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目的与要求:了解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酶促反应中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实验原理:肌肉组织中含有琥珀酸脱氢酶,能催化琥珀酸脱氢转变为延胡索酸(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反应中生成的FADH2可使甲烯蓝还原为甲烯白。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琥珀酸的分子结构相似,与酶的亲合力高。丙二酸与酶结合后,酶活性受到抑制,则不能催化琥珀酸的脱氢反应。本实验以甲烯蓝为受氢体,在隔离空气条件下,以甲烯蓝褪色程度来观察、判断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操作步骤:酶提取液的制备酶促反应管的制备37℃酶促反应,观察甲烯蓝褪色程度实验结果:间隔10分钟,记录各管甲烯蓝褪色程度,解释结果。注意事项:充分碾磨家兔肌肉,碾磨器械、纱布要及时清洗。滴加液体石蜡时,倾斜试管,避免产生气泡。观察结果时不能振摇试管,避免甲烯白重新氧化变蓝。改良Mohum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目的与要求:了解Mohum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原理及测定方法实验原理:利用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转氨酶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再利用2 4-二硝基苯肼与丙酮酸反应,生成棕色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肼,在520nm波长测定其光密度,与经同样处理标准丙酮酸溶液比较,即可计算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定义:每毫升血清在

pH值7.4,37℃保温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min后,每生成2.5ug 的丙酮酸为1谷-丙转氨酶单位,正常值为2-40单位/ml。实验步骤:见书Page 77酶活性测定表格。实验结果: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A测定管/A标准管标准管中丙酮酸含量

10/2.5。注意事项:保温温度和时间要精确,即谷丙转氨酶发挥催化作用环境。酶活性单位。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实验十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实验十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竞争性抑制概念及作用机理。 2、了解在无氧情况下观察脱氢酶作用的简单方法。 二、实验原理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等组织中琥珀酸脱氨酸,能使琥珀酸脱氢而成延胡索酸,脱下氢可使甲烯蓝退色,还原为甲稀白。反应如下:草酸、丙二酸等在结构上与琥珀酸相似,可与琥珀酸竞争与琥珀酸脱氢酸的活性中心结合。若酶已与丙二酸等结合,则不能再与琥珀酸结合而使之脱氢,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取决于琥珀酸与抑制剂在反应体系中浓度的相对比例,所以这种抑制是竞争性抑制。本实验通过观察在由不同浓度的琥珀酸与丙二酸组成的反应体系中使等量甲稀蓝退色反应时间,从而验证丙二酸对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这样,便可以显示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恒温水浴锅,研钵或组织匀浆机 2、材料和试剂(1)新鲜兔肝(2) 0、10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mol/L NaH2PO419 ml 加0、1mol/L Na2HPO481ml。 (3)0、093 mol/L琥珀酸钠溶液:取琥珀酸钠1、5g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4)0、10 mol/L丙二酸钠溶液:取丙二酸钠1、5g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5)0、02%甲稀蓝溶液。 (6)液体石蜡。 四、实验操作新鲜兔肝立即剪碎,放于组织匀浆机中研碎,加入pH7、4的0、10 mol/L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成200 g/L的肝匀浆液备用。取五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配制反应体系:试剂管号0、093 mol/l琥珀酸钠0、10 mol/l丙二酸钠0、 10mol/l(pH7、4)磷酸缓冲液肝匀浆液0、02%甲烯蓝11ml2ml1ml3滴 21、5ml0、5ml1ml1ml3滴31ml1ml2ml3滴42ml1ml1ml3滴51ml1ml1ml1ml3滴将各管溶液混匀后加一薄层液体石蜡后静置(此时不可摇动!),观察各管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各管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思考题: 1、抑制的分类及其特点? 2、本实验中液体石蜡起什么作用? 本实验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可加一层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 3、各管中的反应体系配好后为什么不能再摇动? 4、制备肝浆时用磷酸缓冲液,可否换用蒸馏水,为什么?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_仇是胜

