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B6_0编写Bi_Cd体系步冷曲线演示程序

VB6_0编写Bi_Cd体系步冷曲线演示程序

VB6_0编写Bi_Cd体系步冷曲线演示程序
VB6_0编写Bi_Cd体系步冷曲线演示程序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第二章 曲线正矢计算公式的理论局限 由图中可知:AD =f ,即曲线正矢;BD =L/2,即弦长的一半。 正矢计算公式为:f =(L/2)2/(2R -f )=L2/4(2R -f )。 在(2R -f )中,由于f 与2R 相比甚小,可忽略不计, 则公式可近似写成为:f =L 2/8R 弦长L 现场一般取为20m ,当L =20m 时,有f =50000/R 而精确的的正矢数值应当为:f =R (1-cos(α/2)) 假定有一曲线,半径R =500米,用近似公式求得的正矢为: f =50000/R =50000/500=100mm 精确的正矢值为: f =R (1-cos(α/2))=500×(1-cos(10/500))=99.99666mm 二者相差不到0.1mm ,所以利用简便公式不影响计算结果,该公式完全可以在日常生产中使用。 但以简便公式为基础推导出的公式是否也适用便值得商榷了,以一个近似的 A f 2 L B C D R α 图一 O

公式推导出的公式可能会使误差扩大,以致于影响到计算结果的正确,下面就我们常用的两个推导公式进行试算,以观察其结果的差异。 第一个推导公式是计算道岔导曲线支距的公式 以50kg/m 型9号道岔为例: 自导曲线起点至终点全长15.793米,K =2115mm ,尖轨长6.25米,导曲线半径R =180717.5mm 。 如图二示,由尖轨跟端(导曲线起点)处作两条辅助线,一线与基本轨平行,一线为尖轨的延长线。显然,各点支距都被截为三段,y0、A 、B。用化简法将各点的y0、A 、B计算相加,即是其各点的支距。 计算公式为:Y i=y0+ A i+ B i A i=u×2000÷l尖×i B i=(2×支距点横距)2/(8R)=(2×2000×i)2/(8R)=20002/(2R 外)×i2 导曲线起点y0=u 导曲线终点y终=S -Ksin α≈S -K/ N S ———轨距 N ———道岔号数 K 2m 2m Y 终 Y 0 Y 0 A 1 A 2 B 1 B 2 Y 0 B i A i R R 起点 1 2 L 尖 i 终点 α S 图二:导曲线支距计算示意图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 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 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 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 正矢的现象,使目前我段岔后附带曲线普遍存在正矢超限、鹅头等病害。为消除病 害,确保行车安全,我段技术科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资料,编制了一套简明易 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现将此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确定连接曲线半径和起终点 1.1 首先将岔后连接曲线(以下称连接曲线)两端鹅头消除拨直,再将连接曲线目 测拨顺,然后在连接曲线内用10m 弦量出不少于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 f 均作为计算本条曲线半径的依据。f 均=(f 1 +f 2+…+f n )/n 1.2 计算连接曲线半径 R=12500/f 均 1.3 确定起点(ZY )。 如图1所示,道岔中心至附带曲线交点的距离为L ,附带曲线切线长为T ,道 岔后长为b ,辙叉角为a ,岔 尾至附带曲线起点(ZY )的距离为I ,线间距为D 。 YZ 2、R 不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且不大于 1.5倍道岔导曲线半径 2、附带曲线分段与分桩 2.1 分段和确定桩点数量。 通常在测量道岔附带曲线时使用的弦长 L 弦为10m 桩点间距t 为5m, 则曲线分段数量n 为: n 为L 圆/t ,为便于测量曲线头尾两个桩号,需在曲线头尾向外各增 n+3个,分别为 f 0、f 1、f 2、 、 f n+1、f 0。 ②当L 圆不是5的整倍数时:门为(L 圆/t ) +1取整,则其桩点数量为 n+3个,分别为f 。、「、 f 2、 .. 、 f n+1、f 0。 2.2 分桩。岔后附带曲线分桩与正线上相同,只是桩点间距为 5m,分桩从曲线中点开始,依次 ①当L 圆为5的整倍数时: 设1个0号桩,故桩点数量为

通过逐桩坐标计算曲线要素

通过逐桩坐标表推算曲线要素(CAD篇) 摘要:现在从事工程行业的都流行使用AutoCAD进行绘制图形,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绘图工具来绘制线路曲线要素,本文将讲解如何通过设计院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推算未知曲线要素。 关键词:AutoCAD 技巧曲线要素 说明:AutoCAD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 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CAD速率? 通常在开始绘图的时候一些人由于对工具命令不熟悉直接使用工具栏等查找命令,这样对制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绘图的速率缓慢,提高制图的方法需要掌握CAD的快捷命令,孰能生巧的记住,然后择优选用其中的一些常用的绘图命令,把繁琐的长命令转化为简单的命令使用,其次需要多练习绘图的方式与方法才会提高绘图水平。 推算原理: 通过逐桩坐标表(含曲线五大桩)然后利用Excel生成展点命令在AutoCAD中进行坐标展点,再通过工具或命令绘制进行查询曲线长、切线长、外失距、交点坐标、交点里程、曲线半径、方位角、转角等。 准备工作: 1、逐桩坐标表X、Y(含曲线五大桩) 2、AutoCAD绘图软件 演示版本为:AutoCAD 2007 示例文件:某高速铁路逐桩坐标表 演示范围:DK07+586.707~DK12+126.03(由于该交点属于大转角则演示明显)

操作流程:坐标展点→绘制半径→绘制切线长→查询方位角→查询转角→查询交点坐标→查询交点里程→查询外失距→绘制缓和曲线。(请注意逐桩坐标表中所提供的ZH、HY、QZ、YH、HZ等说明) 准备操作如下: 1、打开“逐桩坐标表”并复制(里程桩号、坐标X、坐标Y)数据到“曲线坐标计算程序VBA 4.6”的“交点法正算”表格中,效果图如下: 逐桩坐标表见(本文附件)下载地址附后!

