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非营利民营剧院兴起的启示

美国非营利民营剧院兴起的启示

美国非营利民营剧院兴起的启示
美国非营利民营剧院兴起的启示

企业和机构

——美国非营利民营剧院兴起的启示

沈亮

目前,机构臃肿的中国国营戏剧正在瘦身,从事业化机构的组织模式向企业化市场运作的组织模式方向迈进。而中国的民营剧团正异军突起,从相反的方向,以企业化市场运作的组织模式进入戏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戏剧艺术界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思潮,认为戏剧产品市场化约等于戏剧团体运作企业化,市场化约等于赚钱营利。在中国戏剧改革寻找出路的时候,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美国非营利民营剧团的兴起过程,它们做的和我们现在做的恰恰相反,是从草根性的民营剧团变成了象图书馆一样的戏剧文化机构。对这一逆反过程的观察给了我们一个检讨中国江浙沪三地民营剧团发展方向的机会。

美国的艺术经济体制决定了美国所有的剧团都是民营剧团。民营剧团分为两种,一是商业戏剧,二是非营利戏剧。美国当代戏剧的真正根基是在非营利戏剧。美国的非营利戏剧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业余戏剧组织,成员都是志愿者,不求报酬,只求艺术参与,不以戏剧为生,如很多校园戏剧和社区戏剧;二是非营利职业戏剧,其成员都是职业戏剧人,他们以戏剧为生,常年定期演出,收入有一定的保障。我们所了解的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大都是非营利职业戏剧。除此之外,还有遍及全美的地区性非营利职业剧团和剧院。2005年,营业的百老汇商业剧院不超过50家,全年总收入为8.62亿美元,观众大概是1千3百万人次1。而据美国非营利戏剧的专门协会——美国戏剧交流协会(Theatre Communication Group)统计,全美的非营利职业剧团有1490家,票房收入大概为8.45亿美元,捐赠收入为8.02亿美元,观众大概为3千2百万人次2。即使是在全球商业戏剧之都的纽约,非营利职业戏剧也毫不示弱。拥有数十家表演艺术团体的林肯艺术中心自不用说,还有大家所熟知的生活剧团、伍斯特剧团、拉妈妈剧团、面包和木偶剧团和表演剧团等也是非营利剧团。而就在长期上演《狮子王》的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的对面就是新胜利剧院,一家非营利的儿童剧院,票价只有10美元,相当于吃一顿麦当劳。

中国和美国经济环境迥异,异国的经验如何才能对本国有所启示呢?戏剧体制是死的,照搬会出问题,戏剧人奋斗的故事是活的,我们能活学活用。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地区性非营利剧院的兴起的故事。

美国非营利地区性剧院兴起的背景

有学者撰写了美国非营利地区性剧院的发展历史,书名的叫做《地区性剧院——舞台的革命》。开卷便写道:“经过梦想家和戏剧领袖们数十年的努力,

美国走出了百老汇之外的另一条戏剧之路。这就是地区性剧院,散布在美国各大中小城市:华盛顿、巴尔的摩、纽黑文、普洛汶斯顿、辛辛那提、密尔沃基、明尼阿波利斯、西雅图、旧金山、洛山矶、休斯顿和其他城市。”3

虽然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部分剧院已经采用了非营利的组织方式进行戏剧创作,但是因为地区剧院的兴起和普及,美国的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戏剧制度才最终得以确立。而纽约的部分非营利戏剧组织,因其和美国其他地方的地区剧院组织结构和艺术特性的相似性,而被称为纽约的地区戏剧。所以,地区戏剧和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这两个概念绝大部分是重叠的。

地区剧院的核心观念是:戏剧应该和博物馆、学校、图书馆具有同等地位,同样也是一个文化机构。

在中国,尽管在中学我们背诵过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也读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米欧和朱里叶》,学习过传统名剧《西厢记》和《牡丹亭》。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或一些文学爱好者也对契诃夫、萧伯那、斯特林堡、贝克特、奥凯西、尤涅斯库、奥尼尔、布莱希特等外国戏剧大师的作品非常痴迷。但是都只是停留在案头文学的阶段,根本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戏剧。

二战以后的美国戏剧同样也是如此。

首先,美国各地的人们在百老汇之外很少能看到戏剧。间或有一些百老汇演红了的戏剧作品也做一些巡回演出,但是人们发现只有在芝加哥以东的几个大城市,演出才能有些赢利,芝加哥往西的巡演基本上都会赔本。所以大多数从纽约出来的巡回剧团从来没去过西海岸,如加利福尼亚。

其次,即使人们能看到戏剧,大多数也是百老汇戏剧的二流翻版。二战以后,美国诞生了很多夏季剧院。但是夏季剧团是一个区域现象,只有纽约州、康尼迪克州、新泽西州和宾夕发尼亚州才有夏季剧团,因为它们离纽约百老汇比较近,大多数剧团都是在纽约组成。夏天,是百老汇的淡季,演员们就有机会出来赚点外快。夏季剧团的明星们有时一个星期能赚1万美元。这些演出在谷仓、帐篷或电影院举行,其演出周期往往只是一到二个星期,演员是临时组成的,常常有一个或两个百老汇或好莱坞的明星加盟以作票房号召。演出的剧目基本上是百老汇的歌舞剧。以至于大多数普通美国人认为,戏剧就是那些热闹的百老汇歌舞音乐剧,根本没有戏剧艺术之一概念。

