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最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最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最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北重实验小学陈占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科对品德培养负有更大的责任。语文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教学的时数最多,师生接触最多,教师从语文课对学生思想了解最多。更重要的,语文这个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应负的品德培养的责任”。可见,德育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

与树根、与门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充分上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初步领略壮丽的景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再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地了解?这样,学生在领略过壮丽景观后,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抓住重点词句,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并配上柔美的音乐,来牵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揭题。我先指导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要求学生划出有关语句。随着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他们对美

丽的颐和园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精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才能的热爱。再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再做适当的补充。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交流。交流后作适当指导,如“西辞”,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最后一句诗句时,体会“尽”与“唯”字的传情,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意境,并展开丰富地想象,以体会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友谊的可贵。

3、抓住重点语段,渗透德育。要想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真正地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必须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必须抓住重点语段。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重点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三个自然段来讲述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默默调整搭石的老人,在教学此段时,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么想、怎么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然后通过交流,以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在教学此段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指名读,部分学生在讲台前做表演,让全班学生体会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看的见的美,从中受到感染。第四自然段也是如此,以表演形式来体会文中人

物的心灵美。最后在让学生充分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

4、适时拓展延伸,渗透德育。拓展延伸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学习《卡罗纳》一课后,对卡罗纳失去母亲都很同情,也深深地被文中的关心卡罗纳的人所感动。这时我会趁热打铁地说:如果卡罗纳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听后,学生们会积极发言,用各种帮助来献爱心。德育就这样无声地渗透于其中了。

三、布置好作业,适时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些适量的作业来渗透。作业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阅读资料,可以是作画,可以是观察等。比如,在学完《搭石》一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去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去寻找、去发现他们的美。等到作业交流时,他们会踊跃发言,有的说:我发现了班里同学身上的美,他主动帮同学修好了椅子。有的说:我发现了校园里的美,校园里的纸屑不见了,垃圾不见了,这是同学们共同维护的结果。有的说:我发现了妈妈身上的美,妈妈每天给奶奶喂饭、捶背、擦身子,以后我也向妈妈学习,一样孝顺老人……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作业,德育的渗透轻松地完成了。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也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所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德育活动课教案讲课教案

小学德育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的: 针对班级体学生之间缺少理解,关爱的现象,根据未来竞争呼唤合作型人才这一需求,通过讨论交流、小品、做友谊卡……激发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并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使学生深刻体会朋友之间沟通、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朋友》、《友谊歌》。 3、铅画纸、篮球、有关友谊的格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听完后问: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什么?(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能向我们介绍认识你的好朋友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啊? 2、点题:你对你的朋友那么了解,我想你们平时相处一定很好,能告诉我们大家你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板书:真心相处) 二、出谋划策,掌握生活的智慧 导语:舌头和牙齿这么好,也有打架的时候,那么朋友之间也难

