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4)打开硬膜外穿刺包,检查和核对局麻药及有关注射夜,穿刺针,硬膜外导管等用具。无菌夜檫试手套后,穿刺点定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

5)在穿刺点行局部侵润麻醉,同时用针点探索,供下一步硬膜外穿刺针走形的参考。

6)硬膜外穿刺方法有两种:直入法:为临床所常见。用破皮针上述局麻处刺入,退去破皮针。右手持硬膜外穿刺针,沿皮孔刺入,分别通过棘上.棘间和黄韧带,进入硬脊膜外腔。侧入法;对棘上韧带钙化.棘突间隙狭窄等病例,应用此法较易获得成功。穿刺点距正中线1—1.5cm,穿刺针呈与皮肤75度角向正中线,刺入经皮肤,皮下,骶棘肌和黄韧带,进入硬脊膜外腔,应用此法一定要掌握进针方向。2.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指征

1)黄韧带突破感

2)负压阳性,针尾水珠或毛细玻璃管水珠吸入

3)注射空气无阻力

4)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流出

3.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以后,即下硬膜导管;导管穿过穿刺针口3cm。导管应顺利穿过针口,亦可作为针在硬膜外腔的一个指征。然后退出穿刺针,固定导管,并保持无菌。摆正病人体位后,待经导管注入局麻药。

4、开放静脉。

5、硬膜外阻滞常用局麻药

1)1.5%—2%利多卡因

2)0.25%—0.3%丁卡因

3)0.5%—0.75%布比卡因

4)0.5%—0.75%罗哌卡因

以上药物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两种药物复合应用。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6、试探剂量和追加剂量

硬膜外阻滞一次用药量比蛛网膜下腔阻滞大3—5倍,故要求经导管先注入3—5ml试探剂量的局麻药,观察5—10分钟。观察内容包括:1)、注药后病人反应;

2)、有无腰麻迹象;

3)、阻滞平面是否满足手术要求。

硬膜外注射试探剂量局麻药后出现明显的节段性阻滞,即阻滞区有

“上界”和“下界”。此时,根据手术部位和病人状况,再注射追加量局麻药,即可开始手术。

7、阻滞平面调节

硬膜外阻滞事先可以通过穿刺点的选择、针中方向、导管进入深度,决定阻滞平面高低;麻醉中则借助注药容量和速度、病人体位调节平面,可参考病人一般状况选择局麻药用量和浓度。

阻滞平面出现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应注意及时补液和/或提升血压。阻滞平面欠佳,则术中病人有内脏牵拉反应或牵拉痛,须适当追加辅助药;必要时尽早改全麻。所以,硬膜外阻滞前应准备好全麻设备和药品。

三. 骶管阻滞操作规范

1、病人体位

1)、俯卧位:病人俯卧于手术台上,两下肢略分开,双髋下垫一厚枕以使骶尾部突出。

2)、穿刺点定位

标记两髂后上棘连线,此即硬脊膜囊终止水平。右手中指摸到尾骨尖,拇指沿臀中线逐步向头端按压,在尾骨与骶骨交界处可摸到一“V”或“U”形凹陷,即骶裂孔,与两髂后上棘成一等腰或等边三角形;该孔为骶管阻滞进针部位。

3、穿刺方法

常规消毒,铺消毒巾。于骶裂孔中部局麻药浸润。穿刺针可选用腰穿针,亦可选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针经局麻处成80度角刺进皮肤,

当透过骶尾韧带时则有落空感,随即将针杆向臀部方向按压,使与皮肤成30左右度角,再沿骶管纵轴方向进针 3—5cm,拔出针芯,测定进针深度,勿使针尖超过髂后上棘连线下2cm。接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注射空气无阻力,且在注气时,放置在骶部皮肤表面的手掌未感知气体串行;轻摇针杆以证实针尖确在骶腔内。即可注入局麻药。

以上为传统的穿刺方法。另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或称“高位”骶管穿刺法:选用7G注射针,于骶裂孔上沿垂直进针,直至骶腔,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4、给药方法

试探剂量局麻药3—5ml,5分钟后出现阻滞平面,且无不良反应和腰麻迹象,再注入15—20ml。局麻药浓度宜低,如1.3%利多卡因。如用导管法,仍须用试探剂量,追加量为10—15ml,以后视手术需要追加。