第三,即使在百老汇,经典作家的作品,很少有机会被搬上舞台,更不用说美国本土新锐剧作家的剧作了。只有少数几个剧团把夏季演出当作实验室,上演一些新作品。

但地区剧院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每一年,成千上万的观众事先就购买了一年的季票,他们读中学的孩子可以坐着巴士来到附近的剧院,去欣赏出卖灵魂

的浮士德、被刺杀的恺撒,而这以前他们只能坐在课堂里,靠阅读和想象去体验那些爱恨情仇。而渐渐地,很多学校也有了必修的戏剧课,他们自己就可以上台表演那些剧本里所描写的他们所热爱的人物。而且经常可以看到本国作家新作品的全球首演。

有意思的是,经过市场经济熏陶数百年的美国人,在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之后,突然意识到,戏剧不仅可以是百老汇的娱乐企业,更可以是一个文化机构。它具有自己的独立的身份,和企业等同,但重要的是,它是非营利的,因为经济学家还证明,艺术戏剧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更别说赚钱了。戏剧人感到自豪的是,非营利剧院是一个和慈善机构性质相近的公益机构,它象图书馆一样服务于所属的社区。对内,地区剧院是艺术家的社区,是演员、编剧、导演、舞美和艺术管理人才聚集的群落;对外,地区剧院是所在社区的一部分,由董事会和理事会的成员负责筹措资金,维持与社区的关系。

地区非营利职业剧院的诞生有多种模式,有所谓橡子模式、大树移栽模式和树苗培育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所谓橡子模式。橡子模式指的是草根式的民间戏剧的萌芽和成长过程,它是从种子开始成长的,而不是由从树苗开始培育或者直接的移栽。这种模式最具有生命力。

三个杰出的女性

在橡子模式里,有三个杰出的女性,她们都是从业余剧院出发,通过数年艰苦的奋斗,终于在经济上赢得了社区的支持和基金会的资助,转变为非营利的职业剧院。

一、始作俑者:玛蔻·琼斯(Margo Jones)和“戏剧-47”

1947年6月3日,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地区性职业剧院诞生了,地点是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一个标准的美国西部城市,离戏剧之都纽约万里之遥。从此,达拉斯市的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质量的职业戏剧。该剧院名为“戏剧-47”,和乔治·贝克在哈佛大学开始的“戏剧-47工作室”同名,不过,到了1948年,它就改叫“戏剧-48”,到1949年,就改为“戏剧-49”,是个颇有意思的创意。剧院的创办人是玛蔻·琼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性,人们对她的性格是这样评价的:“对玛蔻·琼斯,人们一致同意,她是一台发电机,一个活力四射的女性。她为每一个她所见过的人和她所经过的事灌注能量。她的远见、能力和生命力,不仅激励了观众们,而且还激励了全国各地的剧院。”4

玛蔻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得克萨斯州家庭,1932年获得大学硕士学位后在达拉斯的西北戏剧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剧团(Pasadena Playhouse)受过短期训练。1936年到1942年,玛蔻开始每年参加莫斯科艺术剧院戏剧节,

在戏剧节她结识了很多戏剧名人,其中包括田纳西·威廉斯。1942年,她回到家乡得克萨斯,在休斯顿创办了休斯顿社区剧团,一个业余爱好者的剧团,开始对上演新剧本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开始相信,在纽约之外可以创建一个基本上能够靠票房和少量捐赠就可以运行的非营利的常驻地区性职业剧院。1944年,她申请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着手实现她的理想。最终她来到了达拉斯,实现了她的远大理想。

“这是一个永久性的本土剧院创意计划,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职业剧院,实行剧目轮换制,拥有全美最好的年青艺术家,真正的剧作家的剧院……二十年后达拉斯人会自豪地说,‘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他们能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戏剧,而我们为它的创立作出了贡献’。这个剧院之于美国人,要比莫斯科剧院之于俄罗斯人更重要,要比拉贝剧院之于爱尔兰更重要,要比老维克之于英国更重要……”5

戏剧-47一开始实行场团合一制,剧团正式聘用了7个美国演员工会的注册演员,每星期发给工资,剧场是由海湾石油公司免费提供到。第一个演出季持续了十个星期,戏剧的制作成本是由达拉斯市的市民捐赠的。这样,第一个演出季的票房收入就成为第二个演出季的经费来源。加上更多的捐款,玛蔻把第二个演出季扩展到二十个星期,第三个演出季扩展到三十个星期。由于经营管理得当,基本上只有少部分赤字,社区的支持完全可以弥补。

在第一个演出季里,戏剧-47演出了四个美国作家的新作品和一个经典剧目,到1959年,该剧院一共演出了76个新作品。

玛蔻·琼斯于1955年去世。剧团没有了她的领导很快就衰落了,于1959年降下了帷幕。但是,玛蔻的著作《环形剧场》成为了地区性戏剧的圣经。她的戏剧-47成为了一个模式。她的戏剧应该是非营利组织的观点对美国的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发现了两个事实:

一是常驻地区性艺术剧院不可能通过票房生存,必须是非营利性的;

