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夭鉴赏

桃夭鉴赏

桃夭鉴赏
桃夭鉴赏

桃之夭夭

----对《周南·桃夭》的鉴赏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一、浅析字句之美

《桃夭》的白话译文可理解为: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美丽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美丽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美丽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原文的诗句读来就有一种繁华盛大的美,美得让人心动,白话译文与之相较少了一丝典雅,多了几分喜庆,读来让人心生欢喜。

其中“夭夭”一词,意蕴丰富,有以下几种含义:1

一说是茂盛的样子。这是汉朝解释《诗经》的权威著作《毛诗诂训传》里说的,它解释“夭夭”,为“其少壮也”,以此比喻新娘子的健美。

第二种说法是钱钟书的《管锥编》中说“夭夭”是花笑,并引李商隐的《即目》诗:“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来证明。这里代指新娘子的美丽笑容。

第三种说法,认为“夭”也有“美丽”的意思。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认为:“夭”是“少好貌”,也就是既年轻、又漂亮的意思。于是“桃之夭夭”就是说桃树正在茁壮成长的阶段,风姿撩人,正适合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拥有健康、充满生机的美。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一下子占领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灼灼”两个字明艳到了极致,给人喷薄而出的盛开感。“灼灼其华”铺陈开桃花怒放的美景。“其叶蓁蓁”形容桃叶茂密,青葱的桃叶映衬出少女灵动清澈之美。“之子于归”即“这个女子就要出嫁”的意思。“有蕡其实”指桃树的果实累累,从灿烂繁盛的桃花和葳蕤青葱的桃叶联想到桃树的累累果实,这是对新人的美丽祝愿,祝福他们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二、揣摩结构之玄妙

《桃夭》一诗三章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却是将桃花与女人相联系的玄妙一揭而尽。头一章写桃花,第二章写果实,第三章写叶,利用桃树从春天到秋天的三种变化表达三层含义,桃花形容女子的美丽,果实指代传宗接代的意义,叶借指开枝散叶、兴家旺夫的重要性。新婚、育子、治家,一个女人的三段时光就是一段花期的来去,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身份定位。

三、探究文化意蕴

(一)夫妇之道

1参见刘冬颖:《执子之手》,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2页

《大学》引用《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此可谓一语道破《桃夭》的文化内涵。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它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发展,汉代的“三纲”之说中,夫妻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实现大家庭的和谐。东汉班昭的《女诫》中说道:“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可见夫妇之道不但在人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二)尽善尽美

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桃夭》中重点强调“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这既是对新娘美好的祝福,也体现了古代女子的优良品格。一个“宜”字蕴含着适宜的、美好的、幸福的丰富寓意,也是古代女子美丽的象征。

尽管《桃夭》中反复渲染女子的美貌,勾勒出娇艳灿烂的新婚女子的容颜,但是,尤为突出的“宜”字是评判女子美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综合来说即内外兼备的美。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在孔子的美学观中,,尽善尽美方为美,且尽善较之尽美更甚,尽善才是根本。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这实际上赋予了美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这种观点代表着先秦儒家的美学观点。从女性文学看,《桃夭》中的女子是诗经描写的女性中幸福美丽形象的典型代表。2(三)宜尔子孙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是新人子孙满堂的美好祝福。《诗经》中也存在着许多对多子多孙的热烈向往,《大雅·假乐》有“千禄百福,子孙千亿”的句子,在古人的思想中,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是一件异常重大的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在封建宗法制度中,生儿育女是女性为人妻的重大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伦理责任,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桃夭》一诗以繁盛的花叶与累累果实暗示了对出嫁女子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多子多福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社会习俗,代表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家族情结。

四、名家观点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第一个以桃花喻美人,算是天才诗篇了。

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桃夭》中所洋溢的欢乐喜庆正是勤劳朴素的百姓们对于幸福的期盼与祝愿。

2参见《诗经研究丛刊》,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朱熹《诗集传》:“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美好的婚礼与美好的季节相映衬,一切都很美丽。

五、个人碎碎念

爱情是一种宗教,《诗经》里的情诗,除去了世俗中关于情的一切污浊和非议,美好而明媚,没有才子佳人的诗酒唱和,没有郎才女貌的刻意雕刻,只是人类情感古朴原始的自然流露,充满了质朴的真诚和纯澈。

