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之战小故事

赤壁之战小故事

赤壁之战小故事
赤壁之战小故事

赤壁之战小故事

【篇一:赤壁之战小故事】

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建

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奔荆州而来。八月,刘表被惊吓而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刘备

得知曹操南下,已措手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又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

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西九江市西南),亲率三万兵马,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

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生变化,忙找来鲁肃,商

讨对策。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矛盾重重,刘表一死,他的两个

儿子刘琦、刘琼一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自拥护一方。刘

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寄居荆州,而又不被刘表所重用。

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支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

不能与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相机行事,另想办法。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面。

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立即派他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当他赶

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

长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也请求

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

肃一起来到柴桑。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八十万大军,在江

东与孙权决一雌雄。这一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孙权将挑战书展示给大臣看时,江东群臣被

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长史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打着天子的

旗号,兵马强壮,又有荆州水军相助,声势浩大,锐气正盛,不可

抵挡,力主投降。一时主和之声,笼罩着柴桑行营。弄得孙权也六

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关系着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力排众议,挺身而出,

他借孙权外出更衣之机,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图,便握

着他的手说:子敬(鲁肃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于是鲁肃从孙权个

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劝孙权早定抗曹大计说:

我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为了误害将军,不足以和他们商量大事。

如今我鲁肃可以投降,而将军就不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

降曹操,曹操可以把我送还家乡,根据我的名声地位,仍然可以当官,有车可坐,有随员跟从,可以交朋结友,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太守。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希望将军早定大计,

不要听从主和的议论。

孙权听后叹息说:主和之议,使我大失所望。子敬之言,为我廓清

迷雾,促成我速定抗曹大计,正合我意,这是老天爷把您赐给我呀!诸葛亮见到孙权,也针对孙权观望不定的态度,分析有利形势,力

主抗曹。诸葛亮对孙权说:自天下大乱以来,将军起兵占据了江东,刘豫州(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人马,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

操已统一了北方,接着又夺取了荆州,威震四方。

刘豫州无力和他杭衡,所以逃到夏口。将军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用江东兵力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

抵抗,就放下武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

却犹豫不决,在这紧急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那可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唇相讥说:既然这样,刘豫州为什么不

投降?诸葛亮趁势接着说:刘将军是汉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士

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之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成,这是天意,怎能拜倒在曹操脚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反复陈,很激动地一说:我不能拿东吴的土地和

十万人马,受他人控制!我抗曹的决心已经一下定了。现在除了刘

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和曹操杭衡了。

孙权虽然下定了抗曹决心,但他感到曹操兵多将广,而刘备又刚刚

打了败仗,对能否和他联合抗曹产生一了怀疑,一于是问诸葛亮:

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他有力量抗拒曹操吗?

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最后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孙

刘联合,必能打败曹军,最终要形成三足鼎一立的局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战败,但现在重新汇集的兵士加上关羽的精锐水

军还有一万多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兵力也不下万人。

曹操兵马虽多,但从北方远道而来,经过长途跋涉,本来就很疲劳,在追击刘豫州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好比强弩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还有什么力量呢?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认为这样就是最善战的将军也一定会遭到

挫败。

况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荆州的士兵投降曹操,

是被形势所逼迫,并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如果将军能派几员猛将,

率领数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兵败后必

然北逃,这样孙刘两家的力量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不仅使孙权心悦诚服,精神振奋,也有力地批

驳了主降派的种种谬论,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当时周瑜尚在都阳(今江西波阳)训练水军。鲁肃建议立即派人召回周瑜,孙权同意后,把周瑜从那阳召回。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的主张和孙权、鲁肃、诸葛亮完全一样。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针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观点,从当时的政治、军

事形势出发,有理有据地驳斥说:张长史的意见我不能同意。曹操

表面上打着汉朝的旗号,实际上心怀不轨。孙将军雄才大略,占据

江东数千里的地方,兵精粮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奸,消灭祸害。曹操自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

我为将军已经筹画好了,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后方并不安定,

关西的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况且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

和东吴来较量,这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天寒地冻,军马没有草料,士兵不服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是用兵的忌讳。而曹操冒然

而来,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请将军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

证为将军击败曹操。

周瑜的慷慨陈词和精辟分析,使在场的人都受到极大鼓舞。

周瑜的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孙权。他站起身来大声说:曹操老贼想

废除汉室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害怕袁绍、袁术、昌布、刘表

与我罢了。现在他们都己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公瑾(周瑜字).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

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就情不自禁地拔出宝剑,向前面的几案上砍去,并厉声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一样下场!

