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念摄影 作业论文

观念摄影 作业论文

观念摄影 作业论文
观念摄影 作业论文

观念摄影的表现手法“成像后摄影”

————基于杰利尤斯曼的作品表现手法

姓名:富显祖学号专业

内容摘要:本文概述了观念摄影的基本概念与主旨及其起源与发展,着重从杰利尤斯曼的作品及其研究解读成像后摄影这一重要的观念摄影的表现手法及其观念摄影的表现力的体现。

关键词:成像后摄影,观念

一、观念摄影的开创与发展

1、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

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署名是当时中央美院的学生王虎、王友身、陈淑霞、刘庆和。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类型的摄影,因此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由于这两个展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观念摄影”的名称,使得这个名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这一类作品的指代。在1997年到1998年这两年,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以观念摄影的名义,进入了前卫艺术批评的范围。观念摄影开始只是一度在美术界热

闹,作为美术作品在美术刊物上传播,中国的主流摄影媒介几乎对它持视而不见的态度。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

2 、摄影目的和手法的转变

①纪实向观念的转变与过渡中,两种摄影方式并不相克,只是在摄影的表达方式多了一种手法,使摄影的语言更为丰富。在运用“摄影”表达“观念”时,应考虑摄影在其中扮演的究竟是“记录”工具的角色还是“语言”工具的角色。如果是前者就不是观念摄影,如果是后者,当可以接受,因为摄影只有作为表达某种观念的“语言”工具时,才是必须的,才与观念产生不可割舍的关系摄影必须是观念的成果,而非记录的工具。既然是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艺术家或是摄影师的主观意图的语言。那么这其中的摄影师的主观的表达就融入了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

对于观念摄影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些人把关于记录行为艺术的影像当作观念摄影,这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记录方式。给这种行为艺术做了一个具有人性的记录方式。二是有人把凡是作品中带有主观意图的作品都称之为观念摄影。凡摄影创作,只要按动快门,都会带有摄影者的主观意图与个体的倾向选择,按此标准所有的作品皆可称为观念摄影作品。

在观念摄影中,摄影者在影像中是一个具有强烈倾向性的主观导向性。而当代艺术中,目前被导演的主体已不仅仅是摄影,而扩散到整个艺术了。以前的被导演主体还是摄影这一载体,被导演的行为是了摄影本身服务的。而现在被导演的是为艺术服务的,摄影只是一种承载的工具与手段。有了导演的理念,有了强烈个性化的观念,表达的形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或内容。摄影是一种表达形式,雕塑也是一种表达形式,绘画同样是一种形式。与此同时,传统的纪实摄影并没有从摄影中消失,并且只会更经典,更精彩。

②观念摄影的主要表达特征是讽喻

人类所有的话语方式,归结到“喻说方式”上,不外有四种:隐喻、换喻、提喻和讽喻。其中换喻和提喻都与隐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摄影是一种提喻,但摄影同样也强调隐喻,尤其是纪实摄影,更是把“真不真”、“像不像”等作为评判的标准,强调到了极端(用标头、不干扰被摄对象等)。而讽喻则是反隐喻的,是颠覆和拆解隐喻的。观念摄影或新摄影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其“观念”以及“新”,而是在于其运用了反隐喻的以讽喻为主的修辞方式。传统摄影(尤其是纪实摄影)更强调图象字面义,即影象的真实感,与所谓现实之间,构成的是一种隐喻性的关系(当然其中也不乏讽喻的元素);而观念摄影则嘲弄、戏拟真实,更多使用图象的引申义,与其说它与现实还不如说它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构成的是一种讽喻性的关系。此种摄影文本可以与其相关文本(社会文本、历史文本、广告文本……)之间互为文本、交相戏拟、彼此颠覆,从而臵身到一场无远弗界无始无终的意义的自由嬉戏中去。

3、代表人物

①杰利〃尤斯曼(美国)