附带曲线的整正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 一、前言 (一)《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验收道岔时,同时检测两线间距小于5.2m 的附带曲线转向,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线正矢差:到发线不超过3mm ,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附带曲线半径一般要求为50m 的整倍数,而曲线长往往不是5m 的整倍数。目前附带曲线整正的方法有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一弦法(长弦法),主要采用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二)本人在维修工队从事维修工作四年,其中维修道岔107组,后又调入新线工区(上联线茶亭工区)整治了5组新铺道岔。在现场实际运用中采用了直股支距法和绳正法整正道岔附带曲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优良率达1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附带曲线的整正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首先在现场量得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或用步量法测定。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用钢尺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取平均值。3、曲线半径R :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量正矢三处,取平均数f 平,反求该曲线的半径:R=12500 f 平 。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图中 N ――道岔号码 D ――线间距(m )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b ――道岔后长 a ――辙叉角 R ――附带曲线半径 S ――标准轨距(1.435m ) ZY ――曲线头 YZ ――曲线尾 R 为外轨曲线半径 R 外=R +s 2 =R+0.7175m 1)曲线头和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a 2 X=T(1+cosa) 2)直内股辙叉距轴线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D tana +T-X-b=DN+T-X-b 〔根据曲线头、尾在直股上的投影点,用方尺或支距尺在所标记的投影点影出方向(注意垂直于直股),在直内股定出一条直线,方到附带曲线侧外股定出ZY 、XZ 点〕 根据f 确定ZY 点 根据X 确定YZ 点

线路标志

线路标志、钢轨编号、整道标志及基桩设置标准 一、线路标志及警冲标: 1、线路标志应设在线路计算里程(面向里程较大)方向的左侧。 2、线路标志应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处。高度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35M处。 3、警冲标设在会合线路两线间为4m的起点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两线间距不足4m时,应设在两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中间。 4、各种标志的式样应符合标准图的规定,色泽应鲜明醒目,图像端正清晰,埋设牢固。 二、钢轨编号: 1、以左股钢轨为准编号。正线和两端有道岔的站线,按里程方向分左右股,只有一端有道岔的站特线按面向终端或车挡分左右股,由起点至终点的方向顺序编号。 2、正线以公里为计算单位。自本公里第一根钢轨开始至本公里最末一根钢轨为止。遇一根钢轨跨及两个计算里程时,如钢轨长度在前一计算里程内有1M及以上时,该轨编入前一计算里程内,否则应为一计算里程的第一号。 3、道岔内的钢轨不编号。 4、无缝线路及长钢轨,按焊接前的钢轨进行编号。 5、站线以每一线别为计算单位,遇道岔时不编号,自道岔后第一根钢轨起,面向终端顺序编号。

6、钢轨编号应写在左股钢轨始端l米处的腹部内侧。 7、钢轨编号采用红底白字。刷底用高×宽尺寸为70MM×l20MM,数字式样用10号字样,尺寸为高×宽为50MM×35MM涂写。做到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三、整道标志: (一)道岔整道标志: 1、按道岔设计图标出导曲线支距检查点及检查值。在道岔直股及导曲线外股钢股外侧采用红底白色“▲”标志标出检查点,在道岔直股内侧钢轨腹部,采用红油漆打底(长200MM、高70MM),白油漆填写(数字式样用8号字样,尺寸高×宽为40MM×30MM)该支距值。 2、按道岔铺设图在轨距变化处采用红油漆打底(长120MM、高70MM),白油漆填写(数字式样用8号字样,尺寸高×宽为40MM×30MM)该点轨距值。轨距用符号“S:”涂写。 3、在道岔辙叉心(检查点)侧面采用红底白字涂写查照间隔(1391)和护背距离(1348)。 4、在道岔护轨(平直部分)内侧腹部采用红底白字涂写轮缘槽标准宽度。 (二)曲线、道岔附带曲线整道标志: 1、曲线整道标志设置(破桩法): ①首先找出曲线中心桩(QZ点),在曲线外轨相对应处钢轨轨头外侧作出标记,并以此曲中点在曲线外轨向曲线两端进行设点。