孙权调拨三万精兵,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二人制定作战方针,大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后,进

驻赤壁(今湖北蒲析县西)。

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而下,舶舫(战船)千里,放旗蔽空,声势十分浩大。曹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打败孙权不成问题。可是

他那二十多万军队,多是北方士兵,长于陆战,不习水战。再加上

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一其中七八万水军,是刚刚投

降过来的荆州军队,他们尚存疑惧,人心不安,尽管曹操善一于用兵,但战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刚一接触,便被打败,只好退往江北,隔江与孙刘联军相峙。曹操为克服不习水战的弱点,下令把战

船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仅解决了船只颠簸的间题,又利于军队在船上往来行动。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违背了

水军作战的基本常识,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机会。

来揭秘吧据悉一天,周瑜和众将领正隔江观望曹操的连环船。身经

百战的老将黄盖,敏锐地发现连环船的致命弱点,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和敌军长久相持。但曹操的船队是首尾相连在

一起的,可以采用火攻的战术,把敌人消灭。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后,一方面积极准备实施火攻的部署,另一

方面让黄盖出面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信,并约定投降日期,以麻痹曹操。一切做好准备之后,只要东南风一起,就可以实施火攻了。可

以说,万一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隆冬季节,一般多刮北风。可是到了冬至那天,天气突然转暖,东

南风劲吹,江水咆哮,浊浪滔天,周瑜等将领见此情景,激动万分。江东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精神振奋,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时至夜晚,黄盖率领十几艘蒙冲斗舰,里面装满灌了油的干柴枯草,还有大量硫磺烟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外面围着布幢,插上青龙牙旗,乘风破浪,向曹军水寨疾驰而去。黄盖高举火炬,看见距曹营不远,让将士大声呐喊:黄盖前来投降了!

曹军被黄盖的诈降所迷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都伸着脖子观望。正当曹军将士兴高采烈之时,黄盖指挥各舰同时燃起火来,迅

速向曹操的水军船舰冲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烈风猛,霎时,曹军船舰就被延烧起来,烈焰冲天,那些战船因被铁索连锁,仓促

间无法拆开,曹操水寨化为一片火海,士兵们被烧死、淹死、互相

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军在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火。

周瑜见对岸起火,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发布命令,孙、刘联军

分水陆两路乘胜进击。曹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带领残兵败将,从旱路撤退。

赤壁一战,曹操的水军全部覆灭,陆军元气大伤,他退回北方后,

势力局限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了。

相关阅读:

【篇二:赤壁之战小故事】

赤壁之战简介时间结果起因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哪一年赤壁之战的

故事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

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

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

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

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

的一部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

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

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

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

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

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例。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简介

及时间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决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

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战役在我国历史上因以弱胜强而闻名,曹操

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

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

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

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

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

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

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

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

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

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

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

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

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

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

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

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发生地简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

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

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

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

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

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

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

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

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

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

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

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

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

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

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

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

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

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

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

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

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

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

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

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

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

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

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

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

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

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

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

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

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

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

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

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

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

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

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

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

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

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

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

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兵力对比赤壁之战中兵力发生的变化

兵力变化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

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

曹操军方面: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

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

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

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

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

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

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

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探索真相: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因被自家谋士暗算?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

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

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

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想当初官渡之战郭嘉是“十胜十败说”,荀彧也是三番五次谏议曹操

坚持到最后。世事难料,转眼间主、臣就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

程昱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不得其时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

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

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第一,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

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

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

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

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

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

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

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

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

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

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

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

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

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

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但曹操没

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义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

了不可挽回的失败。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

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赤壁之战曹操死了多少人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场异常经典的战役,曹操帅人数

绝对占优的大军攻打只有区区几万人的孙刘盟军,结果却大败而归,请问在这场战役中,总共伤亡多少人?

赤壁之战/fire/7226.html双方伤亡人数

曹操原有人数:曹军20余万(称80万)

死亡人数: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周瑜原有人数:12万人

死亡人数:2万左右

死亡总人数:约847600人左右

赤壁之战历史意义

赤壁之战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作用,赤

壁之战之后,三国顶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

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

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

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

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

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

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

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

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

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

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赤壁之战历史意义

赤壁之战历史人物简介赤壁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赤壁之战是西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中的人物简介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初

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

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权采纳其建议,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

曹军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境)。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兵。

他为人严格,生活节俭,治军有方,禁令必行,虽忙于军备,手不

释卷,又善谈论,擅长文辞。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

安徽定远东南)人。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他与

周瑜交好,孙策经营江东,他与周瑜同归之。孙策死,他继续辅佐

孙权,为孙权所敬重。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与刘备联合抗曹。赤

壁之战后,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让给刘备。周瑜死后,

孙权任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统兵,继续维持与刘备的联盟。鲁

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他是三国时期

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

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坚次子,

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

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

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

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

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

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

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

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

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

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公元161年生,河东解良人,在三国演

义里提到他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关羽杀之后逃难江湖,于184年

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河北涿县)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

