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乐于写作安红梅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我不断的求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所作的一点尝试,盼能起到引玉之效。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

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习作的引路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多为兴趣所左右。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陶知之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习作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因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便会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有了观察的欲望,何愁没有习作的“源泉”呢?如在训练写景类习作时,我选择了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以“晨运”为由将学生带到操场,置身于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表露无遗。我便趁机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与平时有何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顿时围绕“雾”这一话题“开了锅”,接下来的习作便水到渠成了。

我认为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就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帮助课文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

(2)、评论热点,激发情趣。

收集并评论当前校园及社会的热点事件,也是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途径。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学生亲历的,熟知的,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习作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热情是不无裨益的。如如近期我校正配合交警部门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内外都张贴了大量的交通宣传图文资料。我便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画片,畅谈对些事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讲解了自己学到的交通安全常识;有的发表了自己观察图片的感受……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便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题发起征文活动。此举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习作训练,更加延续了他们对于习作的热情,乐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

2、用信心扬起学生乐于习作的风帆。

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学研究

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1)、用批语赞赏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习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习作质量也时优时劣。怎样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细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我建议你用这个词更贴切。”“这一句写得真美!”“嗯,精彩极了。”“我也了解了你的表弟,我还想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呢?”“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随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当学生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时,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因此,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2)、用成果激励学生。

当学生的习作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他们便会不满足于现状了。因此,让学生享受成果便成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习作的动力。我一方面组织一些习作竞赛,以扩大学生习作的交流范围,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获奖佳作编入《习作集》,对于特别优秀的习作向高的层次努力,当最终有两们同学的作品在全国竞赛中获奖时,同学们顾不得羡慕便动手创作起来,学生间的习作竞争意识也被培养起来了。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

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开展大阅读教学,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心不我学。”只有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以而写的作文才是活的,才会充满生命力,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习作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写作,都把写作当作一种享受。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1)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齐陵中心小学张静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写”、“有话写不出来”,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不妨这样做一下。 一、积累材料,丰富词句。 让学生多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并把遇到好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子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吸取原始材料,提醒他们随时注意身边的任何事情,学生评价、鉴赏;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学习,能分析,而且见识广,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

二、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每天回忆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情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话可说发愁了。 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 当学生写好作文,自己修改后要认真细致地注意到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其进步点、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浅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齐陵中心小学付金凤何谓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说话写文章。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憧憬生活能激发写作的欲望生活中到处有美,关键看你能不能发现。一块砖头、一块碎石,都有它美好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成为美的发现者,就会产生把美好生活写下来的欲望。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心得体会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心得体会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

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自然,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写作而言,观察是获得具体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感受生活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力求观有所得。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指出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指出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

让学生爱上写作

让学生爱上写作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凌姝珺当下,一说到语文,大家就会把话题聚焦到作文。我们的学生畏惧、家长忧心、老师发愁。于是,看到社会上两年级起的孩子们就到处去学写作文,家长一说起孩子的语文成绩就说是作文惹的祸。在我看来,要让学生写好文章就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平时注重积累,批改讲究艺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 一、写作从兴趣开始 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说:“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件了不起的事,一写文章就不由自主板面孔、端架子,这容易造假。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初学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练‘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需多说,哪些宜少说。”所以,每每新接手班级时,我就先放开手让学生们去写,开始时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走近自然,感悟生活。因此,在平时的作文练习时我会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随文写作,激发兴趣 我经常会布置一些读写结合的小片段练习,我很喜欢让学生随文写作,尤其是创作性思维的作文练习。例如,我们学了《四块玉·别情》,让学生把这篇小令改写为散文,要求对景物和人物进行具体地描写。以前让学生总是练习描写身边的人,可他们似乎兴趣不大,由于缺乏兴趣,描写的语言既不具体也不生动。而这首小令所描绘的是如雪花般的杨花漫天飞舞的暮春时节恋人依依送别的场景,而且意境优美。我们学这首小令时正值春季,而且初二的学生对于两性的认识正