第14卷第1期现代农药V ol.14 No.1 专论与综述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Ⅱ) 仇是胜1,柏亚罗2 (1. 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12;2.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24) 摘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 (SDHI) 杀菌剂历经3代,有18个品种上市或即将上市。尤其是第3代8个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问世,有力地带动了SDHI类杀菌剂市场的迅速发展。介绍了SDH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和专利概况,逐个陈述了它们的应用与市场,总结了该类产品的抗性情况及产生机理,并展望了SDHI类杀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酰胺类杀菌剂;研究开发;应用;市场;抗性 中图分类号:TQ 455.4+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284.2015.01.001 Progres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Fungicides (Ⅱ) QIU Shi-sheng1, BAI Ya-luo2 (1. Jiangsu Jialo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Jiangsu Xuzhou 221112, China; 2. Jiangsu Pesticid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210024, China) Abstract: Eighteen fungicides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SDHI) have launched or will launch soon through three-generation-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sales of eight carboxamide fungicides in the 3rd generation, promoted significantly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SDHI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patent profiles of SDHIs. The uses and markets of the all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described, their resistance and resistant mechanisms were summaried, and the futures of SDHIs were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SDHI); carboxamide fungicide; R&D; use; market; resistance (续上期) 5.4 呋喃酰胺类 (furan-carboxamides,1个) 甲呋酰胺 (fenfuram) 是由壳牌公司发现、安万特(现拜耳作物科学) 公司开发[2]。 甲呋酰胺是替代汞制剂、具内吸性的拌种剂[9],可防治谷物上的腥黑穗病和黑粉病(Tilletia和Ustilago spp.)[2]。 甲呋酰胺的主要剂型有:DS和LS[2]。其开发代号为:WL 22361;主要商品名为:Pano-ram[2]。 截至2014年10月11日,甲呋酰胺尚未在欧盟、美国和中国登记[23-25]。 5.5 氧硫杂环己二烯酰胺类 (oxathiincar- boxamides,2个) 5.5.1 萎锈灵 (carboxin) 萎锈灵由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 公司1966年报道,1969年引入市场[2]。 萎锈灵为内吸性杀菌剂,种子处理可用于大麦、小麦和燕麦等作物,防治黑粉病、腥黑粉病[特别是散黑穗病、黑穗病(Ustilago spp.)],用药量为每100 kg种子50~200 g;还用于大麦、小麦、燕麦、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蔬菜、玉米、高粱和其他作物上防治种子和幼苗上的病害,如黑穗病、腐烂病和疫病等,特别是丝核菌(Rhizoctonia spp.) 引起的病害。萎锈灵不能与强碱或强酸性农药混配[2]。 萎锈灵可采用闷种、拌种和浸种等方法施用,亦可叶面喷雾防治小麦、豆类、梨等的锈病。其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使小麦增产[9]。 萎锈灵的主要剂型有:FS、SC、WP和WS等[2]。 萎锈灵的开发代号为:D 735;其单剂产品的 收稿日期:2014–10–13;修回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仇是胜 (1967—),男,江苏省徐州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药及有机合成工作。Tel:0516–85038670;E–mail:qiuss001@https://www.doczj.com/doc/a65756288.html,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一)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 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 锰锌、福美双等。 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 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等。 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世高、丙环唑等。 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 霉素、农抗120等。 7、复配杀菌剂如炭疽福美、杀毒矾、霜脲锰锌、甲霜灵• 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 克菌丹等。 (二)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 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三)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 1、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杀毒矾、拌种双等。 2、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目前,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一、填空题 1、根据酶对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可将酶的专一性分为、、和三大类。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和。 3、米氏常数(Km)为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其单位为。 4、某些调节酶(寡聚酶)ひ对[S]作图时形成型曲线,这是底物与酶分子上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效应而引起的。 5、维生素B5构成的两种辅酶为和,这两种辅酶的作用是。 6、酶的动力学曲线为型;但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7、酶的调节分为与调节。 8、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分别是、。 9、硫胺素在体内形成的辅酶和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缺乏维生素C 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是酶能够() A、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了能够表示整合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公式的两位科学家是() A、Michaelis和Menten B、Meselson和Stahl C、Hatch和Slack D、Miescher和Hoppe 3、酶活性中心是() A、在一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B、在二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C、在三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D、在核酸指导下形成 4、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5、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6、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7、有机磷农药是酶的()

