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古诗两首》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古诗两首》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古诗两首》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五个生子,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美好的春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困苦。

3、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4、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意思懂得珍惜美好的春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教学难点是两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16、古诗两首

二、新授。

教学《春晓》这首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理解题目“春晓”的意思。

“春”是指春天;“晓”指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意思是:春天天刚亮的时候。

3、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眠:睡觉。不觉:不知不觉。闻:听见。啼:鸟叫。

诗句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睡得正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有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知:知道

诗句的意思是: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又吹落的多少花。

4、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注意好停顿和重音。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中表达的意思感情。

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讲自己酣睡初醒时所见所闻所想依次写出来,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7、指导学生背诵这首。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四、巩固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春晓》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并默写《春晓》这首诗。

2、让学生说说《春晓》这首诗的意思及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新授。

教学古诗《蚕妇》

1、课题。

《蚕妇》题目的意思是养蚕的妇女。

2、教师范读课文。

3、带领学生读。

4、结合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昨日:昨天。市:做买卖。入:到。巾:手巾。

诗句的意思是:昨天(我)到城市去赶集,回来的时候哭得很伤心。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罗绮: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诗句的意思:全身穿着丝绸一人,都不是我们这些养蚕的人。

5、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6、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讲了一个乡下养蚕的妇女到城里去做买卖,看到满身穿着丝绸衣服的,都不是辛辛苦苦的养蚕的人,她哭得很伤心。作者在诗中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实,抨击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蚕妇》这首诗,诗中讲了一个养蚕的妇女到城里去做买卖,回来以后哭得很伤心,因为她看到满身穿着丝绸衣服的人都不事故养蚕的人,这首诗揭露了封建制度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实,抨击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蚕妇》这首诗。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晓》这首诗的意思。

三、让学生说说: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蚕妇会“泪满巾”?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评议)

四、读课文,讲讲下面的词语。

晓眠觉闻啼知

1、让学生读课文,结合诗句讲讲词义的意思。

2、师生评议。

五、在带点的词语的正确解释下面画“—”

1、昨日入城市。①城市。②做买卖。

2、归来泪满巾。①擦抹用的布或手巾。②头巾。

(1)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2)师巡视后小结。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 第四册语文全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四册教案第四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春天美景的录像。 2、生字教学的课件。 第一课时 1 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目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 重难点: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 课前准备:春天美景的录像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告诉我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们看见她了吗?现在,就让我们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找找春天好吗?(板书、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读课文,识记生字 ①请小朋友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教读。(着重指导读好“遮”“嫩”“触”) ③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 ④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让学生教读,全班齐读。 2、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a. 学生自由读课文。 b. 分段抽读课文。(对读得字音准确、语句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学生要帮助和鼓励) ②再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 a. 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第一章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板书)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 二、新授 1、学习例1 2、板书比例的概念 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7课《我的家乡》教案

7 我的家乡 教学内容:5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课文插图,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3、会用“哪里的什么像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仿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家乡,说、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家乡,说、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教具准备:放大课文、词语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5个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我的家乡》。那“我的家乡”在哪里?那个地方美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板书生字词: 月亮湾村子缓缓嬉水灯笼 3、领读词语,学习手势。 4、出示拼音,指导学生拼读、正音,注意“村”的发音。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湾、缓、嬉的书写。 7、讲解、交流词意。 月亮湾:地名。 村子:指图中的一群房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缓缓:慢慢的意思。 嬉水:联系生活,辅以动作。 灯笼:画简图示意,结合实际生活讲解。 8、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识记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我的家乡在哪

里?那个地方美吗?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读课文。 课后记:本课的生字词较少,教学中通过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讲解,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课文插图,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会用“哪里的什么像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听)写词语。 月亮湾村子缓缓嬉水灯笼 二、新授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词语之间的停顿。 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图文对照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3、自由读句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的家在哪里?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 (2)村子的前面有什么?河上有什么?河水怎样?河里有什么?鱼怎么样?河面上有什么?白鹅在干什么? (3)村子的后面是什么?山坡上种着什么?果树上结满了

聋校语文第十册第13课《日记两则》教案

13日记两则 一、教学内容:学习写日记。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新词。常用词语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读懂日记内容,学习怎样挑选写日记的材料。 3、复习日记的书写格式,练习写一篇日记。 4、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怎样挑选写日记的材料,并写一篇日记。 四、教学难点: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放大课文 七、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习过怎样写日记,请同学们说说日记的书写格式和日记的内容有什么要求?

