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学案模板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令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二、出示图片: 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 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三、范读课文 结合上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此为个人维托尔斯泰墓是“时间最美 的坟墓”? 四、设疑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说课者,我今天说课的文章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说说《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初中语文教材河大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四篇。 本单元以“历史的长河”为主题,由两首词、一篇文言文、两篇现代文组成。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文简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3、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积累词语,了解相关常识。 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阅读,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美。 ②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各种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体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审美意识。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坟墓美的内涵。通过具体句子的理解,体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难点: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各种表现手法的应用效果。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够扫清文字障碍,通过阅读整体感知,简单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有简单的认知,所以学生通过预习独学,能够独立的完成知识目标。就能力目标而言,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情况不一样,需要小组合作释疑完成,老师就一些较难问题可以点拨讲解。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相结合。 (1) 激情诵读法。 (2) 个人独学法、小组合作法、组间补充评价法。 (3) 教师点拨讲解法 四、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1) 自己速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2) 小组合组,组组合作,解决重点难点。 (3) 听老师点拨讲解。 五、说教学程序:(安排1课时) 我校采用“一一六”的教学模式,晚自习给以学生一节进行预习独学,第二天再给学生一节展示课。所以《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课,安排也是如此,一节预习独学,一节小组展示。具体环节如下: (一)导入语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悄悄地来去,总希望死后留下一座坟,留下一块墓碑,留下一段墓志铭,以求名垂后世。于是就有了一座座奢华的帝王陵寝,一座座壮观的伟人之墓。然而,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坟墓却是这样的:“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就是这样一座无名墓冢,被作家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它到底美在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1课时 有关常识 1、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还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考点解析与训练 考点: 1.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 (1)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2)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 (3)结合上下文内容对词义进行解说。 试题1:第一段中的“宏伟”在文中的含义是: ?答:托尔斯泰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格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巨大。试题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体现了托翁什么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禁锢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9年《9.世间最美的坟墓》.doc

中学汉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导学案 年班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字词课)主备人:殷成梅 学习目标: 1. 我能准确读写本课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并灵活运用。 2.我能正确朗读课文。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课堂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表现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元素 自学指导互动策略表现方案重点摘记、成果记录、导学 流程内容、学法、时间内容、形式、时间内容、方式、时间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课前自主预习 A. 对学:(帮扶小对展示单元:字词我掌握随堂笔记一 一 . 扫清字词障碍:子)要求:★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1、认准字形 , 读准字 1. 互改、补充随堂结合随堂笔记内容,展示生字。 音 , 会组词。(在生字笔记。字词掌握情况。 扫清字词表上注音) 2. 正确朗读生字、建议: 障碍(完成随堂笔记一)词语。形式要多样,展示要全 (预时 8 分钟)面,体现集体的智慧和风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 采。字音: 2. 读准词语表中的词★ 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语。(预时 :10 分钟)★词语理解或搭配、造句: 理解“宏伟、敬畏、宏伟: 羊肠小路、信步、当 B. 群学敬畏: 即、声名、被所 1. 小组长主持,信步: 累、包容、置办、奢交流对学中未解决当即: 华、扣人心弦、永恒、的疑难。抽查字词声名: 肃穆、剧烈”等重点朗读情况。包容: 词语的含义并能准确 2. 多种形式朗置办: 运用。读课文,力求准确奢华: 朗读。永恒: ( 完成随堂笔记一 )(预时 10 分钟)肃穆: 剧烈: C. 组内小展示羊肠小路: 初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 , 难组长带领组员,明被所累: 读、易错字标音,圈确展示任务,制定扣人心弦: 文中量词、多音字。展示方案,做好展等级评定:☆☆☆ 示前分工、组内预(共 3 星,是否书写工整,( 完成随堂笔记二 )展。是否有内涵,是否按时完 (预时 5 分钟)成。) 当堂反馈(预时8 分钟)(批改人:)(分数:) 俄 ()某 ()桩 ()魄 ()候()侵() 蛾 ()谋 ()脏 ()魏 ()侯() 寝()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托尔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

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明确: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学案(教师版)_-_世界大学城

