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课后练习的答案

古汉语课后练习的答案

古汉语课后练习的答案
古汉语课后练习的答案

各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标点下文:

1.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非其路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仲孙忌谏曰:“子为鲁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吝,且不显国也?”文子曰:“然吾观国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闻君子以德显国,不闻以妾与马者。夫德者得之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也。若独贪于奢侈、好文章,是不德也,何以相国?”仲孙惭而退。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问其故,对曰:“昔栾武子贵而能贫,故能垂德于后。今吾子之贫,是武子之德。能守廉静者,致福之道也,吾所以贺。”宣子再拜受其言。宋人或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公仪休为鲁相,使食公禄者不得与下人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故遗君鱼,何故不受?”公仪休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相,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臣轨》下《廉洁章》)

参考译文:为政清简、顺其自然,则天神会赐时机;谨慎廉洁、讲究节操,则地神也赠财富。君子虽富有且地位显赫,不因过分奢养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虽贫穷且地位低下,不因追求私利而坏了廉洁的名声。大家知道身为官吏,要奉公守法只为百姓造福;不知道作个官员,竟然会违反法律占夺别人钱财。任职做官没有比“心静如水”更为重要,面对钱财没有比“廉洁自律”更应注意。廉洁而心静,那真是做官的法宝。本不是路而非要行走,虽劳累万分也到不了目的地;本不属你而偏要占有,虽强夺硬拿也到不了你的手。聪明之人不会硬干不可能成功之事,廉洁之士不会强拿不属于自己之物,这样才能全身远害而美名永留。所以君子要奉守廉洁而坚持为人之真,守住清白以保全自己名声。钱财再多不如讲仁讲义,官职再高不及德高望重。季文子为鲁国相国,其妾不穿丝绸之衣,其马不食精细之粟。仲孙忌谏道:“你为鲁国上卿,竟然妾不穿丝绸之衣,马不食精细之粟,人家岂不要认为你吝啬小家子气,而且显不出大国的气派?”季文子答道:“但我看到众多百姓的父母,穿的是粗布,吃的是蔬果,我所以不敢那么做。况且我听说君子以其德行而使国家名声远扬,从没听说依靠妾和马来为国赢得威望。只有我讲德行、其他人也讲德行的事,才能在全国推行。如果只是贪恋于奢糜挥霍的生活、喜欢穿艳丽漂亮的服装,那完全不是我们倡导的德行,又怎么来辅助国政?”仲孙忌听了羞愧而退。韩宣子为钱少而愁眉不展,叔向却对他表示祝贺。韩宣子问为什么要祝贺他,叔向说:“从前栾武子地位显赫而能安贫乐道,所以他的德行名声一直流传不衰。现在你钱少而能安贫乐道,那就好比有栾武子的德行。能守住廉洁底线、清白之身,那真是致福之道啊。所以我要祝贺你。”韩宣子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叔向的教诲。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美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将这块玉给治玉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是块好玉,我才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是自己的宝贝,你把美玉看作是自己的宝贝。你把美玉献给我,我们俩都丢了自己的宝贝,那还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贝。”公仪休为鲁国相国,规定拿了公家俸禄的官员不得与百姓争利,得了国家大利的官员不能夺百姓的小利。有个客人送鱼给公仪休,公仪休不肯接受。客人说:“听说你爱吃鱼,所以送给你鱼,为什么不拿呢?”公仪休回答说:“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鱼。现在我任相国,能自己买到鱼吃。我拿了你的鱼而被免去职务,谁又会愿意

送给我鱼?我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鱼。”

2.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陛下圣德中兴,而从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⑴,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由是豪强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后汉书·董宣传》)

注释:

