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九日齐山登高》学案

3、通过本诗标题,可以发现哪些信息?[时、地、事,

4、本诗中登高这一意象的情蕴,可以从哪些字眼找到证据?携壶、难逢、酩酊、恨、只如此

5、回忆我们学过的登高诗,选一首进行默写,并总结登高这一意象一般可能的“情”。

6、“恨落晖”和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情感很相

似;(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来朱自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1、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江涵秋影雁南飞翠微菊花落晖

2、第一句写了什么?所写对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

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

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特点:山水一色,动静一体。

3、在第一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

(1)“涵”是“沉浸”的意思,这里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2)“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

情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5、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

6、最后一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用典,诗人引用齐景公牛山坠泪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

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

个现实。

7、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

来呢?

三、(1)王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杜甫诗:表达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肺,意境雄浑高远。

杜牧诗:抒写诗人的抱负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但在意境上显得悱恻低徊,缺乏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2)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

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商山早行》学案

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词家。本名岐,字飞卿,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3、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对诗歌意境加以描述。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

4、列出结构图: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起承转合

5、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树叶片很大,秋天即枯,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可为证。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6、“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7、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相应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一幅是故乡的画面,相应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分别是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二、1、“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赏析“明”字,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

2、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这句诗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2、古诗词中的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6)“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7)“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8)杨柳岸晓风残月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美好、温馨、生机勃勃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4、学过的诗文中虚实结合的例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三、(1)【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自己的“思家”之情。(二)【答案】(1)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

(2)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无题》学案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为名句,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这首词本身是给离别的情人。第一句的丝借思的谐音,思念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说一生都思念,为情人而落泪。情深至笃。现在比喻奉献,一般多用于教师。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

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

5、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

6、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

“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8、“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典故。见课后注释。

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三、课堂练习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五言绝句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思乡之情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长安晚秋》学案

2、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对诗歌意境加以描述。

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带着一片凄凉的寒意漂流着,汉家宫殿耸立着,像要触到高高的秋空。残星几点悬挂在空中,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一副愁情。家乡的鲈鱼正肥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楚囚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3、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仕途失意,羁旅思归的心情。

二、1、“凄清”二字有哪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用了不同的角度,问,有哪些角度的描写?诗歌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

3、4仰视,5、6俯看。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以景传情——“云物凄凉”“残星几点”不仅是秋的凉意,星的寥落,更是内心凄凉的反映。“长笛”和“篱菊”不仅是所闻和所见,更是内心的思念和乡情的反映。莲之愁,更是人之愁。)

3、杜牧极为赞赏“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一句,人们也称赵嘏为“赵倚楼”,说说这一句有怎样的情味?

(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秋雾拂晓,残星几点,群雁南飞,寥廓静寂之中,突然一声长笛飘飞而来,笛声悠扬,情催意动。幽怨的乐曲,寂寥的冷秋,仕途的失意,离乡的羁旅,揪人愁肠,撕心裂肺,感人至深。)

2、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用了不同的角度,问,有哪些角度的描写?诗歌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

(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视,5、6俯看。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以景传情——“云物凄凉”“残星几点”不仅是秋的凉意,星的寥落,更是内心凄凉的反映。“长笛”和“篱菊”不仅是所闻和所见,更是内心的思念和乡情的反映。莲之愁,更是人之愁。)

3、杜牧极为赞赏“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一句,人们也称赵嘏为“赵倚楼”,说说这一句有怎样的情味?

(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秋雾拂晓,残星几点,群雁南飞,寥廓静寂之中,突然一声长笛飘飞而来,笛声悠扬,情催意动。幽怨的乐曲,寂寥的冷秋,仕途的失意,离乡的羁旅,揪人愁肠,撕心裂肺,感人至深。)

4颔联写仰观,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5颈联写俯察, “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6“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清莲愁”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句诗着墨于深秋季节的景物: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作者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会忆起“采菊东篱下”的淘渊明,油然而起的归隐三径之心。更进一步反映出了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归思之情。

2、将本诗和盛唐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比较,看看在艺术境界、情感特征以及写法上有什么同和异?

