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第三册第18课

《画触觉》

《画触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画触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触觉》、《画感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触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生理感觉反应,通过设计来自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触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使学生明白创作来源于生活,本课的设计理念就在于把生活中体验到的触觉通过真实的感受然后用点、线条、色块、肌理等造型语言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爱美术活动,有一定的作画能力。《画触觉》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对他们来说新而陌生,是在《画声音》、《感受肌理》之后的又一次感觉绘画,面对学生表现经验的贫乏,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用强烈的“表现欲”挑战“难度大”。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穿插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热情,而在欣赏作品时直观鲜明的课件则能让孩子安静的欣赏,细细的品味,这样动静结合,更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触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生理感觉反应,触觉是比较抽象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

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去创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触摸体验

1.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杯子、毛绒玩具、苹果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揭示课题:生活中,我们将看到的说为视觉,听得的称为听觉,那么触摸到的叫什么呢?(板书:触觉)

学生活动:

同学之间采用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说感觉猜物的游戏。

学会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对于触觉的表述与关注。

二、尝试表现,体验感觉

1.看图片说触觉。(出示树皮、火、仙人球、鹅暖石)师板书出不同的触觉。2.分小组摸物说触觉

3.这些触觉可以画出来吗?(板书:画)

4.老师引导

5.学生尝试:用点、线条和颜色去尝试表现不同的触觉感受。

6.展示学生尝试作业,从中找到个别现象,加以展开讨论。如: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

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说出物体产生的触觉感受。

2.全体参与感受触觉

3.学生交流如何画出触觉感受?

4.全体同学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尝试表现触觉,既是对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也可以从中找到生成点,从而引起学生对于触觉的美术表现探讨。

2.在提示学生用点、线以及色块表现时,从一根“线”开始,逐步引发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在探讨中找到触觉表现的形式与方法,给予学生足够自主探究的空间三、欣赏范作,融入感知

1.欣赏范例作品,说说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来表现什么样的触觉?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2.看作品,猜触觉。

3.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交流,分析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2.根据积累的体验和尝试经验来猜一猜。

四、综合示范,学生练习

1.学生再次练习(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画,一边摸,还可以和同桌商量下,要将画面画满等。通过触摸身边的物体来加深不同的触觉感受。

五、自选触觉,大胆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悉的触觉印象最深的物体,

用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表现方式进行表现。

画面要画的饱满,有美感!

2.学生作业,是巡视指导。

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触觉,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自己的感受。

六、师生评价,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别人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触觉体验,感受美好的生活交往。

苏少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8画触觉说课稿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画触觉》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感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又是心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画触觉》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第三册第10课,本课在整个教材中是感觉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尝试、体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知,对以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艺术灵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感知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活动。《画触觉》通过让学生在对各种物态的触摸形成生理感觉刺激下展开新的认知延伸,展现新的“认知符号”、“变体符号”,也就是用线条、色彩、笔触来外现为可视的艺术语言,这种造型表现带有游戏性,非常适合于低年级美术教学,为以后的“画感觉、画嗅觉、画情绪、画性格”等感觉绘画的发展作基础铺垫,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张扬个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目标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目标中属于典型的艺术与生活的课程目标,教学中,我认为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感知与欣赏:通过触摸,体验到物体(态)对人肌体的刺激,加深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获得生活经验,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乐趣。 (2)、创造与表现:通过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换,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3)、反思与评价: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解释自己的作品,在交流中对自己获得的艺术感受有所了解,增强自信心。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觉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感觉语言与绘画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爱美术活动,有一定的作画能力。《画触觉》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对他们来说新而陌生,是在《画声音》、《感受肌理》之后的又一次感觉绘画,面对学生表现经验的贫乏,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用强烈的“表现欲”挑战“难度大”。 三说教法: 我的教学方法正是围绕突破“表现”这个难点而设计的,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新课标也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发现法,尝试法,讨论法,实验法,用实验法形成知识积累,用讨论法完成经验的建构,用游戏、赏识法创设教学氛围。 四说学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老师真正要做的事情,教育家弟斯多蕙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因此,我利用实物和多媒体演示各种点线、形状和色块形成视觉语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五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范作,在教室里准备四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内有凉水、热水、石块、砂子、胶水、棉花、老树皮、不锈钢等实物(感觉物)。 学具准备: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一、游戏----体验感受: 以“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触觉(板书)。进入触觉体验过程。 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先慢拍后快拍,让学生说拍手后的感觉(痛、麻、酸)。问: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初试画“感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画触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画触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画声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觉的体验和描绘。他们的认知活动有如下特点: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发展。首先表现在感知觉的选择上,学生逐步学会了使自己的感知觉符合预定的学习目的。但在感知觉的持续性上,还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的去感知和观察某一事物,所以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是开展教学的前提。课堂上由旧知引申到新知,拓展学生的感知觉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协调,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儿童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尚小,表现欲极强,心理感悟力易于表现,心理感悟力易于外现。鼓励孩子们自由大胆地绘画感觉是目标达成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具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设疑,组织教学 1.出示两幅画(一幅具象的油画,一幅抽象的作品),通过比较、欣赏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这幅抽象画到底画的是什么? 2.老师不公布答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揭开谜团。

