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

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

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
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

(0127)《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说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一个是。

2.文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六朝以后的话基础上形成的汉语书面语。

3.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这是指“六书”中的;“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指“六书”中的。

4.许慎说:“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这是指“六书”中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指“六书”中的。

5.许慎说:“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是指“六书”中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是指“六书”中的。

6.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是。

7.古书中常见的形体分歧的字有古今字、和三大类。

8.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和完全相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9.繁简字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的条件下,可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或简化字。

10.《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清代,《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清代。

11.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有、和古今意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三种。

12.古今词义同中有异的词,词义发展变化可分为的演变、的演变和词义轻重的演变三个方面。

13.古今词义范围的演变,通常有词义扩大、和三种情况。

14.词的本义探求的方法有和两种。

15.从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可以分为句首、和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组字中,全属会意字的一组是()

①载伐及孔②斩休雀析③安息益景④北亦林朝

2.下列四组字中,全属会意字的一组是()

①景步走休②莫朝臭岩③亦伐北及④宗雀盆现

3.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①齿果孔人②雀栽耷森③岩从休析④腾斧到衷

4.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①河悟休衷②我期理益③荆湖栽疆④取北孔析

5.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①后後②说悦③杯盃④會会

6.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①自鼻②粮糧③丑醜④早枣

7.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①新薪②然燃③悦说④礼禮

8.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①景影②益溢③采彩④泪淚

9.下列四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字组是()

①栗慄②穀谷③期朞④障嶂

10.下列四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一组是()

①说悦②辟避③鵝鵞④後后

11.《齐桓公伐楚》:“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中“伐”作进攻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感情色彩扬升④词义轻重变化12.《齐晋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中“劝”作“鼓励”、“勉励”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词义轻重演变

13.《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14.《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耇,获而取之,何有于二毛?”中“取”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15.《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河”作“黄河”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演变

16.《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發,跃如也。”中“發”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17.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中“解”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18.《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中“及”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19.《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中“自”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20.《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中“所”在句中表示的是()

①本义②直接引申义③间接引申义④假借义

21.《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中“是”在句中是()

①副词②指示代词③判断词④形容词

22.《左传·僖公二年》:“公曰:‘是吾宝也。’”中“是”在句中是()

①副词②指示代词③判断词④形容词

23.《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曰:‘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中“是”在句中是()

①副词②指示代词③判断词④形容词

24.《战国策·秦策》:“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中“是”在句中是()

①副词②指示代词③判断词④形容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式的是()

①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③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衡·感虚)

④(吕布)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阵卓几见杀之状。(后汉书·吕布传)

2.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式的是()

①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非十二子)

②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

③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江淹传)

④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

3.下列各句中有被动句式的是()

①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

③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法)

④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4.下列各句中“于”不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是()

①师进,次于陉。(左传·僖公四年)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公元年)

④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5.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是()

①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汉书·鲍宣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一)

④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史记·公孙弘列传)

6.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①车雷震而风厉,马鹿超而龙骧。(张衡《南都赋》)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④江南火耕水耨。(史记·平准书)

7.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②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③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史记·匈奴则传)

④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8.下列各句中“朝”不表本义的是()

①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朝非子·五蠹)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③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肖相国世家)

④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贞观政要·刑法)

9.下列各句中“解”不表本义的是()

①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三)

②遂以解国之大患。(荀子·臣道)

③孔子自解,安能解乎?(论衡·问孔)

④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贾谊《治安策》)

10.下列各句中“及”表引申义的是()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同上)

③公曰:“無庸,将自及。(同上)

④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11.下列各句中“之”作代词的是()

①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②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齐。”(庄子·人

间世)

③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④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12.下列各句中“之”不作动词的是()

①甲兵之事,未之闻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②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齐。”(庄子·人

间世)

③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④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史记·苏秦列

传)

13.下列各句中有“之”作连词的是()

①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吕氏春秋·举难)

②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韩非子?说林)

③奉阳君徐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齐也,又不欲臣之之韩、梁也。(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燕王书)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14.下列各句中有“之”作动词的是()

①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韩非子`说林)

