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

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

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C

4.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浅谈儿童文学的意义

浅谈儿童文学的影响 07级中文四班30 尚晓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因为属于我们的时光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影响他的成长道路。 在塑造人格上,人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儿童文学有它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文学的特点体现它的现实性,不光是儿童文学,其它的文学作品也要有它一定现实性,要能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而儿童文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一个无知的孩子,要让他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生活、了解现实、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其次,儿童文学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儿童处在一个见识短,阅历少的阶段,对什么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们吸收知识和价值取向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指导儿童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娱乐性特点,儿童没有成人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注意力是哪里有趣就投向哪里,一般是颜色鲜艳,音乐节奏感强,声音甜美,故事浅显易懂,其思想与儿童相符等。比如这首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样有动物的,简单的,易懂的,才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在这里还能教会孩子数数,娱乐和教育目的都实现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语言要生动活泼,不论什么文学作品,语言都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读者都在于此,而儿童文学就更显重要了,对于对文字理解能力差,认识能力低的儿童,我们必须采用生动活泼,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写。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孩子去阅读,去学习。 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的确很多,那么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小方面: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然于仓至仓,然于黄则黄。为什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应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的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 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 文学随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的史诗性,对民族性格进行具有历史的纵深度的开掘,创造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以及从历史进程中所汲取的昂奋的战斗精神。思想上艺术上的这些特点,在《红旗谱》、《创业史》、《红岩》、《茶馆》等优秀作品中,都表现得相当鲜明和突出。尽管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多样性发展上有所不足,并存在着粉饰现实的偏差,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及时代特色的主导性风格的初步形成,无疑表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日见成熟的趋向。 “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生活的逆转,人为地遏止了正在发展着的上述文学趋势,粉饰与歪曲现实的文学逆流却获得恶性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的艰苦努力,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获得了恢复与发展,以题材的广阔性、揭露生活矛盾的深刻性与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文学的批判功能与歌颂功能得到了辩证的统一;作家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揭露与鞭挞阻碍民族振兴的腐败和消极的事物和现象,歌颂和赞美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伟大事业中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人物。 作家倾心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努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与独特性,在历史的纵深运动中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及发展趋向;乔光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陈奂生(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陆文婷(谌容《人到中年》)等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就显示出了作家们的这种追求,表现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

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浅述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田玉伟文学141 1421110105 一、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 –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其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二、思想性格 “归隐”思想:是陶渊明厌倦官场污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所采取的洁身守志路,是他与黑暗社会决裂的反抗行为。一方面,陶渊明归隐,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消极行为;另一方面,归隐田园,是寻求人格独立之道,是一种“自我实现”行为。 “真淳”思想:陶渊明崇尚自然,具有“性本爱丘山”的性情,做人“任真”,做事“真诚”。陶渊明的“真”基与他的生命意识,其诗所表现的是他整个生命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所反映的是他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是真正博大且丰富多彩的。 三、作品简介 他的文学创作丰硕,今存诗歌125首,文12篇,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今存诗作包括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前者一般,后者包括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表达宦海奔波者对家园的想念,透露出时代的污浊与动荡;有晚年归田后的抒情言志诗,如《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或者表达了诗人坚持躬耕道路,傲视豪门世族,拒绝统治者的征召,淡然忘世的态度,或者表达诗人身在乡村关注政治,感慨人生而“猛志常在”的心情。 他的现存文包括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中的《感士不遇赋》虽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却也表达了寒门庶族文士备受压抑的愤激声。《归去来兮辞》更是他同封建官场诀绝的宣言,是至今被传诵的不朽之作。散文《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都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在他死后100多年,才由萧统搜集编定,称《陶渊明集》,今已不存。 四、壮丽诗篇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社会的向往,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

浅谈文学的现实意义

浅谈文学的现实意义 文学,辞海中的定义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载)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不同的类别、理论、体系、风格、体裁等,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所谓精神性价值,也就是通过文学的描述,联系生活实际、自身经历,促使人们对生活有思考、有想法,改变自身想法,最终改造世界。文学的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全靠读者的参与和认同。 上过《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之后,自觉收益颇多,有些许思考,欲有所写,怎奈文思狭隘,不敢贸然下笔。前些时日老师布置下这篇论文,着实纠结一番,不知何处下笔,读罢或看罢几篇相关小说,确有一些想法。以下是我的拙见。 我认为文学的想象或同情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相互理解和宽容,能给人们现实中的交往指明方向,有所指引,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文学名著,是经过多少代人把读后传下来的经典文字。并且不是简编本、图说本,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追逐流行在年轻人而言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

