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敕勒歌》教案2

《敕勒歌》教案2

《敕勒歌》教案2
《敕勒歌》教案2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

编版)

《敕勒歌》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三、品读,再现意境美

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

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PPT8)

(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

2. 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PPT9)

示例:★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

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

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

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

2.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

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3. 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

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

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

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

★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

七、作业布置(PPT12)

八、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

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

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

2、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课前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时讲给同学听。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天空、草原、牛羊、蒙古包等)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面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中国古代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可分三步法学习) 4.看书上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学习第1、2句) (1)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师:猜猜诗中哪几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3)自由读这2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讲述大概意思;敕勒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阴山脚下静静流淌着敕勒河。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4)谁愿意来读读这2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敕勒歌》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敕勒歌》是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草原风貌,赞美了敕勒族人的美好生活。 【课前预习】 1.诵读。 2.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知识。 3.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和体验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民歌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金代著名诗评家元好问就曾经在《诗评《敕勒歌》》一诗中赞道: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民歌不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从古至今,仅仅27个字的敕勒族的民歌,一直传唱,经久不衰,为什么寥寥数字会有如此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她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本真体验,赏析意象 角色体验:作为第一次见到草原的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 (通过课前的了解,我们班有很多的同学都去过草原,咱们找一位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一起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好不好?读一读这首民歌,好不好?) 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 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新奇、惊异、惊奇、旷达、惊喜…… 预设: ★我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等。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我还能想象得到:有一座座蒙古包、骑马放牧的人们。 追问:为什么看到这些景物(意象)会新奇、会惊异、会惊奇、会惊喜? 学生思考简单交流,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评价肯定。 预设: 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同。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这种种的不同聚在一起,让我们——这些草原之外的人感到了惊异、惊奇、不同、新奇、旷达。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读出辽阔之感和惊诧,读出诧异和惊喜(第一次看到天地之间如此辽阔,对于没有来过草原的人,充满了新奇)。读出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 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 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 “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 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

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反思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我班学生有了一年诵读古诗的经验积累,对于诗歌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合理利用。课中,我适时引进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悟”为教学重点,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有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本次合作学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合作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最新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学设计板书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 【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行动才会更有力) 1、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等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领略壮美的草原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重点)21教育网 3、学习文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体会构思的巧妙。(难点) 4、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堂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zh012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 分:5 总 学 时:8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一、前 言 (一) 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过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之一。 2、前导和后续课程 图1:前导及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休闲类、展览类、娱乐类空间设计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利用项目的执行,将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手绘方案表现、AUTO CAD 、3Ds MAX 相关软件的运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项目流程及技术方法需要在各子项目和任务中进行嵌入与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课程可展示成果。 校企双方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成果综合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作品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适当的陈设、展示,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成就感。 前导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制图 室内设计表现 后续课程 公共空间设计 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公共空间的基本种类; 2、了解地域经济、文化对相关公共空间的影响; 3、了解国家或行业协会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 4、了解室内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基本用途; 5、理解各类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 6、掌握室内设计相关原理、图纸规范; 7、掌握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与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导入与实施项目,学生能运用公共空间特定功能、表现形式、装饰工程要求等相关知识,根据室内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按照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手法和操作规范,利用手绘表现、计算机CAD、3Dsmax软件平台相关技术,完成符合课程项目要求的设计图纸,预设效果,最后编制设计说明,并与相关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三)素质目标 1、表达与交流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保持有效的口头沟通、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方案的有效陈述与说明; 2、知识产权维护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原创性,注意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 3、执行力——能够正确理解项目任务书相关要求,能够正确的按照设计计划方案执行相关任务,按时、按质地完成并提供阶段性可展示成果; 4、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按时到岗,保持岗位的整洁,图纸摆放、收纳、整理有序,形成有效的技术档案,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5、组织能力——保持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岗位之间保持有序、有效的负责关系,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6、操作规范——遵循室内设计工作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手法,为其胜任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计80学时,分为6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任务及学时分配设计具体见表1。

敕勒歌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阴、似”等5个生字,随机教学“见”。 2.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学习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齐读课题《敕勒歌》 教师随机点拨:敕勒是一个民族,敕勒族,就像我们的蒙古族、鄂温克族一样。 二、范读古诗,配动态画面。(课件)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圈一圈。 2.检查会认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课件和生字卡片来随机出示) 庐:似穹庐 笼盖:笼盖四野 苍茫: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教师运用课件图片指导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教师带动作引导读句子)去掉拼音单独词语,单独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会写的生字:苍茫似阴野(生字卡片) “苍茫”一起出示,教师重点指导“茫”字,强调上下结构。 “似”“野”重点指导。“野”“阴”教师点拨,“阴”怎么把这个字写好呢?可以放手书写(指导双姿:一拳一尺一寸)同桌之间互评一下:看看他的字写的正确美观吗?当小老师给她指导一下。 教师指导生字时随机让学生来扩词。 四、生字我们读正确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跳回到了古诗里,我们再读古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明确: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牧民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句暗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北朝民歌 课文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立刻翻书93页)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课程简介Array 一、课程定位 《公共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程序,主要学习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与表达,并最终以施工图的形式来展现设计方案。 2、专卖店项目设计,主要学习专卖店的装饰设计、道具展示设计及空间组合设计。 3、餐厅项目设计主要学习餐厅的重要功能区,营业区与厨房设计,并辅以家具陈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4、娱乐健身空间设计主要包括歌舞、洗浴、球馆、美容剧院等空间室内设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接触与训练,进一步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提高设计审美修养。 5、酒店项目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的设计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流程,还要掌握酒店专业的特 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运作。其中入口、大堂、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功能空间,

《敕勒歌》获奖教学设计

千载草原颂浓浓故乡情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西子路李霞教材内容: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 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

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ì lè 见——xiàn 穹庐——qióng lú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 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 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

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