非对称缓和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非对称缓和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CASIO fx-4800P QXZB曲线坐标计算 CASIO4800 QXZB可计算不等缓和曲线、圆曲线上的任意中、边桩坐标: 该程序适用于计算器 CASIO fx-4800P,可计算与线路中心成任意夹角的缓和曲线、圆曲线中、边桩坐标及待测点方位角和距离。 1、DK(JD)?输入交点桩号 2、X(JD)?输入交点坐标X 3、Y(JD)?输入交点坐标Y 4、T1?输入第一切线长(如果只有一条切线两者都输入一致) 5、T2?输入第二切线长(如果只有一条切线两者都输入一致) 6、FWJ?输入直线方位角(ZH→JD) 7、A?输入转角:左转为负,右转为正 8、R?输入圆曲线半径 9、LS1?输入第一缓和曲线长(如果只有一条缓和曲线两者都输入一致) 10、LY?输入圆曲线长(L-LS1-LS2) 11、LS2?输入第二缓和曲线长(如果只有一条缓和曲线两者都输入一致) 12、X(ZJD)?输入置镜点坐标X 13、Y(ZJD)?输入置镜点坐标Y 14、JSDK?输入前视点里程 15、PL?输入偏距 16、PA?输入偏角 程序下载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a511456424.html,/blog/post/QXZB-4800.html

评价答案 好:18 不好:1 原创:18 非原创:0 菲メ帆ぅ 回答采纳率:52.8% 2010-06-02 17:37 满意答案 好评率:57% (for Casio-fx4850) 扩展变量操作(15个):Defm 15←┚ ( O为字母、0为数字) J-PQX (平面数据输入,自行切换到J-JSMS) Defm 15←┚ A“JD” B“JDX” C“JDY” F“FWJ” O“A0:Z-,Y+” RE“LS1” K“LS2”: E<1=>E=1E-9⊿K<1=>K=1E-9⊿Z[1]=EE÷24R-E∧4÷2688RRR:Z[2]= E÷2-EEE÷240RR:X=(EE-KK)÷24R÷sin Abs O :“T1=”:Z[3]=(R+Z[1])tan(Abs O÷2)+Z[2]-X◢“T2=”:Z[4]=(R+KK÷24R-K∧4÷2688RRR)tan(Abs O ÷2)+K÷2-KKK÷240RR+X◢ “L=”:L=Abs OπR÷180+(E+K)÷2◢ J=tan-1((R+Z[1])÷(Z[3]-Z[2]):“E=”:X=(R+Z[1])÷sin J-R◢ X=A-Z[3]:Y=X+E:E<1=>“ZY=”:X◢ ≠=> “ZH=”:X◢ “HY=”:Y◢ ⊿ “QZ=”:Y =X+(L-K-E)÷2+E◢ Y=X+L-K:X=X+L:K<1=> “YZ=”:X◢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一、目的要求 1. 用热分析法测熔融体步冷曲线,再绘制绘Bi-Sn二元合金相图。 2. 了解热分析法的实验技术及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相图 相图是多相(二相或二相以上)体系处于相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或压力)对体系的某一变量(如组成)作图所得的图形,因图中能反映出相图平衡情况(相的数目及性质等),故称为相图。由于相图能反映出多相平衡体系在不同自变量条件下的相平衡情况,因此,研究多相体系相平衡情况的演变(例如钢铁及其它合金的冶炼过程,石油工业分离产品的过程),都要用到相图。由于压力对仅由液相和固相构成的凝聚体系的相平衡影响很小,所以二元凝聚体系的相图通常不考虑压力的影响,而常以组成为自变量,其物理性质则取温度。 2.热分析法测绘步冷曲线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将体系加热融熔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用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体系是否发生了相变化。记录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再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如图6

-1)。从步冷曲线中一般可以判断在某一温度时,体系有无相变发生。当系统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时,若系统内无相的变化,则温度将随时间而均匀地改变,即在T-t曲线上呈一条直线,若系统内有相变化,则因放出相变热,使系统温度变化不均匀,在T-t图上有转折或水平线段,由此判断系统是否有相变化。 对于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A-B系统),其典型冷却曲线形状大致有三种形态,见图6-1所示。 图6-1(a) 图6-1(b) 图6-1(c) 图6-1(a)体系是单组分体系。在冷却过程中,在a~a1段是单相区,只有液相,没有相变发生,温度下降速度较均匀,曲线平滑。冷却到a1时,达到物质的凝固点,有固相开始析出,两相共存,自由度为零,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曲线出现平台(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当到达a1′点液相完全消失,系统成为单一固相,自由度为1,此后随着冷却,温度不断下降。 图6-1(b)体系是一般二元混合物。在冷却过程中,在b~b1段是单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最新版曲线整正软件及说明 一、说明书 1. 软件简介 本程序是一款专用于铁路工务、工程部门的行业软件,设有《绳正法》、《坐标法》、《道岔附带曲线整正支距法》三项内容。绳正法整正依据的是中央点法;坐标法整正依据的是整体优化算法;支距法整正依据的平面几何关系。当前Ver5.0版在前期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特点如下: 1、改进优化计算数学模式,一是提高了计算速度,二是通过正反验证,证明各计算方法完全正确,特别是复心曲线和坐标法计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 2、绳正法的修正计算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会自动在最恰当的位置设置出合理的修正数组,优化程度高,接近最优化解。 3、延续前期版本严格计算条件设计,算前须通过实测正矢校验,算后拨后正矢须满足5项要求。 4、曲率图显示增加查询功能,通过拖动图内标尺,可以查看任一点位置曲率。 5、输出在原有Word文档基础上,增加EXCEL文件导出功能,方便使用。 6、程序界面清晰大方、简捷,误操作提示明了,数据录入更加方便,可直接在窗口内输入,也可以从外部Excel文件中导进,现努力打造的是专业的品质和 细腻的技术。 7、本程序经过大量数据检验、补充完善及多年铁路工务同仁使用,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信赖。 运行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Vista、Windows XP均支持本软件,系统装有Office 2003及以上版本的Word、Excel、Access。 系统界面如图1