(《长安晚秋》前三联写景,尾联以典故直接带出情感。写景渲染出气氛,借景抒发感情。感情悲伤,思乡归隐。艺术境界上,多幅画面,铺陈渲染,意韵清远,景中含情。

《与诸子登岘山》前两联议论,颈联写景,尾联也是直接抒情。悼古伤今,无限感慨。感情悲壮,失意感伤。艺术境界上,两句写景,形成阔大的境界,映衬人物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2. 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1.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居秋暝 王维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甫旅夜抒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乱中寄怀 白居易天上谣 李贺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商山早行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幾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目录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 十年一觉扬州梦 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 青山/隐隐/水/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最新诗歌史梳理:唐代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诗歌史梳理:唐代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例题精讲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从遣词造句和情感上说说他们的异同。 长相思 [南朝]徐陵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 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徐陵,字孝穆,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长相思”为乐府旧题。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巩固精练 【10年海淀一模】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 《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 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例题精讲 唐诗一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曾在西汉末年在蜀地称帝。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时间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

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

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 目录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专题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 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 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 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专题 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

2017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 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 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 如《诗经》 五言诗:成熟于汉代 如《古诗十九首》 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如白居易《长恨歌》 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 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一、理论讲解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 1.乐景衬乐情 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 词选读》) [专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 [教学设想] 1、“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2、安排三课时:《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学与练一课时;《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与练一课时;自读《安定城楼》、《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综合练习一课时。 3、教学目标3 可单独安排一课时用于学生成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最新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资料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断或全篇写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文章的写作呢?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专题的教学目标中有明确要求:在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在第六专题“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研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在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在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象,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在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以上这些在宏观的战略上给出了指导,在具体的战术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首先,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只有“吃透”了文本,才能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向、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鉴赏,感悟作品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知人论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因为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抓住了作者就等于抓住了其艺术风格及其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体现。 2.考析字词 在鉴赏诗词的语言时,一定要先弄懂字句的意思,且不可望文生义;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来仔细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关注动词,注意修饰语,抓好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特殊词。 3.情理结合 鉴赏诗词必须投入到作品的意境,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旨意、义理方面进行鉴赏。 4.联想想象 袁行霈先生认为: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的诗词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有些诗词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只有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写作技巧的指导。高考《大纲》规定,考生能从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学生尝试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唐诗宋词选读原文

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教案第六专题 九日齐山登高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教案第 六专题九日齐山登高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教学目标】 1、感悟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鉴赏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和风格。 3、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精妙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背诵《九日齐山登高》、《无题》、《商山早行》。 2、感悟晚唐诗歌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九日齐山登高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本诗;体味作者在用语上的旷达和情感上的抑郁密切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指名学生背诵《西塞山怀古》 二、新授 25' (一)简介作者 投影示: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晚唐诗人。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齐名,并称“”。 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二)解题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秋高气爽,菊花

盛开,气候宜人,古人往往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骚人墨客吟诗作赋。 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四)检查自学成果,解释下列词语 1、江涵秋影 2、翠微 3、但将 4、酩酊 5、酬佳节 6、落晖 (五)分析鉴赏 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描写了何时之景?其中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客”在此指谁? 投影示: ①诗人兴致勃勃,登山游览,为我们描绘了满目(季节)景。 ②“涵”字极有气势。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飞”字写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③“客”指诗人好友张祜。 2、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投影示: 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尘世难逢开口笑”,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之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②颔联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难逢”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 3、分析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①这一联继续写旷达,如果说上一联比较含蓄的话,这一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投影示: 感情发生了由隐而显的变化。因为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要及时行乐。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九日齐山登高》学案 3、通过本诗标题,可以发现哪些信息?[时、地、事, 4、本诗中登高这一意象的情蕴,可以从哪些字眼找到证据?携壶、难逢、酩酊、恨、只如此 5、回忆我们学过的登高诗,选一首进行默写,并总结登高这一意象一般可能的“情”。 6、“恨落晖”和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情感很相 似;(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来朱自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1、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江涵秋影雁南飞翠微菊花落晖 2、第一句写了什么?所写对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 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 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特点:山水一色,动静一体。 3、在第一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 (1)“涵”是“沉浸”的意思,这里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2)“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 情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5、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 6、最后一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用典,诗人引用齐景公牛山坠泪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 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 个现实。 7、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 来呢? 三、(1)王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杜甫诗:表达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肺,意境雄浑高远。 杜牧诗:抒写诗人的抱负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但在意境上显得悱恻低徊,缺乏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2)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断或全篇写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文章的写作呢?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专题的教学目标中有明确要求:在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在第六专题“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研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在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在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象,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在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以上这些在宏观的战略上给出了指导,在具体的战术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首先,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只有“吃透”了文本,才能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向、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鉴赏,感悟作品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知人论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 论世”有助于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因为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抓住了作者就等于抓住了其艺术风格及其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体现。 2.考析字词 在鉴赏诗词的语言时,一定要先弄懂字句的意思,且不可望文生义;应联系全诗的主 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来仔细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关注动词,注意修饰语,抓好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特殊词。 3.情理结合 鉴赏诗词必须投入到作品的意境,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旨意、义理方面进行鉴赏。 4.联想想象 袁行霈先生认为: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的诗词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有些诗词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只有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写作技巧的指导。高考《大纲》规定,考生能从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学生尝试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九日齐山登高》教案

