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姓名:杨晓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薛兴广

2011-05

摘要

本课题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入手,全面深入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图像的技术方法、形式表现以及主观情感,并以此作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和情感表达重新整理。在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的影像特征,发现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视觉教养、审美理论的叛离,更展现出人们对未来艺术和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并以此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影响作出判断,为摄影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视觉形式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 this project starts from the origin of super-realistic art and makes an overall and thorough study of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s, form and expression, and the subjective emotion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with these as theory basis reorganizes the photographic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s. With full and accurat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he project tries to discuss and based on the plentiful document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image features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ic art. As a visual modality of art, surrealist photograph embodies the revolt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visual literacy and aesthetic theory; it also presents the hopes for artistic and cultural ideology in the fu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life significance.And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art, and then to judge the realistic impacts on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visual arts.

KEY WORDS: super-realism, photographic art, visual form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

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月日

引言

引言

1820年,摄影的诞生意味着一个视觉新时代的来临。铺天盖地的廉价影像所产生的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摄影作为新兴的视觉表现手段,需要更强烈的视觉表现形式和神奇怪诞的艺术文化对其进行补充。在超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新摄影流派。本文基于影像视觉文化背景,从超现实主义创作观入手,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视觉形式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以及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意义,这是本文选题的来源。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传统视觉媒介——绘画、雕塑受到巨大冲击,摄影作为新兴的视觉媒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空前发展。艺术家已不再满足于老旧的视觉感受,他们需要新鲜的刺激的甚至疯狂的视觉体验。摄影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点燃了年轻艺术家的灵感。时至当今,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影像资源繁荣的时期,人类对于影像视觉的艺术性、文化性要求越来越多。视觉文化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已经从对艺术史、摄影与传媒、社会学、人类学等研究有用的术语,变成一个时尚而有争议的研究交叉学科的新方法。作为

独立的艺术样式,摄影拥有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但摄影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孤立的摄影不能诠释超现实主义语境下的观念摄影所表现出的复杂的精神与文化。现代摄影更多的是对人类自身内心的探索。虽然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常表现出荒诞、冷漠、神秘、隐喻、反叛等情感,但艺术家正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脱离理性支配和道德约束,显现出人最真实的一面。通过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以及对人内心精神的探索,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超现实主义摄影一直致力于追求平等民主的社会、反对霸权与权威、追求女性的自由与解放……艺术家将自己感情融入到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理念。

在本课题《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意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研读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视觉教养、审美理论的叛离,更展现出人们对未来艺术和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著作主要有:狄源沧的《世界摄影大师哈尔斯曼——超现实主义的人像摄影怪杰》,王红媛的《超现实主义》,宁林海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研究》,鲍昆的《观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曹晖的《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基于西方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考察》,萧春雷的《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家30家》,陈建军的《新锐影像艺术》,顾铮的《像你我一样呼吸—一个世纪的摄影传奇》,邱志杰的《摄影之后的摄影》,周婷的《论观念摄影的后现代艺术特征》等。无论在当代视觉文化研究方面,还是在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意义方面它们都使我受益良多。

国外相关研究的理论著作中,(美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英格兰特的《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苏珊?桑塔格著的《论摄

影》, (英克莱伯恩的《墙上艺术书系——超现实主义》,(英布列逊的《注视的逻辑》,(法塞巴格的《超现实主义》,(美弗兰克(Frank P.的《视觉艺术史视觉艺术专业国际精品课程》,(法皮埃尔?代克斯的《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1917-1932》,(美斯蒂芬?戴维斯的《艺术哲学》,(英凯文?奥顿奈尔《黄昏后的契机》,(英格里塞尔达?波洛克《精神分析与图像》等论著译著或论文给予读者颇多的启发,获益匪浅。它们不论从研究着眼点还是论述方法上,都对本文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意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形式和情感意象的深入探讨,发掘在超现实主义文化背景下摄影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全文思路如下:一、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观展开分析,介绍超现实主义在艺术思想、艺术形式、和艺术情感上的追求。二、从两个方面对超现实摄影视觉形式的表达进行综合阐述。三、从五个方面具体阐释超现实摄影的情感意象。

四、展望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意义。结论: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意蕴不仅变革着视觉教养在传统艺术文化上的意义,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情感,激发人类社会发展强劲地生命活力。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材料和图片资料相互总结印证,在影像视觉艺术文化的背景下,研究超现实主义语境下,视觉艺术形式和情感意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完成本论文的创作框架。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给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

一、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概括

(一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1924年,布列东与达达派艺术家阿尔普、恩斯特意识到,经过战争洗礼的达达主义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已再无往日的活力。达达主义对现实社会的仇恨无以复加,甚至要摧毁一切包括达达自己。这种歇斯底里诋毁一切的做法使得布列东等

人公开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超现实主义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宣言中,布列东给超现实主义定义为:“超现实主义:纯心理自动主义,人们借此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法表达思想的真正活动;它受思想的支配但又不受理智的控制,超越一切美学或道德的成见。”①超现实主义宣传的实质在于,追求个人内心的自我性灵的解放。超现实主义打破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道德约束以及传统审美逻辑的禁锢,使人们从理性和麻木的生活状态中醒来,清醒地认识世界,真正地认识自我,最终按照人类的想象修建新世界。

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超现实主义风暴中,摄影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成为超现实主义最有力的表现手段。超现实主义摄影产生1930年繁荣于1960年。工业时代末期,机械化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远离自然世界的人们感到恐惧,精神上的空虚、颓废使人们开始怀疑现代科学与文明的发展。感伤的情绪时时出现在超现实主义摄影家的摄影作品中,对自由和情感的强烈追求使他们摒弃摄影在传统意义上的纪实功能、空间秩序、中心化视觉模式、题材宗教化历史化以及理性主义思想,他们注重探究活在当下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情感意识和社会变革、自然环境的变化。他们在拍摄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同时将矛盾而复杂的情绪融入其中,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呈现出荒诞、抽象、变异的表现形式,以表现真实自我和内心情感。

(二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理论继承超现实主义理论,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冲动说、① AndreBreton,"Manifestedusurrealisne"OeuvresCompletes(Paris1988,I:328.转自《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英金·格

兰特著王升才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在柏格森看来,把握世界的本质要靠直觉,生命的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力。①黑格尔认为自我无法孤立存在,人需要依靠外物认知自身的存在。