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在课堂上布置此项作业是,学生们就表现出了超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作业将平时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评论同学们的习作中谁的描写更胜一筹。又如,在上完《文化眼光》一课后,我让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谈谈自己的姓名,大家觉得这很有意思,在本来我只要求不少于四行的作业要求上有很多学生侃侃而谈,写了一页甚至两页,有个叫“叶方菲”的女孩写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叫“庄子安”的同学说到了庄子,叫“顾枫”的女生谈到了对枫树的钟情,叫“金汝稀”的男孩说那是家里三代女子对他寄予的厚望,甚至有同学追溯到父母浪漫的爱情史。总之,在练笔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并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所以一样是片断练习,但是不同的内容效果也非同一般。 2、走近自然,挖掘趣味 还曾在上《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后,那个周末的随笔我就让我们的学生也写写校园中的石缝间的生命。借着下午的阅读课,我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到校园里去寻觅、去观察、去发现。起初孩子们还不屑一顾的样子,但不久在我的启发下,大家三五成群地在地砖缝里、在排水盖边、在花坛外的角落里发现散落在校园里的石缝间很多我们不曾留意的生命。那时正值秋季,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在我的带领下走在秋天的校园里,一路闲谈,一路搜索,还真有不少发现。第二天再看学生的练笔时,我觉得因为是兴趣所致,所以他们受益匪浅,写得也特别好。在这样一个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来说实际上无疑是一个愉快美好享受的过程。 3、感悟生活,体味情趣 我们总说,生活像本书,在生活这本书中学到什么叫甜酸苦辣。生活更象一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使人战胜困难。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只要具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他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若无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孩子在校园中找找偷偷探出头的小草,看看柳树上新长的芽苞,闻闻迎春花的味道,看着孩子小心翼翼与春天对话的情景,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翻阅孩子的习作也是欣喜满怀。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打雪仗、堆雪人……让欢乐的笑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作文课孩子都喜欢上,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乐于写。这样孩子会在活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新的感受和体验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的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的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习作中缺乏条理性,说话做事颠三倒四,不符合语言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材立意过于刻板。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1、重视整体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想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读感悟熟读精思。“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感悟。如《画风》一课,在交流“文中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眨眨眼睛,想了想”,认真研读,相信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在教学重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景,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会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 2、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 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学科,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请学生想想一下文章美丽的景色,美美的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学聪明的乌鸦,做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充满情趣,课下学生还会感到回味无穷,这就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这样学生就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

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把作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视作文为畏途。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要么编造故事,说假话;要么内容空洞,说空话;要么无病呻吟,说套话。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积累,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是写不出作文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新鲜事,但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观察,即使处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之中,由于不留心观察、感悟,使之与那些闪光的素材失之交臂。观察生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更是描绘事物、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掌握事物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材料,形成正确的认识,作文才有保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观察生活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抓,并常抓不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首先告诉学生,作文中最真实、最生动、最新鲜的材料在千姿百态,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告诉学生,生活中可写之景、可叙之事、可抒之情很多: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处处是景;亲朋好友,师生邻里,处处有情。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次,引导学生扩大观察的范围,多角度地感悟生活。主动接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了解各种人的生活习性、生活内容。留心街谈巷议,善于发现新人、新事、新风尚;善于捕捉时代特征。走进生活,观察自然,品味人生。学生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从生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不是索然无味,而是丰富多彩;作文不是无事可写,而是写之不尽。这样,作文时就成竹在胸,轻松快乐了。 二、博览群书,增加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书本是写好作文的最好老师。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要读得多,书读得多,视野才宽广,知识才厚实,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 1、重视课内学习。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包罗万象。这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为作文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应重点抓好阅读教学,从一篇篇课文中吸取写作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其次,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这些学科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不是我们扩大知识、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基地。 2、重视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起来,

