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界优化工作doc

边界优化工作doc

边界优化工作doc
边界优化工作doc

宏观经济学计算复习题

5.假如政府保持预算平衡,使其税收收入和政府开支都保持在10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计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6.如果居民将收入的10%用于储蓄,目前所得税率为25%,投资为600,贸易赤字为25,当前的政府开支为每年2700,计算当前的政府赤字额;如果充分就业(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为10600,那么赤字额又为多少; ●1、已知GNP为500,而本国人在外国赚钱数为70, 外国人在本国赚钱数为65,求GDP。 ●2、某国某年具有如下经济指标,S为75,I为50, G为250,TR为10,T为300,请①计算NX 的值 为多少;②列出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③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借贷关系 ●3、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 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 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 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 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 结果为什么? 4、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结果为什么?第五,如果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 1、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便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 2、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4700,第一,确定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均衡点的影响。第二,投资减少50,国民生产总之均衡点影响如何? 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投资增加多少才能使得Y增加30? 1、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便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 2、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4700,第一,确定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均衡点的影响。第二,投资减少50,国民生产总之均衡点影响如何? 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投资增加多少才能使得Y增加30? 4、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结果为什么?第五,如果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 5.假如政府保持预算平衡,使其税收收入和政府开支都保持在10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计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6.如果居民将收入的10%用于储蓄,目前所得税率为25%,投资为600,贸易赤字为25,当前的政府开支为每年2700,计算当前的政府赤字额;如果充分就业(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为10600,那么赤字额又为多少; ●1、已知GNP为500,而本国人在外国赚钱数为70, 外国人在本国赚钱数为65,求GDP。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家庭社会工作 整理版三大理论

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 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诊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非传统的家庭(如单亲家庭)而言,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一些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父母扮演照顾子女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对这种家庭的介入,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 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 (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 (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 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 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 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 (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 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p=20-3P,QS=2+3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人,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 :商品实现均衡时Qd=Qs 也就是 : 20一3P =2十3P P= 3 在价格 P=3时,市场需求量为11,于是需求价格弹性为Ed = 9/11 当 P=3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9/11,价格弹性小于1,属于缺乏弹性,厂商要扩大销售收人应采取提价策略。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_=14-3P,Q;=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l)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 也就是14一3P=2十6P 解得P=4/3 Q=10 (2)需求价格弹性 Ed=(△Q/Q)/(△P/P)= (△Q /△P )×(P/Q)=2/5=0.4 (3)需求供给弹性 Es=(△Q/Q)/(△P/P)= = (△Q /△P )×(P/Q)=4/5=0. 8 3.设完全市妒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 20+240Q-20Q2+Q3 ,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 (1) 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 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及图形。 解: (1)因为MC=240-40Q+3Q2, MR=P=315 得Q=15 利润=TR-TC=2250 (2)不变成本FC=20 可变成本VC= 240Q一20Q2+Q3 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 4.若消费者李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2Y `,李某收人为6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a=4元,PY=10元,求: (l )李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2 )若某工会愿意接纳李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李某可以50写的价格购买X,则李某是否应该加人该工会? 解 :( 1.)由效用函数U=X2Y2可得 MU X=2XY2,MU Y=2YX2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 X/MU Y=2XY2 /2YX2=Y/X=Px/P Y;=4/10 600= 4·X+10·Y 可得 X= 75 Y = 30 (3 分 ) 即李某消费75单位X和30单位Y时,达到消费者均衡。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小组案例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家庭社会工作 实验题目小组家庭社工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2010131166 姓名陈滨滨 班级社工102 学期2012-2013-2

一、案例背景 李飞,男,14岁,家住济南市。目前就读于历城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李飞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据祖母反映,李飞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李飞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李飞的婶婶和叔叔教育,李飞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 根据和李飞家人以及与李飞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李飞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⒈自信心不足 李飞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李飞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李飞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李飞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李飞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⒉沟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导致李飞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李飞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李飞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李飞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只为优质生活。(For a bitter life.) 每当听到这两句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蒙牛集团,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民族企业。下面我将对蒙牛集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让我们树立民族意识,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自豪吧! 一.蒙牛集团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目前,蒙牛乳业集团正按照确保在 2011 年跻身“世界乳业 15 强”的既定目标,为中国乳业的发展,为国人体魄的强健,为内蒙经济的腾飞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第五章 组织-练习和答案