⑴文叔: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参考译文:董宣字少平,是陈留圉人,任洛阳令。当时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乘机躲藏在主人家中,官吏无法抓捕他。等到公主外出让奴仆陪乘时,董宣等候在门外,拦住车马,用刀画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错,命令奴仆下车,乘此机会杀了奴仆。公主马上回宫向光武帝倾诉,光武帝听后大怒,召董宣前来,想要杖杀他。董宣磕头请罪说:“陛下以德复兴了汉朝,却放纵奴仆杀人,将凭什么来治理天下?臣不用皇上杖杀,臣请求皇上让我自杀。”董宣马上以头击柱,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下令小太监抓住董宣,要他向公主磕头请罪,董宣硬是不从,光武帝让人强迫他磕头,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湖阳公主对光武帝说:“你是普通人时,藏匿逃亡及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门抓人。今天你贵为天子,威严却不能实行一个命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天子和普通人不同。”于是下令让不肯低头的董宣出来,赐钱三十万。豪强因此而大为震惊,京城中人称董宣为“卧虎”,有歌唱道:“枹鼓不鸣董少平。”

练习二

标点下文:

1.人命中疑狱最多:有黑夜被杀,见证无人者;有尸无下落,求检不得者;有众口齐证一人,而此人夹死不招者;有共见打死是实,及吊尸检验,并无致命重伤者。凡遇此等人命,只宜案候密访,慎毋自恃擿伏之明,炼成附会之狱。《书》曰:“罪疑惟轻。”又曰:“宁失不经。”夫以皋陶为士,安有疑狱?不经之人,岂可失出?明断如古人,犹慎重若此,况其它乎?今之为官者,为能阙疑慎狱,即是窃比皋陶,其自命正复不小。彼锻炼成狱者,不及古人远矣,何聪明之足恃哉!(李渔《资治新书》)

参考译文:人命案件中有疑点的最多。有的是黑夜被杀,无人见证;有的是死不见尸,无法检验;有的是众人都证明一人犯罪,而此人被刑罚折磨致死也不招供;有的是众人都见到某人被打死,到验尸时,却并没有致命重伤。凡是碰到这种人命案子,只能耐心等待并密访,切不可自以为有揭露隐秘坏事的本事,而作出牵强附会的判决。《尚书? 大禹谟》说:“罪行可疑的,就从轻发落。”又说:“宁可放走犯罪的人(也不重判)。”皋陶担任审判官,哪里会有可疑之案?犯罪之人,又怎么能放走?明察断案像皋陶这样的古人,还这么慎重地断案,况且是别人呢?现在做官的因为遇有疑难之处能存疑而不妄作结论,因为能谨慎判案,就私下里把自己与皋陶相提并论,那口气真是不小。那些罗织罪名、陷人于罪的人,比起古人来差得远了,哪里有什么小聪明可以依靠呢?

2.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苏轼《日喻》)

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生活在一起,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潜入水中呢?一定是对水的规律有所领悟了。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能潜水的人询问探求他们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学习却去强求规律的人,全都像北方学潜水的那种人。

3.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为岷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露坐验问,决遣咸尽,还领新讼事,皆立决。有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或谏曰:“公事有程,何自苦!”公义曰:“刺史无德,不能使民无讼,岂可禁人在狱而安寝于家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讼者,乡闾父老遽晓之曰:“此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有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隋书·辛公义传》)

参考译文:辛公义是陇西狄道郡人,任岷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监狱中,在室外坐着审问囚犯,该判决的判决,该释放的释放,一下子将案子全处理完。回去接受新的案件,都立刻裁决。有应当监禁的人,辛公义就住在公堂上办事,不结案就不回家。有的人劝谏他说:“办公事自有一定的程序,何必自找苦吃!”辛公义说:“刺史无德无能,不能使百姓不打官司,难道可以把人关在监狱里而自己在家中安心睡觉吗?”犯罪之人听到他的这一番话,都自觉地服罪。以后有打官司的人,乡村父老就告诫他说:“这等小事,怎么忍心烦劳刺史?”准备打官司的人大多互相歉让而撤讼。当地风俗害怕人生病,如果一人有病,马上就全家躲避病人,父子夫妻不再互相照顾扶养,因此病人大多病死。辛公义想要改变这一风俗,于是分头派遣官吏巡视检查所辖范围内,凡是有生病的人,都用床抬来,安置在公堂上。遇到夏天疫病流行时,病人有时多达数百人,辛公义亲自设置一张床,独自一人坐在中间,整天从早到晚,面对病人处理公事。所得俸禄,全用来买药。为他们请来医生治病,亲自劝他们服药吃饭,从这以后病人都痊愈了,辛公义才把他们的亲属都召来告诉他们说:“生死由命,与互相接触无关。以前你们抛弃有病之人,这是病人病死的原因。今天我把病人聚集起来,坐睡在他们中间,如果说会互相传染,我哪能不死?”众多病家的子孙惭愧请罪而离去。