同时,超现实主义又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荣格、尼采等人的思想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Freud Sigmund1856——1939深刻地影响着超现实主义思潮。精神分析理论所包含的意识分域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释梦理论都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发展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支持,成为超现实主义思潮思想方向的引导者。

“梦是具有某种意义的,梦代表着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现象。”②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和梦幻是人类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反映。梦的片段反映出人所受的理性和道德的约束,艺术家通过反理性的艺术加工,表现人本能的冲动和潜意识的精神状态,从而完成人生本质的探索。布列东在《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中说:“这要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根据这些发现终于形成了一股思潮,而借助这一股思潮,人类的探索者便得以做更进一步的发掘,而不必再拘泥于眼前的现实。想象或许正在夺回自己的权利。”③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心理活动。人在睡觉时的意识最模糊,身体也最放松,最容易做梦。在梦中,人的精神压力、潜层次的情感欲望得以释放,这种欲望是不受道德约束的。潜意识和梦都是人类精神的自动书写,是最本能人类意念的反映。

超现实主义者声称,超现实主义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精神世界中深层次的部分,发现了物欲的世界观和传统精神的掩盖下,如梦幻般的精神乐土。超现实主义者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背景下,将潜意识、本能和梦注入到现实真实存在的事物中,从而达到一种超脱现实、如梦似幻的情境。

(三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的创作观

布勒东在补充《超现实主义宣言》时说:“超现实主义认为,过去被忽视的某些联想形式具有很大的真实性,相信变换无所不能,相信思想活动能不带偏见。超现实主

义最终废除一切其他心理机械论,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④从布勒东的话

①[英]凯文·奥顿奈尔(Kevin O`Donnell著,王萍丽译《黄昏后的超现实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第1版

②刘烨编译《弗洛伊德的智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197

③布列东《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宣言》[A].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④现代西方文论选你第196页

中我们可以看出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观,共三点:1、超现实主义艺术在思想上

追求“自由”,摆脱理性意识、传统审美和宗教的束缚。2、超现实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无形式”的自动性创作,用梦幻与无意识来表现纯粹的心灵活动,体验思想意识的真实性。

3、超现实主义以辩证思维探讨人作为存在于宇宙中,生命个体的“双重人格”,并透过“双重人格”追寻人性的纯洁。

1.“自由”

“自由”是每个超现实主义者的追求。超现实主义者号召人们摆脱传统文化素养的控制,鼓励艺术家充分发挥想象力,汲取各种文艺流派创作的特点,用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批判地表现现实与幻想、理性与非理性,建立新的人生观。

人是具有社会性,无法摆脱客观世界的影响孤立存在。超现实主义者并不是狭隘地要求人们彻底摆脱现实的影响,而是希望艺术家们能够挑战陈旧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打破艺术理论僵死的教条、建立新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使艺术自由

存在于各种表现形式中。比如杜尚在1971年完成的《蒙娜丽莎》中,给达?芬奇原作的复印品上的蒙娜丽莎添上了两撇山羊胡子。超现实主义者对自由的追求使超现实主义影像艺术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疆界,推动了新艺术形式的发展:行为艺术、流行艺术、偶发艺术、大地艺术……其实质在于号召心灵的自由,改造人类的精神生活。

2.“无形式”

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将“自动写作”的创作方式引入

了摄影创作中,所谓“无形式”并不是指摄影创作外部

形式结构的缺失,而是摄影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

没有任何规矩的束缚下自由自在地拍摄作品,以反程式

化、反古典美学理论的艺术视角创作出多元性、发散性、

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毫无形式感的视觉艺术却

给人戏谑、幽默之感。波普艺术的代表人安迪?沃霍尔

将玛丽莲?梦露的形象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和色调分离法

进行创新后,将九块色彩艳丽的梦露头像拼接在一起,

表现出强烈的符号感象征着当时商业时代工业机械印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刷无限廉价的复制时代特征与通俗的大众审美标准。沃霍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直白的视觉语言、冷漠地审视,冷静理性地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商业符号、电影剧照和招贴画片创作出平板的二维空间的超现实视觉艺术品。他将孤傲的精英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延伸超现实视觉艺术的表现范围,为摄影艺术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大众也逐渐开始了解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社会行为。超现实主义追求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但绝不沉迷其中。布列东说:“我尽力抵制这一类诱惑:绘画和文学倾向于使人的思想离开生活,并把生活置于思想的保护之下。”①

超现实主义在创作中融入自我的生存意识,将小便池、尿液、废弃垃圾之类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生机勃勃的艺术品。流行艺术、行为艺术、即兴艺术、综合绘画、行动绘画、大地艺术将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艺术生命的“双重人格”

布勒东反对达达主义路线的偏激与唯心,明确了超现实主义今后的方向:“虽然超现实主义侧重批判地研究现实与幻想、理性与非理性、反映与冲动、知识与‘致命的’无知、有用与无用等等概念,但是它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相似的倾向......超现实

主义的唯一目标就是要使辩证法有可能毫无抵触地应用于最直接的意识领域

里。”②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发现人类还有另一种认识世界的途径:梦、无意识、非理性......这是“双重人格”的显示。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希望解决人类的问题,并积极致力于将两种人格的统一:真实与虚幻、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理性与潜意识。因此,他们极力摆脱外在的理性限制,发掘人类潜意识中的能量,还原人性的真实。“我们建议我的控制力量扩张到我们前人从未控制过的地区——那就是我们内在深处的无理性王国......这个潜藏的世界应当成为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普通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反社会

的因素应使其社会化,和我们生活中的其它一切综合在一起。”这是戴维斯对超现实主义对立统一“双重人格”实现人性纯洁的最好注解。③

①布列东《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宣言》[A].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②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超现实主义》

③《外国诗·超现实主义诗歌概论》(转周荣著《超现实主义剖析》

二、超现实主义摄影视觉形式的移形幻影

(一实现超现实摄影视觉形式的技术方法

欧洲工业革命激发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发展全面地体现在摄影技术的进步和相机的革新上。1826年法国发明家尼塞福尔?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用漫长的十年完成了震惊世界的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十四年后,法国摄影师纳达尔(Nadar改进了底片曝光,实现了影像的多次复制,为影像的传播做好了准备。人们对摄影的狂热促使摄影技术飞速发展。1830年摄影师已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曝光完毕,到了1880年,摄影曝光的速度已于今日相差毫厘。1852年,火棉胶底片的发明使完成一张肖像照只需2法郎。188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造出第一盒卷中胶片。相机革命接踵而来,从标准镜头到鱼目镜头;从一次性相机、机械相机到单镜头反光相机、数码相机。伴随着摄影发展的日新月异,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更加多样,也为超现实艺术构思提供了无限空间。从选择特殊视角、变形视像的镜头、多次曝光的技术手法,到叠加、剪贴、拼放的多种暗房制作工艺以及photoshop等电脑软件技术应用,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正是他们对摄影的瞬间记录功能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的重视,使得他们创作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