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是身长九尺(汉尺一尺是现在的23.4公分),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大家都知道关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

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刘关张三人是三国中乃至历史上有名的异

姓兄弟,关羽终日随同刘备,八方征战,不畏艰险。关羽是三国时

代中武力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侧重刻画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对付黄巾军时先斩程远志,后在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虎

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这都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单挑战斗,公元200

年刘备偷袭徐州,杀死徐州刺使车胄,关羽驻守下邳,这是三国演

义里描写的“关公赚城杀车胄”。同年曹操东征,击败刘备,关羽被俘,曹操待他礼遇十分周到,拜他为偏将军。

公元201年,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在白马攻打刘延,曹操派关羽

张辽迎击颜良,关羽于万众之中斩杀颜良,取下他的首级回到阵中,袁绍诸将无一人敢阻拦。这可以说是历史上关羽的成名战,而在三

国演义里关羽早因“斩华雄战吕布”闻名于诸侯,小说里斩颜良诛文

丑的不过是给关羽的勇武锦上添花而已,但历史上关羽在斩颜良后

被封为汉寿亭侯,而且离开曹操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小说中

添加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关羽曾被流箭射中,因箭头有毒,每逢阴雨天骨头便疼痛,关羽接受医生的建议刮

骨疗毒,并在动手术时举杯畅饮,谈笑自若。小说中提到的是公元219年他攻打樊城时中曹仁军毒箭,得华佗进行医疗。

#p#副标题#e#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在小说中也是那时

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命其攻打曹仁守卫的樊城(湖北襄樊),曹操

派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援助曹仁,结果在樊城北十里罾口川处被关

羽水淹七军(罾口,网者也,“鱼”入“罾口”岂能久乎?此乃小说一戏剧性解释),于禁投降,庞德被关羽斩杀,自此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曾

因欲避关羽锋芒而从许昌迁都(樊城乃魏都城许昌最后屏障),后因司

马懿、蒋济力阻并建言鼓动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在此之前孙权曾派

使者到关羽处,希望娶关羽之女为子媳,而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东

和孙权,北拒曹操”之言,侮辱来使,惹孙权大怒。同时,南郡太守

糜芳,将军傅士仁屯兵公安,由于平时关羽对他们轻视而造成忌恨,不尽力供应军需,在听闻关羽“还当治之”之言后勾结孙权,袭取关

羽后路,曹操派大将徐晃增援曹仁,关羽攻打樊城失利,引军退回

时江陵已被孙权夺取,关羽军溃散,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斩于临沮,享年58岁,蜀汉后追谥关羽壮缪侯。纵观关羽一生,无愧于戎

马生涯,历经百战,而最后却输在他的弱点“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鲁迅曾评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惟于关羽,特多好语”。宋、元

时期关羽被尊为“真君”、“武安王”,至明、清时期被尊为“大帝”,

四处立庙。关羽有三子一女,一义子关平,关平原是汝南关定庄上

关定次子,有兄关宁,学文。次子关兴,字安国,受诸葛亮器重,

北伐时任龙骧将军,关兴有子关统、关彝。关羽三子关索,诸葛亮

平定南蛮时曾用其做先锋,水浒传里杨雄名号“病关索”我想应该就

是指他,另有一女关凤,孙权为其子求婚未果。关于关羽的武力是

无可非议的,他温酒斩华雄,仅一合斩颜良,战不二合斩文丑,五

关六将等无名下将则必说了,他能在老年勇战庞德也可以看出他过

人的武力,但虎牢关前他与张飞二人合战吕布却不能胜,可见吕布

之勇武要略胜一筹,而关羽与张飞谁更强呢?我不好下定论,但在看

他们二人战袁术部将纪灵可略窥一二:关羽与之战三十合而不胜,

张飞战十合斩纪灵于马下。有对联赞关羽: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

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

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

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

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

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

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

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

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

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

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

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

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

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

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

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

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

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

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

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

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

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马超(176~222)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东北)人。父马腾与韩遂等于汉灵帝时起兵割据凉州。后因内部矛盾,马腾复归汉,至京师任卫尉,马超因领其众,为偏将军,甚得羌、

胡等族人心。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关陇,马超与韩遂等关中割

据势力屯据潼关,联合抵抗,曹操施离间计,致使马、韩相互猜疑,遂一举击败。马超率羌、胡退出关中,转战陇上攻陷冀城,杀凉州

刺史,并其众,自称征西将军,督凉州军事。不久原刺史故吏杨阜

起兵讨伐,杀其妻子,马超投奔汉中,依其地割据势力张鲁,不得志。建安十九年,归刘备。时刘璋被刘备围于成都,马超率军抵城下,城中震怖,加速了刘璋覆败。诸葛亮赞他文武全才,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二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马超从征。二十四年,刘备为