最新让学生快乐写作文汇编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刘菊云教育在不断进步,要求作文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作文教学要日趋进步、完善,归根结底,要将发展孩子的个性才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作文教学中学生说空话、说假话,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等不良现象,作为指导、引路者的教师实在应有一种深刻而紧迫的自省:对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主。 1、紧贴学生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已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注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放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儿童由“无话”到“有话”,由“怕写\"到“乐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涌现”。 2、引导儿童交际 小学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向人家介绍一件事情或一位人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要强化学生的“作者”意识,在写前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怎样写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进而能打动人,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这样的预防交际的角度上构思写作,文章便容易倾注作者的情感。写完后我让儿童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或征求别人意见,或与听者一道分享美词佳句的快乐。让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倾听别人的习作,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一次语言交际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不仅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乐写不疲。 3、开放写作时空 这样的作文教学大纲司空见惯:老师命题《我的++》,学生“遵命服从”,全班学生搜肠刮肚,胡编乱写,凭空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敬的老师”。

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

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对于作文是害怕至极,每次遇到写作文都是拖拖拉拉,不爱及时完成,这是因为孩子对作文缺乏兴趣,下面文章为大家介绍让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 第一步:参与感和亲进性是保持兴趣的原动力 孩子对作文没兴趣,觉得写作文太难,是因为孩子头脑空空,没有什么可写的,无处下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看似是学生没有素材,其实是孩子的素材源没有被打开。针对这种情况,学而思在作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对生活的亲近感是让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之一。课上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游戏),让孩子实际参与,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情。另外,在课上教师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引导,让孩子对生活产生亲近感,明白如何从生活中择取事例,这就打开了孩子素材库的大门,让孩子掌握了选材的方法。 第二步:让成功体验促进兴趣的萤火虫教育方案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愿意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因为这样会让他有一种成功感。。写作文尤其如此,可能孩子在写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萤火虫一样,虽然它的光很微弱,但它能够凭借这点微弱的光让人们发现它。如果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能被老师发现,那么孩子就会努力扩大这种亮点,让自己更亮,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学而思的作文课堂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成功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个也是让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 以上内容是对让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的介绍,相信你们已经有所了解,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在小学作文启蒙教育的时候,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厌烦、畏惧的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真可谓“畏作文如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忽视:即教师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腐蚀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行动,有收获,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那句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不妨采用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让学生爱上写作也很容易。 一、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作品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作文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活动,学生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虽然这种成果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但他们毕竟在写作的过程中付出了劳动和心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激励中爱上写作。 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是学生写作的动机之一,也是燃起学生写作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尤其是所谓的差生,一旦得到鼓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写作的内驱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时机,将学生在每一处的长处和优点抓住。对每篇作文的评语,我都力求写成评论欣赏,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写作的勇气,感化他们智慧的心灵,诱发他们的巨大潜能,让他们从心里流出本该就有的成功之甘泉。哪怕文中只有一个好的句子或一个好的词语,也要在下面画上赞赏的圆圈、写上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缺点,我尽量以委婉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缺点。所以,教师衡量学生作文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把尺子。比如对那些平时写字潦草的同学,我的评语是:“谢谢你,让我读到了这么优美的句子。如果你的字体再工整一些,老师就该送你一朵花了,我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得到它的,你有这个实力。”事实证明,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又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之火,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激励的形式可以用一句话点评,也可以活化古人的诗句意境来评价,如“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细微处看似不经意,却也传送着真情。”另外,散文化的笔调也可穿插运用,如:“你的童年很纯真,文章另有一番滋味。”这样能激发