酶的竞争性抑制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当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类似,能与底物竞争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它是可逆的,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相对浓度。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丙二酸的结构和琥珀酸非常相似,可竞争性地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其不能与琥珀酸结合。因此可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比例的丙二酸和琥珀酸,观察其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酶提取液实验室提供 1.2仪器滴管;玻璃棒;试管6支 1.3试剂0.2mol/L琥珀酸;0.02mol/L琥珀酸;0.2mol/L丙二酸;0.02mol/L丙 二酸;0.02%甲烯蓝;液体石蜡;蒸馏水 2实验方法 2.1实验原理 琥珀酸经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在体外隔绝空气条件下,从琥珀酸上脱下的一对氢可由人工受氢体甲烯蓝(蓝色)接受后,被还原成甲烯白。抑制剂丙二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阻碍底物与该酶的结合和催化反应,使甲烯蓝褪色的速度变慢。丙二酸对该酶的抑制程度取决于其与琥珀酸的相对浓度比例。 2.2实验设计 2.2.1竞争性抑制作用鉴定 取6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管号 1 2 3 4 5 6 酶提取液20 20 20 20 20 - 0.2mol/L琥珀酸10 10 10 - - 10 0.02mol/L琥珀酸- - - 10 10 - 0.2mol/L丙二酸- 10 - 10 - - 0.02mol/L丙二酸- - 10 - 10 - 蒸馏水10 - - - - 25 0.02%甲烯蓝 4 4 4 4 4 4 各管混匀 液体石蜡15 15 15 15 15 15 放置室温 不断观察各管甲烯蓝褪色置甲烯白(即呈肝匀浆色)的时间,比较各管顺序。 3实验结果 记录各管褪色顺序,得下表: 管号 1 2 3 4 5 6 顺序 1 3 2 5 4 6 1号管中无抑制剂(丙二酸),所以琥珀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氢,使甲烯蓝褪色速度最快。3号管中底物与抑制剂比例为10:1,所以褪色速度次之。2号管和

酶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酶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B.二氢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叶酸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B.核黄素C.叶酸D.尼克酰胺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8〕=1/2Km,则v值应等于多少Vmax? A.0.25 B.0.33 C.0.50 D.0.67 E.0.75 8.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B.竞争性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10.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B.底物抑制C.竞争性抑制D.非竞争性抑制E.变构调节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关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抑制剂结构一般与底物结构相似B.Vm不变C.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影响D.使Km值增大 2.关于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少抑制剂的影响B.Vm降低C.抑制剂结构与底物无相似之处D.Km值不变

实验四-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实验四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与底物化学结构类似的抑制剂,能与底物竞争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抑制酶的活性,这种类型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的程度由抑制剂与底物相对浓度决定。如果底物浓度不变,酶活性被抑制的程度随抑制剂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反之,如果抑制剂浓度不变,则酶活性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恢复。 本实验观察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从加入的甲烯蓝褪色情况来观察。 COOH COOH ︳︳ CH2 琥珀脱氢酶CH ︳+ 甲烯蓝——————→‖+ 甲烯白 CH2 CH ︳︳ COOH COOH 三、实验材料 1、试剂: (1)0.2 mol/L 琥珀酸:称取琥珀酸23.618g,用蒸馏水配成约600ml ,用5mol/L NaOH 调pH至7.4,再加水至1000ml (2)0.02mol/L琥珀酸:用0.2 mol/L 琥珀酸稀释10倍 (3)0.2 mol/L 丙二酸:称取丙二酸22.92g ,用蒸馏水配成约600ml ,5mol/L NaOH调pH 至7.4,再加水至1 000ml (4)0.02mol/L丙二酸:用0.2 mol/L丙二酸稀释10倍 (5)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4):取0.2 mol/L Na2HPO4 19ml ,加蒸馏水至200ml (6) 0.02%甲烯蓝 (7)液体石蜡 2、器材 (1)小试管及试管架(2)吸量管(10ml *1)及滴管(8支)(3)研钵 四、实验方法 1、心肌匀浆的制备:取动物(鼠、猪等)心肌1g,置研钵中,剪碎,研磨成匀浆,再加入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10ml ,磨匀,备用 2、取小试管5支并编号,按下表操作:

15生物化学实验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目的】 1 .掌握琥珀酸脱氢酶作用及丙二酸抑制作用的实验技术与原理。 2 .深化理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原理】 肌肉组织含有的琥珀酸脱氢酶是一种结合蛋白酶,以 FAD 为辅基。它能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FAD 接受氢生成FAD·2H 。体外实验以美蓝 ( 甲烯蓝 ) 为受氢体,使美蓝还原生成美白 ( 甲烯白 ) 。其反应如下: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越高,美蓝脱色所需的时间越短,由于美白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美蓝。故实验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可加一层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 丙二酸与琥珀酸的化学结构很相似,能和琥珀酸竞争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从而抑制琥珀酸的脱氢作用。其抑制程度与抑制剂和底物二者的浓度有关。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琥珀酸和丙二酸来观察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器材】 1 .研钵与剪刀 2 .漏斗 3 .纱布 4 .恒温水浴 【试剂】 1 . 0.2mol/L 琥珀酸溶液 2 . 0.02mol/L 琥珀酸溶液 3 . 0.2mol/L 丙二酸溶液

4 . 0.02mol/L 丙二酸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均先用 5mol/L NaOH 溶液调至 pH7.0 ,再用 0.01mol/L NaOH 溶液调至 pH7.4 。直接用琥珀酸钠或丙二酸钠配制亦可。 5 . 1/15mol/L 磷酸盐缓冲液( pH7.4 ) 1/15mol/L Na 2 HPO 4 80.8ml 与 1/15mol/L KH 2 PO 4 19.2ml 混匀即可。 6 . 0.02% 美蓝溶液 7 .液体石蜡 【操作】 1 .肌肉提取液的制备 取用蒸馏水清洗过的新鲜动物肌肉组织约 10g ,置于研钵(或匀浆器)中,研磨成糜状,然后每克肌肉组织加 4 倍体积的冰冷的 pH7.4 1/15mol/L 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2 .酶促反应 取试管 5 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将上述各试管液混匀后,沿各管壁加入液体石蜡 5 ~ 10 滴,使其在液面形成一薄层以隔绝空气。置于37 ℃ 水浴中保温,记录各管保温开始时间及美蓝开始脱色的时间。 3 .计算并解释各管美蓝颜色变化原因。