练习三

标点下文:

1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

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世说新语·假谲》)

参考译文:温峤死了妻子。堂房姑母刘氏,一家人碰上战乱,辗转离散,只有一个女儿,很漂亮又很聪明,堂姑母托温峤给找个女婿。温峤私下里有意自己娶她,就回答说:“称心如意的女婿不容易找到,要是找一个和我温峤一样的行不行?”姑母说:“经过战乱活下来的人,只求马马虎虎保住条命,就足以让我晚年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希求像你这样的人呢?”过后不几天,温峤回复姑母说:“已经找到婚配人家,门第还过得去,女婿的名声官位都不比我差。”于是送上一个玉镜台做聘礼。姑母非常高兴。等到结婚,行了交拜礼以后,新娘用手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我所料。”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的长史时北伐刘聪得到的。

2.天下未有兵甲,多刺客。李勉为开封尉。狱囚有意气者,勉纵而逸之。后客游河北,偶见故囚,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千缣可乎?”曰:“未。”“二千疋可乎?”曰:“未也。”妻曰:“不如杀之。”其僮哀勉,密告之,乃逸去。夜半至津。店老父曰:“此多猛兽,何敢夜行?”勉言其故。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唐国史补》)

参考译文:天下没有刀兵之祸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刺客。李勉任开封县尉。囚犯中有个神色自若的人,李勉放了他让他回去。后来李勉闲游到河北,偶然碰见了以前释放的那个囚犯,那人把李勉带回家里好好招待。那人告诉他妻子:“这就是让我活命的恩人,我们用什么来报答他呢?”他妻子说:“送他上好的绢缎一千匹够吗?”那人说:“不够。”他妻子又问:“两千匹够吗?”他还是说:“不够。”他妻子说:“如果这样还不够报答,不如杀了他。”那人家的仆人同情李勉,就偷偷把囚犯夫妻要杀他的事告诉了李勉,李勉马上逃走了。半夜到一要道之处。旅店主人说:“这地方晚上多猛兽出没,你怎么敢独自一个人走夜路呢?”李勉于是把原因讲给店主听。梁上有人看了他一眼,说:“我差点误杀了德行高尚的长者。”说完就走了。天还没亮,那位梁上君子提着囚犯夫妻二人的头来给李勉看。

2左神策军吏李昱假贷长安富人钱,不偿。京兆尹许孟容收捕械系,立期使偿,曰:“及期满不足,当死。”中尉诉于上。上遣中使宣旨,送本军。孟容曰:“臣不奉诏当死,然臣为陛下尹京畿,非抑制豪强,何以肃清辇下?钱未偿,李昱不可得。”上嘉其刚直而许之。自兴元已后,禁军有功,又中贵之尤有渥恩者,方得护军。故军士日益纵横,府县不能制。孟容刚正不惧,以法绳之,一军尽惊。(《旧唐书·许孟容传》)

参考译文:左神策军军吏李昱借长安富人的钱,不还钱。京兆尹许孟容派兵把他抓来后关起来,让他订立日期还钱,对他说:“到期满钱没还完的,一律处死。”神策军中尉向唐宪宗申诉。唐宪宗派宫中使者宣旨,令许孟容把李昱放回军中。许孟容说:“臣不遵命应当处死,但是臣为皇上管理京城,不抑制豪强势力,怎么能够替皇上肃清京城?钱未还清,李昱不能释放。”唐宪宗称赞他刚毅正直,就同意了他的处理。自从兴元年间以后,禁军中有功的人,或者太监中特别受皇上器重的人,才能够担任护军。所以护军中的士兵日益放纵骄横,府县官吏不能制止。许孟容刚正不惧怕,依法处罚违法士兵,护军士兵都十分吃惊。