激发写作兴趣,让小学生乐于习作

激发写作兴趣,让小学生乐于习作 发表时间:2016-07-04T11:47:35.4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作者:廖银花[导读] 当学生兴趣浓时,写出的习作就文从字顺,言为心声。 (南部县永定一小南部 63730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浓时,写出的习作就文从字顺,言为心声。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学生习作时一个重要的心里动因,是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乐于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是写作文,认为作文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感到无从下手。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内容千篇一律。原因是学生手头题材缺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东拉西扯,勉强凑合……这样的作文质量令人担忧,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所以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是至关重要的。想做到这一点,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方法不当,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兴趣不能充分激发出来,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由作文兴趣不大到逐渐失去作文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大现实问题。 激发、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师做起,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习作当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进而让学生了与习作。 二、指导观察生活,索取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文章。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泉”。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开源拓流”。开源可以直接认识生活,掘取写作素材,拓流可以间接认识生活,获取写作材料,二者结合起来,写作材料便会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生活大致有三个来源:自然生活:即每天接触的家庭、学校生活;组织生活:即少先队或班级组织的集体、个人活动;间接生活:即从一切阅读中获得的生活。兴趣是行为的指导,一切没有兴趣的生活,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注意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给学生寻找鲜活的写作素材,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让学生快乐习作。 三、以读促写,丰富语言,发展兴趣。 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写的关系,只有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丰富了,才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词汇,提高语言素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的读书、看报,扩大知识面;,同时要求学生备一个摘抄本子,抄录书报上优美生动的词、句、段以及好的开头、结尾和各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背诵古典诗句或名言警句。认真体会其含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者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让学生获得其写法。这样持之以恒,就丰富了储备,到了作文时,就消除了“肚子里有嘴道不出”的说法,而是必然文如泉涌,一挥而就,收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从而让学生快乐习作。 四、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组织学生演讲——写演讲稿。指导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并快乐习作了。 五、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有写作欲,就不愁无话可说。首先就要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解除思想羁绊。那么,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放下架子,和学生多交流,与学生心心相印,创造和谐气氛,把作文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在作文中给他们提供袒露自己内心的机会,使学生在作文中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个性、怎么想就怎么写,让他们一吐为快。让学生写喜悦,也写烦恼;写聪明,也写糊涂。让学生明白,作文是反映真实的——真实的人、真挚的情、真诚的心。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大胆作文,教师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过多地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打开作文的源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喜悦,真正尝到智力活动的欢乐,必然促使他们对下一次作文跃跃欲试,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快乐习作。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这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很好地完成作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让学生写作变得轻松起来

让学生写作变得轻松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对于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要重视做好以下工作: 一、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作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涌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停。”学生怕写作文,是由于常常找不到写作话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生活、乐中积累素材,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素材多了,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尊重人格,重在鼓励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渴望被人尊重,尤其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尊重学生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动力源。而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自然作文也不会投入很大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学

生就是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并对他们在作文中所取得的任何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乐于去做。 三、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会读书,读好书 如今学生的课业负担都很重,很多家长都不大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习题,多背几个单词。孰不知,阅读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是任何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虽不会立竿见影,却能让人受益一生。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积累的知识多,写作自然就变得很容易。历史上无数文人名家对文学的兴趣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一定很快就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可是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词语。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某些词语或好句,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在指导学生多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向学生读《小王子》这一名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学生读时,他们的兴趣都不大,老师要起到表率和榜样作

让学生带着快乐写作

让学生带着快乐写作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中心小学宋德祥邮编:22330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写作,让快乐作文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怎么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 一、创设情境,点燃写作激情 1.畅所欲言,激发表达欲望。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而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自主大胆地表达,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我经常开展“说说身边的新鲜事”、“电视新闻大盘点”等活动,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有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搜集信息、组织语言成了自发的行为,有什么想说的话就畅所欲言,这样写下的语言才富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才能感染人。 2.游戏体验,抒发真情实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和作文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为快乐作文开拓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如多开展一些如猫捉老鼠、丢手帕、跳绳等游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促使他们都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获取富有个性的感受和体验。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很快完成了作文。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自然和谐的气氛,使他们都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孩子爱上写作