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 文学产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学的教育作用是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可培养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简单来讲,没有文学修养就无法领略优秀文学作品的甘甜,不同的人说到《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史记》时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这些名人名著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 文学可以改变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一棵大树,能经得起一切风雨。对于《夏洛的网》,我第一次接触还是在《中外文学名著赏析》课堂上,那是一部电影,初看开头时,本以为是讲一个小女孩和一头猪的故事,但继续看下去时,才明白讲的是一只蜘蛛和那头小猪的真挚友谊。看完,竟被他们那真挚的友谊所感动,尤其是夏洛的美好品质。诚然,这个童话般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它对于我们的启示可就不仅仅是感动了。 这种文学的想象和同情使得故事基本完美地结束了,虽然夏洛的生命走向了尽头,但小猪得救了。从开始一只蜘蛛给威尔伯的第一感觉是恐怖的,但是孤独很快就迫使他对夏洛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异常惊喜地发现夏洛其实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都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不可貌相,不可仅凭片面之词就简单地下定义,这样才能避免错过生命中的美好。

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1](P475),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们微笑着敬而远之”[2](P452)。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赵树理的小说果真如某些新潮评论家所言,既无高雅之艺术品位,亦无宏深之思想涵蕴,充其量只不过因其创作上的大众化成就而在当年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侥幸获一时之殊荣吗?窃以为,赵树理的出现,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赵树理的小说模式,不仅在当年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下及日后之文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拔开当前赵树理研究的迷雾,解构、颠覆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论,还之以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了望台,锁定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用发展的眼光,预见赵树理小说模式之于当下及日后文坛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何谓赵树理小说模式 名不正则言不顺。要界定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首先必须弄清究竟什么是赵树理小说模式。在此,必须把赵树理小说和赵树理小说模式

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增加

一辩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增加。 开宗名义,定义先行。首先让我们来明确几个核心概念。当今时代,是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是指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等一定的体裁表现出来的文字作品中所生发的能够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的价值,一是指体现在作品里的思想精神价值,二是指文学作品发挥的对人与社会的积极作用。而我方的标准正是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量在增加,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在增加。以下为具体论据:1.当今时代,文学价值的广度在拓宽,其深度也在增加。由于当代科技飞速发展,新事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新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文学与之碰撞,将产生各种各样不同于以往的新价值。文学价值的多元化,将会给世界带来多种可能性,故文学本身的价值广度得以拓宽。由于科技的发达,当代人可以运用各式新型工具、运用各种新思维来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层价值,加之前人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故文学价值的深度也在增加。 2.从物质层面来看,当今时代,文学促进个人财富的增加,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于个人而言,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新媒体的崛起,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门槛降低,平台扩展,文学日趋大众化,以文学功底作为资本获取财富成为可能。例如前几年大火的《明朝那些事儿》,正是当今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门槛降低,才能使

本非历史专业的作者当年明月一夜成名,赚得盆满钵满,个人财富增加。于社会而言,当今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学也在此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上市,其版权正是价值的体现。著名的作品有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其改变的电视剧作品大获成功,经济价值不可小觑。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在当今因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用途,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从精神层面来看,当今时代,文学能够拓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在愈发喧嚣的浮世间拓出一方精神净土,能够在逐渐物化的世界里重申人文价值。于教育而言,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每一个体对它需求量都在增加。我们需要以文学为载体的新闻等信来丰富自己的储备量,需要不断通过文学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认知水平,其教育作用也在不断增加。于精神净土这一层面而言,当今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生活的步伐逐渐加快,当代人的精神日益浮躁。而文学于当代而言,能够抚平当代人躁动的内心,让自己的灵魂独立在浮世之外。相对于过去时代的“从前慢”,文学在当今更加被需要,对当代来说价值更甚。于人文价值而言,当今时代物欲横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就逐渐被物化,到了信息时代,人被物化的程度越发加深。因为文学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外化,我们当今更加需要文学重申人文精神,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以人的价值来作为标准进行审美,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可贵。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与其研究方法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与其研究方 法 了解传承古代的文化文明,理清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通过读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去尝试感受古人的心境与思考,重温他们的情感和志向。让自己的精神得到生长,因为古代人面对的很多问题,对生命的疑惑,对道德的要求,在我们现在也是要面对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时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道德素质的缩影。民族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作者们道德的化身。孟子的“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礼记》中“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不屈和爱国精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直至今日都历久弥新,从中我们可以思考可以追问,面对当代道德的沦丧、底线的缺失,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当面对“扶不扶”、各种校园惨案、食品安全问题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德素质是否会给我们启示。试想如果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能够遵循中国古代贤士们的礼仪道德那我们现代的生活是否会更加安乐。 其次,古代文学具有强烈的审美功能。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

