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当代文化现象的些许思考

对当代文化现象的些许思考

对当代文化现象的些许思考
对当代文化现象的些许思考

对当代文化现象的些许思考

当我们要对文化现象进行一定思虑的时候,首先必须对它进行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文化是指一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循此思路,当代文化可谓是一种信息文化,如书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主要载体。

当前中国文化现状存在种种问题。这在文化界乃至全民族面前都显得非常迫切而严肃。如果任由这些问题泛滥和发展,必将阻碍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然而,仅仅对此现象提出抗议,却不对此类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就试图通过展现几大文化现象中的问题,挖掘其本质原因,不良文化之根源,从而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当代文化现象概述

当今文化中的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并且大众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文化精英在文化消费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他们除了阅读文化相关的书籍之外,还在闲暇时光出入各大美术馆、画廊、剧院等场合,开阔视野的同时深入了解文化的意蕴。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对一般大众而言,也许各种娱乐节目和流行的电视剧、电影具吸引力,去歌舞厅去唱歌跳舞便是他们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精英和大众文化间的差异无疑是显著的,正如传统所说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少之甚少,甚至,大众文化往往借助流行文化影响并冲击着精英文化的存在。

媒体的责任无疑是告知公众事实的真相,即满足公众的社会知情权;但于此同时,媒体也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实现社会正义的义务。而随着市场化运作的日益介入、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对公众的“引导”作用似乎有弱化的倾向,而“迎合”甚至“媚俗”之风日渐盛行。

涉及凶杀、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肆意传播,一些毫无观赏性的娱乐节目充满荧屏,一些没有积极导向的商业大片被大肆炒作。明星现象也是近些年来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现象,明星们凭借媒体而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一些

群众竞相追崇的偶像。在一般情况下,明星成为了时尚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狂热模仿的对象,以致“追星”本身就被视为一种流行时尚。他们的穿着打扮,举止仪态以及处世风格都一度成为流行的时尚,被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膜拜仿效。而如今,各类选秀节目也频频出现,到达了高潮期,公众为此狂欢和痴迷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此看来,在当今中国许多媒体中,充斥着过分娱乐化的内容,并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阅读被视听取代,经典被流行覆盖,思考被狂欢置换,大师被明星替代,传统被时尚湮灭,这就是娱乐化带来的消极后果。

大众文化走向了集体狂欢的时代,我们的媒体也一再倡导大众文化,似乎只要是贴上了“大众”的标签,便因其草根性而自然代表了正确的方向。殊不知,文化除了要表现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具有精英文化价值体系的内在价值标准和核心。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完整的,具有内涵和生命力的,举着“大众”的旗号,使文化浅显化、庸俗化是对我们的文化极大摧残。

二、当代文化现象根源问题透视

大众文化的流行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外在显现,不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最本质的问题在于文化本性受到了伤害。我们必须承认,随着改革开放,文化的确从某种狭隘的形态中得到了解放,但也正因此,其发展具备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即文化朝向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逐渐丧失自身的本性。在市场经济的游戏中,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因素是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

第一,人们的虚无主义是大众文化风行的主要原因。虚无主义主要否认人生和世界意义,也就是基础、目的和价值等。在当代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已经不再具有其规定性,它至多只是一个文化遗产和遗迹。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崇敬的不是天地,也不是上帝,而是各种体育和娱乐明星,他们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偶像。他们并不代表某种最高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各种类型的造星运动,它将一个非英雄变成英雄,如凤姐、芙蓉姐姐等。这些人物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虚无主义的明星。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俞国明认为,明星是公众人物。媒体是任何明

星人物成名的“跳板”:他们的言行要通过媒体的“放大”作用才会广为人知,并受到关注,于是,他们便从中获得了大众传播学上的所谓“社会神圣的赋予”,即得到了某种神圣地位的社会承认。

第二,技术主义吞没了人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代的各种文化只要试图进入市场,那么它们都必须借助于技术,最主要的是传媒技术、信息技术。就技术方面而言,当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化。一个虚拟的文化产品所呈现的特性为:赝品如同真品。因此,人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就像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一样。但这容易混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网络依赖症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人们依赖酒所制造的麻醉和幻觉感一样,网络依赖症就是对于虚拟世界的依赖。它无非表明的是,人被技术化了,人被技术所制造的信息文化和虚拟世界所控制了。有一部分人甚至开始分不清文化的是非、善恶、利弊、美丑,没有态度,把各种文化看作自然的社会存在,听之任之。