免会出现矛盾。我们班谢家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出示课件: 谢家浩丢了一块橡皮,正好看到他的好朋友小明有这样一块橡皮。谢家浩看到了,就说:“小明偷了我的橡皮。”小明感到很委屈,但又解释不清。 问:如果你是小明,你现在回是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愤怒、伤心) 师:是啊,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那你会怎么做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大声争辩耐心解释帮他找 师:同学们,你们小小年纪就能如此理解别人,真的让沈老师非常感动。下面我们请谢家浩同学说说,后来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好吗? 3、谢家浩说。 4、师:多么坦诚的一对朋友啊!谢家浩和小明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可还有好多同学来找我谈心,问我该怎么解决和好朋友之间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今天我把这些问题都带来了,(课件出示)我想请你们帮我给这些疑难杂症开个妙方,人多主意多,咱们以小组讨论为主,为了节省时间,请每个小组认领一个问题,然后讨论。 5、交流,解决问题。 小结;同学们,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朋友”两个字的份量,你们知道用沟通、用理解、用宽容来化解朋友之间的不愉快,我为有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本不但教导小学生纯粹的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导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极其的重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我国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本想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因此,我们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构成,其中德育是核心,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在现当代小学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探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师也会定期整理和修改教学方案,整改教学大纲。学校应着重加强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性的追求升学率。要想改变这问题,要从实质上了解其发展和产生。这种严重背离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只是追求升学率,过度考试,只注重全班尖子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全班整体的发展,只注重个别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优等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想要解决这一现象,还得着重关注社会的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作为随后的物质基础,教育才能得到很大提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寻求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受教育的权利,深刻强调教育中不能只注重一部分人,授课老师和班主任都应多花费精力在全体学生身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能力,不同的家庭环境,那么这些不同点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活泼可爱,个性独特的学生。所以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措施。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要在学生身上下功夫,积极转变学生观,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学生,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还有就是班级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班主任老师作为代表,带领同学们一起制定班规制度,让班干部起的带头作用,共同营造班风良好,全面发展的班级。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才能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课前首先对教材内容有系统全面的深入分析,然后应充分准备有关于德育的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所体现的德育因素进行无缝衔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不是教师课后不留作业,多开设活动课多上文体课,不考试等,要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多研读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可以学习选修课程,多多发展自己所感兴趣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身独立的特性。这里不是说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阶段全面发展教育上的,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在社会主义阶段时期,深化和落实素质教育才是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在小学语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摘要】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渗透;幼儿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一、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二、结合活动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三、重视教育环境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 21 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事学生迁移默化的收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古诗、阅读、作文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古诗中蕴含的德育 小学语文新大纲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共八十篇,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从远古到明清,无论是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无不是出口言诗,开口唱诗,是诗歌让我们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最灵动的智慧,诗歌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而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文明古国。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实践已经证明,诗歌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等各种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的今天,诗语文教

学如能较好的利用诗歌这股清泉去浇灌儿童的心智,一定可以绽放鲜艳的花朵。 1 以音乐育情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境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喜悦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或得美的享受和其实,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没了,这么美的环境洗望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打我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准天的气候暖河,流失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是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向明灯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了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 积累古诗、淋浴孩子心灵

活动方案小学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a56122994.html,)/其他范文/活动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整理的小学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览,供各位查看,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 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合作、与人彼此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不少学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学生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本次德育主题班队会选用“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观看动画、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合作和怎样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合作意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做事情时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21世纪是个充分合作的世纪,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走向新世纪的需要。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讲述、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法:游戏法、体验法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皮球、小红旗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故事,认识合作 主持人(甲乙):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六8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讲故事 主持人甲: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五个指头兄弟,本来很和气。有一天,他们忽然闹起别扭来,各夸各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闹得正起劲儿,一个皮球跑过来说:“谁能把我举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6122994.html,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作者:薛艳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9期 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在幼儿园阶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和谦让,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身边的人,向周围的人和世界播撒自己的善意,这些需要老师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幼儿。 幼儿园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活动 在我们所用的教材之中就有很多非常好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老师要学会挖掘和使用。例如,教材上就有关于祖国首都、天安门、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幼儿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激励幼儿建立起内在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这种情感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另外,每一年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这样一些传统节日教材上一般也会根据时间有所设置,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进度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再配合幼儿园的一些特色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大家在一起游戏合作等的快乐,明白团结的含义和价值,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教材上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设计的非常细致,可以渗透到日常的娱乐活动中,例如室外活动的时候玩滑梯的规则,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自觉遵守,有的却相反,遵守了会怎样,不遵守又会怎样?启发幼儿去思考这些问题,让他们自觉的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做一个文明懂秩序的社会人,建立起做一个文明人的自豪感。道德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去体验,从体验中感悟到正确的信念,进而落实到幼儿今后的行为中。这才是道德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 二、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全面开展对幼儿的德育渗透活动 德育不是理论的宣讲和规则的灌输,是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自然渗透开展的,让幼儿不知不觉就学习到了,模仿到了,言传身教,重点还是在身教上,老师说的再对,家长不那么认为,只会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造成阻碍,所以,将家庭联合尽量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 长辈对幼儿身心的健康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些、更多些。孩子的模仿是最快的,尤其是对小表哥、小表姐们的模仿更是惟妙惟肖,一开始大人还觉得好玩,但是天长日久,沉淀就会产生。所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园一致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该怎么避免父母作用呢?及时与家长沟通是很重要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也存在一些违法道德秩序的行为,幼儿为何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意识,是不是家里面有人观点相反。为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可以定期为家长举办一些教育沙龙,让家长可以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帮助他们一起共同为幼儿的健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但是,从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只要教好了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终日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中,最终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反而使很多的孩子早早的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06学年我们对我镇的五、六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上语文课。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等着老师讲,或者是等着班级中几个优等生讲,然后他们唯唯应诺。这样的学习,多数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成了语文课的装饰品,慢慢地他们就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策略显然与推进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通过调查、反思,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获得收集、处理信息,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新课程理念看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教师应该从设计、教学、练习、评价等多方面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世纪语文教师的使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

