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故事-火烧赤壁的故事

儿童故事-火烧赤壁的故事

儿童故事-火烧赤壁的故事
儿童故事-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口[在湖北省鄂城西北],单等着东吴的消息。听说周瑜的战船到了,刘备马上派使者去慰劳。周瑜对使者道了谢,让他向刘备转达自己的意思。他说:“我本应该去拜见刘豫州,可是重任在身,不能轻易地离开队伍。如果刘豫州能够劳驾来一趟,那就太好了。”

刘备听了使者的报告,马上坐小船去会见周瑜。周瑜见刘备这么诚恳,也挺敬重他。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半天话。刘备问:“都督这次带了多少人来?”周瑜伸出手指比划着说:“三万。”刘备皱了皱眉头说:“可惜少了一点儿。”周瑜乐了,挺起胸脯,很有把握地说:“这就足够了。用兵不在多,要靠计谋。您看着我怎么打败曹操吧!”刘备见周瑜这么有胆量,连声称赞了几句。他们俩又安排了一下合作抗曹的事,刘备才告辞回去。周瑜继续进兵,把战船开到了赤壁[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恰好曹操的大军也到了赤壁。两军在大江南北遥遥相对。

这时候,曹操的士兵因为乍到南方,不服水土,果然有好些已经闹起病来了。曹操只想快点儿打败对手,就派出一支水军过江试探了一下,一交战就给打败了。他只好让军队沿北岸扎营,战船也一字儿摆开,严密地防守着,准备跟东吴的水军决战。

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坐船。江面上又时常刮大风,更叫大伙儿受不了了。将军们、士兵们,十有八九都晕船,动不动就“哇哇”地直吐,

吃什么吐什么。有的干脆连饭也吃不下,别说在船上打仗了。曹操急得让大家赶紧想办法。有人就献计说:“咱们把船三五只、十来只连在一起,用铁锁链拴住,上面钉上木板,合成一只大方船,好象陆地一样。那么着,多大的风浪也不怕。船一稳,人就不晕了。”曹操觉着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连夜打造铁链,砍树锯木板。没过几天,这些东西准备齐了。将士们按照曹操的命令,把战船一只一只连在一起。这个办法还真灵,晕船呕吐的人马上就减少了。曹操正在得意,没想到东吴的人已经看出了毛病。老将黄盖悄悄地找到周瑜说:“现在兵力敌众我寡,总这么僵着,对咱们就太不利了。我看曹操已经把船都锁在了一块儿,一只挨一只,还头尾相接。要是用火攻,看他还能往哪儿跑!”周瑜抓住黄盖的手高兴地说:“您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要用火攻,有些事还得先商量商量,千万不能走了风声。”黄盖点点头,两个人又悄悄地说起来。

这一天,有人从江南捎来一封信给曹操。曹操打开信一看,原来是黄盖写的。信上说,“我黄盖受孙氏厚恩,一向忠心耿耿。但是现在也不能不认清形势。拿东吴这么一点儿人马来跟您对抗,谁强谁弱,相差多远,将士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有周瑜、鲁肃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硬要逞能,又愚蠢,又可笑。我真没法儿跟他们说理。我想投靠您,归顺朝廷。等交锋的时候,我愿意做为前部,为您效劳。”

曹操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忽然笑出声来,用眼睛紧盯着送信的人说:“真是这么着吗?你们想来个假投降,是不是?”送信的人倒沉

得住气,说:“黄将军因为反对周瑜,受了毒打。他一心想要归顺丞相,您可不要多疑,错过了机会。”曹操想了想说:“如果他真心投降,朝廷一定会重加封赏。你回去对黄盖说,有消息马上报告我。”

曹操还不放心,又派人过江去探听。派去的人回来说,黄盖真地跟周瑜翻了脸了。他劝周瑜投降,周瑜不但不听,还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正在营里养伤呐。东吴的将士议论纷纷,都怪周瑜不懂事,做得太过分了。曹操听了报告,才认定黄盖是真投降。他万万没想到,周瑜、黄盖早就定下计策,安排好了专为骗他的。

