰收割谷物,原始农业从渔猎时代转变为耕作时代,是一个质的飞跃。

苏州草鞋山等地,先后发现50000多年前的马家浜——崧泽——良诸文化遗址中,挖掘出大批带木柄的石刀、石镰,有肩穿孔的石铲和犁形器、耘田器。

到了良诸文化的晚期,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产生了从开垦、翻耕、中耕、管理到收割等一系列的青铜农具,农具改革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六朝以后,吴地农具又有了重大进步,不断由粗放走向精细,并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农具专著,即唐代著名诗人——(甪直)陆龟蒙撰写的《耒耜经》。它详细记载了江东犁,一直沿用至今,标志着唐代农具的高度成就。

一部农具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和一部社会发展史。吴地农具悠远流长,是灿烂的吴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

澄湖出土文物馆

在保圣寺罗汉殿之东则,以展出甪直澄湖遗址出土文物为主的文物馆,馆内陈列了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水井;崧泽文化时期的彩绘陶瓶、黑皮陶壶;良渚文化时期的提梁壶;西周时期的陶尊、东周时期的铜削等珍贵文物;距今5500年的原始村落模型。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展示了甪直先民五千多年以来的生产、生活情景。

发掘,发展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其中崧泽文化时期水稻田是江南地区首次发现。虽然,长江下游水稻栽培的历史起源于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然而崧泽文化时期的稻田及其相配套的池塘、水沟、水口等农用排灌系统的出现,证明了这一时期的人类种植水稻

技术较马家浜文化时期更进了一步,这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水稻田的发展、演变、进化史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外,大量水井、灰坑聚集在一起,说明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从距今5500年前开始在澄湖地区活动,并繁衍生息连绵不断延续到宋代,之后开始向东北转移逐步形成现在的甪直镇。这次考古发掘及多学科合作成果,对研究澄湖地区人类活动及历史变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王韬纪念馆

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当局“用其言而仍弃其人”而已。

王韬(公元1828年—1897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甪直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促弢,又号天南遯叟,出生于书香门第,18岁以第一名考中秀才。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接受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邀请,到英国教会在上海的墨海图书馆工作,从事编译西学书籍达13年,广泛接触了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期间,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爆发,王韬多次上书,进献“平贼”和“御戎”方略,当局未有实际表示,他深感失望。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常州地区,进逼上海。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初,王韬回乡探望病母,滞留里中三个月。为保护身世家产,他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苏福省总理民务逢天义刘肇均,建议太平军以不进攻上海为条件,来换取外国不再资助清朝军火的保证,并建议太平军力争长江上游,分兵干扰清朝海道运输等。不久,此书落到清军手中,并被查明,李鸿章遂下令以“通贼”罪缉捕他。这年十月,他在英国领事慕西士的庇护下避祸香港,从此改名为韬,号天南遯叟。

避居香港后,王韬在英华书院帮助英教士理雅各翻译《诗》、《春秋》、《左传》等中国古书,暇时兼治经学。同治六年,他应理雅各之聘,赴英译书,顺便游历了英、法等国,悉心研究富国强兵之道,见识大长,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

同治九年,王韬回香港,与友人集资买下英华书院,改为中华印务总局。同治十三年,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王韬东游日本,与日本诸名士交往,并和当时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结交,数日一会,常“山钵联吟,谈天下事”。

光绪十年,王韬通过丁日昌获得李鸿章默许,移家回到上海,结束了长达23年的流亡生活,旋被上海中西董事举为格致书院掌院,并担任《申报》编纂主任。此后不再远游,在沪西构筑韬园,潜心著述,有《韬园文录外编》、《韬园尺牍》、《蘅华馆诗录》等数十种著作。

光绪二十年,王韬通过郑观应结识了孙中山,并曾为孙中山的《上李鸿章》润色。

光绪二十三年,王韬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归葬故乡甪直。

1998年甪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思想家王韬,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筹建了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书有钱君匋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韬园。

萧宅

萧宅位于和丰桥(中美桥)南约30米,中市上塘6号。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此宅原系清代武举人杨姓所建,后售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萧冰黎在“五高”任教,为地方公益作出过贡献。其子萧乃震留学德国,其孙女萧芳芳是香港电影演员。现萧宅内设为萧芳芳演艺馆。

萧芳芳1947年出生,6岁涉足香港影坛,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芳芳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李化执导的《小星泪》,在片中饰演一个反派苦女孩。1954年,7岁的她考了中联影业公司,与李小龙合演《孤星血泪》,之后,她便以童星的身份出现在影坛。1970年,大红大紫的萧芳芳居然背叛众多影迷和朋友的意愿,飞抵美国留学。萧芳芳的留美充满着冒险的色彩,用她的话说:“在此之前,不知道世界是这么大,自己是这么的渺小。”她甚至连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没个底儿。她终于凭着尺人的毅力、好胜好强的个性,度过了3年艰难的留学生涯,取得了新泽西州西顿贺尔大学大众传播学学士学位。学成回港的芳芳,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演艺方面也开始了质的飞跃。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西班牙影展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一只只桂冠都落到了她的头上,直至荣登“柏林影后”的宝座。