第三,享乐主义使大众文化盛行。当文化成为产品的时候,它就要提供给人消费。所谓消费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有各种欲望,有身体的,有社会的,还有精神的。但身体感官欲望的满足,亦即享乐,成为了消费最直接的形态。当今的文化消费时代是以公众参与为特征的,公众不仅参与了具体的消费行为,同时也参与了消费文化的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普通公众成了消费文化的主体。从消费社会本源而言,消费社会以最大限度攫取财富为目的,不断满足大众的欲望和需要。现今社会,享乐主义的主体有着不通的需求(如一些公众需要了解他们所崇拜的社会名人的一切;明星本来就想吸引公众的注意,提升其知名度;公众希望在视觉上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等等。消费社会运作结构善于将人们漫无边际的欲望投射到具体产品上去,使社会身份与消费品结合起来,消费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

因此一些文化产品便直接或间接地将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于是不仅所谓的娱乐文化,而且一般的文化也奉行这样的口号: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更有甚者,有的文化产品为了刺激人们的欲望,诲淫诲盗,宣传色情和暴力。这种文化就不是一般的享乐主义了,而是假丑恶,是走向犯罪。

三、针对性策略

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严重阻碍了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文化价值呢?当前,要科学对待、正确处理当今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必须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开辟新的道路。

笔者在此不避浅陋地提出个人拙见。

第一,反对虚无主义,丰富群众生活,让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同时,人们应该摒弃庸俗谄媚的文化,应做到“即使天寒地冻此志应难夺”的气势。

第二,反对技术主义,不要让技术控制人类的思想。在铺天盖地的娱乐报道中,媒体有义务满足受众在娱乐信息方面的需求。但此时,应牢记一条底线:娱乐报道同样负有教育、监督的社会责任,同样需要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

第三,反对享乐主义,正确对待娱乐文化,让欲望不要越过其当代文化所确定的边界。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是提高文明水平,特别是道德水平,而非满足人们的奢靡享受。

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中国特有的当代文化,中国的现代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言以蔽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各种当代文化现象,使我们国家沿着正确的文化方向前进。

浅谈中国从古至今教育发展概述

浅谈中国从古至今教育发展概述 摘要中国从国至今的教育已经发展很多年,本片论文主要针对中国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及中国的现代教育展开论述,在这里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体现出他所具有的独特气息,如中国从古代的教育就提倡尊师重道原则,近代教育则是提倡教育立国、科技兴国原则,而现代教育我们则是提倡创新理念原则,当然近代教育包括古代教育原则,现代教育包括古、近代教育原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呈发展趋势逐渐上升高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创新教育 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五个阶段。以下主要就按这五部分展开说明,从古至今的探讨它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大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来的发展和生存。起初,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如打猎、捕鱼等活动,这逐渐便成为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保障,劳动即是教育,随着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变化着,随后人们逐渐开始发展畜牧业,人们学会了架设栅栏、赶羊喂牛,这些都只是他们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原始宗教的教育和原始艺术教育。首先,他们对自然很崇这些崇拜都是原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拜、对图腾很崇拜以及对鬼魂也很崇拜。其次,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像是有一种天赋一样,对于艺术教育体现出原始文化正逐渐变化着,在后面就逐渐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形成标志着教育的升级,为以后产生学校建立了基础。总之,原始教育呈现多方面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内容为多方面的生活经验; (3)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 (4)言传身教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5)男女教育分工明确; (6)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有以上诸多内容,使得原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制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夏代为奴隶制初期,它是由夏部落首领的儿子启建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注重军事训练和人伦道德; (2)其次,便是商代,这一时期文字已经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文字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并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理论,这使得商代的教育上升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当代艺术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

