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讲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讲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讲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讲义

一、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

(一)工资薪金:累计预扣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例1: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

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一直适用3%的税率,因此各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二)其他三项劳动性所得:按次预扣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延续至2021年12月31日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

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三、专项附加扣除(一)申报流程

(二)信息采集表填报

##说明内容

(1)适用范围:

1.本模版适用于向扣缴义务人(支付工资薪金的单位)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个人。

2.不涉及专项附加扣除的,无需填写该表。

3.选择在年终汇算清缴自行申报专项附加扣除的,无需填写该表。"

(2)填报指南:

1.请关注每页的顶部说明,了解各项扣除注意事项及备查资料。

2.请关注单元框的提示说明,确保填报数据的准确性。"

(3)信息变化: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变更相关信息项,并重新提供给扣缴义务人,并签字确认。(4)模板保护:

1.请勿修改模版已有的内容,包括底部标签页的名称。

2.请勿手动修改或填写背景色为灰色的单元格。"

1、子女教育支出

(一)注意事项:

1.有子女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每个子女定额扣除1000元/月,且多个子女的可以累加:

(1)扣除年度有子女满3岁且处于小学入学前阶段;

(2)扣除年度有子女正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

(3)子女接受本科以下继续教育(即非全日制)的,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且子女未按继续教育支出扣除的。

2.同一子女,分摊方法有两种选择父亲和母亲各50%,或单方100%。不同子女分摊方式可以不同。

3.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且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寒暑假、升学假期连续计算。

4.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请勿填写本页。子女未满3周岁的,也可填报该表,并在满3岁的当月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二)备查资料:

在境外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出入境记录等。

2、住房租金支出

(一)注意事项: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1)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标准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标准为每月1100元;

(3)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2.本人及配偶已填写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信息的请勿填写本页,否则可能导致信息导入失败,无法享受政策。

3.主要工作城市购买期房,尚未交付使用且无其他自有住房的,视同无自有住房。

4.同一城市名下有房产,出租后另外租房的,不能享受该项扣除。

5.本人及配偶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按家庭享受一次该项扣除;主要工作城市不同的,可以分别单独享受租金支出扣除。

6.有偿使用职工宿舍符合条件的,也可享受租金扣除。

7.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请勿填写本页。

(二)备查资料:

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资料。

3、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一)注意事项:

1.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可以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2.本人或者配偶已填写住房租金支出信息的请勿填写本页,否则可能导致信息导入失败,无法享受政策。

3.如何确认是否属于首套住房贷款:查看贷款合同或咨询贷款银行是否享受首套房贷款利率。

4.若有多套房享受首套房贷款利息的,可选择其中一套(建议选择剩余还贷期限长的)填写即可。

5.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请勿填写本页,否则可能导致政策适用错误,影响个人纳税信用甚至违反税收法律。

(二)备查资料:

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资料。

4、赡养老人支出

(一)注意事项:

1.只要有一位被赡养人年满60(含)岁,独生子女每月扣除2000元;非独生子女合计不超过2000元/月,单个子女不超过1000元/月,但多位老人不允许累加。

2.被赡养人包括两类:父母(不含公婆及岳父母,但可由配偶扣除)、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3.

4.扣除期间: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5.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请勿填写本页。尚无老人符合上述条件的,不能填写该表。

(二)备查资料:

非独生子女属于赡养人,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留存书面分摊协议等资料。

5、继续教育支出

(一)注意事项:

1.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定额扣除,无需单独提供资料。

2.取得资格证书的年度,按照年3600元定额扣除。所属年度根据发证或批准日期判断。

3.学历继续教育和资格证书继续教育可以同时享受;但一年取得多个资格证书的,资格证书继续教育只能扣除3600元,不允许累加。

4.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允许每月按400元扣除;资格证书继续教育,仅可在取得证书当年一次性扣除3600元,不允许按月分摊扣除。

5.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请勿填写本页。参加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选择由父母按子女教育每月扣除1000元的,不能同时享受继续教育扣除,也不再填写该表。

(二)备查资料:

享受资格证书继续教育的,需留存相关资格证书等。

(三)手机APP自行填报: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可提前下载认证

2019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标准及提报资料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一览 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一)子女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的子女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您和配偶即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此时,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2.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1000元。如果有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比如,有2个子女,则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以此类推。具体由谁来扣除,父母双方可选择确定,假如一个家庭中,子女教育每月有1000元的扣除额(即只有1个子女),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只是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政策享受的起止时间。 如果是学前教育,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如果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则起止时间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提醒大家的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起止时间的计算,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4.需留存备查的资料。 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则需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查验。 (二)继续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在中国境内接受继续教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1)如果正在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在接受教育期间(最长不超过48个月)按月扣除;(2)如果接受的是资格类的继续教育,且在纳税年度内已经取得了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相关证书的,则可在取得证书的当月及以后月份可通过扣缴单位扣除;当然,也可以年度终了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而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具体范围,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这些培训之外的兴趣培训支出,不在扣除范围内。 2.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如果您接受的是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则每月可以扣除400元;如果您接受的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则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年扣除3600元。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纳税人一般都已经就业,因此,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一般由本人扣除。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您已经就业,并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您的父母扣除,也可以由您本人扣除。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 1000 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 500 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 3 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

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有政策扣除。 9. 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 400 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 3600 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 4 年(48 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1_6种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解读答疑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支出 1、父母一方满60岁,另一方未满,是扣2000元还是1000元? 答: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只对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了区分,未规定必须父母两人都满60岁才能合计扣除2000元,只要有一人年满60岁即可;赡养2个及以上的老人,也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如果是独生子女,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若不是独生子女,应当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需注意的是,每人每月分摊的扣除额度不超过1000元。 2、我是独生子,父亲2019年10月28日满60岁,母亲58岁,什么时候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答:可以在2019年10月开始享受,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期限是指被赡养老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3、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了,所以由我来赡养祖父母,我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吗? 答:可以。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4、A和B的父母已满60岁。由于A工资比较高,两人父母商量,A每月按5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B每月按1500元扣除,是否可行? 答:不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B每月扣除的额度超过1000元,故不可行。 5、张一、张二和张三口头约定:2019年三人每人每月按666.67元均摊扣除赡养父母支出,请问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答: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仅仅是口头约定,不够妥当。 6、A和B于 2019年1月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每人每月按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两人商量6月份以后赡养老人支出全部由A来扣除,可以吗? 答:不可以。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选择的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一个纳税年度指的是1月1日-12月31日。协议变更只能约定下一个年度的分摊情况。 7、我赡养岳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吗?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今天,我们来讲解6项专项附加扣除到底怎么扣的。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篇 ●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说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都适用于扣除规定。 ●子女的范围不仅包括婚生子女,还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同时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 ●扣除的标准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

●若是父母两人扣除分配选定后,还想进行分配变更,改成一方扣除或者双方平摊,则需要等待一个纳税年度之后进行,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采取定额扣除方式,无论子女在民办学校孩子在境外学校接受教育都可以享受扣除,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享受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资料,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一定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篇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包括: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标准是:(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集锦(超详细解答)

专项附加扣除问题集锦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1000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500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3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冇,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

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冇政策扣除。 9.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3600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4年(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 得证书的当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答:具体范围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

2019年最新_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知识考试(附答案)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知识 一、单选题 1.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及其他留存备查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保存一定时间,这个时间是( A ) A. 五年 B.三年 C.二年 D.一年 2.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扣缴义务人。这个规定时间是(B ) A.每年11月份 B.每年12月份 C.每年第三季度 D. 每年第四季度 3.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元。 4.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留存:(A ) A. 住房贷款合同 B. 结婚证 C. 购房发票 D. 物业费收据 5.纳税人赡养(D )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

照标准定额扣除。 A.50岁以上 B.60岁以上 C.50岁(含)以上 D.60岁(含)以上 6.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不包括(C ) A.赡养人平均分摊 B. 赡养人约定分摊 C. 赡养人指定分摊 D.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7.纳税人A有姊妹两人,父母均在老家,由在老家的妹妹负责日常照料。以下分摊方法正确的是:(A ) A.A跟其妹妹约定,每人每月均摊扣除1000元 B. A跟其妹妹约定,由A全部扣除2000元 C.老人指定A分摊1500元,其妹妹分摊500元 D. 老人指定A分摊500元,其妹妹分摊1500元 8.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起始时间为子女接受教育入学或年满三周岁的( A ) A.当月 B.下月 C.上月 D.下年 9.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多少?(D ) A.每孩每月1500元 B.每孩每月800元

新个税及专项附加扣除计算表对应说明

新个税及专项附加扣除计算表对应说明 2019.1 该文档为本人发布另一篇EXCEL文档《新个税及专项附加扣除计算表》的对应说明,具体以下面的案例来进行详细说明。此处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填写,必看!!!按照EXCEL表格可以计算出每个人每月应扣的个税;如果是夫妻双方,也可以根据该表格计算出由哪一方扣税,家庭上缴个税最少,合理避税。 例: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①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②5000元,“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③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④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 首先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各专有名词解释进行解释,有助于各位读者理解新个税扣除方法。 1.每月应发工资(对应EXCEL表格中B列) 每月应发工资为每月应发的税前工资。 2.每月减除费用(对应EXCEL表格中C列) 每月减除费用为新个税方案中按年扣税,每月需要减去的基数,固定为5000元,填表不用修改该项目。 3.“五险一金”专项扣除(对应EXCEL表格中D列) “五险一金”专项扣除为工资条中每月扣除的五险(社保)及公积金总费用,此项每年七月份会根据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进行调整,