苏少版美术二上《画触觉》教学设计

《画触觉》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感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又是心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画触觉》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第三册第10 课,本 课在整个教材中是感觉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尝试、体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知,对以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艺术灵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感知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活动。《画触觉》通过让学生在对各种物态的触摸形成生理感觉刺激下展开新的认知延伸,展现新的“认知符号” 、“变体符号”,也就是用线条、色彩、笔触来外现为可视的艺术语言,这种造型表现带有游戏性,非常适合于低年级美术教学,为以后的“画感觉、画嗅觉、画情绪、画性格”等感觉绘画的发展作基础铺垫,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张扬个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目标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目标中属于典型的艺术与生活的课程目标,教学中,我认为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感知与欣赏:通过触摸,体验到物体(态)对人肌体 的刺激,加深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获得生活经 验,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乐趣 (2)、创造与表现:通过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和

转换,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3)、反思与评价: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解释自己的作品,在交流中对自己获得的艺术感受有所了解,增强自信心。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觉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感觉语言与绘画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爱美术活动,有一定的作画能力。《画触觉》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对他们来说新而陌生,是在《画声音》、《感受肌理》之后的又一次感觉绘画,面对学生表现经验的贫乏,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 活动的自由性---- ”,用强烈的“表现欲”挑战“难度大” 。 三说教法: 我的教学方法正是围绕突破“表现”这个难点而设计的,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新课标也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发现法,尝试法,讨论法,实验法,用实验法形成知识积累,用讨论法完成经验的建构,用游戏、赏识法创设

二年级美术课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二年级美术课《颜色变变变》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合作的,根据《美术 新课程标准》 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评述和欣赏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的乐趣,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与地位 《颜色变变变》是二年级教学内容,是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 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二年级教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为学生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学生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校教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学生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本人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学生相互协商、自主分配角色,

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3、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是学生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把“学生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在操作中会异常兴奋和忙乱,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发现、记录这一探究过程,本人把学生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学生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调色盘,颜料等。准备的每一种材料都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得到发展。 三、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颜色由无到有的变化过

二年级美术色画触觉

课题第18课画触觉主备人苏小娟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 2 教材分析 感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又是心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画触觉》在整个教材中是感觉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尝试、体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知能力,对以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艺术灵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讲,感知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活动。《画触觉》让学生用线条、色彩、笔触来表现触觉感受,让非视觉的感觉转化为可视的画面。非常适合于低年级美术教学,为以后的“画感觉、画嗅觉、画情绪、画性格”等感觉绘画的发展作铺垫,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和培养形式感。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笔触来外现成符号的表现形式。 技能目标: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迁移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觉和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形式感。教学难点如何让有趣的触觉体验,通过学生的联想化为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勾线笔、水粉、魔术盒。 学生准备:勾线笔、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体验 1. 师:今天,老师想跟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拍拍手的小游戏!想玩的小朋友坐好啰!嗯!真不错,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仔细听、学一学,就像老师这样,示范《幸福拍手歌》跟着音乐拍手。好!大家试着一起来玩一玩!看谁拍得响亮又整齐! 2. 师生一起进行游戏,活跃气氛。 师:好玩吗?告诉我,你们的小手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麻麻的感觉。 师:已经能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了,真棒。小朋友们拍得越用力,这种麻麻感觉也就越强烈!你能用画笔把这种麻麻的感觉画出来吗?我看很多小朋友在摇头,觉得不会画,没关系,我们先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很简单哦。 3. 欣赏学生作业(课件展示)