当代艺术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方面逐渐得到满足,继而,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层面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很多家长不惜将重金投资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上,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方面的课程和活动,开发孩子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一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学校、幼儿园、少年宫、琴行、画室等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培训项目从音乐类的钢琴、声乐、舞蹈到美术类的素描、书法等不胜枚举。在“钢琴热”“书法热”的影响下,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热潮。 每年的7、8月份,各大城市相继拉开各类艺术水平考试的序幕。据统计,全国参加艺术考级的人数已近百万,就在温州这样一个三线城市,其中一个考点每年暑假参加音乐、美术类考试的学生的人数就已突破了2万,而且还保持着每年持续上升的势头。而中小学生成了各类考试的“领军人物”。 艺术考级的宗旨是“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考级的意义就在于:①检测孩子们学习艺术所能达到的水平;②通过非正式授课老师的指导点评,使孩子们的艺术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③让孩子们体验、适应考场气氛,从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④取得全国艺术考级的证书,使孩子们感到学有所成,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其他方面学习的自信;⑤通过考级,促使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更加严谨,增强艺术能力,这样既提高学习质量,又能展现出更加完美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正如方教授所言“考级是件大大的好事”。然而二十余年来,艺术考级在迅猛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组织考级的单位缺乏规范性,考试过程中缺乏公正的原则。受考级利益的驱动,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培训点自成体系,各自为营,开展不同门类的考级活动,然而里面大多存在考风不正、降低标准、收费混乱、考评不正等问题。 第二,授课老师缺乏资格认证,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过程急于求成、缺乏责任感。就钢琴这个专业来说,老师的数量在总数上是占了大比例的。其中包括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们等。还有些专业团体效益不好,本身并不是钢琴专业,但在“钢琴热”效应的诱惑下动了心,继而临时转专业,加盟到这个疯狂的淘金行业来。这样的老师也许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长,但在琴艺上还只是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笔者自己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我从上下届校友那里了解到,现在钢琴教学主要以琴行为主。专业院校的教授专家毕竟有限,而且收费较高,是大多数家庭都不能承受的,而这些专业老师为了教学质量,也会控制学生人数,挑选资质好的学生。所以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才能受到专业、正规的钢琴教学。而大部分琴行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找些音乐院校在读的或刚毕业仍在待业的学生,因为这批人待遇较低,比较服从安排,但教学能力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只是为迎合考级,迎合家长求快求高的思想而教,考什么等级就只学相关的几首曲子,其他一概不教。不注重培养扎实的弹琴基本功和音乐的内涵及表现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样怎么能培养出有优秀音乐素养的学生呢?所以只有强化师资水

草根文化浅析

草根文化浅析 每一种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而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被我们称之以文化现象,它可以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然而却无高下之分。或高雅或通俗,都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但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各个层次的人的生活状态和娱乐需求。 从2005年爆红的“超级女生”到旭日阳刚组合,农民工街舞团到周立波脱口秀,从2011 年春晚的西单女孩再到2012年春晚的草根农民朱之文等一系列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掀起草根文化的狂潮。然何谓“草根文化”?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这个界定,先不置可否。 一、草根文化兴起的原因分析 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文化市场也出现了繁荣,导致草根文化的迅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文革以后的思想解放以及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促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草根文化也在这一浪潮中孕育而生。而随着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间接导致草根文化的发展。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助手。用电脑方便,上网便捷了,“草根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表现自己、表达观点和获得关注的舞台。互联网,给了他们广阔的空间。博客,这个原本陌生的词汇从“草根”打开了突破口。“草根”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想说的话,使博客在颠覆话语权的同时,树立了自己的个性旗帜,普通人可以更加自由地抒发内心。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QQ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发展无疑也在强化这种自由与个性。对外交流的频繁以及思想开放程度的提高,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众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也使得民众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提高。加上这几年不断风行的“造星运动”,草根文化也在这一次又一次地发展浪潮中

浅谈中国当代教育

浅谈中国当代教育 学校:长安大学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24031001 学号:2403100132

姓名:孔晓霞 教育是立国之本,大家对教育并不陌生,教书育人,从小我们就接受着中国当代的教育。我国是一个教育历史很悠久的国家,从孔子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革、发展、创新、完善…… 但是,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教育的发展也是有两面的。 不可忽视,教育的发展有好的方面。 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现象。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就是对中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为了能让更多渴望学习的孩子走进课堂,学习知识,国家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为了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国家提供了助学贷款;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更强更好,国家大量运用资金发展教育,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一切的一切,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好的重视。 而且,不光是国家这个整体,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们能够深刻