第五章组织 即时练习 一、判断(请对下列各问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Ⅹ;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该题之下。) 1.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单位产出的费用会一直不断的下降。() 2.较高的复杂性、低的形式化及集权程度,有助于企业组织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性。() 3. 一般而言,组织结构先行变化,组织战略随之而变。() 4.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较,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组织内的一般人员更少;二是结构更加高耸;三是组织设计的思路倾向于顾客或组织的营运过程,而不是职能。() 5.混合式组织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这种结构使组织在追求产品事业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了职能部门内部的效率,并能有效地降低管理费用。() 6.矩阵式结构的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在组织中拥有同样的职权,雇员向两者负责报告。() 7.网络型组织结构以自由市场模式组合替代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公司自身保留关键活动,对其他职能进行资源外取。() 8.簇群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自我管理型团队,其成员都拥有相同的专业技能,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 9.企业过程重整是一种跨职能的创新,包含了对组织业务流程的根本再设计,以实现巨大的绩效改进。由于关注点在于职能,企业过程重整通常会导致组织结构由纵向结构向横向结构的转换,同时需要公司文化和管理哲学的重大变革。() 10.所谓无边界组织,就是要打破组织与客户之间的外在界限和地理障碍,但组织内部的垂直界线和水平界线依旧分明。() 二、简答 1.为什么组织会有层次的划分,组织层次的多少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2.简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集权化的程度的影响。 三、论述 试论述科技条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金果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 金果子公司是美国南部一家种植和销售黄橙和桃子两大类水果的家庭式农场企业,由老祖父约翰逊50年前开办,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明媚的阳光,特别适合种植这些水果。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果存储、运输和营销经验,能有效地向海内外市场提供保鲜、质好的水果。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公司已初具规模。老祖父十年前感到自己体衰,将公司的管理大权交给儿子杰克。孙子卡尔前两年从农学院毕业后,回到农场担任了父亲的助手。 金果子公司大体上开展如下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有相当一批工人和管理人员在田间劳动,负责种植和收获橙和桃;另一些人员从事发展研究,他们主要是高薪聘来的农业科学家,负责开发新的品种并设法提高产量水平;还有一些是市场营销活动,由一批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组成,他们负责走访各地的水果批发商和零售商。公司的销售队伍实力强大,而且他们也象公司其他部门的员工一样,非常卖力地工作着。 杰克和卡尔对金果子公司的管理一直没有制定出什么正式的政策和规则,对工作程序和职务说明的规定也很有限。杰克相信,一旦人们对工作有了亲身了解后,他们就应当而且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 不过,金果子公司目前规模已经发展得相当大了。杰克和儿子卡尔都感到有必要为公司建立起一种比较正规的组织结构。杰克请来了他年轻时的朋友,现在已成为一名享有知名度的管理咨询人员比利来帮助他们。比利指出,他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采取职能结构形式;另一是按产品来设立组织结构。这两类不同相识的组织设计如下图所示。那么,该选取哪种组织设计呢? 问题: 1.职能结构和事业部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和适用的条件?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一:小亚,女,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亲,一个姐姐.姐姐读高二,寄宿在学校.小亚的父亲是私营企业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由奶奶照顾,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生小亚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母亲在家做了专职主妇.因为这样,父母亲对小亚的要求更高了,从小时候起每天为其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亚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买文具,衣服鞋子等都有妈妈或姐姐全程监督.小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难受,在和同学逛街时买了东西她都不敢对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要升学考试了,小亚很害怕,不敢回家.在家长看来,小亚经常说谎,学习不主动.问题:1.小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哪些2.针对小亚的困境,谈谈你的介入策略中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理论. 答题要点:考试大论坛1.小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家庭环境太压抑,升学压力太大,不敢和家里人说心里话.2.针对小亚的困境,可运用的相关理论是:(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小亚的行为放到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中去考察,分析,理解小亚的处境;(2)结构家庭治疗法:分析小亚的家庭结构和特点,以改变小亚与家人的交往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鼓励小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 案例二:2005 年,王某与丈夫离婚,闹上法庭,夫妻俩谁也不愿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将儿子唐峰判给王某.离婚后.王某与前夫争着错爱儿子,经常发生两人同时在校门口争着接唐峰的情形.唐峰跟母亲回家了,父亲很失落,他只能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弥补,但电话打多了,母亲又不高兴.他的一个生日要隆重过两次.每次放学回家父母的车经常同时来接,与同伴玩的机会也没有,经常是坐母亲的车,父亲的车跟在后面.唐峰小小年龄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父爱和母爱,他开始从心里厌恶亲情,厌恶关心,开始报复:拼命花父母的钱,并逃离到外地,被父母追回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 问题:1.案例中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1.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家庭关系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