1.JPG

2. 外业测量 1、应用绳正法整正、按“曲线分中布置法”布设测点、当用20米弦测量时,以曲中QZ点为中心向两侧均分布置测点,即QZ点向两端各量5m,为起点,每 10米为一测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计划正矢在缓和曲线两端都是一样的,便于检查。 图2.JPG 如图2,能够准确布置好的关键在于找到曲中点QZ。曲中点可从铺设线路时在线路中心留下的桩位找到,如果找不到可按现在的测点布置情况计算出QZ,或以附近固定建筑物桥涵中心里程为准,按台帐数据为准,找到QZ布点,没有原始资料时,可从一端直线起任意布置,测出现场正矢,计算出QZ。若从0点 起编号,最后一点必为奇数。 2、按“一头整桩一头零桩”布置测点时,往往是在圆缓桩附近设一“套点”,就是俗话说的“倒一弦”,形成均是整桩情形,这样做的好处时,现场检查及口算方 便、实用。 如图3:HZ桩在第28~29测点之间,Hz桩距29点是4米,即HZ=28,60,由于是零桩,第28点和29点的正矢计算很麻烦,在现场的做法是:既然28点和29点的正矢不好算,我就不量你!从第29点退回4米,找到HZ点(命名为29’ 下同),从HZ点向直线方向量10米,找到第30’点,之后再从HZ点向曲中方向每10米做出标记,直到YH点+1结束。如测量图中的29’点正矢,就变成整桩的情形,计划正矢应该是六分之一的递增量,可以很快算出,以此类推,第28’点的正矢就是1个递增量,27’的正矢就是2个递增量……,因为缓和曲线都是10米的整倍数,到YH桩的时候也是整桩,而且这点的正矢是圆曲 线正矢再减去曲线头的正矢,这样,曲线两头全部是整桩!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程序

第一缓和曲线加圆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程序:L1:U=U"X0":V=V"Y0":F"FANG"=F:E=E"LEFT-1":LbI 0 L2:{B}:{D}:{P} L3:L=AbS(B-A"ZHD") L 4: L5:X=L-LX Y5/(40R2S2) L6:Y= LX Y3/(6RS)- LX Y7/(336RX Y3SX Y3):G=90L2/(∏RS) L GOtO 2 7: L8:LbI 1 L9:L=L-S L10:O=90S/(∏R)+90L/(∏R) L11:M=2(Rsin(90L/∏/R)) L12:X=S-SX Y3/(40R2)+Mcos O L13:Y=S2/(6R)+MsinO:G=90S/(∏R)+180L/(∏R) L GOtO 2 14: L15:LbI 2 L16:W=tan-1(Y/X):Q=√(X2+Y2) L 17: L E=1=>G=-G 18: L19:X[1]=U+Qcos(F+W)+Dcos(F+G+P)◢ L20:Y[1]=V+Qsin(W+F)+Dsin(F+G+P)◢ L21:GOtO 0

注、○1、XO—为起点X坐标 EXE ○2、YO—为起点Y坐标 EXE ○3、F?—方位角 EXE ○4、LEFT-1?—左偏取1右偏取0 EXE ○5、B?—所求坐标点里程(起点输0时为到起点长度)EXE ○6、ZHD?—为直缓点里程或直圆点里程(起点可以输0)EXE ○7、S?—缓和曲线长、圆曲线时输为0 EXE ○8、R?—半径EXE ○9、D?—中桩到边桩长度EXE ○10、P?—左右方向与中线切线交角、法线方向时左-90右+90 EXE ○11、上述每一步输完后必须确认、结果显示字后转到B进行循环操作。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 一、 调查道岔号(N)、线间距(D)、附带曲线平均正矢(F 平): 1、确认现场标记是否正确并重新计算。 2、 确认道岔号(N)、转向角( α)、道岔后长(b)、曲线全长(L 曲)、半径(R)、正矢(f)、超高(h)、ZY 、QZ 、YZ 点。 3、线间距:量取线间距(最少3处)取平均值。 4、附带曲线平均正矢: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连续量取最少3处正矢,计算平均值。 二、计算: 1、附带曲线半径、确定曲线始终点位置的有关数据: ①、半径R = 12500平均正矢 ②、切线长T =半径×( 道岔号2 +1-道岔号) 或tan α 2 ╳R ③、斜边长L =线间距× 道岔号2 +1 或D sin α ④、夹直线长L 夹=斜边长-道岔后长-切线长 或D/sin α-T(切线长)-b (道岔后长) ⑤、曲线长L 曲=半径× 道岔转向角(度) 180 × π 或R απ 180 三、确定ZY 、QZ 、YZ 点位置并按照支距拨正控制点的位置: 1、从岔后接头轨缝中心起,沿曲线上股量取夹直线长度④,即直圆点(ZY )位置,从直圆点量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曲线中央点(QZ )位置,在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圆直点(YZ )位置。 2、3个控制点的支距,