体会到,整个中国从家庭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家庭的投入,能看出每个家长越来越希望孩子能通过上大学实现自己年轻时代未完成的梦想。高考就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提到高考,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好的方面就体现了出来。 对于高考的争议,从它诞生的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但它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目前为止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高考的争议,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目前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当公平和效率难以两全的时候,只能通过高考几份卷子一刀切的方式,对人才选拔一刀截断。很多人将中国与美国相对比,说美国的教育何等自由。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中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很多制度需要碰撞协调,使之与时俱进的适应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因为高考的选拔制度,中国的初等教育被扣上了“应试教育”的大帽子,很难取掉。素质教育的提出,只是在帽顶贴上“这不是帽子”的标语,治标不治本。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顾不得其他的素质,得分才是关键。管它什么兴趣不兴趣,最要紧的是要不要考。素质教育有没有也不重要,能使学生进好大学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 我们让教育成为记忆之学,机械之学,仿佛现代教育的惟一的基本功就是背书。这是人类的悲哀,因为这样意味着我们将把代表人类未来的学生塑造成只会记诵和模仿的动物。教育远离个性,成为标准化的模具。其结果是我们的下一代一个个都不善思维,个性衰微,少年老成,随波逐流,抹杀了个性,毫无智慧可言!我们让教育脱离人

86佛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佛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张爱林(作者为重庆西南大学副教授)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因素,使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佛教本着“法赖人弘”的基本信念,注重培养人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仍可为当前中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佛教是教育的宗教 与西方宗教相比,佛教的教育性十分明显。从词源上看,西语中Religion与汉语概念的“宗教”截然不同,Relgion是从拉丁词“religio”词根发展而来,含有尊敬神、履行神的义务,反复默想神,重新与神修好等含义,称为Relgion的宗教至少包含三个特征:崇拜独一的至上神;信奉独一的神圣经典;具有统一规范的神圣宗教组织与宗教仪轨。汉语“宗教”是一个合成词,“宗”是宗旨,即所尊崇的学说,“教”是教化、教育、教导。“宗教”作为一个词的连用首先出现在佛教中,南朝梁代的袁昂(450-540)说:“仰寻圣典,既显言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弘明集》卷十)因为尊崇某一学说、人物或经典,于是依宗立派,由此“宗”也有了“派”的含义,而“教”便用来指代佛陀的整体教化,“宗”变成了“教”的分支,是依照不同的言教、经典、修行方法等形成的佛教派别,如印度的中观宗、唯识宗,或称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再如中国的禅宗、天台宗等等。每一宗都有自己核心主张,称为“宗见”,如中观宗的宗见为“诸法无自性”,因此又称“空宗”;唯识宗的宗见为“万法唯识”,主张唯识无境,识有境无,因此称“有宗”。“宗”不能违背“教”,但宗派可以有自己特别遵奉的经典和师承,宗派之间不同的修行风格称为“宗风”。因此,佛教作为宗教,更多的意义上是依于其宗旨的教化,即便是如净土宗信仰的极乐世界,也跟享乐的天堂有天壤之别,极乐世界只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而创建的教育培训基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喜欢去那里的人们好好修行,修行成佛了还要出来教化众生。 二、追求真理的教育理念:觉悟实相 中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我们虽然在追求教育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但一直没有真正地创新出来。高校中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行政权威凌驾于学术之上,不科学的目标培养管理模式,使许多大学生如大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件,泯灭了自由的创造性,难怪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中小学中问题也很大,以考试为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奴性思维和功利性价值观,绩效工资让更多的教师向钱看,等等。诸多问题使中国教育创新空间非常狭小,虽然我们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嫁接过来,但所结的果子却不太理想。 中国教育的致病因素很多,诸如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材内容陈旧、教育腐败等等,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教育理念的偏离。而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并不在于陈旧还是先进,而是某种功利性的文化惯性造成的。急功近利让人们忘了追求真理,或者仅仅把真理当作口号。 普遍必然性真理在中国的老子那里称之为“道”,由道而有德,德是万物得之于道的内在本质,但尊道而贵德的人并不多,人们多是闻道而弗顾,大笑而去。中国的世俗文化教育,