练习四

标点下文:

1.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

参考译文: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国国君出使去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只有几辆车子;由于得到秦王的欢心,秦王赠给他一百辆车子。他回到宋国,见到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靠编织鞋子来糊口,过着贫困的生活而面黄肌瘦,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使随从的车辆增加到一百辆,这又是我超过他人的长处。”庄子说:“秦王有病,召集医生为他治病,凡是能够刺破脓疮溃散疖子的,可以得到一辆车子的奖赏;凡是能够用舌头舔治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子的奖赏;治疗的部位越是低下,得到奖赏的车辆也就越多。你难道为秦王舔治痔疮了吗?怎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车辆呢?你走开吧!”

2.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隋书·刘行本传》)

参考译文:雍州别驾元肇对皇上说:“有个州官,拿了别人送的钱财三百文,按法律应处杖刑一百。但我刚到任的时候就跟他讲明了规矩。这州官居然故意违反规矩,请允许再加处徒刑一年。”刘行本驳斥说:“律令颁布实行,都由皇上颁发诏书,使百姓明白规章管束。现在元肇却只重视自己订的规矩,而忽视皇上定的律令。只是想强调自己言出必行,却忘了朝廷的律令要讲真实不虚,违背了法律来树立个人威信,那不是人臣该取的做法。”皇上赞许刘行本的说法,赏赐他上好绢绸一百匹。

3.崔仁师……贞观初,改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男子谋逆,有司捕支党,累系填狱,诏仁师按覆。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饮汤渖,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大理少卿孙伏伽谓曰:“原雪者众,谁肯让死?就决而事变,奈何?”仁师曰:“治狱主仁恕,故谚称‘杀人刖足,亦皆有礼’。岂有知枉不申,为身谋哉?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愿也!”及敕使覆讯,诸囚咸叩头曰:“崔公仁恕,必无枉者。”举无异辞。由是知名。(《新唐书·崔仁师传》)

参考译文:崔仁师……贞观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当时青州有男子谋反,官吏抓捕参与谋反的同伙关满了监狱,唐太宗下诏让崔仁师前去审查核实。崔仁师到了之后,将囚犯身上的刑具全都去掉,给他们备了饭食,让他们吃饭喝水,然后讯问事实真相,只判了其中为首的十多人有罪,其他人全都赦免释放。大理少卿孙伏伽说:“你平反的人这么多,只恐怕人的本性贪生怕死,谁会愿意去死?你这样断了案而后来情况又有变化,那怎么办?”崔仁师说:“大凡审案应当以仁爱宽容为本,所以有谚语说‘杀人断腿,都要有个规矩’。难道能明知其冤枉而不为其伸冤,却只为自己考虑吗?假如能用我区区一条命换来十个囚犯的性命,那本来便是我出自内心的想法!”等到皇上派来的使者重新审问,被判罪的所有囚犯都叩头说:“崔公处理案件公平仁恕,肯定没有被冤枉的人。”大家异口同声,没有不同的说法。崔仁师因此而名闻天下。

4.(农夫)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粥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论贵粟疏》)

参考译文:(农民)像这样辛勤劳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急迫抽税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间,早上的命令到晚上又改了。遇到要交纳赋税时,手头有粮的不得不半价贱卖,没粮的不得不以加倍的利息以求借贷,于是便有了卖田卖屋、卖子卖孙来还债的人。而大商人屯积货物,牟取暴利,小商人开店贩卖,控制多余商品,每天在市面上窥伺行情,趁朝廷官府急需,卖出商品的价格必定成倍提高。所以他们男的不用下地耕种,女的不必养蚕织布,穿的一定是华丽锦缎,吃的一定是精米鱼肉,没有农民的辛苦,却坐享种地所获之利。