俪的词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呈现着多姿多次的美。我们可以领略《离骚》的语言美,苏轼的意境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例如红楼中语言的精细雕琢美、描述的精彩绝伦美。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一座美的殿堂,在这里人们可以陶冶精神、净化心灵,它会带领我们走向真善美的精神世界。现代高速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精神高度紧张生活如同陀螺,停不下奔跑的脚步,缺少对美的发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而古代文学作品在人们匆忙的世界中走过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在美的世界中穿行会忘却现实的苦闷,减少精神的挣扎。在社会上能够有效的维护秩序减少麻烦,如此古代文学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进而是社会更加安定。 最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需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有所选取。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还处于文史哲不分的状态,所谓纯文学的状态还未形成,如《老子》《庄子》《论语》《韩非子》等,即使到了后来的白话文小说还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的,像《红楼梦》中的宝黛的美好爱情就是葬送在封建观念中的。无论哪种古代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历史的框架,都存在着封建糟粕,我们要批判的看待,例如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男女不平的的观念就与我们当今时代所提倡的男女平等相悖。故此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封建落后思想对人们思想的腐蚀,与和谐社会理念相统一。我们要正确的利用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使它们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灵

浅谈影视文学的价值及影响

浅谈影视文学的价值及影响 改革放开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随着影视艺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渐突出,影视文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电影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1] 一、影视文学的发展 1、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在国家体制上合法性确立,商品经济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一情势下,文学的整体格局,不同文学形态的关系,文学生产、流通、评价方式,以及作家的存在方式等,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在大众传媒的扩展中,消费性的大众文化形成强大的潮流。[3]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文学借助这一传媒,依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其鲜明的独特性迅速发展,广泛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市场经济作为难以忽视的社会背景,对文学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从一角度来看,影视文学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2、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随着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趣味及艺术需求也在逐渐地提高。如今,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众对文学的需求更多地呈现一种速食性与消费型的形态,大众对文学的审美追求出现了新的转变:文学审美要与现实生活互相渗透、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要传达当代人的内心情感。在当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对传统文字文本的阅读大大减少,更多追求一种视觉化、影像化的文化消遣。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以借助影视传媒把抽象的文学形象和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画面的艺术特点,使观众可以直接感受作品丰富生动的形象,产生奇妙的审美视觉效果。 影视文学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并不在于物欲的迷恋,而在于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于对高尚情操的无限向往。[4] 二、影视文学的存在意义及影响 1、影视文学的存在价值 目前,影视文学在文化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繁华的物质世界中追名逐利,容易迷失方向,在精神方面可能会感到空虚,渴望通过文学作品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影视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代人追求和享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精神需求,这给了影视文学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影视文学以它独特的审美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积极地肯定、赞美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对生活中假、恶、丑的现象,进行无情地批判和嘲讽。这与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相符合,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影视作品对社会现实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人性道德追求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影视文学的商业性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学,也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现代影视媒体技术手段是影视文学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因此能使影视文学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和扩张。影视文学与市

从《大染坊》浅谈商业文学的现实意义

从《大染坊》浅谈商业文学的现实意义 《大染坊》描写了中国20到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染织业兴衰的历史,题材有趣,也有现实意义,它再现了一批处于动荡混乱年代的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挣扎的艰苦生存状态,以及东方传统道德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所发生的碰撞与融合。在这一部小说里面,社会脉络的写作可以说是在当时商业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运用中诞生的,带有浓重的商业文学色彩和意蕴。 1990 年代以来,民营企业逐渐崛起,民营企业家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一现实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极其深刻。许多商业文学小说在借助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近年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大宅门》、《天下第一楼》都是很好的商业文学体裁。 小说讲叙的是清朝末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乞丐陈寿亭佯装冻昏,混入周村通和染坊。寿亭靠巧言令色,从刘师傅那里偷学手艺,然后辞掉了高傲的师傅,自己出任主槽兼经理,是年十五岁。通和染坊有了商界奇才,便渐成霸主。 陈寿亭靠着一股正气,“我就不信我陈六子要一辈子饭!”在经商道路上的摸滚爬打,最终成为一方资本家。 七七事变之后,政府不事抵抗,济南顿为孤城。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虽是才力非凡,但面对国家覆亡,只能付诸绝望的微笑……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浅谈《大染坊》中商业文学的现实意义:

一、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具复杂化 陈寿亭无疑是一个由农民阶级跨入资产阶级的特殊人物,这不同于卢家驹——一个外出留学归来的洋学生,和世代为资本家的林祥荣,因此他的个性必然会打上独特的阶级烙印,兼具两个阶级特点。在成为一个大实业家之后,他依然布衣行头、依然抽浓烟横泛的烟叶子,依然在餐桌旁大声吆喝,哪怕是在西餐厅里;到最后他都没有离开过工厂的劳作车间,并不时的亲自动手干活,依然保留着一个农民所具有的质朴情怀。当然,他也具有资产阶级的性格特点:在国民都抵制日货的时,他瞒着大家独自与日本人做生意,大捞便宜,同时这些也显示了他的精明强干。这就使得在不同的社会商业文化背景下,主人公的性格更具有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由一个乞丐变成最后为人称赞的资本家,这其中的艰辛和艰难,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而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又让陈寿亭的性格仍旧带着平民百姓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双面人物性格的复杂化,深刻地印证了商业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的特征。 二、人物以及作品更具有典型的时代性 《大染坊》微妙深刻地表现了民国时期创办实业的精英人物的传奇经历,揭示了诡谲云涌、惊心动魄的商战竞争及其智慧谋略,极其传神地阐释了民国商界人物众生相,进而编织为一曲民族工业崛起及其个人奋斗的雄浑赞歌。从陈寿亭这个人物本身,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边是列强的欺凌,一边是同行业的挤压,在如此残

中国文化概论浅谈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张云帆新闻学20122114084 (第二组的上台发言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华夏文明,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明,而它现实意义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中国文化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人们不断完善自身内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提倡的礼义道德等,至今仍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研习中国文化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及个人修养,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其次,从民族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根基,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纽带,让其可以代代相传。中国人为什么叫中国人?中国人身上流着怎样的血液?中华民族为何不同于其他民族?中华民族的根到底是什么?中华民族是如何做到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却能保持自己的本心未被同化?这些问题,相信中国文化都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整个中华民族的根,都是来自于中国文化之中,五千年的风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创新,它早就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中国文化的辉煌历史,有利于增强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的发展。中华文化本身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使中华民族能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再者,从国家角度来说,中国文化作为中国的软实力,它的先进性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各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因为物质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精神文化的发展速度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再发达的物质也无法满足精神上的缺失,中国文化正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中国文化还可以为我国创收。文化产业的壮大,颇有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趋势,它的发达在经济上为中国带来大量收入,在政治上,它则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向外传播,最近世界各地大热的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文化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一方面,中国自古就被称之为

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在消解。

开宗明义,当今时代是指信息化时代,即进入21世纪全世界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故我方对当今时代的划分就是2000年到现在。文学是抽象的思想表达方式,是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文学绝不是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唯一方式,例如其他非文学方式如影视图像等以图像为载体表达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的方式。价值体现在表达方式上,即我们今天比较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消解或增加的标准也是看文学这种表达方式是否适合当今时代。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当今时代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方式呈现多样性。在电视、电影等图像化手段还没有特别普及的上世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文学作品是他们了解和传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最好的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中国电视机普及率不足百分之一,即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通过其他表达方式来了解社会、思想内涵等。这也是为什么在80年代出现了全民阅读浪潮,也涌现了很多著名作家,形成了一个文学盛世年代。但是在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其他表达方式出现后,文学作品不再是人们了解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的唯一选择,特别是如今还出现了VR虚拟现实等手段,这些表达方式都能表达出文学方式能表达的东西,甚至表达的更好,从我国年年上涨的影视剧产量就可以看出,即当今时代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民受众选择的余地也更多。 其次,非文学表达方式更好也更受人们群体欢迎。就拿影视图像这一表达方式来说,相对于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表达方式,图像化更直观也更加形象,并且看一部电影所需的时间远远比看一本完整的书所需时间短。这一方式也刚好契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据有效问卷调查,七成当代人更倾向于影视图像这种表达方式,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长时间的投入有效精力去看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而图像化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他们在自己不多的闲暇时间里了解那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也就是从总体上说,文学这一表达方式的市场占比相较于以前来说更小,并且从2000年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这种占比就在一直缩减,即当今时代文学的价值呈现消解趋势。 最后,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向前,相较于目前大受欢迎的影视图像方式,新兴的VR、虚拟现实等手段方式以后可能也会逐步取代图像化这种表达方式,即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向前看,文学这种表达方式的衰落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一些比它更好的也更受欢迎的表达方式出现,并且更加合适当今时代的特征。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文学价值在消解。

