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一、写作背景

1928年,茨威格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并且到苏联一些地方旅行,其中包括本文提到的这座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同年,他的很重要的一部文学传记——《三大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问世,这是为托尔斯泰,斯丹达尔和卡萨诺瓦三位文学家作传。茨威格在这部传记的导言中说:“……(这部书)完全退回到作家本身。这三位作家都无意识地认为,自己艺术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摹写宏观世界,也不是去摹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存在,而是把自我的微观世界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在这部文学传记中,茨威格给予这三位作家,尤其是托尔斯泰以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敬仰之情。《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朴实无华又饱含激情的文章与其文学传记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二、文章结构

文章只有两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叙述瞻仰托尔斯泰墓的感受,并交代坟墓的由来。

文章的开篇直抒胸臆,抒发了对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的感受:“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一感受是通过比较而得到的。“再没有比……更……更……”这一组话语把读者引入到对托尔斯泰“宏伟”和“感人”的想象中。

在俄国的游历中,让斯蒂芬·茨威格觉得“最宏伟、最感人”的托尔斯泰墓究竟是怎样的呢?茨威格在文章中写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着林荫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原来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宏伟”。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而且是一位地位超然的伟大作家,他完全有条件过上奢华的生活,建造气派的坟墓,但他崇尚自然,追求朴素。作者所说的“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有多么宏大,而是指它惊人的朴素,而这种朴素更显衬出托尔斯泰的博大深沉。在此,作者已揭示了他对托尔斯泰无比崇敬的情感。

第2自然段:对托尔斯泰墓纪念碑式的朴素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描写,赞颂托尔斯泰崇尚朴素,追求朴素美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托尔斯泰伟大人格的热情赞颂和无比的敬意。

三、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赏析

1.作者瞻仰托尔斯泰墓获得的心灵感受

“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联系上下文,再结合托尔斯泰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指的宏伟感人已经不是墓碑本身。而是墓中安息者。墓中安息者——托尔斯泰的人格是伟大的,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一生追求平民化的思想和行动是令人感动的。

2.伟大的托尔斯泰选择最朴素的坟墓作为自己最终归属的含义。

从托尔斯泰外孙女讲的故事当中,我们了解到这是完全按照托尔斯泰本人的意愿做的。儿时听到的关于幸福的传说,以及和哥哥在一起栽树的情景都会唤起饱经忧患的托尔斯泰对恬静、自然的幸福的追求。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亲人们按照他的意愿,为他修建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难点理解: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文章开头说:“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而实际上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的。文中写美和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和豪华的装饰。恰恰相反,由于墓地逼人的朴素,从而显示墓地主人品格的伟大崇高。这墓地正是因为有了这伟大的主人,有了伟大的灵魂才显得美丽,显得宏伟。

四、写作特点

(一)多角度多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环境描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

心理描写:“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做纪念。”

(二)对比的手法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以突出托尔斯泰墓的“宏伟”和“感人”。如用托尔斯泰墓和其他几位伟人墓对比。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 (崇高伟大)“当代最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人物(对比)(朴素平凡)无名墓冢几株大树长方形土堆环境------------------------------------------------‘“”“”“、、?????

??????(对比) 六、相关资料

(一)作者生平

斯蒂芬·茨威格(1881.11.28至1942.2.2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他的文章(编者加名《伟大的悲剧》)被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编者加名《列夫·托尔斯泰》)被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大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极好的作品。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二)关于托尔斯泰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

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1课时) 【课前预习】 1.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尘嚣()墓冢()荫庇() 栅栏()禁锢()飒飒() 2.搜集资料,了解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从散文中领会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从诗意的语言中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崇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坟墓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 2.品味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评价任务】 1.找出文中描写墓地的相关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深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思揣摩,欣赏作者于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细腻与优美。 【教学过程】 一、积累、能力训练 1.给学生出示“泰姬陵”、“十三陵定陵”图片,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陵墓?你知道的形容建筑物的词语还有哪些?(让学生说) 参考示例:美轮美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独具匠心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雕栏玉砌琼楼玉宇精美绝伦雕梁画栋 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别有洞天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有关描绘陵墓或建筑的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也为后面描绘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进行对比。) 2.让学生选用上面描写陵墓或建筑物的词语,描绘一个你见到的一个建筑物的华美。(100字左右)(找学生回答) 参考示例:那尖耸入云端的天顶,彷佛要穿透苍穹般去一窥天堂的神秘;巍峨的宫殿正