萧宅共五进,四间开阔,朝东面西,依次是门楼、茶厅、厢楼和饭厅,都在一条中轴线上。萧宅南侧有条长约150米的备弄,俗称萧家弄。茶厅和楼厅前各有一座砖雕门楼,楼额分别是“积善余庆”、“燕翼诒谋”,均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题书。“积善余庆”为旧时常用的颂语,“燕翼诒谋”典出于《诗经•大雅》,意思是要善于为子孙后代谋划,富有警省深意。门厅上刻有浮雕荷花柱,花板上有云凤图案的浮雕,茶厅的梁上有浮雕和镂刻图案。楼厅梁垫上也有花卉雕饰。楼厅为主建筑,楼上起居室,楼下会客宴请,主厅前后做重轩,具有典型的江南厅堂特色。大柱上的抱柱联为苏州书法家费之雄先生撰书:影视获殊荣,亮丽风姿呈异采;

展陈具特色,辉煌业绩悄流芳。

整宅五进,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宅基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充分体现了苏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江南私家住宅建筑的精品。

宅后原有大马厩,在江南民居中极为少见。因原宅主是武举人,考虑到要练习骑马射箭,养马为必需。北后门是大院子可遛马,人称杨家花园,现已为民居群。

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里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头的一段描述。

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曾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其中描写粜米场景的片段以《粜米》为题,也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海内外。

其实,万盛米行的原型是甪直镇南市的万成恒米行,位于甪直镇南市河的西岸。它地处甪直古镇南大门,从南塘港北行进南大桥,或从镇域西侧的田肚江东行过衙门浜桥就来到万成恒米行的河埠头。

万成恒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

的码头。一对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出现小说中所描绘的热闹场面。

新中国成立后,这家米行跟其他米行一样,被改造为当地粮管所的粮食收购站和粮食仓库,一直承担着为国家收购甪直地区农村的夏粮小麦和秋粮稻谷的任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国家对农民粮食生产和收购政策不断放开,地方粮食收购的职能逐渐完善。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地方粮管所的粮食收购和居民粮食供应走向市场化,“万盛米行”也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看到的“万盛米行”,是甪直人民政府为开发古镇旅游业,于1998年筹资改造的,地点在与“万盛米行”原址相隔一百多米的南市河东岸。改建后的“万盛米行”,力求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的米市风貌,三开间门面的屋檐下悬挂着“万盛米行”的金字招牌,店铺内设有收售粮食的柜台,上挂“万商云集”牌子。店铺后是宽敞的石槔大院,穿过院子来到“耒耜堂”,堂内陈列着江南旧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成为一处独具水乡风情的“农具博物馆”。

沈宅

沈宅是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沈氏拥有众多的产业和财富,清末明初以来,俗语“沈半镇”就广为流传。

宅内仪仗厅(摆放官帽、花轿等),现为甪直古镇保护成果简介展。这原是沈家便厅,招待一般客人的茶厅,现作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在这里,将使我们沉浸于充满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中。说起水乡妇女服饰,半世纪前还比较普遍,生活在苏州以东的甪直、胜甫、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形成了以头扎包头巾、身穿拼接衫、花布胸兜和拼挡裤、腰束作裙、作腰,小腿裹卷膀,脚着百纳绣花鞋为主的一整套(8件)服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

包头巾:大家平时所见的包头巾,大多是一块方形巾帕按对角线折叠成三角形,然后在额下打年结,而这里的三角包头巾却是底角为锐角的一块梯形布,包头巾可以把头发缚得很牢,在田间劳动,能遮阳避风,防飞虫,起到护发保洁作用,实际上是妇女的劳保用品,而且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呈三角形的。三角包头巾是整套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的标志性饰物,相传包头巾起源于吴王阖闾时代,当时采莲女为了遮阳挡雨,把荷叶折成船形,两头用竹片固牢,戴在头上,后来经不断改制就演变成现在的三角包头巾了。妇女的上衣采用紧袖,是田间劳动的需要,袖宽容易拖泥带水,至于肩部和袖部用异色的布拼接,因为古时妇女是田间的主要劳动力,而挑担最容易磨损衣肩,收割庄稼难免会损坏袖部,补时就不一定能找到相同颜色的布料,不如裁新衣时就做成三色,重补就方便多了,后来发现这种拼接打破了一色的单调,另有一种装饰美,于是就流传下来了。

百纳绣花鞋,鞋面上绣的是色彩鲜艳的剪纸型图案,鞋帮底部四周扎一圈几何图纹,主要是为了增加鞋子的牢度,鞋帮后一块布,可起到拔鞋作用,在水乡,绣花鞋常作为检验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尺,所以鞋绣得都不马虎。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沈宅的精华部分——乐善堂,这座三开间正厅是甪直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不仅高大宽敞,雕饰遍布,且因前后做重轩,东暖夏凉,四季皆宜。