《九日齐山登高》教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教学目标】 1、感悟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鉴赏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和风格。 3、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精妙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背诵《九日齐山登高》、《无题》、《商山早行》。 2、感悟晚唐诗歌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九日齐山登高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本诗;体味作者在用语上的旷达和情感上的抑郁密切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指名学生背诵《西塞山怀古》 二、新授 25' (一)简介作者 投影示: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晚唐诗人。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齐名,并称“”。 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二)解题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气候宜人,古人往往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骚人墨客吟诗作赋。

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四)检查自学成果,解释下列词语 1、江涵秋影 2、翠微 3、但将 4、酩酊 5、酬佳节 6、落晖 (五)分析鉴赏 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描写了何时之景?其中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客”在此指谁? 投影示: ①诗人兴致勃勃,登山游览,为我们描绘了满目(季节)景。 ②“涵”字极有气势。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飞”字写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③“客”指诗人好友张祜。 2、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投影示: 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尘世难逢开口笑”,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之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②颔联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难逢”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 3、分析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①这一联继续写旷达,如果说上一联比较含蓄的话,这一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投影示: 感情发生了由隐而显的变化。因为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要及时行乐。 ②诗人真的如此旷达吗?请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公开课教案_2

《安定城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苏教版必修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又另设选修《唐诗宋词》足见其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是唐诗的优秀代表人人物,《安定城楼》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境界阔大、风骨健举、情感沉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基础,但对诗中典故所蕴含的深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安定城楼》的用典丰富诗歌内容、增加了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明确典故,体味作者幽深的情感。 2、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内涵,体味作者深沉忧愤、壮怀难抒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他的诗句来感受一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我们了解到的李商隐的诗歌大都是他的爱情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安定城楼》。 2、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理解诗意,明确典故,体味作者情感。 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自读:学习一首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大声朗读本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点名读:找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教师点评,解决字音,提示注意) 指导读:我们知道,诗歌不同于其他散文、小说的地方就是一般他比较短小精炼,富有韵律,特别是格律诗更是如此,我们该如何读出它的韵律呢?我们首先要关注诗句的节奏、轻重、韵脚。(根据文本特点指导诵读) 请大家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字词。 齐读:请大家齐读一遍你感受一下节奏。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请大家结合注释默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啊?(学生默读) 【预设答案】: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受到排挤的无可奈何和郁闷的心情。 2、作者抒发心中的这些情感的地点就是安定城楼,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预设答案】:春天时节,登上延绵高耸的安定楼一眼望去,近处生机勃勃,而远处天地辽阔而又有一点迷朦。登临楼远望,诗人心中往往触景生情,山河壮美而自己却如此落魄,不禁悲从心生。 3、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预设答案】心中倍感的迷茫和孤独。 4、我们不禁要问着迷茫和孤独来自何处啊?请找出相关诗句,进行赏析。 四、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颔联: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1)颔联用典。主要写了两个人:贾生和王璨。作者借用贾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呢?(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 【预设答案】我们知道典故有本意和用意:要想了解他的用意就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抓住“空”,贾谊才华横溢、博通经史,在朝廷受到排挤,终不被重用,空怀报国之情,空落伤心垂泪的愤懑、无奈。 “更”远游写出王璨不仅怀才不遇,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王璨去国怀乡,寄人篱下的苦闷心情的理解和同情;也委婉的表达出自己落第远游的无奈和前途迷茫的殷忧,以此二人自况,准确自然。