1.相机技术的应用

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常利用相机自身的特性创作作品,其中包括对特殊镜头的选择和对快门速度的控制。不论摄影家选择广角镜头还是鱼眼镜头,目的都是利用其产生的影像畸变效果为超现实艺术创作服务。以135胶片相机为例,焦距在

38mm—24mm,视角为60°—84°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0mm—13mm,视角为94°—118°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而鱼眼镜头的焦距更短,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焦距越短,视野就越宽,镜头改变透视关系的能力就越强,景物的透视畸变效果就越强烈,尤其是影像边缘的畸变与像差更明显,近距离拍摄可以使效果更加突出。比如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在1962年出版了《裸体的透视》,并以此作为自己摄影生涯的结束。他将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到人体摄影中,他利用广角镜头能使所拍摄的物体产生畸变的特点探索抽象人体的艺术

7

8

表现。强烈的形体畸变使人体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这些充满着生命力的变形的人体,阐释着工业时代冰冷的机械化和社会传统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另一方面,布兰特将扭曲的人体从社会对自然化人体的定义、身份、时间地点的认定中抽离出来,形成一种符号式人体的抽象概念,为释放自己艺术情感提供载体。

鱼眼镜头的产生使这种效果达到了极致,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使人头晕目眩。2009年,法国摄影师亚历克斯

安德烈-杜雷特-卢特兹(Alexandre Duret-Lutz 利

用鱼眼镜头的透视畸变和photoshop 影像处理软件,将

视点周围360°的建筑物浓缩在一张影像上,创作出一

组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作品——《微型星球》,这

些由世界著名景观组成的星球漂浮在空中,强烈的视觉

刺激使我们熟知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白金汉宫、罗马圆

形大剧场等散发着奇幻诱人的气息。

除了选用广角镜头,摄影家用控制快门速度的方法创作

超现实主义作品。德国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说道:“图像就是彼时和此刻一起汇聚在星河中,

就仿佛是雷电一闪。换句话说,图像是某一停顿时刻的辩证

法。虽然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纯粹是时间性的,连续的,但彼

时和此刻的关系却是辩证的:它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有着某

种图像性。”①拥有高速快门的相机可以捕捉到子弹穿过苹果

的瞬间。普通相机都具有的低速快门又称作B 门,开启时间

① Charney,Leo and Schwartz,Vanessan R.(eds(1995,Cinema and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Life,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比尔?布兰特《裸体的透视》

亚历克斯安德烈《微型星球》摄影师Gjon Mili 《Live 》

可以长达几小时甚至更长。超现实主义摄影家用长时间的曝光进行有趣的艺术尝试,用移动的光源作画,随着时光流转,B门放慢了时间的节奏,在黑暗与寂寞中绽放奇幻而曼妙的精彩。1949年,《Live》的摄影师Gjon Mili记录下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用光作画的过程。这种光绘摄影迅速成为年轻人体验的新乐趣。英国摄影师迈克尔?泊桑科用火把或手电筒作为光源,借助相机的慢门用光涂鸦(light graffiti ,创作

出新鲜、奇特的视觉效果。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光绘图案在周围景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有趣。他游历整个英国,用慢门拍摄和光绘手法结合进行创作。迈克尔?

泊桑科说:“我的手电筒就像画家的画笔。我喜欢长时间曝光,从10秒钟到1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灵感会将我脑海中所想象的表现在照片上。”同样利用慢门曝光创作超现实题材的摄影家有摄影师 Patrick Rochon,他的作品的特点是用彩色的光作为造型手段辅助人体模特,以制造诡异神秘的气氛。还有德国摄影团队——光电工厂(LICHTFAKTOR,他们的作品喜欢给垃圾桶、电话亭等日常物件加上手脚,做拟人化处理。德国的戈佩尔和瓦尔内克(Cenci Goepel and Jens Warnecke二人组,他们善于在自然环境中用光营造出外星球般的异幻效果。相机记录的是光在时间叠加下运动的轨迹,所以光在影像中形成的图像是瞬间性的、不存在的。但是在慢门拍摄的条件下,这种只有在超现实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幻影以另一种特殊的形式留存下来。慢门拍摄既可以将连续的时间和空间瞬间截断,又可以将时间延续,这就是相机快门创造的超现实影像的魅力。

迈克尔?泊桑科、摄影师 Patrick Rochon、光电工厂(LICHTFAKTOR、戈佩

尔和瓦尔内克(Cenci Goepel and Jens Warnecke的光绘摄影作品

2.暗房技术的应用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一些摄影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相机技术时,另一些摄影家却将目光集中在暗房处理技术上。他们对底片进行大胆的修饰,反对传统唯美摄影,对底片进行矫饰曝光、增感显影、中途曝光、冰裂绸状纹效果、刮饰底片等

9

10

门?雷(Man Ray 作品

处理,使影像呈现出粗糙、粗颗粒、高反差的效果。作品注重情感的传递,而非对现实的写实。这种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形式以摄影师门雷(Man Ray 为起点。门雷常将中途曝光技术运用在肖像和人体摄影创作当中,感光材料经过长时间曝光会使正常影调层次发生反转,经过这种处理的人像作品在外形轮廓

上会产生柔和的黑色轮廓线,甚至会出现一部分身

体发生反转而另一部分正常显影的情况,这种迷离

奇幻和超现实之感似乎透视着被摄者灵魂深处的阴

暗鬼魅。中途曝光的技法技术难度较高,需要长时

间的实验才能出现想要的效果,而冰裂绸状纹效果

是由于冲洗时温差在3℃以上才产生的。底片药膜面产生的冰裂状网纹使影调部分细节受损,影像无法完整连续的显现。门雷却利用了这种技术特性拍摄肖像,让不规则的网状断裂与神情忧伤的妇人肖像交融在一起,伤逝悲情之感跃然纸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为表现极端情感,往往采取刮饰底片等手法。托马斯?巴罗(Thomas Barrow 在1974年至1976年间利用刮饰底片的方法完成题为《注销》的系列摄影创作。每一幅细节丰富的常规风景底片上,都有用利器划出对角的“x ”并且占满整个