四. 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规范

1.病人体位

侧卧位,同硬膜外阻滞。穿刺部位后突。如系鞍麻则取坐位,双手交叉放与对侧肩上,双下肢下垂,头低,腰背弯曲。

2.穿刺点选择

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为腰四棘突或腰三到腰四棘突间隙,根据手术部位可选腰二到腰三,腰三到腰四,腰四到腰五,多选腰三到腰四。3.穿刺方法

戴消毒手套。皮肤常规消毒,铺消毒巾。穿刺点局部侵润麻醉。采用直入发进针。进针方向与病人背部皮肤垂直。仔细体会进针过程中阻力的变化,透过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是均有明显的落空感。当出现的二次落空感后,拔除针芯,可见脑脊液自针内流出,示穿刺成功。将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与穿刺针衔接,缓慢注入局麻药液,并回抽少量脑脊液再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将穿刺针连同注射器一并拔出。局部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帮助病人缓慢翻身平卧。

4、开放静脉。

5.局麻药配方

0.75%的布比卡因2ml加10%的葡萄糖1ml,使成0.5%浓度。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要求,注入2—3ml.

6.阻滞平面调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平面只有上界而无下界,呈截瘫样阻滞。决定阻滞平面的因素主要有穿刺点。注药速度和容量,而病人的体位尤其重要,头高脚底。头低脚高。坐位或注药后保持穿刺操作时体位的时间,均会试阻滞范围达到或局限于相应部位,由于腰麻常阻滞交感神经,平面易增宽。可导致循环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古注入局麻药30分钟内应特别注意病人的生理反映,及时妥善处理。

六.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 锁骨上径路

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后仰并转向对侧。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厘米。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异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倘若多次寻找,不现异感,可找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发现,即注局麻药。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15—20毫升,如无禁忌,利多卡因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 肌间沟径路

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射局麻药。退针,轻轻按摩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25—40毫升。25毫升可施行肩部手术;40

毫升使颈丛、臂丛支配区域大都被阻滞。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综合征,膈神经麻痹,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除麻药中毒外,其他无须特殊处理。

3. 腋路径

1)病人体位;仰卧,患者外展90度~100度,屈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手礼”状。

2)穿刺点定位;胸打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动脉动,为进针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一手指按定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持针,由进针点缓慢刺入,针向腋窝。当针刺破腋鞘时,手有刺破纸张样落空感,立即停针。此时还可以看到针头随脉搏搏动。回抽无血,即可注药注药时针头应固定。用另一手指压迫注射点远端,以封闭腋鞘,使药液尽量向腋鞘头端扩散。注射完毕,拔去针头,沿臂的长轴按摩注射注射部位。

4)局麻药:以利多卡因为例,1.5%20ml即可。如1%40ml,可望滞肌皮神经(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进针宜缓慢,仔细体会落空感,以免刺破动脉壁,致药液进入动脉内。同时,应注意避免局麻药中毒。

七.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充盈压(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创伤、休克或重大手术病人需液体复苏或液体治疗者;需长时间输液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接受某些特殊药物治疗(化疗、高渗等刺激性药物)者。

(二)禁忌症: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三)用品准备:深静脉穿刺辅助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砂轮,小尖刀片,皮针,1号丝线。(四)操作方法:根据静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取胸锁乳突肌前、中、后三个穿刺点,临床常用右侧中、后两个径路。

1.中路

(1)体位:平卧,肩后垫薄枕;头低15°~30°,略偏向对侧。(2)穿刺点:令病人稍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其胸骨头,锁骨头,锁骨上缘组成一三角,该三角的顶端即锁骨上缘3㎝处为穿刺点。(3)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5G针头连5ml装有2%利多卡因的注射器行局部侵润,并以此针行试探性穿刺,针干与皮肤呈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若试探未成功,改变针方向(指向尾端)使与中线平行。边进针表回吸,如见有静脉血回流,表明已进入颈内静脉。(4)深静脉针连接10ml注射器,沿试探方向穿刺,边进真边回吸。遇静脉血回流通畅,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去掉注射器,经穿刺针置入“J”引导钢丝,抽出穿刺针(或套管针)。扩张器穿过钢丝,扩张皮下及皮下组织后退出。在钢丝引导下送入深静脉导管,成人深度一般为10~13cm。

(5)连接输液或测压管道,安放固定夹,用缝线将后者固定于皮肤上。

(6)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2.后路体位同中路。以胸锁乳突肌外缘中、下1/3交点或锁骨上2~3横指处为穿刺点,针干保持水平位,与胸锁乳突肌深部向胸骨柄上