(完整版)《画触觉》教案

《画触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然后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游戏、体验 1、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 如:冷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下面同学也联想一下自己摸到这些物体时会有什么感觉。 (2)尝试表现 1、让这几个进行过“摸物”游戏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2、教师总结: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3)欣赏范作 1、教师出示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些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 2、大师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你喜欢这样的画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4)联想、表现 1、教师在黑板贴上几种实物,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摸到这样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用色点、色块、线条画一画。 2、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互相摸一摸,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喜欢的色点、色块、线条去表现。 (5)交流评价、小结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3、课外延伸:回家后触摸今天没有摸过的东西,把触摸后的感受画下来。

最新苏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8画触觉》word教案 (4)

二年级美术 修正栏(10)画触觉 教案设计:赵文秀审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得刺激而产 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来外现成符号 得表现形式。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调动学生得想象力(联想力、迁移力) 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得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得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触觉可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来表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间游戏: 《健康歌》活跃气氛。 二、新课导入: 1、师生问好,刚才我们一起做了运动,现在大家都有什么感 觉呀? 所以,只有多做些运动,小朋友们得身体才会更加得健康。 2、(出示蛋糕、冰激凌等)瞧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这是什么? 生:蛋糕、冰激凌 3、见到它们,你有什么感觉呢?谁来尝尝,能告诉大家你吃 得东西是什么味道得么? 5、老师刚才也吃了,而且还把吃完得感觉画了下来,(出示 色块)来猜猜看,我吃得是什么味道呢? 6、能不能也能像老师一样用一个色块来表现某种味道呢?谁 来说一说? 7、原来感觉是可以画下来得,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这些东西 给我带来得视觉感受还有味觉感受,那么除了这些感受还可以有别 得感受么? 8、对了,我们还可以感受触觉,那触觉是不是也可以画一画 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学怎么画触觉。(出示黑板课题) 三、新授 1、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触觉”? 真不错,触觉就是我们用手去触目事物后得那种感觉。 2、来,请你帮老师拿一下(冰激凌),告诉小朋友们。现在

你拿在手上有什么样得感觉呢? 生:冰冰得,冷冷得 老师刚才也拿了一下,还把那种感觉画了出来(出示蓝色块贴 在黑板上),不过老师觉得那样还不能够表现那种冰冷得感觉, 所以又加了些不规则得点和线。 3、鲜艳得颜色,粗细不同得线条,不规则得形状都可以用来 表现某种感觉,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 修正栏可以用不同得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画出来。 4、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画得都是哪些触觉(分析教材)看看 他们是怎么点、线、面来表现心中得感觉得。 5、刚才我们看了别人得作品,但是我们没有亲自感受他 们得那些触觉。 (拿出四个纸盒)现在我们就做个小游戏,大家看到了,这里有四 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都有一个大大得问号,你们一定很想知道里面 是什么东西吧,现在就请两位同学上来把手伸进去摸一摸,但不要 说出来你摸到了什么,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得这些材料组合成一幅 图,然后我们在请下面得同学来猜一猜。(黑板贴上两张纸) ①冰冷得②粗糙得③光滑得④毛茸茸得 6、谁还能说说你还触摸哪些东西得时候是这种感觉? 四、作业 1、师:刚才老师是请了几个同学上来画得。下面得同学们 桌上也都准备了些东西,你们可以摸一摸,选择一种你最喜欢得感 觉来画一画。 2、学生自评作业。师问,你画得是什么感觉? 生:摸完苹果后得感觉。 师:恩不错,那你吃完苹果后会怎么处理这些皮和核子呢?要 养成爱护环境得好习惯,任何废弃得东西都要丢到垃圾箱里。 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会了怎么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得感受, 在课后大家遇到什么特别得感受不单单可以用文字去表达,也可以 用笔去画一画。 教学后记: 二年级小朋友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丰富,好奇心和表现欲望都 很强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8课 画触觉-苏少版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第三册第18课 《画触觉》 教 学 设 计

《画触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画触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触觉》、《画感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触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生理感觉反应,通过设计来自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触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使学生明白创作来源于生活,本课的设计理念就在于把生活中体验到的触觉通过真实的感受然后用点、线条、色块、肌理等造型语言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爱美术活动,有一定的作画能力。《画触觉》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对他们来说新而陌生,是在《画声音》、《感受肌理》之后的又一次感觉绘画,面对学生表现经验的贫乏,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用强烈的“表现欲”挑战“难度大”。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穿插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热情,而在欣赏作品时直观鲜明的课件则能让孩子安静的欣赏,细细的品味,这样动静结合,更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触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生理感觉反应,触觉是比较抽象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画触觉 |苏少版