沈柏寒,甪直人,光绪年间重建甫里书院的沈宽夫就是他的祖父,他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因沈柏寒是沈家长子,其祖父特别疼爱他,从小就得到名师的指点,打下了旧学根底,21岁时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在日本,他学到了新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并且开拓了视野,23岁,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了严重纠纷,沈柏寒只得辍学回家,回到家乡,他痛感古镇风气的闭塞,认为必须启迪民智,于是确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把甫里书院改为甫里小学,从事教育事业。

堂内有两幅抱柱联,其一: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

其二:和气祥光,请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前一幅是教育子孙的话,后一幅则是跟堂名有关,是希望由“乐善”而达到的至高境界。东面一楼一底原为书房,现楼底为灶间,保留了当时大户人家的炊膳陈设。宅内还有两口古井,一在乐善堂前的天井里,上有武康石井圈,据传为宋井,一在楼厅前的阶石东角,传为明井。一百多年的宅院内怎么会有宋明古井呢?因为富家买下别人房产改建新宅时,为保留风水和图“财源滚滚”的好口采,对老井一般都保留在原处。后天井之北是七间带厢房的楼厅,东西两边都有楼梯,是当时女子活动的地方,现楼下设立了小卖部,出售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现被列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圣陶(1894-1988),享年94岁,名绍钧,生于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境清贫,18岁于苏州草桥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17---1921年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从此与甪直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圣陶把甪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蓝,亲切地称之为“第二故乡”。

馆内东则是当年的“女子楼”,1919年,叶老夫人胡墨林应邀女子部教师,在此执教三年,西面是“四面厅”,四面环通,是当年“五高”的博览室,叶老常把自己购买的中外进步书籍供学生阅读,如今厅堂内安放着叶老的遗容面膜,供参观,西面是“鸳鸯厅”,是当年教师的办公室和集体宿舍。

展厅部分主要以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叶老光辉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甪直期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文学创作等。

当年叶圣陶与同事们自编教材,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他给学生们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两渔夫》等,每一堂课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每逢清明节,他总带学生到陆龟蒙墓前凭吊,晓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当伟大的“五四”运动兴起的消息传来时,他与师生们在操场上召开“五四宣讲会”,还带头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又带领学生绕镇游行示威,在甪直古镇区点然起爱国的烈焰。

深入底层,贴近农民,冷眼看社会,叶圣陶在甪直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大丰收,先后发表白话小说、散文诗篇近百篇,他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及著名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不少素材和人物形象都来源于古镇甪直,在甪直期间,他是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先驱者之一;他还与朱自清、俞平伯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叶圣陶的几个“第一”,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敢为人民立言的作家和勇于改革的教育家,他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的一代师表。

1988年12月8日,叶老不幸在北京病逝,他的骨灰在其亲属和各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归葬在叶老的第二故乡——甪直。

保圣寺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

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据古建长专家陈从周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来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花”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殿内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刚)泥塑,抗战期间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殿内展览当地出土文物。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保圣寺原有唐宋经幢各一,现只存下这一座和另一座的一块八角形刻经石了。保圣寺的经幢,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刻有陀罗尼经咒,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细看起来,这座经幢是由多块石柱堆建而成,每块石柱上面都有盘盖,盘盖大于柱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有遮雨和装饰作用。这座经幢共分为七层。这座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无论其年代还是艺术价值,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据《吴郡甫里志》记载,原来的大雄宝殿建于公元1013年,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旁列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杨惠之(713-741年),吴县人氏,唐开元年间,他与吴道子一起学苏州画家张僧繇的笔法,后专功泥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美谈。杨惠之在南北各地寺院制作过许多塑像,但由于泥塑作品不像石刻铜雕那样经久,因此其真迹很难保存下来。1918年夏天,史学家顾颉刚应叶圣陶等人之邀来游保圣寺,在大雄宝殿里见到这出自唐代圣手的作品时,不禁为之惊愕倾倒,兴奋之情难于言表,但当时大雄宝殿已由于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十八尊罗汉塑像随时有被毁的危险,于是就在报刊上将这堂久不为人注意的罗汉公布于众,呼吁抢救,但当时的政府未能立即采取措施。

1928年,大殿半边坠塌,半数罗汉被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过后,经蔡元培、马叙伦、叶楚伧、顾颉刚等先生的呼吁,公私合力集资倡修,1932年,由建筑专家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式的罗汉堂,并由雕塑家江小鹣、滑田友等把这幸存的九尊罗汉塑像放在这个位置,现馆内罗汉塑像虽仅存一半,且还有残缺,但仍不失为古典艺术上的瑰宝。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恩阳古镇红色线路导游词