窝方向推进。其余步骤同中路。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用具准备与“颈内”同。

(二)操作方法

1.锁骨下径路

(1)体位:平卧,上肢垂直于体侧略外展。

(2)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1cm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铺巾,并作局部侵润麻醉。

(4)深静脉针连接10ml注射器,与穿刺点进针,针尖指向锁骨的胸骨端后上缘,与皮肤呈10~20°角。针尖抵锁骨后,退针,并抬高针尾,贴锁骨后缘进针少许,然后压低针干,使与胸壁呈水平位,边进针边回吸,通常抽出静脉血表示已经到达锁骨下静脉。若未刺得静脉,可退针至皮下,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方向进针,常获成功。其余步骤同前。

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般不用于中心静脉测压,可用于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术。

(一)体位:仰卧,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

(二)局部常规消毒、铺巾。

(三)操作者站立于穿刺侧,戴无菌手套,以左食指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摸清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手指固定。

(四)右手持注射器,在腹股沟中点下方2~3 cm,股动脉内侧行局部侵润麻醉,并以此针作试探性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0°角,

边进边回吸,一般进针2~5 cm即可探及股静脉。以后同内静脉穿刺。

四、特殊情况下的中心静脉置管注意事项

(一)高流量导管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洗时应用,一般选择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皮肤扩张器由细到粗逐步应用。

(二)不能平卧或头低位的病人;多因为心功能不全,此时操作可在半卧位下进行,应该注意静脉压较低时,发生气栓的机会较平卧位多。

(三)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

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一)伤口每1~2天更换敷料,严格换药规程,严格保证密封。(二)每天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0.1㎎/ml)2~3ml冲洗。(三)尽可能不输注血液制品。

(四)如发现有局部或全身感染的迹象,应尽早拔出导管。

(五)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长期留置,应每2—3周更换一次导管,要求重新穿刺只管,绝对禁止从原导管置入导丝更换导管。

六、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气胸: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均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如果仅为一个针眼产生少量气胸,肺压缩面积<30%时,不需要特殊可自行吸收,但麻醉进行间歇正压通气时可能使气胸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此时应该提醒外科医生注意,同时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二)出血:主要是误穿动脉引起,发现误穿动脉后,应该立即退针,将动脉压向脊柱数分钟,出血多可以止住,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误伤锁骨下动脉,可从锁骨上窝压迫止血。如果未穿破胸膜,局部可形成血肿自止,但压迫止血的效果较差。

(三)血胸:主要是既穿破颈内又穿破胸膜引起。病人具有急性失血和气胸的双重表现,应紧急处理。

(四)液胸:无论是颈内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将导管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引起液胸。

(五)气栓: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或导管口高于心脏水平面,如果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形成气栓。穿刺时应注意。(六)心肌穿孔:常常发生穿刺后数天,应用过硬的导管或置管太深至右心房,由于心脏收缩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常常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则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较高。Swan–gans导管穿刺置管时更容易

发生。一旦发生,应该立即抢救。

(七)心率失常:主要有导丝或导管刺激心脏引起,最常见是室性早搏,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出现心率失常时应暂停操作,必要时可退回导丝或导管。Swan–gans导管可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甚至室速、室颤。应该立即退回导管及时抢救。

(八)感染: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穿刺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导管留置过久等。应该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护理常规。

八. 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气源

氧气,氧化亚氮,压缩空气均有鲜明标记。气源输出管道分别与麻醉的相应气源输入接口连接无误不可接错。乞援压力经减压装置后,应为4~5kg/cm。

(二)麻醉机主机

1. 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气流是否通常,是否漏气。

2. 流量计刻度准确,旋钮启动闭随意,启开时浮标上下灵活,无跳动。关闭时浮标指向零。玻璃管完整,无水蒸气,旋钮不宜关闭过紧。

3. 快速冲氧阀开关灵活,开冲氧阀门后气囊立即膨胀;关冲氧阀门,冲氧立即停止。

4. 蒸发器核对吸入麻醉药名称后,加入相应的蒸发器中,容量不超过“全满”线标记。蒸发器浓度转盘旋转正常,关闭转盘予以‘扣锁’;启开流量计至3~4L/min,回路系统中无吸入麻醉药气味;必要时用麻醉药浓度监测仪核实蒸发器输出浓度标记的精确性。