《画触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笔触来外现成符号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会使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以不同的点、线、面、色彩来表现触觉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色彩来表现触觉感受。 教学难点:如何让有趣的触觉体验,通过学生的联想化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每小组桌子上有一个神秘的小箱子?大家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请各个小组的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箱子里摸一摸,互相交流一下感受,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告诉老师你们这组摸到的东西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触摸感受,你们知道刚刚用手去摸东西的感觉叫什么吗?——触觉,触觉就是我们用手指触摸到的感觉。 3.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画触觉。 二、教授新课:感受触觉 1.师:大家觉得触觉可以画出来吗?说说你的理由。我们一起来看看触觉能不能画出来。 展示荷兰画家德库宁的作品,原来触觉是可以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表现触觉的。——点、线、面、色。 2.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看看屏幕上面显示了一些小朋友画的感觉,下面是一些触觉词语,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能不能连对。

3.师:刚才我们玩了连线游戏,那你们知道如何画触觉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观察各种点、线、面、色彩的图片,总结出画触觉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学生试画 展示小刺猬和仙人掌的图片,请两个学生用点、线、面试画。 四、欣赏作品:感悟触觉 师:下面我们来猜一猜,有些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触觉,你能猜出来吗? 五、教师示范:启发感触 师:看了那么多小朋友的画触觉作品,老师也想来画一画触觉,画之前我先摸一摸,哪一组小朋友愿意让我摸一摸你们桌上神秘的小盒子? 六、学生作业:大胆联想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触觉,也看了老师的画触觉作品,相信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表现一下了吧!别急!先看看老师的作业要求吧! 每组的小朋友画一画你们桌上小盒子的触觉感受,用我们今天课上学到了点、线、面、色来表现。 七:分组评价:个性表达 师:画好的同学分组贴到黑板上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画的是什么触觉感受,最后老师要打开每一组的小盒子,看哪个小朋友画触觉最接近。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三原色三间色》教案

《三原色三间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自然界和生活里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让学生逐步了解自然界的光影变化。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 2、首次接触水粉,学习掌握简单的水粉画的表现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彩特性及其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各种有关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图片、水粉颜料、毛笔、水杯等。 生: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师: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景色主要色彩是什么?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带有原色、间色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美。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 二、游戏与感受 游戏:找一找,水粉颜料盒里哪些颜色最鲜艳? 这些最鲜艳的颜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原色与间色。板书:《三原色三间色》 三、认识与探究 1、认识三原色 到底什么叫三原色呢?出示原色的定义:色彩中最基本、最原始的三种颜色是红、黄、蓝,任何其他颜色,都调不出这三种颜色。 2、认识三间色

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教师演示:把黄色水与蓝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看,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 图片展示:黄+蓝=绿 其实同学们也能变出这样的魔术,学生进行调配。 图片展示:红+黄=橙蓝+红=紫 得出三间色的定义:原色中任意两种色彩调和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 3、教师多媒体展示色环及用原色、间色绘制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三原色与三间色具有什么样的色彩效果?带给你怎样的色彩感受? 四、尝试与练习 作业:学生尝试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作业要求:水份适中有序涂里不涂到外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2.doc

《流动的颜色》教案 教材简析: 红、黄、蓝三原色在幼儿园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原色互混产生间色、复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调色、色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的。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流动,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让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2、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色彩规律。并根据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式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器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三个玻璃器皿中装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墨水,为大家表演“变色魔术”——运用滴管将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玻璃上的变化。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变化。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以下几个试验中选以—到两个进行 实验: 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分别用小棒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

少种变化。 2、将红、黄、蓝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动玻璃,让玻璃上的颜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将生宣纸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在一片玻璃上涂红色墨水、另两块涂黄色和蓝色,晾干后将三片玻璃两片、两片地覆盖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着将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鼓励大胆创新,有些画从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课后拓展: 回家在纸壳上掏圆洞,寻找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糖纸贴到洞上,做成三张滤光片。使用这几张滤光片组合来观察世界,体会色彩流动带来的美感。 札记: 美术学具盒里的彩色墨水对于本课来说很实用,但要提醒学生在剪口时要大小合适,否则用的时候容易一下子挤出好多,将作业本浸湿,而且作业不容易干;画完后墨水瓶子要把盖子盖紧,好多孩子都是这样把墨水撒到书包的。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也是学生的习惯问题,所以一定要强调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