廊绵延至遥远的尽头,目及所见皆是璀目眩烂的珐琅彩绘窗棂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似罗丹的手,似米开的魂,似达芬奇的灵气,似拉斐尔的洒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描绘建筑物的词语描写出建筑物,让学生感受一般怎样描写建筑物,同时也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其朴素美的。) 过渡语:我们已经描绘了华美的陵墓或建筑物,再看看在茨威格笔下描绘的托尔斯泰的陵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托尔斯泰的成就。 托尔斯泰,十九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称赞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使“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称赞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他的坟墓应该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可以与他坟墓的朴素形成对比,让学生对托尔斯泰这个伟大的人物的伟大的灵魂的感慨与赞美!) 三、速读课文,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1.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 (找学生回答)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 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3,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 1.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标题) 二、作者简介 1.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

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 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

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阅读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尘嚣墓冢荫庇禁锢飒飒 AxiāozhǒngpìgùsàBxiáozhǒngbìgūsuǒ CxiáozǒngpìgūsōuDxiāozhǒngbìgùsà 2.按照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前面的括号内 (1)():形容经历过很多忧困祸乱的的事情。 (2)():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 (3)():形容诗人十分激动。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作者) 二.鉴赏课文 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明确:列夫.托尔斯泰(幻灯显示)托斯泰生平(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下面我们一边听示范朗读录音,一边看书,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 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 参考:(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5)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参考: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附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附 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附 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阅读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间最美的坟墓

A209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阅读: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要点进而理解情感的能力。 2、口语:表达情感。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抒情的方法 2、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 1、体会敬仰之情,领悟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5分钟) 请两位学生介绍“我所了解的托尔斯泰”为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导入课文(2分钟) 教师提问:著名陵墓知多少,最美是哪座? 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投影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伧的托尔斯泰墓,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语:世间美丽的陵墓美不胜收,最美是哪座呢?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认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是托尔斯泰墓,那么托尔斯泰墓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带着感情听录音,和作者一起瞻仰托尔斯泰墓这世间最美的坟墓吧!(板书课题) 三、听录音,从感知景物、感悟情感两方面整体感知全文(13分钟) 要求:1、学生边听读边画出直接描写坟墓的语句,并概括景物特点。 2、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瞻仰托尔斯泰墓的。 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课文(30分钟) 1、感知景物 就刚才听读录音和所提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叫一名同学朗读画出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点:朴素(板书) 体会这种朴素外表背后的朴素美。(投影托尔斯泰墓图片)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同步练习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同 步练习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世间最美的坟墓》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40分) 1.下面加点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4分) A. 墓冢.(zh ǒn ɡ ) 许诺.(nò) 栅.栏(zhà) 墓志铭. (m ín ɡ ) B. 飒飒.(sà) 穹.隆(qión ɡ) ⑥禁锢.(ɡù)震憾. (hàn ) C. 奢.华(shē) 挺拔. (bá ) 林阴(yīn ) 墓碑. (b ěi ) D. 荫.蔽(yīn) 尘嚣.(xiāo ) 稀疏.(sh ū) 埋葬. (zàn ɡ) 2.填空 (12分) ①茨威格______(国籍),代表作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②列夫·托尔斯泰______(国籍),代表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歌德______(国籍),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④莎土比亚______(国籍),代表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的括号内所标出的修辞格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排比)

B.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比喻) C.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拟人) D.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拟人) 4.把下列5个句子调整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其顺序是()(4分) ①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②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③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④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⑤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 7.作者用来形容托尔斯泰墓基本特征的词语是()(4分) A. 宏伟 B.最美 C. 朴素 D.宁静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好像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0.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第一课时2016年5月9日( 周一) 一、课文导入 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学巨匠;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天才艺术家”;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他是一位文学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何处?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让我们怀抱最真挚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尔斯泰灵魂的安息之地吧!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旅行时,在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墓前感受的真切描述,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奥地利公民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 2、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体会其语言特点 三、探讨分析,体会鉴赏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所看到的美 二、导入课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标准多种多样,美的种类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关于美的标准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给我们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