杰利〃尤斯曼出生于美国底特律。19岁时进入大学攻读摄影专业,四年后,尤斯曼获得了学士学位。然而勤学的他又再度进入印第安纳大学研究教学和艺术史,并取得硕士学位。26岁那年起,他加入佛罗里达大学艺术系的教授群,担任教职,致力于摄影新观念的推行。

尤斯曼作品,最常用的图象符号是:女人体、手、岩石、树木、房屋、天空、湖水、海洋等等。尤斯曼用的所有符号都是现实世界的景物,然而他偏偏要将之编成非现实的图象。很明显,他无法满足于世界的秩序,试图通过拼贴来打破这种平衡,更强烈的表

达自身主观的想法,而不愿让现实来掌控自己的思维。

②拉菲尔〃纳瓦罗(西班牙)

拉菲尔〃纳瓦罗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以展现裸体和抽象作品见长,作品被收录在西欧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但其低调的作风使得其在亚洲并不为人熟知。纳瓦罗将柔软的丝绸,坚硬的石头等物质放在女性的肌肤旁边,用一种奇特而“私密”的角度探索特定部位的人体。他的另一个人技巧是照片拼接:不仅将同一题材的照片像扑克牌般拼接起来,形成另一个图案,也会将两张照片冲印在同一底版上,最后呈现出可折叠的,效果奇异的“双连画”。

③刘铮(中国)

刘铮,1969年生于河北,曾在北京的理工大学学习,1997年以前在工人日报做摄影记者。刘铮的作品积极而又审慎地用镜头覆盖着农民、僧侣、流浪者、囚犯、富人、乞丐、戏子、舞女、诗人、未亡人、残疾人、变性人、死尸、干尸及蜡像人物、雕塑人物。生活和观念互为激活又互为瓦解。他的作品罗列了因袭沉重的历史,死亡和战争的阴影,情欲、渴望、感情的误臵,深刻的无聊,岁月的创痛,浅薄的世俗享乐和现代人的精神贫困。这些视野开阔,内容庞杂的众生相算不上纪实,但和纪实密不可分;算不上是表现,却与表现丝缕牵缠;算不上象征,可又处处表征着象征。

二、“成像后摄影”与杰利尤斯曼的作品

在采访中,杰利〃尤斯曼: “现在一些照片表现的是,我最重要的一个摄影观念,叫做成像后摄影。因为大多数摄影都叫做成像前摄影,就是说照出来的东西,和作者所想象的是一样的。成像后摄影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摄影师或者是艺术家处在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当中,就好象许多其他的艺术媒介所能提供给艺术家的一样。就好象画家在画画的过程当中一样,或者是雕塑家在创造一个雕塑作品一样,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在艺术家和媒介之间有一个对话的关系。

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有三种图像,一个是手,还有岩石、山区的风景。这三种因素都被我柔和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图像。对于艺术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的。这是我同一个主题的另外一个变体作品,虽然它的背景变了,但是主要的理念没有改变了。这个最被观众广泛认可的一幅作品,题目叫做《哲学家的

研究》。

这棵树很著名的,是我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拍的。这个名字叫做《树女神》。

摄影有一种魔力,看到他

就想象照片所呈现的就是一

个现实当中所有的一个世界,

所以当观众看到刚才那幅作

品的时候,观众会问你从哪里

找到一个带门的石头。

这幅作品也是广泛流传

的,也是在国家公园拍的,这

幅图当中带有神话色彩,女人

成为河流的一部分。令人惊奇

的时候,我到世界各地旅行的

时候,比如说在中国,我发现

有同样的说法,说女人是水做

的。这幅图是我在国家公园拍

的最后一张,许多国家,象中

国也有国家森林公园,为了保

护森林不受破坏,大众有的时

候是不可以进入这个地区的。我有很多摄影作品都是关于这个理念的,就是如何诞生的,和生命之初这个理念有关系。许多人在阴影当中认出有一个人形。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一定一直要有新的想法产生,对于同一个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新鲜的表现方式。这幅图的名字叫做《自由的灵魂》。她总是不断地从河里挣脱