对现代派艺术的思考

对现代派艺术的思考 改革开放使西方的商品、文化、艺术一起走进中国,西方现代派美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看待是个现实问题,单方面推崇或批判都是错误的,要一分为二地来品评。了解其本质才能走出我国现代艺术之路。 标签: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表达;探索;孤立;片面;提取;意象;思想;变革;一分为二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派艺术经常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对现代派的理解是人们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审美观念。这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大众来说,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现代派艺术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艺术运动,这场艺术运动波及影响艺术的多个方面,如文学,诗歌,音乐,美术等方面。从欧洲逐步波及整个世界,今天许多艺术家们在这个方面开拓着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们一些年轻的美術学生还去追求一些现代派落后的一面,也可能是我国美术界对现代派的接受的时间较晚。我们接受现代派艺术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时间,与我们对其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说有些片面有关。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评价各不相同。“文革”前我国美术界对其采取排斥的态度。“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从保守走向开放,主要是西方的商品、文化、艺术一起走进中国,禁区彻底被打破。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变成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以至于效仿。如何理解、评价和借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一味的推崇,还是一味的批判都是错误的。只有对其正确的评价,我们才不会走弯路。 单从美术方面去理解。看待现代派的一些现象,一些分析,一些评判,能带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西方传统艺术要求完美写实主义,无论在色彩、光影还是在主题性等方面都要求绝对完美,到了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受到科技发展的提示,重视绘画的“光”与“色”的追求。从莫奈的《草垛》,乔治修拉的《大碗鸟的星期日下午》能看到他们致力于对光和色在绘画中的表现。从这方面来说画家们开始了在传统绘画中的新的探索。在当时的社会已经引起了一场风波。以至于后来的人们才给予肯定。这就是现代派产生的苗头。 西方美术进入现代派应拿后印象主义作为转折点。后印象主义是反印象主义的。印象主义绘画是以光和色来“客观”地分析性地再现自然,而后印象主义画家追求的则是他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地、分析性地再现自然,而后印象派画家追求的则是他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这种创作倾向是西方现代美术的真正开端。其原因是从单方面思考。艺术家们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但新思路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他打开了新的艺术大门。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更是形成了多样的文化思想、美学精神及艺术形式。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文字语言、哲学思想、艺术符号、民族情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当代观念艺术而言,当“拿来主义”成为其转化创作的一种方式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正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借用与转换。 当代艺术家在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资源时,往往有着个人的原则与喜好,通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当代艺术精神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创作:有艺术家借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有的则对传统的发明创造或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当代艺术的重述;亦有艺术家选择传统的哲学思想或文化典故予以当代观念的表达,在此类作品中,艺术内容与思想的呈现方式不再直接,而是常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字与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水墨和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借用从而转换成新的观念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家谷文达通过借用传统水墨媒介及文字创作了以伪文字和错文字为基础的水墨画,以及借助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形成观念水墨艺术。谷文达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对中国文字进行拆分与错写,其早期作品《畅神》便是通过把汉字形象进行拆分,以直观的形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在谷文达的此类作品中,他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作品中的文字已不是交流体系中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对文字形象借用后的抽象作品。在谷文达的另一代表作品《图腾与禁忌》中,作品内容组成运用了诸多美术字、漏字、错别字,从中不难看出其对汉字调侃与批判的意味。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转换,徐冰在其代表装置作品《天书》以及《新英文书法》水墨系列作品中,以中国汉字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当代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当代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了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书籍,使我们对当代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理论知识,还包括今后我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经验。 一、重视双语教学工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涉外人才和提升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已经提上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议程。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双语教学又获得了新的意义,即从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逐渐拓展到运用汉语/外语(主要是英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通过双语教育,能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教学的范围,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拓宽外语学习环境。同时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最终实现用外语进行思维、摄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进而使他们将来成为各个领域中既懂专业又掌握外语、能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的双语人才。从长远的角度看,双语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新突破。 二、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从小抓好德育,是面对我们目前德育教育现状、进一步增强德育成效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德育的质量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家庭、学校还有社会。从小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质量与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德育观念,健全、改革和发展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完整的教育网络,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三、直面教育公平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供给满足不了教育需求。人们收入差异的日益扩大,又使经济不平等渗透到教育领域中。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畸形教育现象也迫使人们思考教育公平问题。在这样堪忧的形势下,教育公平理所当然成为我国社会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必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产生极其积极的作用。全面推进公平教育,贯彻好教育公平政策,不仅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更为美好的教育前景奠定了基础。 四、尽快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相当一部分群众感到“上学难”、“上学贵”。社会普遍关注“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是贯彻“三个