①之人也,物莫之伤。(庄子`逍遥游)

③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孟

子·梁惠王上)

④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15.下列各句中有“之”作连词的是()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论语`微子)

②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16.下列各句中“孰”不表示选择的是()

①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史记·黥布列传)

②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17.下列各句中“孰”表示选择的是()

①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②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史记·黥布列传)

③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④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

18.下列各句中“及”表引申义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战国策·齐策)

②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

③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④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19.下列各句中“所以”表示原因的是()

①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史记·张仪列传)

②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

③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荀子·哀兵)

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20.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示原因的是()

①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君不此问而舜冠,所以不对也。(荀子·哀公)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下加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意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2.子疾病

..,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3.素锦绸.杠。(尔雅·释天)

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6.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乃窦太后得幸,前后

..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史记·孝景本纪)

7.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8.合散消息

..兮,安有常则。(贾谊《鹏鸟赋》)

9.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孟子·梁惠王上)

10.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国语·周语上)1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12.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左传·成公二年)

13.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14.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列传)

1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16.魏武子有嬖妾,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左传·宣公十五年)

17.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18.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扬雄《解嘲》)

19.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20.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21.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

22.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4.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

25.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26.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27.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邶风·燕燕)

28.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荀子·强国)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30.师进,次.于陉。(左传·僖公四年)

3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3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33.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

3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

五、用横线划出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前置的宾语和介词的前置的宾语: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左传·僖公四年)

3.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难一)

4.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5.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6.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

7.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8.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9.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左传·昭公五年)

11.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1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1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14.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

15.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了的词,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

1.齐军既已过而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下)

3.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5.杨子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列子·说符)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7.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孟子·离娄下)

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成公二年)

10.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11.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12.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耳目也。(孙子兵法·军争)

13.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1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15.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16.楚欲弱我也,先为之弱乎?(左传·僖公十年)

17.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18.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19.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20.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七、标点下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翳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隐公元年)

3.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

献丑父郤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左传·成公二年)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左传·僖公四年)

5.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6.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7.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

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8.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9.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战国策·秦策三)

10.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战国策·燕策一)

八.下列成语中保存有古代汉语语法(宾语前置、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的遗迹,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不胫而走良药苦口何去何从冰消瓦解飞砂走石刀耕火种

富国强兵时不我待破釜沉舟一以当十草菅人命唯利是图

汗牛充栋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何罪之有虎踞龙盘去伪存真

衣锦还乡不翼而飞兵不血刃马首是瞻汗马功劳道听途说

龙飞凤舞口诛笔伐文以载道幕天席地夜以继日莫我知也

(0127)《古代汉语上》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文言,古白话 2.先秦,北方 3.转注,形声 4.会意,指事 5.象形,假借

6.隶书,结构,笔势 7.异体字,繁简字 8.读音,意义 9.约定俗成,通用 10.朱骏声,段玉裁 1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2.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 13.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14.分析字形结构,分析、归纳词的各个意义 15.句中,句尾

二、单项选择题

1② 2② 3④ 4③ 5② 6① 7④ 8④ 9② 10④ 11③ 12③ 13①

14① 15① 16① 17① 18② 19④ 20④ 21② 22② 23② 24②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③ 2①②④ 3②③ 4①③ 5①② 6①③ 7①②③ 8①③④ 9①②

10①②④ 11①③ 12①③④ 13③④ 14①③ 15②③④ 16①③④ 17①④

18①③④ 19①③④ 20①②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下加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意义

1、黄河

2、病重、病得厉害

3、缠绕

4、辛苦、辛劳

5、边邑

6、汉文帝的前妻、前一个皇后

7、坐寐、坐着打瞌睡

8、消长、消亡生长

9、失败、倾覆 10、小人物

11、城墙 12、你 13、热水、开水 14、第二次 15、逐渐 16、病加重、病重17、遗憾、不满意18、遇19、老年男子、老人20、离开21、姐妹22、稍、略 23、难道

24、将近、差不多达到 25、你 26、睡醒 27、眼泪 28、扫除 29、倒下去 30、临时驻扎 31、护城河 32、有馀力、有馀暇 33、既然如此,那么 34、一种带汁的肉食