出来,获得自由。

这幅图的理念,

在西方有一个观

念,就是大地之

母的概念,所以

说女性和土地之

间的联系是这幅

作品所表现的。

这个地方的风景

是我住的地方的

附近。

生活当中

什么事情都可以

妥协,但艺术不

可以妥协,一件

东西,今天看可

能比较满意,但是过两天就不行了,我就需要重新做,做到最好,艺术方面一点都不能跟自己妥协。我有很多照片,可能会有十个不同的版本,你们最后只看到了一个版本,也是我可能最后比较满意的一个版本。有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说有的想法了,然后在暗房里面找一些素材,拍一些东西,但绝大多数情况不是先有想法的,再拍东西。而是拍出来以后再进行组合。“

尤斯曼于1959年最早开始了合成冲印技术的试验。底片合成的原理是这样的,一张黑白底片根本不是“黑的与白的”,而是“暗的与空白的”,当插入扩印机中,暗的区域阻塞了光线,空白的区域允许光线穿过。在最终的相片里,暗的区域变成了白的,空白的区域显示为黑的。如果两张或多张底片被紧挨着夹在一起插入扩印机中,一张底片暗的区域将挡住另一张底片空白的区域。换句话说,如果摄影师有一张底片,上有大面积的空白区域,那么在上面放臵一块暗区域是比较容易的,相片最终的效果是一块白色物体上被放臵在黑色背景上。

在研究的过程中,尤斯曼发现了不止一种有趣的图像合成方式。其结果是,在他展出的作品中,往往同一主题会有多幅不同的图像,这些图像甚至还具有各自独立的象征意义。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幅呈现特殊艺术效果的画面,而是为了得出一个有趣、有刺激性的结论。一旦这些图像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尤斯曼会制作几个副本,然后投入到下一件作品。每一张照片都是手工完成的,他从不使用印刷数或中间底片制作多余的副本。尽管合成冲印是尤斯曼最著名的手段,但事实上那只是他在20世纪美国率先尝试的诸多摄影技术之一。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他探索了在金属片和有色纸上成像,并为底片使用了树叶等半透明物体。他的一些作品展示了Sabatier 的效果:当一些像纸在洗像过程中快速闪光就可以得到负感作用的光晕。他给相片染色,与烧焦的电影胶片组合,制作拼贴画和三联画。他在石头、枕头和沙丁鱼罐头上制作“相片雕塑”。他剪切自己的作品使它们变成三维的,使它们成为视觉玩具。他也

创作艺术家的书和电影。尤斯曼认为,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是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他对待相片的方式就如同画家对待画布。不再是取决于相机快门的快速一按,他的摄影作品是根据直觉有机创作而成。对于任何有助于实现其想要的结果的手法,他都会勇于尝试。

随着尤斯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日益成熟,在1965年于芝加哥召开的一次摄影教育大会上,尤斯曼提交了一份报告,概述了他摄影的方法。尤斯曼用这个词来描述其照片从照相机拍摄下的原始素材到作品最终完成的转变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摄影师拍摄时不必考虑这张照片将会做什么用,其意义要在冲洗成像的过程中才会逐渐被梳理出来。尤斯曼勤奋地实践着这一方法,他捕捉下任何感兴趣的东西,而不去预想它与其他事物如何匹配在一起。回到工作室,他就开始冲洗胶卷,然后把不同的单张联系起来。这时他才确定下令人着迷的图像,逐一折叠底片,试验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一旦他有了想法,就会埋头在暗房加工,使图像呈现在照片上。

通过他的合成法,尤斯曼得以表达那些仅仅用传统照片无法单独实现的思想。尤斯曼的摄影主要由岩石、树木、河流、船只、人像和静物等元素组合而成,创造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神奇世界,它们是视觉美的享受,却又是哲学思维所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无法存在的。尤斯曼的作品经过编辑,抽象的表现了自然世界。他的摄影探索了想象与记忆的领域,这些场景是人们闭上眼时才会浮现的。他的照片是深层心理学的,虽然它们描绘了异乎寻常的情景,但却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希望、恐惧和紧张。成组来看的时候,它们是情绪化而刺激的,但同时又是聪颖而冥想的,它们或许会令人不安,但从不会失去希望,杰利〃尤斯曼永远使他的作品笼罩着幽默与情感的色彩。