练习五

标点下文:

1.有童子数人窃瓜,事主获于案下,乃不呈告窃瓜,而谓盗其钱三十千。童子不服。余诘事主曰:“钱藏何所?”曰:“瓜棚。”余曰:“瓜棚一隙地耳。焉有不藏於家,而置之野田草露中乎?”曰:“窖之也。”余颔之。次日,公干下乡,迂道过其地,猝传地保勘窖,弗得。余曰:“窖且乌有,焉得有钱?童子窃瓜则有之,盗钱则未也。昨以其口馋掌责之,今尔诬栽,奈何?”杖之於野。夫天下可疑之事,非躬亲之不可。若我以为可疑,而彼或果有其事,是以疑人者误人矣。故余昨者明见为可疑,而未敢径断也,必躬亲其地而后断之。然早告以往勘,则窖早伪为之,而疑终不能释矣。(《梦谈随录》卷上)

参考译文:有几个小孩偷瓜,瓜主把他们抓到官府,但是他没有状告小孩偷瓜,却声称他们偷了三十千钱。小孩不服。我盘问瓜主说:“你的钱藏在哪里?”他说:“藏在瓜棚里。”我说:“瓜棚是一块空地罢了。哪有不把钱藏在家里,却放在野地里的道理?”他说:“钱藏在瓜棚的地窖里。”我点头表示同意。第二天,我因为公事下乡,绕道经过那里,突然传唤地保勘查,结果根本找不到地窖。我对瓜主说:“地窖尚且子虚乌有,哪里会有地窖里的钱呢?小孩偷瓜的事情是有的,偷钱的事情却根本没有。昨天我因为他们嘴馋,已经打嘴惩罚过他们了,现在你诬陷栽赃,该怎么处罚呢?”于是在郊外对他处以杖刑。天下可疑的事情,非亲自调查清楚不可。如果我认为可疑,但他或者真有其事,这样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判案,就会对人做出错误的判决。所以我昨天明明认为瓜主的话值得怀疑,却不敢马上断定,一定要亲自到那儿查看后才下结论。但是如果提早告诉他我要去勘察,那么他的地窖早就伪造好了,那我的怀疑就永远也不能破解了。

2.禁强必先禁窃,究盗不若究窝。涓涓不息,流为江河。小偷弗惩,其势必为大盗。故於穿窬之获,究之务尽其法。无论赃多证确,刺配无疑。即使偶犯赃轻,亦必痛惩幽系,令亲属具结,保其改过,而后释之。倘以“饥寒所迫”一语横踞於中,草草发落,是种大盗之根,爱之适以害之矣。至於窝盗之罪,更浮於盗。宁纵十盗,勿漏一窝。无深山不聚豺狼,无巨窝不来贼盗,窝即盗之源也。(《资治新书》卷首)

参考译文:禁强盗一定要先禁偷窃,追究盗贼不如追究窝藏之人。涓涓细流不断,就会汇成江河。小偷不加惩罚,势必发展为大盗。所以对于抓获的窃贼,一定要按照法律追究到底。不要说那些赃物累累、证据确凿的盗贼,处以刺字发配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偶然偷盗,

赃物不多,也定要严惩并关押起来,要他的亲属签字画押,保证他改过自新,然后才释放他。如果因为心里想着他偷盗是“饥寒所迫”,所以就草草发落,这就种下了他成为大盗的祸根,表面上是怜悯他,实际上却是害了他。至于窝藏盗贼,那罪行更超过盗窃本身。宁可放过十个盗贼,也不能漏掉一个窝主。没有深山就不会聚集豺狼,没有大的窝主就不会招来盗贼,窝主实在是盗贼的源头所在。