五、用横线划出下列各句中动词和介词二者的前置的宾语

1、是

2、是

3、安

4、吾

5、之

6、一

7、是

8、之

9、其疾 10、社稷 11、君、命 12、敌 13、方城、汉水 14、我 15、吾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了的词,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

1、西,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向西行”。

2、小,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小”。

3、大、小,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大(小)”。

4、侣、友,名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侣(友)”。

5、衣,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穿”。

6、王,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当王”。

7、来,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来”。

8、贤,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贤”。

9、难,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难”;免,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免于被俘”。

10、夫人,名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夫人”。

11、西,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向西行”。

12、一,数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统一”。

13、饮,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赵盾)饮(酒)”。

14、美,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美”。

15、相,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当丞相”。

1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弱小”。

17、贵、贱,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贵(贱)”。

18、蹄,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子踢”。

19、活,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

20、将,名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成为将”。

七、标点下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标点: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译文:大叔修葺城郭聚集百姓,整修铠甲和武装,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郑庄公听到他偷袭的日期,说:“可以(除掉他)了。”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进鄢这个地方。郑庄公到鄢去讨伐他。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段出国逃亡到共国。

2、标点:颍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翳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译文:颖考叔作颍谷封人,听到这件事,有进献的东西给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食物。他吃时把肉放在一边不吃。郑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吃过,还没有吃过你的肉羹。请让我把这些肉拿去送给她。”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惟独我没有。”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郑庄公告诉他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颍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个隧道与您母亲相见,难道谁说不是这样呢?”郑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3、标点: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

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译文:逢丑父让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喝的水。郑周父驾副车,宛茷作车右,用车装着齐侯离开来使他免于被俘。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将要杀他,他大喊道:“从今以后没有代替他们的国君承担患难的人,如今有一个在此,他将被杀掉吗?”郤克说:“人家不把用死来使他们的国君免于被俘看作难事,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于是使他免于被杀。

4、标点: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译文:楚成王派遣使者跟进攻的军队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彼此相隔很远,本来互不相干,这如发情的马、牛不同类不会相诱。没料到你们竟然进入我国的土地,这是什么原因?"齐国大夫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王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有权讨伐他们中的有罪者,以辅佐周王室。’并赐给我们先王可以征伐的地方: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应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使周王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我有责任查究这件事;周昭王南巡而没有返回,我有责任追问这件事。"使者回答说:"供品没有交纳,这是我国君主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各诸侯国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xíng)地。

5、标点: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译文:赵太后刚开始管理国政,秦国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王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人质,军队才出动。”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竭力进谏。赵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人,我一定向他的脸上吐唾沫!

6、标点: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译文:左师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很生气地等着他。触龙进宫后慢慢地向前走,走到太后面前自己告罪说:“我的脚有病,实在不能快跑。很久没有拜见您了,私下里常常自己原谅自己,但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毛病,所以希望拜见太后。”太后说:“我依靠车子走路。”触龙问:“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依靠粥罢了。”触龙说:“近来我特别不想吃饮食,于是自己勉强散步,每天走三四里,渐渐地想饮食了,身体才舒服了些。”太后说:“我不能。”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一些。

7、标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

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密报,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秦的珍宝全部据为己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上用酒肉款待将士,准备攻破沛公的部队!”这个时候,项羽的部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而沛公只有十万兵马,驻扎在霸上。范增对项羽说:“沛公住在关东时,贪图财物,喜好美女;现在入关了,不取财物,不亲近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我命人观望他头上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成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赶快攻打不要错失机会!”

8、标点: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译文:夏,楚成王派遣大夫屈完到驻扎在陉地的军队。军队向后撤退,临时驻扎在昭陵。齐桓公把各诸侯国的军队陈列出来,和屈完同乘一辆车观看军队。齐桓公说:"此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吗?这是为了继承先王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我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接受我国君主共同友好,这正是我国君主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将士来作战,谁能抵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进攻城池,什么样的城池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您如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如凭籍武力威胁,楚国将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那时虽然您的将士众多,也没有用他们的地方。“屈完就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9、标点: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战国策·秦策三)

译文:这天会见范雎,凡是见到的人没有不改变脸色更换面容的。秦王让身边的人退下,宫庭上空无一人。秦王跪着并请教说:“先生将用什么教导我?”范雎回答说:“好,好。”过了一会儿,秦王又请教。范雎说:“是,是。”像这样反复三次。秦王挺身直腰长跪着说;“先生不愿教导我吗?”