小众文化与广告.doc

浅析小众文化与广告——广告与文化关系视野下 白昆鹏 20094060201 广告二班 文化传播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由物质需求转化为更高层的精神需求时,文化成为了商品的一部分。商品竞争逐渐迈向了品牌文化竞争的时代。以文化为载体的广告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广告类别。作为文化领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小众文化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出现在各类商业广告之中成为企业宣传的载体。本文在分析小众文化与商业广告内涵的基础上对小众文化与商业广告相互作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小众文化商业广告 一.文化与广告概述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广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广告和广告活动,文化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公众接触、接受广告及其认同广告与其所含文化的过程,二是广告主和广告人员精到地把握社会群体期望或文化圈的继承并进而超越自身所在群体文化传统的过程。广告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相比广告的经济功能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文化功能。成功的广告除了能吸引消费者、激活市场、收获经济利益之外也对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社会已有的文化心理进而推进社会文化心理的更新与发展。广告文化只有适应、契合社会文化心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说广告的经济功能是广告直接的显见的功能那么它的文化功能则是潜藏的深层的更值得探讨的功能。这是因为广告的传播功能、说服功能和审美功能普遍都是以文化的样式出现并产生功能作用的。传播的信息要为消费者接受是要以文化和心理的认同为前提的广告要说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要靠文化、艺术的诱服力量广告要给人审美的愉悦和情趣更全是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可以说新时代优秀的广告文化功能应体现于成功的商业行为和先进的人文精神的交汇和融合。所以文化与广告结合的目的通常在于通过文化的手段达到一定的广告效果。当文化不断地渗透在广告中不但能影响受众的文化心理改变受众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示范、引导受众变革生活方式而且能推动文化的变迁促进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当广告中融入了文化它可以去介绍与商品和服务相关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传递各种文化信息传播先进的生活理念展示现代生活方式描绘理想生活蓝图推介国内国际的消费时尚以价值观念为消费引导利用文化的力量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把商品消费变成文化消费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二.小众文化与商业广告的内涵 百度“小众文化”会出现词条小众文化就是非主流的文化比如说“古文化和汉服”研究现在并不是一种大家都喜欢、了解的文化我们也可以说是小众文化也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流行理念。这个定义是比较模糊的。 那究竟什么算是小众文化呢?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从事实角度来说目前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列举出一个不能穷尽的大众文化系列包括娱乐性的书报杂志、影视文化、流行歌曲、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街头艺术、广告等诸如此类其形式之多、范围之广。大众文化与广告的结合通常表现在将消费者广为熟知的大众化事物运用在广告中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产生商业效果。商业性可以说是大众文化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是大众文化的其它特征的基础。与大众文化相比较而言小众文化与它最根本的区别即在于受众群体的差异。大众文化顾名思义是被大众所接纳、被大众所信奉的文化而小众文化固然是被小众群体所流传并且爱好的文化。人的世界观有多方面表达的方式便有其多面性以文化艺术是有多方面的。当某种文化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而仅仅存在于一部分小众那么这部分小众就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就形成了小众之间的文化。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另类先锋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本文中我将继《当代艺术研究》课程中对于当代艺术中的当代绘画艺术和实践的例子所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 真正的自我是自主,自由的个体。 自我应该是完整、稳定、独一无二的,并能独立行动,具有富有意义的意向和连贯统一的内心。 这段话,自从我第一次听到后就被抄写下来贴在我的床边,每天我睁开眼睛时就能够看到,能够使我不断坚持执着的去做我自己,而不被任何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通过了解许多当代的艺术家,使我从实际的例子中真正的去了解我的意义,从真正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我。 在西方绘画史上,伦勃朗是欧洲 17 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留下 600 多幅油画, 300 多幅蚀版画和 2019 多幅素描,几乎画了 100 多幅自画像,有他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他对着镜子中描绘自己时的一笔一划间,无疑,是对自己的解读。 梵高一生都在坚强的保留自我的艺术方式,留给世人的不光是艺术作品本身,还有创作过程中的坚持和自我的信念,这种在精神层面顽强的保持自己风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80 年代‐90 年代在纽约举办过大量关于身份的展览,其中1989 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展览大地魔术师。 1 / 6