画面,这种极端的做法是对理性世界常规美学的背弃与挑战,“x ”是“错误”的符号化,刮痕的粗糙与停顿是摄影师反抗情绪的爆发。

当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更喜欢选用极端

的摄影技术表现颓废、丑陋、下流、病态、虐

待等噩梦般的失控情感。美国摄影师乔?彼

得?威金(Joel Peter Witkin 从1982年开

始用刮饰底片的方法完成对性、死亡和暴力极

端诠释。他迷恋畸形人体,并将残肢断臂收入

作品中。表面上的酷刑、死亡、暴力、色情都

在阐述他的思想:“赏心悦目的事情很容易做,

但就像自动相机,我无法得到满足。我的作品

是处于趋向光明的需要,但必先经过黑暗。”①他通过那些丑陋残破的肢体,玩味着来自身心的极端的痛苦体验。

①萧春雷《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30

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12月北京第一版

乔?彼得?威金(Joel Peter Witkin 作品

11 摄影师贝蒂?汉(Betty Hahn 实验性地把重铬酸盐胶质的感光剂涂抹在织物上,经过曝光后留下柔和的坚膜影像。芭芭拉?克莱因(Babara Klein 、雷?梅茨克(Ray Metzker 和玛利亚?马丁内茨-卡纳斯(Maria Martinez-Canas 对素材进行剪裁、拼贴等加工完成了摄影创作。

3.数码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摄影技术的日趋成熟使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Photoshop 软件为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提供了:滤镜效果、色彩渲染、图层编辑、拼贴融合等技术,摄影师运用这些技术将现实中存在的事物进行非理性的拼接融合,产生貌似存在的异性怪体和时空交互的错乱。局部的真实和整体的虚无在技术上是摄影本身特性的延伸,也是对早期暗房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在精神上却始终遵

循超现实主义原则。

李小镜于1992年开始探索数字影像领域,并从自己的母文

化中寻找灵感。他从1993年陆续创作了《十二生肖》、《审判》、

《源》、《108众生相》、《夜生活》等系列。李小镜利用Photoshop

技术将人与兽的形象完美融合,他精心研究模特的面部结构特

征,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对这种结构特征进行夸张、拉伸、变形,

探寻模特面貌下隐性的兽形特征,自动释放其自身深藏的兽性成分。长期旅居美国的他以西方文化的视角深刻剖析中国母体文化,并反思其中理性教育与原始本

能之间的撞击。《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代表,十二种动物代表着十二种不同的人性。这种古老又神秘的信仰对于西方人来说,十分迷人。李小镜将作为个体的人在人与兽双重性之间的拉扯与渗透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小镜说:“我希望影像呈现的总体还是人,而不是变成怪物或动物,它是人性化的,但又不失变貌后的趣

味。”①

《夜生活》是李小镜利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代表作,Photoshop 图层(layer 技术的成功研发,使李小镜在互不干扰的各图像层面上进行独立的影像处理和拼接创作。他将背景、被摄者、道具分别拍摄,并将影像存放在同一文件的不同图层上,然后分别对每个图层进行加工创作,最后将这些图层合并成一个图像。李小镜像导演调动演员与道具一样,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调整、修改和增减画面中的任何细节。数字影像技术给

①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李小镜《十二生肖》

摄影师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无限的创作空间,也彻底变革了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创作流程

和方式。

荷兰艺术家因纳兹?凡?兰斯威尔德(Inezvan Lamsweerde对画面中的主体所进

行的轻微改动可以使主体彻底违背自然规则。比如《我热烈地亲吻Vinoodh》,艺术家亲

吻着她男友Vinoodh,通过数字技术Vinoodh的形象被刻意抹去,只留下一个做亲吻状

的艺术家,这种感情的传递来自数码技术所带来的特有的艺术形式。

人体时关注的并不是性,男性裸体的性别特征和细节

被作为个体的符号,被遮蔽、扭曲、撕裂。马库像哲

学家一样,剥去人身上的社会性和生活伪饰,表现出

人类的抽象性,以一种直面本质的心态探究灵与肉的

冲突。

摄影本就是机械性、技巧性、艺术性三者相融合

迈克?马库(Michal Macku作品的一种艺术形态。数码相机的诞生、数字化影像技术

的发展都为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摄影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图像

内容,甚至永远不用固定影像,改变了摄影传统意义上凝固瞬间影像的本质,这是对摄

影艺术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变革。

超现实主义摄影师以多样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观念,给予现实事物新的涵义,并以

摄影的视觉语言及意义

摘要: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手段了。关键词:摄影构图;形式感;视觉形象;平面设计1 摄影中的构图元素视觉形象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视觉画面的形成是通过视觉元素来对构图方式及构思含义进行把握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条,而线条在构图元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作为结构画面的骨架,不仅具有构成具体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对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的功能。线条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还在于使画面产生视觉上的均衡感。使摄影构图符合人的视觉平衡需求,通过线条的聚合与分散作用,创造出富有音乐般动感、节奏感的画面。各种形状的线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理感受。线条的组织也会造成很明确的形式。同样形式在视觉表现中也是很重要的,单纯的形式感在摄影中是没有意义的,还要具有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就在于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各种符合形式美的画面均能产生不同的美感。色彩作为视觉语言的最有表现的要素,因为它直接反映人的情感。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所以形式必须保持对色彩的绝对优势。任何物体表面都具有表面纹理,对肌理的感知过程会引发相关的心理反应,如温暖、美好、细腻的感受。空间作为摄影的总体表现形式,通过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再现形。 2 摄影中形式感的获得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对视觉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被称为格式塔的心理学派,对形式、形状进行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论述。在格式塔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得知:摄影构图中形式感的获得的基本条件就是画面中心要有良好的图形和基底关系。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简化是这样被描述的:简化形成秩序,它把画面中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主题的选择也是形式感获得的重要主观条件。同样是一组景物,有人表现的杂乱无章,有人表现的却是有条不紊。前者没有把主体从杂乱的分散注意力的周围环境中分离开来,如果很难做到的话那就尽量贴近被摄物,把画面不必要的杂物留在取景框的外面,保留那些足以说明问题的特征来表现主题。视觉角度的选择是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必不可少的手段,使得客体的面貌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一个精心选择的角度使得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也呈现出奇特的形象,这就是视觉角度的魅力。热情和兴趣是形式感获得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产生创造性的动力所在,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能拍的有滋有味。它能使作品面向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能使摄影家热情澎湃,打开情感创作的闸门。没有这种热情的刺激,摄影就会陷入无动于衷的程式,结果只能是沦于平庸。摄影家只有处于高度自觉、兴趣不断增长的状态下,把感情融入进去,才有希望创作出足以征服人心的,使人难以忘怀的摄影作品。