恩阳古镇红色线路解说词 线路:北入口-起凤廊桥-红军经理处-县财政委员会-拥护红军标语-胡大财故居-革命法庭-儿童团旧址-红军招待所-红军医疗室-列宁模范小学-被破坏的红军石刻标语-交通局旧址-县委县政府旧址-政治保卫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欢迎来到露天红色博物馆——恩阳。 恩阳,地处两河交汇地,四面青山环绕,山川秀美,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早迟恩阳河”之说。也正是因为恩阳交通运输的发达,1933年红军入川,在恩阳先后设仪阆县、恩阳县、恩阳特别市,置前总指挥部,是川陕苏区腹地。但由于经济中心向现在的巴中市转移,当年极盛的恩阳日渐萧条败落。 各位领导、嘉宾,恩阳古镇位于恩阳城区腹心地带,占地1.1平方公里,其中,现存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核心保护区面积达0.5平方公里。恩阳系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1932年12月18日,红军从通江县的两河口入川,于12月25日相继解放了巴中和南江。1933年至1935年期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现有各类遗址5处、旧址8处、石刻标语数十处,均被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古镇的上正街,在我们右手边的这栋建筑是2015年打造完成的红军经理处。1933年红军来到恩阳之后将此设立为红军经理处,主要职能是为红军储备衣服、粮草、弹药等。红军经理处是一栋一进式的大宅院,具有典型的川东北民居特色。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33年夏,国民党正准备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尤其是对苏区着重围剿,所以当时恩阳的红军同志们正处于被国民党经济封锁和政治围剿的艰难境地。 在经理处对面便是红军当年在恩阳设立的财政委员会。这栋建筑是建于清朝早期,与古镇一同经历过百年风雨。抬头可以看到横梁上保留百年的绘画,十分清晰。 循着青石板向前走去,右手边的这栋大宅子即是恩阳古镇曾经的首富旧址,也是中共六大旁听代表胡大财的故居。 胡大才(1903-?),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及旁听代表。1903年生,四川巴中恩阳人。曾用名薛金贵。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学生出身,受过大学教育。1920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重庆到法国。参加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在法国里昂成立旅欧中国国民党支部时,当选为支部评价员。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8月至9月任中国共青团旅欧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9月至12月任青年团旅欧区执行委员会委员,9月任青年团旅欧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成员。1925年12月至1926年五六月任中国共青团旅欧地方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主任。1925年

苏州游记作文500字

苏州游记作文500字 【第1篇】 苏州,我们来了! 从南京坐高铁前往苏州的路程中,我就在幻想苏州的景色,那个美啊,让人无法形容! 到了苏州后,我们商量好明天去甪直小镇玩一圈,后天去虎丘逛一逛,一转眼,一个夜晚过去了,一大早,大家便向甪直小镇出发! 坐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到达甪直小镇,走进甪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甪直古镇牌坊,端庄大方,如同帅哥立在村口迎接四方宾客。整齐清洁的小河两岸,是条石板和香糕砖铺成的步行道,两边商铺云集,服装、饰品、食品、珠宝等琳琅满目。特色的奥灶面、鞋底饼、臭豆腐、甪直香糕,生意很好。 在古镇内五点六公里长的河道上,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双桥、姐妹桥等等。第

二天,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赶往虎丘,虎丘也很远。到了虎丘,一眼便能看见高高的虎丘塔,听说这虎丘塔有7层,高约47.5米,被大火烧过十几次,它还不倒,因此还有外号“不倒塔”,它最大的裂缝达到30厘米,现在塔顶偏离塔底中心2.32米,塔身倾斜度为2.47度,我听了之后大为感叹。 我们还留了影,照得很不错哟! 苏州是那么的美,它甚至让我参观时都怀有崇敬的心情。只怕那清澈的河水变成混浊的污水,所以,我们在参观时也要保护环境哦! 要回家了,不舍!苏州,再见! 【第2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错的,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也去一探了天堂——苏州。 上午,我们一家经过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来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开发的商业街——山塘街。 街上是一家家古色古香的商店,门上的木头破旧不堪,仿佛一个

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诉说着往事。脚下踏着的青石板虽用水冲刷得焕然一新,可还是掩盖不住故去的沧桑。循一条小径向前走去,一座紧闭着门的大院出现在你眼前,门上的油漆早已脱落,可还是掩盖不住昔日的繁华,门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松鹤楼”三个大字,甚是繁华依旧。 中午,我们从山塘街乘船一路顺水而下,到达虎丘。 一进入虎丘,我就惊呆了,三个金碧辉煌的庙宇后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我径直入内,便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诗人为虎丘题的诗篇,它们虽被放在橱窗内,可是我却感到诗人对虎丘那深深的喜爱之情。 我们走过三座庙宇,便来到了一座桥上,有人说这座桥下的剑池里有吴王阖闾的古墓,据说里面还藏着三千把锋利的宝剑呢。我不禁大喊一声:“我去,这也太浪费资源了,一把宝剑很贵的。” 我们穿过吊桥,沿着一条小路直接来到宝塔下方。我仔细看着这座桥,突然,我发现这座塔有点朝东北方向倾斜。我大喊一声:“塔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古镇是具有2520xx年 __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下面是收集的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甪直历来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之称。“五湖之厅”是 指它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是说它有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 甪直,地处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够吴淞江,南临临澄湖,西 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20xx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 __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