《世间最美的坟墓》学案(教师版) 主备:丁国艳 【教学目标】 1、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 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 3、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 1.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1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 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 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 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 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 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 9世纪最初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 1 8 1 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临泽四中赵莉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和作者茨威格。 2.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 2.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二)教学难点: 1. 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读、说、写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划分: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欣赏一些伟人坟墓的图片 2.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位伟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坟墓建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回答) 那么,作为一代伟人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板书课题),看看在他笔下“托尔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主人公托尔斯泰和作者茨威格。 2.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 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3.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并注音。 茨.威格()墓冢()许诺()飒飒()禁锢() 墓志铭()嬉戏()穹隆()栅栏()尘嚣()2.作家作品填空 (1)茨威格是()国的作家,人物传记与中短篇小说享誉欧美。 (2)列夫?托尔斯泰是()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和《》等。 (四)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托尔斯泰的墓到底美在何处呢? 2.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托尔斯泰墓具有哪些具体的特征? 提示: 文中有现成语句,可借助有关词语概括;如没有,可用自己的话概括。点拨: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 只有: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没有: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敬意 (五)研读课文 1.在远离尘嚣的亲手栽下的树林中修建一个朴素的坟墓是谁的主张?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作者写到“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陵寝”和“莎士比亚的石棺”有什么作用? 3.课文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墓的美的? 明确:对比手法。 (六)咬文嚼字 1.文中第一段最后说“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贝多芬百年祭》预习学案答案

文章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如何表现主题的? 罗丹称赞贝的音乐是“庄严、肃穆和崇高”,罗曼罗兰称赞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认为他用“用苦难铸成欢乐”。而此文的开头,作者就大气磅礴的写出了贝多芬的抗争式的辉煌,这也正是作者心中“贝多芬精神”的显现。接着作者写到“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的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作者选择了这一独特的视角,给了我们总体上的感知。 贝多芬的一生是孤独苦难的,经济的拮据,身体的疾痛,几乎不能使他在生活中自由地享受快乐,但他不屈服于生活给他带来的重重磨难,他偏要用痛苦来创造欢乐的音乐,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不屈服命运的安排,他要反抗命运的不公,因此作者说贝多芬是反抗性的化身。而贝多芬的伟大成就正是这种反抗性的杰作,没有这种反抗性,也许我们看到的贝多芬不过是被生活的苦难压垮的碌碌无为的街井小市民形象而已,何谈他的不朽灵魂,何谈他永世的音乐?而本文恰是找到了“反抗性化身”这个很好的切入口,贝多芬的品格和音乐,才能更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第一段: “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韩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这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这句话巧妙的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的谦逊品格和伟大灵魂的礼赞。 第二段: “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这句说明贝多芬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贝多芬个性狂放充满生机。 第三段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第二段)”“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这两句反映了贝多芬和莫扎特有什么不同呢? 反映了贝多芬与莫扎特性格与创作的不同之处,贝多芬是特立独行、强调原则的,而莫扎特则相对灵活,能够融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音乐为上流社会存在。 第五段 “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怎么理解这句话深刻含义呢? 贝多芬的音乐没有丝毫的媚俗之处,它能深入听众的灵魂,令人警醒,从而使听众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文章是为了纪念贝多芬的,去大量的写莫扎特等其他音乐家,结合文章说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其一,对比使人物更加鲜明; 其二,音乐的特点和成就也只能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的准确。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 新课导语 人生事事有选择,但有一件事情是没有选择的,那就是死亡。就因为其无法选择,所以从古至今许多人对生命结局做了各自的诠释,有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有秦皇汉武的海外寻丹,更有唐宗宋诅的辉煌灵寝对面立着个如来佛祖。那么,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文章——《世间最美的坟墓》 ... ... ...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 ... ... 一、整体感悟:体会托翁墓特点 如果我们忠于自己的眼睛,托尔斯泰墓应该是“世间最____的坟墓” 那么他的____体现在哪里?(边读边拿笔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引导:课文中有四处。集体有感情的朗诵。(配乐) 二、作品赏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读全文,说出本文主要内容 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 ... ... 拓展迁移 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下节课请同学谈) 《世间最美的坟墓》,全名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是茨威格写的一篇散文。1928年,茨威格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 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 《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 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 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 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 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学习重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 学习难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崇敬之情。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2.28~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托尔斯泰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板书)感人扣人心弦 朴打动人心敬 素剧烈震撼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学设计

《娜塔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品味细节,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技巧,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在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建议 1、课文较长,课时少。授课时应抓住单元重点,着重分析娜塔莎的言行举止及心理描写,以此来探究人物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2、建议学生课外观看电影《战争与和平》,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著。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重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扫清语言障碍。