杀菌剂机理和特点及防治对象

类别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酰胺类 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持效16d 霜/疫霉病特效 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霜/疫霉病特效 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水稻白叶枯病 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根肿/根腐/猝倒 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立枯/黑粉/锈病 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 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粉锈/霜霉/菌核 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灰霉/黑斑/ 菌核 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晚疫/霜霉病 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稻瘟病 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白粉/霜霉/稻瘟病 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霜/疫/腐霉 高效苯霜灵卵菌病害 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刺激省黑穗/锈病 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水稻纹枯病 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 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立枯/纹枯/雪腐 甲丙烯和咪唑类 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所有真菌病害 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白粉/叶斑等 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熏蒸/耐雨水冲刷麦类病害 唑菌胺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转移/混用所有真菌病害 氟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长效/速效所有真菌病害 烯肟菌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所有真菌病害 苯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治/铲/吸/渗水稻稻瘟病 烯肟菌胺-- 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保/治/铲/吸/渗白粉/霜霉/纹枯 肟嘧菌胺-- 水稻病害 噻菌灵抑制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繁殖,有交抗,卵菌无效青霉/脐腐/菌核 氟菌唑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保/治/铲/吸白粉/锈病/黑穗 高效抑霉唑广谱,保护、治疗,优/广于抑霉唑锈病/灰霉/稻瘟 咪唑菌酮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辅酶Q-细胞色素C),常混用霜/疫/黑斑病 氰霜唑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护/长效/耐雨,卵菌特效霜霉/疫病 抑霉唑破坏霉菌细胞膜,常混用,多做保鲜剂青霉/绿霉/白粉 咪鲜胺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广谱/ 非内吸/传导褐斑/白粉/叶枯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性杀菌剂,二是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德化新陆专家讲述此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剂喷洒后与病原菌接触直接杀死病原菌,即“接触性杀菌作用”;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上,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称为“残效性杀菌作用”。 内吸性杀菌剂施用于作物体的某一部位后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虫剂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向顶性传导,即药剂被吸收到植物体内以后随蒸腾流向植物顶部传导至顶叶、顶芽及叶类、叶缘。目前的内吸性杀菌剂多属此类。另一种是向基性传导,即药剂被植物体吸收后于韧皮部内沿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向下传导。内吸性杀菌剂中属于此类的较少。还有些杀 菌剂如乙膦铝等可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 不同的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在病菌侵染前施于植物表面起预防保护作用的,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即保护剂;在施药部位能消灭已侵染病菌的,称为铲除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至病菌侵染的部位而消灭病菌的,称为内吸性杀菌剂,许多铲除剂也是内吸剂,两者大多有化学治疗作用。因此,实用上常简单地将杀菌剂分成保护性和内吸性两种作用方式。德化新陆专家讲述它们的作用机理,也可大致分为两类:1、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抑制能量的产生。2、干扰菌体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保护性杀菌剂大多为杀菌谱广而杀菌力较低的产品。内吸性杀菌剂一般杀菌力较强,杀菌谱则较窄,其中有些品种对某种病原菌有专一的选择毒性。由于内吸剂在菌体内的作用点比较单一,病菌容易由遗传基因的突变而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通常可选择适当的保护剂和内吸剂混合施用或轮换使用,这样可取长补短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时应根据病害发生的特点采取种子处理、叶面喷布和土壤处理等各种施药方法。 杀菌剂有哪些作用特性 要知道杀菌剂的作用性质。根据药剂对病害防治的作用来划分,大体分为三类: 保护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能够保护未被病菌侵染的部位,免受病菌侵染,需要在作物没有接触到病源或病害发生之前,喷药才可收到效果

03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酶

酶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结合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部位 B .结合底物并催化其转变成产物的部位 C .结合别构剂并调节酶活性的部位 D .结合激活剂使酶活性增高的部位 E .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辅酶组成 ? 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酶 C .别构剂 D .金属离子 E .辅基 ?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 .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 C .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 .酶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能加速反应的进程 E .酶的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 酶蛋白变性后活性丧失原因是 A .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 .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到破坏 C .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D .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 .失去了激活剂 ? 含有维生素 B 1 的辅酶是 A . NAD + B . FAD C . TPP D . CoA E . FMN ? 解释酶的专一性较合理的学说是 A .锁 - 钥学说 B .化学渗透学说 C .诱导契合学说 D .化学偶联学说 E .中间产物学说 ?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是 A .当底物浓度增加时,抑制剂作用不减 B .抑制剂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相结合 C .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不相似 D .当抑制剂的浓度增加时,酶变性失活 E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8 .磺胺类药物能抑菌,是因为细菌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时,磺胺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 A .竞争性抑制剂 B .不可逆抑制剂 C .非竞争性抑制剂 D .反竞争性抑制剂 E .别构抑制剂 9 .关于酶的共价修饰,正确的是 A .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经修饰后,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B .通过打断某些肽键,使酶的活性中心形成而改变酶的活性 C .只涉及酶的一级结构的改变而不涉及高级结构的改变 D .有级联放大效应 E .只包括磷酸化修饰和甲基化修饰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原理] 肌肉组织中含有琥珀酸脱氢酶,能催化琥珀酸脱氢转变成延胡索酸。反应中生成的FADH2可使蓝色的甲烯蓝还原为无色的甲烯白(还原型甲烯蓝)。丙二酸与琥珀酸的分子结构相似,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故能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丙二酸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后,酶活性受到抑制,则不能再催化琥珀酸的脱氢反应。抑制程度的大小,随抑制剂与底物两者浓度的比例而定。 本实验以甲烯蓝为受氢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甲烯蓝的褪色程度来判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并籍此观察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CH2COOH CH2 COOH FAD MB?2H(甲烯白)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CHCOOH HOOCCH FADH2MB(甲烯蓝) 延胡索酸 [试剂] 1.0.2mol/L琥珀酸: 取琥珀酸钠(MW:270.14)27克加水至500ml。 2.0.02mol/L琥珀酸: 取1液稀释10倍。 3.0.2mol/L丙二酸: 取丙二酸钠(MW:166.05)16.7克加水至500ml。 4.0.02mol/L丙二酸: 取3液稀释10倍。 5.1/15mol/L pH7.4磷酸盐缓冲: 1/15mol/LNa2HPO4溶液80.8ml与1/15mol/LKH2PO419.2ml 混合即成。 (1)1/15mol/LNa2HPO4溶液: 取Na2HPO4.12H2O (MW:358.14)23.876 克, 加水至1000ml。 (2)1/15mol/LKH2PO4溶液:取KH2PO4(MW:136.09)1.814克,加水至200ml. 6.0.02%甲烯蓝溶液 7.液体石蜡 [主要器材] 1.新鲜猪心 2.玻璃研钵 3.漏斗