①、始点支距=线间距- 曲线长 2 2×半径 ②、中央点支距=线间距-曲线长 2 8×半径 ③、终点支距=线间距 四、 直股支距法: 已知60kg/12#道岔,R=400、转向角=4°45′49〞道岔后长=21.208米。 1. 线间距=(3.476+3.480+3.465)/ 3=3.474m 3.474+1435+(73*2)=5.055m 2. 斜边长= D/sin α=5.055/sin 4°45′49〞=5.055/0.083=60.9m 3. 切线长T= ╳R=tan 4°45′49〞 2 ╳400 =16.6377m 4. 夹直线长L= D/sin α?T ?b =60.9-16.6377-21.208=23.0543m

金属相图(步冷曲线)测定装置(JX-3D)型

JX-3D型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使用书 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此装置是专门为金属相图(步冷曲线)。本装置可实现按设定速度升温、保温,并可方便地控制降温速度,可实现定时报警读数。本装置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JX-3D型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加热装置 二、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 实验装置实物如下: 加热装置使用说明 本装置可满足各种硬质试管的加热实验。 (一)、加热装置结构说明 1) 在装置上方有十个圆孔,分别标有数字1,2,3...10,此数字分别对应装置中的十个加热炉; 2)装置前面板有一加热旋钮,其中有0,1,2...10共11种选择,平时装置不用时,应将加热旋钮指向0;使用时,如加热炉选择3,则应将加热选择旋钮指向3(注:旋钮指向3意为旋钮上的白色箭头指向。 3)风扇开关:左边风扇开关对应左边的风扇,将左边的风扇打开时,左边风扇将开启,开关上面的指示灯将同时点亮;右边风扇开关对应右边的风扇,将右边的风扇打开时,右边风扇将开启,开关上面的指示灯将同时点亮;当需要加快降温速度时,可根据需要打开左边或右边的风扇,或将两边的风扇同时打开。 4)电源接头及保险丝:在装置的左侧面,有一航空插头,插头上面有一保险丝盒(3A),使用时将航空插头用我们配套的航空接头和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后面板连接起来。如发现保险丝烧断,请用3A保险丝换上,换时请小心,以免损坏装置。 (二)、加热装置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加热功率:500W(通过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程序设定) 2)独立加热单元数量:10个 3)加热单元中的样品管最高耐热温度:420℃ (三)、操作说明 1)将需要加热的样品管放入一炉子中,将加热选择旋钮指向该加热炉; 2)将装置中的航空插头与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后面板的航空插头连接起来,将测量装置的测温传感器放置于需要加热的样品管中 3)在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程序用户菜单设定好用户的具体加热的温度、加热的功率和保温功率 4)降温时,观察降温速度,若降温太慢,可打开风扇;,若降温速度太快,可按下JX-3D型金属相图测定装置中的保温键,适当增加加热量,以达到所需要的降温速度。

通过逐桩坐标计算曲线要素完整版

通过逐桩坐标计算曲线 要素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过逐桩坐标表推算曲线要素(CAD篇) 摘要:现在从事工程行业的都流行使用AutoCAD进行绘制图形,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绘图工具来绘制线路曲线要素,本文将讲解如何通过设计院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推算未知曲线要素。 关键词:AutoCAD技巧曲线要素 说明:AutoCAD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CAD速率? 通常在开始绘图的时候一些人由于对工具命令不熟悉直接使用工具栏等查找命令,这样对制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绘图的速率缓慢,提高制图的方法需要掌握CAD的快捷命令,孰能生巧的记住,然后择优选用其中的一些常用的绘图命令,把繁琐的长命令转化为简单的命令使用,其次需要多练习绘图的方式与方法才会提高绘图水平。 推算原理: 通过逐桩坐标表(含曲线五大桩)然后利用生成展点命令在AutoCAD中进行坐标展点,再通过工具或命令绘制进行查询曲线长、切线长、外失距、交点坐标、交点里程、曲线半径、方位角、转角等。 准备工作: 1、逐桩坐标表X、Y(含曲线五大桩) 2、AutoCAD绘图软件 演示版本为:AutoCAD 2007

示例文件:某高速铁路逐桩坐标表 演示范围:DK07+~DK12+(由于该交点属于大转角则演示明显) 操作流程:坐标展点→绘制半径→绘制切线长→查询→查询转角→查询交点坐标→查询交点里程→查询外失距→绘制缓和曲线。(请注意逐桩坐标表中所提供的ZH、HY、QZ、YH、HZ等说明) 准备操作如下: 1、打开“逐桩坐标表”并复制(里程桩号、坐标X、坐标Y)数据到“曲线坐标计算程序VBA ”的“交点法正算”表格中,效果图如下: 逐桩坐标表见(本文附件)下载地址附后! 2、在“曲线坐标计算程序VBA ”的“交点法正算”表中“点击生成展点”然后点击“复制数据”按钮,再打开AutoCAD在命令行中输入pline按回车键,并在命令行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图示如下: 3、展点完毕后删除起始点那根长线段(该线段属于展点命令的起始端位置,该线段无用可以直接删除),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按回车键再选择E按回车键,图示如下: 绘图操作准备: 1、基本设置:点击AutoCAD顶部工具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或 输入命令d)→“修改”→主单位精度选择“”→角度标注:单位格式选择“度/分/秒”,精度选择“0d’””→确定→设为当前。 2、在命令行中输入:se按回车键,然后弹出草图设置面板→选择“全部清除”→在“圆心”上面打勾→确定。 绘制曲线半径: 半径:在圆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先找到HY 位置,点击顶部工具栏中的“绘图”→“圆弧”→“三点”然后在HY 圆心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图示如下:

线路工题库

6.什么叫附带曲线? 答:当道岔后的两股轨道平行,且两行股道的直线间距不大于5.2m时道岔后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的附带曲线. 7.附带曲线的养护维修有哪些规定? 答:1、道岔与附带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一般不短于7.5m;困难条件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 2、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0 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 4、附带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0,直线段较短时也不于3%0 5、附带曲线应圆顺,一般用不10m弦量正矢,其连接正矢差;到发线应不超过3m,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9.道岔铺设位置和轨型有哪些规定? 答:1、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避免铺在竖曲线上。 2、正线上道岔的轨型应与线路一致,否则应在道岔前后各铺一节异形引轨。 3、道岔的轨面应与连接的主要线路一致,与另一线路的轨面差可自岔后普枕起至警冲标顺坡。 4、铺设道岔时应严格保持设计位置。如有困难,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的条件下做少量串动。 5、新铺设道岔各部尺寸和各种零配件,应符合道岔标准图的规定和维修验收标准。 6、在道岔群铺设道岔时,还应注意保持两道岔间插入钢轨的长度符合设计标准。 7、在两对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正线为12.5m,到发线为6.25m,困难时正线到发线均为6.25m. 8、在其他站线和将要站线上,如一组道岔前后顺向并边两组9号或6号单式对称道岔时,其中至少一个岔路的前后两组道岔应插入不小于4.5m长钢轨. 10.成组更换和铺设道岔有哪几种方法?各适合在什么条件使用? 答:1、现场更换法:它适用于线路密集,地势狭窄,没有存放新道岔的道岔施工。 2、预铺移法:它适用于有空地的处所。 3、单吊车更换法:它适用于大站场咽喉区、道岔群、复式交分道岔的更换。以及有吊车条件的处所。 4、双吊车更换法:它适用于大号道岔、交分道岔的更换,当场地无条件预铺新道岔或许施工有困难时。 11.什么是导曲线的支距?怎样量取? 答:道岔导曲线支距是指直股钢轨工作边按垂直方向量到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距离。量取支距的方法是以导曲线起点在基本工作边上的投影点开始,按每2m一个横距来排列,逐点量取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点的支距。 12.为什么护轨工作边到心国发工作边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391MM? 答:为了使车轮对顺利通过辙叉和护轨 轮缘槽,防止行驶在辙叉上的车轮轮缘 进入异股或撞击辙叉心,护轨工作边与 心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 于轮对最在内侧距及最大轮缘厚度之 和,即1356+33=1359mm。考虑到机 车车轴受力后的翘曲使内侧距再扩大 2mm,护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距离 应大于或等于1391mm。 13.为什么翼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边的 距离必须小于1348MM? 答:为了保证车轮轮对能顺利通过辙叉 而不致发生被翼轨、护轨卡住,辙叉翼 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边距离必须小于 或等于车轮轮对的最小内侧距 1350mm。考虑到车轴受力翘曲后内侧 距减少2mm,翼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 边的距离必须小于1348mm。 17.什么是锁定轨温? 答:锁定轨温是指处于自由状态下被 锁定于轨枕时的轨温.也就是说在锁定 轨温下钢轨的温度应力为零. 19.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如何掌握运用 锁定轨温? 答:1.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必须严 格按作业轨温条件进行 2.作业轨温条件是以实际锁定轨温为 基数计算确定的 3.各项作业的允许范围,起道等的允许 量值,均以对锁定轨温的相对差来确定 的 如某段焊接长轨条长度为1000m,原锁 定轨温为20.5℃,试计算放散量为多 0.00000118*(26-20.5)*1000*1000=6 5mm放散时要放长65mm。 25.无缝线路作业应严格遵守的"一准, 二清,三测,四不超五不走"的内容是什 么?. 答:一准:掌握实际锁定轨温要准. 二清:维修和经常保养作业半日一清,临 时补修作业一撬一清. 三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 四不超:作业不超温,扒碴不超长,起道 不超高,拔道不超量. 五不走:扒开道床未回填不走,作业后道 床未夯实不走,未组织回检不走,质量未 达到作业标准不走,发生异状未处理不 走. 26.无缝线路破底清筛道床应注意些什 么问题? 答:破底清筛道床将大量扰动线路,在作 业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空吊板,三角坑, 道床阻力急剧下降.经试验,道床阻力 一般下降到作业前的确25%--35%,且 恢复缓慢.线路方向也有圈套变化,大大 降低线路的稳定性.故进行清筛工作必须封锁线路 或让列车减速通过.如温度较高,应先放散应力,待 作业完毕后,另行放散锁定.清筛完毕务必加强捣 固整修每天收工后应派人看守. 28.胀轨跑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线路爬行和轨缝挤瞎是发生胀轨的基本原因, 线路上有硬弯轨,方向不良及道碴不足是助长发 生胀轨的原因.在瞎缝地段,进行减弱或破坏线路 稳定的养路工作,更容易造成胀轨跑道. 34曲线轨距加宽递减有什么规定? 答:曲线轨距加宽递减:1.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 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 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 2.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向较小 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3,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 度不短于10m,.不足10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 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 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允许按2‰递减, 4特殊条件下的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 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5‰ 41.轨道加强设备的伤损标准是什么? 答:达到下列标准应予修理或更换: 1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不 良. 2轨撑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3 防爬器折损变形穿销打不紧或作用不良 4防爬支撑断面不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 不良. 41.轨道加强设备的伤损标准是什么? 答:达到下列标准应予修理或更换: 1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不 良. 2轨撑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3 防爬器折损变形穿销打不紧或作用不良 4防爬支撑断面不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 不良. 50.巡道作业的要求是什么?巡道小补修工作有哪 些?' 答:巡道工巡道时应认真按照巡回图巡查线桥设备, 以3km/h左右的速度,重点检查的项目是: 1钢轨道岔及主要联结零件有无伤损,已做出标记 的伤损有无变化. 2有无侵入限界胀轨跑道及其他线路故障 3未设路基桥隧巡守人员处路基沉陷塌方落石水 害雪害冻害及桥头护锥,两岸冲刷等情况. 4道口标志,护桩是否齐全. 按照巡回图的时间安排,进行以下项目和小补修工 作: 1打紧浮起道钉,拧紧松动的接头螺栓和扣件,整修 失效的防爬设备,清扫无人看守道口轮缘槽. 2疏通侧沟除草整平路肩整理道床边坡及其他零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