喜欢这首诗,有一个最直观最视觉化的原因就是被诗中引用的桃花所渲染出的团团簇簇的扑面而来的灿烂繁盛所吸引。桃花灿烂,至情至性,开到荼蘼。它不像岁寒三友有高洁的品格不屈的傲骨,有的只是一树繁华美如云霞的自然气息,带给人好心情。想到《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桃花岛---一个隐约神秘而不失浪漫色彩的人间仙境。书中如此描述:船将近岛,郭靖已闻到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再加上风姿隽爽、萧疏轩举的黄药师,我对于桃花岛、桃花更有百般好感。

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年轻女子妖冶如花,如含苞待放的桃花蓓蕾,透露着生命的无限娇媚和生机。她将要完成一种生命中的重大仪式,带着难掩的喜悦与小小的娇羞,享受着许多人的美好祝福,之后生子持家,完成生命角色的转换,这一切都是盛大美好的,如桃花般绚烂迷人。

《桃夭》是一首热烈赞美婚姻的歌谣,是质朴的远古劳动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真实流露,它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那份真实,那种原始的不加雕饰的真实感,直击人的心灵。在扑面而来的灿烂之后,仍然遗下悠悠清韵,留待后人细品慢尝。

桃夭译文及赏析

桃夭译文及赏析 导读:桃夭 【概要】祝贺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01、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或说少壮的样子。 02、灼灼(Zhuo):鲜明貌 03、之子:这个人 04、归:妇人谓嫁曰归;于归,古时称女子出嫁。 05、宜:仪。《尔雅》注“仪:善也”,此句说欢喜高兴成了家。 06、室家:夫妇。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为有家。 07、有蕡(Fen):有,作语气助词,无实义。蕡,《集传》注“蕡:实之盛也”,即果实成熟长大的样子。 08、蓁蓁(Zhen):草木茂盛貌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 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 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古诗桃夭翻译赏析 《桃夭》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前言】 《桃夭》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以平平淡淡为主调。 【注释】 (1)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2)华:古花字。 (3)之子:这位姑娘。 (4)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5)蕡(fén),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6)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7)宜:和顺、亲善。 【翻译】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 吟诵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 Táo zhī yāoyāo,zhuózh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延伸阅读】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着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写的很有画面感。任谁读过这诗之后,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更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word版】.doc

《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总集《》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

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赏析: 诗人以盛开的桃花象征着即将出嫁的新娘,盛开的桃花娇艳美丽,而新娘全身喜气,两相对比,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这首诗是这么的短小,但却被很多人记住,甚至喜欢,是因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诗中具有恰当的比喻。用那粉色的、盛开的、绚丽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新娘,新娘的美好顿时会在人们头脑中显现,人们读着这首诗,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至于她有多美呢,这就需要读者去想象了。人们喜欢这首诗,我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具有和谐的韵律美。它虽然只有六句但句句之间和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从《桃夭》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成书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先秦时期人们至纯至真的情感,那些纯真的、自由的、质朴的情感至今仍被我们所感动。 赏析二: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 特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诗经》的内容包括什么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在关注现实、抒发从现实生活出发的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具有深厚的艺术魄力。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诗经》的主要内容涵盖歌功颂德、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等几个方面。 歌功颂德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农事诗。如《周颂·丰年》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一及秭。”《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风俗礼制,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此外,《七月》作为《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情况,让后人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和痛苦。 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类诗歌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的反映。