395#——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模拟题个别名词解释自由发挥1 一、名词解释 1、婚姻指一男一女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2、家庭结构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右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次系统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错误的给出正确说法。 1、无论在何种婚姻形式中,婚外性生活都是被严格限制的。错 2、符号互动理论中的“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只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错 3、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消除个人的明显外在症状。错 4、家庭暴力经常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预兆的。错 5、亲子关系最全面,最深刻,维持的时间也最长,是家庭关系的枢纽。错 三、简答题 1、21世纪中国婚姻法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填补立法空白,充实和健全现行的婚姻法 2、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3、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有哪些?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 4、再婚家庭经常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危机?再婚夫妇结合在一起后,如何面对各自的原来的前夫(妻),如何进一步相互接纳;继子(女)对继父(母)是否能够很快接纳;继子(女)对其亲生父母是否仍然感情深厚;继父(母)对前妻(夫)所生子女是否接纳,一旦继母再婚后又有其亲生子女,继父将如何处理;当自己子女又有了继父与继母,作为亲生父母感受如何;继母再嫁后所带的子女是否能够和丈夫前妻所生子女融洽相处;

重点考察案例分析

二、重点考察案例分析 1、柏林中央火车站-从交通综合体到城市综合体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坐落在横穿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河畔,毗邻总理府和新建的议会大厦,离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帝国议会大厦和菩提树大街仅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中央火车站是城市最高建筑物,也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每天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日客流量将达30万人次这座历时十年、耗资130亿欧元的五层建筑,于2006年5月26日落成,成为德国首都柏林新地标。它将跨区域火车、地铁、轻轨及有轨电车联系在一起,使柏林市中心成为欧洲高速铁路网的枢纽。 图:柏林中央火车站 (1)中央火车站建筑设计理念 从空中俯瞰,新建的中央火车站呈现出中文草字头结构。草字头的一横,是东西走向的铁轨。轨道两旁450米长的站台上是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拱形玻璃屋顶。草字头的两竖,则是南北方向长达160米的五层玻璃钢建筑。 柏林中央火车站为钢架玻璃结构,车站共分5层。建筑主体为高46米的双塔,占地1.5万平方米,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其中东西线铁轨位于车站上方,高出路面12米,高架起东西向铁路及区域列车和轻轨铁路;而南北线路则位于地下15米,南北向的远程铁路通过地下隧道穿过蒂尔加腾公园及施普雷河。