实验八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实验八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目的】 验证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原理】 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被受氢体接受。本实验用亚甲蓝(MB )作为受氢体,亚甲蓝接受琥珀酸脱下的氢由蓝色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MBH 2)。丙二酸与琥珀酸分子结构相似,能竞争性抑制琥珀酸脱氢酶。通过观察亚甲蓝颜色消退的程度,可以判断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程度。 COOH CH CH + MB COOH CH 2CH 2+ MBH 2 琥珀酸 亚甲蓝(蓝色) 延胡索酸 还原性亚甲蓝(无色) 琥珀酸脱氢酶 【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剪刀、研钵或20ml 匀浆器、电热恒温水浴箱。 【试剂】 1.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 取0.1mol/L Na 2HPO 4溶液19ml 和0.1mol/L NaH 2PO 4溶液81ml 混合即可。 2. 1.5% 琥珀酸钠溶液 3. 1% 丙二酸钠溶液 4. 0.02% 亚甲蓝溶液 5.液状石蜡 【操作】 1. 取新鲜动物肌肉或肝5g 左右,放入研钵,用剪刀将组织剪碎,然后加入10ml 在冰箱中保存的PH7.4的磷酸缓冲液充分研磨均匀(或在匀浆器内进行匀浆,制备成20%匀浆液)。 2. 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表3-11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加入物(滴) 1 2 3 4 匀浆10 10 -10 1.5%琥珀酸钠溶 10 10 10 20 液 1%丙二酸钠溶液-10 10 10 蒸馏水20 10 20 - 0.02%亚甲蓝溶液10 10 10 10 3. 各管混匀后,各加少量液状石蜡覆盖在液体上,置37℃水浴中保温,随时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并记录各管亚甲蓝褪色时间。 【结果及分析】 比较各管亚甲蓝褪色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思考题】 1. 什么是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不同。 2. 为什么要用石蜡油隔绝空气来进行实验?

实验五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实验五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 【实验目的】 1、掌握竞争性抑制概念及作用机理。 2、了解在无氧情况下观察脱氢酶作用的简单方法。 【实验原理】 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等组织中琥珀酸脱氨酸,能使琥珀酸脱氢而成延胡索酸,脱下氢可使甲烯蓝退色,还原为甲稀白。反应如下: 草酸、丙二酸等在结构上与琥珀酸相似,可与琥珀酸竞争与琥珀酸脱氢酸的活性中心结合。若酶已与丙二酸等结合,则不能再与琥珀酸结合而使之脱氢,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取决于琥珀酸与抑制剂在反应体系中浓度的相对比例,所以这种抑制是竞争性抑制。本实验通过观察在由不同浓度的琥珀酸与丙二酸组成的反应体系中使等量甲稀蓝退色反应时间,从而验证丙二酸对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实验用品】 1、试剂 (1)0.10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mol/L NaH2PO419ml 加0.1mol/LNa2HPO481ml。 (2)0.093mol/L琥珀酸钠溶液:取琥珀酸钠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0.10mol/L丙二酸钠溶液:取丙二酸钠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0.02%甲稀蓝溶液。 (5)液体石蜡。 2、器具 (1)0.10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mol/L NaH2PO419ml加0.1mol/LNa2HPO481ml。 (2)0.93mol/L琥珀酸钠溶液:取琥珀酸钠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0.10mol/L丙二酸钠溶液:取丙二酸钠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0.02%甲烯蓝溶液。 (5)液体石蜡。 2、器具 (1)恒温水浴箱(2)研钵或组织匀浆机 【实验操作】

