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应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所持结论不一。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的理论发展

(一)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古典理论

1.托马斯·孟(ThomasMun)的汇率变动观点。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而且,托马斯·孟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做出清晰的分析。

2.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大卫·休谟

(DavidHume)继承并发展了金本位制

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提出

了“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认为如果一

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那么国际

储备就会下降,从而减少本币供给,而本

币供给的减少将会降低本国价格水平,

使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以改善贸易收支,这个过程一

直保持到贸易逆差消失为止。同时,休谟

也认为,汇率变动本身也可以通过价格

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当一国

出现贸易逆差时候,贸易逆差会使该国

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

出口也抑制了他国货物的进口,最终改

善了国际收支。而且,如果一国贸易逆差

使得该国货币下跌至铸币的输出点以下

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流动,造成该国国

内货币数量的减少,引起物价和收入下

跌,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最终纠正

贸易逆差。但是,这种价格调节机制需要

一个基本的既定条件,即进出口价格弹

性条件。大卫·休谟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

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

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

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

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

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

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Lern-

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

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调低

汇率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改善贸易逆差。两种

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

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指

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

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

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Ex|+|EM|>1

这里,Ex表示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EM表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分析方法虽然分析了汇率变动

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但是仍然是以

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仍然不完善。随后

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货币分

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三)对弹性分析法的补充

1.时滞理论。时滞理论指的是即使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量在汇率

贬值后短时间不会增加,贸易量的变化

需要一段时间。于是贸易收支在贬值后

的短时间内非但得不到改善,反而因为

汇率贬值而恶化了,只有待到贸易量调

整之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才会显现出来。英文字母“J”形象地表

示了汇率贬值时贸易收支影响的过程,因

此,常用“J曲线”效应来代指汇率变动对

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是由马

吉(MageeSP)于1973年最早发现的。

2.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方法是由

亚历山大(Alexander)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亚历山大认为总弹性不固定

又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所以他主

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和支出

来分析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吸收分

析法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于弹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文/葛炎欢

74经济论坛2008·19

性分析法而言,它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对贬值的反应。亚历山大认为贸易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来影响贸易收支。他认为贸易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贸易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货币贬值能否有助于贸易平衡的恢复取决于经济处于充分就业还是非充分就业状态,两种不同状态的作用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吸收法强调贬值状态下国内商品价格、产出和收入对贸易的反馈效应,所以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比完全的弹性分析法小。

3.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继承了休谟的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重新复兴,代表人物有詹姆斯·米勒(JamesMiller)、哈里·约翰逊(HarryJohnson)、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等。货币分析法将国际收支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认为任何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反映货币存量的不一致,即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供给总量)与理想货币余额(货币需求总量)的差异,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就是把实质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

货币分析法的核心内容是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根据该理论,无论是在封闭经济还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商品、债券和货币的潜在需求,在市场上一定服从瓦尔拉斯定律。在总的预算限制下,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意味着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即过度需求之和为零。货币均衡的基本公式为

Dg+Ds+Dm=0

其中,Dg表示对商品的过度需求之和,Ds表示对债券的过度需求之和、Dm表示对货币的过度需求之和。

(四)固定汇率制崩溃后的主要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变

动对贸易流量调整和贸易平衡的影响,

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元贬值时却存在

着美国的国际收支却无法改善的现象,

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

大起大落而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的事

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汇率传递问题的

研究。

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商品的进口

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

之间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

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

论,主要有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h)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