二是非营利机构的董事会,必须由当地的公民和社会领袖组成,这不仅是为了募捐的方便,更是为了让剧院融入社区,使社区共同参与剧院的未来。

后来,几乎所有的地区性剧院都采用了非营利模式,而这对私人、基金会和政府的资助倾向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玛蔻的另外一些做法也成为地区性剧院仿效的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建筑中改造剧院。她是在一个州的集市里建立了戏剧-47,剧院的楼下就是卖鱼的。她把空间改成了一个圆形剧场。另外一个就是演出季,轮演制度和季票订购制度。通过这样的制度,剧院的支持者们就可以事先为剧院提供资金。

关于轮演,虽然每个戏剧季都至少有一个星期的循环轮演。但大多数的计划都是一个戏演二三个星期,然后再换一个戏。真正的轮演,每天换一个戏,那成

本显然太高了。

而另外两个女性都是玛蔻·琼斯的忠实追随者,她们在戏剧-47的鼓舞下,相继成立了小巷剧院和圆形舞台剧院。

尼娜·万斯(Nina Vance)是小巷剧院的创始人。大学毕业后,万斯曾经到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纽约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戏剧,后来回到家乡休斯顿,在一所高中教戏剧,并为休斯顿犹太社区剧院导演戏剧。她还曾经在玛蔻·琼斯的休斯顿业余社区剧团里担任过演员,深受她的影响。

1947年,当玛蔻·琼斯在达拉斯开始“戏剧-47”的时候,尼娜也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剧团。某一天,她用钱包里仅剩的2.14美元,买了214张明星片,寄给休斯顿可能对戏剧有兴趣的朋友们,向他们发出了这个提议。有一半接到明信片的人参加了会议,其中37个人每人出了20美元作为第一个演出季的制作经费,小巷剧院就这样成立了。刚开始他们租用一个舞蹈排练厅的晚间时段,演出田纳西·威廉斯、奥尼尔、阿瑟·米勒的作品和一些轻喜剧,参加演出的所有人员都是完全志愿的,不拿一分钱。两年后,消防局禁止他们继续在舞蹈排练厅演出,剧院只好搬到了一个风扇厂,把风扇厂改成了一个有230个座位的圆形剧场。剧院的演出一直很受欢迎,但尼娜·万斯发现很难找到志愿人员制作舞台布景,有时候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演员,演出水平难以提高,于是就想把剧院从业余转为专业,付给一些演员工资。但很多义务为剧院工作和演出多年的创始人不同意,他们想保持剧院的业余精神,认为如果职业化之后,戏剧艺术的活力就会丧失,自己也不可能从中再得到什么乐趣。结果万斯取得了胜利,并且得到了剧院的控制权。但迈向职业化的过程并不快,1949年,只有万斯、看门人和办公经理是拿工资的,后来才渐渐付给演员们少量工资。

1954年,面对剧院越来越严重的财务危机,尼娜认为只有明星才能拯救小巷剧院,在这一演出季的《推销员之死》中,尼娜找到了一个明星,但这就意味着剧院必须和美国演员工会签订合同,成为职业剧院。最终,小巷剧院和演员工会签订了合同,剧院必须雇佣6个以上演员工会的注册演员,并且保证每个戏里必须有一半的演员是工会注册演员,从而正式成为了非营利的职业剧院。虽然小巷剧院成为了非营利职业剧院,但其财务状况始终不是很稳定,休斯顿的市民对小巷剧院的支持还不是很热情。1958年,尼娜成立了一个由36位各界领导人组成的董事会,希望公众能把小巷剧院当作一项公益事业。富有戏剧性的是,同一年,福特基金会邀请万斯去纽约工作,董事会知道后竭力挽留,不仅答应聘请她为永久性的总经理和加工资,还为剧院雇佣营销和推广人员,加强剧院的管理力量。尼娜·万斯留了下来,十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休斯顿市民的认可。一年后,小巷剧院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首项大额资助,用来吸引纽约的演员到小巷剧院的固定演员剧团工作。

另一位地区剧院的女性先驱是华盛顿的塞尔达·法肯德勒(Zelda Fichandler)。现在还活着,依然是美国戏剧界的元老级人物。1950年,法肯德勒刚刚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戏剧艺术硕士学位,她得到了一个电影院的使用许可,便和她的大学老师一起建立了圆形舞台剧院。刚开始他们采用商业模式,成立了一个股份公司,股东是300位华盛顿居民。塞尔达把电影院改建成了一个圆形剧场,247个观众席围绕着舞台,整个剧场呈四方型。由于公关做得很出色,剧院开张时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第一个演出季演出了十七个戏,塞尔达导演了其中的七部。作为商业戏剧公司,塞尔达和演员都每周拿工资。从一开始,圆形舞台就比小巷剧院就显得专业。十七部戏中,虽然有些戏完全失败,有的陷入了财务危机,但公司挺过了第一个演出季,并且茁壮成长起来。

塞尔达引以为豪的是,在最初的十年中,圆形舞台一直在商业运作的方式下以轮演制的方式演出,而且能基本上维持收支平衡。轮演的剧目是欧洲经典和当代名作的混合,但无一例外都是一些早已出名的剧作。直到1959年,为了建造一个新的剧场,塞尔达需要一大笔钱,除了接受福特基金会的捐赠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圆形舞台这才转制为非营利机构。有意思的是,原先的股东不仅从来没有拿到过分红,而到改制的时候,他们索性把本金也全部转为了捐赠。

