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 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学(15~18)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与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就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就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就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就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

1拉斯韦尔模式

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她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七个要素:信源编码通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3贝罗的S-M-C-R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就是单向性与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四环节:1信源与编码者 2受传者与译码者 3信息 4通道

4老师补充的模式····

第三章

信息: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一信息就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二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三信息可以被传输与存储四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与变换。(53~54)

信息的本质:(54)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物质的运动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与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就是普遍存在的。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也就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掌握与利用已成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与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信息的处理与加工也离不开物质。

4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信息就是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一种表征,它并不就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表征的形式与方法就是多种多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与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有密切关系。

信息的特征(55~56)

1信息就是一种可以资源共享的资源信息就是现代生产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逐渐形成,我国大陆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引进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总体上传播学所包含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除大众传媒外,本书中所介绍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都属于传播研究的领域,因此对传播的概念理解应当更宽泛一些。传播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立场、角度和方法。 四大定义人和主要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 2.拉斯维尔的5W模式 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演讲模式: 核心:说服 演讲者-演讲稿-听众 场合 5W模式: 传播者-传播内容-渠道媒介-受众-效果 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 数学模式: 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 循环模式: 编码者、解释者、译码者——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 传播双方要放在同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能区分传授双方的区别。不适用于大众传播,双方要在共同意义空间,才能有交流的可能。 自我概念的形成: 1.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 2.接收 3.处理①记忆②检索③排序④吸收 4.传递 5.反馈 6.干扰 “镜中我”: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时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感觉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就是通过“我看人看我”的方式形成。 “约哈里窗户” 四个区域:1.开放区域2.隐秘区域3.盲目区域4.未知区域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一个宽阔的视野,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产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个体如何赋予他们与他人之间交流的符号信息以意义来理解人类行为。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 关理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包括: 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他主张: 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 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四、筛选假设理论 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 五、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 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 六、劳动力市场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 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2) 一、传播的含义 (2) 二、人际传播 (2) 三、组织传播 (2) 四、教育传播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3)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4) 一、编码和译码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4) 三、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6) 第3章教育传播符号 (6) 一、符号的本质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6) 三、信息的本质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有 针对性;★要有适当的强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有整体性; (7)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10)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11)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3)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3)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08-09-1 教育传播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传播、教育传播、大众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学、信息资源、把关人、模式、人际传播、媒介、受传者、群体传播、教学媒体、文化、信息、意义、网络传播、教育媒介、教学系统、受传者、组织传播、传播效果、群体、传播者、编码、受传者、语言符号、解码、反馈、讯息、受众、人际传播.非语言符号.组织传播 二、填空、选择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的阶段。 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 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指的功能、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要素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传播模式具有的功能。 6.传播效果的类型及含义。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观点的提出者。 8.“把关人”概念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 9.教育信息具有的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 1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12.首先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1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阶段 14.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 15.信息包括的层次。 1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17.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的方面。 18.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传播调查问卷由等内容组成。 20.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 21.赖特的传播四功能 22.教育传播效果具有的主要特性。 23.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 24.教育传播环境具有的基本功能 25师生互动制具有的特点 26.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的类型 27.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 28.教育信息具有的五个特性。 29.传播学学科具有的5大特点。 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 31.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32.教育传播经历了的四个阶段。 33. 媒介既讯息是____________的论点。 34.传播学诞生于的国家。 35.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拉斯韦尔C.施拉姆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A.信源编码B.信道编码C.信道译码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总结

教育传播学复习 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1.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传播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使用各种符号、信号和媒体进行交流的活动。 2.什么是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踏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4.大众传播 传播者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5.符号 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6.子弹论 传播有特别强大的作用,传播就象枪弹,受播者就象靶子,传播就象打靶

一样,只要传播,受播者就会应声倒下。 7.把关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 8.教育传播中教师的性格特点分哪几类 【1】理智型教师: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正确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意志型教师: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趋向于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讲课紧凑,系统性强,但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情感型教师: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易受学生情绪影响,易于冲动,缺乏自信。 【4】组织型教师: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喜欢想象和形容,富于感染。 9.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 【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10.说明教育信息来源渠道有哪些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不仅运载着前人已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信息,要通过教学活动把这些教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而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完整版)教育原理-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与教育》复习大纲 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p10: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6: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p68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直接兴趣,有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间接兴趣) 3、注意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第三章: 感觉适应p99-101: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厨师做菜越来越咸,渐渐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下泳池觉得冷,后来逐渐适应)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样重的铁和棉花感到铁比较重;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吃中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有甜味)感觉相互作用: (通感、连觉)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灵敏) 第四章: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119;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分析、整合,最终得出一

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方式、规则等的约束,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多种办法的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2-134; 1、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愉快—兴趣状态则为问 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2、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迁移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6、原型启发。 7、个性特点。 第五章: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复习p163; 1、识记的程度。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材料的性质。 4、识记后的休息。 5、识记后的复习。 过度学习: 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识记,也叫过度学习。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何复习: 1、复习的及时性。 2、复习的经常性。 3、复习的合理性。 第六章: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214;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p207: 创造力较高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较高;创造力较低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则较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p204-205: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及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教育传播 2、媒体 3、教育传播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和。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和。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和。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得分评卷人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四、论述题:(共22分) 得分评卷人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篇一: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 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 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也认为是3 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 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和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使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 体使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 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 变化的现象。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 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 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 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 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 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 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 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 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18、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 可教育性的前提。 19、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 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2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不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 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23、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福建专升本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3、大众传播的特点P9 4、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5、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6、传播隔阂的概念 7、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8、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和四个基本特征P27 9、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10、印刷传播时代: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填空常考)P31-3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 类已经掌握了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判断常考) 11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P32 回答要点如下: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电子媒介的意义: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P33第三段。以及世界上第一 台电报机的时间和发明人。意大利马克尼1895 年无线电通讯试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年 13、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示现、再现、机器三个媒介系统以及定义 14、信息社会的几个特点P38 15、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16、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17、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18、信号的特点P44 (要点记住);象征符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19、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要点记住) 2 0 、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要点记住) 21、意义的定义P47 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 22、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23、象征行为的特点P51 ;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 P53 24、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 25、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6、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 2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得 分 评卷 人

4.符号学的先驱是() 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A.教育者的讲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A.音型B.非语言符号声C.自然音响D.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A.马歇尔·麦克鲁汉B.哈罗德·英尼斯C.欧文·戈夫曼D.威尔伯·施拉姆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A.模式的创见性B.模式的简明性 C.模式的现实性D.模式的推断

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A.《传播模式论》B.《通讯的数学理论》 C.《大众传播学诸论》D.《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