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讲新闻价值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讲新闻价值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讲新闻价值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讲新闻价值

《新闻理论十讲》第二讲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传播者往往出于利益、情感或寻找新信息的需要而发出信息,一旦对方接受了或者产生了回应,发出的信息便有了“价值”,如果这种信息是新闻,那么发出者和接受者共同认可的那些新闻,就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只被一方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交流中没有被对方接受或者得到回应,这个新闻对另一方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2、接受者的“不知”。任何传播的产生,都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有了位差才会有信息的流动。无论如何不能重复接受者已知的东西(包括一些套话和表达的套路),有新鲜内容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事实能够具备新闻价值,要有以下“不知”:

A、不知道的刚发生的事实(一般是偶然的、突发的)

B、不知道的最新变动(常规发生的事实不可能是新闻。在常规事实中忽然发生了异常变化)

C、不知道的最新发现(事实可能发生在过去,但刚才才发现)

D、不知道的最新发表的观点(被揭示的隐秘观点,更可能引起关注)

E、不知道的最新知识

3、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

新闻价值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

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包括观点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

受众接受某条新闻通常完全出于对其使用(实用)价值的考虑,包括直接需要,也包括感兴趣。

传播者发出某条新闻,一般要基于受众对新闻使用价值的考虑,但同时还要考虑传媒的经济利益(交换价值),政治利益(宣传效果),传播者个人爱好也会影响一家传媒用什么和不用什么稿件

因此,我国新闻从业者发出信息,要考虑新闻对受众的使用价值、媒体的利益、政治利益和传播者个人兴趣爱好

定义: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叫做新闻价值

原因:

1、人对异常事物的关注

2、人对相关利益的关注

3、人对个人偏好的关注(兴趣所致)

影响:

1、对受众来说,接受者对“新闻价值”呈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少数情况下,新闻价值是一种注定寻求新闻时的内在标准

2、对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贯彻这个标准,有可能在最大层面上拥有受众,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

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有新闻价值(各种猎奇新闻0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越有新闻价值(信息的本质:减少不确定性)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越具有新闻价值。这样的事实一般是比较重大的、影响全局的或精神上震撼人的事实(毒疫苗事件)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兴趣、生活地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专业、经济收入、民族或种族或宗族的心理距离),越具有新闻价值(关于《欢乐颂》的大讨论)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越容易引起受众关注(前者要注意保护隐私,处理好新闻价值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关系)

7、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冲突表现为:竞技、论战、商业竞争、外交斡旋、战争等。

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具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母题、撒旦母题、大团圆母题等),越有新闻价值。故事性事实,不能是编造的事实,否则有悖职业道德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由于传媒的受众群体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

2、不同传媒的服务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传媒的报道中,落脚点也有差异

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1、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新闻联播》节目套路)

2、从传媒市场角度看,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于是,许多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被传媒或具体的记者、编辑所忽略。

3、从新闻实务的角度看,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发生、记者是否恰好在场、值班主任的个人偏好、照片的清晰度、版面文字的容量或事件容纳新闻的条数的限制、信息等级的确定、版面的位置等,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六、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

1、传媒的运转周期。如果事实发生正在与传媒的新闻编排时间吻合,就有可能被选中并加以报道(如突发性时间和日报)

2、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规模大、突然产生显著意义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3、事实的清晰度,不受怀疑、清晰度高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4、文化接近或利益接近的相关事实,容易被选中

5、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6、符合报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但是媒体不能为了造成戏剧效果,主动推动事实前进,这样会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

7、版面或节目组合中,从整体均衡出发,有对比特色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 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 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 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它们是: (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 (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 (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 (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 (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 (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 (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 (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这样,新闻报道经过层层把关人的把关,并运用了记者和编辑的宣传手段之后才得以形成的产品,读者所读到的信息已经和原始的事件有了一定的差异。 5.新闻≠舆论另注意:公众舆论一词是错误用法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新版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

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广告学概论》(第三版),陈培爱,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网络传播概论》(第三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关于单词,一共50个list,我每天就背一个list,背完后把单词抄到纸上,到晚上后就用铅笔把中文意思写出来(因为考研英语对拼写要求很低,所以大部分我们看到单词只需要反射出来什么意思就好!!!!!第一遍用了50天,同时可以每天做点阅读,每天做几篇模拟题(因为真题很重要,需要珍惜),第二

新闻理论十讲(详细版)