此项可以按照调整前进行填写。 4.专项附加扣除(对应EXCEL表格中E列) 新个税方案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等扣除费用,每个人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填写。 5.扣除基数(对应EXCEL表格中F列) 该项为EXCEL中B-C-D-E所得到的个税扣除基数。 6.个税比例(对应EXCEL表格中G列) 该项按照下表进行查表,最终根据个税扣除基数选择为0.03(3%)还是0.1(10%)、0.2(20%)、0.25(25%)、0.3(30%)。 表1 7.个税扣除数(对应EXCEL表格中H列) 按照上表中最后一列进行选择。 读懂上述名词解释后,就非常简单了。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按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是: 1、子女教育费。纳税人的子女在年满3岁后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和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费。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规定期间可按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但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接受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费。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万元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费。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

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5、住房租金费,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住房租金支出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按照每月1500元标准定额扣除。其他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且双方在当地均没有住房而各自租赁住房的,只能选择一方扣除;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双方在两地均没有住房而各自租赁住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6、赡养老人费。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父母的支出,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扣除,其中,独生子女按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讲义

一、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 (一)工资薪金:累计预扣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例1: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 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一直适用3%的税率,因此各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二)其他三项劳动性所得:按次预扣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延续至2021年12月31日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 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2019年起新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

2019年1月起新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 一、实施时间:2019年1月1日起 二、办理方式:2种 1、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首次享受时,纳税人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 2、自行申报办理; 三、六项扣除内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大病医疗; 1、子女教育 境内:1)每个满3周岁子女,每月扣1000元; 2)可由父母双方分别扣除或一方扣除; 3)提供:《户口本》中户主页、纳税人(本人)页、子女页; 境外: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2、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教育:每月400元;提供:由学校或资质机构开具相关入学证明; 2)职业资格:3600元/年;拿到证书当年扣除;(按年扣) 3)本人或父母(专科以下)扣除; 3、住房租金 1)厦门市计划单列市:1500元/月; 2)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3)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承租人扣除; 4)提供:住房租赁合同/协议; 4、住房贷款利息 1)每月1000元/月,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240个月; 2)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由住房; 3)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4)提供: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 注: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5、赡养老人 1)老人满60周岁; 2)独生子女:2000元/月;非独生子女:每人不超1000元/月,兄弟姐妹分摊2000元/月; 3)非独生子女:签订分摊协议,被赡养人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4)提供: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6、大病医疗 1)限额80000元/年; 2)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3)提供: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行为,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二章享受扣除及办理时间 第三条纳税人享受符合规定的专项附加扣除的计算时间分别为: (一)子女教育。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学历教育,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 (二)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 (三)大病医疗。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四)住房贷款利息。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五)住房租金。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 (六)赡养老人。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期间,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第四条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自符合条件开始,可以向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提供上述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税款时,按其在本单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计扣除额办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精编整理个税专项扣除答疑问题

目录 一、专项扣除-子女教育 (2) 二、专项扣除—继续教育 (5) 三、专项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不得与房屋租金专项扣除同时申报) (6) 四、专项扣除—住房租金(不得与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同时申报) (7) 五、专项扣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9) 六、专项扣除—大病医疗 (10)

一、专项扣除-子女教育 1.填报子女教育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1)有子女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扣除年度有子女满3岁且处于小学入学前阶段; ②扣除年度有子女正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2)同一子女的父亲和母亲扣除比例合计不超过100%。 2.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是否需要细化填写?如,义务教育阶段是否需要区分小学、中学分别填写? 答:无需细化填写。对于同一子女的同一受教育阶段,即使在一个年度中间,子女存在升学、转学等情形,只要受教育阶段不变,也无需细化填写。 3.同一子女某个受教育阶段中间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发生变化的,是否需要分别填写? 答:无需分别填写,只需要填写填表时的就读学校即可。 4.子女满3周岁,但未入幼儿园的,是否需要填写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 答:需要填写。如果不填写,将可能导致此条信息之后信息采集失败,影响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子女处于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的学前教育阶段,但确实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就读学校可以填写“无”。 5.是否必须在子女满3周岁之后才能填写? 答:本扣除年度内子女即将年满3周岁的,可以在子女满3周岁之前提前填写报送相关信息,子女满三周岁的当月即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无须待子女实际年满3周岁之后填报。 6.子女已经不再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是否可以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今天,我们来讲解6项专项附加扣除到底怎么扣的。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篇 ●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说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都适用于扣除规定。 ●子女的范围不仅包括婚生子女,还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同时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 ●扣除的标准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