3.禁宰耕牛一事,是弭盗良方。不知者仅以为修福是实政而虚谈之矣。盖大盗必始於穿窬,而穿窬之发轫又必以盗牛为事。何也?民间细软之物,尽在卧榻之旁,非久於窃盗者,鲜不为其所觉。惟耕牛畜之廊庑,且不善鸣,牵而出之甚易。盗牛入手,即售於屠宰之家,一杀之后,即无赃可认。是天下之物最易盗者是牛,而民间被盗之物最难获者亦是牛。盗风之炽,未有不阶於此者。彼屠牛之家,明知为盗来之物,而购之惟恐不速者,贪其贱耳。从来宰牛之场,即为盗贼化赃之地。禁此以熄盗风,实是端本澄源之法。而重农止杀,又有资於民生不浅。为民上者,亦何惮而弗力为哉!(《资治新书》卷首)

参考译文:禁止宰杀耕牛一事,是消除盗贼的好办法。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只认为修福是实政而不愿意谈论它。其实大盗必定从穿壁翻墙开始,而穿壁翻墙的发端,又必定追溯到偷盗耕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民间值钱的细软之物,都放在卧室床边,不是惯于窃盗的老手,很少能在偷窃时不被发觉。只有耕牛拴在廊檐下面,并且不会叫唤,把它牵出来十分容易。把牛偷到手之后,就马上卖给屠宰的人家,一旦杀掉,就没赃物可以认定。这样看来,天下东西最容易偷的就是牛,而民间被偷东西中最难查获的也是牛。盗窃风气盛行,没有不从这里开始的。那些杀牛的人家,明知道牛是偷来的,却很快把它买下来,正是贪图价钱便宜罢了。从古至今的宰牛场所,就是盗贼的销赃之地。禁止宰牛来止息偷盗之风,实在是正本清源的方法。而且重视农业,禁止宰杀耕牛,又对民生有不小的帮助。作为百姓的统治者,又害怕什么而不努力去这样做呢!

练习六

标点下文:

1.仁义礼智,人性皆全,特为嗜欲蒙蔽,日渐月深。如火在石中,不击不发;泉在山下,不凿不流。终不得谓石中无火,山下无泉也。记在甘州时,有兄弟白首构讼,心甚恶之。兄诉弟不法种种,予曰:“是当立毙杖下,即命尔自行杖,庶快尔心。”命隶取杖付之。其兄尽力一挥,直欲立死其弟,余意正怫然,故语之曰:“须三杖了却尔弟命也。”其弟从阶下忽仰首望兄呼一声⑴,其兄勃然良心触发,急舍杖趋前,抱弟而起。弟揽兄足,兄拊弟背,放声大哭。予亦为泣下,旁观吏卒至不能仰视。当其赴诉咆哮,直有不可解之怨毒;即其举杖之时,亦未见有半点之怜惜也;问官含怒噍呵,亦未尝示一言之解劝也。只其弟仰首一呼,不知其兄从前怨恨销归何处。胥徒府史,抑岂尽皆仁人孝子,为其兄弟感触,亦各含辛堕泪。斯时堂上无官司,两旁无役卒,堂下亦无罪人,只有贤兄悌弟,蔼然仁孝之意充满户庭。若使人人刻刻此念此心,真可刑措不用,其去三代不远矣。信乎!子舆氏之言曰:“如火始然,如泉始达,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其奈不能扩充,何哉?(《托素斋文集》卷6)注:⑴忽仰首望兄呼一声:原本作“忽仰首望兄呼一声‘哥’”。

参考译文:仁义礼智等德行,人性中本来就是都有的,只是因为被私欲蒙蔽,年长日久便都丧失殆尽了。好比火本来在石头中,不敲击石头当然引不出火;水本来在山下,不开凿深挖当然也不会流出来。你总不能说石中没有火,山下没有水吧!记得我在甘州时,有兄弟俩头发都花白了,还在争吵打官司,我从心里都觉得厌恶。那哥哥一一诉落弟弟的不法罪状,我