新闻理论十讲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 一.新闻≠宣传 1.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 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2.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 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所以宣传行为的中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3. 宣传分为两类: A.政治宣传: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而观点相左者,则 会回避或地址这种宣传。 B.商业宣传:需要某些商品的人会积极响应,但这样的人不太多,多数人因为与某个 商品的宣传没有关系,很少会主动接受这种宣传。 4.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说呢? 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 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5.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C.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D.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 E.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F.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舆论 1. 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 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是,这种意见可能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果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二,可以说这种舆论已经掌控了全局。 2. 舆论和新闻的关系: A.新闻可以反应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 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 的新闻反应了舆论,这是新闻和舆论的一个关系。 B.理论上可以说媒体是舆论的载体。但是传媒是否真地代表了舆论,需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C.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新闻反应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 系,但是新闻也可能没有反应舆论,两者有较密切的关系,但是不是一回事,不能 等同。 三.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1. 西方最早的“新闻”概念——对于受传者来说,他们理解的“新闻”是指新鲜的事情 或观念。但对于传播者来说,有一定的宣传目的,是传教活动。 2. 欧洲有一种新闻传播的传统: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传播者可能有宣传的密度,但是 接受者是把它作为一个新鲜的事来打听的,这是很早就有的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我们现在可以把它定性为:新闻的传播。 3. 中西方对新闻事件记载和传播的差异:

新闻理论十讲原文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 一新闻不等于宣传 一般说来,新闻就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传播的归宿就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就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与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就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就是要影响与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宣传的重心不就是接受者而就是传播者,归宿就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政治宣传,一类就是商业宣传,政治宣传中,观点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观点相左者会回避这种宣传。政治宣传与商业宣传只有人们感兴趣时才能产生效果。 新闻与宣传都就是一种传播行为,宣传有很多种,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目的就是其中一种,新闻与宣传不就是一回事。 新闻与宣传的差别 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的内容一定要有实在的内容,能够消除人们对某个事情的疑惑或者给人新鲜的信息内容,宣传则不一定,宣传注重的就是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新闻的内容不就是一般的信息,而就是新鲜的与异常的信息,宣传的内容,多数已有,通过反复说,加深印象。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传播的内容除了新异之外,本身应该就是具体的事实,而不就是套话空话。 4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摆一个实时传播出去,过了这个点,再大的事实也没有了价值。宣传者可能及时把握事实,选择一个能够够产生宣传最大效果,对宣传者最有利时机说出来。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新闻传播没有控制对方的意思,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宣传会有意突出某一点,遮蔽另一点,宣传不愿意说不利于自己的,只愿意说对自己有利的,与新闻不同。 宣传就是有目的的,就会存在目地与手段之间的矛盾,因而存在道德悖论。马克思说,要求的手段即就是不正当,目的也就不就是正当的。目的的正当也要与手段对应,手段应该也就是正当的,如果手段不正当,目的正当本身值得怀疑。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就是罪恶。 新闻含有的宣传成分有可能来自提供者。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直接把宣传当新闻,宣传里没有新闻,很生硬,形式上很热闹,没有受众。 新闻中可以包含宣传,有的就是记者自己主动宣传,例如现在的一些环保新闻。不过,这样的新闻在学界受到质疑,因为不符合新闻职业的客观原则,有些新闻含有宣传成分,则来自新闻提供者。 二新闻不等于舆论 舆论实在社会中自然产生,自在的意见形态。就是自在,不就是自为的,自为就就是有组织,有组织的意见不就是舆论 舆论不就是随便可以说的,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个时候意见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说舆论认为,要求调查数据作支撑,或者要有一个大体的估算。某种意见低于一定总体的三分之一,在这个整体中,这种意见只能说就是少数人的意见,但绝不就是舆论。 舆论与新闻的关系: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就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时,但多数新闻报道报道的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这时,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这就是新闻与舆论的一个关系。媒体就是舆论的载体,理论上可以这么说,某些情况下传媒不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 一、概念题 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 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

制性规范。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5.表达权[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从一般意义上看,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2018年-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解析】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1.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3.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复习计划】 【1】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 【2】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重难点知识点串讲。 【3】强化课程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解答。指导学生练习真题; 【4】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了解自身复习进展,确立复习目标,调整复习策略; 【5】后期帮助学生预测考题;个性化辅导, 【6】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7】如能进入复试,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复试。