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的现实意义 文学教育是将文学推向全新的角度,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情怀,成为推动整个民族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校园文学社团则是校园文学教育质量最直观的反映与细化,是校园文学教育的主阵地,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载体。今日潮南的校园涌现了一批文学社团,如六都中学的润心文学社,司马浦中学的司中学子文学社等。中学生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的创立,确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对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的积极意义提出自身的见解。一.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反映了校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学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文学社团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建立文学社团,能营造学生良好创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开展创新教育大有裨益。它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灌输,更需要大量课外丰富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大学和社会之前,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其实,中学生文学社团的建设目标与中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反映了现在校园文学化的前进方

向,是拓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二.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拓展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新教育”理念指明了教育的内容始终贯穿“成长即学习”、“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方向。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适应“新教育”目的,符合“新教育”内容以至拓展中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首先,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在活动中,文学社成员的兴趣往往是活动的内在动机,对活动有持续作用。其次,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兴趣使每个社员能够走在一起,共同为社团的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这种社团机制非常有利于培养社团成员积极服务管理社团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管理能力。社团活动也有助于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归属感,体会成功,增强自信。社团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志同道合者的支持下,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使他们克服往日畏难、自卑的心理,终得以塑造个人完美的人格。三.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创新和深化了德育阵地加强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1、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中学生社团的指导,把中学生共同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

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在一定范围内极大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古代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影响。 一:人文素质方面(人文素质,是指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关于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以及个人能力,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意志这几个内在因素。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淡化.理想信念模糊.心理素质欠缺,总的来说就是人文素质惨淡。这样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可以向古代文学寻求帮助 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而古代文学正是其重要的文化阵地。古代文学作品是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保留下来的,是历代作家人生信念、人文情怀的艺术外化。在文学的鉴赏中, 可以带领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古代文学作品都出自于一些优秀的作家,我们都或多或少听过一些相关的故事,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是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楷模,他们的作品具有无穷无尽的感染力量。 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人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人生体验的缩影。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科学如何发达,人生的哲理亘古不变,人生的处境也不外乎顺境、逆境、绝境。古人和今人都在探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着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当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时,他们也就能建立起健康的道德感与审美感,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作家在审视生活中美的同时,还致力于创造文学作品的美,以提高受众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绵延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古老的文学经典中体