(完整版)艺术导论(彭吉象)尔雅网络课习题及答案

1.1 1.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油画中的大师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2.创立云南画派的画家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3.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4.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要使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 5.有机建筑的概念是由贝聿铭提出的。错 1.2 1.中国电影的诞生年份是() A、1862.0 B、1895.0 C、1905.0 D、1911.0 2.世界电影的诞生年份是() A、1862.0 B、1895.0 C、1905.0 D、1911.0 3.使用现代音乐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4.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对 5.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为飞天奖。对 1.3 1.“17年中国电影”所指的时期是() A、1932-1949年 B、1949-1966年 C、1966-1983年 D、1983-2000年

2.目前中国的电影票房每年的增长速率是() A、10% B、20% C、25% D、30% 3.中国电影有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4.《新龙门客栈》的导演是徐克。对 5.中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高潮。错 1.4 1.《红高粱》的导演是() A、张艺谋 B、陈凯歌 C、李安 D、韩三平 2.《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的导演是() A、张艺谋 B、陈凯歌 C、李安 D、韩三平 3.莫言文学风格深受()的影响 A、狄更斯 B、维吉尔 C、司汤达 D、马尔克斯 4.“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对 5.陈凯歌的《黄土地》所要表达的基调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孕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对 1.5 1.美学诞生于()年,其诞生标志是德国美学家鮑姆嘉通《美学》一书的出版 A、1750.0 B、1800.0 C、1805.0 D、1905.0 2.以下不属于美学研究范畴的是() A、自然美 B、逻辑美 C、艺术美 D、社会美 3.《西方美学史》和《文艺心理学》的作者是()

艺术留学之英国摄影专业

艺术留学之英国摄影专业 摄影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得到商业方面的重视:首先,大家想想每天离不开的网上购物,网上商品拍摄完全离不开摄影技术;其次,再想想汽车、楼盘、别墅……哪一样商品销售离得开摄影。商业摄影已不单单表现在个人的爱好,而是可以传递企业文化、凸显商业信息及核心价值。英国是绘画主义、写实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发源地,艺术留学,英国摄影专业必将是你的首选。 一、英国摄影专业介绍 英国在摄影方面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摄影技术普遍应用于国内艺术、生产、医学、航天等领域。在英国,摄影是一项很受大家欢迎的职业。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根据各自特点开设了大量的摄影专业或摄影课程,主要包括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大部分都开设在传播学院中。 为了让摄影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播学院往往采取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中心,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为主。教师在布置摄影课程作业时常常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创意理念和创新手法,因而,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时不断思考如何把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结合,不断运用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式、创作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创作意念。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在英国摄影专业的学生作品展示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幅作品雷同,看到的只是千变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与其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二、英国摄影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方面,英国摄影专业主要开设广告摄影、电视栏目制作、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创意摄影等。其中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有相通的,包括摄影用光、构图、黑白摄影、彩色摄

影、黑白暗房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大学都设置了该专业相对应的摄影器材和暗房供学生免费使用。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特别提示大家:英国摄影专业也分很多类,特别是名称上,大家应注意看,以便在申请前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photography MA;Clinical Photography;Photography and Digital Imaging Photographic Arts;Fashion Photography;Fashion Styling and Photography Creative & Editorial photography;Photography by Registered Project,MA Design for Publication,MA;Photography and Urban cultures,MA。 三、英国摄影专业就业情况 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摄影专业的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摄影专业的大学要求能在电影厂、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英国摄影专业的学生就业较好,毕业生可以在各大媒体广告宣传部门、电影电视制作方向、传播与媒体机构、各企业图片制作部门、摄影公司、音像出版或影楼婚纱等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工作。 四、英国摄影专业院校推荐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英国摄影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英国哪些大学有摄影专业呢,具体学校、教学有些什么优势呢?下面,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为大家继续解读。 1.爱丁堡大学 Contemporary Art Photography专业 爱丁堡大学的摄影专业是在2011年8月爱丁堡艺术学院归到爱丁堡大学后开设的。此课

摄影的视觉语言及意义

摄影的视觉语言及意义 摘要: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天翻地覆 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 手段了。 关键词:摄影构图;形式感;视觉形象;平面设计 1 摄影中的构图元素 视觉形象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视觉画面的形成是通过视觉元素来对构图方式及 构思含义进行把握的。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条,而线条在构图元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作为结构画面的骨架,不仅

具有构成具体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对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的功能。线条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还在于使画面产生视觉上的均衡感。使摄影构图符合人的视觉平衡需求,通过线条的聚合与分散作用,创造出富有音乐般动感、节奏感的画面。各种形状的线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理感受。线条的组织也会造成很明确的形式。同样形式在视觉表现中也是很重要的,单纯的形式感在摄影中是没有意义的,还要具有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就在于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各种符合形式美的画面均能产生不同的美感。色彩作为视觉语言的最有表现的要素,因为它直接反映人的情感。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所以形式必须保持对色彩的绝对优势。任何物体表面都具有表面纹理,对肌理的感知过程会引发相关的心理反应,如温暖、美好、细腻的感受。空间作为摄影的总体表现形式,通过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摘要:西方摄影流派从法国人达盖尔摄影术成为摄影的标志到今天,摄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随着1839年,摄影艺术正式诞生以来,世界上各种摄影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都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别具一格的风格。并且各种流派在摄影历史上都有自己或轻或重的地位。但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作为其中的一支队伍,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1839年8月19日,摄影艺术诞生。从那至今,摄影技术在不断地完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提高。摄影家在追求摄影艺术的时候,往往都有相似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拥有相似摄影风格的人就在不觉间形成了一种流派。所谓流派,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然而,当这些摄影艺术流派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同一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色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摄影艺术发展至今,共形成了十一大摄影流派,其中包括写实主义摄影流派,绘画主义摄影流派,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纯粹主义摄影流派,印象主义摄影流派,新现实主义摄影流派,达达主义摄影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主观主义摄影流派,堪的派摄影流派。 然而在这众多流派中,写实主义摄影流派却占着极其重要艺术地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所以写实摄影流派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又译现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是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在绘画上是继浪漫主义之后所发展出来的。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摄影家们看到了写实主义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摄影的作品角度方面最大限度、可能的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展现现实生活,和当时人们达到心灵的共鸣。