新闻理论十讲重点题目汇总

1、新闻和宣传的异同 (1)相同点: A.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B.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宣传的一种形式,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C.我们现在的媒体是从当的宣传媒体转轨而来的。 (2)不同点: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C.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D.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E.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F.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新闻的特性 (1)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 为受众提供外部世界新近发生、变动是的事实,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责。 (2)具有强烈的时效要求。 (3)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 公开传播,传播面越广,受众越多,价值就越大。 (4)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 3、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 (2)接受者的“不知” A、不知道的刚发生的事实 B.不知道的最新的变动 C.不知道的最新发现 D.不知道的最新发表的观点 E.不知道的最新知识 (3)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 4、新闻价值 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高,价值就越大。 5、新闻价值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越具有新闻价值。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是事实,

99天中国传媒大学 国新考研经验谈

坚持是最困难也是最有意义的事 ——记那疯狂备考中传的99天 这段时间因为写毕业论文又开始泡图书馆,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在准备2016的考研了,这相比于我去年从九月下旬才开始复习已经很早了。但我不是炫耀,我的例子也不具有典型性,今天写下的仅仅是我考完之后对这段路的回顾总结,我将从中学习经验并保持训练,同时也给要考中传的小伙伴们提供一个参考。 我的初试成绩是353:史论116,实务108,英语66,政治63;复试82.3:口试:90,笔试72,面试89;最后以总成绩74.11,拟录取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 (个人情况和学校选择:) 我本科就是新闻专业,一些新闻基础和概念老师在上课时讲过,多少受过一些专业熏陶。很喜欢旅行,在校和假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旅行和计划旅行上。我的旅行经历曾经被新晚报报道了两次,还在人人上火过一下。(窃笑~真事儿哦,原报道请戳原文链接。)其余时间就喜欢买各种杂书来看,和到电视台、报社、TED等实习。中传是我大二就想好的学校,但自己对目标不坚定,反反复复犹豫很多次,所以一直没有面对。直到14年九月中下旬,当时已经复习了几个月的好友问我“已经只有一百天了,你还不复习?”当即捧书闭关。 对于选择中传,我没有太多纠结。这是个好学校,相比与人大、北大它的学术性不那么强,但广电新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而且我一直对国际交流、对外传播和国际关系感兴趣,所以更倾向于国际新闻。而这个专业只在少数几个高校设立,中传是其中一个。当然,我之前听说国际新闻专业对英语要求很高,初试分数线也高,也看过往年的翻译试题,自己复习晚感觉胜算很小,所以一度犹豫退缩。但一个好友酷酷地对我说“既然都没什么胜算,那干吗不考自己喜欢的!”对啊,就算考不上,也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在拼,值得。 (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 刚开始复习没有头绪,只是抱着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认认真真地看了并做了评语和笔记。我看新闻类专业书刊习惯在旁边写评论,跟作者辩论一样,这样我知道自己质疑什么肯定什么,为了保持独立思考。当我进入状态后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和效率。 首先考量了一下我当时的水平:1、对本专业有一定认识但积累不深,基础知识没有记忆。2、高中是理科,政治等于白纸,除了经常看新闻联播。3、英语六级已过,擅长口语、阅读应用,考试就不行。 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大概的计划: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2.公民新闻 3.宣传者 4.客观性报道 5.新闻框架 二、简答题(15×3=45分) 1.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2.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3.简述新闻专业主义。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 1.试述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3.试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答: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舆论的定义中,最关键要讨论的是,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还是“态度”。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目前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主要有:“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 2.公民新闻 答: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宣传者 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十讲 舆论学)【圣才出品】

第十讲舆论学 一、概念题 1.舆论[华南理工2013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范农业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8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②公共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 2.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2007年研] 答: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3.舆论引导[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

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4.舆论及其基本要素[南京师大2002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5.舆论的持续性 答:舆论的持续性,又称“舆论的韧性”,任何舆论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它与舆论客体的情况有关。如果人们议论的客体所体现的理念与公众差距过大,或“问题没有解决”,舆论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