man)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

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

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费尔特和微

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后

贸易商的价格决策行为,从不同角度研

究了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强调

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沉淀成本、汇

率预期、市场份额、生产全球化以及随机

性冲击的影响。在影响因素存在的情况

下,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揭示了汇率变

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有限性,从而对浮

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幅度增大而贸易却

快速增长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

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驳了固定汇率

制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不利于国际贸

易发展的观点。

运用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进行分析

是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

发展,但该项研究最主要的成就却表现

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深化。与吸收分

析法和货币分析法不同,一般均衡分析

法同时考察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

际收支均衡,并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

结合起来,即IS/LM/BP分析法。最早将

BP引入IS/LM的分析是莱顿于1970年

开始的。在新的分析框架内,在对资本流

动进行严格限制的情况下,BP是一条垂

直于横轴(收入)的直线,代表经常项目

收支,也通常被视为贸易收支。IS/LM/BP

分析方法使汇率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动态

的互动关系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得到了

更好的描述,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描述

通常是建立在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

基础之上。

综观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

运行以来的历史,汇率变动的进出口贸

易发展效应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长期效应问题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运用微观分析方法分析宏观经济问题预

示了今后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而新理

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以及在应用分析中对

不同经济条件的强调为其注入了持久的

活力。

(五)围绕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

成立的研究

不少学者的研究是围绕马歇尔-勒

纳条件,即当一国的进出口的价格弹性

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有利于其改善贸易

收支是否成立展开的。

多恩布什(1976)认为即使满足马

歇尔-勒纳条件,引入回归预期本身就

能导致货币扩张不利于贸易差额。在回

归预期条件下,货币扩张降低了国内利

率,这将刺激总需求和增加进口,而这又

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使贸易差额恶化。因

此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贸易差

额是否恶化将取决于总需求对利率的反

应和预期的弹性。

巴赫马尼(Bahmani-Oskooee,

1989)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认为相

对软弱的金融体系和封闭的经济运行、

长期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较高的进口需

求刚性往往导致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

弱化或变形。发展中国家通过本币贬值

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常常

不成立。即使条件成立,金融体系的扭曲

也往往使汇率信号的变动不能充分传导

到进出口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上,汇

率生成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之间的

2008·19经济论坛75

相关性变弱。

笔者认为,即使一些学者对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的可行性持否定态度,但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仍有其意义。

二、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1.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有着正面影响。EleanorDoyle(2001)考查了汇率波动如何影响爱尔兰对其重要贸易伙伴英国的出口,他们在分析汇率波动影响时,采用了GARCH模型、协整与误差修正理论,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名义或是真实汇率波动对爱尔兰的出口都具有积极影响。TilakAbeysinghe、TanLinYeok(2005)从名义汇率角度通过对新加坡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认为国内生产力的进步以及本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会部分抵消升值给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币升值并不会恶化贸易收支。

2.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有着负面影响。GueDaeCho、MinKyongKim、EdwinSun、HyunJin、WonW.Koo(2003)研究了1974~1999年10个发达国家名义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名义汇率升值对农业贸易的不利影响非常显著。TaufiqChoudhry(2005)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两个角度研究了1974~1998年汇率波动性对美国对加拿大和日本的实际出口量的影响,认为名义汇率的波动对美国对外出口有显著的负面影响。Sauer、Bohara(2001)认为汇率波动对发展中国家会产生负面影响。Lane和Milesi—Ferretti(2003)对OECD国家实际有效汇率和外贸收支关系的研究等等。有些实证研究则得出了汇率贬值反而恶化一国的贸易收支的结论,例如Bah-mani—Oskooee和Malixi(1992)对印度的研究发现卢比贬值不仅在短期,而且在长期都恶化了印度的外贸收支,Khim—senLiew,Klan—pingLimandHuzaimia

Hussain(2003)在对亚洲五国和日本

1986 ̄1999年间的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

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在日元

升值,其本币贬值时,它们对日本的贸易

收支恶化了,仅印度尼西亚稍有例外。

3.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不显著。Chua、Sharma(1998)对韩国、菲