3、初读课文,写出故事梗概。 4、阅读课本P59-61相关内容,了解“贴着人物写”“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世间最美的坟墓图片入题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40相关内容)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战争与和平》简介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来、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散文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欣赏外国的美文。 2.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4.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昭示的哲理。 2.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4.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应用。 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2.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是美。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二、作者简介(幻灯显示)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焦躁的心》。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以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幻灯显示)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一) 列夫·托尔斯泰用本人的终身告诉了我们,这世间最美的坟墓,不必然要富丽堂皇,而是令人敬重更深感到它的崇高不成侵犯;这世间最难能宝贵的财富,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崇高。 凡是生命,总逃不出存亡来去的轮回。不管有过怎样赫赫的功名,建亿起多么大的雄图霸业,事情城市在今天过去时烟消云集,做事的人也不外瞬息百年,终都归于尘土。再大的豪杰,最初也都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去,一样陈旧迂腐于无形。这并不是悲观的宿命,而是无可抗拒的天然规律。 最初,我认为初二的学生虽然感性思维仍占必然地位,但他们的理性思维正逐步构成,老师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启发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客观的态度评价事物。对初二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启发他们的思维,指导他们理解问题的内涵,这样才能协助他们有所提高,从而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而红媛似乎在这点上所所欠缺,可能形成这种现象缘由有很多,希望我们当前都有所改进吧! 有些豪杰远在生前就认识到本人的主要,并越来越以这主要为然。他们晓得本人的死会改变很多事情,于是他们不肯死去,相信本人能扭转乾坤,而即令最初仍不得不死,也要异乎寻常。秦始皇自以为功

盖千古,就想要干秋统治,所以一面寻求不死药,一面又修建了穷极人工的山陵。而放眼古今,有多少豪杰不是像始皇帝这样神骄气傲、居功自重?但在风流云集之后,千古之后还能被人常念于心的,古来又有几人?而那些因宝引盗、自废丘墟的帝王将相,更是多如沙尘。这时,便不克不及不深深服气于茨威格的一孔之见。 曾无数次遨游在书海中感受列夫·托尔斯泰字里行间的一点一滴,偶读茨威格笔下《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后,更感遭到了列夫·托尔斯泰最朴素的伟大,感触颇多。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二) 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易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切怀念及赞美之情。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平凡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不平凡。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朴素为自己构筑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用自己的热情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满足了,骄傲了,便停留在原地,成为了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而另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4.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5.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6.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自主预读】 一、【课文背景知识】 1.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2.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3.托尔斯泰的经历: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

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

8.《列夫托尔斯泰》 班级:姓名:小组:任课教师:

三、【自主学习】 陀.(tuó)脸庞.(pánɡ)胡髭.(zī)长髯.(rán)两颊.(jiá) 黝.黑(yǒu)脸膛.(tánɡ)一绺.(liǔ)鬈.发(quán)粗劣.(liè) 藏污纳垢.(ɡòu)穹.顶(qiónɡ)貂.皮(diāo)禁锢.(ɡù) 锃.亮(zènɡ)甲胄.(zhòu)粲.然(càn)广袤.无垠(mào)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针对托尔斯泰的外表描写了哪些内容? 突出的特征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轮廓、结构丑陋,面容表情可憎,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敦实、侏儒,眼神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4、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形象鲜明。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第①段第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它在整段话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句话点出了托尔斯泰的总体特点——面部多毛和胡须浓密。 (2)它是全段的中心句,下文就托尔斯泰的这两大特点展开描述。 6.如何理解“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句话? 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是托尔斯泰的脸庞实际上是“传播智慧的庙堂”,只是表面上看不出。这句话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庸,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201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小结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沈辉 在本学期,我开了一堂实践课,从中有所收益。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我们知道,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芸芸众生,各各不同。有的辉煌,有的暗淡,有的漫长,有的短暂……但人们毫不例外都有同一个归宿——那就是坟墓。然而即使是坟墓,也有所不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坟墓还散发着无形的魅力——比如列夫·托尔斯泰之墓。(课件展示课题、作者) 生:齐读课题、作者 师检查预习,生齐答段落数,明确文体:散文。 师边展示,边简介茨威格和列夫·托尔斯泰。 师展示、提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坟墓的?这是一个外表怎样的坟墓? 1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圈划。 师:读得比较流畅,但不够有感情。下面先请大家交流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坟墓的? 生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师:再没有更宏伟、更感人,意思就是——? 生齐答:最宏伟、最感人 师板书:最“宏伟”“感人”:还有补充吗? 生2: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师板书:最“打动人心”: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3: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师板书:“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 师展示3句作者评价的句子:我们一起朗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评价怎么样? 生齐读后交流:评价很高。 师板书:——极高的评价 师:下面我们交流第二个问题:哪些句子描写了坟墓的外表? 生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