黄盖按照周瑜的命令,准备了十艘大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灌上膏油;外面再盖上布,船头插上旗子。冬至这天,江上忽然刮起了一阵阵的东南风。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天晚上,他要带着粮船到曹营来投降。黄昏的时候,风越刮越大。黄盖让士兵们在每艘大船后面拉上几只小船,人都躲在小船里。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下令出发。船一艘接着一艘离了岸。到了江心,船上拉起风帆,顺着风势别提多快了。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就瞧见了曹操的军营。

曹军的将士们听说黄盖来降,都站在大船上,眼巴巴地朝南边看。有的看见了,先嚷起来:“瞧,那就是黄盖的船!”“这下子可有周瑜的好看了!”忽然有人高叫了一声:“船来得这么快,装的可别不是粮食吧?”一句话提醒了曹操。他急忙下令说:“快让来船停住,不准它前来。弓箭手赶快准备!”可是哪儿还来得及呀!东吴的船已经冲过来了,猛地各艘船上同时起了火。火焰冲天,“呼呼”地烧着;火

乘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船象飞起来似地到了曹军的链锁船旁边,一处起火,立刻烧到了别的船,不大一会儿工夫,成了一片火海。木板给烧得“哗啪哗啪”地直响,铁链都烧断了。这时候,火船后面那些小船上的东吴将士,一齐跳上大船,一连串儿地射出带火的箭。结果,不但水寨的船被烧,连岸上的营寨也都起了火。火光把半个天都照红了。曹营将士哪儿还顾得上迎战,往四下里逃的逃、散的散。烧死的,踩死的,淹死的不知有多少,真惨极了!

曹操到这时候才后悔不该把战船锁上,更不该轻信了黄盖的诈降。可这已经晚了。他只好由几员大将保护着,拚命往北逃。火乘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

黄盖带着东吴的将士冲到曹军的船上,正往前追,没提防乱箭飞过来,射中了肩膀。他身子晃了晃,一个跟头栽到大江里。幸亏韩当的水军从后面赶上来,把他救了。韩当看见黄盖这么大年纪,还不顾死活地冲杀;又想着他为了诈降受了苦刑,心疼得直掉眼泪。他急忙命人给黄盖换了衣服,送回大营去医治。这时候,周瑜亲自带着大军,从南岸接应来了。他下令往北追赶,说什么也别放走了曹操。

曹操和剩下的将士们逃到了华容道。好多人没有马骑,只好跟着步行。华容道是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儿,尽是些大大小小的泥坑,天又偏偏刮起风下起雨来,人和马陷在泥坑里,都摔倒了。曹操让士兵从附近背些干草来,垫在路上,人马这才能走过去。士兵们都怕掉在后头,一个一个争着往前挤。那些受伤的、有病的、体弱的,不小心

被人挤倒,就给踩死了。大伙儿跟着曹操逃到江陵,才算松了口气。

曹操这几年光打胜仗了,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打了败仗,还败得这么惨。他越想越气得慌,下狠心一定要报这个仇。第二天,他留下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带着人马回许都去了。可他又没想到,等他回了许都不多久,周瑜已经打败了曹仁,攻下了江陵。刘备也占了好几座城。长江两岸一带差不多全成了孙权、刘备两家的地盘了。曹操眼看着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光着急没办法。这时候,朝廷内部又有人议论起来,说曹操的权力这么大,他早晚得篡位当皇帝。这些流言蜚语,曹操可怎么能受得了呐?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满分作文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满分作文 这几天,我和妈妈一起读《赤壁之战》这本书。被里面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各个人物特点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

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读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有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火烧赤壁”一文使我深有感悟。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由于蜀国、吴国势单力薄,所以就打算联盟共同对抗曹军。孔明、周瑜决定与曹军进行水战。庞统假装前去投奔曹操,并献计将战船相连,这样可以解决曹军不识水性的困难。孔明算中了三天后会起东南风,就假装借东风。周瑜和黄盖假装闹不和,决战当天黄盖前往曹营诈降,船上载的都是柴火。靠近曹营时,点起火来又借着东南风火烧曹营。曹军的船又连在了一起,一时无法分开。曹操这时才知中计,带着残军败将狼狈的逃跑,直接放弃了所有据点,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这一文让我感受到了曹操的愚昧,如果他识破能力稍微好一点,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我很同意曹操的感受:“哎,如果奉孝在的话,就不会中如此明显的圈套了。”这句话也给我很多感受:当你最迷茫的时候,你最信任的人是最可靠的,也千万不要轻信敌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想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下面是为解答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一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