(日记的格式:第一行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情况。第二行写日记的正文。日记的内容有许多:可以写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或者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但要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板书:13 日记两则 二、新授。 1、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读课后的预习,明白预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第一则日记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则日记里是怎样讲两只小鸡抢虫子的? (2)检查预习情况。 先让学生说说,然后师生评议。 (第一则日记讲了“我”去食堂买饭时看到的及听到的。第二则日记讲“小金鸡捉虫头,小花鸡捉着虫尾,谁也不让谁。) 2、教师范读两则日记。 3、让学生读,标出生字和新词。 mài fàn ái màzēng gǒng juéji àng zhuóchóng 卖饭挨骂曾巩 倔强啄虫 4、教学生字词。 (本课多音字较多,要引起学生注意。)

5、让学生读课文。 6、指名读。 三、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分别说说两则日记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 2、熟读课文。 课后记: 本节课学习了课文《日记两则》里的生字新词,重点讲了“曾、倔、啄”等字的书写,学生学的很认真,效果较 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倔强买饭挨 骂啄虫 2、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两则日记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学习第一则日记: 1、指名学生读第一则日记。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 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得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熟练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 (2)2X+Y=5 (3)3X+4Y-1=0 (4)5X-2Y+12=0 解:(1)X+Y=-3 Y=-3-X (2)2X+Y=5 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聋校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第六册语文教材和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本计划,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简析 全册教材分五个部分:1、看图学词;2、看图学文;3、课文;4、看图学文;5、课文。每个部分后面安排了一次基础训练。 看图学句共4篇,图句对应,借助图画学习句子,并逐步向看图学文过渡。看图学文共8篇,图文结合,借助图画理解语句的意思,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图画的能力。课文共8篇,进一步提高了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基础训练共5篇,以本组课文内容为主,进行拼音、字、词、句的训练和读、写综合训练。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3人。从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句子的灵活运用方面显

得比较薄弱。当然,这一直是聋哑学生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通病,也一直 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瓶颈所在。经过一个寒假,孩子们在学习习惯方面也有所滑坡。为了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将主要从培养耳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他们看(听)话、说话、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内容大多选用耳聋学生生活中可见的题材,易学有用。通过本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要加强耳聋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读句、写句能力,培养耳聋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要求 1、巩固提高认读汉语拼音的能力。提高复韵母、鼻韵母的拼读技能。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会打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2、识字167个,会听(看)、会读、会默写、理解词义。能把字写得端正,结构匀称。能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积累词语。 3、能看听懂学过的句子。会说、写正确的句子。学会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中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

聋校九年级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 (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 五、应掌握的手语: (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 第一课(6课时) 第二课(7课时) 第三课(6课时) 第四课(3课时) 读写例话(1课时) 基础训练1(6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导读: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露2015年9月——2016年1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2课时 4.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比7课时

聋校语文第五册第13课《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教案

13 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里的13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句和句之间的联系。 3、仿照课文,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2、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说写几句话。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大字课文 教学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里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世界运动员领金牌银牌铜牌奏 流激动热泪胸徐徐教练员 3、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5、讲解词语的意思。 世界:地球上的所有地方。 运动员:参加体育竞赛的人。 领:接受。 胸:颈和腹之间。 徐徐:慢慢地 激动:因受刺激而冲动。 热泪:因非常高兴或悲伤而流下的眼泪。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 2、用“徐徐”、“激动”说句子。 四、作业 抄写生字。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完成了生字、新词的学习,重点讲了“胸、领、徐、激”等字的书写,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学生对该课的生字、词语意思都已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句和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世界运动员领奖金牌胸前 奏国歌流泪激动 2、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聋哑学校语文第十三册期末复习卷完整版