它被视为对 1984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展览20 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 种族与现代的联系的回应,并且是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 对于世界,这是第一次西方与非西方艺术的平等对话,对于中国,这是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参与的世界性展览。 回顾大地魔术师。 这是一次另类的现代艺术大展,是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现代艺术好汉们的展览,并非只有人们所熟悉的现代西方艺术。 当然包括欧美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们,此外还有来自北美的印地安人和纽约的另类或边缘性艺术家,当然这是此展览的特色之一,还有不少展出的艺术家们,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也是艺术家。 其中三分之一是西方著名艺术家,三分之二则来自非西方,人们对他们都相当陌生,大都在其本土上生活与创作,或从事其他职业,他们在封闭或半开放的社会资讯里,大都不受外界(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文艺潮流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本土艺术风格和特色,且从艺术家们的各别身份,就能了解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气候、景观及人生哲理与态度的差异,从中就能理会他们别致的视觉造型语言,在人类本能里展现,并没有什么前卫、现代或新潮的问题困扰,诉求于个人的敏锐度和感性,比起各种迷惑人的名词来得更实在更真实。 这些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们都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解读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实际上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有非常独特的含义,不同于我们平时说的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只能说它是大众文化的雏形,它本身不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什么概念?在西方产生是20世纪初,上个世纪初的时候,由于西方工业革命高速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模式的更新,然后由于西方在科技生产上走在前面,那么产生了很多崭新的科技手段。比如说上世纪美国的好莱坞,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是大众文化在西方兴起的第一波浪潮,因为那个时候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人的精神是极其空虚,这个时候需要一种力量来组合,这个时候大家知道,靠金钱解决不了问题,那个时候美国处在一个经济危机刚刚苏醒过来,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怎么办?必须靠精神的滋养,而这个时候好莱坞的工业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还记得超女么,大众文化的筛选机制可能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所不具有的,就是逆淘汰机制。因为审美它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或者说美的标准总是相似,就像托尔斯

泰曾经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因为各有各的不幸,才产生了文学上那么多的鸿篇巨著。假如每部长篇小说都去写一个幸福的家庭,小说就没人看了,因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夫妻恩爱,子孙和谐,没事就天天在一起,吃饭、游玩都在一起,然后一直牵着手到老,你说这种故事多么雷同,这样雷同的故事在人生是一件好事,对于艺术而言就是灾难。所以有人说文学家都是残忍的人,最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中国古代传到今天的戏剧最好的没有一个不是悲剧的,《梁祝》、《牡丹亭》,几乎所有的传世之作都是悲剧,实际上也是一种逆淘汰。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总是最后被湮灭了,然后留给人无限的感慨和悲伤。《红楼梦》这样的东西都是一些大悲剧,而大悲的东西就各有各的不同了。美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你比如说这个人长的漂亮,大眼睛,高鼻梁,双眼皮,但是丑是没有一个标准的,你像葛优似的,超女的中性美,不能说是丑,但至少是不男不女的中性美,还有各式各样的非传统的审美标准诞生了,这是超女现象

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优化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学校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的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符丽军 10级特教班 2010213636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即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在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2、学而温故知新: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 3、学思并重,以羊为重:离开学习而去思考是空无所得,必须脚踏实地去学习才成,说明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即孔子认为知识问题来不得虚伪和骄傲,要虚心求教,奋发图强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此外还有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 (三)、站在德育、素质教育的角度: 1、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从三个方面谈论):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出现了文化多样性。在这样文化不断交流与摩擦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着考验,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你是怎样看待的呢?(希望您能帮助认真填写此问卷,以协助我完成社会调查。对于您的支持,我们将表示由衷的感谢。)Q1:您怎样看待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 ○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 ○在现今时代日益西化的年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保守了 ○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看法 Q2:情人节(2.14)和七夕(农历7.7)你更愿意过哪一个节日? ○情人节 ○七夕 ○两个都愿意 ○两个都不愿意 Q3:赑屃bìxì,猋biāo, 骉biāo, 麤cū, 毳cuì,掱pá,这些字没有拼音你会读吗? ○全会 ○会一些 ○会1-2个 ○都不会