一个能用商业公司运作常驻轮演剧院的女性,在运作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时候显得更为得心应手。在她的管理下,圆形舞台成为纽约之外全美最好的地区剧院,大笔的捐赠接踵而至,新的剧院和固定演员剧团相继建立起来。

地区剧院的制度化和持续化有以下的特点:

一、每个剧院都期望是永久性的,而不是象百老汇那样是一出戏一出戏运作的。所以,他们和观众的联系就不一样。常驻剧院的目标是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个事实,一个组成,而不是一个特别的事件:

人们知道他们每一年会看到一些好的戏,也会看到一些不好的戏,者不再是百老汇的热门或失败游戏,他们支持的是一个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机构。

二、演出季和季票订购:实行演出季制度,一年有一个主要的演出季,持续30周左右时间,每个演出季安排5到6出戏,依次演出,每出戏演出大概20到30场。实行季票订购,每位观众一买就是整个演出季的票,可以提前预售60%以上。首先解决了财务问题,第二为艺术创造了极大的自由。因为当你知道剧场里肯定有那么多的观众后,你不用担心艺术创作是否迎合观众的口味。当然,也改变了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口味。改变了整个观演关系。

三、除了正规的戏剧季以外,一般剧院还有特别项目,如节日节目、孩子剧院、巡回演出、学生演出、戏剧训练,不仅吸引新观众,也带进新的资助,更增添公民的自豪感。

四、有些剧院开始建立演员剧团,雇佣期限常达一年,演员有机会有很

长的时间训练和练习。这提高了演员的表演艺术。

基金会的觉醒

这三个地区剧院的先锋都很相似,它们的存在都应为背后有个充满活力和个人魅力的创始人,三个杰出的女性都来自南方。它们都是白手起家,都获得了所在社区的全力支持,从业余剧院走向专业剧院。

1957年,福特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的麦克奈尔·洛利(W.McNeil Lowry)注意到了戏剧。洛利以前是个老师,从1953年其成为福特基金会艺术和人文项目的总监,后来成为福特基金会的副主席。洛利在全美转了一圈,考察了地区剧院的情况。当时玛蔻·琼斯已经去世,戏剧-47在走下坡路,而小巷剧团、圆形剧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这两个剧团的运作还很不稳定,没有固定的演员剧团。洛利认为如果有一点财政资助,这些剧团就可以成立固定的演员剧团,吸收更多地方和社区的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他还认为,地区剧院的票房收入大概能弥补75%的支出。如果少数剧院作出了榜样,那其他地方很快就会成立很多地区剧院。

1959年,福特基金会宣布了一个资助地区剧院建立演员剧团的三年资助计划。这些资助有一个特别的规定,每个剧院必须用它来支付演员剧团十个演员的工。

在福特基金会的带领下,洛克菲勒等其它基金会,以及联邦和州的基金都开始了地区剧院的资助项目。一时间,全美各地的戏剧艺术家突然发现天上掉下来很多馅饼。但是,如果要得到资助,地区剧院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必须成为非营利的常驻职业剧院。所谓非营利,就是要取得美国国家税务局的非营利组织地位;常驻,就是每年有比较正式的戏剧季

基金会的支持是地区剧院迅速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纽约百老汇的衰落,导演、演员和其他戏剧艺术家们试图在纽约外找到一块艺术新天地。而巡回剧团在全美的衰落也是原因之一,三四十年代,只有少数半职业的商业剧团才能满足地区观众的戏剧欣赏需要,而地区性常驻职业剧院便在全美各地深深的戏剧饥渴中诞生了。

尽管基金会的慷慨加速了地区剧院的兴起,但地区剧院的经济压力始终要比百老汇要大。大多数剧院是在赤字下运行的,而且由于其非营利地位,还不能过多地上演娱乐性较强的作品以提高票房收入。基金会的捐赠一般也不是用来弥补赤字的,而是有一些使用的附加条件。比如福特基金会提供资金,主要是让剧院建设演员队伍和扩大观众面,而不能用来弥补赤字。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基金基本上是用于培养新的剧作家和训练新演员。只有1966年成立的国家艺术基金

才对资金的使用没有限制,完全可以用来弥补剧院的赤字,但是它所提供的资金比较有限。

教育基金是地区剧院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按照联邦教育法令规定,剧院如果为残障人士和低收入阶层提供戏剧服务,可以申请联邦基金;如果剧院提供中小学的戏剧教育项目,也可以申请联邦基金。某些地方州政府也会为以戏剧教育为目的的剧院项目提供资助。地区剧院为了正常运转,必须经常地和当地政府以及所在社区保持联系,以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但在这样一个基金资助的框架下,人们倾向于上演比较保守的戏剧作品,而不是冒险的新作品。大基金会的资助是观众导向的,希望剧院那有越来越多的季票订购观众以及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这样导致地区剧院某些程度上具有中产阶级化的倾向,为了满足有钱人的心愿,上演的剧目自然是比较保守的而缺乏实验性。正如谢客纳所指出的:资助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季票订购观众和社区支持的剧院,“是资金和观众的联合,和特定观众群——中产阶级的联合。”而那些得到资助的剧院也倾向于成为一个机构。由捐赠者、观众、管理者和艺术家组成的机构,那么艺术在这一机构里就必然受到了束缚,成为定型的戏剧艺术。这当然谢客纳这样的戏剧艺术实验大师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一制度,很多的观众接触到了艺术戏剧。