酶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 Km增大,Vm减小 B. Km不变,Vm增大 C. Km减小,Vm减小 D. Km增大,Vm不变 2. 泛酸是下列哪种辅酶的组成成分 A. CoA-SH B. TPP C. FAD D. FMN 3. Km值与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关系是 A. 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B. Km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C. Km值的大小与亲和力无关 D. Km值越小,亲和力越小 4. 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 四氢叶酸 B. 二氢叶酸 C. 对氨基苯甲酸 D. 叶酸 5. 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 A. 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降低反应底物的能量水平 D. 提高反应底物的能量水平 6. NADPH分子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A. 磷酸吡哆醛 B. 核黄素 C. 叶酸 D. 尼克酰胺 7.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辅酶的组成 成分? A. FH4 B. NADP+ C. TPP D. FAD 8. 当酶促反应[S]=0.5Km,则V值是 A. 0.25Vm B. 0.33Vm C. 0.50Vm D. 0.65Vm 9. 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是: A. 可逆性抑制作用 B. 竞争性抑制作用 C.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10. 关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哪项不对? A. 影响必需基团的解离状态 B. 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 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D. 影响酶与底物结合 11. 维生素D3的主要活性形式是: A. 25-(OH)-D3 B. 1-(OH)-D3 C. 1,25-(OH)2-D3 D. 1,24-(OH)2-D3 12.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 于: A. 变构调节 B. 底物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非竞争性抑制 13. 乳酸脱氢酶有几种同工酶 A. 2 B. 3 C. 4 D. 5 14. 有关同工酶的概念正确的是: A. 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电泳行为不 同 B. 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C. 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同,电泳行为相 同 D. 催化相似的化学反应 15. 关于K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酶和底物的浓度有关 B. 是达到Vm 时的底物浓度 C. 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D. 是V达到1/2Vm 时的底物浓度 16. 酶在催化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 部分是: A. 辅酶 B. 辅基 C. 金属离子 D. 酶蛋白 17. 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 响是: A. Km减小,Vm增大 B. Km不变,Vm减小 C. Km增大,Vm减小 D. Km增大,Vm不变 18. 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符合下列哪项特征? A. Km减小,Vm减小 B. Km不变,Vm增大 C. Km增大,Vm减小 D. Km增大,Vm不变

酶(作业)

第五章酶学 一、选择题 (D)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因素的影响? A [S]; B [E]; C [PH]; D 时间; E 温度。 (D)3、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 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 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 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E 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B)4、如果要求酶促反应μ=Vmax×90%,则[S]应为Km的倍数是 A 4.5; B 9; C 8; D 5; E 90。 (B)5、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 增高反应的活化能; B 降低活化能; C 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 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E 降低反应自由能。 (A)8、下列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 酶是生物催化剂; C 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 酶具有专一性; E 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会失活。 (E)11、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A 转移基团; B 传递氢; C 传递电子; D 某些物质代谢时的载体; E 决定酶的专一性。 (D)13、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 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 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 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E 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A)14、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A 加热; B 酸碱催化; C 张力和变形; D 共价催化; E 邻近定位效应。(D)15、当[S]=4Km时,μ=?

19种常见保护性杀菌剂介绍及使用方法

19种常见保护性杀菌剂介绍及使用方法 保护性杀菌剂区别于治疗性杀菌剂的关键就是使用时间,它是在病菌侵 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药,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护作用。防 病特点原理是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 保护性杀菌剂特点是:①在病害发生前使用,就是敌人来之前就要准备 好武器。②病害初期有效,就是在敌人尚未强大时“围而歼之”。③直 接作用于病害的生命循环,也是不让敌人的有后勤补给。④对病原菌作 用位点,不易产生抗性;也就是保护性杀菌剂可以多方位,全时空的打 击敌人,使敌人顾头不顾尾。 1、代森锰锌 作用特点: 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 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 1 、马铃薯晚疫病:80% 可湿性粉剂1140-2160 克 / 公顷,喷雾。