Q4:你知道“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崔枢还珠”这些传统道德典故吗? ○全都知道 ○知道一些 ○不知道 Q5:您对国粹京剧的看法 ○随口就能唱几句 ○我很喜欢但是听不懂 ○一点不喜欢 Q6:如今,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经冲出国门,在国外选起了一场“儒家热”,但是在国内却倍受冷落,请问您对有什么看法? ○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这是一种文化畸形发展的坏现象,我们应积极纠正 ○这反映出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 ○说明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了解很浅薄 Q7:对于现如今解读传统文化的新方式有什么看法?(如“百家讲坛”“红楼梦选秀”等活动) ○赞同,能够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只关注与其娱乐性但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 ○注入太多商业化因素,属于快餐文化,不赞同 ○不太了解

对现代社会艺术的认识与思考

对现代社会艺术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现代艺术是相对相对传统的美术而起的一个新名词,它企图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艺术的新观念、新价值,采用新奇的表现形式,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和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些变革自然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曲折折的不平之路。 。 关键词:现代艺术创造 欣赏 认识思考 1现代艺术的出现。 认识现代艺术,要从它如何出现谈起。从古希腊阿波罗神殿镌刻的“认识你 自己”1的箴言开始,艺术始终凝结着时代的文明和人类的文化智慧。人类社会 的历史,每一个文化类型都有着表达自己时代的方法与技巧,如古埃及文化、中 国文化、文艺复兴文化等等。现代艺术也同样表达着我们所处时代的意志,只是 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同。现代艺术出现在19世纪末,壮大于20世纪初, 正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 明,人们的知识体系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不仅使物质生活的 内容和质量都有大飞跃,而且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两次世界大战不 仅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以一种无可回避的现实摧毁了一切传统,接着是巨 大的空白。 如果说古典艺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达着自己的社会和真实,那么科技发达 的当代,若仅仅只再现生活,可以依靠机器来完成,但如何反映现代社会的问题: 无线电、摩天大厦、大都市、飞机、原子弹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恐慌、城市的 残害、人性的崩塌……人们的心中缺乏信仰,变得麻木。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 样“艺术是价值空虚的填补者,赋予世界新的意义,并把信念,救恩和爱赋予这 个世界,艺术作为抗拒贫乏时代的本真力量,召唤人进入自由的空地”2。现代 艺术在这样的土壤中萌芽,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艺术家们发现过往的手法变 得难以实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现实主义已丧失了真实感,所以现代艺 术需要以抽象的,变形的方法重新获得激情,需要“荒谬与不和谐”来刺激人心,1引自:《奥林匹斯山之巅:破译古希腊神话故事》(美)波特曼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2 2引自《演讲与论文集——学术前沿》(德)海德格尔著三联书店出版2005.10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上了《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这门课,我认识了解了许多现当代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所要代表的当代的一些深层涵义!~~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我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感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更加开放的世纪。当然,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济是基础,文化艺术等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将不可阻挡地到来。世界要走向中国,中国也要走向世界。经济如此,文化艺术也必定如此。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挡是挡不住的,躲也是躲不掉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迎上去,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弄潮儿都有坚实的基本功。这些画家都在名师指导下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写实主义训练,他们创作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上乘的,正因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连写实的人像都画不象,又如何去创造人性更深刻的内涵呢?人们以为画一些歪扭的样子就是现代艺术,实在是莫大的误解。果真如此,那恐怕只是精神病人的涂鸦而已。正如不是游泳高手就去弄潮,几个浪头就会令之没顶的。 弄潮儿永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你独立潮头,好;他在潮头上翻腾,也好;两个人乃至更多人共舞潮头,都是好嘛!各个流派百花齐放,新的流派不断涌现,才是艺术的春天。我可以不同意您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但是我尊重您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应有的胸怀和品格。各个流派互相借鉴,砥砺切磋,是艺术繁荣的康庄大道。我想这也是这次巡回展的重要意义。 弄潮儿既敢于逆潮也善于顺潮,才有起伏跌宕的壮观。艺术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艺术家们具有最敏锐最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力,总是最早感受社会的弊病,而人类认识正是首先从感性开始的。没有社会批判,人类认识如何提高,人类社会如何不断前进!这是艺术家可贵的前卫与可爱的真诚,应该受到赞扬和支持。然而,一个艺术家只是社会批判,一辈子社会批判,仅从心理学上讲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变态的。艺术家的责任和高超本领还在于揭示人性和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东西,从而鼓励人们奋斗的方向,指明人类光明的未来。人没有奋斗的理想,就失去生存的价值;人类没有光明的未来,就会落入邪教"世界末日"的陷阱。把社会批判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