律宾、泰国、新加坡的检验表明,相对于

实际汇率波动,国内外物价波动对进出

口的影响更显著,本币贬值只对菲律宾

的进出口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对其他

国家效果不明显。Wilson(2000)基于

1970 ̄1996年度数据对韩国、日本和美国

之间多边贸易进行研究,发现实际汇率

对韩美和韩日之间的贸易收支没有显著

影响。SilvanaTenreyro(2004)采用

1970 ̄1997年的数据研究了名义汇率变

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论是名义汇率

的波动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1.我国对外贸易需求的价格弹性严

重不足,汇率贬值非但不能改善贸易收

支,反而会导致进出口状况的恶化。厉以

宁(1991)对我国1970年 ̄1983年的数

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

价格弹性分别只有0.6871和0.0506,认

为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严重

不足,人民币汇率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

易收支,反而会导致出口状况的恶化。张

明(2001)采用1985年~1998年的数

据,对中国和美国的GDP、生产者价格指

数、人民币名义汇率以及中国的进出口

贸易额分别分析了年度进出口弹性是否

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他认为,在年度

进出口弹性分析中,我国从1985年以来

的年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一般都大于1,

说明在大多数年份我国实行人民币贬值

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国际收支.但在回归

分析中,我国长期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为

-0.0056,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为-0.0566,

长期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为-0.

0622,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人

民币升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2.我国进出口弹性处于临界值,汇

率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陈彪如(1996)采用1980~1989年的进

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了回归

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

0.300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进

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和为1.0248,说

明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

效果不明显。他认为,经济总体增长才能

够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强永昌、吴兢、

陈爱玮、胡晓华(2004)用1990~2001

年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

出了在过去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中国

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

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

较弱。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来改善中国

贸易收支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的。刘伟、朱军林(2007)通过对人民币

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

型,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

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

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

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

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

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问题。巴曙松、吴博、朱元倩(2007)以

2005年8月为基期,对2002年1月

 ̄2006年6月的人民币的名义和实际有

效汇率进行了实际测算,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论为,我国人民

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顺差之间具有长

期的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贬

值是造成我国目前贸易顺差加大的重要

原因之一。但仅凭借人民币升值并不能

改变我国贸易双顺差的局面,贸易结构

的变化甚至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的

先导作用。熊齐康(2007)通过China-

QEM模型对2005年新汇制以来人民币

14个月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贸

76经济论坛2008·19

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度不高,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但对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管从短期或长期来看,人民币仍会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3.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戴祖样(1997)采用出口价格指数、国外收入指数、出口额指数和出口量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后得出1981~1995年我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为1.0331,加上采用了IMF(1994)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口需求弹性为-0.3,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4331,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改善。谢智勇、徐璋勇等八人(1999)采用1996年1月到1999年3月我国的进出口量值、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量值以及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实际汇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为9.2523,远大于马歇尔-勒纳条件中的临界值1,从而认为我国的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有影响。同时指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均有时滞效应。其中,对进口影响的时滞为一

年左右,对出口影响的时滞为半年左右。

并且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量值

表现为弱相关关系,表明在检验区间内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并

不十分敏感,汇率水平与进出口贸易量

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徐璋勇、刘彤安、樊正棠(1999)采用

1991年 ̄1998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我国

进出口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我国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1.2764,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1.2091,进出口商

品的需求弹性之和为2.4855,远大于马

歇尔-勒纳条件,认为汇率变化对进出

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还研

究分析得出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效应较对进口的持久,同时随着年份的

推进在递减。朱小梅、田贤亮、王红玲

(2006)采用1994~2004年的相关数

据,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

象,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

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有着实

际影响,但在出口中所谓的J曲线效应

并不显著。范方志、赵大平(2006)对中

国的14个主要贸易伙伴国进行了人民

币双边汇率与双边贸易收支的检验,认

为在长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几乎能改善我

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收支,马歇

尔-勒纳条件成立,而在短期人民币汇

率贬值会恶化我国对大多数贸易伙伴的

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能不成

立。

汇率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贸易问题,

研究汇率变动对国家贸易的影响有其重

要意义。由于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不一,

目前学术界对于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

贸易造成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对人民币

汇率水平的指责是否成立这些问题,都

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答。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