2 、烟草炭疽病:80% 可湿性粉剂1920-2160 克 / 公顶,喷雾;烟草赤星 病: 80% 可湿性粉剂1680-2100 克 / 公顷,喷雾。 3 、黄瓜霜霉病:80% 可湿性粉剂2040-3000 克 / 公顷,喷雾。 4 、西瓜炭疽病:80% 可湿性粉剂1560-2520 克 / 公顷,喷雾。 5 、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 80% 可湿性粉剂1800-2520 克 / 公顷,喷雾。 6 、番茄早疫病:80% 可湿性粉剂1840-2370 克 / 公顷,喷雾。 7 、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 可湿性粉剂1333-2000 毫克 / 千克,喷雾。 8 、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 可湿性粉剂1000-1500 毫克 / 千克,喷雾。 9 、梨树黑星病:80% 可湿性粉剂800-1600 毫克 / 千克 / 喷雾 10 、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 可湿性粉剂1000-1600 毫克 / 千克,喷雾。 11 、花生叶斑病:80% 可湿性粉剂720-900 克 / 公顷,喷雾。 12 、荔枝树霜疫霉病:80% 可湿性粉剂1333-2000 毫克 / 千克,喷雾。 13 、人参黑斑病:80% 可湿性粉剂1800-3000 克 / 公顷,喷雾。

琥珀酸脱氢酶作用及竞争抑制的观察

1.琥珀酸脱氢酶作用及竞争抑制的观察 2.紫外分光法测定核酸含量 本实验分组为15组,如果为16组,相应材料要增加。 需要的试剂 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 1.5%琥珀酸钠溶液 7.5g 琥珀酸钠→500ml →15小瓶 没有琥珀酸钠则用琥珀酸代替后用NaOH 调和至PH7.0 1%丙二酸钠 5g 丙二酸钠→500ml →15小瓶 没有丙二酸钠则用丙二酸代替后用NaOH 调和至PH7.0 0.02%甲稀蓝 0.1g 甲稀蓝→500ml →15小瓶(棕色瓶) 甲稀蓝别名亚甲酰蓝 1/15mol/L Na 2HPO 4 23.6g Na 2HPO 4 →2000ml →15大瓶 石蜡油 可以不用分装 每个房间在水浴锅前放1个 核酸 称一定量的小牛胸腺DNA 融入0.1%的NaOH 5-50ug/mL 浓度 羊的心脏 切碎成小块大约2g 左右 提前购买,将皮、脂肪处理掉分割后放在冰箱里 石英砂 均匀的撒在上面 注:每三个人一组,分为15组。如果人数多可以适当多分几瓶试剂。 胶头滴管 共77个 所需仪器 所需数量 40ml 试剂瓶 45 60ml 试剂瓶 15 试管 ○ 14x15 ○ 22x15 共90个 移液管(优先10ml 的本次用5ml 移液管) 15 研钵 15 种类 数量 心脏提取液 15 1.5%琥珀酸钠 15 1%丙二酸钠 15 0.02%甲稀蓝 15 蒸馏水 15 液体石蜡 2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 2.掌握利用紫外线分光度计测定核酸含量 二、实验原理:DNA和RNA都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最大吸收峰在260nm波长处紫外线吸收是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系统(-C=C一C=C 一),能够强烈吸收250~280nm 波长的紫外光。等书上112页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DNA样品紫外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取DNA样品5ml,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260nm与280nm处的OD值按下式按下式计算核酸浓度 ○1计算核酸浓度 DNA的质量浓度(mg/l)=OD260nm/0.020xL x稀释倍数 ○2计算核酸纯度=OD260nm/OD280nm 2.取DNA样品5ml,沸水浴中加热5min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260nm处的OD值比较DNA 前后吸光度OD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备注: 紫外光区:100-400nm 可见光区:400-700nm 红外光区:700-500um 比色杯:玻璃比色杯(glass,G):仅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杯(silici,S):用于可见、紫外光区。 比色杯清洗:不能用碱性试剂洗涤,用弱酸性试剂洗涤,或者去污剂洗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