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说我们有陷于影像之中的趋势,将忘记我们在二维的纸面上呈现的样子。多数照片自然就令人信服,每当看到它们,人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实物。照片经常会被当作实物的代用品。尤斯曼的摄影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观众怀有特定的期待来观看作品,却发现习惯性的原则被改变了。不可能发生的事物可以是显而易见的,或者精细微妙的。望着尤斯曼的作品,观众会不断感到惊讶。每张作品都有宁静的寓意:手上有波纹却没有明显的水池;物体投下影子,而影子却不像物体本身;大石块暴露在瀑布或门前;树、石头成为神人同性的神。摄影捕捉的影像是真实的,而这些影像的组合逻辑又令人难以臵信的。尤斯曼的作品很容易使人迷惑,从而需要反复注视。

尤斯曼想使他的摄影作品像梦一样,但并不是用于阐明梦境。他希望用作品去探索一个当人们闭上眼睛冥想时才能看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可能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世界。他成功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可以是有趣的、浪漫的、晦涩的、令人困扰的。这些不同的品质经常呈现出相似的视觉形式。尤斯曼的摄影突出体现了摄影理念的发展。

夹层技术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有在摄影师想得到一张黑背景白主体的相片时才有效。它也很难控制,所有的夹层在插入扩印机前得小心排列。尤斯曼的技术失误率很高,他的成功得自于他的机敏和经验。在实现最满意的效果之前,尤斯曼通常要废弃很多张照片。而随着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成像后(在合成)的技术已变的不再那么复杂,成本也不向以前那么高。由此,驾驭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放在了思想的主观能动性上面。

结语

成像后摄影是观念摄影的重要表现手法,从纪实到观念,这一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杰利尤斯曼的开创大大拓宽了观念摄影的表现力与影响力。从科技的发展角度,摆脱传统的摄影观念手段,成像后摄影在技术与方法上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成像后摄影这一重要手段,在将来将是推广观念摄影这一摄影理念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超现实主义摄影》

2.《观念摄影》

注:本分资料源于网络。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摄影艺术欣赏也叫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

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

11级摄影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说明

11级摄影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说明 一、课程作业至少包括以下项目: 1、实用项目(广告摄影)。必须达到行业专业要求水平,包括创意、拍摄、印刷(或打印装订的样品),比如产品的品牌形象创意摄影、产品样本照、产品局部特写、产品与人物结合的创意摄影、产品夸张的创意摄影等,不允许一张照片解决问题。 广告摄影的选题必须能够支撑14周的课时量和作业量,能体现拍摄的复杂性和画面的丰富,那种一看就拍不出几张照片的或画面简单的就不要考虑了。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请及早规划拍摄题材,最好是拍汽车、摩托、家具等大件或大场景。 2、实验项目(主观表达类)。要体现社会问题,不能是空洞模糊的搞怪照片。比如: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注拐卖儿童、关注环境保护、关注动物保护、反腐倡廉、关注社会文明、关注道德问题、关注青年人面对就业和人际关系挑战的精神面貌(积极的)。 3、企业实际项目。毕业实习过程中完成的一整套拍摄项目。第7周开始,如果你能够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拿出成熟的作品,就可以申请到企业实习了。企业实际项目要求具有综合表现力,有可观赏性,有些产品样本照和人像写真虽然是在企业完成,但画面过于简单的,也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要求。 二、时间点: 总计:14周。 其中,必须在校的毕业设计6周,可申请企业实习6周,布展与答辩2周。 注意:第4周,最迟第5周要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由系里组织。要求作品能够拿出拍摄初稿,否则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另外,7-12周虽然可以外出实习,但可能会遇到学校集体活动,如录入毕业生信息、拍摄毕业合影等问题,所以必须保持手机和QQ畅通,这段时间不允许更换手机号码。要让班长能够找到你。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汇总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摄影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 课题:单反相机的摄影应用技术 高一十班陈木子马万丰谢静雅陈心蓉黑玉雯 指导教师:张椿楠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那些已经能够掌握小型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只要学会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操作方式和知识,做到随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也绝非难事。可以说,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学会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拍完能立刻确认拍摄效果,用户的摄影技术将会进步神速,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中级水平。而且,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更换镜头,这使得摄影的世界更加广阔。 数码单反相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系统可扩展性以及压倒性的完美画质。下面将通过将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进行对比,来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 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较,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基本构造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用于接受光线、进行成像的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不同。与通常采用 1/2.5英寸型图像感应器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采用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拥有约 13倍的面积。因此在电子性能方面也拥有众多优点。图示照片成像视觉效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背景的虚化效果不同,而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导致的虚化效果差异与镜头的焦距有非常大的关系。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小,则镜头焦距越短(倾向于广角),从而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当采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会感到与往常的照片有所不同,这与图像感应器大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联系。 ■35mm胶片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