浅谈文学的作用

浅谈文学的作用 电影《赤壁》里,有一个桥段:孙刘刚刚联合,周瑜他们去刘军大营考察,看到关公在教一帮难民的民工子女读春秋,这时一个小孩站起来问:“现在俺们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呀?”关公笑眯眯地对他说:“小朋友,今天你读书,将来才能有饭吃呀”。对于文学在现代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早已有无数学者展开了各种争论。赞同萨特“对于饥饿的人们来说,文学能顶什么用呢?”这一句话的人对文学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而相信文学的有效作用的人们则奋斗着要设法开拓新领域。 在大学中学习语文,我也会经常受到好友的疑问,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学这个有什么用?是的,我知道这个问题之中所谓的用处是什么,即是直接或间接创造出经济价值,直观地运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比如学医可以医治病人,学会计可以做财务,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对哲学和历史学等等。有一次,我在休息时读《大儒王阳明》,一位同学问我,你要进官场?对不起,我无意贬低我的同学。使我感到悲戚莫名的是,这居然是一个,人们丧失了阅读习惯,文学遭到嘲笑的时代,太可怕。 反观之,我们之中不乏刻苦读书者,因为要考英语,因为要考公务员,因为要考各色各样的证书,这些,都算作功利性的阅读。还有很多人,读网络小说,游仙的奇幻的穿越的言情的,这也只是触及了文学最表皮的消遣娱乐功能。 那么实际上,我认为文学的作用在于沟通、修身与艺术。 据研究,从心理学和身心健康上,长期不接触文学,语言能力会丧失,容易被生活中的刻板语言所限制,思维能力逐渐取代了语言能力,人会丧失幽默感,反应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创造力也会下降,有失语的表现,神经系统会萎缩,一般来说,比经常接触文学的人要衰老得快。有种疾病叫“精神性盲”,其语言表现是,当听到一个故事,已经听懂了,但是不觉得自己在听故事,而是在接受一堆信息,显然想象力功能在衰退。如此一来,你要怎么与人沟通呢? 于修身,文学可以熏陶人们的思想,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引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一个国家发展。文学通过人物、情节、内容带领人们思考,当今最受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节选)精练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节选)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端赖(端赖:的确依赖)读者的参与和确认。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年轻人追逐流行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要容易得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虽然,现在文学正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活跃的进入并不能说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已被人充分地认知。有时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当人们在说文学的时候,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这自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重心和欣赏趣味的改变有关,但也与创作和阅读双方对文学意义与价值的认知缺乏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只是就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而言的。如果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单薄,尤其缺少对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而一旦基于这样的系统把握来看文学,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语言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更准确些。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一个以物质来衡量和平准一切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人受制于物的现象悄然滋生,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的“道德迷失”,重当下轻未来、跟着感觉走的“存在迷失”,还有……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欲望在生活中横行,变得日渐紧张和焦虑,有着身心不得回旋的疲累与窘迫。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会自己掏钱买小说,或试着写小说呢?不正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拯救与摆脱吗?不正是感到在文学中,自己可以释放浪漫,获得心的平静和自由吗? 文学既可以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一切的复杂世相,并适度地予以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从而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它们,让人看到其如何的不合理,从而至少在那个时刻,把自己交给了神圣的真理与正义,进而培植起理想,涵养出道德,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的,通过批评,它使社会保持了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必须强调,说文学是生活的反面,不是说文学不能赞美生活,或者无视生活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而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保持着一份警惕和冷峻,尤其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向愚昧和丑恶低头。 5.为什么说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容易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B.易于满足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 C.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人们的关注重心 D.文学中有对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的表现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读者的参与和确认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追逐流行虽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它在文学的传播中却意义重大 C.优秀的文学既要适度地顺应生活,而又需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与生活保持必要的反差。 D.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 7.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文学 对当代文学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当代文学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当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发展,乃继承中的创新。没有继承,则无创新。刘勰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变乃创新,通为继承,立足于继承的创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永不匮乏的创新。传统文学乃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为华夏民族之精神瑰宝。创作固然来源于生活,但不能离开传统文学的滋养,因而,如若希冀当代文学创作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创作出伟大的文学,则不得不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土壤。缘此可知,重视传统文学优秀品质之继承,乃当代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 传统文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经典质素?首先,传统文学承载着民族精神,那种注重文学的现实性、重视文学的精神品性、追求真善美的文学本体观,是当代文学创作所应该继承的。司马迁创作《史记》而彪炳史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旨在表达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类生活的独特认知,考稽其兴废成败之理,这一指导思想乃其获致巨大成功的关键。其实这也正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文学创作强调有感而发,有为而作,要有现实的针对性,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作家要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与体味,表达向上的力量,追求真善美。 诗人屈原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仍然无法忘怀故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一诗,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创作出来的。杜甫历经艰辛,挣扎于“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乱离之中,始终秉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对社稷民生致以深切的关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使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颖脱不群,因为还有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才会弃官归田,勤劳自食。陶渊明思想的高度,使是其诗文“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缘此,刘勰提出对文学本体的认识:“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文学应该承载传播思想、开启民智的使命。“文者所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天下主义”,追求人生、社会的真善美,开创太平盛世。这样的思想,主导文学本体,成为其主要内核,文学之使命是伟大的。刘勰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显然,承载传播思想、开启民智,乃文学本体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成就伟大文学不可或缺的精神品性。 其次,传统文学经典倡导为文要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要言之有物。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所谓“见之行事”,即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寄寓褒贬,当理切事,鲜明生动地阐明主旨,以积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文学内容的表达,需要坚实的“材料”来支撑。所谓“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