探究摄影的形式语言表现

探究摄影的形式语言表现 [摘要]艺术都有他的独特的表现语言,摄影的形式语言正是表现摄影美的方式 [关键词]感觉形式美学形式形式美 形式语言是一个在不同领域研究中都会经常遇到的概念,在各个领域中概念不同但也互相关联。在哲学领域中,形式是指物质的存在方式。在美学领域中,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体系,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形式主要依赖于人的感觉与知觉。形式与内容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完美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融为一体,才是完美的事物,才能给人真正完美的审美感受。 在人类审美的漫长实际中,从开始的认为美与形式无关,知识内心感受,到认为形式才是决定美的。最终我们看到无论从哲学还是美学,形式是物质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也不可缺少的方式,形式是内容得以形成并传播的主动的积极的物质依托,形式因内容而存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而形式影响内容,形式也发展内容,这是基本规律。 摄影内容,既包括被摄体这个客观对象也包括拍摄者技术操作和主观追求在内,摄影形式,即包括被摄体自身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也包括拍摄技术程序,效果和照片面面构成,总的来说,摄影技术决定影像是否能够存在,而摄影形式决定影像如何存在,从广义上来讲,摄影技术本身就包含着形式问题,而摄影形式同样包含着大量的技术问题。从审美角度来看,摄影形式从表现形象方面创造美感。 形式美,既包括感觉形式美,也包括自然形式美和风格形式美,人类由于长期的认识实践和审美实践,已经很容易发现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这种特征既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形式,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途径个门户,如果这还总特征具有一定的鲜明性,规律性,就是使我们感觉到美,这种美就是感觉形式美,在复制自然的艺术活动中,如果作品很好的利用了事物本身的存在形式,特别是内容和形式基本要素的固有结合关系,那么,我们就会感觉到作品优美地体现了自然,这种美当然属于自然形式美,如果作品采用了对象的某些固有组合方式,但主要是使各个要素按个性方式组织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这种美因而被称为风格形式美。 摄影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认识活动,它是直接对客观实体进行分割和再现,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无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摄影作品中来,摄影视觉的感觉形式非常直接,也非常单纯,它只是一种“瞬间视觉”而已,客观事物的视觉可见形式,就是摄影感觉形式,客观事物在视觉表现上表现出来的空间形式,表面形式,色彩形式,光线形式等,也就是摄影感觉形式的基本方式,这些形式的美感不言而喻。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多元性

第一节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多元性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致力于人类先验的探索,力求突破传统理性逻辑的束缚,试将本能与潜意识从真实现实中剥离出来并揉和弗洛伊德的梦理论,是超自然情景得以再现。现实主义文艺绘画和文艺思潮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创作形式和艺术思维。超现实主义摄影师认为,真相永远不会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掩盖,潜意识是人类最真实自我的体验,真实的现实世界往往在人类的梦境中得到还原。摄影艺术家的灵感突发、自动创作以及多元技法、天马行空的意识甚至心理扭曲都为艺术创作提供的无限空间。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日益丰富,从选择特殊视角、能产生夸张变形视像的镜头、多次曝光的技术手法到叠加、剪贴、拼放的多种暗房制作工艺以及photoshop等电脑软件技术应用,超现实主义可以尽情的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创作过程中。 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并不是摄影师对真实现实的刻录。作品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种视觉信息符号的载体,他们散播着神奇的能量,有些欢快愉悦、有些悲苍凄凉、有些隐喻含糊、有些怪诞病态。抽象复杂的情绪表达甚至使带有不同情绪的人观看同一副影像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摄影师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好奇,并对其进行纷繁复杂的情感定义,并将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使得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作品在技法、材料、思想、表现形式等都显示出多元化的情况。 利用特殊镜头进行创作是超现实摄影师常用的手法。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以及鱼目镜头产生的影像畸变效果给超现实摄影师创作拍摄提供了便利。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在1962年出版了《裸体的透视》,并以此作为自己摄影生涯的结束。他将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到人体摄影中,他利用广角镜头能使所拍摄的物体产生畸变的特点探索抽象人体的艺术表现。强烈的形体畸变使人体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这些充满着生命力的变形的人体,阐释着工业时代冰冷的机械化和社会传统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另一方面,布兰特将扭曲的人体从社会对自然化人体的定义、身份、时间地点的认定中抽离出来,形成一种符号式人体的抽象概念,从而为释放自己艺术情感提供载体。 一些摄影师对底片进行大胆的修饰。他们反对传统唯美摄影中优美、细致的影响,通过对底片进行矫饰曝光、增感显影、中途曝光、冰裂绸状纹效果、刮饰底片等方法,是影像往往呈现出粗糙、粗颗粒、高反差的效果。这类作品更注重情感的传递,而非对现实的写实描述。这种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形式以20年代的摄影师是门雷(Man Ray)为起点。比尔·布兰特在肖像和人体摄影方面也常用这种方法以粗颗粒和短调的反差达到超现实的效果。门雷常将中途曝光技术运用在肖像和人体摄影创作当中,感光材料经过长时间曝光,会导致正常影调层次发生反转,经过这种处理的人像作品在外形轮廓上会产生柔和的黑色轮廓线,甚至会出现一部分身体发生反转而另一部分正常显影的情况,这种迷离奇幻和超现实之感似乎透视着被摄者灵魂深处的阴暗鬼魅。中途曝光的技法技术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出现 想要追求的效果,而冰裂绸状纹效果似乎正是由于摄影师冲洗时温差3℃以上,技术出现失 误才产生的。底片药膜面产生的冰裂状网纹使影调部分细节受损,影像无法完整连续的显现。门雷却利用了这种技术特性拍摄肖像,让不规则的网状断裂与神情忧伤的妇人肖像交融在一起,伤逝悲情之感跃然纸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为表现极端情感,往往采取刮伤底片等手法。托马斯·巴罗(Thomas Barrow)在1974年至1976年间利用刮饰底片的方法完成题为《注销》的系列摄影创作。每一幅细节丰富的常规风景底片上,都有用利器划出对角的“x”并且占满整个画面,这种极端的做法是对理性世界常规美学的背弃与挑战,“x”是“错误”的符号化,刮痕的粗糙与停顿是摄影师反抗情绪的爆发。当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更加喜欢选