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信息工程学院0604班刘运琦 三国 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 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 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 北方后,作玄武池训 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 措施,随即于建安十 三年七月出兵十多 万南征荆州(约今湖 北、湖南),欲一统 南北。时孙权已自江 东统军攻克夏口(今 武汉境),打开了西 入荆州的门户,正相 机吞并荆、益州(治 成都),再向北发展; 而依附荆州牧刘表 的刘备,“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为谋士,以 其隆中对策,制定先 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描述(一): 火烧赤壁的故事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一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

葛亮就跟鲁肃一齐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诸葛亮见了孙权,说:此刻曹操攻下了荆州,立刻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齐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样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但是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样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必须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此刻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 将军较量一番。 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此刻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齐下来,我们怎样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张昭这一说,立刻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孙权拉着鲁肃的手,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一) 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当快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

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二) 《赤壁之战》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 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 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考卷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们没有勇气不敢与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赤壁之战的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赤壁之战》,故事讲得是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一): 《火烧赤壁》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 一、团结的重要性。如果东吴和蜀国不联合的话,就不可能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早就被曹操各个击破了。我国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统一战线”政策,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爱国人士一致对外,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干成一番大事业,也务必联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功。 二、时机的重要性。人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我要说的时机。如果没有“东风”就不可能有火烧赤壁的成功。所以说,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学会抓住时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早,时机不成熟;太晚,错失时机。 三、知识的重要性。诸葛亮为什么能在三天之内借到“东风”这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里的“天文”、“地理”,我认为就是科学知识。我们务必从小就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长大了才能成为像诸葛亮那样有才华的智者。 读了《三国演义》,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的

话,那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你必须会大有收获的。 火烧赤壁读后感(二):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比起来,我或许更偏爱于《火烧赤壁》,我觉得他很有意思,更是把这些名将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主要写了:刘备和孙权两人与曹操斗智斗勇,孙刘两军借助大火趁势猛攻,曹军大败的故事。 战争永久是残酷的,多少人因为战争而死在战场上,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火烧赤壁》讲的就是战争!说实话,我读完之后,用此刻话说,倒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挺阴的,的确是这样,比如黄盖被周瑜打后扎向曹操,被称之为苦肉计,而庞统又是刘备军事的好朋友,他推荐曹操用链锁连船,只是曹军备货公式不能逃走,我把它称之为连环计,仔细想想,这两国的军师可把曹操害惨了,但是,他活该,至少我这样认为! 火烧赤壁读后感(三): 火烧赤壁读后感 《三国演义》代末年的一场极大战争,由于朝廷软弱无能,倒置各地诸侯发动战争最后构成三国鼎力的局面。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火烧赤壁”那一章。 曹操亲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本想能够获全胜,但周瑜连结刘备合力抗曹。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北方军不习水战的缺点,给周瑜南大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后 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说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故事。书中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战事描写,为我们展示了 变幻的历史风云,也刻画了曹操、刘备和孙权等各路枭雄的鲜明 形象。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赤壁之战的故事。曹操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后,率领大军顺长江东下,攻打刘备,并且写 信给东吴的孙权,威胁孙权投降。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舌战 群儒,最终说服孙权,使东吴决定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对峙开战。 曹操的军队主要是北方人,不习惯行船。为此,曹操下令将 战船全部连在一起,使军队可在船上平稳行走、操练。曹操还派 手下的谋士蒋干前往东吴探听情况,并伺机策反孙权的主将周瑜。结果蒋干却被周瑜以群英会戏弄,还中了反间计,致使曹操自毁 长城,杀了手下两名精通水战的将领。 孙刘联军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带领下,确定使用火攻的策略。 周瑜和东吴老将黄盖上演了一场苦肉计,再由黄盖诈降骗过了曹操;而诸葛亮不但用草船借箭,还非常神奇地请到了东风。最终 孙刘联军借助风势,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