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 一、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二、按名词、动词、形容词,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 蔚蓝水壶制订化装勇敢 茂盛燃烧机翼饲料沉甸甸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下面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海滩上的贝壳各式各样有的像一把灯打开的扇子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宝塔还有的像猫的眼睛我低下头去拣贝壳一个大浪打来海水溅到我的嘴上我用舌头一舔呀又咸又腥又涩我真正尝到了海水的滋味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 2、海边是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 3、我的家乡是一座海滨小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句) 4、出海捕鱼的船队迎着晚风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句) 5、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6、我不小心把一块窗玻璃打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五、认识拟人。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把溪水当作了什么。 溪水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子儿,一会儿摸摸刚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 想想作者把溪水当作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的声音()的街道平坦的() 清清的泉池()的大坝陡峭的() 快乐的泉水()的湖水厚厚的() 清脆的节日 七、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并说说每个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下面每组五个词语当中,有四个是同类的,用横线把不是同类的词语画出来。 1、丝线棉线麻线毛线前线 2、黑板钢板老板铁板塑料板 3、金鱼黄鱼活鱼带鱼鲤鱼 九、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近义词。 1、李时珍的父亲医术很高。 2、这是什么缘故呢? (1)精(2)好(3)高尚(4)高明(1)原因(2)起因(3)因为(4)事故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1)有色(2)好看(3)出众(4)出名 十、画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聋校语文第五册第12课《青岛的路》教案

12 青岛的路 一、教学内容: 1、学习九个生字和新词。 2、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懂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 3、练习阅读一段话后回答问题。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七、教学安排:5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和八个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有谁到过青岛?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青岛看看。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青岛的路的概况。 2、提问:从图上看,青岛的路怎么样? 3、引导学生回答。 4、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一读。 5、找出生字词。 6、板书生字: 青岛高低上坡迈着 冲啊颠簸起伏车辆 7、教学生读音。 8、指导书写。 9、教学组词: 岛(青岛)低(高低)坡(上坡)

迈(迈出)冲(冲下去)辆(车辆) 10、集体读词语。 11、联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12、熟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指名学生读词语。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把本课的词语抄写一排。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对该课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其间主要通过演示、观察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该课文的动词记忆较深,总得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教学任务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三课《友谊》教案

友谊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国小朋友为日本小朋友画画所表达的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学习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3、能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认真朗读,加强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心情的体会。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一个小女孩拿着水彩和画笔,她身后是她画好的两幅画。一幅画的是几个人在练武术。另一幅画的是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片梅树前热烈拥抱。 教师:这个小女孩为什么画这两幅画?画上的内容是什么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课。板书:13、友谊 二、新授。 1、让学生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 “我“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一幅是。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2、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可指导学生抓住“一天早上“,“下午”,“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这些句子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了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我“画了《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和《小武术》两幅画。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画画完了,“我”觉得画上的每一笔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3、让学生分段读课文。 4、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段。 点明时间:一天早上 人物:我们美术小组 什么事:接受一项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3)让学生读这一段,并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4)让学生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五、作文。 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什么。 二、新授。 教学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读这两个自然段。 2、让学生说说:“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哪两幅画? 3、让学生读课文,进一步讨论,教师小结:这两幅画的内容各是什么,“我”为什么为日本小朋友画这两幅画?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小结) 4、结合挂图,理解画上的内容。 5、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心情。 三、巩固练习。 让小说自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发布者:何辉发布时间: 16/11/2011 AM 8:53:06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 内 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 七年级语文第十三册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明白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 点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验试过程。 难 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设计 教具 准备 导学案10份、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暗示法、问题讨论法、观察法、自学法等。 教学环节教学设 计 设计意图 一 图片导入 设疑激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 了蝙蝠和雷达。谁来说说你 们的收获。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 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 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 感知蝙蝠和雷达,为学习下文打下 基础。

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蝙蝠和雷达》的秘密。板书:蝙蝠和雷达 二 问题入手引领全文 1、首先我们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想一想第 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夜航”指什么? 3、夜航指飞机夜间航 行,难么在黑夜里,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 们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过渡 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 的本领呢呢?下面我们学 习第三自然段。 鼓励学生多动脑 三 深入分析 探究原因 1、蝠蝙在夜间能安全 飞行吗?说明什么? 2、你是从哪句话中看 出来的?在你的导学案里 画出来。 3、由此,科学家们产 生了什么疑问?(难道他 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 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4、谁能用疑问的语气 再来读一读 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 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按“读读—看看— 找找—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 引导学生认真读,用心看,仔细找。 想象着说。 过渡 同学们,既然我们心 中都有疑问,那就让我们 跟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 其中的奥秘吧!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 2÷4= 20×0.2= 3.5÷0.35= 2.95+0.05= 8÷12.5= 1.2+2.8-3.99= (二)新授 1、学习例1: (1)24×3+16×7 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2)25+12×4÷6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12.4- 6.5÷1.3×0.5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