实验30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 预习要求 1.理解热分析法。 2.理解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及停歇线表示的含义。 3.本实验所测定的Zn-Sn二组分,在液相及固相的相互溶解情况。 4.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参阅附录1.2.3)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①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溶体的系统,如Cu-Ni,溴苯-氯苯;②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如Bi-Cd; ③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本实验研究的Zn-Sn系统属于第二种。在低共熔温度下,Zn在固相Sn中的最大溶解度为w Zn=0.09。 热分析法是绘制金属相图的基本方法之 一,即利用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 生相变时,相变热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热容的突 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全部熔 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每隔 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 的曲线,即为步冷曲线(见图3-13)。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不发生相 图3-13步冷曲线 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 速度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 发生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所以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当系统继续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如图中c点),系统中有低共熔混合物析出,步冷曲线出现温度的“停顿”;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系统完全凝固后,温度又开 始下降(如图中de线段)。 图3-14 固相完全不互溶的A-B二组分金属相图及其步冷曲线

一般圆曲线计算程序(5800P)

一般圆曲线计算程序(5800P) (五)圆曲线坐标计算程序(xx-03-2519:27:05)转载▼标签:杂谈 五、圆曲线坐标计算程序:1、Deg:Fix 32、Lbl 0:3、“K0=”?K:?X:?Y:?A:?R4、“L=- 1,R=+1”:?G5、“ZS=0,FS≠0”:?S6、S≠0 =>Goto 17、“Ki”?Z8、90(Z-K)(πR)→B9、2R sin B→D 10、“Xi=”:X+Dcos (A+GB)→P◢ 11、“Yi=”:Y+Dsin (A+GB)→Q◢ 12、A+180G(Z-K)(πR)→O 13、“ZBJ”?E 14、“XiL=”:P+Ecos(O-90)◢ 15、“YiL=”:Q+Esin(O-90)◢ 16、“YBJ”?F 17、“XiR=”:P+Fcos(O+90)◢ 18、“YiR=”:Q+Fsin(O+90)◢ 19、 Goto 0 20、 Lbl1 21、 “XC”?U:“YC”?V22.X+Rcos(A+90G)→M23.Y+Rsin(A+90G)→N 24、Pol(U-M,V-N)→H

25、J<0 =>J+360→J 26、“PJ=”:R-H→L◢ 27、“XCCZ=”:M+Rcos(J)→T◢ 28、“YCCZ=”:N+Rsin(J)→W◢29 、Pol(T-X,W-Y)→Z 30、“CZZH=”: K+sin-1(Z2R)πR90◢ 31、 Goto 0说明:1、设置小数保留三位。2、程序03、赋值起点桩号K0,赋值起点坐标X、Y,赋值半径R,赋值起点走向方位角A。4、赋值曲线转向,左转为-1,右转为+1。5、选择正算S=0,或反算S≠0、6、如果S≠0,进入反算程序。7、正算程序:输入所求桩号Ki。8、计算弦切角B。9、计算弦长D。 10、计算中桩坐标Xi并显示。 11、计算中桩坐标Yi并显示。 12、计算i点走向方位角O。 13、输入左边桩距中桩的距离E。 14、计算左边桩坐标XiL并显示。 15、计算左边桩坐标YiL并显示。 16、输入右边桩距中桩的距离F。 17、计算右边桩坐标XiR并显示。 18、计算右边桩坐标YiR并显示。 19、到程序0。 20、反算程序1。 21、输入测量坐标X