回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则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魏、蜀、吴三国 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为什么胜利 的却是孙刘联军呢?我认为,首先是因为曹军不善于打水战,但 却到江东地区,与善于水战的东吴军队开战,这本身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暴露自己的弱点。其次,曹操在长坂坡打败刘备之后,自信心爆棚,对孙刘联军过于轻敌,正是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通过这个 故事,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量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注意戒骄戒躁,不能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迈向成功。

赤壁之战_The_Story_of_the_Battle_of_Red_Cliff

The Story of the Battle of Red Cliff Liu Bei, the future king of the State of Shu, had suffered a disastrous defeat in a battle against Cao Cao, king of the State of Wei before he fled his land and led his troops down south to converge with the troops of Sun Quan, king of the State of Wu. By the time Liu reached Wu and was to meet with Duke Zhou, Major General of Wu, he had so beaten and weary an army that he could not withstand any attack. Taking advice from Zhuge Liang, his military counselor, Liu lied to Zhou about soldier numbers and expressed his vision of an alliance against the almighty Wei. Zhu’s stratagem paid off; the Wu-Shu alliance was formed.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 Yangtze River as a natural fortress and stationed near the Red Cliff of Huanggang to the south of the treacherous river. 蜀国未来的主公刘备放弃了他的领地,带领将士们南下与孙吴的军队会汇合,在此之前刘备在同魏国的君主曹操对战时遭受惨败。刘备一到孙吴就去拜见吴国的将军周瑜(求助),(因为)他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且士气低沉,无法再承受任何攻击。听从了他的谋士诸葛亮的建议,刘备向周瑜谎报了军队人数,并表达他关于吴蜀联军共同抗曹的设想。随着吴蜀联盟的建立,诸葛亮的策略得以实现。他们决定把长江作为天然的屏障,驻扎在这一天险南部的黄冈赤壁。 Over the other side, Cao’s army of northerners was hardheaded and much more formidable, twice as many as the combined army of Wu-Shu; for months, they were hot on Liu’s trail, conquering much of the land on the way. Being a shrewd militarist and learned poet as he was, Cao was well conversant with the strategies of war and the ways of people. While the Wei Army seemed insurmountable, they hit a snag in face of the impetuous river, for they were as good as nothing in water combats. Cao thereupon commanded his people to settle down in Jingzhou City to the north of the river and started training soldiers for water combats and building ships. 另一边,曹操的军队更加精锐和强大,数量是吴蜀联军的两倍,数月以来,他们搜寻着刘备的踪迹,并攻占了大部分土地。曹操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精通军事策略,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就在曹军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他的军队并不擅长水性。于是曹操命令他的军队在长江边的荆州安营扎寨,开始造船,训练士兵。 The natural barrier bought the allied forces some time to recruit and recuperate, but the cards were still stacked against them--it was only several months before a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一)谈话,交代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你们一定想 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 如何?请听: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 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不过要渡过大江,非坐 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 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 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 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不过这个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 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个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 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了解故事情节。 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 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 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故事人物。 再读课文,思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 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个体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全班交流。 (四)练读,深入理解故事。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 步骤? 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 4.抄一抄,背一背。 ○词语采集: 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 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附:板书设计 1.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周瑜黄盖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的英雄事迹重新整理成《三国演义》电视剧,让我们更容易的熟悉,了解他们。 全书简介:《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或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

读赤壁之战有感800字[读赤壁之战有感]

读赤壁之战有感800字[读赤壁之战有感]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下面是向各位推荐的读赤壁之战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