5. 回路系统关闭氧流量计和Y形管接口,开启快速冲氧阀门使贮气囊适度膨胀,然后挤压贮气囊,检查各部件有无漏气。吸入与呼出活瓣启闭灵活,午水蒸气凝结,无钠石灰粉尘。各接口必须配套;麻醉中注意管路有无积水,及时消除;注意钠石灰变色或发热程度,及时更换钠石灰。安全阀门启闭灵活,开启后贮气囊立即缩小,气压表回到零。

(三)麻醉呼吸器

有气动和电动两种,打开气源和电源开关,停止手法呼吸通路,并检查:

1. 呼吸机皮囊活动情况,发现有抖动,摇晃或皮囊活动不到顶时,应调节新鲜流量。

2. 闭合Y形管出口,检查呼吸机或回路系统压力表。

3. 将呼吸器与麻醉机连接管拆下,手掌关闭管口,压力表指针立即

升高,当皮囊完全膨胀,皮囊不再上下移动,提示皮囊完好无漏气。(四)检测仪和报警系统

麻醉机上必须配备通气量和气道压力表,气源低压和气道压报警系统。有条件应配备测氧仪,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入麻醉药浓度检测、高压报警、负压报警、持续压力报警,麻醉前应分别检查。

(五)麻醉残气清除系统

1.排污通畅检查收集气体管和连接管正确无误,排气通畅,无扭曲,阻塞,无漏气或管道脱开。

2.麻醉药残气排出将排污管的排出口接排污吸收器或接延长管引出手术室,注意管道通畅。

(六)麻醉机使用后维护

按常规整理,清洗,消毒。登记使用日期,使用情况并签名,定期清洁整修,发现故障及时报告检修。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 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麻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患者术前准备 1. 视力、听力和牙齿情况评估。 2. 心血管系统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检查。 3. 呼吸系统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 4. 术前麻醉咨询和解释,包括术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和风险。 5. 患者禁食禁水时间的安排和指导。 6. 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穿戴手术衣、戴手套、准备呼吸道设备等。 二、麻醉药物配制和管理 1. 麻醉药物种类、剂量和途径的选择。 2. 麻醉药物的配制和贮存,包括符合规定的药物标签和记录。 3.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计量、注射、输液和维持。 三、麻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 麻醉机的使用,包括各个功能按钮和操作界面的认识和操作。 2. 麻醉监护仪器的使用,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和呼吸机监测。

3. 麻醉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包括定期检查和维修。 四、全麻的操作规程 1. 术前麻醉操作,包括与麻醉医生的配合和沟通。 2. 麻醉诱导,包括地点选择、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控制。 3. 麻醉维持,包括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整、呼吸道管理和气体通气。 4. 麻醉复苏,包括术后麻醉恢复和呼吸道管理。 五、部分麻醉的操作规程(如硬膜外麻醉、腰麻等) 1. 部分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 2. 部分麻醉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注射方法。 3. 部分麻醉的监测和维护,包括血压和心率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控制等。 六、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1. 呼吸困难,包括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处理。 2. 血压异常,包括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处理。 3. 心律失常的处理,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的处理。 4. 麻醉药过敏的处理,包括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七、麻醉记录和报告 1. 麻醉记录的书写规范,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过程和麻醉管理的详细记录。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 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 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 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 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 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 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 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 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 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 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心肺复苏麻醉科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麻醉科操作规程 标题:心肺复苏麻醉科操作规程 一、引言 心肺复苏(CPR)在麻醉科是一项关键的操作,其目的是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通过外部刺激和心肺按压来维持血液循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麻醉科医生在CPR操作中的行为和流程,以确保操作效果和患者安全。 二、CPR操作前准备 1. 评估场景安全性:在CPR操作前,麻醉科医生应评估场景的安全性,确保无任何危险存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 检查CPR设备:医生应检查CPR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包括急救箱、氧气、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等,确保设备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缺损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 建立CPR团队:医生应组建一个CPR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团队协作高效。 三、CPR操作流程