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

州牧。次年卒。

袁绍(?-202),字本初。因为祖上四世三公,故在诸侯中很有影响。

在董卓霸京师时,袁绍和董卓发生了正面冲突,便离开洛阳回渤海。董卓想追杀袁绍,李儒对他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然后

曹操发檄文,十四路诸侯共伐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由于孙坚的

突出表现,诸侯联军攻进了洛阳。诸侯解散后,董卓被吕布、王允

诛杀。谋士献计让袁绍将献帝迎到邺城,但袁绍怕以后事事要请奏,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纳。后来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袁绍听说后又

后悔不矣。198年,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吕布。田丰献计让袁绍攻打空虚的许昌。但袁绍竟以他的小儿子有病拒绝出战,失去了一个绝

好的机会。然后袁绍起兵攻打北平太守公孙瓒,经过一番努力后,

于199年终于消灭了公孙瓒。后来刘备杀了袁术,袁绍反而和刘备

结了盟。最终刘备被曹操击溃,袁绍又收留了刘备。然后袁绍发了

讨伐曹操的檄文,并起兵白马,但先锋颜良被寄居在曹操手下的关

羽斩杀。袁绍又起兵延津,但先锋文丑中了曹操之计,又被斩杀。

袁绍闻知关羽在曹操处后让刘备去招关羽回来,关羽投奔刘备后,

袁绍让刘备至汝南驻扎。此时江东孙策病逝,孙权继位。袁绍得知

孙权无意和自己合作后就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

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

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

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

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

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

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

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

也是必然的。

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汉司空袁逢

之子,袁绍从弟。曾任汉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专权,袁

术出奔南阳,被刘表荐为南阳太守。在州不修法度,为百姓之患。

后与袁绍闹矛盾,北结幽州公孙瓒,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

不住,率众奔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

肆意搜刮民财,采选后宫,骄奢淫逸,把江淮一带弄得残破不堪。

建安四年(199年)被曹操所破,在投奔袁谭的途中病死。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河北丰润)人。三国时吴国大臣。

程普初为州郡吏,曾随吴国的奠基人孙坚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

董卓。他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孙坚死后,他又从孙坚之子孙策。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元),孙

策开始了平定江东的战争,先攻庐江,然后回师东渡,直落吴、会稽、丹阳、豫章、新都等五郡。程普因战功,被封为吴郡都尉。后

迁丹阳都尉。有一次孙策军队被围,处境险恶,程普率骑兵紧紧保

护孙策突围。他手持长矛,驱赶坐骑,大声呼吼着冲向敌阵,敌方

个个心惊胆战,无人敢当,孙策因而脱身。程普因舍身救主拜为荡

寇中郎将,改零陵太守。建安四年(199年),船只总数又随孙策征讨

刘勋,袭破庐江郡,得袁术部曲3万余人。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转战东西,镇压反叛,征

讨江夏,平定乐安,始终是戎马倥偬,人不解甲,马未卸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中国。占据

长江中下游的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拒曹操。孙刘以5万人的

联军在赤壁(合湖北嘉鱼县西北),与曹军决战。主帅周瑜与程普为东

吴军队的左、右都督。

他协同周瑜及其他战将,利用火攻,击破曹军。曹军败走华容,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至南郡,程普直按参加了进攻南郡的战斗,驱走曹操的征南将军曹仁。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

安十四年(209年),程普任江夏太守。

程普是东吴的开国重臣和三代元老之一,是军界、政界举足轻重的

人物,朝野内外,皆因其德高望重而尊称他为程公。

程普好性施与,喜上大夫。曾以年长功高自居,瞧不起周瑜,多次

当众施加凌辱。然而周瑜性度恢郎,心胸宽广,能忍辱负重,每每

宽容,从不计较。程普为之感动。他知错则改,从此心悦诚服,并

和周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主动对人说:与周公瑜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死后,程普代任南郡太守,孙权分荆州与刘备,他又还领江夏,被任命为荡寇将军。孙权称帝后,追论普功,封他的儿子程咨为亭侯。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

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

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

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

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

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

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

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黄盖,三国时零陵郡泉陵县人。字公覆,本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