小学生德育教育教案

小学生德育教育教案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学生教育工作的实例,谈几点做法。 案例(一)自我沟通是解决矛盾的良方。 小学生之间的矛盾无处不有,如果不妥善解决,掺杂上家长的因素,问题就会复杂化。 我们班的学生姚雪和文敬凯是同桌,发生小矛盾后,姚雪找自己的家长在放学时恐吓文敬凯,如果欺负姚雪,就要揍他,文敬凯家长也找到学校,要求校方负责孩子安全,让文敬凯转班。 [做法]:我首先做好双方家长工作,别让参与孩子之间的小矛盾。爱孩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仅养成孩子自我交往和处事能力,还会加强同学间团结。我分别找来两位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问他们愿不愿做团结同学的好学生。想不想做同桌。两位同学都承认自己的不对,现在成为最要好的同桌,同学关系也处理较好。 案例二“爱心加约束大于优等生”。 爱心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爱戴老师基础,是“爱其师,信其道”的关键。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单亲或无亲的孩子,更应该付诸爱心。 我们班有个叫吴迪的孩子,父母各成立家庭,孩子跟着爷爷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找架、骂人、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经常偷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做法]:我首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这个孩子,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孩子,让孩子重新燃起母爱的希望,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同时我让他当了小组长,用严格的职责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每册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涉及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诚信、谦逊、节俭、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奠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的教育。农村有句俗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年4月――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二)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三、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 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让语文学科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北重实验小学陈占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科对品德培养负有更大的责任。语文就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教学的时数最多,师生接触最多,教师从语文课对学生思想了解最多。更重要的,语文这个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应负的品德培养的责任”。可见,德育也应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就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她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与树根、与门

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充分上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瞧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初步领略壮丽的景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瞧后的感受,再问学生:您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地了解?这样,学生在领略过壮丽景观后,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抓住重点词句,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颐与园》一课时,我通过颐与园的全景图投影,并配上柔美的音乐,来牵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揭题。我先指导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瞧颐与园的美丽景色,并要求学生划出有关语句。随着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她们对美丽的颐

小学德育教案

小学德育教案 好大一个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5个自治区,并能说出它的名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3、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4、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5、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乐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难点: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唱《爱我中华》。问: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说一说,通过听这首歌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一家。) 二、出示课题:《好大一个家》。 三,活动设计

1、了解汉族: (1)我们都是哪个族的,(汉族人)师:根据全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数的 91.59,。 (2)我们大都是汉族人,说说你搜集到的了解到的汉族的灿烂文化,好吗, (3)学生交流。汉族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汉字、书法、汉语…… 师: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 (4)作为汉族人,你了解汉族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吗,大米、面粉为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2、了解少数民族: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你能记住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学生练习记名称。A、同学挑战我能记住更多~B、分组挑战:我们组能记更多~ (4)你对少数民族有什么了解呢,如:服装、饮食、传说故事、人物等等。学生阅读26页的小资料。学生交流.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1800万。珞巴族人数最少,3000人;分布最广的是回族。居住地域最大的是维吾尔族;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云南省。 (5)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3%其它民族人口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一分布特点也反映了汉族与其它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下面请同学们将5个自治区在地图上找出来,(出示课件三:中国政区图)并且说说这些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再用你喜欢的颜色勾边。 3、56个民族是一家。 (1)刚才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这些民族不分大小,地位一律平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一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1.从课文的时代背景中挖掘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中国人民自愿军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人民自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学生就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自愿军归国会产生如此深厚的依依不舍的之情了。

2.从课文主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 课题,不仅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授《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应该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题目中“飞”、“夺”两个字就能反映出许多问题: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然后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3.从文章中的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