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10)
- 格式:docx
- 大小:309.63 KB
- 文档页数:14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存放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盒中常可发现一些袋装透明胶状颗粒,该颗粒材料可能的名称及其作用是
A.活性炭、吸附剂 B.KMnO4、氧化剂
C.氯化钠、干燥剂 D.硅胶、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盒中常可发现一些袋装透明胶状颗粒的用途通常有两种:抗氧化、防潮,A、B中与颗粒物的用途不一致,C中氯化钠没有干燥作用,错,硅胶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选D。
考点: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25 ℃时,在1.0 L浓度均为0.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与其钠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Na+)>c(A-),则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pH<7
B.HA的酸性很弱,A-的水解程度较大
C.c(A-)+c(HA)=0.02 mol·L-1
D.n(A-)+n(OH-)=0.01 mol+n(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混合液为HA、NaA,测的c(Na+)>c(A-),说明A-的水解大于HA的电离,溶液显碱性,即pH>7,故说法错误;B、c(Na+)>c(A-),说明A-的水解大于HA的电离,HA的酸性很弱,A-的水解程度较大,故说法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c(A-)+c(HA)=(1×0.01+1×0.01)/1mol·L-1=0.02mol·L-1,故说法正确;D、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即c(Na+)+c(H+)=c(A-)+c(OH-),c(Na+)=0.01mol·L-1代入,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水解、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等知识。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 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Cl-O
C.COS的电子式是S C O D.188O2-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型分子,但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错误;B、次氯酸的结构式中O分别与H、Cl相连,错误;C、根据元素的价键原则,C为四价元素,O、S都是二价元素,所以该分子中C原子与O、S以双键结合,正确;D、188O2-离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18是该原子的质量数,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化学用语的判断 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C
【解析】A 错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2n mol AB
B 错误,此反应是一个压强不变的反应,不能用压强来衡量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C 正确,反应方向相反,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前的系数比
D 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都不随时间变化
5.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选C。
考点:胶体的定义。
【名师点睛】分散系的分类是根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划分的,微粒直径小于1纳米的为溶液,大于100纳米的为浊液,在1纳米到100纳米的分散系为胶体。溶液是稳定体系,胶体是介稳体系,浊液不稳定。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溶质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胶体。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
6.下列体系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MnO4-、K+、Cl-、SO42-
B.0.1 mol/LNaHCO3溶液:Na+、Ba2+、NO3-、OH-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Na+、NO3-、Cl-
D.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NH4+、K+、Cl-、CO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MnO4-是紫红色的,故A错误;B.NaHCO3与OH-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溶液中K+、Na+、NO3-、Cl-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只能存在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共存,要注意题意中隐含信息的理解。常见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3+;③MnO3-,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等;另外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7.某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答案】B
【解析】A.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故A正确;
B.米汤中含有淀粉,碘酸钾中不含有单质碘,所以碘酸钾不能使米汤中的淀粉变蓝色,即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故B错误;
C.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9.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属于新能源
B.测试和调控溶液的pH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
C.利用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制备胶体对饮用水进行净化,也可以获得纳米材料
D.通常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必须具备△H和△S均小于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通常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必须具备△H<0和△S>0,D错误。
考点: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9.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C.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D.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可燃性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物没有难溶性盐生成的,所以满足条件的是B,A中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C中氢氧化镁是难溶性的,D中醋酸是难电离的弱酸,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属于离子方程式的另一种应用,但容易错选A,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注意到生成物硫酸钡是难溶性的而造成的。
10.有下列四种溶液:①盐酸;②氯化铁;③氢氧化钠;④碳酸钠。它们的pH分别为4,4,10,10,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1,α2,α3,α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α1=α2>α3=α4 B.α2=α4>α1=α3
C.α1=α2=α3=α4
D.α1=α3>α2=α4
【答案】B
【解析】反应H2OH++OH--Q;①向水中加入酸或碱,[H+]或[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抑制了水的电离,αH2O减小;②向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消耗H+或OH-,使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αH2O增大;③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αH2O增大;④向水中加入其他能与H+或OH-反应的物质,也能促进水的电离。如Na2O,Na等。题中给出了四种溶液的溶质及pH,要求排列电离度α的顺序。只要表示出水电离出来的[H+]水或[OH-]水,然后直接比较其大小即可。
pH=4的盐酸:OH-为水电离产生的,[OH-]水=10-10mol/L
pH=4的FeCl3溶液,H+为水电离出来的,[H+]水=10-4mol/L
pH=10的Na2CO3溶液,OH-为水电离出来的,[OH-]=10-4mol/L
pH=10的NaOH溶液,H+为水电离出来的,[H+]=10-10mol/L
所以B的顺序是正确的。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FeBr2溶液中通人少量Cl2:2Fe2++Cl2=2Fe3++2Cl-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草酸:2MnQ4-+5H2C2O4+6H+=2Mn2++10CO2↑+8H2O
C.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H++S2O32-=S↓+SO2↑+H2O
D.将氧气通入酸性碘化钾溶液中:2I-+O2+4H+=I2+2H2O
【答案】D
【解析】选项D中,电子的得失不守恒,应该是4I-+O2+4H+=2I2+2H2O,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
12.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铅是固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Pb2+)变大;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Pb)c(Sn22=0.22/0.10=2.2,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平衡常数计算
点评:该题是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此题虽然是新情景,但题目不偏不怪,只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加快得出正确的答案。
13.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OH-═2CO23+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C.由于CO23水解显碱性,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电池放电时每消耗1molCH3OH转移6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醇燃料电池2CH3OH+3O2+4OH-═2CO23+6H2O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反应,故A项错;在碱性条件下,不能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另外溶液为碱性条件不能产生氢离子,故B项错;电池放电时,消耗氢氧根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的pH逐渐减小,故C项错;3mol氧气得到12mol电子,是2mol的甲醇失去,故1mol甲醇失去6mol电子,选项D正确。
考点:燃料电池
14.科学家研制出的八硝基立方烷(结构如图所示,碳原子未画出)是一种新型高能炸药,爆炸分解得到无毒、稳定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