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

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5.中国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

因?

答:原因:(1)水源充沛,土壤肥沃。(2)气候宜人,有利于采集和渔猎。

6.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2.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北

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作,农业在人们生活钟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3.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完成以下表格。

5.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有了私有财产,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6.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7.造成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建筑、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答:原因:这是由于南北方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造成的,具体如下:

(1)河姆渡地处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多雨,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防野兽。

(2)半坡地处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利于避风、保暖,冬暖夏凉。说明了(1)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并可以改造自然。

(2)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经过阪泉

之战(炎帝和黄帝之战)和涿鹿之战后(炎黄二帝与蚩尤之战),炎帝黄帝与蚩尤部落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传说炎帝、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还有尧、舜、禹。

3.我国原始社会推举产生部落联盟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制。

4.为何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答:原因:(1)华夏族的主体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逐渐融合而成。

(2)相传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对中华文明

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5.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答:是远古各族在长期的交流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6.传说与真实历史有何关系。

答:(1)传说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反映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2)但传说夸大个人英雄贡献,具有神话色彩。

7.大禹治水采取疏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8.禅让制原则:(1)选贤与能。(2)天下为公。

9.从大禹治水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

答:(1)创新精神。(2)奉献精神。(3)坚持不懈精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简述原因。

答: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适应了当时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的结果。

3.完成下列表格》

4.国家产生的原因、标志。

答:国家产生原因:(1)生产力进步。(2)私有制发展。(3)贫富差距。(4)阶级分化

国家产生标志:(1)城市出现。(2)制定各种制度。(3)国家机器出现(军队、刑罚、监狱)。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

6.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

7.夏商周三朝灭亡共同原因是: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反抗。

8.夏朝建立标志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也标志者早期国家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9.西周分封制: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与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目的:西周建立后,疆域扩大,为了巩固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对象:宗亲、功臣、前代贵族。(①以宗亲为主。②分封在富庶地区、战略要地、交通要道。)

(4)内容:受封者权利:①受封者在封地内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②受封者在封地内有再分封的权利。

受封者义务:服从命令、保卫周王、朝觐纳贡服役。

(5)特点:①逐级分封。②等级森严。③统一局面下的地方分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6)分封制原则: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7)影响:

积极影响:①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政权,稳定了政局。②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消极影响:①东周王弱侯强,诸侯争霸,国家分裂。②世卿世禄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8)认识:制度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9.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认权位和财产继承的制度叫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除军队刑罚等手段外,西周统治者还有礼乐制度来管理社会。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1.商周青铜器中的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1)数量多、种类丰富。(2)工艺高超(3)分布范围广。

3.商周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商代国力强盛,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西周毛公鼎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4.青铜器种类:

(1)食器(2)酒器(3)乐器(4)兵器(5)水器(6)礼器(7)工具。

5.夏朝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等。

6.青铜器历史影响。

(1)特点

(2)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3)具有极高历史艺术价值。

7.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8.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答:(1)甲骨文记录内容丰富,是研究商周重要资料,具有史料价值。

(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汉字产生深远影响。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0.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钟鼎文、铭文。

1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2单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1-5课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中国古人类遗址 1、分布: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2、原因: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合人类生存 3、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前 3、工具制造:会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4、生产、生活方式:知道用火 5、地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6、了解途径: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者:裴文中 4、体型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5、工具制造:打制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6、生产生活方式:采集、狩猎;进行群居 7、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8、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距今时间:约3万年 3、体形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工具制作: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5、生存、生活方式:懂得人工取火;采集、狩猎、捕鱼;有爱美意识 6、社会组织:氏族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 (2)农作物:水稻、粟、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4)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答: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时间: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部落战争: (1)阪泉大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交战,结果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交战,结果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5课复习提纲 (填空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和()。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距今年代:()地点:()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1、距今年代:()地点:() 发现时间:1921年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②生活组织形式: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地点:() 2、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②懂得人工取火③有爱美意识,群居生活;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1 / 4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世界上最早的()、()和()均发现于中国。 2、、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地点:()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避风、取暖、防沙。 2 / 4

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启示:人类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一场,炎帝败,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3.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4.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三、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2.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3.继黄帝后,禅让制推选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禹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典型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2.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商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实质:确立的周天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4.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四、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统称石器时代 夏商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器,史称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1.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出现了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2.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4.青铜器的特点有:(1)生产规模大;(2)品种多;(3)工艺精美;(4)分布较广泛。 5.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甲骨文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初一历史知识点第1课到第5课基础知识点积累

初一历史知识点第1课到第5课基础 知识点积累 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观察课本第4页的隋朝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 1、隋朝的统治跟(朝代)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③注意节俭;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 6、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左边这段话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第3课时开元盛世 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1-5课重点归纳梳理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1课-5课重点归纳梳理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在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着我国 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 用火了。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 3、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 山洞里,生活着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还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用火烧烤 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驱寒。北京人往往十几个人在一起,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 原始社会。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又生活 着一群远古人——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使 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 狩猎为生,会捕鱼,还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 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在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 域,生活着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 耜耕地,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