关于基金会,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它们对艺术团体捐赠方式的多样性。

美国基金会是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自己拥有资本金或者捐赠资金,通过为其他非营利机构提供资助,从事慈善、教育、宗教或者其他服务公众利益的行为。它有很多类型:

私人独立基金:由个人、家庭或者一群个人筹集资金而成立的基金会。由捐赠人或者捐赠家庭决定运行。又是也有独立的董事会或者总裁运行。通常由董事会章程规定其活动范围,而实践中,常常对资金的去向有一定的规定,限于某些领域和特别的地理区域。

社区基金:特定的社区或者宗教所设立。捐赠资金来源众多。由委员会根据社区的利益决定资金的运作。其捐赠多数限于本地区或者所属的宗教。

运行基金:首要目标是为慈善项目提供运行金费。一般资金都在基金会内使用。

公司企业对基金会的贡献:公司通过对基金会的捐赠,组织慈善活动。公司赞助基金,或称公司基金。这些基金往往为公司所在社区效力。

公司直接捐赠。有些大公司会直接捐赠给剧团一笔经费。所以,在美国各大非营利戏剧团体的节目单上,常常出现这些公司的标识。

在捐赠方式上,也有很多种类,如:

资本金捐赠,用于本金、基金的捐赠、房产、设备和建筑物等。

年度运行捐赠,不用作资本金,而是运行费用的某一特定社区的年度项目资金。

激励性赠款,条件是受赠人必须得到其他捐赠者一定数目的捐款。

员工薪酬资助:对在非营利艺术机构工作的员工进行薪酬补贴和资助。

项目捐赠,此项捐赠比较普遍,但其特点是对项目的设计,不只是排演一出戏那么简单。

对中国民营剧团成长的启示

和中国比较,美国的剧团都应该属于民间剧团的性质。他们有商业性的剧院和剧团,主要分布在纽约百老汇,每个州的少数几个大城市会有一到两家商业剧院,主要也是上演百老汇商业戏剧的巡演。大多数剧团都是非营利性的剧院。而纽约之外的地区性剧院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国的民间剧团在发展过程中,一部分正向商业剧团的方向演变,而另一部分也必然向非营利的剧团方向演变。

美国非营利的地区性剧院成长的过程给我们一个启示:

在观念上,民营戏剧不等于商业戏剧。从国营机构化的剧团向企业化、市场化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时候,我们往往也许会有个误区,认为机构化不应该是民营戏剧发展的方向,演出市场化就等于演出团体企业化,或者演出团体要以营利为目标,这显然是片面的。

在实践中,民营戏剧要长久持续的发展,一定要扎根于社区。扎根社区,和戏剧进社区是两回事。

目前,江浙沪三地的民营剧团,经过了粗放型的蓬勃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了集约型的精耕细作阶段。众所周知,民营剧团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自身灵活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自身成本的控制,二是市场观众的饥渴。

关于成本控制,我们可以发现,民营剧团的成员都是吃苦耐劳,一个人一场戏要演多个角色,还常常身兼剧团数职。他们获得的报酬,和付出的劳动与其他行业比是不是对等,是个问题。如果不对等,长久维持其成员稳定的方式是什么,便有待探讨,更不用说激发其创造力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了。民营剧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问题,剧团老成员流失,新成员难觅。多场次的演出导致剧团成员非常疲惫,艺术创作无从谈起。可见,相对专业院团,民营剧团低成本的经营方式在一开始促进了产生和成长,但其可持续性要打个很大的问号。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发展,有个很大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戏剧的艺术水平,人们发现,提高戏剧的艺术水平,业余的低成本的模式很难得到,而商业模式也很难奏效。

关于市场,如果把市场简单地看成是看戏娱乐的观众,则会产生观众的疲倦状况。一是对演员的疲倦,二是对剧目的疲倦。在粗放经营的时代,大多数观众被新鲜感和低票价而网罗,一阵热闹之后,如果没有更多的新鲜感,观众就会流失。在这样的观众观点和相应的演剧模式下,根本无从培养对表演艺术有深厚感情的观众,也就是票友。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票友的作用非常巨大。在没有影视的时代,票友的产生是完全自发的,他们自身的艺术素养非常高,代表了艺术在群众中普及的深度。在当前这一时代,票友的培养,唯有戏剧扎根社区这一途径。戏剧扎根社区,获得社区的支持,一方面可以提高和稳定剧团成员的收入,使得他们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出艺术素养更高的观众。

这里所讲的社区,和我们平常虽理解的社区概念有所不同。社会学认为,从地区来讲,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如以乡镇、街道、居委会划分的行政性社区。

以往我们谈戏剧进社区,大都是戏剧进乡镇、街道等按地区划分的行政性社区,模式是由政府出钱买单,某一行政区域的居民观看演出。除了居住地区相同之外,观众并没有其他相似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的戏剧和社区的关系,是较浅层次的交流。