(上接第70页)河北的一个资源大县,同时又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调整目前偏重的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它已经和汽车产业、石油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迁西作为京津后花园,旅游资源丰富,辖区有国家A景区两处,还有两座大型水库。目前正从资源旅游向高层次、高品味的综合旅游方向发展,资金供求双方积极营销,但资金投入根阻严重。今后金融机构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找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为切入点,研究钢铁大县信贷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新方向。

此外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基础建设、商业、能源、交通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上,也要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切实把过渡集中的钢铁行业资金分散出来,增加“三农”投资比重,降低信贷风险。

三、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以此大力刺激内需,消化出口剩余

当前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应是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抑制国际收支顺差过快增长势头。

作为县域金融机构,当前就应该坚树科学发展观,积极配合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环保政策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方针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推动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内需不足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一障碍,“出口拉动”型必须加快转型为农村“内需驱动”,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商贸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四、加快社保体系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扩大社会就业

进一步增强抓好社保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为契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努力把城乡社保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进一步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加快就业观念的转变,拓宽就业门路。同时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2008·19经济论坛77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封皮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 汇率作为一种国家货币和另一种国家的货币的交易比例,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平衡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调整国际经济竞争,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体系下的汇率体系波动加剧,国际贸易增速显著放缓,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成为经济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第二部分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的概念。第三部分定性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得出结论。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影响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 on China 's International Trade Abstract Exchange rate as a country currency and another country currency exchange rate, is to achieve a country's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of an important tool, but also adjus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mean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in 1973, the volat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under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lowed down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me one of the economic research hotspo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exchange rate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B exchange rate and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third part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then use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draw conclusion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fluence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2007-08-14 11:00:4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宏观基本因素,如相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前者如早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后者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包括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等。然而现实经济中,却很难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走势,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连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都不如。面对这一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不断寻求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将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新的阶段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质疑:理论突破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盛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们除了致力于建立和扩展各种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同时也在致力于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这些宏观结构的模型对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汇率解释能力非常地弱。特别是在Meese & Rogoff(1983)[1]使用样本外预测分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惊人的结论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后来一些学者(如Salemi,1984)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对长的预测间距水平上,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是要比随机游走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并且这一结论逐渐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短期的预测水平上,Meese & Rogoff的结论还从未被有说服力的证据推翻。 Meese & Rogoff的结论结束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黄金时代,这一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筑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汇率理论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危机。面对这一困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汇率决定宏观结构模型的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人民币汇率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依次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研究的不同领域问题,对近几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大致的描述出近几年的学术界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对人民币汇率的当前形势进行了大致的勾勒;然后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所面对的问题和相关影响的分析,其中也包括了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贸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起来,而在之后,我国加入了WTO,随着每年贸易额稳定增长的同时,汇率也开始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成员,人民币汇率的每一次变更都牵动着国际经济的神经。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在运行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自从199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0元左右,并且外汇资产以美元计价。在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了重归“有管理的浮动”的改革,它对汇率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部分的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以上简单的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当前情况和我国目前现行的汇率制度。而该制度下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在面对世界货币干扰波动的影响下也开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下文就开始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对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由此得出一些结论。 二、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问题 自2002年开始,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就一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学术界都是一致的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低估了的。而在2005年前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是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或是基于国内经济压力,或是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都将逐注意力转向了如何摆脱危机,而人民币则在这两年中稳稳的度过。 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开始渐渐复苏,似乎也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中,他们又将注意力移向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稳定了两年的人民币汇率开始松动了,人民币又面临了新的一轮升值压力当中。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也是层层递进,深入探析。张永国(2011)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大致化成了四个方面: 1.中外利率差异情况,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地提高; 2.货币供应量状况,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过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促使人民币