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 __,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 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 __古镇,悠久的 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甪直水秀,桥也美。在古镇区5。6公里长的河道上,历史上曾横架着形式 多异的江南小桥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 拱形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半步桥等。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甪直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镇内 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让您在充分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更多的体味小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甪直水乡服饰被

上海朱家角古镇导游词3篇

上海朱家角古镇导游词3篇 朱家角属于上海市青浦区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2000年原沈巷镇并入朱家角。下面是上海朱家角古镇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上海朱家角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江南"水乡",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XX,X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很好,坐他的车肯定让您感觉安全舒适。今天就由我们一同陪大家欣赏江南美景。如果我们的服务有让您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的合作,希望大家在朱家角玩得开心,玩得痛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们的所在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组成,他们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由于这是一座千年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这样的小镇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我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苏州甪直古镇游记 (2012年5月20日) 叶游屯 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实际上很难做到。人生就是一场戏,无论你贵为一国之君,或是布衣百姓,都要承受喜怒哀乐。当烦恼拂之不去时,可能会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任何良药都无济于事。此时唯有保持理性,自我调整心态,客观对待,才能让心境回归平静。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忽然想起冯延巳《蝶恋花》词一首,或许可作为一面镜子,奉劝那镜中人,何必自寻烦恼?词曰: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华蜚,梦断巫山路。满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似否?(词意解说见文末附录) 这首词描绘了烦恼袭来时的情景,但你必须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正视这个问题,宽慰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明早天要塌下来,今天还得开心过。象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凡事一笑了之。这就是心理素质。 正当静心品味诗意时,忽见报上刊登一则广告:“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古镇一日游”。到苏州市甪直去玩门票都要78元,即使优惠价也要60元。现在旅游公司甪直包玩一天才88元,比到医院里去排队挂号看忧郁症便宜得多,这样花小钱换开心,何乐而不为!遂去笑歌旅行社报名,邀一老友作伴,于5月20日早上登上武林广场北门的专车,直奔苏州。 现代交通毕竟便捷,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路边一棵棵大树从车窗外闪过,只两个小时,到了苏州市吴中区东部,大巴从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接昆山市。距苏州市区18公里,上海虹桥机场58公里。导游说:甪直到了! 一、趣谈甪直,解读甪端 甪直有一个难识的地名,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念lu (陆),这个字很少见,有三纵三横,构成一个“用”字,左上角再加一撇,如独角将军,原意是表现本地区的河流形状,却巧妙地用来命名这座古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光优美,是太湖流域水网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因此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苏州春节旅游景点好去处推荐

苏州春节旅游景点好去处推荐 一、苏州春节旅游之木渎古镇 简介: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门票: 主要景点: 木渎古镇为江南古镇之一,距苏州城12公里。这里自古就是一座旅游集镇,原有“法云古松”、“南山晴雪”、“斜桥分水”等十景,另外还有10多处庙宇、祠堂、园林等。 严家花园 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虹饮山房 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古松园和榜眼府第

林则徐弟子冯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 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 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 充满了诗情画意。 灵岩山 木渎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风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 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吴中著名的旅游 胜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 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要真正了解木渎,她的悠久历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 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 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 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提示: 木渎古镇住宿较少,木渎古镇到苏州市也就20分钟的车程,在 苏州市住宿也很方便。 二、苏州春节旅游之甪直镇 简介: 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古称淞江甫里。明代村落聚镇改名甪直,传古代独角怪兽“甪端”用于此地意可辟邪镇风。甪直镇历来有“桥梁之乡”的美称。5.6公里的河道上横架着闻名 远近的江南小桥,令人惊叹,最多时达72座半,现存41座,甪直 镇被河道环抱着,桥梁伸向四方,形成了水乡特有的风格及景色。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一) 甪直历来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之称。“五湖之厅”是指它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是说它有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 甪直,地处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够吴淞江,南临临澄湖,西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市甪直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20xx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

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甪直水秀,桥也美。在古镇区5。6公里长的河道上,历史上曾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半步桥等。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甪直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镇内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让您在充分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更多的体味小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甪直水乡服饰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奇葩: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据裾裙、着绣花鞋。曾经,这是甪直农村妇女劳动时的普通装束。如今,正成为诠释甪直水乡特色和水乡文化的重要符号,穿着这样的服饰走在古镇上。也成了一道别有风味的流动风景。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二) 来到那里,仔细一看古色古乡的建筑立刻映入眼帘,顿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甪直是神州水乡第一镇,那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20xx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它的古老文