中央火车站作为柏林城市最高建筑物,尽管车站体形巨大,但造型轻巧别致,它成为了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火车站周围的环境设计,尤其是施普雷河岸边的环境景观处理颇有特色。 车站东西方向贯穿着钢架玻璃结构的透明屋顶盖,这个椭圆形的玻璃大厅为格状结构由9117块玻璃面板拼成,开放式的天棚可以使自然光充分照亮车站大厅。车站的玻璃天顶上安装了17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两座平行结构的大楼将南北方向的顶盖腾空架起,南北方向的铁路则从地下通过。这种网状透明的大厅结构是现代火车站建筑的一个宏伟实例。车站内共设置了54座自动扶梯和34架电梯。支撑这座被称为“庞大的玻璃宫殿”是钢架,动用钢材85000吨,水泥50万立方米。 图:柏林中央火车站架构模型 (2)中央火车站的交通与商业功能 柏林中央火车站体现了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的双重角色。被称为“建筑工程技术的杰出之作”、"庞大的玻璃宫殿"的中央火车站是目前欧洲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中转车站,每天可以接纳30万乘客,能够停靠1100次列车。其中远程列车164列,地方铁路区间车314列,城市快速交通列车600列以及不断增加某些线路的地铁列车。新车站也是"通向世界的大门"。四面八方的列车都可以在这里停靠并继续前行,从莫斯科到巴黎,从罗马到斯德哥尔摩等等。新交通枢纽的建成大大加快了行车速度。从柏林到莱比锡仅用1小时多一点,比原来缩短了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案主的问题与情景 (由此结构图可以看出,丽芬家属于主干家庭) 首先,丽芬虽是一名已婚妇女,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丈夫又存在许多陋习,虽说外出打工是为了弥补家中经济困难问题,可是抽烟喝酒赌博的所有花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减少负担,反而为丽芬增加了负担。 其次,丽芬在家中承担着家庭里的所有重担,但只因为没有为家中添一个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对丽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对丽芬使用暴力,使丽芬心理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再次,丽芬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像丽芬这样挨打,甚至是无法生男孩的妇女,都会做出负面的评价;虽然丽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到村子里的妇联与派出所,但均没有起作用,反而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经验,加深了自己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对于丽芬来说,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离婚,然后独自生活,因为从丽芬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资源优势,比如说丽芬能够吃苦耐劳,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能够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仅仅有条,相对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丽芬懂法,相对于那些其他面对丈夫打骂默不出声的妇女来说,丽芬懂得如果维权。但离婚后所要面对的各种境况对于丽芬来说,困难重重,并且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丽芬无法抉

常州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九)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于1985年由 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年正式启动。 (A) 2001 (B) 2000 (C) 1985 (D) 1990 [分值:1.0] 2.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 (A) 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B) 能够进行语言通话 (C) 多了数据传输功能 (D) 能够自由移动上网 [分值:1.0] 3. 下列不属于胡适从中国传统旧学中发现的科学精神和传统 的是:() (A) 民主主义 (B) 理智主义 (C) 自由主义 (D) 人本主义 [分值:1.0]

(A) 张钰哲 (B) 熊十力 (C) 钱学森 (D) 高锟 [分值:1.0] 5. 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区分是()的观点。 (A) (英)贝弗里奇 (B) (美)库恩 (C) (美)劳丹 (D) (美)熊彼特 [分值:1.0] 6. 通用电气公司的实践证明,()是通向学习型文化和自我 实现的关键一步。 (A) 自主管理 (B) 扁平式结构 (C) 无边界行为 (D) 兼学别样 [分值:1.0] 7. 被赫休巴赫称为“物理化学界的莫扎特”的是() (A) 李远志 (B) 李政道

(C) 朱棣文 (D) 杨振宁 [分值:1.0] 8. 在会议期间不允许批评别人提出的设想是智力激励法哪一 方面的原则要求?() (A) 自由畅想 (B) 延迟判断 (C) 以量求质 (D) 综合集成 [分值:1.0] 9. 有无智慧,智慧品位的高低,主要通过()来衡量。 (A) 学问 (B) 事功 (C) 道德 (D) 思维质量 [分值:1.0] 10. 王国维关于()的美学研究具有创发性,为中国现代美学 的产生开了先河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封神榜》 [分值:1.0]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边际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纽带,为了探究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究收入和消费黑箱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需求结构消费习惯 一、引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根据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的是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型社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任何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迹象。而且,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率由46.22%下降到33.22%。消费率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储蓄率不断上升(Modigliani and Cao,2004)。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从2000年底的6万亿增长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6%。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 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加以解释。方福前(2009)指出,近10年来,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消费不足问题。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对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做了很详细的综述,认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隐含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如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代表的消费理论,以及以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考虑到遗赠效用的广义生命周期理论。Ma(1993)指出,由于传统消费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假说,即隐蔽性通胀假说与结构转型假说。隐蔽性通胀假说认为,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不足而导致居民把受到抑制的消费转向储蓄,从而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低下。供给不足的现象是我国过去经济阶段的特征,不同的是当今的供给旺盛甚至过剩,