观念摄影背后,是“观念”,还是“摄影”论文

观念摄影背后,是“观念”,还是“摄影”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摄影史的梳理与西方写实绘画的兴起的描述,提出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这两种观看之道其背后应当贯穿着对人与人性的解读,文章在第二个层面结合摄影史的相关理论著作,提出“摄影与观念无关”、“观念摄影是一种误读”的观点,并结合论据作出相关阐释,文章最后一个层面通过分析日本当代著名摄影师的作品,论证了第一层面所提出的“对人及人性的关注”应是观念摄影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观念摄影史当代写实绘画荒木经惟 abstract: th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photography comb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and the rise of realistic painting ,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whether photography or painting, the two looked behind the way shall be throughout and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article in the second level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photography work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hotography and is not a matter of “, “concept photography is a misreading”point of view, and combined with arguments make relevant interpretation, finally a lev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famous of the photographers, demonstrates the first level proposed “to people and human concern.” should be the vitality and the soul concept photography .

摄影技术风景论文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班级:电气092201H 学号:200922050136 姓名:赵哲懿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

‘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我以为‘摄影文学’的‘文学’不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可以和新闻报导、报告文学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生活。”他提出:“摄影与诗、散文的结合较易,困难的是如何以摄影表现小说的内容,找到这种表现特有的形式、规律,以区别于连环画,小说的插图,这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见2002年5月10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对这个问题,人们作出了不同的探讨。有的倾向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摄影小说,有的倾向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这较适于改编小说名著。这都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审美复合论”的确揭示了摄影文学的复杂的一面。

摄影选修课结课论文

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 的作用和意义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 学号:541013090114 姓名:黄成

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本学期选修的是杨老师的“摄影艺术鉴赏”课,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致对摄影这门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的生活,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总的来说,自己的收获很多。下面来谈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摄影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品味,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懂得了其中的乐趣。我渐渐了解到了景深原理,知道该如何通过对快门和闪光的调节来得到想要的效果。接下来对摄影光影、色调、构图等知识的学习,通过生活中摄影时常出现的情况,让我初步了解了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拍照,比如说正的强光下就不是很适合拍具体的物体,也懂得了要巧妙地运用相机的模式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色调的照片,比如可以通过阴天模式让朝霞更加红艳。之后对每一类摄影类别的介绍也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春天花开时节花卉摄影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节拍下美丽的校园花卉。人物摄影的艺术也是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其中有许多细节会影响到整个摄影作品的质量,比如女生适合柔光下拍照,而男生则最好用强光来体现男性的轮廓等等。 我最喜欢的还是风景摄影,他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技巧,比如构图时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放置景物时也要避免将景物居中,这也是初学者们常犯的错误,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 (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另外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镜头。另外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单从作品的形式维度来看,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的差异并不大,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理应被纳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中。但从学理上讲,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当有不同,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创作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要求观看者具有欣赏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还要求生态审美意识在作品的传播解读阶段进行介入和引导。为助推生态摄影的创作实践,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以便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塑造更深刻的生态审美自觉。 关键词:生态摄影;风光摄影;审美 一、从瓶颈到另辟蹊径 15世纪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指出画家只能再现可见之物,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事物无法被绘画再现。这一点对画家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来说显然不适用,但对几百年后才现身的摄影而言却是合理的概括。人与自然都是可见的拍摄对象,除肖像摆拍外,人们并不会停留在一处供相机捕捉,许多人像抓拍都有动态特征;自然物比人安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给人以静止的感觉。但随着环境污染破坏的加剧,自然也不再静止,不再万年不变。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目的不再只是捕捉自然的美,也是预见到自然之美转瞬即逝并为未来留存记忆的时候,以生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摄影就诞生了。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生态摄影的名号,并试图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以对自然风光摄影进行分类。然而十年过去了,生态摄影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其间所发表论文不逾百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过三五。一来因摄影作品内容固定明确难以作多元阐释,二来摄影师在捕捉影像时未必持有特定意图,对作品是否具备生态审美自觉的评判缺失了权威。再者,最令人困扰的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虽具有巨大感染力,却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直接介入生态保护的举措中,这一局限是阻碍生态摄影理论建构的关键。诸多原因导致这一颇具潜在价值的新兴领域变作鸡肋,摄影师与学者都不肯放弃,却又无法界定清楚、阐释透