上海朱家角旅游项目商业策划

上海朱家角旅游项目商业策划 一、项目环境 1、青浦 青浦地处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 嘉善县接壤,西连江苏省的吴江、昆山两市,北与嘉定区相接。以青浦城区为中心,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内河航运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行50?300吨货船,是江浙沪的重要水上通道。陆路 交通沪青平高速公路与318国道并行,由东到西横贯全区,北有沪宁高速公路,南有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由东北到西南穿越东部地区,交通十分便捷,是上海市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西大门。 青浦城区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0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 青浦全区总面积669.7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境内水域面积149.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3%。全区共有河道1817条,长2155公里;有湖泊21个,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面积约62平方公里,跨青浦区和昆山市,在青浦 境内为46.7平方公里,约占75.4%。青浦区共有朱家角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练塘镇、金泽镇8个镇和夏阳、盈浦、香花桥3个街道办事处。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 45.6万人,总户数15万户,农业人口22.6万人,非农人口23万人。 青浦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惊人:2004年旅游接待人数3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5亿元, 星级饭店客房率达到50.07%。旅游管理体制和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区已审批了 21家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营业部3家;有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3个;有各类饭店、旅馆200家, 其中:星级饭店14家(三星级饭店6家,二星级饭店8家);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3个。 青浦历史悠久,遗留较多名胜古迹,包括距今6000多年的崧泽文化(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 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1200多年前形成的青龙港、唐代的青龙塔和泖塔、宋元时期的普济桥、明代的放生桥、清代的城隍庙、曲水园、万寿塔以及民国的课植园(马家花园)等。 青浦经济发展保持高增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经核算,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04亿元、农业总产值(现价)29.4亿元、财政收入6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4亿元);实现 固定资产投入154.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8亿元。

甪直古镇三年级作文300字

甪直古镇三年级作文300字 甪直古镇三年级作文300字 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美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 走进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还有许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玩。河的两边是两排用木头做的房子,这里的房屋大院都是红砖红瓦,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一看就让人有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 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座石桥。桥的下面是一个半圆形孔,这个孔和它水中的倒影合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大月亮。我们走过了石桥,被一座庭院吸引。庭院里有茂密的树林,在树林之间有座假山,这个假山有一个山洞,大概有两三米高。穿过山洞,我们看到了许多泥人。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搬运食物;有的在弹古筝;还有一个小朋友正扑向爸爸的怀里。 林子里长满了灌木,树与树之间爬满了青藤。藤枝盘上去,藤蔓垂下来,碧绿葱葱,生机勃勃,仿佛唱着一首绿的歌。头顶上,浓密的嫩叶遮拦着

傍晚的阳光,于是这林子间荡漾着、充盈着绿的柔光。 庭院、树木、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独具特色的园林奇观。我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刻停住,让我沉醉于甪直古镇的美景中。 甪直古镇三年级作文300字 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美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 走进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还有许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玩。河的两边是两排用木头做的房子,这里的房屋大院都是红砖红瓦,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一看就让人有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 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座石桥。桥的下面是一个半圆形孔,这个孔和它水中的倒影合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大月亮。我们走过了石桥,被一座庭院吸引。庭院里有茂密的树林,在树林之间有座假山,这个假山有一个山洞,大概有两三米高。穿过山洞,我们看到了许多泥人。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精品范文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精品范文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古镇是具有2520xx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精品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精品范文(一) 甪直历来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之称。“五湖之厅”是指它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墅湖、金鸡湖,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是说它有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 甪直,地处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够吴淞江,南临临澄湖,西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20xx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直”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

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甪直水秀,桥也美。在古镇区5。6公里长的河道上,历史上曾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半步桥等。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甪直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镇内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让您在充分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更多的体味小镇深厚的历史

杭州到苏州旅游攻略

杭州到苏州旅游攻略 杭州到苏州旅游必游景点: 1、拙政园:拙政园,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始建于明代,与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里处处是精雕细琢,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蕉肥竹瘦。此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各有风味。东园面积最广,绿野遍布、莲渠萦绕,树古林深。东园与中园,以极为别致的游廊为屏风,连接彼此。立于廊下,才能细细感受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的意趣。 2、平江路: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到苏州,如果没来过平江路,那就不算来过苏州。 3、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建筑。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者为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整个苏州博物馆,处处都透露出中国色彩。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馆内藏品以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出土文物为主。常设“吴地遗

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4个展览。 4、周庄古镇:如果有古镇情节,千万不要错过周庄,“小桥、流水、人家”,在周庄身上完美结合,起一个大早静静地发呆,或漫步在入夜的周庄,都让人如痴如醉。周庄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古桥多,且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桥。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如果你有雅兴,不妨一一探访。 5、同里古镇: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同里,算是真正的旧时江南、醇正水乡。这里水多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同里有独到的一面,气质散漫,看似保守,骨子里则自信。同里也有智慧的一面,后现代的结构,却又动静结合。在这里,你可以欣赏退思园的独到,踏着脚下光滑的条石走过窄到只剩一人身宽的穿心弄,坐在南园茶社中品茗、聊天、听曲;走三桥,当是上天对自己的美好祝愿,坐游船,享受生活中的同里。一切都是鲜活而让人亲近的。 杭州到苏州旅游热门景点:

甪直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

甪直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 甪直古镇是具有2520_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甪直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甪直古镇导游词1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被城里人戏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 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甪直古镇导游词2 甪直镇,与苏州古城同龄,为江苏省首批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又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太湖风景区13个景区之一。镇政府斥巨资修复景点景观,已向游人开放的有:保圣寺唐塑罗汉、叶圣陶纪念馆、陆龟蒙陵园、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服饰馆、万盛米行,每年举办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万人次。新区建有高尔夫球场、金澄湖游乐中心等设施,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旅游度假胜地。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里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

朱家角简介

Shanghai's Venice 上海的威尼斯 Located in a suburb of Shanghai city, Zhujiajiao is an ancient water town well-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700 years. 座落于上海城郊的朱家角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古老的水乡小镇,历史长达1700多年。Covering an area of 47 square kilometers, the little fan-shaped town glimmers like a bright pearl in the landscape of lakes and mountains. 小镇面积47平方公里,呈扇形铺开,在湖山之间犹如一颗珍珠熠熠生辉。 Endowed with another elegant name - "Pearl Stream" - the little town is the best-preserved among the four ancient towns in Shanghai. 小镇还有一个优雅的别名叫做“珠溪”。它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镇之一。 Unique old bridges across bubbling streams, small rivers shaded by willow trees, and houses with courtyards attached all transport people who have been living amidst the bustle and hustle of the modern big city to a brand-new world full of antiquity, leisure and tranquillity. 奇雅的古桥下水流涓涓,小河两旁柳树掩映,小院精舍把终日生活在喧嚣的现代化大城市里的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乐古趣、闲乐与宁静的世界。 Bridges in the town 小镇里的桥 It is said that to visit Zhujiajaio without seeing the bridges means that you have not really been to Zhujiajiao at all! 有人说:“来后不看桥,枉来朱家角。” Bridges in the town are distinctive and old, built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镇子里的桥造形独特,古老优雅,都是明清年间的建筑。 The old town is thoroughly connected by 36 delicate spans in different shapes and styles, from wooden to stone to marble. 老镇区全部由36座巧夺天工,造型与风格各异的拱桥连接,选用材料从木头、青石到大理石样样都有。 Fangsheng Bridge (Setting-fish-free Bridge) is the longest, largest and tallest stone bridge, with five openings both in Zhujiajiao and in the Shanghai region. 放生桥(在此把鱼放生)是在朱家角镇和上海地区最长、最大也是最高的石桥,总共有五个桥洞。 This bridge was built in 1571. On the bridge stands a stone tablet named Dragon Gate Stone, which is engraved with 8 coiling dragons encircling a shining pearl. 该桥建于1571年。桥上立有一块石碑,名曰龙门。碑上刻有八龙戏珠。 On top of the bridge are 4 lifelike stone lions. 桥栏上还雕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石狮。 Lang Bridge (Veranda Bridge), also named Huimin Bridge, is the only wooden bridge and the most featured span in this town. It has wooden bars on the two sides and upturned eaves above, just like a narrow corridor. 廊桥,又叫惠民桥,是小镇仅有的一座木制桥梁,倍受人们喜爱。桥两边立有木制栏杆,顶上覆有飞檐,就如一条窄窄的过道一般。

甪直古镇导游词

甪直古镇导游词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古镇是具有252019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下面是关于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甪直古镇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甪直古镇观光游览。甪直古镇位于苏州东南约25公里处。古镇周围湖泊众多,河网密布,古镇上“小桥,流水,人家”到处可见。因此,可以说直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 甪直,古称甫里。到清代才改称甪直。甪直;来源于“六直”。所谓“六直”,是指古镇东边的大直、小直、直上泾三条河道可以通达六处的意思。而“用”,则是占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的独角兽,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雕塑上的形象。据说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种浯言、信息灵通的特异功能,能够保证风调雨顺,护佑—方平安,所以取“川”与‘‘六’’在吴语中的谐音,将乏;镇命名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为古镇的镇标,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厂占镇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古镇面积仅为1.1平方公里。古镇北靠吴凇江,南临澄湖,境内水域宽阔,河道纵横,自古盛产稻、麦、淡水鱼类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称地道的“鱼米之乡”。