社会学还认为,从功能上来讲,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如学校、行业协会、各种类型的社会团体、各种艺术和非艺术的俱乐部,甚至是目前网络虚拟社区,都可以算作是社区。这类的社区范围更广,资源更丰富。目前也有剧团利用这方面的资源,但单纯的演出居多。

其实,以演出为核心,戏剧还有更多的功能,在建设社区中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以古老的自然意志为基础的关系,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基于共同的信仰和风俗(传统的农村村庄是社区的典型);社区是人们意识中联合的内潜方面的体现,是基于本质意志(价值观念、性感、习惯等)为基础的(礼俗社会)。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是我们当前建设社区的目的。

剧团扎根社区,和戏剧进社区不同,但是是建立在戏剧进社区的基础上。

戏剧进社区后,不能演了就走,而是从上述两层意义上的社区中找到爱好戏剧艺术的人群。这些人是戏剧艺术的爱好者和支持者,他们就象图书馆的读者一样,剧团必须和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创造出互相联系的模式。这种联系模式还可以成为剧团运作模式的一部分。美国非营利剧院实行季票订购和演出季制度,忠实的观众会提前购买全年演出的门票,这无论在财务上还是艺术创作的自由度上,都给了戏剧艺术家有力的支持。这样的观众也不会把看戏和娱乐相提并论。

在这些观众中,还会涌现出对戏剧更为热心的人群,他们不仅会为剧团捐助经费,还会为剧团拓展社会脉络,让剧团和社区结合地更为紧密。戏剧在这样的社区网络中,也能用不同的方式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剧团扎根社区,也在于戏剧艺术家和社区成员之间的舞台之外的直接互动。以各种形式,和社区成员进行艺术上的交流,是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一大特色。剧团和社区的关系可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而正常的演出只是交流的最终结果,作品的创作过程才是剧团扎根社区的主要载体。在演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以工作坊的形式和社区成员建立联系,工作可以是表演训练为主的,也可以是用编剧为主的,也可以是辅导社区业余戏剧为主的。作品可以直接演绎社区故事,也可以在各个创作环节上由社区居民担任一定的工作,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工作坊的资金来源往往都是社区相关组织资助的,这样一方面又给剧团以财务的支持,一方面又对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形式。

总之,剧团扎根于社区,是把观众当作朋友一样看待,使自己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切忌把观众当作市场上的消费者。扎根于社区,民营剧团才能够和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互相配合,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剧团扎根社区,将改变目前民营剧团的市场格局,从粗放式的戏剧市场经营走向集约式的经营方式。社区的支持,既为戏剧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也提高了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无疑是民营剧团走出目前困境的一条路。

上面提到的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其源动力并不是政府,也不是基金,而是热爱戏剧的那三个女性,她们创立剧团的艰辛,和我们现在的民营剧团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民营剧团核心成员,特别是艺术家的主动和热情,是推动剧团扎根社区的直接动力,所以,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民间戏剧发展的过程中,所有探索和改革的机制要围绕民间的戏剧冲动和戏剧热情。民间戏剧之所以是民间性的,草根性的,必然是戏剧的艺术冲动和热情所生发。那三个女性,都是对戏剧艺术怀着永不止息的热情才闯出了一条美国非营利戏剧的道路。不管是职业也好、业余也好,不管是商业也好,非营利也好,戏剧的艺术冲动和热情是最珍贵的。不管哪种运作模式,当它妨碍了戏剧冲动和热情,就应该改变。

在体制上,政府要进一步确立关于非营利艺术组织的法律地位和税收优惠和捐赠免税政策,促进各种类型的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让民营剧团合法地获得民间基金的资助,而不是依赖由国家建立的各类文化基金。这样,才符合文艺百花齐放的特点。

(作者:)

注释

[1]《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演出季统计》:

https://www.doczj.com/doc/a710295123.html,/season_by_season_stats.html。

[2]《美国戏剧交流会2005年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a710295123.html,/pdfs/tools/TheatreFacts_2005.pdf。

[3]齐格勒:《地区性剧院》,第1页,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3年版。

[4]同上,第17页。

[5]玛蔻·琼斯:《环形戏剧》,第55——56页,New York: McGraw-Hill 1965年版。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鼓励创业、培育自主创业意识,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经济活力的源泉。大力推进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对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介绍和分析,从中得到若干启示,提出我国建设扶持创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业扶持政策建议 一、引言 创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创业、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出,大力推进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于近30年兴起的创业革命,而支撑美国创业革命获得巨大成功的是其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认真分析研究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深入推进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1、创业教育系统 (1)创业教育资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另外,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机构和基金的广泛支持,比如科尔曼基金会、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不同的奖励形式赞助创业教育。此外,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十分完善,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 (2)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美国推广创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SBA)、美国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柯夫曼创业中心等。同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种类也很多,如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创业家协会,由杰出创业家组成,参与教学,并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捐助;智囊团,由外聘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就创业教育提出建议与措施,发挥咨询与外联的作用等。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可追溯至1947年,体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977年,美国约有70所大学设立了创业课程,到1999年美国设立了创业课程的大学超过1000所。大学里创业课程体系完善,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组成,课程内容涵盖小企业的运作、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创新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美国不仅在大学开设有创业课程,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进入21世纪,国际运输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包括内河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航空运输的作用日益明显,相应的临空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全球性物流和全球性人流的基础是以航空运输作为依托,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圈及相关经济产业的逐步推进。大部分学者认为临空经济是依附于大型机场的特殊优势,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经济形态,同时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在机场资源附近,在此基础上促进周边已有产业的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独特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 各国根据本国所依据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及资源禀赋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所选择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有所不同,而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将这些模式大体划分为航空制造型、航空物流型、交通枢纽型、商务贸易型、居住休闲型共5种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根据不同类型以典型