1. 确认心脏骤停:医生应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来确认心脏骤停的存在。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没有正常呼吸或没有脉搏,应立即开始CPR。 2. 呼叫急救人员:医生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向他们报告患者的病情和位置,并告知进行心肺复苏。 3. 氧气供应:医生应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 4. 心肺按压:医生应正确的姿势站在患者旁边,将双手交叉放置在患者胸骨的下部,用力向下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按压力度应均匀一致,避免断续或暂停。 5. 口对口人工呼吸:医生应以1:1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将嘴唇紧贴患者口腔,使用呼吸囊进行呼气,确保胸廓升起。每次呼吸时间应控制在1秒左右,确保有效通气。 6.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使用:如果设备可用,医生应根据设备提示,进行电除颤的操作。操作前应确保安全,并按照AED的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 7. 药物治疗:在CPR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剂量使用。 8. CPR现场记录:医生应指示一名团队成员记录CPR 操作的时间、事件和所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四、结束CPR操作

麻醉无痛诊疗规范流程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需子细填写。 2、麻醉医师应子细、照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好清晰,要字迹清晰。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商议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者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商议,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阅历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者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者术前豫备缺乏需住手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允许。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商议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允许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子细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连接管,消毒罗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觉缺失或者损坏即将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往往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罗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者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 一、概述 医院麻醉师是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麻醉的专业人员。麻醉师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标准化和科学性。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 二、麻醉前准备 1. 与患者交谈并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2.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其麻醉风险和麻醉类别。 3. 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类别制定麻醉方案,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 4. 针对手术患者的疾病状态,准备相关药物、监测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5. 与手术室、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手术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麻醉操作 1. 就位前,确认手术室环境、设备和药物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做好麻醉记录表的记录和备份。 2. 在手术室内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手术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清晰而有条理地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引导,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并确保其配合麻醉操作。 4. 麻醉操作期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气体浓度,及时调整麻醉技术和药物使用,确保麻醉的安全有效。 5. 在手术过程中积极应对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6. 注意手术室内麻醉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和储存,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四、麻醉后监护 1. 麻醉师负责患者的术后监护工作,并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情况适时撤离麻醉。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其术后恢复状态和并发症,及时处理。 3.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镇痛方案,并监测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4. 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术后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和镇痛方案。 五、安全管理 1. 麻醉师必须服从医院规章制度和麻醉科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每天某个时间段接诊有大于等于10名手术患者等规定进行工作。 2. 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麻醉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巧。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 人民医院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常规 术前访视诊疗常规 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师到病房探视病人,急诊手术视具体情况在手术室进行访视与签署麻醉同意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全面仔细阅读病历: 包括心电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得特殊要求。 三、访视病人: (一)、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麻醉医师职责,建立密切与谐得医患关系。 (二)、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三)、按照一定得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拆、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得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得体检。 (五)、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情况。 (六)、与患者说明麻醉得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得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得感觉与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得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七)、向患家属或患者讲述真实得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得麻醉病发症、可能使用得麻醉方法。讲明术后镇痛得必要性、优缺点、可能得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八)、住院医师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得含义。 四、就有关情况与外科医生进行沟通。 五、完成麻醉前会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一)、麻醉前会诊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二)、病人疾病名称、拟施行手术名称、既往史。 (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特别就是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四)、ASA 分级,拟施行麻醉方式,就是否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性与就是否签署麻醉同意书。 (五)、对病人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处理提出建议。 麻醉前病情评估诊疗常规 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得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得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与并发症防治,Ⅳ级、Ⅴ级病人得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得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与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二、常见伴随疾病得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得麻醉风险取决于就是否继发重要脏器得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与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与肥胖者麻醉手术得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她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一、中心静脉穿刺常规 (一)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和容量不足者。 2、心肺功能不全者。 3、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长期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 6、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 (二)禁忌证: 1、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有条件者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患者应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三)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颈内静脉,其次为股静脉、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四)深静脉穿刺操作常规: 1、患者评估:适应症,有无相对禁忌症,凝血功能,胸片,评估胸部颈部解剖结构。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准备用物:深静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肝素钠等。 4、操作方法:摆体位、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不同部位选