新闻评论考试题

新闻与传媒学院(网络教育) 2013 级秋季广告学(专升本)班(21人) 2013级(秋季)新闻学(专升本)班(15人) 第二学期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A卷 (限时120分钟闭卷) 学号:姓名:专业: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文性) 2、新闻评论的声音来自于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代表国家利益的声音、()代表个体利益的声音、() 3、社论的特点是(代表报社、通讯社或新闻社立场观点的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透彻)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4、论据的要求:(}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 5、按语的基本特征是(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选题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2、编后又称编余、编辑后记、编后话等;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目的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文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 3、广播评论是广播评论的一种,是广播评论的核心。狭义上的广播评论就是指广播新闻评论。其实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通过广播发表的对新近的或正在变动的新闻事实的评论分析,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是新闻性和政治性。 4、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反映社会热点或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由报社约请报社以外的权威人士撰写的评论员文章,署名文章是指文章作者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评论专栏的类型 按存在周期分类临时性专栏评论、周期性专栏评论、固定性专栏评论 按作者构成分类群言式专栏评论,集体式专栏评论、个人专栏评论 按评论体裁分类专栏小言论、专栏时评、专栏随笔、论坛评论等 按评析内容分类专栏思想评论、专栏经济评论、专栏法制评论、专栏体育评论、专栏科技评论、专栏教育评论、专栏国际评论 2、简述评论选题的几种来源 答: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 要结合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熟悉的话题。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选题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紧迫性; 选题阐述的道理要有正确性和指导性。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把握好事实的准确性; 要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新版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或(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

为: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当代新闻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白贵、彭焕萍 新闻采访学通论人民出版社2007 杨秀国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李良荣 传播学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陈力丹 复试参考书: 《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陈力丹著 新闻传播基础: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郭庆光著 新闻传播能力: 《当代新闻写作》白贵、彭焕萍 先谈谈英语吧 其实英语每什么诀窍,就是把真题读透彻,具体方法我总结如下: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

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 一、概念题 1.新闻客观性(上海大学2013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人大2005年研) 答: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2.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 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公平原则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3.客观理念 答:客观理念,又称客观精神,是客观性原则精神层面的内涵。客观精神要求传播主体必须

始终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能够自觉地将对象与自身加以区分。客观性的本质在于传播者的超然性,即“新闻工作者摒弃个人好恶,主观世界服务客观世界,而‘没有权利从一群事实中,摒弃不符合我们的立场和观点的新闻’,力争以最充分的事实展现客观世界的完整面貌”。 4.客观方法 答:客观方法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是客观原则的内涵之一。在操作层次上,客观原则的核心是把事实与意见分开。“以一种公正、超然以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反对在新闻中夹叙夹议,不能参与个人见解,只要把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况、原因交代清楚就行了。”具体而言,客观报道在操作上有这样的规范:①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基本事实;②以五个w报道;③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④引述当事人的话;⑤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⑥不采取立场;⑦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 5.客观性报道 答: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操作方法有完整,即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平衡,即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运用引语;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等。 6.新闻的倾向性 答: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这种倾

新闻评论写作完整版(精选知识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如果这类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有些业务问题如文学艺术问题、体育问题,如果是需要进行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的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理论十讲》读书笔记

看大师“讲”新闻 ——《新闻理论十讲》读书笔记 安生 合上书本,第一印象,与之前读的《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那样的学术论文截然不同,摒弃了抽象的论述,而是用第一人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犹如亲临课堂倾听陈力丹老师讲课,直白生动,深入浅出。而讲课的同时,又像是在同你讲话、讨论,激起你的共鸣,引发你的思考。另外,正如作者在“写在前面”所说“不说套话,可能是本书的特色”。读完本书,受益颇多,对新闻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又深入了一些。 第一,形式新颖。 本书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每一节犹如一节课,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另外,因为本书是由录音整理, 作者结合自身经验,用第一人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好像一位长者站在对面与你交流心得, 娓娓而谈,亲切自然,直白生动,深入浅出,结构上跳出了原有新闻理论教材的套路, 讲得让人入境。而讲课的同时,又像是在同你交流、讨论,激起你的共鸣,引发你的思考。 第二,厘清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不管是作者对新闻的定义的分析,还是宣传、舆论,亦或是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甚至是“有闻必录”。作者指出“有闻必录”与新闻的客观性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最早出现“有闻必录”是在19世纪末,是一种新闻招徕的广告语言,从来都不是新闻客观性的内涵表述。例如当时上海传媒上的“有闻必录,无言不详”、“有闻必录,无奇不搜”、“人吉如是,未知确否,姑志之,以符有闻必录之例”。同时,举出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就对“有闻必录”作出过批评。 第三,审慎、批判的学术态度。 例如开篇时,作者说不是讲什么是新闻,而是“通过比较来体会‘新闻应该是什么’”。再如,提到舆论时,“你必须要拿出证据证明你说的那个‘舆论’是舆论”。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作者举出统筹学上通用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以示佐证。

新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19)新闻传播史论 (820)新闻传播实务

参考书目为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新闻评论课后标准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