浅谈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潘彤彤 诗歌以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愫成为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可是长久以来,以能背诵默写和会做诗歌鉴赏题为最终目标导向的高中诗歌教学曾陷入一个虽尽可能多背多做,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徒劳无功的怪圈中。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开展,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寻找到切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有效策略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有效引导现代的高中生跨入灿烂辉煌的诗词圣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上进行了几点初步探索。 一、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创设诵读情境,激发鉴赏兴趣。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往往在学生还未自己诵读感知诗歌时,就将有关诗人生平、诗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一股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一切的基础上去鉴赏诗歌。这种方式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读诗的好奇心、品诗的成就感与探究诗意的内在动力。走出这一教学误区,在给足朗读时间、尊重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一步品读探究诗文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去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才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有效途径。 在《兵车行》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自由诵读,让学生产生对这首诗的初步认识和体会,继而在引导学生谈对这首诗的初读感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兵车行》的朗诵配乐,你会配什么样的音乐?这一问题就打破了“有何感受”式的单一设问,从另一种感官体验角度入手,巧妙地让学生道出对这首诗情感基调、风格的感知。根据学生的回答,配以深沉凄迷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诵读,结合诗文意象想象、描述画面,体味意境,将学生自然带入到进一步鉴赏的情境当中。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诵读、感知、聆听、想象、描述,充分调动了多重感官,一幕幕再现诗人笔下的分别场面与古战场:听,兵车隆隆,战马嘶鸣,呼喊亲人,捶胸顿足,阴风惨惨,鬼哭凄凄……看,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白骨露野……学生与诗人一起为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而共流泪,真正地入乎其内、沉乎其中,为深入探究诗文内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语文高二《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教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 1、“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2、安排三课时:《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学与练一课时;《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与练一课时;自读《安定城楼》、《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综合练习一课时。 3、教学目标3 可单独安排一课时用于学生成果交流、展示。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

高考唐诗宋词100句名句默写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名句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云霞出海曙,。(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 2、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王勃《滕王阁》)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4、春江潮水连海平,。 5、江流宛转绕芳甸,。 6、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 7、昨夜闲潭梦落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9、,。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0、鸿雁不堪愁里听,。 11、莫见长安行乐处,。(李欣《送魏万之京》) 1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5、战士军前半死生,。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7、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9、,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2、浮云游子意,。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4、君不见,,。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6、,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27、去时里正与裹头,,边庭流血成海水,。 28、生女犹得嫁比邻,。(杜甫《兵车行》)

29、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 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31、一去紫台连朔漠,。,环珮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3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33、闻道欲来相问讯,。(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4、欲为圣明除弊事,。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5、惊风乱飐芙蓉水,。岭树重遮千里目,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6、人世几回伤往事,。今逢四海为家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吊影分为千里雁,。共看明月应垂泪,。(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3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39、江涵秋影雁初飞,。,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43、残星几点雁横塞,。紫艳半开篱菊静,。(赵嘏《长安晚秋》) 4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45、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4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47、小山重叠金明灭,。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4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49、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如何进行古诗文鉴赏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断或全篇写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文章的写作呢?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专题的教学目标中有明确要求:在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在第六专题“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研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在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在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象,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在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以上这些在宏观的战略上给出了指导,在具体的战术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首先,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只有“吃透”了文本,才能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向、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鉴赏,感悟作品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知人论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 论世”有助于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因为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抓住了作者就等于抓住了其艺术风格及其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体现。 2.考析字词 在鉴赏诗词的语言时,一定要先弄懂字句的意思,且不可望文生义;应联系全诗的主 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来仔细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关注动词,注意修饰语,抓好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特殊词。 3.情理结合 鉴赏诗词必须投入到作品的意境,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 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旨意、义理方面进行鉴赏。 4.联想想象 袁行霈先生认为: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的诗词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有些诗词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只有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写作技巧的指导。高考《大纲》规定,考生能从古代诗词的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