可试放置导丝,若放入困难或已形成血肿,则应拔出穿刺针,压迫数分钟后再重新穿刺。 2、从穿刺点到右心房距离,成人为15-20cm,与身材有关。中心静脉插管深度以导管尖在上腔静脉为宜,女12-14cm,男13-15cm。插管太深而进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可引起心律失常或测压不准确。插管操作时,导丝宜先多插入数厘米,放导丝有阻力时,不能盲目继续,要弄清楚原因,必要时退出重新穿刺。若检查导管回血不畅,可能与导管打折或转向所致,还需边回抽边慢慢退管,直至回血很好,调整好所需深度后再固定。 3、穿刺、置管全过程要注意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尤其是CVP很低的患者或深吸气时空气很容易从敞开的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引起气栓。 对策:穿刺时应连接注射器,移开注射器时应立即用手指暂时堵住针尾,最好于患者呼气时期插管。或穿刺导管进入导丝时另一腔要夹闭,以防止空气进入。 (2)、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操作方法 优点:导管容易固定,不影响病人头颈活动。 缺点:可能损伤胸膜顶而引起气胸;刺破锁骨下动脉,因不宜压迫止血可能形成较大颈部或纵膈血肿甚至血胸; 对策:熟悉解剖结构,技术熟练和轻柔仔细,使并发症降至最低; 解剖特点: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长约3-4cm,直径1-2cm。起于第1肋骨外侧缘,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一肋骨(在该肌后方为锁骨下动脉),在锁骨内1/ 3段的后方和第l肋骨的上前方之间行走,至胸—肋—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在锁骨下动静脉后方、肋骨深面为胸膜顶、膈神经及胸廓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穿刺时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相应结构。 穿刺针与进针方向: 锁骨下法: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或偏内1-1.5cm)下缘0.5-1cm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0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0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2)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5)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8)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3)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3)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X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0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0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2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5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8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X13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X13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X15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与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与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与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X,回心血量

麻醉科工作手册

麻醉科工作手册目录一

01手册使用说明 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为了提高本科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本科室参与医院推行IS0900l: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工作..为确保本部门的各项工作满足患者、法律法规和医院自身要求;特编制本手册.. 本手册阐明了本科在全院所承担的质量目标;识别了相关的医疗服务或工作过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是本科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科室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并严格遵守执行.. 科主任 二ОО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02手册使用管理 1.手册编写审批 手册由本科室负责人主持编写;由科室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 2.手册的发布和实施 本手册与全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统一发布实施.. 3.手册的使用、修改和换版 3.1每个职工应严格按本手册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可向 科室负责人提议.. 3.2科室负责人可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手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 审;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订..手册的修订执行文件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3.3修订后的手册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实施.. 4.手册保管 手册应统—保管;借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按期限归还;借阅期间应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丢失或随意涂抹.. 5.其他要求 本手册是医院的受控文件之一;是为全科职工使用的有效版本;未经院长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借给院外人员.. 03手册修改控制页 手册修改控制页

1业务流程图 1.1临床麻醉工作流程图 接到手术通知单 术前访视病人 选择麻醉方法 麻醉前医嘱;履行知情同意书的签字手续 麻醉前准备 麻醉操作 麻醉 监测 麻醉 清醒 送入 抢救室 术后24小时随访 麻醉总结 2质量目标 2.1麻醉成功率:全身麻醉99%、椎管内麻醉98%、各种神经阻滞95%.. 2.2患者满意率:≥95% 3职责与权限 1麻醉科职责

麻醉室操作规程完整

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麻醉方式及麻醉科医师的确定 一、麻醉科医师的安排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患者情况和麻醉科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参考手术者要求的麻醉方式确定负责该手术的麻醉科医师,必要时向麻醉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大手术、危重疑难患者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麻醉科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主(副)麻醉科医师工作职责 (一)主麻医师工作职责:负责麻醉实施,直接对患者负责,必要时参与患者术前讨论。对病情全面了解并制订麻醉方案,选择麻醉方法、药品、器械,全面了解手术进程并积极配合。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变化并对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情况在应急措施和预防上提出主导意见,与副麻互相协作进行处理。麻醉过程中不得换班,做到自始至终。 (二)副麻医师工作职责:在主麻医师指导下做好配合协同工作,按照主麻医师意见主动协助患者麻醉的实施,当好主麻医师助手。做好病情观察、监测和麻醉记录,必要时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治疗急救工作。协助进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用具消毒清理工作。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工作规 一、麻醉前访视工作规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对非住院手术患者,按各院现行规定办理,

可参阅本规),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须访视患者。访视一般在术前1~2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通过手术前麻醉门诊进行。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患者。 (二)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 1、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按照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患者基本状态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麻醉和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止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方案,完善术前准备,提出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式、拟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信任。履行告知,详细地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拟定的麻醉方法、监测方法、有创操作、术后镇痛方法、自费项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签署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存入病历。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患者,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三)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