10、标点: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战国策·燕策一)

译文:燕昭王说:“我该拜见谁好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中,有个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三年都没有寻求到。有个国君亲近的内侍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国君就派他去。只用了三个月就寻到千里马,但马己经死掉,用五百金买下马头,返回国内报告国君。国君听后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丢弃五百金?’内侍回答说:‘买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会买良马,千里马很快就到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到的不少。如果现在大王诚心诚意想招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我尚且被侍奉,何况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难道会因路程有千里而不来吗?”

八.下列成语中保存有古代汉语语法(宾语前置、词类活用、名词作状

语)的遗迹,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不胫而走:名词“胫”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动胫(小腿)”。

良药苦口:形容词“苦”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发苦”。

何去何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意思是“去何从何”。

冰消瓦解:名词“冰”和“瓦”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冰一样”和“像瓦一样”。飞砂走石:动词“飞”和“走”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飞”和“使...走”。

刀耕火种:名词“刀”和“火”作状语,表示工具,意思是“用刀”和“用火”。

富国强兵:形容词“富”和“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富”和“使...强”。

时不我待: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宾语前置,意思是“时不待我”。破釜沉舟:形容词“破”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破”;动词“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沉”。

一以当十:介词“以”的宾语“一”前置,意思是“以一当十”。

草菅人命:名词“草菅”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草菅”。

唯利是图:指示代词“是”复指的宾语“利”前置,意思是“唯图利”。汗牛充栋:名词“汗”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出汗”。

沉鱼落雁:动词“沉”和“落”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下沉”和“使...落下来”。

羞花闭月:动词“羞”和“闭”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害羞”和“使...闭光”。

何罪之有:指示代词“之”复指的宾语“何罪”前置,意思是“有何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汉语中常见的古今异义整理

常见地双音古今异义整理 非常(意外地变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执事(对对方地敬称;掌管某项工作地人) 行李(出使地人;出门所带地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地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地党羽) 养生(供养活着地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丈夫(男子;女子地配偶) 根本(树木地根部;事物地根源或最重要地地方)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地心意)上路(高高地道路;走上路程) 学者(求学地人;有专门学问地人)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小地方面学习;学校教育地初级阶段)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地能力) 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中间是空地;天空)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地) 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地领导人) 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便利(吉利;方便)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地总称) 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 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果然(饱地样子;与事实相符) 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 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 县官(官府;县令)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皇帝身边地近臣;方位或约数)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地命令)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地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生日(生活一天天地;出生日) 绝境(与外界隔绝地地方;没有出路地困境) 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青春(明媚地春光、春天;青年时期) 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 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牺牲(祭祀用地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 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 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 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 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 往往(处处;常常)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地人;为革命牺牲地人) 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 豪杰(有声望地位地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地人)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享受优裕地大官;肉食食物) 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大风(麻风病;大地风) 风流(杰出、英俊,繁华地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 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地人) 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地练习) 或者(有地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常见地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地)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地工具)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记号指出事物得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得主要特点就是组合两个以上得形体来表示一个新得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得主要特点就是由意符(也叫形符)与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瞧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就是一种造字方法,而就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得主要特点就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得字来表示。如:“然”就是“燃”得古字,本义就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就是“薪”得古字,本义就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就是“暮”得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就是“箕”得古字,本义就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就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所谓词得本义,就就是词得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得本义只能就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得本义。所谓引申义,就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得意义,它就是造成一词多义得根本原因。 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得重要意义就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得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得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得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得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得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得联系,理性地掌握词得意义。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提供研究资料。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部首法: 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另外,要注意两点: (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 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这