基本型曲线测设极坐标计算程序

基本型曲线测设极坐标计算程序 基础理论 平面路线的计算和设计是铁路、公路测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主要包含平面曲线要素和平曲线主点桩号的计算,以及路线中桩逐桩坐标的计算。 随着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计算机和Casio可编程系列计算器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测量的方法也随之改进,测量的效率和精度不断提高。但也存在部分测量基层人员对曲线理论了解不够深入,只会照搬程序和使用程序,如果程序出现问题、需要修改或自己编写时,却不知如何进行。 现在就目前现有的测量理论,将极坐标测设曲线基础由浅入深的介绍给广大测量人员,便于了解和读懂计算程序。当我们在现场测量时,只需携带编有曲线计算程序的计算器,输入所测点的点号(里程)或与之相关构造物的各点时,即刻得到测点的测量数据。操作简便灵活、计算快捷、便于掌握。既减轻了计算工作量,又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本型曲线的综合理论 目前我国使用的基本型曲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圆曲线;另一种是圆曲线两端加设相等缓和曲线的曲线。 首先介绍圆曲线的综合要素的计算: 一、看图学曲线 Ⅰ

圆曲线的主点和要素的意义: JD……交点,两相邻直线相交的点; ZY……直圆点,按线路前进方向由直线(Ⅰ)进入圆曲线的分界点; QZ……曲中点,圆曲线的中点; ZY……圆直点,按线路前进方向由圆曲线进入直线(Ⅱ)的分界点; T ……切线长,为交点至直圆点或圆直点的长度; L ……曲线长,圆曲线的长度(即ZY至YZ的圆弧长度); E ……外矢距,为交点至曲中点的长度; a……转向角,直线(Ⅰ)与直线(Ⅱ)的夹角,沿线路前进方向,直线(Ⅱ)向左转则为a左,直线(Ⅱ)向右转则为a右; R ……圆曲线的半径。 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 a、R、交点里程、曲线的转向(左、右)是计算和编程时的必要资料,是已知值。其它的主要素值一般设计直接提供,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圆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切线长 T=Rtan(a/2) 曲线长 L=R aπ/180° 外矢距 E=R(sec(a/2)-1)=R(1/cos(a/2)-1) 式中计算L时,a以度为单位。 三、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 主点里程计算是根据计算出的曲线要素,由一已知里程来推算,一般设计直接提供的是交点的里程,我们先依据交点里程计算出直圆点里程,再沿里程增加方向由ZY→QZ→YZ进行推算。 ZY=JD - T; QZ=ZY + L/2; YZ=QZ + L/2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技术课部分: I填空题: 1、热电偶热电势的温度系数dE/dt=0.07 mV/℃, 若温度测量精度为±1℃,则要求毫伏计 的精度(△E)至少为±0.07mV。 2、氧气高压储气瓶瓶身是天兰色,标字是黑色;氮气的高压储气钢瓶瓶身是黑色, 标字是黄色;氢气的高压储气钢瓶瓶身是深绿色,标字是红色。 3、当取用高压储气瓶中的气体时,一定要在高压储气瓶上配用减压器(阀) 。 4、氧气减压器(阀)与高压储气瓶连接的是顺(顺/反)罗纹接口;氢气减压器(阀)与高压 储气瓶连接的是反(顺/反)罗纹接口。 5、高压钢瓶的减压器(阀)手柄开启的旋转方向与自来水龙头手柄启的开启方向相反(相 同/相反)。 6、实验室最常用的是福廷式气压计,其刻度是以温度等于273 K、纬度45℃、海平面的 高度为标准的,所以在精密的工作中,气压计上直接读出的数值必须经过温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校正。 II.选择题: 1、贝克曼温度计是用来:( D) (A) 测定绝对温度(B) 测定相对温度 (C) 用于控制恒温槽温度(D) 测定5℃以内的温度差 2、用一支规格为0─5°变化范围的贝克曼(Beckman)温度计,来测定18℃附近的温度, 为了使18℃时贝克曼温度计的水银柱指示刻度为4℃左右, 则用来调节此Beckman温度计的水的温度最好是: ( C) (A) 18 ℃(B) 20 ℃(C) 22 ℃(D) 24 ℃ III.问答题: 1、贝克曼温度计也是玻璃水银温度计的一种,它与普通玻璃水银温度计相比, 其结构和测温性能分别有什么特点? 2、测定溶液的电导通常是用频率在1000Hz左右的交流电作桥路电流,为什么? 频率太高或太低为什么不行? 3、测量某一电热器的功率时,测得电流I = 5.52 A, 电流的测量误差?I = ± 0.02 A, 电压U = 10.3V, 电压测量误差?U = ± 0.1 V。请根据误差传递理论计算出测量电功率P(= IU )的 误差?P是多少? 要点:由P = IU 得dP= IdU + UdI 根据误差传递理论得: |ΔP| = I|ΔU| + U|ΔI| =5.52?0.1 + 20.3?0.02 = 0.96 W 即ΔP = ±0.96 W 4、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若某热电偶在某一温度区间的热电 势E与温度t间满足如下关系: E/mV = -0.10318 + 0.04155 t/℃ 问: (1)用精度?E=±0.5 mV电位差计测热电势,则温度测量精度(?t)为多少? (2)若要求温度测量精度?t=±2℃,则所选电位差计的测量精度?E至少应该为多少? 解答要点:已知E/mV = -0.10318 + 0.04155 t/℃,则 dE=0.04155dt,根据误差传递理论可得: |?E| = 0.04155?|?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