实例进行简单说明。 1.航空制造型―爱尔兰香农机场。航空制造型临空经济是指主要以航空产业作为该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供应以及与之相关的咨询、培训等业务。该航空产业聚集区利用机场建设所拥有的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资源带来的正的外部经济效应,降低其投资成本。同时,航空公司对提供飞机维修服务及其零部件产品等的企业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拥有该类技术的企业获得垄断地位,该类企业逐渐向机场附近靠拢,从而形成产业经济聚集区,该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 香农自由贸易区紧邻香农机场,适合发展与航空最密切相关的航空制造业,该类航空产业集聚区依靠机场又为机场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航空制造企业利用机场周围相对齐全的交通和互联网设施,减少自身再投资而可能产生的沉没成本。此外,临近机场使航空制造企业节约了可能由服务和产品输送的费用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2.航空物流型―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型临空经济是指一种凭借其机场枢纽所独有的完善且便捷的航线网络的优势条件为依托发展航空货物运输的经济发展模式。该类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大型国际机场吸引各货物运输企业尤其是一些运送轻薄型蕴含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使在机场周围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其业务范

联邦快递案例分析

联邦快递公司(FedEx)公司是美国物流行业的领先企业,也是世界物流和配送业的主导型企业。联邦快递的创始者佛莱德·史密斯有一句名言,“想称霸市场,首先要让客户的心跟着你走,然后让客户的腰包跟着你走”。由于竞争者很容易采用降价策略参与竞争,联邦快递认为提高服务水平才是长久维持客户关系的关键。 一、联邦快递的全球运送服务 联邦快递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流通模式,使得企业能掌握自己的货物配送流程与状态。要成为企业运送货物的管家,联邦快递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流通模式,使得企业能掌握自己的货物配送流程与状态。在联邦快地,所有顾客可借助其网址同步追踪货物状况,还可以免费下载实用软件,进入联邦快递协助建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关税资料库。它的线上交易软件Business Link可协助客户整合线上交易的所有环节,从订货到收款、开发票、库存管理一直到将货物交到收货人手中。这个软件能使无店铺零售企业以较低成本比较迅速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另外,联邦快递特别强调,要与顾客相配合,针对顾客的特定需求,如公司大小、生产线地点、业务办公室地点、客户群科技化程度、公司未来目标等,一起制定配送方案。 联邦快递还有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主要是三个方面: 1. 提供整合式维修运送服务 联邦快递提供货物的维修运送服务,如将已坏的电脑或电子产品,送修或所还所有者。 2. 扮演客户的零件或备料银行 扮演业者的零售商的角色,提供诸如接受订单与客户服务处理、仓储服务等功能。 3. 协助顾客简化并合并行销业务 帮助顾客协调数个地点之间的产品组件运送流程。在过去这些作业是由顾客自己设法将零件由制造商送到终端顾客手中,现在的快递业者可完全代劳。 综上所述。联邦快递的服务特点在于,协助顾客节省了仓储费用,而且在交由联邦快递运送后,顾客仍然能准确掌握货物的行踪,可利用联邦快递的系统来管理货物订单。 二、联邦快递的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联邦快递的客户服务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一是一系列的自动运送软件,如Power Ship、FedEx Ship和FedEx interNetShip,其次是客户服务线上作业系统(Customer Operations Service Master On-line System,COSMOS)。 1. 自动运送软件 为了协助顾客上网,联邦快递向顾客提供了自动运送软件,有三个版本:DOS版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一、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其次,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

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 - 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 ,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 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 一、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 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但是4月12日南部分裂势力贸然挑起内战,炮轰并占领联邦军队的萨姆特要塞,彻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美国联邦快递的成功奥秘(上)