浅析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规避

浅析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摘要: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文章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贸企业;汇率波动;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一、当今世界汇率变动的基本形式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大部分的贸易活动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所以,在进行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研究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因为,近年来汇率的变动相对来说较为频繁,所以就应该在进行贸易结算之前,需要相对准确的估算出所需的费用和最后的盈利,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从目前的状况来说,人民币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升值压力。很多国家认为,对于人民币币值的估计偏低,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的工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因为人民币的币值低估,使得中国每年的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就应该升值,以便于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状况。 (二)美元持续的贬值 因为,美元现在属于在国际的贸易当中所依靠的主要货币,在以美元为主体的世界金融体系之下,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其他国货币的升值。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印制货币,来改善自己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待遇,这必将会造成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由于,美国的这一思想,就导致其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多,美元持续贬值动力仍在。 (三)我国缺乏完善的汇率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其汇率较之前的相比弹性增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旧显示出明显的刚性。由于整体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了进行调节就必须要增加外汇的储备,这一系列的措施结束之后,就会出现货币供应总量,超过应有的标准,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大。 二、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规避风险的现状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一)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一) 摘要:中国自2005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对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中日应对汇率波动的各种策略,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汇改外汇风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0引言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实证分析: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汇率波动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 1.2.1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以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险。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一方面:美国国内制造业受到严重的困境,失业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中美贸易逆差的连年增加。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屡屡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中的焦点。美国国内把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中美贸易的失衡的原因的人民币过度低估。在此背景下,美国频频向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汇率的背后则存在着中美两国巨大的利益博弈。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关系;利益博弈;中美贸易逆差 The impact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U.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ne hand: the U.S. domestic manufacturing serious difficulties, risin g unemployment. On the other hand: Sino-US trade deficit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So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often become the focus of Sino-US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difficulties because of Sino-US trade imbalance over the yuan undervalued. In this context, the United States frequently to put pressure on the RMB exchange rate to revalue its currency.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countries behind the great interests of the game Keywords: Renminbi; exchange rate issue; Sino-US relations; interests of the game; U.S. trade deficit

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人民币汇率成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判断也越来越复杂。当前研究人民币汇率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整体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利用M-F模型,在经济增长公式中直接引入汇率、利率,利用1980-2004年问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 经济增长GDP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大进大出,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等加速增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日益密切,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人民币汇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各界针对人民币贬值与否展开激烈的争论。2002年末又出现人民币升值的论述,且愈演愈烈。2005年7月21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市场反应。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其他国家,发现关于汇率的决策也是困扰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难题之一。 经济增长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但是汇率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弊共存。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条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而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又与投资、消费、物价、就业、心理预期、外汇储备等各种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分析汇率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汇率变动还与国内外其他诸多经济变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汇率对经济增长作用方式和力度很难确定,所以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判断和决策上也越来越复杂。 以往关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中,汇率的影响作用考虑甚少。最近的研究开始考虑整体经济的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外资、进出口被纳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然而,作为开放条件下汇率却依然没有被考虑。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汇率决定理论的概述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是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购买力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各国货币发行摆脱羁绊,导致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1922年,瑞典学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 A,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 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 A / P B。 假定t 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 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 的物价水平为P 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 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 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 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汇率传递效应 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基于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下,由于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LOF)的存在,一国的名义汇率与相对物价水平存在着负相关 的关系,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完全的。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证检验, 不断出现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相抵触的现象,经济学家开始反思传统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中所存在的缺憾。在我国,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双高”现象似乎是对传统理论的又一次挑战,使汇率和价格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双高”现象违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意味着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状况,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研究; 这种现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持续下去;汇率的传递效应会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影响物价水平,其传递效应是否减弱,如果减弱也就是在不完 全的传递效应下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在综合了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和汇率超调理论(Overshooting Model)为出发点,深入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汇率超调理论的基础上, 对汇率... 【英文摘要】In tradi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du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ountry’s nominal exchange rate and relative prices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国际贸易外汇管理与汇率管理知识分析

附件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 第一条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出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收回货款或按规定存放境外;进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货款。 企业收取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出口货物;支付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进口货物。 第一章企业名录管理 第三条企业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后,需持《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见附1)、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见附2)及下列资料有效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登记手续: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依法不需要办理备案登记的可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