祖父时迁居零陵郡泉陵县(今零陵)。幼时家贫,备尝艰辛。打柴负薪

之馀,常诵读经书,并研习兵法。

后举为孝廉,辟公府职。东汉末年,孙坚在江南起兵,黄盖往从。

屡经征战,被坚拜为别部司马。坚死后又从孙策和孙权。曾任浔阳令,又迁丹阳都尉,使山越归服。凡境内动乱,盖常被委为守长。

先后共历9县,多得安宁。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随都督周瑜、鲁肃等迎击曹操于赤壁。曹军

北来,不习水战,用连环将船舰联结,以求平稳。盖建议火攻,而

又先作书报曹操,诈称欲降。约期以战船十艘,装载柴草,灌以膏油,用布蒙蔽,顺东南风向江北疾驰而去。曹军以为盖果真来降,

纷纷出营观望。及近曹军战船,盖因风纵火,火借用势,曹军仓皇

失措,全军大溃。盖以破曹功任武锋中郎将。后为郡守,平定“武陵蛮”和长沙、益阳等地“山贼”,加偏将军。

吕布,五原郡九原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

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熟习弓马,膂力过人使一枝方天画戟,箭

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

吕布勇武非常,然无谋而多猜忌。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而投董卓,认卓为父。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

拔手戟掷布。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亦难安。时司徒王允

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李郭兵变,吕布投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吕布,吕布无奈投

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兵败投刘备,乘刘备攻袁术,袭取下邳,谴刘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又曾辕门射戟解刘备

之难。建安三年,再败于曹操,被缢死于白门楼。

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后人有诗叹道: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满分作文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满分作文 这几天,我和妈妈一起读《赤壁之战》这本书。被里面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各个人物特点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

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读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有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火烧赤壁”一文使我深有感悟。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由于蜀国、吴国势单力薄,所以就打算联盟共同对抗曹军。孔明、周瑜决定与曹军进行水战。庞统假装前去投奔曹操,并献计将战船相连,这样可以解决曹军不识水性的困难。孔明算中了三天后会起东南风,就假装借东风。周瑜和黄盖假装闹不和,决战当天黄盖前往曹营诈降,船上载的都是柴火。靠近曹营时,点起火来又借着东南风火烧曹营。曹军的船又连在了一起,一时无法分开。曹操这时才知中计,带着残军败将狼狈的逃跑,直接放弃了所有据点,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这一文让我感受到了曹操的愚昧,如果他识破能力稍微好一点,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我很同意曹操的感受:“哎,如果奉孝在的话,就不会中如此明显的圈套了。”这句话也给我很多感受:当你最迷茫的时候,你最信任的人是最可靠的,也千万不要轻信敌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想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下面是为解答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一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

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信息工程学院0604班刘运琦 三国 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 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 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 北方后,作玄武池训 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 措施,随即于建安十 三年七月出兵十多 万南征荆州(约今湖 北、湖南),欲一统 南北。时孙权已自江 东统军攻克夏口(今 武汉境),打开了西 入荆州的门户,正相 机吞并荆、益州(治 成都),再向北发展; 而依附荆州牧刘表 的刘备,“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为谋士,以 其隆中对策,制定先 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描述(一): 火烧赤壁的故事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一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

葛亮就跟鲁肃一齐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诸葛亮见了孙权,说:此刻曹操攻下了荆州,立刻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齐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样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但是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样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必须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此刻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 将军较量一番。 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此刻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齐下来,我们怎样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张昭这一说,立刻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孙权拉着鲁肃的手,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一) 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当快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

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二) 《赤壁之战》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 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 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考卷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们没有勇气不敢与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赤壁之战》,故事讲得是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一): 《火烧赤壁》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 一、团结的重要性。如果东吴和蜀国不联合的话,就不可能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早就被曹操各个击破了。我国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统一战线”政策,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爱国人士一致对外,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干成一番大事业,也务必联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功。 二、时机的重要性。人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我要说的时机。如果没有“东风”就不可能有火烧赤壁的成功。所以说,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学会抓住时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早,时机不成熟;太晚,错失时机。 三、知识的重要性。诸葛亮为什么能在三天之内借到“东风”这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里的“天文”、“地理”,我认为就是科学知识。我们务必从小就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长大了才能成为像诸葛亮那样有才华的智者。 读了《三国演义》,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的