物流攻略LOGISTICSSTR盯EGY V瞻liv时ode籽ver. 美国联郭快递的成功奥秘 坚忍不拔的创业历程 1965年.还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弗雷德里克?史密斯在对几十家美国航空客运公司经营状况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美国航空运输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很不理想.无论是航空客运还是航空货运,飞机舱容浪费量太大,这时候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能否把陆运和空运两种不同的运输模式结合起来,搞出一个快件递送服务公司?不少人认为他是在空想,因为陆路运输是以公吨计算运费的,而空运是以公斤计算运费的,两者相差1000倍.谁会拒绝使用价廉物美的陆运而采用运费至少要高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飞机运送货物?弗雷德里克?史密斯则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速度和时间同样也是金钱.再说如药品.电脑备件,电子元件,重要文件、报表、证书和其它高价值货物,还有必须提前送达的礼品和样品等等.唯有急事快办,采用航空快递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1971年8月.史密斯买下位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阿肯色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开始经营航空快件业务。他立即发现从客户收取托运包裹,在1天至2天内送达目的地并非轻而易举。但是没有被困难压倒的弗雷德里克?史密斯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后终于解决包裹配送系统效率低下的难题,于是经过2年的试营运后.以”联邦快递”命名的快件公司终于在1973年4月17日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当天晚上公司接纳的第一笔快件业务是把186个包裹从纽约州的罗切斯特运送到佛罗里达卅l的25个美国城市。史密斯所以用“联邦”命名其私人快件公司显然是受到美国国名的启迪,一方面表示他非常爱国,另外他希望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获得一大笔贷款购买飞机和车辆,迅速拓展快件业务.但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根本不理他,当初拒绝给他贷款。但是史密斯认为,银行不承62中国远洋航务公告Ⅲ04.7■惠良 认问题不大,只要美国公众承认就行了。有人调查发现,仅仅“联邦”这两个字确实为史密斯的联邦快递赢得更多的快件托运业务。后来.史密斯把联邦快递总部移到美国中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孟菲斯国际机场的条件较好,很少有堵塞现象发生。 一家全球性跨国快件集团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中的艰辛和曲折一言难尽,史密斯的”联邦快递”直到1975年的7月才开始盈利.但是从那时起,联邦快递在市场上迅速发展.经营管理业务操作标准获得不断完善,公司利润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航空管理法规的调整.联邦快递可以使用波音727型和Dc一1O型等大型运输机运送全球快递包裹.联邦快递的业务好像坐上了火箭,以年均40%的利润增长速度发展业务。1983年联邦快递的财务报告指出.当年的公司年收益是1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指出,在美国历史上.公司企业仅仅用10年的发展时间就达到如此高的年收益,联邦快递是第一家。 史密斯创建的联邦快递以无与伦比的最佳航线选用权及现代化、电子化和集成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快递公司之一,联邦快递全球每个工作日运送的包裹总量已经超过330万件、重量达600万磅。联邦快递拥有的全球员工1380∞人.在全球有42969个投递点、43000辆各类快运汽车,以及拥有638架飞机的庞大的航空货运机群。 联邦快递的全球总部设立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亚洲总部设立在中国香港,加拿大总部设立在加拿大安达略省的多伦多,欧洲总部设立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拉丁美洲总部设立在美国佛罗里达扑I的迈阿密.整个服务范围达到215个国家和地区.令人惊讶的是,从正式成立到今天,已经鼎立世界财富500强和美国企业5∞强宝座 (上) 万方数据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很多样,政治制度的独特与先进性,邻国不具有威胁和限制性,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我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崛起的最直接的原因。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国先进的经济体制。 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欧洲进行),却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到了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经济高速发展,19世纪末,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一、南北战争后,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同时,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1887~1897年,美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大公司有86个,其中二十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垄断组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

美国经济发展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 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商人以及一些大资本家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通常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在这一阶段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在资产阶级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相联系的商业资产阶级,工人还没有形成为近代的产业无产阶级。

联邦快递与国内快递优劣势分析报告

联邦快递与国内快递优劣势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联邦快递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为全球超过235个国家及地区提供快捷、可靠的快递服务, 堪称世界运输业的领头羊, 而其在中国近期的增长率更是为人瞩目。目前中国的快递业已经形成了以中国邮政为主体的国有快

递企业、十几年来迅速成长民营快递企业,还有外资快递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目前,我国的快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在国有、民营、外资三大市场主体作用下,形成了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 关键字:联邦快递国内快递竞争优势市场有限 FedEx为快递运输公司,联邦快递隶属于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是集团快递运输业务的中坚力量。服务范围涵盖全球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入全球375座机场,能于1至2天内提供直接到府递送服务,并且有保证准时、否则退费之承诺。全球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曼斐斯(Memphis, Tennessee),而加拿大、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总部分别位于安大略多伦多(Toronto, Ontario)、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 Belgium)、香港(Hong Kong)、佛罗里达州迈阿密(Miami, Florida)。全球有10座航空快递转运中心、894个快递营运点;29 座陆上货运转运中心、超过500座货运站;324个货运营运中心;1,500处Kinko’s 营运中心。 联邦快递的竞争优势: (1)地缘优势 联邦快递总部设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地理位置优越。田纳西州曼斐斯(Memphis, Tennessee)为其超级转运中心(SuperHub),平均每分钟就会有约1.5架次的飞机降落。FedEx Trade Network作为美国最大的海关经纪商为国际贸易提供极大便利,此外还是提供方付费、顾问服务和交易技术等的一站式资源提供者。美国有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物流人才为联邦快递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素质的员工。其次,美国贸易发达,对快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联邦快递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物流网络 为顾客提供高效率整合式及客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FedEx结合空运、陆运及IT网络,提供最佳物流与配送解决方案。FedEx供应链解决方案部门(FedEx Supply Chain Services)则拥有大约40座超过四百万平方英尺大小的仓库提供全球服务。并于全球主要城市间形成一广大物流配送中心(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DC),提供全年无休之物流解决方案,协助顾客节省仓储系统的固定成本投资,且能够迅速且透明地运送货件,另外,亦可透过FedEx的系统管理处理顾客订单,帮顾客规划最佳的全球物流路线与方案,进一步协助顾客简化与缩短货件在分销全球的流程。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提供货件维修运送服务,例如将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