摄影艺术欣赏论文(1)

摄影艺术欣赏 物联网152001班李毅 201520050111 一、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1.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需要文化积淀,摄影文学可以促进这一进程的迅速完成。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文化积淀,那么,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人类的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的地方是二者皆具,像泰山、武夷山、九寨沟等,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她们的魅力都会大大减弱。2002年11月8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推出了张家界风光专版《江山如此多娇》。可以说,在1980年以前,张家界无与论比的自然景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著名画家吴冠中向世人揭开张家界神秘的面纱以后,随着人们的开发,张家界的容姿日益妖娆。而摄影文学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张家界自然景观的文化积淀。也就是说,张家界在人们的审美观照中愈益摇曳多姿。她再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风光,也有迷人的人文风光。 2.没有实感的想象容易缥缈、空洞。 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指出:“艺术作品首先作为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斑点、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作

为具有空间特征、或者时间特征、或者空间一时间特征的对象被创作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见该书第52页)莫·卡冈认为 词汇是一种物质结构,但词汇的韵律和我们需要从文学作品所描写的自然美中感受的实感是两回事。为了追求这种实感,近几年来,不少文学经典图书配上了插图。鲍风在2002年10月30日的《长江日报》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扫描。他指出,今年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了两本书,即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边城》。这两本书的出版,可以称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特征的“图文并茂”的书真正出现的标志。这两本书的封面上均注有“插图本”三字,书有沈从文的生活照片和他描写的地区的风光绘画。 3.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没有文学描绘,很难展开它的丰富历史内容。有些摄影艺术作品只有插上了文学想象的翅膀,才能振翅高飞。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又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种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经历了多少人事苍桑,毛主席还活着,还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这篇摄影散文告诉我们的。摄影文学的内在构成成分的相互激活,不但展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1、《受伤的女子》——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2 、《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

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3、《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4、《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5 、《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

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6 、《裸跑者》——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

摄影技术基础论文

摄 影 技 术 基 础 毕 业 论 文 浅谈摄影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

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姓名:杨晓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薛兴广 2011-05 摘要 本课题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入手,全面深入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图像的技术方法、形式表现以及主观情感,并以此作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和情感表达重新整理。在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的影像特征,发现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视觉教养、审美理论的叛离,更展现出人们对未来艺术和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并以此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影响作出判断,为摄影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视觉形式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 this project starts from the origin of super-realistic art and makes an overall and thorough study of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s, form and expression, and the subjective emotion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with these as theory basis reorganizes the photographic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s. With full and accurat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he project tries to discuss and based on the plentiful document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image features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ic art. As a visual modality of art, surrealist photograph embodies the revolt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visual literacy and aesthetic theory; it also presents the hopes for artistic and cultural ideology in the fu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life significance.And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art, and then to judge the realistic impacts on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visual arts. KEY WORDS: super-realism, photographic art, visual form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