作者) 三、出示图片: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伧的托尔斯泰墓。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 四、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五、分析课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朴素) 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 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3、托尔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一位世界“重量级”作家。[介绍托斯泰生平(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_模板

《世间最美的坟墓》_模板 一、读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不看“阅读提示”) 2.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朴素。 ②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自由回答) ——要点:敬仰之情。 3.诵读课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注意体会托墓的朴素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二、思 1.诵读第一段,然后思考: ①本段文字共8句话,先标上序号,然后分析本段的思路。 ——先总述(a),再介绍坟墓(bc),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defgh)。 ②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最能表现托墓的“朴素”? ——“这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这是对托墓的总体观照,写它普通而平凡。 ③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诵读第二段,然后思考 ①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描写了托墓的“朴素”? ——“它只是树木中的一个小长方形土丘而已,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进一步强化托墓的普通、平凡。 ②“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的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③“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④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的朴素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⑤作者说托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在在声说话。”

(世间最美的坟墓).doc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读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不看“阅读提示”) 2.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词语回答。) ——朴素。 ②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了怎样感情?(自由回答) ——要点:敬仰之情。 3.诵读课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注意体会托墓朴素和作者敬仰之情。 二、思 1.诵读第一段,然后思考: ①本段文字共8句话,先标上序号,然后分析本段思路。 ——先总述(A),再介绍坟墓(BC),然后从树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愿望(DEFGH)。 ②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最能表现托墓“朴素”? ——“这只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这是对托墓总体观照,写它普通而平凡。 ③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儿时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儿时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渴求,使托墓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内涵。 2.诵读第二段,然后思考 ①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描写了托墓“朴素”? ——“它只是树木中一个小长方形土丘而已,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进一步强化托墓普通、平凡。 ②“就像偶尔被发现流浪汉,不为人知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毙流浪汉、无名阵亡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③“夏天,风儿……和暖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同时,景物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灵魂永恒不变。” ④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朴素中所蕴含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震撼。

(完整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令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 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 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二、出示图片: 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 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三、范读课文 结合上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此为个人维托尔斯泰墓是“时间最美的坟墓”?四、设疑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 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 土丘之中”呢? 问题4、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 问题5、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问题6、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 问题7、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 问题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其作用是什 么? 问题9、文中还是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我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他们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和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心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暧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毎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完整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令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二、出示图片: 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 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三、范读课文 结合上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此为个人维托尔斯泰墓是“时间最美 的坟墓”? 四、设疑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第一课时 2016年5月9日 ( 周一 ) 一、课文导入 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学巨匠;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天才艺术家”;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他是一位文学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何处?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让我们怀抱最真挚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尔斯泰灵魂的安息之地吧!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旅行时,在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墓前感受的真切描述,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奥地利公民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 2、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体会其语言特点 三、探讨分析,体会鉴赏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长春市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校杨超群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体会以小见大和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的写法。 3.体会散文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4.领悟作者对伟人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领会托尔斯泰墓的最朴素与最美的辩证统一。 2.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以朴素的语言表现朴素美的文章风格。 2.领会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生研讨与教师讲析结合。 3.情感探究法。 4.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朗诵一段诗,“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同学们,这首诗是赞美哪位作家的?(学生回答)这首诗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伟大的人格,如果用它来歌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极为恰当。1928年奥

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托尔斯泰墓之“美”吧!(板书标题) 二、背景介绍 1928年夏天,苏联举行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茨威格应邀参加了这一庆典,并瞻仰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墓地。令他最难忘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它是那样的平凡和简陋,简陋得让人震惊。以托尔斯泰的资财和地位、荣誉和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利来显示他的高贵、富有,然而他却彻底挣脱了世俗的羁绊,义无反顾地去追寻平凡。托尔斯泰对自己墓葬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表明了他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彻底否定以及他对平民化理想的追求。回归平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不为声名所累,这蕴涵于墓地上的声音,始终回荡在茨威格的耳畔。他认为托尔斯泰质朴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他人生的魅力,“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2.教师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19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带有总结性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四、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