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还会制造简单的玉器和 原始乐器。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 村,生活着半坡原始居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 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 粮食作物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他们饲养猪、狗 等动物,用骨质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会纺线、织 布、制衣,还能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 内有灶坑。 4、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学 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雏形。 5、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口, 生活着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 制石镰、石锄等。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 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华夏之祖 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 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华夏族。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 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提纲(1-5课)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背诵要求: 1.背诵内容:要求熟记全部内容;其中标三“★”的知识点,请重点掌握。 2.背诵方式:先自主背诵,再到家长那背熟签字。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 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氏族聚落) 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2.河姆渡人VS半坡居民:★★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父系氏族部落联盟)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黄帝、蚩尤。 2.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后来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内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3.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4.尧、舜、禹时期,选贤德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奴隶社会】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奴隶制王朝)★★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分封制★★★(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统治者所做一切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其统治) 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的对象:宗亲、功臣等。 诸侯的权利:管理封地内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周代的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积极影响: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影响: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威胁到周天子统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商周时期的文明)★ 1.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商朝铸造,是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 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1. 介绍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2. 讲解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 3. 分析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因 二、第二课:古代我国的山水之间 1. 讲解古代我国的地理环境 2. 分析山水对古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讨论我国山水画的意义 三、第三课:大禹治水 1. 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 2. 讨论大禹治水对我国的意义 3. 分析大禹治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第四课:商朝与商文化 1. 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商文化的特点 3. 分析商朝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第五课:商朝的政治与社会 1. 探讨商朝的政治制度 2. 分析商朝社会的等级结构 3. 讨论商朝的经济发展 六、第六课:商朝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 讲解商朝的科学技术水平 2. 探讨商朝的思想文化特点 3. 分析商朝的文化遗产 七、第七课:周朝的建立与文化 1. 介绍周朝的建立过程 2. 订正周朝的文化特点 3. 分析周朝的政治制度 八、第八课: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

1. 讲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 2. 探讨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 3. 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九、第九课:战国时期的变革 1.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讨论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3. 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十、第十课:战国时期的思想 1. 探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 2. 分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特点 3. 讨论战国时期的学术成就 十一、第十一课: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大业 1. 介绍秦朝的建立过程 2.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 3. 分析秦朝的统一大业的影响 总结:

本篇文章围绕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11课知识点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了每一课的重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有所收获。历史是 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规划未来的学科。在七年级上册的 历史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阶段,从中华文明 的发源地到秦朝的统一大业,每一篇课文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页。让我们在继续深入学习的回顾并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在第一课中,我们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大河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物质基础。黄河、长江、山水环境给予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资源,为中华文明的形 成提供了保障。黄河、长江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我国的历史上 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后,在第二课中,我们了解了古代我国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探讨了山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山水画的意义。古代我国人通过山水 画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情感,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自然 的独特理解和尊重。 第三课中,我们了解到大禹治水的故事,探讨了这一事件对我国古代 社会的深远影响。大禹治水是古代我国治水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对于 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积极影响。

七上1-5课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2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距今约(),生活在(),是()古人类。 2.元谋人能够() 3.()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的发现、特征 1.北京人距今约(),生活在()龙骨山上。 2.外形特征:北京人依然保留着()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直立行走; 3.使用工具:使用()(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4.社会组织:过()生活; 5.火的使用:还学会使用火,并会() 学会用火意义:()。 6.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接近。 2.生产生活:使用(),懂得(),会同别的原始人群(),有()意识,会埋葬逝者。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 项目半坡居民河姆渡人 所在地区具体地点北方:()流域 ()半坡村 南方:()流域 ()余姚 距今时间约()约() 住房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种植()() 家畜饲养()() 原始手工业()()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地点:() 2.兴起标志:()、()、()、() 3.兴起意义:原始农业为()。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2.影响:经过长期发展,这一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因此后人尊崇()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们();还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建造(),制作(),挖(),制造(),会(),并发明了()。★★ 3.相传黄帝时期()创造文字,()制作音律,()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4.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之人。 2.内容:尧、舜、禹通过()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者 夏 商 西周 东周 二、夏商西周的重要事件 1.夏朝重要事件: 1)夏朝的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代替了(),“()”变成了“()”。★★ 2.商朝重要事件:()迁殷,殷是今天()。★ 3.西周重要事件: 1)牧野大战:()年,周武王PK商纣王,周武王胜建立西周。★ 2)()在位时(公元前841年),与民争利,引起“()”,厉王逃亡。 3)亡国之君()烽火戏诸侯。 三、西周的分封制★★★(必考) 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等级分为()、()、( )、()。 目的:() 方式:周王根据()把()分封到各地。 特点:() 诸侯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允许(),有较大()。 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并()。 作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1课—第5课 知识点背诵

第1课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北京人(重点) 1.发现地点: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外形特征:(重点)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保留了猿人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够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发现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知识点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3.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和装饰品);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4.观念:已经有了爱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难点) 1.农作物的种植:距今一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流域——稻、黄河流域——粟和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的国家。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一)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六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七年级历史上册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 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5.中国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 因? 答:原因:(1)水源充沛,土壤肥沃。(2)气候宜人,有利于采集和渔猎。 6.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2.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北

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作,农业在人们生活钟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3.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完成以下表格。

5.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有了私有财产,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6.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7.造成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建筑、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答:原因:这是由于南北方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造成的,具体如下: (1)河姆渡地处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多雨,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防野兽。 (2)半坡地处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利于避风、保暖,冬暖夏凉。说明了(1)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并可以改造自然。 (2)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经过阪泉 之战(炎帝和黄帝之战)和涿鹿之战后(炎黄二帝与蚩尤之战),炎帝黄帝与蚩尤部落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传说炎帝、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还有尧、舜、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