话,那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你必须会大有收获的。 火烧赤壁读后感(二):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比起来,我或许更偏爱于《火烧赤壁》,我觉得他很有意思,更是把这些名将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主要写了:刘备和孙权两人与曹操斗智斗勇,孙刘两军借助大火趁势猛攻,曹军大败的故事。 战争永久是残酷的,多少人因为战争而死在战场上,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火烧赤壁》讲的就是战争!说实话,我读完之后,用此刻话说,倒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挺阴的,的确是这样,比如黄盖被周瑜打后扎向曹操,被称之为苦肉计,而庞统又是刘备军事的好朋友,他推荐曹操用链锁连船,只是曹军备货公式不能逃走,我把它称之为连环计,仔细想想,这两国的军师可把曹操害惨了,但是,他活该,至少我这样认为! 火烧赤壁读后感(三): 火烧赤壁读后感 《三国演义》代末年的一场极大战争,由于朝廷软弱无能,倒置各地诸侯发动战争最后构成三国鼎力的局面。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火烧赤壁”那一章。 曹操亲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本想能够获全胜,但周瑜连结刘备合力抗曹。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北方军不习水战的缺点,给周瑜南大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后 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说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故事。书中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战事描写,为我们展示了 变幻的历史风云,也刻画了曹操、刘备和孙权等各路枭雄的鲜明 形象。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赤壁之战的故事。曹操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后,率领大军顺长江东下,攻打刘备,并且写 信给东吴的孙权,威胁孙权投降。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舌战 群儒,最终说服孙权,使东吴决定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对峙开战。 曹操的军队主要是北方人,不习惯行船。为此,曹操下令将 战船全部连在一起,使军队可在船上平稳行走、操练。曹操还派 手下的谋士蒋干前往东吴探听情况,并伺机策反孙权的主将周瑜。结果蒋干却被周瑜以群英会戏弄,还中了反间计,致使曹操自毁 长城,杀了手下两名精通水战的将领。 孙刘联军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带领下,确定使用火攻的策略。 周瑜和东吴老将黄盖上演了一场苦肉计,再由黄盖诈降骗过了曹操;而诸葛亮不但用草船借箭,还非常神奇地请到了东风。最终 孙刘联军借助风势,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

回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则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魏、蜀、吴三国 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为什么胜利 的却是孙刘联军呢?我认为,首先是因为曹军不善于打水战,但 却到江东地区,与善于水战的东吴军队开战,这本身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暴露自己的弱点。其次,曹操在长坂坡打败刘备之后,自信心爆棚,对孙刘联军过于轻敌,正是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通过这个 故事,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量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注意戒骄戒躁,不能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迈向成功。

赤壁之战_The_Story_of_the_Battle_of_Red_Cliff

The Story of the Battle of Red Cliff Liu Bei, the future king of the State of Shu, had suffered a disastrous defeat in a battle against Cao Cao, king of the State of Wei before he fled his land and led his troops down south to converge with the troops of Sun Quan, king of the State of Wu. By the time Liu reached Wu and was to meet with Duke Zhou, Major General of Wu, he had so beaten and weary an army that he could not withstand any attack. Taking advice from Zhuge Liang, his military counselor, Liu lied to Zhou about soldier numbers and expressed his vision of an alliance against the almighty Wei. Zhu’s stratagem paid off; the Wu-Shu alliance was formed.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 Yangtze River as a natural fortress and stationed near the Red Cliff of Huanggang to the south of the treacherous river. 蜀国未来的主公刘备放弃了他的领地,带领将士们南下与孙吴的军队会汇合,在此之前刘备在同魏国的君主曹操对战时遭受惨败。刘备一到孙吴就去拜见吴国的将军周瑜(求助),(因为)他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且士气低沉,无法再承受任何攻击。听从了他的谋士诸葛亮的建议,刘备向周瑜谎报了军队人数,并表达他关于吴蜀联军共同抗曹的设想。随着吴蜀联盟的建立,诸葛亮的策略得以实现。他们决定把长江作为天然的屏障,驻扎在这一天险南部的黄冈赤壁。 Over the other side, Cao’s army of northerners was hardheaded and much more formidable, twice as many as the combined army of Wu-Shu; for months, they were hot on Liu’s trail, conquering much of the land on the way. Being a shrewd militarist and learned poet as he was, Cao was well conversant with the strategies of war and the ways of people. While the Wei Army seemed insurmountable, they hit a snag in face of the impetuous river, for they were as good as nothing in water combats. Cao thereupon commanded his people to settle down in Jingzhou City to the north of the river and started training soldiers for water combats and building ships. 另一边,曹操的军队更加精锐和强大,数量是吴蜀联军的两倍,数月以来,他们搜寻着刘备的踪迹,并攻占了大部分土地。曹操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精通军事策略,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就在曹军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他的军队并不擅长水性。于是曹操命令他的军队在长江边的荆州安营扎寨,开始造船,训练士兵。 The natural barrier bought the allied forces some time to recruit and recuperate, but the cards were still stacked against them--it was only several months before a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一)谈话,交代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你们一定想 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 如何?请听: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 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不过要渡过大江,非坐 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 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 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 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不过这个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 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个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 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了解故事情节。 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 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 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故事人物。 再读课文,思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 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个体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全班交流。 (四)练读,深入理解故事。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 步骤? 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 4.抄一抄,背一背。 ○词语采集: 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 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附:板书设计 1.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周瑜黄盖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的英雄事迹重新整理成《三国演义》电视剧,让我们更容易的熟悉,了解他们。 全书简介:《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或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

