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应在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时刻准备把德育教育无痕渗透进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课堂教学;习作讲评;日常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郑板桥有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借用第二句诗来形容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对儿童实施德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学校德育既要达到“润花”的目的,但采取的方式又不能是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瞒人”的,即不易觉察的,有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一、于无字句处觅诗——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实,课堂又何尝不为时而教?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我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一课时,就有意识地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自救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培养——这也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本不但教导小学生纯粹的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导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极其的重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我国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本想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因此,我们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构成,其中德育是核心,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在现当代小学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探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师也会定期整理和修改教学方案,整改教学大纲。学校应着重加强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性的追求升学率。要想改变这问题,要从实质上了解其发展和产生。这种严重背离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只是追求升学率,过度考试,只注重全班尖子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全班整体的发展,只注重个别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优等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想要解决这一现象,还得着重关注社会的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作为随后的物质基础,教育才能得到很大提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寻求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提倡每个学生都要有受教育的权利,深刻强调教育中不能只注重一部分人,授课老师和班主任都应多花费精力在全体学生身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能力,不同的家庭环境,那么这些不同点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活泼可爱,个性独特的学生。所以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措施。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要在学生身上下功夫,积极转变学生观,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学生,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开展多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还有就是班级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班主任老师作为代表,带领同学们一起制定班规制度,让班干部起的带头作用,共同营造班风良好,全面发展的班级。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才能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课前首先对教材内容有系统全面的深入分析,然后应充分准备有关于德育的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所体现的德育因素进行无缝衔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不是教师课后不留作业,多开设活动课多上文体课,不考试等,要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多研读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可以学习选修课程,多多发展自己所感兴趣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身独立的特性。这里不是说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阶段全面发展教育上的,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在社会主义阶段时期,深化和落实素质教育才是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在小学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江市中区朝阳镇中心小学黄秀芳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校风的好坏直接与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关。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思想品德课、音乐、体育、美术、数学及语文课中。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7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不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熏陶。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呢?下面,我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首先,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更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精湛高超的语言,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果教师不断释放语言艺术的灵光,学生会感到一种浓厚的语言艺术氛围,会感到情绪的高度愉悦,从而沉浸在“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美好境界中。其次,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因此,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得到情绪体验。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有所升华。 2.加强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词汇的重要手段。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教师只有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讲解《女娲补天》一文时,我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体会重点词的表情达意。从朗读中,学生体会出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学习的。 3. 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陶冶了他们善良的心灵,追求自我的不断超越。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而定,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讲授《花钟》一文之前,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做成的花钟图案展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些美的工艺品,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我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各种花的功能。然后,通过欣赏画面,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花。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摘要:在语文教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其能够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此,在进行了实践研究过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渗透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精神;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有利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 虽然现在小学教学已经开始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但在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受 多元素影响,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 观念虽已经深入人心,但与教学学科的融合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有些教 师深感教学压力大,导致他们在备课、教学时,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文所学生字和 内容外,没能更好地将德育教学与课文进行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 大德育教育的渗透才更能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实际上,小学所学的课文与德育 教学关系不大,但是教师可以挖掘课文里面更深层的东西,让小学语文教学通过 德育内容更加渗透,最后使小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描述显得更直观、立体。 (二)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增加小学生德育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集体荣誉感。教师将小学生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融 合到一起,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教目标,为小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内容,从而扩展学生的德育教学之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往往在对待新鲜事物时总会产生非 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 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然后再利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能很好地将德育教 育传授给小学生的,但是切忌在授课时要避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这样的教学 手段。教师在对小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 以及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小学生带来有实践 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学习《神州谣》的过程中,这篇课文以三字经儿歌形式构成,表达了祖国各个民族的情深意浓。教师要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或小组合作,或朗读竞赛的形式, 全面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德育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使国家繁荣富强。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最初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小学生有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更加重视德育阶段性的教育性。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小学生 的年龄跨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的,德育教育一般被分为低、中、高这几个阶段。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看升国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明白国旗代表着国家,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则是对国家的尊重和对祖 国的热爱。而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和 理性教育激发出来,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德育的丰富方式 (1)通过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效果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通过笔者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文能够反映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活动等,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尤为重要。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激发共鸣,在命题中育人作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作文的命题对学生对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德育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进行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和认识人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如《我的____》、《我敬佩的一个人》、《夸夸___》等。2、结合学校活动、班队会活动命题,例如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命题:《参观___有感》、《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等。结合课外活动命题:《为母亲河洗脸》、《我是环保小天使》等。3、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命题,例如“六一”儿童节后命题:《欢乐的儿童节》,“元旦”前后命题:《春节来了》等。(二)以情动人,在指导中育人大千世界,精彩纷纭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新也有旧、有是也有非、有善也有恶。如何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读后感”、“观后感”等鼓励家长提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健康精神食粮。例如:帮助选择健康的读物,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与良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建立起“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学会把书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目标追求。 2、通过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例如:调查“留守生问题”,走进“福利院”,问卷“学生零食情况”……。(三)赏识激励,在批改中育人现在的学生从学词造句到缀段成篇,正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要象教孩子走路一样,积极加以引导。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所有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而一旦学生被笼罩在赏识的氛围中,其变化是令人欣喜的。赏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他们会在师爱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在作文《珍惜粮食》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差生只要用自己的话把图画意思说清楚;中等生要求把吃饭的场面和心理活动写得具体点;优等生要求在写好细节的基础上,对剩饭的处理上有所创新。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一念之差,并不断用爱心滋润着,那将又是一个尖子生诞生的神话。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请翘起您的大拇指,因为它将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学生们的心声。(四)求真务实,在讲评中育人文章贵在真实,人格重在诚实。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借助范文,虚情假意,或者编造情节,堆砌词语,脱离生活实际。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但是,从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只要教好了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终日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中,最终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反而使很多的孩子早早的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06学年我们对我镇的五、六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上语文课。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等着老师讲,或者是等着班级中几个优等生讲,然后他们唯唯应诺。这样的学习,多数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成了语文课的装饰品,慢慢地他们就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策略显然与推进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通过调查、反思,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获得收集、处理信息,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新课程理念看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教师应该从设计、教学、练习、评价等多方面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世纪语文教师的使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每册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涉及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诚信、谦逊、节俭、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奠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的教育。农村有句俗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教育.doc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学校里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总之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的生活和教育,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结构、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始终跟不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导致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品行,如: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的日子,缺少爱心和亲情;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凭意气用事的时候比较多,理智的时候少等等。学校里,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时是只管“教”,而不管“导”,许多课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德育规程》中也说:要把各学科蕴涵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各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 言之教”的教育。南朝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农村有句俗 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 。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笔者在这方面努力做了一些尝试,现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 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临城县实验小学史晓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爱护小动物、待人要有礼貌的德育课。 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如在学“aoe”这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aa)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

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oe”的音和形,也感受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热爱祖国的洗礼。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一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1.从课文的时代背景中挖掘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中国人民自愿军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人民自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学生就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自愿军归国会产生如此深厚的依依不舍的之情了。

2.从课文主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 课题,不仅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授《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应该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题目中“飞”、“夺”两个字就能反映出许多问题: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然后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3.从文章中的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