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 ●若是父母两人扣除分配选定后,还想进行分配变更,改成一方扣除或者双方平摊,则需要等待一个纳税年度之后进行,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采取定额扣除方式,无论子女在民办学校孩子在境外学校接受教育都可以享受扣除,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享受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资料,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一定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篇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包括: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标准是:(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2019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详解

2019年个税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详解伴着新年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而年初与年末之间作为财务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也会有很大新的政策,2019年作为税法改革的一年,今年1日下发的个税新改革法是重点,所以今天我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6个专项扣除的实施细则。 遵循3个原则: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 谁能扣? 扣多少?

定额扣除 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 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条件的,可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定额扣除 怎么扣? 注意 谁能扣? 扣多少? 怎么扣? 注意 谁能扣?

住房贷款利息 每月1000元 谁能扣? 扣多少? 怎么扣? 注意 定额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每月1000元 每年80000元的限额 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 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4、 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20年) 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选择其 扣多少? 怎么扣? 注意

谁能扣? 扣多少? 怎么扣? 注意 赡养老人 每年2000元 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 而发生住房租金支出的纳税人 每月1500元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 附加扣除; 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6、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标准及提报资料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一览

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一)子女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的子女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您和配偶即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此时,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2.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1000元。如果有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比如,有2个子女,则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以此类推。具体由谁来扣除,父母双方可选择确定,假如一个家庭中,子女教育每月有1000元的扣除额(即只有1个子女),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只是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政策享受的起止时间。 如果是学前教育,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如果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则起止时间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提醒大家的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起止时间的计算,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4.需留存备查的资料。 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则需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查验。 (二)继续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在中国境内接受继续教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1)如果正在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在接受教育期间(最长不超过48个月)按月扣除;(2)如果接受的是资格类的继续教育,且在纳税年度内已经取得了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相关证书的,则可在取得证书的当月及以后月份可通过扣缴单位扣除;当然,也可以年度终了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而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具体范围,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指南来了-HR都用i人事算工资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指南来了-HR都用i人事算工资

自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施行。不少员工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申报,但是,究竟可以少交多少税,个人如何选择扣除对象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等问题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本次个税改革亮点如下: 1、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4项收入,按年计税,预扣预缴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2、新设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1 明确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政策条件和标准 暂行办法在表述上进一步明晰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和标准。 2

确定居民和 非居民纳税人扣缴方法 ①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以下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

补。 ②非居民个人扣缴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

民个人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3 现家庭收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 ①个人工资、薪金预缴计算方法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解析

总难不倒我们!您遇到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大解析! 河南税务1月10日 2019年1月9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举办"落实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让纳税人及时尽享改革红利(第二期)"在线访谈。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张峰,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梦林就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小编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归集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 政策执行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解答 问:今年1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是这次个税改革的突出亮点。叶司长,您能否先介绍一下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背景? 答: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家税务总局举办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和过渡期政策在线访谈活动。 大家都知道,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明确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5000元减除费用标准和新税率表,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税制。为配套新税制,2018年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标准、范围等执行口径。同时,我局也相应出台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对专项附加扣除的享受和办理时间、报送信息、留存备查资料、信息报送方式以及重点的过渡期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 由于6项专项附加扣除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相关政策一经出台,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为回应近期纳税人关注度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热点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政策、适用政策,今天税务总局特地再举办一期以个税改革为专题的在线访谈活动,组织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与广大朋友们进行政策、征管问题的在线交流。 子女教育 问:我们夫妻有2个孩子,一个在上私立幼儿园,一个已经读国际小学了,我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吗? 答:通俗的讲,纳税人有受教育的子女,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包括四个阶段:一是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二是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阶段,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四是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无论子女上的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是境外学校还是境内学校,父母都可以享受扣除。 因此,您可以享受每个孩子1000元/月的扣除,两个孩子可以享受2000元/月的扣除。扣除方式有两种:您可以选择由夫妻中的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问:我儿子现在上大学,参与了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前两年在中国读书,后两年在国外读书,现在填写信息选择中国还是境外?证书由境外发放,没有学籍号,怎样填写信息,是否可以扣除? 答:目前,子女教育允许扣除境内外教育支出,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仅限于境内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