古镇不仅有丰富的水乡物产,而且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它更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吴王夫差都曾先后在这里营造过离宫。镇西南的张陵山是西汉丞相张苍的墓葬处;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古镇白莲寺西,至今仍保留着他的衣冠冢。古镇自元代创办了甫里书院以来,—直重视教育,培养的秀才文人不计其数。到近代民国初年,古镇更是率先兴办新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为古镇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古镇留下了徐多的历史遗迹和名人足迹。从古寺、古园、古街到历史名人的古宅,整个占镇宛如—座琳琅满目的历史古物馆。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不仅能得到文化的滋养。现在古镇—上保存着古堡圣寺、陆龟蒙词、叫圣陶纪念馆、沈宅、萧宅、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等古迹和人文景观。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罗汉像是江南古镇中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古镇视察后,为古镇题写了“神州第一水乡”几个字。今天“神州第一水乡”已作为让镇人的骄傲,成了甪直古镇的代名词。镇于19Q4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被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下面就请各位随我一同进入古镇去领略“神州第一水乡”的独特风姿吧。 [古镇水乡风光] 用直古镇地处江南水乡地带,自古有“五湖之汀”之称,“小桥,

关于古镇精选作文600字

关于古镇精选作文600字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古镇精选作文6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假如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关于古镇精选作文甪直是江南著名的古镇,它拥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人们称赞它就像一幅水墨画静静地矗立在我们苏州城的东南面。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我和爸爸妈妈慕名而去,想一睹它的风采。 瞧:清晨,甪直醒了。河中的水气袅袅升起,在风中飘散。渐渐地,街上走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互相熟识的人们笑盈盈地用吴侬软语打着招呼,多么动听。 看:甪直的古桥保存了41座,但是座座都不同。和丰桥上刻着典雅精巧的宋代浮雕;三元桥上写着“东溯眠牛浮绿水,西领斗鸭挹清风”的优美桥联;东美桥在水面之下伏着半个桥拱,水中到处是桥的倒影。 听:潺潺流水声中,穿着蓝衣的船娘吱呀吱呀地摇着浆从一顶顶桥下缓缓驶来,小桥边有阿姨在叮咚叮咚地弹奏古琴。许多游客坐在岸边的石条凳上听着悠扬的琴声,忘记了时间,多么悠闲自在呀。 甪直不但桥多、水多、而且古宅也多。其中有沈宅——苏南教育家沈柏寒的老宅,布局精巧,画栋雕梁,具有清代建筑特点。还有叶圣陶纪念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

走入这些老宅让人感觉格外的宁静和古朴。 古镇街道上的人们川流不息;摄影爱好者们正在繁忙着,把古镇的风光一一捕捉;画家们目不斜视,认真地在纸上尽情描绘自己看到的美景。 温暖的阳光照射着甪直古镇,它越来越美丽了,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的游客呢! 篇二:关于古镇精选作文前天,我们家和妹妹一家去了苏州木渎古镇,大人们说,带我们去看看古代人的生活和文化。苏州木渎古镇游记400字 开车2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古镇,住在镇上的天平大酒店,酒店真的很漂亮,高高的大厅里还栽了高大的棕树,像是露天的感觉。 酒店里还有游泳池,我和妹妹快乐极了,下午就迫不及待的拉着老爸带我们下水去游泳,这次,我可是只带了2个水袖就下去了,游的比上次去嵊泗进步大多了呢。 下午4点,看看外面的太阳仿佛没有中午那么厉害了,我们就去了木渎古镇游览,外婆和舅爷爷带我去看了“严家花园”,这个是古代一个大家族的房子,里面的花花草草很多,房屋也很多,大人们看的津津有味,而我和妹妹缺看不出什么特别,外婆说我们不懂历史。 出来后,沿着古镇转了一圈,天气太热了,汗水不停地流,吃冷饮、喝水都不管用,路也走不动了。夏天真热,不知道古代人住在这里是不是很热,反正我感觉吃不消了。赶紧和爸爸妈妈说我们想会宾馆,外面太热了。回到了房间里面,在凉爽的空调下面,感觉真的舒

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doc

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 甪直古镇是具有2520xx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古镇因桥多,被冠为"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内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仅存41座。桥型各异,造型独特,有多孔和独孔的石桥,也有拱型和平顶桥等大小不一的桥,被誉为"桥梁博物馆"实不为过。镇内桥街相连,河水相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遍布在每个角落。 另外古银杏也是甪直镇的一大特色。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因爱银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旁,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现在古镇仍旧留有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街道,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宽梁翘脊的古建筑人,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古镇区有58 条巷子,最深达150米,较罕见。河床上来往小船,络绎不绝,井然有序。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被城里人戏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 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

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江苏甪直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欢迎各位来到甪直古镇观光游览。)U直古镇位于苏州东南约25公里处。古镇周围湖泊众多,河网密布,古镇上"小桥,流水,人家"到处可见。因此,可以说直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 甪直,古称甫里。到清代才改称甪直。甪直;来源于"六直"。所谓"六直",是指古镇东边的大直、小直、直上泾三条河道可以通达六处的意思。而"用",则是占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的独角兽,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雕塑上的形象。据说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种浯言、信息灵通的特异功能,能够保证风调雨顺,护佑—方平安,所以取"川"与‘‘六’’在吴语中的谐音,将乏;镇命名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为古镇的镇标,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厂占镇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古镇面积仅为1.1平方公里。古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