读赤壁之战有感800字[读赤壁之战有感]

读赤壁之战有感800字[读赤壁之战有感]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下面是向各位推荐的读赤壁之战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

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 __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则是“赤壁之战”。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曹操带领大军前来袭击东吴,东吴大臣都非常惊慌,只有周瑜沉着冷静,他联蜀抗曹,跟诸葛亮等人先后使出“连环计”“苦肉计”,烧毁曹军大船获得最后胜利。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东吴的胜利不仅仅是靠周瑜的英勇善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全体吴蜀将士的共同努力。因此,它体现出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能取得胜利。 而故事中的曹军虽然人多实力强,曹操却因为亲信他人而中计,又盲目自大,在不熟悉的地方轻易出兵,最终落得大败。这个教训告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字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字 火烧赤壁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内容讲的是:周瑜使用苦肉计,用棒子打黄盖,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庞统又骗曹操,说北方人不习惯乘船打仗,如果把所有战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船上就像平地一样。曹操觉得是条妙计,立即执行。 后来,周瑜用火攻,曹操惨败。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周瑜虽然嫉妒心强,但很聪明。曹操诡计多端,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火烧赤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有一个故事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周瑜与黄盖上演苦肉记假投降,借东南风点燃木船,使曹操的百万雄兵在一夜之间变得溃不成军,并在他逃跑的路上进行阻击。若不是关公念旧情让曹操过关的话,他就死过了的故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尽量的去谨慎,防止被欺骗或被诬陷。 不要被他人轻易的欺骗或诬陷,所以我们就需要谨慎,但是谨慎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 火烧赤壁读后感 话说曹操派蒋干游说周瑜不成,反倒中了庞统的计谋,使用连环船作战,虽然减弱了风浪颠簸,却让黄盖利用了连环船的弱点,用火

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曹军伤亡惨重;孙权、刘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结盟抗战,最终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不仅有呼风唤雨的本领,还巧用火攻,为刘备出谋划策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诸葛亮真是一位神奇而伟大的人物阿! 火烧赤壁读后感 《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火烧赤壁》,主要内容是:刘备派诸葛亮去和周渝一起商量对策,开始诸葛亮派黄盖用苦肉计骗曹操上当,接着黄盖把船上的汽油点着了,再加上诸葛亮借东风,火把曹操的船烧光了。然后,刘备带着他的兵趁虚而杀,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兵全杀了,然后,也把曹操带回去,再叫人把赤壁烧了。刘备把曹操言行逼供。 《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诸葛亮一样,智勇双全,英勇善战。不能像曹操一样,生信多疑,非常的天真,什么都疑。 《三国演义》真是精彩啊! 火烧赤壁读后感 看了赤壁之战,我感慨万千,如果我是曹操,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姜子牙兵法》中说过:将者,骄而必败。曹操正是因为轻视了敌人,才会伤亡过半。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黄盖是周瑜身边最忠实的老臣,怎么会弃主而投奔他人呢?一向