怨刺诗。西周末年,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如大雅中的《民劳》、小雅中的《节南山》和国风中的《伐檀》、《硕鼠》等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苛重赋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等社会弊端丛生的现象。 战争徭役诗。《诗经》中有些篇目从正面歌颂战争,如《秦风·无衣》;也有写战争给士兵带来的思乡和愤怒之情,如《小雅·采薇》。《诗经》中的徭役诗则表现了下层民众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如《唐风·鸨羽》和《卫风·伯兮》。它们写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婚姻爱情诗。婚姻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既有写男女相恋的情诗,也有反映婚嫁、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女性带来痛苦的弃妇诗。《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周南·桃夭》表现幸福的婚姻家庭;《卫风·氓》和《邶风·谷风》写的则是弃妇的悲惨遭遇。 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简单来说,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触物兴词。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造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就是《秦风·蒹葭》,此部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此外,《七月》中,在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生活时,赋这种手法运用得较为成熟;《魏风·硕鼠》和《卫风·硕人》等篇章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画面喜气洋洋,充满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 注释译文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 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 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 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 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 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 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 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 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 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但 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 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 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 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特色 张欣然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 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 关键字:手法;句式;章法;语言风格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诗经》以现实为主,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感情,拥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基础。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其中整首诗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诗经》中比的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比辞也”。暗喻是“彼物”与“此物”之间没有“如”一类的关联词。如《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借喻是只说“彼物”,不说“此物”。如《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博喻是用一联串的“彼物”来比喻一个“此物”。如《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连出五个比喻,比喻事业的蒸蒸日上。《大雅·板》中“天之庸民,如埙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连出六个比喻,比喻上天帮助下民。总之,《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贺婚诗,看看下面的诗经周南桃夭赏析吧!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赏析: 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结合到本诗中所表现的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而传说婚嫁年龄于此不著,认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孔疏曰:“《摽有梅》卒章传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而行之,谓期尽之法。则‘男女以正’谓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时行,则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则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

《诗经》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⒈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⒉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⒊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为“归”。 ⒋宜:和顺、亲善。 ⒌蕡(fén):肥大。有蕡即蕡蕡。 ⒎蓁(zhēn):叶子茂盛。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着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写的很有画面感。任谁读过这诗之后,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更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

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汉广》 先秦:佚名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 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汉:指汉水。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秣(mò):喂马。 蒌(lóu):草名,即蒌蒿 【赏析】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

《桃夭》赏析

《桃夭》赏析 作品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注释 ①夭夭: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华:花。 ③之子:这个姑娘(之:指示代词,这个;子:可泛指人,此处译为姑娘)。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⑤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作品译文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灼灼其华。】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有蕡其实。】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其叶蓁蓁。】叶子长得繁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作品读解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桃夭教学设计

《周南·桃夭》教学设计 同学们,下午好! 课前罗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来自音乐诗人李健的《在水一方》,歌声可谓是余音绕梁,而歌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没错,这首《在水一方》正是由《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改编而成。这么美的诗歌,大家还会背诵吗?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诵一遍,好吗?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同学们的声音很洪亮、清脆,唯一不足的是情感稍微欠缺了些。如果是单独朗诵,老师一定会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山峦。 除了《蒹葭》之外,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中哪一篇经典之作?对了,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单独朗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位同学的朗诵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请坐!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很高兴和大家和我要开始一段新的《诗经》之旅。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 2、《诗经》实为乐歌总集。《诗》305篇皆入乐可歌,古籍早有明确记载。 3、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赋”、“比”、“兴”、“雅”、“颂”。“风” “雅” “颂”是《诗》的体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用于朝迁、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古诗汉广翻译赏析

古诗汉广翻译赏析 《汉广》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前言】 《汉广》,《诗经·周南》第九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则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 ①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高出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刈,音yì。楚:一种丛生落叶灌木,又名“荆“ ⑦秣:喂马。 ⑧蒌:草名,即蒌蒿 【翻译】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 《汉广》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

《诗经·周南·桃夭》注音吟诵赏析

;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 Táo zhī yāoyāo,zhuózh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 【延伸阅读】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着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写的很有画面感。任谁读过这诗之后,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更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特色 ——“赋、比、兴”的活用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对“诗经”来做些总结: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 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3. 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赏析: 诗人以盛开的桃花象征着即将出嫁的新娘,盛开的桃花娇艳美丽,而新娘全身喜气,两相对比,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这首诗是这么的短小,但却被很多人记住,甚至喜欢,是因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诗中具有恰当的比喻。用那粉色的、盛开的、绚丽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新娘,新娘的美好顿时会在人们头脑中显现,人们读着这首诗,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至于她有多美呢,这就需要读者去想象了。人们喜欢这首诗,我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具有和谐的韵律美。它虽然只有六句但句句之间和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从《桃夭》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成书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先秦时期人们至纯至真的情感,那些纯真的、自由的、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