视觉表现语言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视觉心理学》课程是摄影专业基础课,它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视觉心理学基本规律,并且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了解如何使一张照片变得有趣、如何让观众对自己拍的照片产生感动的反应。课程主要讨论视觉心理的基本概念,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学派,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视觉心理学的范畴,课程分为基本理论论述探讨与应用研究等三部分。 课程要求学生在进行作品赏析的同时,了解视觉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结合相关的实践训练,掌握和熟练使用这些视觉规律和法则。 Ⅱ.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视觉的生理系统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讲述《视觉心理学》课程绪论以及视觉的生理系统——探讨眼睛的光学结构、大脑神经元组合,以及介绍诸多视觉的生理现象。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眼睛的生理构造、视神经的回路系统以及视觉的生理现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绪论 (一)、课程目的 介绍课程设置的目的及课程特点。 (二)、课程内容 介绍课程本课程分为三个部份: (1)视觉的生理系统——探讨眼睛的光学结构、神经元组合和特性侦测器的功能,以及介绍诸多视觉的生理现象。 (2)人类的知觉系统——介绍各种知觉的现象及视觉讯息的处理模式。 (3)影像与完形研究——探讨视觉场之观念、各种完形法则、完形训练以及符号学评析摄影影像的方法等等。 (三)、参考资料 介绍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参考书目。 第二节眼睛的生理构造 (一)、生物的视觉起源 低等生物的眼睛功能十分简单;直到生物演化到高级阶段,才出现构造精密复杂、能够清晰成像的眼睛,才产生了能够辨析形状、色彩、细节和明暗的“视觉”。 (二)、眼睛VS照相机 从篇幅、焦距、视角、景深、光圈几个角度分析对比眼睛与照相机的区别。 (三)、肉眼的光学规格 肉眼与135小型相机相比较,所具有的光学规格。 第三节:脑与神经系统 (一)、神经的功能 神经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负责连接外界的刺激;2、管理从肌肉或器官作出的反应; 3、将1、2两种系统整合,同时负责传导的功能。 (二)、神经细胞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姓名:杨晓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薛兴广 2011-05 摘要 本课题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入手,全面深入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图像的技术方法、形式表现以及主观情感,并以此作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和情感表达重新整理。在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的影像特征,发现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视觉教养、审美理论的叛离,更展现出人们对未来艺术和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并以此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影响作出判断,为摄影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视觉形式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 this project starts from the origin of super-realistic art and makes an overall and thorough study of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s, form and expression, and the subjective emotion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with these as theory basis reorganizes the photographic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s. With full and accurat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he project tries to discuss and based on the plentiful document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image features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ic art. As a visual modality of art, surrealist photograph embodies the revolt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visual literacy and aesthetic theory; it also presents the hopes for artistic and cultural ideology in the fu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life significance.And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art, and then to judge the realistic impacts on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visual arts. KEY WORDS: super-realism, photographic art, visual form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

如何理解现代摄影视觉语言

如何理解现代摄影视觉语言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摄影对人们来 说也越来越普遍了,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从事摄影艺术行业,但是人们对摄影还不是真正的理解,摄影其实就是人们感观上的一种表现力,对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美好的生活做一个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艺术表达形式,摄影作品也能更好地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人物的特点,记录历史事件让人们把美丽的瞬间保存下来。让摄影作品在感官上对观者有更大的冲击力,更多地运用摄影技术和表现手法把人们带到奇幻的王国。 每个摄影爱好者都能更好表达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见解和表达自己作品真正的意图,把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视觉体验和表达形式是摄影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很 多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视觉作品的表现手法,让现代视觉艺术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人们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把作品的视觉构图理念美感表达出来。让作品有一种新奇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表现力,还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利用技巧把视觉语言表现到极致。 1在视觉表现方面具有创造开拓精神,让作品更有创意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 的信息图片可供人们采用和观赏,人们对艺术图片的要求也更高,摄影工作者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创意,才能博得观众的眼球。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社会价值观体现审美特点的东西进去,运用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作品丰富内涵。通过事物让人们结合实际生活联想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更好的表达作品的真实意图。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度要丰富,给观者很大的视觉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画面的立体感受更真切。

视觉图形表现时能张弛有度,把含义表达得更丰满充盈。 让作品更有吸引力,把独特的视角观察的重心很好地通过视觉张力表现出来。把握好作品的整体构图方向,很好的规划和布局图形结构,给观众呈现独有的视觉形态,深深吸引观众对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共鸣。掌握作品的主次、虚实,给观众在心理上留一道填空题,有观众有所期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视觉张力。 在视觉创意方面还能够运用组合形象的方法来表现作 品,让作品更突出特点。我们要通过运用加减法对图形进行拼接再组合,创造富有想象的艺术作品达到满意的效果。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部位进行组接,再运用有张力的视觉手法将图形部位连接起来,让作品更有美感赋予独特的精神力量,让观者看后对作品产生深思和无限遐想。 2用平面的构图方法来对画面进行划分,使布局更合理构图方法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图形的构成分为 平面、色彩、立体这三种视觉构图理论。其中平面的构图理念运用最为广泛,形成西方国家较多使用的平面化特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平面构图方式将人物的动作表现得更有力,用色彩对平面结构进行规划,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强,整体结构更美观。平面化的构图让作品更完整,更具美感,对作品的方向更容易把握。有了好的构思,加上独特的构图手法的灵活运用,就能使作品更有内涵。 平面的构图结构可以从不同方位来把画面更好的呈现, 可以从正面、侧面、顶面这三个方位作为画面的观察方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视角不同手法来把平面构图运用到作品中。在同一幅画中可采用对人物动作不同方位的写实,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让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好,更完整。让每幅作品都呈现出它个人独有的特色,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视角观察到的景物人物都是不同的,所以运用平面构图手法的不同给观众所表达的意思内容也就会不同。在作品中就要合理利用平面构图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要准确掌握摄影专业知识,才能在作品中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把构图中平面化运用得游刃有余。提高整体画面的艺术水准,让观众看后有所触动,把平面化的构图方法运用得