《赤壁之战》预习解析

●课文题解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位处长江两岸,山有一石峰伸延到江中,上面镌刻着赤壁二字。《赤壁之战》这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的。公元208年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操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难点: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 ●重点生字 率:shuài 带领:率领。统率。率队。率先(带头)。率兽食人(喻暴君残害人民)。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轻率。草率。率尔。率尔操觚(觚,供写书用的木简;意思是轻易地下笔作文)。爽直坦白:直率。坦率。大概,大略:率常。大率。遵循:率教。率礼。模范,楷模:表率。漂亮,俏皮(亦作帅):这字写得率。姓。率lǜ比值,两数之比:效率。税率。概率。圆周率。出勤率。增长率。 笔画数:11;部首:玄 造句:不要轻率得做决定。 瑜:yú 美玉。〔瑜伽〕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玉的光泽,喻优点: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笔画数:13;部首:王 造句:瑜加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健身术。 遣:qiǎn 派,送,打发:派遣。遣送。差(ch乮)遣。调(di刼)遣。遣返(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遣散(s刵)。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排解,发泄:遣闷。消遣。遣兴(x宯g )。遣怀。 笔画数:13;部首:辶 造句:他已经被安全遣送到后方。 渡:d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由此到彼:渡过难关。转手,移交:引渡。过河的地方:渡口。渡头。 笔画数:12;部首:氵 造句: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渡过难关。 策:c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鞭打:策马。鞭策。激励,促进:策动。策勉。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杖:策杖。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姓。 笔画数:12;部首:竹 造句:政策好了,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滔:tāo 弥漫,充满:滔天。滔滔。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1 英勇抗敌,机制灵活,服从指挥等等许多词,都可以让他代言,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杨振宁。 他不帅气,却有英雄的气概;他没有高强的本领,却敢于在阵上冲锋;他没有读过书,却有过人的才智。 在险峻的威虎山上聚集着一群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匪帮,这群以座山雕为首的匪帮打家劫舍,公然与革命作对,是阻止革命事业前行的一块大石头。要想给嚣张的反革命者以威慑的力量,就要想办法除去威虎山这块心头之患。然而这想法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红军只有小米加步枪,而敌人却有精良的装备。如果硬碰硬的话,就像是用鸡蛋碰石头一样。正在红军战士们垂头丧气要撤退之时,杨振宁挺身而出,献上“离间计”。组织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让他深入虎穴,做最后一搏。 杨振宁杀掉威虎山上的一个头领老九,扮成他的摸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座山雕的大殿,座山雕不知他是真是假,便让他去杀红军。杨振宁装成大战一场的样子杀入红军阵中,实际上他是去报告了,红军听了杨振宁的话,便让人装成追兵的样子将他杀退。座山雕还是不相信杨振宁,便派耳目去盯梢,可杨振宁又设法除掉了座山雕身边的大将和亲信,使他势力单薄。当座山雕发觉不对劲,派人去杀杨振宁时已经迟了。红军占领了军火库,可哪知座山雕早有准备,逃入密道,杨振宁随后追来,在密道中与座山雕同归于尽。

杨振宁为革命事业而牺牲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新中国才能成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都是中华好男儿。 真实英雄事迹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是一个战事频频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传奇神秘的时代。你——曹操,无疑是三国时代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有人将你称作奸雄,可你在我心中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身为英雄,你有将帅之才、大将之范。 官渡之战中你以二万军队对抗袁绍十万大军,竟然奇迹般地获胜了,这一战给你一个辉煌的开端,这一战也让你尽展才华。你充分调用了手下的贤才,你把他们的智慧集结起来,铸就一班势不可挡的劲旅,也只有你才能有此英明之举,你才是真正的智者。 身为英雄,你心胸宽广,人格高尚。 袁绍刚愎自用,他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于你。周瑜气量狭小,他被诸葛亮但气致死。而你却不同,你有宰相度量,你甚至可以接纳自己从前的敌人,你可以任用曾经诽谤过你的人。你并非圣人,你同样会犯错,同样会中计,但你知错就改。打了败仗,你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打了胜仗,你却把功劳归于他人。正因为你这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等一的谋士都对你忠贞不二,效尽犬马之劳。 身为英雄,你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读赤壁之战有感范文(精选6篇)

读赤壁之战有感范文(精选6篇) 读赤壁之战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赤壁之战》,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公元208年,在赤壁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王者之争。孙权和刘备想联合对付曹操,于是就在公元208年冬,孙刘联军和曹军在赤壁决战,刘备手下的将军黄盖设计用十艘大船装满易燃物,再用帷幕做伪装,行使到曹营附近,最后将火箭射向大船,从而使曹营燃烧,曹军战败。 读了这篇历史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能蛮干,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不可能的事也能成为可能。 读赤壁之战有感2 公元197-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遂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东吴消灭刘备,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军事上处于劣势。曹军进驻赤壁,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不习惯水战,加之曹操骄慢不得人心,庞统故意叫曹操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黄盖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然后乘机火攻曹操水师,大破曹军。 我认为孙刘两家之所以能破曹,是因为孙刘两家善用计谋,以少胜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结果。 在赤壁大战中,有人说孔明功劳大,因为他草船借箭并预测三天后有东南风,为东吴破曹立下了很大战功;有人说,

黄盖的功劳大,是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上当,为破曹,他做出很大牺牲;有人说赤壁大战不能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所以庞统功劳大……我认为谁都很重要,不必争论功劳大小。 曹军八十万有余,孙刘联军却不过五万,孙刘联军却能破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用脑袋,不可强攻硬拼,要靠智谋,比如:我们下象棋,不能一味横冲直撞,要想办法吃掉别人的“将”。特别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要用计谋赢敌,智慧战胜力量。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同心协力能成大事,比如:我们学校拔河比赛,有的人身材较小,出的力少一些,有的人身材大,出的力也大一些,但不能说身材小的人功劳小,就算你高大威猛,你一个人也不能拔赢对方的整支队伍。 我们应该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还有东吴黄盖舍身为国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 读赤壁之战有感3 赤壁之战,一篇让人读完倍感遗憾的文章。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