说:“这种罪恶的人应该立刻乱棍打死,现在我命令你自己持棍行刑,这样也能解你心头之恨。”我吩咐手下把棍子给他。那哥哥用尽全身力气一挥,真是想顷刻之间结果了弟弟性命。我当时心里正气愤,故意对他说:“你应该用三棍就了结你弟弟的性命。”那弟弟伏在台阶下,忽然抬起头来看着他哥哥,口里叫一声“哥!”那兄长顷刻间良心发现,急忙扔下棍子,快步上前搀扶他弟弟起来。弟弟抱着哥哥的腿,哥哥轻拍着弟弟的背,两人放声大哭。我禁不住掩面而泣,旁观的官员、役卒也感慨得看不下去。当兄长到官府告状时,吼叫咆哮,真好像有千古难解的深仇大恨;在他举起棍棒时,看不出有半丝一毫对兄弟的怜惜之情;我这审案官员满脸怒气,责备怒骂,也没有拿一言半语来劝解。只是他弟弟抬头叫一声“哥”,不知那兄长以前的满腔怨恨一下子跑到哪里去了。官府里的小吏差役,难道都是仁人孝子,居然被这兄弟之情触动,纷纷掉下辛酸的泪水。这时公堂上好像不是在打官司,两旁好像没有执法的役卒,堂下也没有被审的罪犯,整个官府只有贤兄仁弟,洋溢着和熙的仁孝之情。假如人人时时都有这种想法、都有这种愿望,真可以把严酷的法律条文都搁置一边、不必再用了,那离夏、商、周远古美好的社会也不远了。你信不信?孔子的弟子曾参说过:“火种刚刚点起,总会燃成烈火熊熊;水滴开始流动,总会变成江水汹涌;如果把美好的孝悌之德广为发扬,那真足以使天下安宁长久始终!”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德行广为发扬呢?原因在哪里呢?

2.刘宰,字平国,金坛人,为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至是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安得一旦复之。”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宋史》卷401)

参考译文:刘宰,字平国,金坛县人,担任泰兴县县令。邻县有人把牛租给泰兴县某人,租户和牛的主人是姻亲,租户就借着前来奔丧的机会,偷了租牛的契约逃走了。后来主人的儿子去收租金,租户却称牛早就卖掉了。主人的儿子多次向官府提出诉讼,但没有租牛的契约可作凭证,官府又因为不是本县的事情而搁置起来不予过问。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的儿子就上诉到刘宰那里,刘宰说:“牛已丢失了十年,怎么能一天就找回来。”于是召来两个乞丐,犒劳他们并告诉他们这件事。刘宰找了个借口,把两人关进监狱,一审讯,乞丐谎称偷过牛卖掉了,刘宰派人跟着他俩到买牛的人家去核实。租户说:“我的牛是从某人那里租来的。”乞丐一口咬定牛卖给了他,租户只好拿出租牛的契约给大家看,双方相持不下,就被—起带到官府。结果偷契约的租户茫然若失,只好归还了牛和租金。

3.成化中,南郊事竣,撤器,亡一金瓶。时有庖人侍其处,遂执之官,备加考掠,辄诬服。及索瓶,无以应,迫之,漫云:“在坛前某地。”如其言掘地,不获,仍系狱。无何,窃瓶者持瓶上金绳鬻於市,有疑之者,质於官,竟得其窃瓶状。问曰:“瓶安在乎?”亦云:“在坛前某地。”如其言掘地,竟获。盖比庖人所指掘之地下数寸耳。假令庖人往掘时而瓶获,或窃瓶者不鬻金绳於市,则庖人之死,百口不能解。然则严刑之下,何求不得?国家开矜疑一路,所全活冤民多矣。(《寄园寄所寄》卷上《焚尘寄》)(成化:明宪宗年号)