视频拍摄毕业设计

视频拍摄毕业设计 篇一:校园毕业季视频拍摄策划书 校园毕业季拍摄 策划书 20XX年4月25日 文化创意学院映像摄影社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拍摄主题 四、拍摄内容 五、具体安排 六、拍摄设备 七、制作报价 初夏的激情在为梦想释放力量,闪光的青春在这狂热的季节散射光芒。在这斑斓的季节里,又一届毕业学子即将扬帆远航。母校用她博大的胸襟承载着一代代学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展望,放飞学子们的梦想。母校是我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三年生活漫长却又短暂,这三年里,每个人逐渐蜕变,逐渐走向成熟。 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都将成为学子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也难免会留下那些无法弥

补的遗憾。学子们在遗憾中成长,也在成长中寻得快乐。时光匆匆,毕业季就这么无声的来历,快乐永驻心间,遗憾也可用来鞭策自身,通过镜头记录自己这三年的点点滴滴,说出自己这三年的所学所想,所知所悟,不但可以总结这三年的自己,更能给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视频资料由于其特有的声画功能,远比静止的照片更具生动性,试想几十年后打开自己年轻时候的视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见视频资料的珍贵之处。 二.活动目的 六月底我们将送别本届毕业生,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起航。我们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他们中学时代的点滴,让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回顾过去,给他们的中学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让低年级学生从学长学姐的感悟中,学会珍惜,学会成长。 可用“匆匆的岁月”或者“那些年,一起走过的精彩??”“某某中学**届毕业季”为主题 视频主要通过采访和记录的方式展现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三年以来的生活最深感悟和表达自己感想。 四.拍摄内容 (一)采访部分:以班级为单位,对本届毕业生进行采访性拍摄,以自述的方式来讲述他们对中学生活的感悟。记录下真实的场景和对白。

摄影基础论文

翻遍所有的通识课,本来有很多想学的后期制作课程。后来想了想,我很喜欢旅游,还有一个很爱臭美的女朋友。希望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能留下美好的纪念,很容易就想到拍照留念。那么好的摄影技巧必不可少。 不知道是不是受学长学姐的影响,会觉得通识课可以很随意,所以学习这门课,起先只是无心的,但学了,我感到受益无穷。特别是老师您对这门课的认真对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也正因为您我才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到很多使用的摄影基础知识。在学摄影之前,我觉得摄影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照像,但经过这几次的学习,虽然只去上过老师您六堂课,我更认为摄影是一门学问,不但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角度,还要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被摄者的美丽,需要摄影师的用心指点与相互沟通,才能展现出来。 第一节课老师和我们讲了一些相机的历史,老师教我们认识各种相机, 从认识相机这个最基本的入手,就在我以为摄影课时这么无聊的东西时。老师开始讲起来专业知识,从各方面介绍摄影的要领及技术,我很清楚自己的摄影水平,除了手机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设备的我,涉及到了专业的知识很多地方我还不太懂,很多都是接触到了相机才能用到的,只能在网上查找着资料一遍学习,努力掌握着理论知识。但是经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并且还引用许多优秀的作品实例当场分析点评,在老师的精心教学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使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

提高自己摄影能力,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能拍出一张好照片,我们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有其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主要来源于三个要素:一个鲜明的主题;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能引起人的共鸣。我们拍摄应该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曝光正确、构图完整、画面简洁这是应该达到的基本技术指标。“摄影是发现的艺术”,而不是随意抓拍,如果在技术上达不到标准的照片不能称为好作品。我以前常想为什么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画面,有些同学能拍出美丽动人的画面,而我拍出的照片却一塌糊涂呢?在学完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要想拍好就应该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拍摄时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才是拍好照片的前提之一。通过对摄影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发现摄影和后期一样也是一门表达美的学科。我从另一个角度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美不同于我们平时所想象,所认为的。我感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正如一位大家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门课是我懂得了纪实摄影要表现美而又要高于美,它不但要表现一种形式美,其灵魂更在于它真实地记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美是要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的。摄影本质上是纪实的,它不同于绘画可以凭记忆或想象虚构,没有呈现于镜头前的真实场景,便不可能产生摄影作品。