宏观经济计算题+答案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 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将已知条件c=100+0.8y ,i=5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 y=750(10亿美元) 此时,消费和储蓄的数额分别为 c=100+0.8y=700(10亿美元) s=y-c=750-700=50(10亿美元) (2)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等于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之差,即 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10亿美元) (3)已知c=100+0.8y,i=10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y=1000 (10亿美元) 则增加的收入为: ?y=1000-750=250(10亿美元) (4)将c=100+0.9y, i=5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y=1500(10 亿美元) 此时的储蓄额为: s=y-c=y-100-0.9y=50(10亿美元) 投资增至100时,类似地可求得均衡收入为y=2000,收入增加量为: ?y=2000-1500=500(10亿美元) (5)对应消费函数c=100+0.8y ,易知投资乘数 58.01111=-=-=βi k 对应新的消费函数c=100+0.9y ,易知投资乘数 109.01111=-=-=βi k 即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较原来增加1倍。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 ,投资从300增加至500时(单 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c t =α+βy t-1,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解:(1)由储蓄函数s=-1000+0.25y ,易得投资乘数 425.011===MPS k i 投资增加导致的均衡收入的增加量为 ?y=k i ×?i=4×(500-300)=800(10亿美元) (2)当投资i=300时,均衡收入为 y 0=4×(1000+300)=5200(10亿美元) 由s=-1000+0.25y,且c t =α+βy t-1,,得消费函数 c t =1000+0.75y t-1,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组织行为学】2019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整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单选题 1 领导权变理论模型: E=f(I,F,S)I代表领导者;F代表被领导者;S代表环境; 例:“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种观点是下述哪种理论的主要观点?(B) A.领导有效性理论 B.权变领导理论 C.途径——目标论 D.领导生命周期论 2 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仿与服从—模仿和认同他人的倾向,尤其是崇拜的人。 第二阶段:同化—比服从更近了一步,自觉接受,自愿服从。 第三阶段:内化—接受了新观点,并且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 3 个体的行为特征: 主动性;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是主动的 动机性;人的一切行为产生都是有动机的 目的性;不但有动机而且有目的性,不是盲目的 持久性;不达到目的不停止 可塑性;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因而是可以转变的 差异性;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例:在现实生活中,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得一个人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 C) A.目的性B.因果性C.自发性D.可变性 例: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C)A.社会性B.系统性C.主动性D.管理性 4 按照专业分工来划分的组织结构: 职能式结构 5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注意没有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数据采集法 例:了解人际关系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A)A.观察法B.社会测量法C.关系分析法D.参照测量法

6 双因素理论:哪个是保健因素,哪个是激励因素? 奖金属于激励因素;工资属于保健因素 例:根据双因素理论,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属于(B)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积极因素D.消极因素 例: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A)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维持因素 D.满意因素 7 冲突的处理:在遇到和公司重大利益关联的问题上应该用? 竞争(强制) 例: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8 领导情境理论:当领导成熟度达到最高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参与式领导 9 期望理论的三种形式:没有努力和奖励!! 努力绩效关系;绩效奖励关系;奖励个人目标关系 10 对工作和人都关注的领导行为类型: 团队型管理 判断题: 1 人际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自己的态度进行主动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想看到的东西。 2 正式群体包括利益群体和任务群体 正式群体包括命令群体和任务群体。 3 心理过程是指 心理过程是指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