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法: 按照四角(或者三角等其他)的顺序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四个角的代表,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容易确定汉字的,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 该检字法将汉字的笔划分成十种类型,每种类型取一个数字作代号。 0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头横垂点叉串方角八小 笔形广一丨丿丶十扌囗八小 例字言天山之草打国见分尖 上述笔形与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口诀表示:“横1垂23点捺,叉4串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依照这个口诀,取汉字四角的笔形,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构成一个字的代表,再以代表数字的多少排列先后。 取角的规则:〈1〉能取复笔时尽量取复笔。如“言”左上角取“亠”,不取“丶”。〈2〉一笔取过一次,第二次作“0”,如“十”作4000。〈3〉平行之笔取左右不取上下。如“非”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1 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五 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 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江淹《别赋》)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 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 1.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陈)蕃在鄙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2 2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 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 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 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统《文选序》) 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例甲骨文: 指事字: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例:从,牧,莫,舂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古代的历法 1、年和岁 2、月 3、晦、朔、望、胐、弦 4、日、时、刻、分、秒 5、四时、节、候 6、盈缩、定朔定气、闰月、岁差 干支纪历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干支纪历分纪年和纪日。 古代的官职 1、官吏的选拔制度 夏、商到西周: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养士、对策或献策、军功入仕(“任人惟贤,因功受禄”)察举又叫荐举,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任子制度是指勋臣子弟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而被保任为官。 东汉后期:察举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 隋代到清末:科举制 2、中央官制 秦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中尉将做少府,大夫,郎。 汉代: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太仆、宗正、少府;大理、大行令(大鸿胪)、大农令(大司农);执金吾,大匠,大夫,郎;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常侍、给事中。 3、地方官制 秦代:郡(郡守、尉、监御史)县(县令或县长)制 汉代:郡(太守、督邮)、国(相);州或部(刺史/牧、司隶校尉) 隋代:废郡,只存州县两级 唐代:州(刺史)/郡(太守)、县;道(黜陟使)、镇(节度使) 宋代:州(知州)县(知县);路(转运使) 元代:行中书省;县(县尹) 明: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县(知县);巡抚、总督 清:省、道、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 4、品阶勋爵 品:古代把职事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 阶:古代给只有虚职的官员分的等级 勋:古代酬赏军攻的称号,亦分等级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着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 3.发音部位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 2.32.30 3.发音部位 二.选择题 ADCBBCADDA 三.概念题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汇总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常识

一、姓氏名号 1.常识 (1)姓的作用:①“纪世别类”,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②主要作用:“别婚姻”,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③“崇恩爱,厚亲亲”,氏族社会中,同氏族成员平等地享 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奴隶社会中,奴隶无姓。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因此 姓也成了区分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志。 (2)氏:氏是姓的分支,有分尊卑的作用。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可以自立,常见的自立原因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解狐;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 如:西门豹,百里奚;以官名为氏,如:史墨,司马相如;以祖先的字或谥号 为氏,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 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自天子至一般平民都可以有姓(不 分尊卑)。 (3)名字:把名和字连起来称呼表示尊敬,先秦是先字后名,汉代以后是先名后字。 2.着名人物名字 韩愈——字退之 端木赐——字子贡 宰予——字子我 冉耕——字伯牛 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 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有待的意思。) 孔鲤——字伯鱼 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 诸葛亮——字孔明 唐代柳公绰——字宽 元代周权——字衡之 清代学者方东树——字植之 曾参——字子舆 晋代山涛——字巨源 三国赵云——字子龙(云从龙) 宋代陆游——字务观 秦观——字少游(旅游观光) 岳飞——字鹏举 清代学者潘耒——字次耕 汉代吴平——字君高 唐代诗人罗隐——字诏谏 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 孔丘——字仲尼(丘:山丘,鼓起来的样子。《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王粲——字仲宣(粲:粟之精者【一鲜一明】。宣:天子宣室【一扬一明】。义素相近) 陈琳——字孔璋(琳:美玉。孔:非常。璋:玉名,羊圭为璋。圭,瑞玉也) 曹丕——字子桓(丕、桓皆有大的意思)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