浅析达利摄影代表作品看达利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发展的关系

题目:浅析达利摄影代表作品看达利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发展的关系 提纲:一、达利简介 二、达利创造了超现实主义 三、达利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分析(由作品做论据,证明达利对超现实主义的非凡贡献与未来超现实主义发展的理念意义) 四、达利创造超现实主义的目的与初衷(达利创造超现实主义的目的暨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的风格意义) 五、达利与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发展关系(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目录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我所了解的达利大师 (3) 1、 (3) 2、 (4) 3、 (4) 二、达利创造了超现实主义 (5) 1、 (5) 2、 (5) 3、 (6) 4、 (6) 三、达利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分析 (7) 1、 (7) 2、 (7) 3、 (8) 四、达利创造超现实主义的目的与初衷 (9) 五、达利与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发展关系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二、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 浅析达利摄影代表作品 ——看达利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发展的关系 [论文摘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抽象 随着一部关于萨尔瓦多·达利的电影开拍,萨尔瓦多·达利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这部电影将努力地让观众去体会艺术家达利想要创造出来的一种疯狂,超现实的经验,这些都是达利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灵感。萨尔瓦多·达利这个传奇的人物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的呢?他的所谓“超现实主义”又指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达利这个人。 萨尔瓦多·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摄影大师,他享有“当代艺术魔法大师”的盛誉,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他所创造的奇怪、梦一般的形象,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诱发人们的幻觉,并且以非凡的力量,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更是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所著称。 1904年达利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他早年在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广泛学习多种艺术风格,1928年,在巴黎结识了毕加索、米罗等艺术史上的大家,受其影响,超现实主义风格逐渐形成。他声称艺术的源泉是幻觉,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和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他在绘画中用分解、综合、重叠、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想象力的画家。他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的形象方面,为超现实主义、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一直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而闻名。年轻时,达利曾经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其间,他的作品反映出多种的艺术风格,也显示出他作为画家的非凡才气。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达利的画风才日趋成熟。首先是他吸收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ngmund Freud)的思想理念,弗洛伊德曾在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说过:“当我们的清醒头脑麻木之后,潜藏在身上的童心和野性才会活跃起来。”其次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正努力证明着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基础 超现实主义摄影-起源 超现实主义艺术源于法国作家勃勒东(Andre Breton)发表于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在这篇宣言中写道:“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可以用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的思想之自由活动。”由此可见,这一艺术流派的哲学基础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他们看来,人的最真实的感觉只能在潜意识和梦幻当中。因此,人类的下意识活动、突发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世界,才是一切艺术驰骋的广阔天地。 超现实主义摄影-作者介绍 曼·雷(1890-1976,美国)是一位曾参与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派艺术活动的不知疲倦的摄影技术试验家和摄影艺术家。他曾尝试不用照相机,而是将某些物体直接置于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间,通过轮廓、阴影的透射制作成照片。后人将这种不用底片的“照片”称为“曼·雷式照片”或“物影照片”。他还曾利用暗房加工、多次曝光等特技将一些互不关联的影像或变形、或省略,反逻辑、超常态地错乱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与梦幻、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艺术境界”。画面充满着某种象征性和暗示性,使作品内涵闪烁而不确定。 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菲利普·霍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曾为他的好友,西班牙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拍摄并出版了一本超现实主义摄影集《达利之须》,表现出他的非凡的想象力。其中一幅题为《达利·阿托米卡斯》的照片,其构思受到现代物理学原子理论的启示,“把所有的东西都据实作为半悬空状态来描绘”,画面中的一切,包括达利、猫、水、画板与椅子都像在失重环境里那样飘浮于空中。由此可见,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利用摄影艺术的造型特性,将摄影当作画笔来表现作者的某种理念。 超现实主义摄影还有另一种存在形态,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创作的某些作品就是这样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代表。这些作品的画面虽然是“纪实”的,但只是用来物化摄影家头脑中瞬间意识运动的艺术符号。其创作趋向于“心理自由化”和纯直觉表现,通过自由联想,自由地、随意地、松散地、不受逻辑支配地进行创作,但又并非完全都是“想象的漫无边际,感情的无端跳跃,怪诞形象的杂乱堆积”。用亨利·卡蒂埃—布勒松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时时刻刻地观察事物,就像跳舞一样,在有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摆动,突然地发现并抓取那些刹那间的、自然出现的、直观感觉的景物”,“与其说我是个摄影家,不如说我是个蚀刻家或水彩画家……我是一束等待着时机的神经,在景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之中。突然拍摄,这是一种自然的快乐,是活动、时间与空间在某一时刻的集结”。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多种多样。如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的变形、赫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摄影光塑”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达达派摄影

达达派摄影 ●达达派摄影简介 “达达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达达”原为法国儿童语言中“小马”或“玩具马”的不连贯词汇。因为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在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摄影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达达派”。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例如,《丽达和天鹅》把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故事,处理成某种晦涩怪诞、不可捉摸的图像与线条的组合。在画面中,可视形象已不再以其自身的意义存在,而是某种意念的构成元素。还有人利用剪辑手段,使尼亚加拉大瀑布涌向纽约,制造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末日的凄凉景象。 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较明确、完整的艺术理论和纲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窥视。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达达派摄影著名摄影家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从事超现实主义集锦照片的画家帕尔汗;变形人体摄影家布兰特;肖像兼宣传摄影家卡逊以及布鲁门塔尔、洛林、哈尔斯曼、赖依等。超现实主义艺术源于法国作家勃勒东(Andre Breton)发表于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在这篇宣言中写道:“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可以用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的思想之自由活动。”由此可见,这一艺术流派的哲学基础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他们看来,人的最真实的感觉只能在潜意识和梦幻当中。因此,人类的下意识活动、突发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世界,才是一切艺术驰骋的广阔天地。 曼·雷(1890-1976,美国)是一位曾参与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派艺术活动的不知疲倦的摄影技术试验家和摄影艺术家。他曾尝试不用照相机,而是将某些物体直接置于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间,通过轮廓、阴影的透射制作成照片。后人将这种不用底片的“照片”称为“曼·雷

大学生摄影课程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 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3

41.纪实主义摄影 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该派从照相机能起初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42.印象主义摄影 美术上印象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反映,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尤其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 43.超现实主义摄影 现代主义摄影流派之一,其美学思想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基本相同,在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暴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对象。除此之外,西方现代派摄影还有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等。 44.表情艺术 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45.音乐艺术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46.民歌唱法 可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7. 美声唱法 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 48. 通俗唱法 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