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 __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则是“赤壁之战”。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曹操带领大军前来袭击东吴,东吴大臣都非常惊慌,只有周瑜沉着冷静,他联蜀抗曹,跟诸葛亮等人先后使出“连环计”“苦肉计”,烧毁曹军大船获得最后胜利。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东吴的胜利不仅仅是靠周瑜的英勇善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全体吴蜀将士的共同努力。因此,它体现出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能取得胜利。 而故事中的曹军虽然人多实力强,曹操却因为亲信他人而中计,又盲目自大,在不熟悉的地方轻易出兵,最终落得大败。这个教训告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字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字 火烧赤壁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内容讲的是:周瑜使用苦肉计,用棒子打黄盖,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庞统又骗曹操,说北方人不习惯乘船打仗,如果把所有战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船上就像平地一样。曹操觉得是条妙计,立即执行。 后来,周瑜用火攻,曹操惨败。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周瑜虽然嫉妒心强,但很聪明。曹操诡计多端,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火烧赤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有一个故事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周瑜与黄盖上演苦肉记假投降,借东南风点燃木船,使曹操的百万雄兵在一夜之间变得溃不成军,并在他逃跑的路上进行阻击。若不是关公念旧情让曹操过关的话,他就死过了的故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尽量的去谨慎,防止被欺骗或被诬陷。 不要被他人轻易的欺骗或诬陷,所以我们就需要谨慎,但是谨慎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 火烧赤壁读后感 话说曹操派蒋干游说周瑜不成,反倒中了庞统的计谋,使用连环船作战,虽然减弱了风浪颠簸,却让黄盖利用了连环船的弱点,用火

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曹军伤亡惨重;孙权、刘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结盟抗战,最终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不仅有呼风唤雨的本领,还巧用火攻,为刘备出谋划策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诸葛亮真是一位神奇而伟大的人物阿! 火烧赤壁读后感 《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火烧赤壁》,主要内容是:刘备派诸葛亮去和周渝一起商量对策,开始诸葛亮派黄盖用苦肉计骗曹操上当,接着黄盖把船上的汽油点着了,再加上诸葛亮借东风,火把曹操的船烧光了。然后,刘备带着他的兵趁虚而杀,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兵全杀了,然后,也把曹操带回去,再叫人把赤壁烧了。刘备把曹操言行逼供。 《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诸葛亮一样,智勇双全,英勇善战。不能像曹操一样,生信多疑,非常的天真,什么都疑。 《三国演义》真是精彩啊! 火烧赤壁读后感 看了赤壁之战,我感慨万千,如果我是曹操,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姜子牙兵法》中说过:将者,骄而必败。曹操正是因为轻视了敌人,才会伤亡过半。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黄盖是周瑜身边最忠实的老臣,怎么会弃主而投奔他人呢?一向

《赤壁之战》预习解析

●课文题解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位处长江两岸,山有一石峰伸延到江中,上面镌刻着赤壁二字。《赤壁之战》这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的。公元208年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操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难点: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 ●重点生字 率:shuài 带领:率领。统率。率队。率先(带头)。率兽食人(喻暴君残害人民)。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轻率。草率。率尔。率尔操觚(觚,供写书用的木简;意思是轻易地下笔作文)。爽直坦白:直率。坦率。大概,大略:率常。大率。遵循:率教。率礼。模范,楷模:表率。漂亮,俏皮(亦作帅):这字写得率。姓。率lǜ比值,两数之比:效率。税率。概率。圆周率。出勤率。增长率。 笔画数:11;部首:玄 造句:不要轻率得做决定。 瑜:yú 美玉。〔瑜伽〕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玉的光泽,喻优点: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笔画数:13;部首:王 造句:瑜加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健身术。 遣:qiǎn 派,送,打发:派遣。遣送。差(ch乮)遣。调(di刼)遣。遣返(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遣散(s刵)。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排解,发泄:遣闷。消遣。遣兴(x宯g )。遣怀。 笔画数:13;部首:辶 造句:他已经被安全遣送到后方。 渡:d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由此到彼:渡过难关。转手,移交:引渡。过河的地方:渡口。渡头。 笔画数:12;部首:氵 造句: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渡过难关。 策:c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鞭打:策马。鞭策。激励,促进:策动。策勉。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杖:策杖。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姓。 笔画数:12;部首:竹 造句:政策好了,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滔:tāo 弥漫,充满:滔天。滔滔。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1 英勇抗敌,机制灵活,服从指挥等等许多词,都可以让他代言,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杨振宁。 他不帅气,却有英雄的气概;他没有高强的本领,却敢于在阵上冲锋;他没有读过书,却有过人的才智。 在险峻的威虎山上聚集着一群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匪帮,这群以座山雕为首的匪帮打家劫舍,公然与革命作对,是阻止革命事业前行的一块大石头。要想给嚣张的反革命者以威慑的力量,就要想办法除去威虎山这块心头之患。然而这想法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红军只有小米加步枪,而敌人却有精良的装备。如果硬碰硬的话,就像是用鸡蛋碰石头一样。正在红军战士们垂头丧气要撤退之时,杨振宁挺身而出,献上“离间计”。组织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让他深入虎穴,做最后一搏。 杨振宁杀掉威虎山上的一个头领老九,扮成他的摸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座山雕的大殿,座山雕不知他是真是假,便让他去杀红军。杨振宁装成大战一场的样子杀入红军阵中,实际上他是去报告了,红军听了杨振宁的话,便让人装成追兵的样子将他杀退。座山雕还是不相信杨振宁,便派耳目去盯梢,可杨振宁又设法除掉了座山雕身边的大将和亲信,使他势力单薄。当座山雕发觉不对劲,派人去杀杨振宁时已经迟了。红军占领了军火库,可哪知座山雕早有准备,逃入密道,杨振宁随后追来,在密道中与座山雕同归于尽。