让孩子爱上写作 摘要: 充分做好写作文的准备工作,尝试浅显的习作,写作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 这是让三年级孩子爱上习作最有效、最快捷的习作指导方法。 正文: 三年级的学生是写作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对写作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写作水平。记得第一次给学生布置写作作业,是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我让他们回家去写一篇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至今我还记得那天课堂上许多同学那一张张皱着眉的小脸。可想而知,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充满了恐惧。等作业交上来一看,我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写得像样的实在不多。很多学生就这么两三句话,有的开头没空两格,有的从头到尾没标点,还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没有。更别说会有什么好词好句了。面对这种情况让我深思,该怎样让孩子爱上习作?通过学习及有经验教师的传授,我的总结如下:首先,充分做好写作文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在平时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其实就是准备好了做饭用的粮食,到了真正需要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而不会出现搜肠刮肚才挤出两句干巴巴的话,或者挖空心思到处摘抄书本上精美的词藻,到最后整篇文章变得支离破碎,缺乏意境,还有一个更糟糕的状况便是,如果孩子一直认为东抄抄西摘摘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技巧的话,就容易步入一个写作的误区,也许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小小成绩和进步,但是写作的后劲会明显感到不足,结果当然谈不上写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更大的进步了。 那如何做好平时日积月累的工作呢?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大量阅读,仔细观察。 孩子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妙,所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考虑到孩子有兴趣去阅读,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作品确实很经典,况且每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又是不同的,但只要孩子的阅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不局限于某一种文学作品,就一定会走进经典,所以引导孩子真正喜欢上经典,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时间的磨练,更需要循循善诱。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有些孩子的阅读量确实挺大的,但由于一直没有真正走进经典,也没有认真去感受文字里所蕴藏的魅力,更没有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带进故事里进行畅想,所以缺乏积淀和升华。我们平常也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最低的标准也至少需要个“熟”字,“熟”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对某些句段做到脱口而出。那么经典阅读也是如此,眼睛一扫而过的东西往往是没有什么印象的,所以最好把一些精彩的片段挑出来多读几遍,即便做不到背诵,也一定会在脑海里产生印记,尤其对于自己深有感触的文字更具有一份牢靠的印记。这对于写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孩子在做大量阅读的时候,除了阅读能帮助孩子强化识字和理解故事情节的作用以外,还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极大地丰富孩子的词汇库和想象力。 其次,尝试浅显的习作。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摘要:作文,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说、所做、所想表达出来。可是,现在作文在孩子的心目中却往往是“又怕、又烦、又恨”,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作文恐惧症”。因此,我一直有个梦想,让作文课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孩子,让孩子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而充满激情地写作文。如果这样,他们一定会享受到作文的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作文;学生;乐趣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

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心得体会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心得体会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文”心得体会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

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自然,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写作而言,观察是获得具体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感受生活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力求观有所得。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指出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指出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可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

让学生爱上写作

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而提升写作水平。 二、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 在17年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永远的痛。学生怕写作文,即使能写出一篇作文,要么语言干瘪,要么胡编乱造,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更是不知作文如何下笔。究其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少,积累少,导致使用语言的水平不高,而且学生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选择余地小,结果导致学生无素材无从下手或者有素材无话可说的现象。 三、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在学习中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写作的规律,构建作文训练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促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要解决的重点:如何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需突破的难点:通过各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和举措 1、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比如倡行课前说话。每堂课限时3分钟口头作文。还可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开设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 2、创设“自主、合作”写作机制。教师大致确定体裁、题材和写法等的范围,向全体同学征集相关题目,择其优者作为最终命题。学生把收集、积累或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写出来,明确写作思路,提交学习小组讨论;参考合作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初稿;初稿交由合作同伴修改并写出评语,原作者据此修改定稿。写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实行综合分析。 3、推行赏识式评价,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对学生作文评价时,在考虑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自我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以赏识性评价为主,推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给学生创造习作展示平台,创办了一个以发表学生作文为主的文学社刊,每次学生作文后,选出较优秀的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板报、橱窗等处,并推荐到文学社刊和相关的报刊中。 4、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这次网上远程培训,网上专家答疑,同伴互助交流,针对自己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抓住机会,请教专家,寻找新的教学思路。 5、利用寒暑假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情感,尽量多参加学生的活动,以消除和学生的代沟,精心设置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写作文题。 6、开设名著阅读课,坚持摘抄,鼓励学生写练笔、周记和日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