参考译文:明宪宗成化年间,南郊大祀完毕后,撤走祭祀物品时,发现丢失了一只金瓶。当时有个厨师正好站在放金瓶的地方,就把他抓到官府,用各种严刑拷打,厨师只好含冤认罪。等索要金瓶时,厨师没法回答,逼迫之下,他只好胡说:“在祭坛前某个地方。”照他的话去挖,却没挖到,就把他仍然关在牢里。不久,偷金瓶的人拿着瓶上的金绳在集市上卖,有人怀疑金绳来路不明,就把他带到官府查问,竟然发现了他盗窃金瓶的事。问他:“金瓶在哪里?”他也是说:“在祭坛前某个地方。”照他的话去挖,果然挖到了金瓶,大概只比厨师所指的地方往下几寸罢了。假使照厨师的话去挖时就挖到了金瓶,或者偷金瓶的人不把金绳拿

到集市上去卖,那么厨师被处死刑,就是有一百张嘴也不能为他开脱。但严刑之下,什么供词得不到呢?国家规定在审案过程中,要怜悯同情有疑之人,这使得许多蒙冤的百姓保住了性命。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课后答案全集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记号指出事物得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得主要特点就是组合两个以上得形体来表示一个新得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得主要特点就是由意符(也叫形符)与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瞧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就是一种造字方法,而就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得主要特点就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得字来表示。如:“然”就是“燃”得古字,本义就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就是“薪”得古字,本义就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就是“暮”得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就是“箕”得古字,本义就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就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所谓词得本义,就就是词得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得本义只能就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得本义。所谓引申义,就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得意义,它就是造成一词多义得根本原因。 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得重要意义就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得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得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得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得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得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得联系,理性地掌握词得意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C 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 仓颉 D 郑樵3、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益”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4、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亦”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5、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眉”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6、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吹”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象 形字的一组 是() A丘皿行 回 B人 血象 舟 C 山雨目 本 D果 州考豆 8、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采明北 晶 B耳 林从 解 C治 星炊 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 形声字中,属 内形外声的 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 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 号,这几个符 号属于大汶 口文化早期, 距今约 ()年 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保”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3、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自”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4、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5、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6、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亦街炎 伐 B涉 崔莫 私 C安即和 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形 声字的一组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1 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五 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 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江淹《别赋》)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 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 1.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陈)蕃在鄙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2 2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 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 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 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统《文选序》) 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着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第三单元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谖客孟尝君)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子吴起列传) 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非子?五蠹) 5、今京不度,非制也。(伯克段于鄢) 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过论)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荀子?非十二子)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4、晋侯饮盾酒。(晋灵公不君) 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狼传) 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非子.说林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子?谋攻) 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伯克段于鄢) 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原道)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益溢B早蚤昏婚C莫暮反返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 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 A 对文 B 异文C衍文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 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

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 3.发音部位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 2.32.30 3.发音部位 二.选择题 ADCBBCADDA 三.概念题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二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2) 试题(1)参考答案 (3) 古代汉语试题(2) (5) 试题(2)参考答案 (6) 古代汉语试题(3) (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 (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 (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 (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填空1古代汉语是指以前历代的汉语答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古代汉语是指以前历代的汉语 答:五四以前 2、汉语自代就有了比较完整的书面语 答:商 3、古代书面语包括和两种形式 答:文言文、古白话 4、文言文是指 答: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 5、古白话是指以来在北方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跟当时比较接近的一种书面语。 答:六朝、口语 6、古白话的代表作品有、、、等。 答:《朱子语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7、世界上最早的语法著作是公元前五世纪的。 答:《解释》 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语法著作是《》。 答:《笺书》(《班尼尼语法》) 9、古汉语中能够动化的名词包括。 答:事物名词,方位名词以及定名结构 10、古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包括、、。 答:使动、意动、为动 11、使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致使性 12、意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表示主语对宾语的认识和估计 13、为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宾语含有一种服务的性质 14、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 二、简答题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于”字句和“被”字句中,“于”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 古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见”字句和“被”字句中,“见”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 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主要原因是为什么? 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有什么区别? 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整体上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比,有什么不同? 古代汉语中他称代词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代汉语为什么主语省略的现象那么多?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举例说明谦敬副词的特点。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们”和古代汉语的“等”、“辈”、“曹”、“侪”有何区别。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方式。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戚夫人注,上曰:“为我楚舞,事为若楚歌”。

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 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 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 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