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

(四)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外汇局审核有关资料无误后为其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确有客观需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办理名录登记时可免于提交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资料。 第四条从事对外贸易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按照《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办理外汇登记手续时,应当签署《确认书》。区内企业在取得《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签署《确认书》后自动列入名录。 第五条名录内企业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天内,持相应变更文件或证明的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变更手续。 第六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在30天内主动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注销手续: (一)终止经营或不再从事对外贸易; (二)被工商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七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外汇局可将其从名录中注销: (一)发生本细则第六条规定情况;

(完整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汇率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很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J曲线效应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汇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汇率作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货币流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汇率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的一大热点。 2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1 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2 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3 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4 汇率变动引起的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评价与建议 3.1 加大篮子中欧元的比重,并考虑英镑的影响 3.2 加强东亚货币合作 3.3 加快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 3.4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3.5 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江,史本叶.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J].经济纵横,25,(9).[2]周毓萍.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1,(3).[3]余珊萍,韩剑.基于引力模型的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5,(1). [4]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5,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An Research Review abou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BI Yu-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a kernel tool in open economy,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pass-through effects began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changed from fixed system to float system.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rate's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 -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ricing to market ,and also narrate the influence of pass-through on the price system by a pass-through model.The pass-through on export price and import price are sequential process.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d,exporter would adjust their makeup under the incomplete market structure.For 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there al -ready exists incomplete pass-through.The final sale price includes untradeable domestic service cost,which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 -change rate,so the pass-through effect been further weakened.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icing to market ;mechanism of pass-through ; price stickiness 摘要: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关键词:汇率传递;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传递机制;价格粘性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3-0100-04 收稿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学科的资助(学科编号:J517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EJB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玉江(1974-),男,河南兰考人,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毕玉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市场需求不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是商品出口大国,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外贸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而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对汇率传递进行较全面的概念剖析,明确汇 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为在金融危机下研究我国外贸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汇率传递(pass-through )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 )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他举例说明虽然日元升值,但日本出口商自己负担了成本的上升,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利润(profit margins) ·10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汇率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汇率,又称外汇市场价格或汇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不一样,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各国的货币需要规定一个兑换率,这就是汇率。汇率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的调节杠杆。汇率水平也直接影响货物的成本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自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较稳定的增长状态,人民币升值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汇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无论升值还是贬值都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不同影响,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有各种不同的利弊,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作出文献综述。 关键字: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 引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 本文主要研究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从自己的观点看人民币是否还需要继续升值的问题。汇率,又称外汇市场价格或汇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不一样,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各国的货币需要规定一个兑换率,这就是汇率。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好像1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美元,这种升值在国内市场基本无法显示。例如,在国际市场上原本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未来

国际贸易外汇管理与汇率管理知识分析

附件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 第一条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出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收回货款或按规定存放境外;进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货款。 企业收取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出口货物;支付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进口货物。 第一章企业名录管理 第三条企业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后,需持《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见附1)、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见附2)及下列资料有效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登记手续: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依法不需要办理备

案登记的可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 (四)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外汇局审核有关资料无误后为其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确有客观需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办理名录登记时可免于提交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资料。 第四条从事对外贸易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按照《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办理外汇登记手续时,应当签署《确认书》。区内企业在取得《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签署《确认书》后自动列入名录。 第五条名录内企业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天内,持相应变更文件或证明的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变更手续。 第六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在30天内主动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注销手续: (一)终止经营或不再从事对外贸易; (二)被工商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七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外汇局可将其从名录中注销: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摘要:汇率是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波动日趋增大,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尤其对于外贸出口型企业,在原本就薄弱的利润条件下,如何更加积极合理的运用多元化金融组合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固定成本和利润,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也会给金融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关键词:汇率风险影响措施

一、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汇率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的前提下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21%;2008年8月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汇价保持在6.83元。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朝着改革预期的方向实现了双向波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开始反映出市场供求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较改革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人民币汇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4月15日,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达到6.8261,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个基点。汇率的变动会对部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微薄的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