画意摄影浅析

画意摄影浅析 【摘要】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目的不是直白的表现拍摄对象,而是注重摄影家的主观感受与情感融入、美学修养与智慧体现等方面的效果,利用摄影的特殊效果和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意境。本文通过对写实、写意和抽象画意摄影的分析,从画意摄影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来探索画意摄影的本质,掌握画意摄影在实践创作中的要领。 【关键词】画意摄影;写实;写意;抽象 画意摄影是通过利用摄影的特殊效果和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意境。是用作品中“画”的形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意”,它是模仿绘画形式和个人理念相结合的一种摄影风格,其画面语言唯美、内涵形式深刻,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画意摄影,首先是突出摄影,即主体为某一瞬间的真实影像,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和再现上,而是通过自己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借鉴绘画的表现手法,用绘画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1]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与演变,画意摄影一直在摄影技术的发展中拓展其表现风格,它的表现题材具有多样性与多元化。在摄影的历史进程中,画意摄影既涵盖以绘画艺术种类相关的表现形式,也创造出了摄影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并应用在不同的摄影领域,如风光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等。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直白的表现拍摄对象,而是注重摄影家的主观感受与情感融入、美学修养与智慧体现等方面的效果。这种摄影风格可以说是摄影家对绘画艺术中的意趣与境界的追求,极力的模仿绘画艺术,运用摄影技法和美学原理,展现现实世界,表达内心追求。[2]正如英国《照相百科全书》所说:“以画意摄影为主的摄影基本条件,始终为技术上的完美、精确的构思,以及对艺术表达的有意识的追求。如果这种努力要传达自然的因素,同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必须以崭新的意境、纤细的手法以及真实为基础”。 通过对摄影史的研究可以发现,摄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之前,是从模仿开始,摄影与绘画艺术一直关系密切,早期的摄影作品,不仅在构图上模仿,而且在光线的应用方面也是极力模仿,力求打造出绘画艺术的格调。这跟照相机 [1]王晓君.画意摄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黎大志,吕不.数码摄影基础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摄影与技术论文

摄影的视觉艺术与情感表达 班级外国语学院翻译131班 学号13110103 作者戴玲雅 【摘要】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与规则。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而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镜头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化,来表达某种情感。本文首先介绍摄影艺术流派,再从摄影的构图形式、色彩构成和画面内容三方面论述摄影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摄影艺术流派、视觉艺术、情感表达 (1)摄影艺术流派 了解各个流派的摄影风格是了解摄影视觉艺术的一个必要环节,不同的风格流派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各有特点。首先,我将介绍各大摄影流派的基本特色。 (1)、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这一摄影艺术流派其创作题材大多取予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创作方法是主题先行,先画草图,请人扮演拍摄,再经暗房加工而成。故作品结构严谨,布局考究。艺术特点是作品极富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该时期著名摄影家和摄影作品有这一摄影艺术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W .L .布拉斯、J .M .卡梅隆夫人、F .H .戴(F .H .DAY)、纳达尔(NADAR)、J .迈耶尔(J .MANYER)、H .P .罗宾森、O .G 雷兰德等人;著名摄影作品有∶1855年的《唐吉珂德在他的书房中》、1856年的《黎明和落日》、1857年的《两条生活道路》、《黑夜降临,无家可归》1858年的《弥留》、1861年的《萨略特的女士》、1870年的《天使》、《佚题》、《高艺术》、1872年的《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1874年的《亚瑟王之死》、1880年左右的《上帝保佑爸爸平安回家》、1887年的《卡洛琳》┅┅等摄影名作。 (2)、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和雷诺阿(Renoir)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是重要的反响。 印象派摄影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著名摄影作品有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1856-1930)的《洋葱田》,《芭蕾舞女》等。 (3)、写实派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