杨振宁为革命事业而牺牲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新中国才能成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都是中华好男儿。 真实英雄事迹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是一个战事频频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传奇神秘的时代。你——曹操,无疑是三国时代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有人将你称作奸雄,可你在我心中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身为英雄,你有将帅之才、大将之范。 官渡之战中你以二万军队对抗袁绍十万大军,竟然奇迹般地获胜了,这一战给你一个辉煌的开端,这一战也让你尽展才华。你充分调用了手下的贤才,你把他们的智慧集结起来,铸就一班势不可挡的劲旅,也只有你才能有此英明之举,你才是真正的智者。 身为英雄,你心胸宽广,人格高尚。 袁绍刚愎自用,他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于你。周瑜气量狭小,他被诸葛亮但气致死。而你却不同,你有宰相度量,你甚至可以接纳自己从前的敌人,你可以任用曾经诽谤过你的人。你并非圣人,你同样会犯错,同样会中计,但你知错就改。打了败仗,你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打了胜仗,你却把功劳归于他人。正因为你这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等一的谋士都对你忠贞不二,效尽犬马之劳。 身为英雄,你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读赤壁之战有感范文(精选6篇)

读赤壁之战有感范文(精选6篇) 读赤壁之战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赤壁之战》,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公元208年,在赤壁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王者之争。孙权和刘备想联合对付曹操,于是就在公元208年冬,孙刘联军和曹军在赤壁决战,刘备手下的将军黄盖设计用十艘大船装满易燃物,再用帷幕做伪装,行使到曹营附近,最后将火箭射向大船,从而使曹营燃烧,曹军战败。 读了这篇历史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能蛮干,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不可能的事也能成为可能。 读赤壁之战有感2 公元197-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遂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东吴消灭刘备,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军事上处于劣势。曹军进驻赤壁,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不习惯水战,加之曹操骄慢不得人心,庞统故意叫曹操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黄盖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然后乘机火攻曹操水师,大破曹军。 我认为孙刘两家之所以能破曹,是因为孙刘两家善用计谋,以少胜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结果。 在赤壁大战中,有人说孔明功劳大,因为他草船借箭并预测三天后有东南风,为东吴破曹立下了很大战功;有人说,

黄盖的功劳大,是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上当,为破曹,他做出很大牺牲;有人说赤壁大战不能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所以庞统功劳大……我认为谁都很重要,不必争论功劳大小。 曹军八十万有余,孙刘联军却不过五万,孙刘联军却能破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用脑袋,不可强攻硬拼,要靠智谋,比如:我们下象棋,不能一味横冲直撞,要想办法吃掉别人的“将”。特别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要用计谋赢敌,智慧战胜力量。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同心协力能成大事,比如:我们学校拔河比赛,有的人身材较小,出的力少一些,有的人身材大,出的力也大一些,但不能说身材小的人功劳小,就算你高大威猛,你一个人也不能拔赢对方的整支队伍。 我们应该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还有东吴黄盖舍身为国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 读赤壁之战有感3 赤壁之战,一篇让人读完倍感遗憾的文章。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